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纸业产销形势分析及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纸业杂志社[1](2020)在《后疫情时代技术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2020中国浆纸技术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华纸业浆纸技术论坛专题报道》文中研究指明11月18-19日,2020中国造纸周之"2020中国浆纸技术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华纸业浆纸技术论坛"在南昌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造纸协会主办,中华纸业杂志社承办,国内外多家知名行业企业联合支持。来自国内外制浆造纸企业、上下游行业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研究机构、咨询公司、行业媒体的近300位专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黄文浩[2](2020)在《P印刷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包装在商品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战略规划的落实,传统包装行业迎来升级的重要机遇,同时,消费市场升级也对消费品的包装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包装印刷行业面临着智能制造、消费升级的挑战和机遇。P印刷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知名快速消费品市场为主要领域,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纸制印刷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41年以来,依靠改革开放我国社会消费品的需求暴增成长为一家以日化纸包装为核心的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随着原材料成本上升,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以及行业高端客户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P印刷有限公司面临着增长势头不足的危机。相比之下,当年同期的竞争对手却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翻倍,P印刷有限公司面临的不仅是增长困境,实质上是企业转型期下管理提升的困惑。本文对于以上问题进行了溯源的探讨,利用竞争战略的方法,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提出了P印刷有限公司当前进行战略选择的必要性。P印刷有限公司面临着五大机会:纸包装行业客户分布广泛,需求量大且可持续;新消费崛起,个性包装、高端纸包装市场需求强劲;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智能制造布局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全球包装工业向中国转移为包装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同时,P印刷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四大威胁:纸包装行业进入门槛低,容易受到跨界的影响;成本上升,纸包装行业利润率降低;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纸包装行业面临新的考验;“互联网+印刷”冲击现有包装行业格局。为此,本文基于P印刷有限公司的产品和目标市场作定位分析,选择集中化战略作为下一阶段的竞争战略,公司需要在产品和行业聚焦。面对中小客户、互联网电商客户、新进入的行业采取成本领先的集中化战略以抢占零散市场。对于大客户、优势行业(日化、食品)定位高端包装整体解决方案为定位切入市场,提出以创造客户的独特价值的客户管理提升、智能制造领先和创新流程管理为关键策略,帮助P印刷有限公司顺利实现转型的管理提升,获得利润的增长。
王超[3](2020)在《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各行各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尤其是产能过剩问题,是所有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造纸行业亦是如此,2019年我国继续执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过程中造纸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相较于2018年,2019年我国制造业各类型产品增长不一,但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得到提升,造纸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从总体上来讲相对较为稳定,但随着我国环保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不断细化,给造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造纸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小型造纸企业面临着被淘汰风险,整个造纸行业面临重新洗牌格局。JG纸业作为当前国内造纸龙头企业之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面对多方竞争,JG纸业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当前JG纸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透过JG纸业的组织市场营销现状来看,当前JG纸业在营销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销售流程问题、产品营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JG纸业的可持续发展,削弱了JG纸业的竞争力提升。鉴于此,本文以JG纸业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其次针对组织市场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再者分析了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现状,透过现状剖析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业务营销流程问题、产品营销问题、营销渠道问题、价格营销问题及营销人员问题等,再次,立足于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环境,对JG纸业内外部及行业环境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在此基础上预测了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需求,最后结合JG纸业实际情况,基于市场细分理论下提出了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战略选择,并从流程改进、产品策略优化、渠道策略优化、价格策略优化及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JG纸业工业纸产品营销优化策略,为确保策略得以实施,从营销保障、物流保障、服务保障三个层面提出了组织市场营销优化策略保障措施,以期为JG纸业工业纸产品营销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JG纸业组织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能够帮助JG纸业扎根于工业纸组织市场,确定JG纸业工业纸更好的把控市场发展方向,利用现有优势、规避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JG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稳坐龙头企业奠定基础。
赵春柳[4](2020)在《目标成本法在GZ纸业T200产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宏观角度上来看,中美贸易问题、汇率变化问题、环保管理力度加大、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消失等尤其影响到了制造业原本的发展优势。从微观角度上来看,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没有意识到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缺乏一套完整的成本管控体系,往往盲目降低成本,结果适得其反。为了迎接上述挑战,中小型制造业必须建立体系化的成本管控方法,即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的突出特点就是,将产品的成本控制视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既看到企业自身,又涵盖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能够全面地实现企业的成本战略化控制。本文以GZ造纸业T200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目标成本法的理论进行阐述,分析其在中小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以GZ造纸业为例总结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目标成本法提出针对性的成本管理策略。不仅弥补了企业原来在开发阶段对成本管理的欠缺,也对产品在制造和销售的过程中开展了成本的动态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GZ纸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吴盛杰[5](2020)在《建政初期南京城乡商业的重构(1949-1957)》文中指出本文采用“中观”的视角,以1949年以后南京地区城乡商业的变革为中心,尝试考察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详细情况及驱动要素。建政前,商业在南京的经济结构中占比很大,工业占比则较小。新政权建立后,提出了要将“消费的南京转向生产的南京”的总体目标。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新政权逐步对南京城乡商业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重构。首先,新政权通过打击投机、稳定金融物价等措施逐步建立了新的经济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南京的消费商业迅速衰落,新政权则乘势展开了对城乡商业的初步改造。急剧的变化使得私营商业一度陷入困境,经过政策调整以及广泛的开展城乡物资交流,城乡商业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朝鲜战争时期,由于加工订货的增多,私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随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这一进程被打断,且相比于私营工业,私营商业在运动中受到了更大的冲击。新政权则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展开对南京城乡商业系统的重构,南京市的经济结构自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南京首先根据中央的政策淘汰了私营批发商,其次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从统购统销的几个行业开始,私营零售商也逐渐接受改造。及至1956年开始的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南京的社会商业走向全面的公有化,但过快改造打乱了商业系统的运行,给城乡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不得不再次回到市场机制。本文以南京地区的报刊、档案资料为主,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在关注国家政策的制定的同时,也详细考察了南京市新政权对政策的执行情况。通过这个过程,本文展示了地方社会经济变革中的复杂性,特别是在私营商业的改造之外,也注意到了公营商业的发展及其在地方社会经济变革中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与过往学术界关于新中国初期政治经济变革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展开对话,并提出政治考量是驱动地方经济变革的主要因素。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共八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中共占领南京之后在南京建立新的社会经济秩序的过程,其中重点考察了中共接管大城市的经济政策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南京的执行情况。第二章主要论述新政权对南京社会商业进行的初步改造,其中重点考察了针对南京市社会商业的具体情况,新政权在私营商业改造、城乡物资交流和工商关系的变革上所具体施行的办法。第三章主要论述第一次商业调整政策出台的背景、方案及其在南京推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第四章主要论述朝鲜战争开始后,南京市新政权面对战时状况对社会商业方面的问题所作的处理。第五章主要论述南京的“三反”“五反”运动及其对社会商业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第六章主要考察南京地区地方国营商业推行经济核算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成果与问题。第七章主要论述在进入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后,南京市新政权对私营批发商、私营零售商的改造过程,以及在城乡推行粮食统购统销的过程及其一系列的影响。第八章主要考察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来后,中央政府、南京市新政权与南京私商、小商小贩之间的三方互动及其结果。
宋学彦[6](2019)在《供给侧改革下我国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研究》文中提出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造纸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建国之初的年产十几万吨到如今成为世界最大造纸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成为造纸强国。我国造纸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产能过剩、环保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同时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存在过度竞争等现象,不利于造纸行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末供给侧改革的出台,为造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后,首先从五个方面对造纸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接着阐述了市场集中度的计量指标与市场结构分类标准,从产量和主营收入两个维度衡量我国造纸市场的市场集中度及市场结构,之后梳理了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背景与出台过程,并重点分析了造纸行业中“去产能”与“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措施,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证明去产能政策影响最为明显,随后以晨鸣纸业为案例总结分析其转型升级并为其他造纸企业带来启示,最后提出并购重组、合理规划产能、扶持龙头企业和完善环保制度等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建议,并提示了中美贸易战的风险和市场集中度提高后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总而言之,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造纸企业应该有机结合宏观政策和市场机制,建立一个市场适度集中、有效竞争、以大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结构,调整市场结构,推动造纸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刘文,曾慧均,李政,贾程瑛[7](2018)在《2017年特种纸产业发展状况及分析》文中指出2017年我国特种纸及纸板产销形势如何?特种纸进、出口情况如何?特种纸有哪些投资项目?未来我国特种纸产业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文撰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林俊辉[8](2018)在《LF纸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纵观近年来的造纸行业整体状况,环保风暴、废纸限禁令出台、国废市场的波动、木浆价格持续上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持续发酵,造纸行业面临着以前从未有过的资源、环境和能源等多方面制约,行业的整体效益在下降。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大格局的新变化和大调整,传统的造纸行业受到了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经济模式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LF纸业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薄页包装纸制造商,响应国家五大发展理念,未来如何在核心产业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增长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值得企业深入的理解和贯彻落实。本文首先对战略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基于国内外造纸行业发展现状,通过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PEST和SWOT矩阵分析法,对LF纸业集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国家政策法规及行业发展趋势,认为LF纸业集团应该找准定位,抓住机遇,提出LF纸业集团的发展战略: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建设原料回收基地、优化原料结构,延伸产业链进行纸产品后段加工;拓展领域,细分市场,开发纸张新品种,开展多元化战略,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集团整体效益;采用低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保障产品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探索LF纸业集团产品的“互联网+”的新模式,满足市场更多的产品需求和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从而保障LF纸业集团不断的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为相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制定提供借鉴。
中华纸业杂志社[9](2017)在《助行业盛会 展创新技术 中国浆纸技术论坛暨第八届中华纸业浆纸技术论坛专题报道》文中指出2017年11月14日15日,来自纸业界的200余名代表,国内外造纸行业同行,聚首美丽的福州,参加由中国造纸协会、中华纸业杂志社主办,凯登约翰逊(无锡)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福建省纸业协会、郑州运达造纸设备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协办,中华纸业杂志社承办的"中国浆纸技术论坛暨第八届中华纸业浆纸技术论坛"。本次论坛延续了以往高端专业、先进实用、开放互动的风格,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
梁立[10](2017)在《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出现,大批制造企业纷纷倒闭,制造业转型成为国内产学界探讨的热点。而作为传统制造业同时又以出口为导向的造纸企业,亦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处境。2007年由于政府取消出口退税政策、新《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各项福利等)的实施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原因,导致劳动力、土地、环保等经营成本上升,企业2007~2009年总成本上涨40多个百分点。且由于汇率不稳定,企业只能靠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维持微薄利润,却由此失去价格优势,国外经销企业纷纷倒闭,国内企业收不回货款,资金链断缺,海外市场又出现严重萎缩,竟出现了近30年从未有过的产量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各地出口型造纸企业掀起倒闭潮。尽管出口型造纸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又处在转型升级的风口浪尖,然而其经营管理大多依靠经验和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缺乏专业而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对策。本文试图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对这些风险如何产生并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因此,本文以出口导向型造纸企业为研究对象,并且主要关注2007年~2009年,在金融危机动荡中倒闭和逆境求生的造纸企业。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企业所暴露的风险问题最为突出。本论文以我国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控制为研究主题,共包括七章内容:(1)第一章,绪论。共四个部分,一是研究背景和意义;二是论文结构和内容;三是论文研究方法,四是论文创新点。(2)第二章,与研究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包括风险、企业风险管理、出口企业风险控制的相关研究。(3)第三章,造纸企业现状分析。首先,从造纸企业数量情况、产销情况和进出口量分析,描述造纸企业的发展现状;其次,从造纸企业产业链角度,解构造纸企业外部价值链,剖析造纸企业的五力竞争模型;并且,从造纸行业发展的一般特征和现状特征,概括分析造纸企业的特征。(4)第四章,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识别模型。本文采用二元边际分解法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2002~2011年的中国纸和纸板出口波动,发现2007年以前中国纸和纸板出口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但2008年骤降至8.78%,到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模型分析并结合访谈调研发现,导致出口形势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汇率波动,人民币升值以及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说明政治经济等宏观风险对出口型造纸企业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暴露出出口型造纸行业面临重重危机且造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控制意识,这也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现一大批倒闭潮现象的重要原因。然后基于此,再结合现有风险指标体系和出口型造纸企业的特点,提出出口型造纸企业风险的三维定性分析模型,旨在梳理出口型造纸企业风险识别的维度和逻辑思路。本文将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可能导致企业风险产生的风险来源,定为因素维;二是风险因素产生影响的加工、生产、销售等企业活动阶段,定为时间维;三是企业风险活动产生后所影响的目标,定为目标维,共同构建出口型造纸企业风险的三维定性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源各影响因素、时间维结构和目标维结构进行定性分析。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提出出口型造纸企业的价值链构成并将其分解为基本活动以及支持性活动,厘清作为风险源的因素维风险因素作用于时间维中的企业活动从而产生实际风险的分析思路,以此帮助识别出口型造纸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风险控制过程。(5)第五章,出口型造纸企业风险因素的实证研究。本章主要探究影响各风险变量对出口型造纸企业风险控制的结果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旨在验证风险识别有效性和企业风险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根据风险三维模型,因素维各风险对企业目标维各因素产生影响作用,但这些目标维因素又同时属于企业经营绩效。因此,为了方便统一测量,本文采用“造纸企业经营绩效”作为因变量,并主要从两个方面衡量造纸企业绩效:经济绩效和能力提升。具体从利润水平、销量、客户满意度以及业务增长率四个方面衡量造纸企业的经济绩效,即分别对应风险三维模型目标维中的成本、销量、质量和业务环境;从组织声誉提升、国际经营能力、创新服务能力以及国际化程度提高四个方面衡量造纸企业能力提升。同时,综合风险三维模型中因素维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内部环境影响因素,为便于测量和分析,本论文将影响造纸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划分为两大类:战略属性和组织属性。所谓战略属性是与业务相关的造纸企业“硬能力”,是直接影响造纸企业经营风险的硬件条件和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对技术设施的投入程度、人才可供性、外部环境支持程度、成本竞争力以及产品综合能力五个因素。所谓组织属性,涉及与合作相关的造纸企业的“软能力”,主要包括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声誉、组织文化的相容性以及管理技能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在华113个有过造纸出口经验的企业数据,探讨造纸企业战略属性与组织属性中的不同因素对造纸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对技术设施的投入程度、人才可供性、成本竞争力和产品综合能力等因素对造纸企业绩效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水平的“硬”能力。而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声誉、组织文化相容性等“软”能力也会对造纸的顺利实施和市场推广能起到正向影响作用。因此,造纸企业既要加强“硬”能力建设,亦要增加“软”能力建设,且就目前中国本土造纸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软”能力建设的现实性更大。但是在本文数据实证分析中,外部支持环境对企业绩效没有显着影响,这一点与部分企业家的意见发生分歧,也与本文国际CR纸业案例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有可能与本文样本选择或被试者对问卷题项的理解偏差有关。对此,仍可以再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6)第六章,以CR国际纸业为例,重点解析造纸企业出口贸易进程中面临着哪些风险?在工厂倒闭潮的背后,造纸企业正在面临什么风险?这些风险是如何产生,并如何对企业造成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应如何系统地防范和化解风险?本章基于风险三维模型,对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三个维度的风险进行综合,分别从风险特征分析、因素辨识和防控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实际从商体会,从企业转型的本质出发,分析国内造纸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转型的必要性。同时,对国内造纸企业当前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产地转移的障碍、内销的障碍等,进行剖析。然后,对国内外企业转型的条件进行国别分析,明确企业转型的阶段特征和适用条件。从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借鉴国外转型经验,提出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对策建议。本章在案例分析后的讨论小节中,提出对“微笑曲线”低端的OEM的新认识:①剪刀差悬殊的贴牌生产仅限于少数名牌企业,而成功塑造的品牌都需要经过市场的层层洗礼;②大多数贴牌都属于一般品牌,源于国外经销商不希望竞争对手获得其供应商信息。目前学界有夸大剪刀差危害之嫌,交易是双方达成协议均衡的过程,经营者不应专注于利润分配比例的不均,而应关注自身议价实力。想要提升自身议价能力,就必须有提升实力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是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形成,并非由政府意愿主导,也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制造”看似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然而截至08年以前却占据美国50%的市场,市场占有率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侵略”,拥有市场占有率才拥有议价的话语权。其次,以欧美、东南亚地区为例,从技术、资金实力、融资环境、市场作用、经营管理方式、人员素质、法制环境等维度对国内外企业经营环境进行国别分析:①劳动力优势仍然是中国制造业最大优势;②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仍然不完全,市场秩序混乱,而政府“一刀切”的措施不仅淘汰落后企业,也连累合法经营技术合规的民营企业。(7)第七章,结论与建议,提出研究结论,即出口型造纸企业需特别重视对技术设施的投入程度、人才可供性、成本竞争力、产品综合能力、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声誉、组织文化相容性等,这些因素对造纸的顺利实施和市场推广能起到正向影响的作用,并且鉴于其以出口为导向且以国外客户为主,需更加重视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声誉、组织文化相容性。宏观环境波动是造纸企业面临重要的风险因素。但是,在本文数据实证分析中,显示外部支持环境对企业绩效没有显着影响,这一点与部分企业家的意见发生分歧,也与本文案例反映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有可能与本文样本选择或被试者对问卷题项的理解有关。对此,仍可以再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另外,本文提出引申观点,即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并一再强调“转型” “升级”固然是产业发展规律也是大势所趋,但必须符合“人—财”俱备条件,在合适、合理及科学管理的前提下才可实施。此外,针对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建议。对于政府而言,需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不因以生产规模衡量治污,不以行政命令强制转型,规范税收制度完善流程,引导产业协同优配资源,健全废纸回收整合资源,支持造纸技术自主创新,强化产学合作协同,打造融资平台优惠扶持,明确环保标准严控准入。对于企业而言,强化风险辨识控制能力,需理性看待出口转内销,积极开拓并购国外林业资源,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整合,同时也要重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本文提出出口型造纸企业风险三维模型,从企业整体视角出发,建立定性分析模型,为造纸企业全面识别和评价风险提供了战略性思路,并且通过实证分析,帮助出口型造纸企业从众多风险因素中找到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的主要风险,从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控制政策。(2)本文基于企业实际诉求的视角,剖析出口型造纸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口型造纸企业提供了风险控制重点和对策。研究结果对造纸企业及其他中小型制造企业在制造颓势下如何进一步发展有现实指导作用。(3)本文强调在满足企业成长需求的业务量前提下,“转型” “升级”还必须具备以下三大条件:一是企业家精神比较活跃,领导者必须要有改革决心;二是要有充足的资金储备;三是具有先进管理方案及实施能力的人才。但是,本文又存在如下局限与不足:(1)对于造纸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而言,最佳是采用失败与成功案例的配对样本,有针对性地对造纸企业的风险因素以及应对测量进行识别和评价。这种对比性的案例分析可能得到最可靠的结论。然而遗憾的是,失败样本的获取难度很高,同时又设计商业机密等敏感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未尝试相关研究。本研究是采取样本问卷的做法,即只选取造纸行业中以出口生活用纸产品为主的造纸企业为样本,通过对本企业的战略属性和组织属性各因素进行自评,因变量则采用造纸企业与国内同行相比的绩效指标来反映造纸风险控制效果。(2)由于受调研条件的限制,样本数量不足。为了增加研究的科学性和结论的普适性需要增加样本量,并增加广东以外地区企业的样本量。(3)通过在国际合资企业伙伴选择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合资企业成功源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补性需求。同样在国际造纸背景下,双方的适应性对出口合作成功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在造纸企业各属性和因素与造纸企业绩效之间增加适应性作为中介变量。同时,在研究中应该考虑将企业规模、成立年限、是否通过国际认证作为控制变量。针对以上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来看,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展望:(1)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可以对造纸企业风险控制采用多维度来度量。多维风险度量有利于发现各属性对造纸企业风险各目标维度的不同影响。(2)为了能使研究的结论能够推广到新兴市场国家,可以增加样本量,并采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样本对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3)进一步考虑造纸企业风险控制的动态性。造纸过程中,双方关系达成后并不会一成不变。当基于互补性的合作关系达成以后,随着时间和双方目标以及属性的变化,可能会产生不适应。怎样去评价和判断这种不适应?当不适应出现之后如何进行调整。
二、国内纸业产销形势分析及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纸业产销形势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后疫情时代技术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2020中国浆纸技术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华纸业浆纸技术论坛专题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2020中国浆纸技术论坛”专题报道(续) |
(2)P印刷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述 |
1.3.1 理论基础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和法律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社会文化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2.1 行业基本情况 |
2.2.2 购买者议价能力 |
2.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
2.2.4 潜在进入者 |
2.2.5 替代品 |
2.2.6 现有竞争者 |
2.2.7 五力模型小结 |
2.2.8 战略组群分析 |
2.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3.1 裕同科技 |
2.3.2 劲嘉股份 |
2.3.3 紫江企业 |
2.4 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
2.5 机会与威胁 |
2.5.1 机会 |
2.5.2 威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内部能力分析 |
3.1 公司发展情况 |
3.1.1 P印刷有限公司概况 |
3.1.2 P 印刷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
3.2 资源分析 |
3.2.1 人力资源 |
3.2.2 组织资源 |
3.2.3 大客户资源 |
3.2.4 技术资源 |
3.3 能力分析 |
3.3.1 智能制造能力 |
3.3.2 研发能力 |
3.3.3 营销能力 |
3.3.4 大客户服务能力 |
3.3.5 包装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
3.4 核心专长 |
3.5 优势与劣势 |
3.5.1 优势 |
3.5.2 劣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竞争战略制定 |
4.1 SWOT分析 |
4.2 战略的愿景 |
4.3 战略选择 |
4.3.1 市场目标定位 |
4.3.2 战略选择的依据 |
4.4 集中化战略设计 |
4.4.1 成本领先集中战略价值链设计 |
4.4.2 差异化集中战略价值链设计 |
4.5 价值链关键环节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竞争战略实施 |
5.1 战略实施阶段和目标分解 |
5.2 集中化战略实施策略 |
5.2.1 高效运营提升策略 |
5.2.2 智能制造领先策略 |
5.2.3 创造独特价值的客户管理提升策略 |
5.2.4 创新流程管理策略 |
5.3 战略实施的保障 |
5.3.1 组织资本保障 |
5.3.2 人力资本保障 |
5.3.3 信息资本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3)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营销理论的研究 |
1.2.2 造纸业组织市场营销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组织市场营销 |
2.2 理论基础 |
2.2.1 4Ps理论 |
2.2.2 STP理论 |
2.2.3 营销组合理论 |
2.2.4 客户关系理论 |
第3章 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 |
3.1 JG纸业发展概况 |
3.1.1 JG纸业简介 |
3.1.2 JG纸业产品结构 |
3.2 JG纸业工业纸营销现状分析 |
3.2.1 渠道现状 |
3.2.2 销售流程现状 |
3.2.3 产品现状 |
3.2.4 定价现状 |
3.2.5 促销现状 |
3.3 JG纸业工业纸问题分析 |
3.3.1 内部系统权责交叉,营销渠道不足 |
3.3.2 销售流程问题 |
3.3.3 产品组合同质化,品牌知名度低 |
3.3.4 价格营销问题 |
3.3.5 营销人员问题 |
第4章 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经济环境 |
4.1.2 政治环境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4.2.1 工业纸行业发展现状 |
4.2.2 组织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4.3 内部环境分析 |
4.3.1 销售系统组织架构分析 |
4.3.2 JG纸业资源能力分析 |
4.3.3 组织市场营销架构分析 |
4.4 组织市场客户的需求分析 |
第5章 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策略 |
5.1 基于组织市场细分的营销战略 |
5.1.1 组织市场的细分 |
5.1.2 JG纸业工业纸市场细分下营销战略建议 |
5.2 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优化策略 |
5.2.1 优化内部系统,拓展外部渠道 |
5.2.2 优化整合销售流程 |
5.2.3 创新产品组合,加强品牌管理 |
5.2.4 基于产销状态制定价格 |
5.2.5 基于组织市场需求制定促销方案 |
5.3 JG纸业组织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3.1 营销保障 |
5.3.2 物流保障 |
5.3.3 服务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目标成本法在GZ纸业T200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成本管理文献综述 |
1.2.2 目标成本法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目标成本法相关理论 |
2.1 目标成本法的内涵 |
2.2 目标成本法的特征 |
2.3 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原则 |
2.4 目标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
2.4.1 目标成本的确定 |
2.4.2 目标成本的分解 |
2.4.3 目标成本的实施 |
2.4.4 目标成本的考评 |
第三章 GZ纸业简介 |
3.1 GZ纸业概况 |
3.2 GZ纸业成本管理现状 |
3.2.1 现行成本管理方法 |
3.2.2 现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3 目标成本法与其他成本管理法的对比 |
3.3 GZ纸业应用目标成本法的必要性 |
3.3.1 符合生产特点 |
3.3.2 适应市场需求 |
3.3.3 增强成本意识 |
第四章 GZ纸业T200产品目标成本法的应用 |
4.1 GZ纸业T200产品目标成本法的应用思路 |
4.2 GZ纸业T200产品目标成本的制定 |
4.3 GZ纸业T200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 |
4.4 GZ纸业T200产品目标成本的实现 |
4.5 GZ纸业T200产品目标成本的考评 |
第五章 GZ纸业目标成本法的实施效果及保障 |
5.1 GZ纸业目标成本法的实施效果 |
5.2 GZ纸业目标成本法的实施保障 |
第六章 案例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工厂浪费清单与稽核表 |
附录2 |
(5)建政初期南京城乡商业的重构(1949-195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资料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
四、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建立南京城市经济的新秩序 |
第一节 中共接管城市的经济政策 |
第二节 南京市新政权的建立 |
第三节 建立市场和金融的新秩序 |
第四节 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 |
第二章 城乡商业的初步改造 |
第一节 中共中央的商业政策 |
第二节 南京公营商业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三节 私营商业的初步改造 |
第四节 城乡交流与商业转型 |
第五节 重塑工商关系 |
第三章 南京的第一次商业调整 |
第一节 第一次商业调整的背景 |
第二节 中共中央调整商业的政策 |
第三节 南京调整商业的过程 |
第四节 南京调整商业后的情况 |
第四章 抗美援朝时期的商业与政治 |
第一节 战时经济政策及其在南京的执行 |
第二节 公营贸易体系的发展 |
第三节 战争动员对社会商业的影响 |
第五章 “三反”“五反”运动与商业的转型 |
第一节 “三反”运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第二节 工商界的“五反”运动 |
第三节 “五反”运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四节 第二次商业调整 |
第六章 国营商业走向计划经济模式 |
第一节 国营商业推行经济核算制 |
第二节 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的难点与问题 |
第三节 国营商业向计划经济的过渡 |
第四节 国营商业体制的继续变革 |
第七章 私营商业与自由市场的改造 |
第一节 改造私营批发商 |
第二节 粮食的统购统销与市场的剧变 |
第三节 国家资本主义与私营零售商的改造 |
第八章 走向全面公私合营 |
第一节 突如其来的全面公私合营 |
第二节 对私营工商业者的改造 |
第三节 对小商小贩的改造 |
第四节 “反冒进”与市场的回归 |
结语 |
一、“中观”视角下地方社会经济变革的复杂性 |
二、政治驱动:商业改造中的决定性要素 |
三、南京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
参考资料 |
后记 |
(6)供给侧改革下我国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造纸行业研究现状 |
1.2.2 市场集中度研究现状 |
1.2.3 供给侧改革国内研究现状 |
1.2.4 文献评述 |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过程中的难点 |
1.4.2 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我国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 |
2.1 我国造纸行业发展简析 |
2.1.1 纸及纸板生产和消费情况 |
2.1.2 进出口贸易情况 |
2.1.3 生产布局 |
2.1.4 造纸企业规模演化 |
2.1.5 主要经济指标 |
2.2 市场集中度 |
2.2.1 市场集中度的计量指标 |
2.2.2 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分类标准 |
2.2.3 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 |
2.3 我国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
2.3.1 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 |
2.3.2 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变动趋势 |
2.3.3 与欧美发达国家造纸行业对比分析 |
第三章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造纸行业 |
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3.1.1 供给侧改革理论基础与演进 |
3.1.2 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 |
3.1.3 中国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发展概况 |
3.1.4 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
3.2 造纸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措施 |
第四章 我国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变量选取与定义 |
4.1.1 因变量 |
4.1.2 自变量 |
4.2 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2.1 数据来源 |
4.2.2 建立模型 |
4.2.3 实证结构分析 |
第五章 案例分析:晨鸣纸业 |
5.1 晨鸣纸业转型升级经验总结 |
5.1.1 兼并重组同行业,实现规模快速扩张 |
5.1.2 重视科技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 |
5.1.3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不断丰富产品结构 |
5.1.4 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
5.1.5 完善资本结构,推进金融与实体融合发展 |
5.1.6 坚持绿色发展,主动践行社会责任 |
5.2 晨鸣纸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支持兼并重组,推动资源整合 |
6.2.2 合理规划产能,设置行业壁垒 |
6.2.3 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
6.2.4 完善环保制度,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
6.3 风险提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7)2017年特种纸产业发展状况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特种纸产业发展概况 |
1.1 特种纸及纸板产销形势 |
产量平稳增长, 涨幅持续收窄 |
经营状况表现较好, 产业回归理性发展 |
1.2 特种纸进、出口情况 |
出口增幅收窄, 进口触底上涨 |
出口单价回弹, 进口单价低位徘徊 |
不同纸种进、出口情况具有差异性 |
特种纸出口国家分布集中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增长点 |
1.3 特种纸企业上市公司概况 |
上市热潮冷却, 净利润同比下跌 |
特种纸板块盈利能力平稳, 但在整个造纸产业占比下降 |
1.4 特种纸产业投资情况 |
投产项目 |
新建在建项目 |
技改搬迁项目 |
收购并购项目 |
1.5 特种纸细分品种概况 |
装饰原纸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
壁纸原纸产量略有下降 |
1.6 特种纸产业地区分布特点 |
2 我国特种纸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
(8)LF纸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战略及分析工具 |
1.2.2 造纸行业发展战略相关文献综述 |
1.3 本论文研究意义、目的 |
1.3.1 本论文研究意义 |
1.3.2 本论文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本论文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本论文研究内容 |
1.5.2 论文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LF纸业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造纸行业环境分析 |
2.2.1 造纸行业发展现状 |
2.2.2 造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2.3 造纸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2.3.1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
2.3.2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2.3.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2.3.4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2.3.5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第三章 LF纸业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
3.1 LF纸业集团简介 |
3.2 LF纸业集团资源分析和能力分析 |
3.2.1 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
3.2.2 生产运营状况 |
3.2.3 市场营销状况 |
3.2.4 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
3.2.5 财务状况 |
3.2.6 技术储备状况 |
3.2.7 企业文化建设 |
3.2.8 公司核心竞争力 |
第四章 LF纸业集团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 |
4.1 LF纸业集团战略选择依据 |
4.1.1 SWOT因素分析 |
4.1.2 SWOT矩阵分析 |
4.2 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
4.2.1 总体战略 |
4.2.2 竞争战略 |
4.3 LF纸业集团战略目标 |
4.4 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
4.4.1 一体化战略实施方案 |
4.4.2 多元化战略实施方案 |
第五章 LF纸业集团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保障 |
5.2 人才保障 |
5.3 资本保障 |
5.4 机制保障 |
5.5 技术保障 |
5.6 文化保障 |
5.7 风险防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结构与内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图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风险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的特点 |
2.1.3 风险的分类 |
2.2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
2.2.1 企业风险管理内涵演进 |
2.2.2 企业风险管理内容演进 |
2.2.3 企业风险管理流程演进 |
2.2.4 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演进 |
2.3 企业风险控制理论 |
2.3.1 COSO-ERM整合框架 |
2.3.2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
2.4 企业出口风险控制 |
2.4.1 企业出口风险识别研究 |
2.4.2 企业出口风险控制研究 |
3 出口型造纸企业现状分析 |
3.1 出口型造纸企业行业现状 |
3.1.1 出口型造纸企业基本情况 |
3.1.2 出口型造纸企业产销情况 |
3.1.3 出口型造纸企业进出口量分析 |
3.2 出口型造纸企业产业链分析 |
3.3 出口型造纸企业行业特征 |
3.3.1 造纸行业一般特征 |
3.3.2 造纸行业发展现状特征 |
3.4 出口型造纸企业存在的问题 |
4 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识别模型 |
4.1 出口型造纸企业的出口波动分析 |
4.1.1 数据分析方法与说明 |
4.1.2 中国造纸企业出口波动的边际分解 |
4.1.3 中国造纸企业出口波动的CMS模型分解 |
4.1.4 造纸企业出口波动的分析结论 |
4.2 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三维模型构建 |
4.2.1 现有风险指标体系及其特点分析 |
4.2.2 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三维模型 |
4.2.3 基于三维模型的造纸企业出口风险控制过程 |
4.3 三维模型的结构分析 |
4.3.1 因素维结构分析 |
4.3.2 时间维结构分析 |
4.3.3 目标维结构分析 |
5 出口型造纸企业风险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实证调研设计 |
5.1.1 数据来源 |
5.1.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5.2 变量定义与测量 |
5.2.1 因变量 |
5.2.2 自变量 |
5.2.3 统计过程与方法设计 |
5.3 实证研究数据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2 项目分析 |
5.3.3 效度分析 |
5.3.4 信度分析 |
5.3.5 回归分析 |
5.4 实证研究结果与讨论 |
5.4.1 实证结果 |
5.4.2 实证讨论 |
6 风险控制案例分析——以CR国际纸业为例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案例分析设计 |
6.3 案例研究背景 |
6.4 基于风险三维模型的CR国际纸业案例分析 |
6.5 讨论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2.1 政府层面 |
7.2.2 企业层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出口型造纸企业风险识别与控制调查问卷表 |
致谢 |
四、国内纸业产销形势分析及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后疫情时代技术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2020中国浆纸技术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华纸业浆纸技术论坛专题报道[J]. 中华纸业杂志社. 中华纸业, 2020(23)
- [2]P印刷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D]. 黄文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JG纸业工业纸组织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超. 长安大学, 2020(06)
- [4]目标成本法在GZ纸业T200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 赵春柳.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建政初期南京城乡商业的重构(1949-1957)[D]. 吴盛杰. 南京大学, 2020(12)
- [6]供给侧改革下我国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研究[D]. 宋学彦.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7]2017年特种纸产业发展状况及分析[J]. 刘文,曾慧均,李政,贾程瑛. 造纸信息, 2018(12)
- [8]LF纸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林俊辉. 广西大学, 2018(01)
- [9]助行业盛会 展创新技术 中国浆纸技术论坛暨第八届中华纸业浆纸技术论坛专题报道[J]. 中华纸业杂志社. 中华纸业, 2017(24)
- [10]出口型造纸企业的风险控制研究[D]. 梁立.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