一、自制复方溶石剂的体外溶石作用及毒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潘泰,饶丹丹[1](2021)在《马桶花有效部位抗炎镇痛和利胆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马桶花有效部位(MTH)是否具有抗炎镇痛和利胆作用,且观察其效果是否优于马桶花初提物。方法采用小鼠甩尾实验、甲醛致痛实验研究MTH和马桶花初提物对小鼠的镇痛情况,进一步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研究MTH和马桶花初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炎作用,最后通过小鼠胆囊重量实验和收集到的临床患者结石标本进行溶石实验,研究其利胆溶石作用。结果 (1)镇痛实验:与模型组比较,MTH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在30 min后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MTH中、高剂量组在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能够降低甲醛致痛评分值(P<0.05,P<0.01),且镇痛效果优于马桶花初提物。(2)抗炎实验:与对照组比较,MTH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致耳郭肿胀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5.21%、41.89%、23.83%(P<0.01、P<0.01、P<0.05),然而马桶花初提物的抑制率为16.64%,低于MTH中、高剂量组(P<0.05);MTH中、高剂量组均能抑制小鼠足趾肿胀(P<0.01,P<0.01)。(3)利胆溶石实验:与蒸馏水组比较,MTH高、中、低剂量组和马桶花初提物组均能减轻胆囊重量,促进胆汁排泄(P<0.01),且MTH的利胆作用优于马桶花初提物;MTH高、中、低剂量组和马桶花初提物组均能有效溶解胆囊结石(P<0.01)。结论 MTH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和利胆作用,且效果优于马桶花初提物。
王敬[2](2014)在《胆结石有序结构的体外模拟与溶石剂的筛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胆结石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其形成机理和治疗方法一直以来引起医学及其他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体外模拟实验体系中研究甘油三酯等对胆结石形成的影响,通过溶剂筛选研究优化得到低毒复合溶石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在体外模拟胆结石有序结构的实验研究中,考察甘油三酯对Mn+-NaDC(脱氧胆酸钠)凝胶体系有序结构的影响及它与蛋白质、卵磷脂对该体系有序结构的综合效应。用扫描仪、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从三个尺度观测模拟体系中有序结构形貌,以FTIR光谱表征沉淀的微观结构。溶石一直是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从临床手术中取出的胆结石,以日常饮料、常见有机溶石剂、溶石剂1和卵磷脂等溶剂进行溶剂筛选研究,以溶石率作为优选指标,利用红外光谱表征溶解前后胆结石的微观结构,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溶解前后胆结石的微观形貌,用能量色散谱仪测定胆结石表面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三油酸甘油酯(GTO)对不同Mn+-NaDC凝胶体系有序结构影响不同:在GTO-Ca2+-NaDC凝胶体系沉淀生长初期高浓度三油酸甘油酯抑制沉淀的生成;高浓度GTO促进GTO-Cu2+-NaDC凝胶体系形成蓝色沉淀并使沉淀从混沌状态向颗粒状分形转化; GTO能抑制GTO-Co2+-NaDC凝胶体系产生粉色沉淀;促进GTO-Ni2+-NaDC凝胶体系形成周期环。(2)牛血清白蛋白(BA)、三油酸甘油酯和蛋黄卵磷脂(EYL)对Mn+-NaDC凝胶体系综合影响:促进GTO-BA-EYL-Cu2+-NaDC凝胶体系和GTO-BA-EYL-Ni2+-NaDC凝胶体系形成颗粒分形沉淀和周期环;促进GTO-BA-EYL-Ca2+-NaDC凝胶体系和GTO-BA-EYL-Co2+-NaDC凝胶体系产生花状和枝状分形沉淀。高浓度牛白蛋白促进各体系周期环的形成,三油酸甘油酯和蛋黄卵磷脂则是对不同体系的分形有不同影响。(3)沉淀的扫描电镜表明,GTO、BA和EYL改变沉淀结晶形态的长宽比和定向排列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GTO和EYL在浓度较高时可以参与金属离子配位,沉淀为多配体组分的混配物,具有非化学计量特征。经过系统的筛选实验研究,得到几组较优溶石剂:(1)溶石剂1和卵磷脂混合溶剂的溶石效果较好,溶石率达98.30%;(2)溶石剂5和溶石剂4组成的混合溶剂对不同胆结石的溶解效果优于单一溶剂,对混合型胆结石的溶石率达81.01%;(3)考察中药溶石配方中的中药溶剂1在溶石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发现其可以有效增加溶石率。(4)溶解前后胆结石的扫描电镜图表明,溶石剂1和增溶剂A的混合溶剂对胆固醇型结石中的胆固醇和基质都有良好溶解效果,加入中药溶剂1能对胆结石的外壳和内部都产生溶解。从溶石率和溶石剂有无毒副作用综合评价,溶石剂1和增溶剂A的混合溶剂是最佳溶石剂。本文进行的胆结石有序结构的体外模拟和溶石剂的筛选研究结果分别对揭示胆结石形成机理、仿生材料功能性研究以及结石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卢敏俊[3](2007)在《白芨加甲基叔丁醚灌注溶解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用手术置入人胆固醇结石的方法,建立白兔胆囊结石的动物模型,观察白芨浆能否对甲基叔丁醚灌注溶石时动物的胆囊损伤保护作用以及观察肝肾功能的变化,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大白兔24只,简单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甲基叔丁醚组),实验组一(甲基叔丁醚加白芨高剂量组),实验组二(甲基叔丁醚加白芨低剂量组)],每组6只。耳沿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1mg/kg)后固定于固定器上。手术游离气管并进行气管插管防止其窒息死亡。开腹暴露胆囊,用小剪刀在胆囊颈剪一小口,待胆汁排净后往胆囊里置入一颗称好重量的胆结石。经胆囊颈切口插入气囊导管,缝合开口。同样在胆囊底开一小口,置入导管后缝合。往导管注入生理盐水确认缝合处无渗漏后,经胆囊底导管注入生理盐水2 ml冲洗胆囊三遍。然后对照组往胆囊内注入生理盐水(2ml),每隔30 min一次,持续10h;甲基叔丁醚组往胆囊内注入甲基叔丁醚(2ml),每隔30分钟灌注一次,持续10h;实验组生理盐水冲洗胆囊后往胆囊注入白芨胶(其中高剂量组1g/20ml,低剂量组1g/40ml),(2ml),每隔30分钟灌注一次,3h后,生理盐水冲洗胆囊内白芨胶后往胆囊内注入甲基叔丁醚(2ml)每隔30分钟灌注一次,持续10h;上述动物在往胆囊注入生理盐水或药物后用动脉夹夹紧进出导管管口,以使得胆囊保持充盈状态。每隔30分钟观察动物的呼吸、心跳。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剪开胆囊,观察结石溶解情况,计算溶石率。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胆囊后,观察胆囊壁损伤情况,并将胆囊用10%甲醛溶液保存,光镜下观察胆囊壁的损伤。上述动物于实验前后分别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量血糖、尿酸含量、尿素氮、血肌酐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以及AST/ALT值。光镜观察胆囊以及胆囊附近肝组织损伤情况。结果:甲基叔丁醚组、白芨高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白芨低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溶石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甲基叔丁醚组、白芨高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白芨低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溶石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溶石给药组兔子实验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含量、尿酸含量略有升高但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给药组实验后兔子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活性均有所升高,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叔丁醚组兔子实验后血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着升高(P<0.01),白芨高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与甲基叔丁醚组相比ALT活性明显降低(P<0.05),白芨低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实验后兔血ALT活性有所上升,其升高程度与甲基叔丁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给药组兔子血AST/ALT值均比实验前有所下降,但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生理盐水组胆囊粘膜完整,无损伤(见图8)。甲基叔丁醚组动物胆囊粘膜较多脱落、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见图9、图10)。白芨高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个别胆囊仅见极少量的炎症细胞(见图11、图12)。白芨低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个别胆囊可见少量粘膜脱落,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见图13、图14)。甲基叔丁醚组动物肝组织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见图16),白芨高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动物肝脏组织未见明显炎症细胞(见图17)。白芨低剂量加甲基叔丁醚组肝组织可见少量炎症细胞(见图18)。结论:灌注甲基叔丁醚前给胆囊灌注白芨浆对甲基叔丁醚的溶石效果无明显影响;白芨对甲基叔丁醚引起的胆囊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杨华,郭玉宁,易红,杨昭徐,张启伟,张永欣[4](2006)在《中药复方溶石剂对人体胆结石的直接溶解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溶石剂对人体胆结石的直接溶解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体外和动物体内溶石方法观察中药复方溶石剂的溶石效果,并通过观察给药前后动物的血液生化指标、各脏器的病理改变情况、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黏膜刺激性实验评价中药复方溶石剂的安全性。结果:中药复方溶石剂在体外和体内对胆固醇型和混合型胆结石均有较好的溶解作用,体外实验胆石全溶的时间为45 d,体内实验胆石全溶的时间为7 d之内,无毒副作用。结论:中药复方溶石剂对胆结石有溶解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中药复方溶石剂溶石机制和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杨华,易红[5](2006)在《中药胆结石直接溶解剂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田德安,张学松,刘南植[6](2003)在《自制复方溶石剂的体外溶石作用及毒性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评价自制复方溶石剂的体外溶石效果和毒性作用。方法用甲基叔丁醚(MT-BE)作为对照,在体外对胆固醇、混合性、胆色素性结石进行溶石实验以及在20只兔胆囊内灌注溶石剂后观察血生化和各脏器的病理改变。结果 自制复方溶石剂对胆固醇、混合性、胆色素性结石的溶石比例分别达到97.20%、88.43%、82.69%;毒性比MTBE小。结论 自制复方溶石剂是一种相对低毒、安全、对大多数胆道结石有良好效果的直接溶石剂。
李玉民,李汛,周文策,李世雄,何登瀛,薛左良[7](2002)在《溶石剂辅助内镜治疗胆管结石》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药物灌注溶石治疗复杂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提高对巨大胆管结石的治愈率。方法 38例均为肝胆管结石患者先行内镜取石治疗结石未取净者 ,分别经“T”管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 (ENBD)等不同途径 ,并针对结石的类型不同 ,分别采用三种溶石剂经引流管灌注溶石 ,溶石前后行直接造影对比判断溶石效果。未完全溶解者 ,再追加内镜或手术治疗 ;同时观察患者溶石过程中的反应及有关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38例患者经内镜联合灌注溶石治疗后 ,溶石治愈率达 63 .1 6 % (2 4 /38) ,溶石有效率达 94.74% (36/38) ,总治愈率达 94.74% (36/38) ,治疗效果显着 ,溶石过程中无明显反应 ,生化指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 内镜联合灌注溶石治疗胆管结石是一种治疗胆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吉毅峥,简文豪,刘英棣,朱东升[8](2002)在《超声监视下胆结石模型体内溶石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
李晓红,蒋晓明,蒋述均,魏国志,唐国荣[9](2000)在《复方三乙醇胺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考察自制胆道溶石剂复方三乙醇胺的制备方法、临床疗效。方法 :进行局部刺激试验、体外溶石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该药刺激性小 ,体外溶石优于复方六偏磷酸钠等 5种常用溶石剂 ,临床溶石有效率 93 .2 %。结论 :复方三乙醇胺制备方法简便 ,溶石效果好 ,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临床推广。
吉毅峥,刘英棣,周明德,季金娣,陈建,刘超美,陈松旺[10](2000)在《自制复方溶石剂1号的体外溶石及生物学毒性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评价复方溶石剂 1号的溶石效果和毒性作用。方法 体外溶石效果实验和 2 0只兔胆囊注射溶石剂后各时间段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及各脏器的病理改变。结果 复方溶石剂 1号对 50 0mg的胆固醇结石溶解时间少于 2 5min( 2 1± 4 9min) ,对动物的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不大 ,除胆囊外未对全身其他脏器造成损害。结论 复方溶石剂 1号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低毒的胆固醇结石直接溶石剂
二、自制复方溶石剂的体外溶石作用及毒性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制复方溶石剂的体外溶石作用及毒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马桶花有效部位抗炎镇痛和利胆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动物 |
1.1.2 药物与试剂 |
1.1.3 仪器 |
1.2 分组 |
1.2.1 小鼠甩尾实验 |
1.2.2 甲醛致痛实验 |
1.2.3 二甲苯致耳郭肿胀实验 |
1.2.4 小鼠角叉菜胶足肿胀试验 |
1.2.5 利胆实验 |
1.2.6 溶石实验 |
1.3 造模与干预方法 |
1.3.1 小鼠甩尾实验[6] |
1.3.2 甲醛致痛实验[6] |
1.3.3 二甲苯致耳郭肿胀实验[7] |
1.3.4 小鼠角叉菜胶足肿胀试验[8] |
1.3.5 利胆实验[9] |
1.3.6 溶石实验[10] |
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1.4.1 痛阈值 |
1.4.2 疼痛反应评分 |
1.4.3 耳郭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 |
1.4.4 足趾肿胀度 |
1.4.5 胆囊重量 |
1.4.6 溶石率、总胆红素及总胆固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
2.2 对小鼠疼痛反应评分的影响 |
2.3 对小鼠耳郭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的影响 |
2.4 对小鼠足趾肿胀度的影响 |
2.5 对胆囊重量的影响 |
2.6 对溶石率、总胆红素及总胆固醇的影响 |
(1)溶石率。 |
(2)总胆红素。 |
(3)总胆固醇。 |
3 讨论 |
(2)胆结石有序结构的体外模拟与溶石剂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点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2.2 胆结石有序结构体外模拟实验方法 |
2.3 胆结石体外溶解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GTO 对 GTO-M~(n+)-NaDC 凝胶体系有序结构的影响 |
3.2 BA、GTO 和 EYL 对凝胶体系中有序结构的综合影响 |
3.3 溶石剂筛选实验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白芨加甲基叔丁醚灌注溶解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胆结石的相关概述 |
2. 胆结石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措施 |
3. 治疗胆结石的相关药物 |
4. 白芨的相关概述 |
实验部分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讨论 |
进一步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病理附图 |
致谢 |
(4)中药复方溶石剂对人体胆结石的直接溶解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 |
2.1 中药复方溶石剂的制备 |
2.2 胆结石体外溶解实验 |
2.3 胆结石体外溶解速率实验 |
2.4 胆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测定 |
2.5 动物体内溶石实验 |
2.6 动物血象、生化指标测定及各脏器病理检查 |
2.7 复方溶石剂的急性毒性实验 |
2.8 溶石剂的黏膜刺激性实验 |
3 结果 |
3.1 对不同类型胆结石体外溶解的影响 |
3.2 溶解时间对中药复方溶石剂体外溶解胆结石的影响 |
3.3 体内溶石实验 |
3.4 对兔的血象、生化指标及各脏器的影响 |
3.5 对动物脏器的影响 |
3.6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3.7 黏膜刺激性实验 |
4 讨论 |
(7)溶石剂辅助内镜治疗胆管结石(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溶石剂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自制溶石剂辅助内镜治疗胆石临床效果评价 |
3.2 影响灌注溶石的有关因素 |
(8)超声监视下胆结石模型体内溶石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 料 与 方 法 |
一、动物准备 |
二、溶石剂 |
三、仪器与方法 |
1.使用 |
2.溶石方法 |
结 果 |
一、溶石效果 |
二、病理检查结果 |
讨 论 |
(10)自制复方溶石剂1号的体外溶石及生物学毒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溶石剂体外溶石实验: |
(2) 局部刺激性实验: |
(3) 生物学毒性实验: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自制复方溶石剂的体外溶石作用及毒性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马桶花有效部位抗炎镇痛和利胆作用的研究[J]. 潘泰,饶丹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01)
- [2]胆结石有序结构的体外模拟与溶石剂的筛选研究[D]. 王敬.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3]白芨加甲基叔丁醚灌注溶解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D]. 卢敏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 [4]中药复方溶石剂对人体胆结石的直接溶解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J]. 杨华,郭玉宁,易红,杨昭徐,张启伟,张永欣. 中国中药杂志, 2006(10)
- [5]中药胆结石直接溶解剂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 杨华,易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05)
- [6]自制复方溶石剂的体外溶石作用及毒性的初步研究[J]. 田德安,张学松,刘南植.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12)
- [7]溶石剂辅助内镜治疗胆管结石[J]. 李玉民,李汛,周文策,李世雄,何登瀛,薛左良.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2(03)
- [8]超声监视下胆结石模型体内溶石的实验研究[J]. 吉毅峥,简文豪,刘英棣,朱东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2(01)
- [9]复方三乙醇胺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观察[J]. 李晓红,蒋晓明,蒋述均,魏国志,唐国荣. 医药导报, 2000(04)
- [10]自制复方溶石剂1号的体外溶石及生物学毒性的实验研究[J]. 吉毅峥,刘英棣,周明德,季金娣,陈建,刘超美,陈松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