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高校图书馆应关注理工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田静[1](2022)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美育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分析指出美育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创造能力的提升、正确工程伦理观的形成、学习使命感与职业荣誉感的建立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面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应将美育视为其新时代教育职能拓展和创新的方向,图书馆美育可以从课程维度、文献维度、空间维度、技术维度和活动维度参与和支持高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

杨丽丽[2](2021)在《相互“形塑”中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 ——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现代学习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学习方式正在走向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教学科研支持部门,也在发生相应的变革。根据空间社会学理论,空间既是行为发生的条件,又是由行为所建构的。那么,图书馆学习空间,又是如何支持当下多样化的学习行为并被学习行为所改变呢?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大学图书馆是否支持或是满足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型?学生自发的新型学习方式如何推动图书馆学习空间改变?这种相互“形塑”是否在形成新的高校学习文化?为有效揭示新技术环境、学科背景等因素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影响,本研究选择西南地区四所不同层次和类型大学的新建校区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描述图书馆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二者之间的互动,总结当前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的经验,发现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之间的相互塑造。论文主要分为: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提出问题,阐述论文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已有相关研究,提出研究步骤、研究技术线路图、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第二部分:四所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及其中学习行为的调查分析。通过现场观察、访谈、体验,发现各校图书馆建设个性鲜明,空间建设及资源供给上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校园文化传统,但各校学生在图书馆中的学习行为表现出来高度的统一性。D大学作为信息技术为主的985理工大学,其图书馆科技感十足,但学生主要使用图书馆的自主、静默学习空间进行无需或少量技术支持的学习;C大学作为985综合型大学,其图书馆造型古朴,馆藏丰富,但学生主要找地方“自习”,评价“不好用”;J大学作为以交通技术为主的工科211大学,其图书馆学习空间重实用,学生主要来图书馆找地方写作业、复习,多功能空间“基本没用”;S大学是省属重要师范大学,其图书馆规模大、空间多,学生进馆学习的人数多,但设施设备少有考虑使用者的感受,评价“不舒服”。第三部分:“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相互形塑推动着多元学习文化的形成。通过对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和使用的调查,发现各大学图书馆建设表现出一些共同点:资源供给及设施设备的数字化、信息化明显升级;空间功能多样化是普遍趋势;相对于学习空间硬件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学习空间管理与服务都表现出相对的滞后。各大学图书馆带有鲜明的本校学科特色和传统校园文化特点,但各校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行为共性大于个性,使用图书馆的目的、主要学习行为类型都高度相似。尽管如此,各校学生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需求有显着的差异:文科、综合类大学现有空间条件不足,大学学生期待图书馆提供更“完备”和“好用”的空间条件;工科类大学现有空间条件较好,学生期待图书馆提供“更舒服”和“更独立”的学习条件。图书馆学习空间与学生空间期待的落差主要源于现有的图书馆建设、管理缺乏学生参与。学生新的学习空间需求、新的学习方式与图书馆的学科传统、现代化建设相互作用,正在推动形成新的多元化学习文化。

郝炅旗[3](2021)在《基于Kano-QFD集成的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育人是高校校园环境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展示学校声誉的途径之一,因此,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休读空间作为学生日常休闲、读书、交往的载体,能集中反映校园环境建设发展水平,体现环境育人的价值,是高校校园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庆高校的自然山水环境为多样化的休读空间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山地特色。然而,当前校园休读空间存在分布不合理、文化遗失、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表现出与使用者需求不相适应的状态。因此,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对高校休读空间的营建开展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山地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的规划建设和品质提升,满足我国高校校园环境规划建设的需要。本文以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行为学、需求层次理论、环境空间质量评价方法、Kano-QFD集成方法等相关理论与方法,选取重庆主城区内10所高校(13个校区)校园休读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借助Kano-QFD集成方法建立起一套适用于重庆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的质量评价模型,对西南大学校园休读空间进行评价,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结果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依据校园休读空间所处环境及其景观特征,将重庆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分为草坪型、林下型、滨水型、亭廊型、步行道边缘型、花园型和广场型7种类型。(2)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不同类型休读空间的特点,归纳休读空间总体营建特征。在空间规划层面,重庆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数量与校园占地面积成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休读空间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步行道边缘型>广场型>滨水型>花园型>亭廊型>草坪型>林下型;高校不同功能分区中,休读空间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教学科研区>中心景观区>住宿生活区>校园入口区>体育运动区;不同空间形态对应的休读空间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面状>线状>点状;在景观设计层面,休读空间地形分为平地式、上升式、坡地式、下沉式和复合式5种,以平地式为主;不同休读空间植物景观表现不同;水体价值有待挖掘;设施种类较为丰富;铺装朴素单调。在管理服务层面,治安管理良好,清洁卫生、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工作存在盲区,文化氛围营造尚未得到重视;在使用情况层面,总结了不同类型休读空间中使用者主要的行为活动内容、时间及需求。最后总结出休读空间现存问题,如:平面布局不合理、优势资源利用不足、人文特色不突出、山地特征不明显、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3)Kano-QFD集成方法适用于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使用后评价;以此从使用者需求和休读空间质量特性两方面构建了重庆高校休读空间的质量评价模型。(4)应用Kano-QFD集成评价模型对西南大学校园休读空间进行质量评价,得到不同类型休读空间的使用者需求指标属性、重要度和休读空间的关键质量特性,针对性地提出营建建议。(5)依据实地调研及评价结果,提出重庆高校休读空间的营建理念、原则和方法。重庆高校休读空间在空间规划层面应遵循空间分布网络化、空间类型差异化、空间尺度微型化、空间数量充足化、周边环境互动化五个原则;在景观设计层面应遵循自然资源渗透化、地形地貌立体化、基础设施丰富化、植物文化扎根化、植物种类适宜化五个原则;在管理服务层面应遵循设施维护公众化、主题活动多元化两个原则。最后对不同类型休读空间提出相应的营建方法。本文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对重庆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进行现状调研及营建研究,以期对重庆及其它具有山地特色的高校校园休读空间提升改造和规划建设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李晋阳[4](2021)在《中小学生借阅行为差异性研究 ——以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借阅数据为例》文中提出阅读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特别是攀登科学之旅,都是必不可少的。阅读研究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群体在借阅需求和偏好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是中小学生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正在成长的心理认知,使得他们的借阅行为具有特殊性。公共图书馆在引导中小学生阅读的时候,策划者和执行者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借阅行为和借阅倾向,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引导中小学生阅读,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本文对上海市区公共图书馆的中小学生纸质图书借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究中小学读者借阅行为的性别差异、学段差异、时间差异以及借阅倾向差异等特性。运用K均值聚类将图书的借阅量按高、中、低频率分类,探究各借阅频率的图书在中图法中的分布情况及群体差异。文章指出学段差异对中小学读者的阅读偏好及借阅行为有显着影响,且借阅量随着读者学段的提升而减少;中小学生借阅量存在地区差异,较好的经济文化设施与条件能促进读者的阅读,且他们的借阅行为具有空间可近性特征,偏好就近借阅;市重点学校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中小学生借阅量受就读学校影响较大;从借阅时间来看,中小学生在周末的借阅量大于工作日;小学生借阅行为的时间差异显着,中学阶段时间差异较小;性别差异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偏好有一定影响且差异性愈发显着;文学类图书的借阅总量最大,其中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中国文学为主,兼顾欧美文学,对于经典图书的借阅覆盖率较低。此外,本文引入专属图书这一概念,指出中小学生借阅专属图书的兴趣差异较大。最后,根据图书借阅频次与推荐书目的匹配统计得知,中小学读者对于基础阅读书目的借阅量较少。通过对不同读者群体的差异性分析提出分级引导策略、个性化引导策略以及书单引导策略,以学段划分读者群体分别进行阅读引导;图书馆联合学校推动学生阅读。根据时间差异,在借阅高峰期做好人力安排。设立阅读专区等;图书馆联合专家制定书单,结合馆藏制定动态推荐书目或者学生自荐图书等,进而推进公共图书馆更好地服务读者,正确引导中小学生阅读。

西晶[5](2020)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成为了日益重要的资源,与此相对应的,作为新时代人才必备技能之一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备受关注,各高校更是开设相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然而,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的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大多是提出了宏观建议,形成系统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指标的较少,进而选取案例进行具体评价分析的也较为缺少。为更准确的评价信息素养教育成效,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并掌握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更好发展,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把柯式评估模型引入到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中,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建立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指标。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进行了评价指标的初步建立,在此基础上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通过YAAHP软件建立并确定了最终的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并对38个三级指标做出了详细说明,形成了一套评价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的有效工具。然后,在所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天津工业大学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调查对象为接受过信息素养教育的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发放,通过问卷回收与SPSS数据分析处理,得到了该校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不同年级与不同专业之间学生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展现出来的差距较大,尤其以专业明显,经管类与理工类专业学生表现远超于人文类与艺术类学生;学生们对教师与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经管理工两大类专业学生最为明显;部分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兴趣度较低,不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主动性有待提高;对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不够熟练,尤其以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力最为突出;最后,在信息评价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上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提高学校重视程度、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加大信息素养宣传力度、增强学生自觉参与性鼓励学生科研创新四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最后,基于本文建立的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指标并结合实证分析的所得结论,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分层次提出了增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的五点对策:建立健全学生满意度调查机制,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信息素养课程培育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设置合理多元的考核机制,增强评价意识并丰富考核内容和形式;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以及加强专业教师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孙春梅[6](2020)在《“大国工匠”培养导向的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开展全民阅读和培育工匠精神。而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培育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文化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大国工匠视域研究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贵州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正是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和了解国内外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进展,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准备。其次,本文调查了贵州高职学生阅读现状和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情况,并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阅读能力、阅读现状、阅读喜好及习惯以及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再次,利用案例研究法分析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典型案例,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借鉴成功案例的实践经验。最后,基于工匠精神、阅读相关理论和实证调研,构建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及模式实施流程和策略。基于大国工匠、全民阅读、职教改革等政策及新媒体多媒体技术应用背景和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环境和资源及多元财政保障体系等基础条件支撑下,本文构建了由推广主体、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推广客体和培养目标构成的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推广客体主要是贵州高职在校学生,而这一服务对象决定了阅读推广的培养目标。而推广主体、推广内容和推广方式是该模式的主要构成部分。阅读推广主体是多元化协同创新主体,除图书馆外,还要与校内外资源进行协同创新。阅读推广内容主要为通识知识(经典文化、职教及工匠文化、贵州文化等)和职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资源、专业技能等),两种推广内容同时进行。通识知识推广是基础,职业知识和技能推广为核心,通识知识推广对职业知识及技能推广有促进作用。本文最后对模式实施流程和策略进行了设计。

谢文文[7](2020)在《当代江苏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高校读书社团所开展的活动是高校阅读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目前中国内地高校读书社团的发展并不完善,组织的活动多单一且浮于形式。校园阅读推广离不开校读书社团的力量,其不仅仅是高校学生的知识扩展空间,也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依托,因此读书社团有责任配合并服务于高校阅读推广的发展。论文以江苏省77所本科院校读书社团为中心,引入分校阅读推广理念,探析江苏省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从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首先,论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高校读书社团及活动现状进行概述,指出已有研究多将“读书会”等同于“读书社团”来开展研究,造成概念混淆,缺乏严谨性。其次,论文借助各搜索引擎、数据库、社交媒体搜集江苏省77所本科院校学生读书社团的信息,予以筛选,在问卷调查分析了江苏省本科院校学生读书社团及活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分校阅读推广的理念,通过访谈法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读书社团负责人进行访谈,总结出江苏省高校读书社团与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之间的关系及所存在的问题,认为现阶段江苏省高校读书社团与校图书馆领导主体界限模糊导致高校阅读推广进程受阻。第三,论文在江苏省77所本科院校中挑选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以及艺术类院校各一所,详细介绍各校读书社团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方法和途径,评析各案例的优势,总结这些优秀案例应用分校阅读推广理念的启示与思考。最后,论文针对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兼顾读书社团、图书馆、分校阅读推广三个视角,从五方面提出全面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推进校园阅读推广,分别为厘清运行机制,确定图书馆的顶层领导地位;图书馆帮助读书社团开展活动;读书社团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以分校阅读理念助力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建立高校读书社团联盟。

李坤寰[8](2020)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逐渐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建设,并将发展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了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全国各地众多相关单位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处于服务转型期的部分高校图书馆也紧紧抓住此次机遇,积极尝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拓展本馆服务内容,加快本馆服务转型步伐。因此,调查并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对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以及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03年以来教育部发展的7批科技查新站,共计102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部分,对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概念等相关概念做了介绍,并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现状调查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调查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两个部分,重点对本文102个调查对象所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进行详细调查;第四部分在前一部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该项服务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且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部分,该部分基于前两部分的内容,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部分,一方面对本文研究做出总结,另一方面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后续的研究展望。

李荣辉[9](2020)在《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与信息服务职能进一步明确,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以多样化、实用性强的手段对用户进行教育,使之更好地寻求自身所需、提升自身素质。而国家建设“双一流”高校的目标提出后,高校图书馆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以此为契机对高校图书馆的用户进行教育,能加速“双一流”目标的实现。目前,学界对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研究程度还不够深入,相关调研类研究的地域性强,缺乏广泛性和全面性,对当前最新的用户教育现状揭示程度不够。本文对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图书馆用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是基于更广阔的视角,发掘最新的用户教育形式与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希望对国内外其他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建设和开展有所裨益。本文首先对“双一流”高校、用户教育、图书馆用户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然后通过访问高校图书馆网站主页的方式,对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基本情况、栏目设置情况和用户区分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接着又对用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统计分类,分析比较各高校图书馆在各种用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具体开展情况,并找出目前具有先进性和特色性的用户教育形式和内容;随后,本文发现目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用户教育存在栏目建设不完善、用户区分度不够、形式缺乏吸引力和特色、内容全面性不足、配套服务差以及缺少教育评价和反馈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整合用户教育资源、提高用户区分度、突出用户教育形式的创新和特色、设置更全面和具有时代特色的用户教育内容、丰富用户教育配套服务手段和发展多渠道的评价反馈机制等建议。

丁李旦[10](2020)在《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改造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高校作为承担培育高水平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快建设符合时代特点、符合高校科研教学需求和可以促进创新性思维模式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校园中的学习场所与科研场所,也是大学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这种交流有利创新思想的诞生。在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图书馆从传统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以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为特征的复合型空间模式成为当今的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主题之一。现代高校学习共享空间可以为师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渠道,让师生在这个空间中自我学习、协作学习和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对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LC)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功能特点,梳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与特征。试图将“学习共享空间”集成资源、协作学习、多元教辅和完整支助的理念深入结合到具体环境空间中。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西部图书馆为例进行学习共享空间改造,探索高校公共空间改造以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发展,加快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二、高校图书馆应关注理工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应关注理工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美育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育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的提升
    (三)有助于学生正确工程伦理观的形成
    (四)有助于学生学习使命感与职业荣誉感的建立
    (五)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美育路径
    (一)课程维度
    (二)文献维度
    (三)空间维度
    (四)技术维度
    (五)活动维度
三、结语

(2)相互“形塑”中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 ——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理论基础
    1.5 概念界定
    1.6 研究设计
2 “高科技含量但使用不足的”D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2.1 D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布及学生使用情况
    2.2 “被沉默的”D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
3 “高大上但不接地气的”C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3.1 C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布及学生使用情况
    3.2 “美中不足”的C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
4 “本分的”J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4.1 J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布及学生使用情况
    4.2 “还可以的”J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
5 “不好用的”S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5.1 S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布及学生使用情况
    5.2 “支持学习不足的”S大学新图书馆学习空间
6 “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相互形塑推动多元化学习文化的形成
    6.1 大学图书馆建设现状
    6.2 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的相互形塑
    6.3 小结
7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Kano-QFD集成的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
        1.1.2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建设是促进学生从室内到室外学习的重要途径
        1.1.3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建设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体现
        1.1.4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建设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研究
        1.2.2 户外休闲读书空间研究
        1.2.3 Kano模型和QFD理论在环境景观空间评价方面的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范围
        1.4.3 调研对象的选取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设计与评价理论
    2.1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
        2.1.1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构成要素
        2.1.2 休读空间类型与特征
    2.2 休读空间设计理论
        2.2.1 环境行为学
        2.2.2 需求层次理论
        2.2.3 风景园林学
        2.2.4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规划设计原则
    2.3 环境空间设计质量评价方法
        2.3.1 使用后评价(POE)
        2.3.2 美景度评价(SBE)
        2.3.3 景观绩效评价(LPS)
    2.4 Kano-QFD集成方法与休读空间质量评价
        2.4.1 Kano模型
        2.4.2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QFD)
        2.4.3 Kano-QFD集成方法
        2.4.4 Kano-QFD集成方法引入使用后评价(POE)的适用性分析
    2.5 小结
3 重庆高校休读空间现状调查研究
    3.1 重庆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概述
        3.1.1 重庆自然环境
        3.1.2 重庆高校建设发展历史
        3.1.3 重庆高校校园现状
    3.2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建设现状
        3.2.1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规划建设分析
        3.2.2 重庆主城区高校不同类型休读空间景观要素分析
    3.3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管理现状
    3.4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使用情况
        3.4.1 访谈提问分析
        3.4.2 问卷调查分析
        3.4.3 行为观察分析
        3.4.4 使用情况总结
    3.5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特征及现存问题
        3.5.1 不同类型休读空间的特点
        3.5.2 休读空间总体营建特征
        3.5.3 休读空间现存问题
    3.6 小结
4 基于Kano-QFD集成的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评价模型构建
    4.1 高校校园休读空间质量评价模型构建路径
        4.1.1 原则
        4.1.2 目标
        4.1.3 内容
        4.1.4 步骤
    4.2 使用者对休读空间不同层次需求的筛选(左墙)
        4.2.1 关于休读空间使用者需求指标初选
        4.2.2 关于休读空间使用者需求指标补充
        4.2.3 关于休读空间使用者需求指标筛选
    4.3 休读空间质量特性指标的确定(天花板)
    4.4 使用者需求-休读空间质量特性相关关系矩阵的构建(房间)
    4.5 评价程序
        4.5.1 调查问卷设计
        4.5.2 需求属性归类
        4.5.3 计算参数及公式
        4.5.4 关键质量特性确定
    4.6 小结
5 西南大学校园休读空间质量评价与分析
    5.1 调查问卷实施情况及结果
        5.1.1 草坪型休读空间
        5.1.2 林下型休读空间
        5.1.3 滨水型休读空间
        5.1.4 亭廊型休读空间
        5.1.5 步行道边缘型休读空间
        5.1.6 花园型休读空间
        5.1.7 广场型休读空间
    5.2 结果分析
        5.2.1 使用者需求指标属性分析
        5.2.2 使用者需求指标重要度分析
        5.2.3 休读空间质量特性优先级分析
    5.3 西南大学不同类型休读空间营建建议
        5.3.1 草坪型休读空间
        5.3.2 林下型休读空间
        5.3.3 滨水型休读空间
        5.3.4 亭廊型休读空间
        5.3.5 步行道边缘型休读空间
        5.3.6 花园型休读空间
        5.3.7 广场型休读空间
    5.4 小结
6 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策略
    6.1 重庆市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理念
        6.1.1 以满足学生需求为驱动
        6.1.2 以适应生态环境为核心
        6.1.3 以增强教育功能为责任
        6.1.4 以塑造山地风格为特色
        6.1.5 以顺应时代潮流为方向
    6.2 重庆市高校休读空间营建原则
        6.2.1 空间规划方面
        6.2.2 景观设计方面
        6.2.3 管理服务方面
    6.3 不同类型休读空间营建方法
        6.3.1 草坪型休读空间
        6.3.2 林下型休读空间
        6.3.3 滨水型休读空间
        6.3.4 亭廊型休读空间
        6.3.5 步行道边缘型休读空间
        6.3.6 花园型休读空间
        6.3.7 广场型休读空间
7 结语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休读空间使用偏好调查问卷
    附录2 休读空间需求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3 西南大学××型休读空间调查问卷
    附录4 西南大学校园不同类型休读空间的质量屋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4)中小学生借阅行为差异性研究 ——以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借阅数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读者借阅行为
        2.1.1 读者借阅行为概念
        2.1.2 读者借阅行为记录
    2.2 行为学理论视野下的中小学生借阅行为
        2.2.1 借阅需求
        2.2.2 借阅动机
        2.2.3 影响中小学生借阅行为差异的因素
    2.3 K-means算法基本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 章 中小学生借阅行为实证研究
    3.1 中小学生借阅行为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清洗
    3.2 各学段读者分布及借阅量差异分析
        3.2.1 中小学生借阅人数及借阅量差异
        3.2.2 中小学生性别及借阅量差异
        3.2.3 中小学生地区分布及借阅量差异
        3.2.4 中小学生学校分布及借阅量差异
        3.2.5 中小学生跨区借阅量差异
    3.3 各学段读者借阅时间与借阅量差异分析
        3.3.1 中小学生图书借阅量与星期的关系
        3.3.2 中小学生图书借阅量与季度的关系
        3.3.3 中小学生图书借阅量与月份的关系
    3.4 各学段读者借阅倾向差异分析
        3.4.1 中小学生借阅图书类别差异
        3.4.2 中小学生借阅文学类图书差异
        3.4.3 中小学生借阅分文学类图书的差异
        3.4.4 中小学生专属借阅图书的差异
    3.5 各学段读者借阅图书频次差异分析
        3.5.1 中小学生借阅图书频次的聚类分析
        3.5.2 中小学生借阅图书与基础阅读书目的差异
    3.6 本章小结
第4 章 中小学生借阅行为的特征
    4.1 中小学生借阅量特征
    4.2 中小学生借阅时间特征
    4.3 中小学生借阅内容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 章 中小学生借阅行为引导策略
    5.1 分级引导策略
    5.2 个性化引导策略
    5.3 书单引导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 章 总结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之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信息素养
        2.1.2 信息素养教育
        2.1.3 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
    2.2 柯式模型的内涵与基本原理
        2.2.1 柯式模型的内涵
        2.2.2 柯式模型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3.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的组成
        3.1.1 评价的主体与客体
        3.1.2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3.1.3 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3.2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的确立
        3.2.1 评价指标的初选
        3.2.2 专家情况的介绍
        3.2.3 专家咨询的质量
        3.2.4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3.2.5 评价指标的筛选
        3.2.6 评价指标的信度分析
        3.2.7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的确定
    3.3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层次分析法
        3.3.2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3.3.3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3.3.4 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3.3.5 评分标准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评价的实证分析
    4.1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评价过程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的测试与修正
        4.1.3 样本选择与问卷发放
        4.1.4 样本与信效度分析
    4.2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评价结果分析
        4.2.1 教学情况评价结果
        4.2.2 学习情况评价结果
        4.2.3 行为情况评价结果
        4.2.4 成果情况评价结果
        4.2.5 总得分评价结果
    4.3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情况综合分析
        4.3.1 不同年级评价情况分析
        4.3.2 不同专业评价情况分析
    4.4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提高的建议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提高的对策
    5.1 建立健全学生满意度调查机制,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5.2 建立健全信息素养课程培育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
    5.3 设置合理多元的考核机制,增强评价意识并丰富考核内容和形式
    5.4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
    5.5 加强专业教师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6)“大国工匠”培养导向的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不足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大国工匠
        2.1.2 图书馆阅读推广
    2.2 理论基础
        2.2.1 阅读学理论
        2.2.2 阅读推广及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
3 高职与普通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比研究
    3.1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3.2 两类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区别
4 贵州省高职院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4.1 调查实施情况
        4.1.1 问卷调查目的
        4.1.2 问卷的调查对象和时间
        4.1.3 问卷调查内容
        4.1.4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1 样本的基本信息
        4.2.2 整体阅读调查分析
        4.2.3 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查分析
        4.2.4 专业文献阅读调查
        4.2.5 贵州高职学生对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建议
    4.3 贵州高职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结论
        4.3.1 以数字和碎片化阅读为主,深层阅读较缺乏
        4.3.2 学生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关注度不高
        4.3.3 缺乏专业文献选择和阅读方法技巧
5 贵州省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调查分析
    5.1 问卷调查分析
        5.1.1 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5.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2 案例调研分析
        5.2.1 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案例调研
        5.2.2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案例调研
    5.3 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6 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构建
    6.1 构建思路
        6.1.1 基于职教改革和大国工匠培养构建模式的培养目标
        6.1.2 基于阅读相关理论构建模式要素与流程
        6.1.3 基于学生阅读调查结果构建推广内容和方式
        6.1.4 基于贵州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构建基础和主体
        6.1.5 借鉴贵州幼儿师专图书馆阅读推广先进经验
    6.2 模式要素分析
        6.2.1 背景和基础条件分析
        6.2.2 推广客体与培养目标分析
        6.2.3 多元协同推广主体分析
        6.2.4 推广内容分析
        6.2.5 推广方式分析
    6.3 模式实施流程
        6.3.1 做好活动前期调研
        6.3.2 确定活动选题和方案
        6.3.3 活动实施策划
        6.3.4 活动效果评估
    6.4 模式实施策略
        6.4.1 用好相关政策和现代信息技术
        6.4.2 加强多元财政保障体制建设和基础条件建设
        6.4.3 构建多元化协同创新主体
        6.4.4 突出数字和嵌入式推广方式,兼顾常规方式
        6.4.5 树立“主题+品牌”意识,突出职教特色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贵州省高职院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C 贵州省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D 贵阳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7)当代江苏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江苏省高校学生读书社团活动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江苏省本科院校
        2.1.2 高校学生社团
        2.1.3 高校学生读书社团
        2.1.4 高校阅读推广
        2.1.5 分校阅读推广
    2.2 高校学生读书社团发展历程
        2.2.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2.2.2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改革开放初期
        2.2.3 1976年改革开放初期至2012年党十八大
        2.2.4 2012年党十八大至今
    2.3 读书社团对高校阅读推广的积极意义
        2.3.1 有利于校图书馆馆藏利用率的提高
        2.3.2 有利于加强学生读者与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2.3.3 有利于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影响力的扩大
        2.3.4 有利于高校阅读推广精准化
        2.3.5 有利于促进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2.4 目前高校读书社团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存在的问题
        2.4.1 缺乏明确的组织领导方
        2.4.2 阅读推广对象的定位模糊
        2.4.3 阅读推广人才稀缺
        2.4.4 阅读推广形式亟待创新
        2.4.5 阅读推广评价标准针对性不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苏省本科院校读书社团现状
    3.1 社团数量分布
    3.2 成立时间分布
    3.3 社团类型分布
    3.4 活动内容及形式分布
    3.5 社团规模分布
    3.6 学校类型分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学生读书社团活动案例评析
    4.1 分众阅读理念下的分校阅读推广
        4.1.1 针对性
        4.1.2 精细化
        4.1.3 双向性
        4.1.4 创新性
    4.2 综合性大学——东南大学善渊读书会
        4.2.1 建设概况
        4.2.2 部门分工
        4.2.3 特色活动
        4.2.4 特点
    4.3 理工类院校——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学生阅读推广联合会
        4.3.1 建设概况
        4.3.2 部门分工
        4.3.3 特色活动
        4.3.4 特点
    4.4 师范类院校——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读者协会
        4.4.1 建设概况
        4.4.2 特色活动
        4.4.3 特点
    4.5 医学类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囊读书会
        4.5.1 建设概况
        4.5.2 特色活动
        4.5.3 特点
    4.6 艺术类院校——南京艺术学院逸品阅读协会
        4.6.1 建设概况
        4.6.2 部门分工
        4.6.3 特色活动
        4.6.4 特点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学生读书社团可持续发展策略
    5.1 厘清运行机制,确立图书馆领导地位
    5.2 借助图书馆力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5.2.1 加强正向扶植领导,把控负面制约因素
        5.2.2 培育阅读推广人才,研究读者阅读行为
        5.2.3 提供经费支持,配合资源服务
        5.2.4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社团积极性
    5.3 提升读书社团参与高校阅读推广的能力
        5.3.1 完善社团内部组织建设
        5.3.2 发挥社团成员主人翁意识
        5.3.3 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
        5.3.4 收集读者信息,挖掘读者需求
    5.4 以分校阅读推广理念助力读书社团阅读推广活动
        5.4.1 区分活动对象,推出针对性活动
        5.4.2 提供读物选择,丰富文献类型
        5.4.3 创新活动方式,打造活动品牌
        5.4.4 评估活动效果,建立评价标准
    5.5 组建高校读书社团联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访谈提纲
致谢

(8)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2.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概念
        2.1.1 知识产权概述
        2.1.2 知识产权信息与知识产权服务概述
        2.1.3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2.2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的界定
        3.1.2 调查的主要内容
        3.1.3 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区域分布情况
        3.2.2 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分析
        3.2.3 资源保障情况
        3.2.4 依托团队情况
        3.2.5 管理政策与规章制度分析
        3.2.6 机构设置与联盟合作分析
4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区域发展不均衡
    4.2 服务内容具有局限性
    4.3 优质资源及专业工具不足
    4.4 缺乏复合型人才
    4.5 规章制度不健全
    4.6 协同合作较少
5 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区域合作
    5.2 丰富服务内容
    5.3 加强优质资源及专业工具建设
    5.4 引进复合型人才并加强人才培训
    5.5 完善规章制度
    5.6 开展校内外协同合作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现状调查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双一流”高校
        2.1.2 用户教育
        2.1.3 图书馆用户教育
        2.1.4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
    2.2 调查说明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方法
        2.2.3 调查内容简介
3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调查结果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栏目分析
        3.1.1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网站主页基本情况
        3.1.2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栏目设置情况
        3.1.3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栏目用户区分情况
    3.2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形式分析
        3.2.1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形式分类及总体情况
        3.2.2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开展形式的具体情况
    3.3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内容分析
        3.3.1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内容分类
        3.3.2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内容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3.3.3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特色内容
4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用户教育栏目建设不完善,用户区分度不够
    4.2 用户教育形式陈旧,缺乏吸引力和特色
    4.3 用户教育内容全面性不足,缺乏时代特征
    4.4 用户教育配套服务差,缺少教育评价和反馈
5 改善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现状的对策建议
    5.1 整合用户教育资源,提供用户区分度高的用户教育服务
    5.2 完善各类用户教育形式,突出创新和特色
    5.3 合理设置具有全面性和时代特色的用户教育内容
    5.4 丰富用户教育配套服务手段,发展多渠道的评价反馈机制
6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品信息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
    第二节 理论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五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六节 创新观点
    第七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1、研究方法
        2、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发展与现状简介
    第一节 图书馆发展简介
        1、国内图书馆发展简介
        2、西方图书馆发展简介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简介
    第三节 信息化使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成为可能
        1、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2、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
    第四节 高校图书馆现场调研
        1、调研目的
        2、调研对象
        3、调研过程
        4、调研结果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概述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概述
        1、“开放性学习空间”概念的提出
        2、“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
        3、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及其作用
    第二节 学习共享空间的基本特征
        1、资源的集成性
        2、学习的协作性
        3、教辅的多元化
        4、支助的完整性
    第三节 多专业视野中的学习共享空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结构、影响及设计原则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结构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影响
        1、学习理念的深化
        2、场馆功能的转型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原则
        1、多元化的实体空间
        2、设计要点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实践
    第一节 前期分析
        1、项目概况
        2、现场调研
        3、功能分析
    第二节 设计方案整体规划
    第三节 设计方案
        1、图书馆一楼方案
        2、图书馆二楼方案
        3、图书馆三楼方案
        4、图书馆四楼方案
        5、图书馆五楼方案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校图书馆应关注理工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美育服务研究[J]. 田静. 传播与版权, 2022(02)
  • [2]相互“形塑”中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 ——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D]. 杨丽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Kano-QFD集成的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研究[D]. 郝炅旗. 西南大学, 2021(01)
  • [4]中小学生借阅行为差异性研究 ——以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借阅数据为例[D]. 李晋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评价研究[D]. 西晶. 天津工业大学, 2020
  • [6]“大国工匠”培养导向的贵州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D]. 孙春梅. 贵州财经大学, 2020(06)
  • [7]当代江苏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 谢文文. 南京大学, 2020(02)
  • [8]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D]. 李坤寰. 郑州大学, 2020(06)
  • [9]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 李荣辉. 郑州大学, 2020(02)
  • [10]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改造为例[D]. 丁李旦.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