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袁倩[1](2017)在《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资源与教学媒体资源的匹配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大量新媒体、新设备涌入课堂,在革新传统教学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教学媒体资源滥用。教学媒体选择的主要依据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条件,其中,课程内容最为重要。物理,作为高中课程中理科性强的重难科目之一,在教学媒体选用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实质上都是由于课程内容资源与教学媒体资源的不匹配。据此,笔者在本文中,站在教育资源学的角度,探讨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资源和教学媒体资源的匹配问题。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提出问题,确定论文研究内容,对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厘定,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明研究目的、意义,确定研究、调查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二章主要是阐述高中物理两种资源的主要类别及其性质。本文依据知识的性质特点将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资源分为概念、规律、公式、图示、实验、应用六大类,并采用依据媒体出现时间早晚的分类方式,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第三章为高中物理两种资源不匹配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其中表现主要在于内容推理性与媒体直观性不匹配、内容操作性与媒体生成性不匹配等四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未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教学媒体特点以及教师操作水平三个方面。第四章是提高高中物理两种资源的匹配性的对策及建议。主要是依据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资源的分类以及各类性质,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媒体选用策略,最后站在全局的角度,提出建议。第五章是结论和展望,用总结性的语言总结全文,并对与本文相关的更长远的研究提出展望。
付静雅[2](2017)在《基于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分析》文中指出生物学科教学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进行有效的生物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师充分认识生物学科属性及价值的基础上,利用教学设计研究成果对生物教学目的、对象、生物学内容、策略及评价进行设计以便达到生物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规划过程。本文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为依据,结合生物学科特色,进行生物教学设计与分析,以期能够沟通生物教学设计理论与生物教学实践,为一线生物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生物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在了解中学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方向。其次以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和中学生物学科特色为理论支撑,从课标分析、学生分析、内容分析、目标设计、策略选取和后期评价六个环节分析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解决“如何做”的问题。然后根据以上分析按常见课型设计相应实例,给出对应设计考量,便于教师灵活参考。最后对生物教学设计的成果从自身、学生和教师三个角度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结合专家和教师给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并进行最后的反思。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基于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兴趣,重视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供一线教师进行生物教学设计时参考。本文提出的是可供参考的设计思路,而不是绝对的设计模板,应灵活运用。
苏慧琴[3](2017)在《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策略研究 ——以包钢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对当前最先进的教学媒体数字星球系统与高中地理第二课堂的整合,选取适宜利用数字星球系统开展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对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培养学习者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提升其地理实践力为落脚点,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水平及兴趣点为脚手架,结合数字星球系统的特点,从数字星球系统自带资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及各版本教材中选出第一课堂难以完成或第二课堂能更充分完成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内容作为其部分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借鉴其他专着,他人案例,个人经验为内容选择提供素材。将众多来源的教学内容归纳整理,形成三大类19个小主题,分别是基础天文学8个、地球及自然地理环境5个,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6个。并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进行归类,可分为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五大类。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是以常规教学策略为基础,综合考虑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的条件与环境、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策略。本文着重阐述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常用的四种教学策略:团队合作学习,网络协作与技术支持,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激励与督促策略;并对这些策略分别从策略的概念、组成、理论依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文所采用的这四种教学策略具有针对性、综合性与灵活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最后,为论证策略的有效性,笔者从众多的实践案例中选取了两个对四种策略都有涉及的案例进行分析,事实证明,本文所采用的四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齐雪[4](2017)在《传统教学媒介在蒙古国汉语综合课堂中的使用设计 ——以贺希格中文学校小学三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在成长的过程中直接乘上了科技革命的列车,对教学媒介的使用和研究更多是针对现代化多媒体进行的,而对传统教学媒介的使用和研究则较少。但是在很多经济条件有限的国家或地区,多媒体教学媒介的使用却是很难实现的,汉语教师只能使用传统板书、纸质图片等传统教学媒介来辅助对外汉语教学。而且随着国际“汉语热”的发展,学习汉语的学生年龄范围逐渐扩大,并趋向低龄化。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汉语教师和学生又是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双方的语言也互不相通,这种情况下不仅是汉语教学,就连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都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综上情况,如果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针对小学生的对外汉语初级教学,那么高效、科学地设计和使用传统教学媒介来辅助汉语课堂教学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蒙古国贺希格中文学校小学三年级学生为例,就如何高效、创新地使用传统教学媒介以提高汉语课堂效率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其中笔者进行设计的传统教学媒介分别是“汉语课堂规则”、“板书”和“图片”。之所以选择这三种传统教学媒介是因为它们是笔者在汉语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效果最好,也是最易获取和设计的传统教学媒介。
段红梅[5](2013)在《初中理科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以化学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80年代以来,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为一种趋势。多媒体教学因在知识量的传递、学生注意力的吸引等方面固有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学化学教师选择并使用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水平、学生掌握重难点等方面的不足,也存在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学生课堂笔记困难等问题。对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使用情况的调查和教改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广州市、长沙市、新化县三个地区的初中理科教师组成的调查对象,使用自制的《初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此外,在不同学校还专门对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就多媒体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了解其深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教学情况下,三个不同区域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均较频繁,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在课堂知识量的呈现上、在抽象知识点的表述上、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都拥有特定的优势。但多媒体教学仍然无法取代传统教学。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并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杨立钢[6](2012)在《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利与弊》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新世纪的教育者在加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掌握教学媒体的要求。可以说,有了教学活动,就有了教学手段和工具,只是在不同阶段,各种教育媒体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传统的书本、黑板以及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主要是发挥辅助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手段作用。
赵玉青[7](2012)在《教育目标与网络媒体适配性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网上学习媒体与教育目标的组合的适配性决定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该文采用实验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网上媒体与教育目标匹配程度对在线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和渠道。研究发现:对于识记和领会教育目标而言,文本媒体和视频媒体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无显着差异;对于应用教育目标而言,视频媒体对学习效果的提高要优于文本媒体。对于不同的教育目标,媒体的优势存在差异,文本媒体更能节约识记和领会教育目标的学习时间;而视频媒体更能节约应用教育目标的学习时间。
张莹莹[8](2012)在《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长春市地区中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类文明高速发达的21世纪,教育领域也烙上了信息化的时代印记。旧的教育思维、教学模式逐渐被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所取代,教学媒体的发展更是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媒体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育的需要,现代的高科技的信息化教学媒体吸引着教育工作者的眼球,更成为课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没有万能的工具一样,现代教学媒体不可能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被广泛应用甚至超越了传统教学媒体的应用,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本文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长春市地区为例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的现状。主要研究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教学媒体的使用知识、教学媒体的主观情感、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效率、在教学媒体与课程整合中教师的角色等相关问题。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中小学课堂教学媒体的使用的基本情况是:1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大部分都已经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但是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并没有普及到所有的学校,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2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有了一定的重视、并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和制作能力;在现代教学媒体受到普遍关注的同时,传统的教学媒体可能日益不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使用。3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或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还处于初等的水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4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对自身角色的看法是以上几种兼有的,中小学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对自身应扮演的角色认识还有待提高。5现代教学媒体及其使用技能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重视,而且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认为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不仅可以是课堂教学氛围更好,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中小学教学媒体的使用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性别、城乡、学校类型、年龄、教龄、学历、学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合理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状与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主要有两方面:1在观念思维上: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和教师自身的思维观念的转变2在实施管理上: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
尹晖[9](2010)在《从教学媒体看我国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媒体也不断地出现更新变化,其对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进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学组织形式经历了由个别教学到集体教学,再到远程集体与个别教学的发展过程,而教学媒体也由最初的语言与文字,发展到多样化的现代教学媒体,在这个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二者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值得我们去探讨。本文试图从宏观动态的角度,对教学媒体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梳理我国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依据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阶段性研究。通过对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比较分析,为现阶段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方面提供一些建议。绪论,说明本文的问题提出、研究意义、概念界定、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对个别教学制的概念与特征的阐述,以及我国古代个别教学制的代表——孔门私学的介绍,分析语言与文字对个别教学制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我国古代集体教学萌芽状况的描述,分析了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升堂讲说与集体会讲,分析了印刷媒体的出现对当时集体教学萌芽的影响。第三章,通过对集体教学制度化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介绍,以及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与丰富的阐述,描述了现代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之间的关系。结语,从宏观的历史动态角度分析,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教学组织形式,提出教师恰当选择和组合教学媒体的一些依据,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孟宪炜[10](2009)在《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层次的教育都或多或少地引入了多媒体技术,教育理念也悄然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强调依据信息技术进行意义建构与知识创新的建构主义知识观与学习观逐渐盛行起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个性,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许多物理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断尝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物理这一理工科基础课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多媒体教学课件,但这些课件往往容量大、节奏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多的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被动使用课件及凭经验应用的阶段,没有对多媒体的特征和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认真的探究。为了更好地使多媒体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获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首先对多媒体环境下的物理教学从整体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出一般原则,然后阐述了开展教学的具体方法,最后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总结了教学实践后的思考与体验,为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提供了操作依据。本研究认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要控制好课堂教学容量,不仅要注重知识信息的传递数量,也要注重知识信息的传递质量;其次要把握好教学节奏,使整个教学过程简要、精炼,重点及难点显而易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笔记时间,使他们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充分、恰当,可用启发式教学进行解疑,运用反馈式教学加强重点难点知识解析;第四,课件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要追求形式和技术上的复杂,也不要把所有内容和问题都放在课件中,这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与难点,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创建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新研究课题。在网络教学平台下,教师把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程资源、辅导资料和形成性考核内容置于网络课程中,学生登录课程后可以找到这些教学信息和资源,可以在网上学习、讨论、做作业、考试并得到成绩。多媒体技术与大学物理教学整合,是为了优化物理这门严肃的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的技术手段,既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又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起决定作用,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正确的方法,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使多媒体技术手段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二、谈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资源与教学媒体资源的匹配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基本概念的厘定 |
1.2.1 课程内容资源 |
1.2.2 教学媒体资源 |
1.2.3 匹配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综合评述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思路 |
1.5 调查设计与实施 |
1.5.1 调查设计 |
1.5.2 调查实施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高中物理两种资源的主要类别及其性质 |
2.1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资源的主要类别及其性质 |
2.1.1 概念类课程内容资源及其性质 |
2.1.2 规律类课程内容资源及其性质 |
2.1.3 公式类课程内容资源及其性质 |
2.1.4 图示类课程内容资源及其性质 |
2.1.5 实验类课程内容资源及其性质 |
2.1.6 应用类课程内容资源及其性质 |
2.2 高中物理教学媒体资源的主要类别及其性质 |
2.2.1 传统教学媒体资源及其性质 |
2.2.2 现代教学媒体资源及其性质 |
第三章 高中物理两种资源不匹配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
3.1 高中物理两种资源不匹配的表现 |
3.1.1 内容推理性与媒体直观性不匹配 |
3.1.2 内容操作性与媒体生成性不匹配 |
3.1.3 内容实践性与媒体演示性不匹配 |
3.1.4 内容差异性与媒体发展性不匹配 |
3.2 高中物理两种资源不匹配的产生原因 |
3.2.1 教学媒体的选用未充分考虑物理学科特点 |
3.2.2 教学媒体的选用未充分考虑教学媒体特点 |
3.2.3 教学媒体的选用未充分考虑自身操作水平 |
第四章 提高高中物理两种资源匹配性的对策及建议 |
4.1 各类课程内容资源的教学媒体资源选用策略 |
4.1.1 概念类课程内容资源的教学媒体资源选用策略 |
4.1.2 规律类课程内容资源的教学媒体资源选用策略 |
4.1.3 公式类课程内容资源的教学媒体资源选用策略 |
4.1.4 图示类课程内容资源的教学媒体资源选用策略 |
4.1.5 实验类课程内容资源的教学媒体资源选用策略 |
4.1.6 应用类课程内容资源的教学媒体资源选用策略 |
4.2 建议 |
4.2.1 组织教师培训,强化教师媒体意识 |
4.2.2 营造良好氛围,老青教师相互学习 |
4.2.3 收集学生意见,多方获取教学反馈 |
4.2.4 加大监管力度,督促教师科学教学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物理教师教学媒体资源选用情况调查表(学生) |
附录B:物理教师教学媒体资源选用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C:研究中涉及的高中物理教学视频网址 |
附录D: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2)基于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2 理论概述 |
2.1 概念分析 |
2.1.1 教学设计 |
2.1.2 生物教学设计 |
2.2 理论基础 |
3 教学设计与分析 |
3.1 课标分析 |
3.2 学生分析 |
3.2.1 经验起点分析 |
3.2.2 学习动机分析 |
3.2.3 学习风格分析 |
3.3 内容分析 |
3.3.1 内容类型分析 |
3.3.2 内容组织分析 |
3.4 目标设计 |
3.5 策略选取 |
3.5.1 教学方法选择 |
3.5.2 教学媒体选用 |
3.5.3 教学过程安排 |
3.6 后期评价 |
4 教学设计案例展示 |
4.1 绪论课教学设计案例 |
4.2 新授课教学设计案例 |
4.3 实验课教学设计案例 |
4.4 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 |
5 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 |
5.1 教学设计实施 |
5.2 教学设计评价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3)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策略研究 ——以包钢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研究主要成果 |
2.地理第二课堂研究的主要成果 |
(三)研究内容 |
1.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研究 |
2.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技术路线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1.数字星球系统 |
2.高中地理第二课堂 |
3.教学策略 |
一、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研究 |
(一)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
1.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出发点 |
2.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是落脚点 |
3.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是脚手架 |
4.与数字星球系统的特点相适宜 |
(二)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来源及组成 |
1.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来源 |
2.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组成 |
(三)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类型分析 |
1.地理观察 |
2.地理考察 |
3.地理实验 |
4.地理调查 |
5.地理专题研究 |
二、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一)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依据 |
1.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
2.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 |
3.依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
4.依据教学的条件及环境 |
(二)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策略 |
1.团队合作学习 |
2.网络协作与技术支持 |
3.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
4.激励与督促策略 |
(三)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策略特点分析 |
1.针对性 |
2.综合性与灵活性 |
3.可操作性 |
三、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实践探索 |
(一)实践过程 |
(二)实践结果与分析 |
四、基本结论与思考 |
(一)教学内容方面 |
(二)教学策略方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第一课堂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 |
附录 2.湘教版必修一中第一课堂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 |
附录 3.湘教版必修二中第一课堂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 |
附录 4.湘教版必修三中第一课堂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 |
(4)传统教学媒介在蒙古国汉语综合课堂中的使用设计 ——以贺希格中文学校小学三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对教学媒介的含义及分类的研究 |
1.1 对教学媒介含义的研究 |
1.1.1 教学媒介和教学工具的异同 |
1.1.2 教学媒介和教学媒体的异同 |
1.2 对教学媒介分类的研究 |
1.2.1 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行分类 |
1.2.2 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进行分类 |
1.2.3 按照物质形态进行分类 |
第二章 贺希格中文学校对外汉语综合课的特点及教学媒介的使用现状 |
2.1 贺希格中文学校汉语综合课教学内容的特点 |
2.2 贺希格中文学校汉语综合课教学对象的特点 |
2.2.1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的有利因素 |
2.2.2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利因素 |
2.2.3 蒙古国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
2.3 贺希格中文学校汉语综合课教学媒介的使用现状 |
第三章 三种传统教学媒介在对外汉语综合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
3.1 汉语课堂规则的使用设计 |
3.1.1 汉语课堂规则的重要性 |
3.1.2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原因的研究 |
3.1.3 汉语课堂规则的使用设计 |
3.1.4 设计汉语课堂规则的注意事项 |
3.2 板书的教学设计 |
3.2.1 板书的重要性 |
3.2.2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板书的设计原则 |
3.2.3 板书的教学设计 |
3.2.4 设计板书的注意事项 |
3.3 图片的教学设计 |
3.3.1 图片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
3.3.2 使用图片的教学设计 |
3.3.3 使用图片辅助汉语教学的注意事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初中理科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以化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1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教学 |
1.1.1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
1.1.2 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
1.1.3 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模式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情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2 问题的提出 |
2.1 过往研究的不足 |
2.2 本研究的内容 |
2.2.1 针对当前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进行调查 |
2.2.2 针对当前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不足进行改进与实践 |
2.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3.1 本研究的目的 |
2.3.2 本研究的意义 |
3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材料 |
3.4 调查过程与方法 |
3.5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1 理科教师多媒体教学准备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2 理科教师多媒体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3 理科教师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3.6 关于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现状深度访谈结果 |
3.6.1 经济贫困地区教师的访谈 |
3.6.2 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的访谈 |
3.7 调查结论 |
3.7.1 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情况 |
3.7.2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整体态度 |
3.7.3 多媒体教学的反馈效果 |
4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
4.1 实践研究的目的及对象 |
4.2 实践研究材料 |
4.3 实践研究过程与方法 |
4.4 实践研究结果 |
4.5 实践研究结论 |
5 讨论 |
5.1 基本硬件情况方面 |
5.2 教师对多媒体整体态度方面 |
5.3 多媒体教学效果方面 |
5.4 关于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6)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利与弊(论文提纲范文)
一、再现情景, 诱发兴趣 |
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
三、精心设计, 挖掘潜力 |
四、扩充信息, 增加教学密度 |
1. 片面注重课堂气氛的效果, 弱化了重点难点知识的分析, |
2. 咨询爆炸的时代, 网络媒体参与到现代课程教学中来不 |
3. 许多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媒体, 反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的作用。 |
4. 板书, 作为传统教学中课程教学的核心载体, 它的作用 |
(7)教育目标与网络媒体适配性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假设 |
三、研究方法 |
(一) 实验设计 |
(二) 实验过程 |
(三) 实地问卷调查及数据收集 |
四、假设检验 |
(一) 网上学习媒体与教育目标匹配的检验分析 |
(二) 网上媒体与教育目标匹配对学习效果和效率影响的检验分析 |
五、结论和展望 |
(一) 教育目标与媒体匹配程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
(二) 教育目标与网上媒体匹配程度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分析 |
(8)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长春市地区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核心概念和核心问题 |
(一) 核心概念 |
(二) 核心问题 |
四、 论文框架与核心观点 |
(一) 论文框架 |
(二) 核心观点 |
第一章 教学媒体使用的理论阐释与研究设计 |
一、 理论阐释 |
(一) 教学媒体的概念 |
(二) 教学媒体的分类 |
二、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 研究方法与工具 |
(三) 研究过程 |
第二章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的现状-以长春市为例 |
(一)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的基本情况 |
(二) 被调查的我国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的教学情况 |
(三) 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 |
(四) 中小学教师对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对比认识情况 |
(五)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中小学教师的角色 |
三、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现状中的问题分析 |
(一)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基本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
(二)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于教学的问题 |
(三) 中小学教师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问题 |
(四) 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对比认识问题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中的差异与问题分析 |
一、 中小学教师的性别差异与问题分析 |
(一) 教学媒体使用中存在着教师性别的差异 |
(二) 教学媒体使用在男女教师中表现出的具体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二、 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城乡差异分析 |
(一) 教学媒体使用存在着城乡差异 |
(二) 教学媒体使用的城乡教师的具体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
三、 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学校类型差异 |
(一) 教学媒体使用在中小学存在着差异 |
(二) 教学媒体使用在中小学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
四、 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学历差异分析 |
(一) 教学媒体使用存在着学历差异 |
(二) 不同学历的教师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
五、 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年龄差异分析 |
(一) 使用教学媒体存在着年龄差异 |
(二) 不同年龄的教师具体差异及原因分析 |
六、 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学科差异分析 |
(一) 被调查者使用教学媒体存在学科差异 |
(二) 学科差异具体情况及原因分析 |
七、 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教龄差异 |
(一) 不同教龄的教师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存在差异 |
(二) 教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现状与问题的结论 |
(一)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的现状 |
(二)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的问题 |
二、 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的差异与问题的结论 |
(一) 中小学教师教学媒体使用的性别差异与问题 |
(二) 中小学教师教学媒体使用的城乡差异与问题 |
(三) 中小学教师教学媒体使用的中小学差异与问题 |
(四) 不同学历的教师教学媒体使用的差异与问题 |
(五) 不同年龄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媒体使用的差异与问题 |
(六) 不同学科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媒体使用的差异与问题 |
(七) 不同教龄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媒体使用的差异与问题 |
三、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从教学媒体看我国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现状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个别教学为主体 |
第一节 个别教学制 |
第二节 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代表——孔门私学 |
第三节 语言与文字对个别教学制的影响 |
第二章 个别教学走向集体教学 |
第一节 我国古代集体教学的萌芽 |
第二节 集体教学萌芽时期的教学形式 |
第三节 印刷教学媒体对集体教学萌芽的影响 |
第三章 集体教学的制度化形式与个别化自主学习的发展 |
第一节 集体教学的制度化形式——班级授课制 |
第二节 现代教学媒体与班级授课制的丰富 |
第三节 远程教学与个别化自主学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研究的相关概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
一、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
二、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
三、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
四、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条件 |
五、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模式的设计 |
六、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模式的策略 |
第四章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一、课程整体分析 |
二、内容结构分析 |
三、教学对象分析 |
四、教学案例1——电磁感应 |
五、教学案例2——波动光学 |
六、教学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研究的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谈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资源与教学媒体资源的匹配问题研究[D]. 袁倩. 湖南科技大学, 2017(10)
- [2]基于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分析[D]. 付静雅.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 [3]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高中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策略研究 ——以包钢第一中学为例[D]. 苏慧琴.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4]传统教学媒介在蒙古国汉语综合课堂中的使用设计 ——以贺希格中文学校小学三年级为例[D]. 齐雪. 河南师范大学, 2017(02)
- [5]初中理科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以化学教学为例[D]. 段红梅.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6)
- [6]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利与弊[J]. 杨立钢. 成功(教育), 2012(24)
- [7]教育目标与网络媒体适配性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J]. 赵玉青.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6)
- [8]中小学教学媒体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长春市地区中小学为例[D]. 张莹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9]从教学媒体看我国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D]. 尹晖.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10]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孟宪炜. 山东师范大学,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