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西兰卡普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向涛[1](2021)在《西兰卡普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龙山县第二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璇[2](2021)在《西兰卡普图案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兰卡普图案是土家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瑰宝,其简洁生动的形象,复杂多变的组织形式,厚重艳丽的色彩搭配,具有独特的土家族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随着人们审美的多元化发展和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土家织锦图案作为艺术特色鲜明的民族元素,依然散发独特的魅力。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西兰卡普图案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将西兰卡普图案的风格元素、色彩特征、题材内容等进行分析梳理,对西兰卡普图案进行全面剖析,为后期创作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分析民族风格首饰设计产品现状、市场需求以及商业价值。其次通过案例分析,重点探究西兰卡普图案与首饰设计在造型、纹样、色彩中的关联性,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总结西兰卡普图案在首饰设计中体现的应用价值。第三部分,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实践。以首饰为载体,不拘泥于西兰卡普图案固有特征,采用概括提炼、分解重组等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创新,为现代首饰设计注入土家族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以西兰卡普图案为元素的首饰设计创新应用,不仅对土家族文化的传播、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还为首饰设计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李莉[3](2021)在《西兰卡普纹样在现代软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
田甜,江净帆[4](2021)在《土家族西兰卡普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西兰卡普作为呈现土家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工艺,同时也是四大民族锦绣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教育价值。本文从创作题材、构图纹样、颜色搭配、制作工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西兰卡普的艺术审美价值,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文化传承功能提出对西兰卡普进行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笔者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与西兰卡普的艺术教育价值,分析了土家族西兰卡普在小学美术课程资源中的开发缘由,提出了土家族西兰卡普在小学美术课程资源中的具体开发策略,旨在为扩展和丰富小学美术教育课程资源提供借鉴。
卢杨[5](2020)在《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研究》文中提出西兰卡普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其丰富的视觉图案,以及“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核心技术共同构建了民族情感与认同的物质象征。在多样化的图案类型中,以独具文化内涵及形态特征的动物类图案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及资料整理的基础上,采用艺术风格学的形式分析方法,通过对动物类图案的母题原型、形式关系、意象表达的具体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呈现为开放互融的形式分析系统,进而展开对其发展路径,即设计实践的深入思考。本研究共由五个章节构成,绪论是对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梳理,以及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的进一步说明。第一章,西兰卡普概况。结合相关文献史料记载对西兰卡普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目前研究成果呈现出的整体图案类型进行分类,强调织造技艺对图案视觉的内在影响并展开相关产品的市场调研。第二章,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母题构成。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兰卡普动物类母题展开整体分析,从母题类型和母题来源两方面进行阐释。依据动物母题文化属性及图案形制特点分别将其归纳为节气观念类、民族图腾类、动物形体类及局部特征四大类,依次选取代表性母题进行原型来源及结构分析。第三章,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形式特征。以收集到的西兰卡普动物图案为基础,按照图案的骨架组织方式将其划分为直线形、折线形、复合形、自由形,并以典型动物母题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侧面反映出动物类图案造型及色彩的多样性特点。第四章,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意象表达。探讨图案意象的生成受现实生活、精神世界、民族图腾及地域等多方面影响,通过梳理意象的基础结构发现其遵循由“象”到“意”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对意象的物态化表现做出分析。第五章,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设计前景探索。在第二、三、四章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动物类图案的设计前景及演变趋势做出预测,结合产品开发现状提出母题重构、骨架替换、意象趣味表达的设计路径,并逐一进行设计尝试。
杨帆[6](2020)在《基于土家西兰卡普的软体家具设计》文中提出土家西兰卡普因其独特的设计和织锦工艺一直受人追捧,但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制作工艺复杂的影响,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广泛应用,发展十分缓慢。文章以基于土家西兰卡普的软体家具设计为主题,采用文献综述法、田野调查分析法,设计实践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将土家西兰卡普的装饰性特征、材料结构特征和加工工艺特征与目前市场上软体家具的相关特性进行设计关联,根据市场、用户需求方面的调研结果得出设计定位,与土家西兰卡普的优势和适用性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精神文化内涵的产品,推动土家族文化传承和西兰卡普在软体家具市场实际应用的发展。现将此课题研究内容概括如下:首先,梳理了土家西兰卡普的概述、历史、工艺流程和软体家具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其次,分析土家西兰卡普运用于软体家具的可行性,包括软体家具的材料、结构、工艺特征和土家西兰卡普的装饰性、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特征;分析出两者在文化载体、功能需求和审美法则方面的关联性,总结出土家西兰卡普在软体家具中的应用优势,优化出二者结合的设计方法,包括移植再生、材料搭配、造型设计、配套设计。最后,对土家西兰卡普在软体家具中的应用进行设计实践,从市场和用户两方面入手,找到二者共通点,为方案制定提供依据。设计方案部分根据设计定位将用户按年龄分为三个阶段,做出具体分析:方案一根据50岁以上用户对文化价值需求,运用移植再生设计方法,提取土家西兰卡普“双白梅”图案,纬线运用竹纤维和棉线混合,织成斜纹布,直接运用到软体座椅面,使座面更加柔软舒适、防尘抑菌,适应现代简约软体家具设计风格;方案二运用材料结合设计方法,满足36-50岁用户对软体家具实用性和功能性需求,将“四十八勾”纹样的土家西兰卡普和麂皮、磨砂皮相结合,运用面料抗拉耐磨的特性设计了三人沙发和具有储物功能的圆凳,形成了目前市场上区别于其他北欧家具的独特风格;方案三从产品造型入手,满足26-35岁用户的审美需求,将的土家西兰卡普运用棉纤维斜织工艺以“阳雀花”为主体纹样与懒人沙发结合,不仅造型独特,而且面料厚实可拆洗,符合这一年龄段受众需求。通过设计实践的方案,挖掘了土家西兰卡普纹样、材料结构特性中适用于现代软体家具设计的元素,总结西兰卡普的优势,为今后软体家具在材料、造型方面的创新提供了案例支持,在发展软体家具的同时,也对土家西兰卡普的传统技术、设计理念和文化价值进行了发扬。
李姣丽[7](2020)在《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现代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6年5月,“土家族织锦技艺”被国务院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土家织锦的主体——西兰卡普,它是土家织锦的魂和根,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西兰卡普存留地湘西龙山、吉首、张家界、湖北恩施等地的多次田野调查中发现,西兰卡普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目前西兰卡普的民间传承区域仅剩酉水流域,且年轻一代的织锦传承力量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旨在对湘西地区西兰卡普传统纹样进行挖掘、归纳整理,并深入学习。通过对西兰卡普传统纹样色彩、造型的提取,采取概括、打散、重构等方法对纹样进行再次设计,使其在现代休闲女装设计中进行创新应用。通过此次系列休闲女装设计作品,将西兰卡普传统纹样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旨在提高服装的价值与品位;同时,深度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精髓,为武陵山区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助一份力。西兰卡普传统纹样与服装设计相结合,有利于西兰卡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服装设计需要创新,需要发展,更离不开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设计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本文阐述了当下以服饰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通过对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服装设计应用中的市场调研,阐述了当下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西兰卡普传统纹样与休闲女装相结合的市场可行性。其次,对西兰卡普传统纹样的分类、艺术特征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当下西兰卡普传承的主要途径及面临的问题,从运用价值、运用原则两方面对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现代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设计理念及定位、款式设计过程、成衣制作过程三方面对此次设计实践进行了具体阐述。此次研究设计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大量理论分析、具体实践操作,最终设计制作出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意识与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休闲女装。本次设计作品,将西兰卡普传统纹样运用于当下流行的休闲女装设计中,将古老的非遗与服装设计结合,赋予服装设计新的内涵。同时,用设计的力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为西兰卡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雷晓倩[8](2020)在《湘西土家织锦色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家织锦是湘西境内极其古老的民间工艺,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土家人在社会劳动中产生的织物,土家织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逢婚嫁、祭祀等重大节日,土家织锦都是必不可少的物品。近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关注愈加强烈,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时尚舞台,都能看到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而土家织锦,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的特点。一方面,土家族地处偏僻、道路崎岖的武陵山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少,其古朴的民风及原生性文化保存较好;另一方面,土家织锦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五行五色系统,是我国传统思想与艺术的结合。土家织锦的色彩体系中饱含了土家人的精神信仰与审美意识,代表着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基因与共识,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研究土家织锦色彩,有利于挖掘、整理和保护土家族传统文化,丰富土家织锦的研究领域,完善土家织锦色彩理论体系,使外界对土家织锦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土家织锦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从艺术设计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土家织锦的色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整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考察等方法梳理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流布区域、染织材料与工艺流程,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分析了土家织锦色彩的嬗变历程。在此基础上从生活、艺术、文化、情感、技艺等方面对土家织锦的色彩观念、色彩情感意识以及色彩技艺因素加以详尽阐述。另外,通过归纳法、比较法将收集的土家织锦纹样按不同题材分类,运用新型的数字化技术,按题材类型依次提取土家织锦的色彩值,并根据其色彩分布情况数据化分析总结出土家织锦的常用色彩、搭配规律及其在不同民俗活动中的功能与应用。同时,将土家织锦与其他民间织锦的色彩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最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人们对土家织锦色彩的认同情况以及受大众喜爱的色彩及其搭配方式,并结合该数据提出对土家织锦色彩传承的建议。土家织锦的色彩记录了土家族古老的民间传说、社会形态、民俗信仰、思想观念及审美意识等综合面貌,体现了土家织锦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正是这些独特之处,使土家织锦成为区别其他民族的文化符号,为我国传统文化增添无尽的民族风采。
谭荣夏子[9](2020)在《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艺术表达》文中指出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已然是纪录片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弘扬民俗精神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它所具有的时代的连续性和历史的深厚性,是其他文化难以超越的。新时代背景下,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借助影像表达,延续民俗文化,是对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本研究以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入手,探究该类型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艺术表达。首先,立足于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对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历年的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进行搜索和归纳,梳理出该类型纪录片的发展状况。选取国内优秀的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作为研究样本,例如湖南卫视播出的《湘西》、旅游卫视播出的《神秘湘西》等品质优良的影像作品,运用民俗学、叙事学、影视艺术学等相关理论结合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等方法对该类型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艺术表达进行深入的剖析。在此过程中结合研究者拍摄的纪录片《西兰卡普》,与其他纪录片相类比,对未来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创作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选题创新点和难点、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首先根据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特点,对它进行概念界定,并梳理出截至目前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状况,再根据各时期不同的发展状况结合具体纪录片进行探究与整理。第三章,结合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的生活习惯,展现该地域特有的文化特色,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生活,包括湘西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与人们思想文化相关的精神生活,包括湘西少数民族的婚葬、音乐、舞蹈、宗教等。第四章,研究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艺术表达,主要以叙事学、民俗学、和美学为理论研究,分为叙事特色和视听特色两小节,展现少数民族同胞与民俗生活之间的故事,获取深藏在影像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第五章导演阐述,是对研究者毕业作品的创作价值、叙事结构、摄像阐述、剪辑阐述和创作心得的展示,并针对纪录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在这一章节中,研究者也对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结语,宏观上对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思考与展望,为未来此类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给予期许,同时更是为寻找未来适合该类型纪录片发展的特色道路提出建议。
黄栗[10](2020)在《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是我国土家族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目前保留土家民俗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是土家人长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体系,也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惯例。然而当前湘西地区的土家民俗文化现状令人担忧:传统土家村落呈“空心化”和“分散化”日益严重,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土家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作用。面对眼下的生存困局,如何找出切实有效的文化保护措施,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寻找到新的机遇正是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对此,本文选择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切入,探讨教育是如何在湘西土家地区多个“文化场”中建构起特有的传承机制,通过教育来构建不同“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机制。进一步思考了教育对于土家民俗文化在当前传承起到何种关键作用,通过运用技术资源,运用更合理、更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帮助民俗文化传承走出现实泥淖。第一章“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本章主要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当前现状作研究概述,内容包括介绍土家族在湖南省湘西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对当地土家族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考据。通过查阅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多次的实地走访考察,并与多位当地土家文化学者进行交流之后,重新梳理了湘西土家民俗的文化起源。另外,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角度,在已有基础上建立湘西土家民俗文化研究框架,试图将土家民俗按照“物质生产民俗”“节庆仪式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关系民俗”进行分类。第二章“‘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内容的核心问题在于探讨家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研究家庭教育机制的建立并分析家庭教育模式特点。对于土家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问题而言,“家庭场”中的教育内涵机制与行为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论文中试图明晰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家庭的文化空间里遵循着怎样的特殊规律,为制定土家民俗文化保护措施提供了哪些富有价值的参考。第三章“‘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家庭场”教育的逐渐退场导致文化传承陷入危机之后,当地中小学校部门构成的“学校场”开始了新的传承接力。本章以土家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教学情况为研究主线,一方面探讨了中小学校如何帮助民俗文化向下传承,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创新尝试;另一方面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客观分析,并结合实际来提出应对策略。第四章“‘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从中小学校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湘西地区的学校教育搭建起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新的思路。本章主要以分析土家民俗文化作为打造湘西地区的文化品牌,如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又将如何能够让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朝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推进,为民俗文化传承赋予更多的新生动力,成为了实现文化长久保护发展的有效举措。第五章“‘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主要探讨新媒体技术对文化传承教育具有哪些重要优势。作为文化教育的“第四系统”,从社交媒体平台到移动自媒体技术再到VR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传播正在打破文化传承在各个不同的“教育场”间的边界,让土家民俗文化进入到了更大、更自由、更包容的教育空间里。因此,“媒介场”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土家民俗文化新的传承教育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能否拥有更多可能性。第六章“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本章试图将文化传承教育的“家庭场”“学校场”“职训场”“媒介场”打造成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当中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教育场”之间如何形成集体合力,包括制定文化教育目标、建构文化教育体系、思考文化教育路径,以此来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系进行全局统整,让文化传承教育能够走向全民化、终生化学习教育方向。论文以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价值规律、传承机制和教育发展问题。从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互联网传播等多个面向展示了土家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和教育逻辑,贯穿了“家庭场——学校场——职教场——媒介场”的整体研究思路,希望能够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西兰卡普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西兰卡普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2)西兰卡普图案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西兰卡普图案概述 |
2.1 西兰卡普图案概念及历史演变 |
2.2 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 |
2.3 西兰卡普图案的文化内涵 |
第3章 首饰设计中的西兰卡普图案元素提取 |
3.1 民族艺术元素活化运用的必要性 |
3.2 西兰卡普图案在首饰设计中的元素提取 |
3.3 西兰卡普图案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
第4章 西兰卡普图案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
4.1 西兰卡普图案首饰设计构思 |
4.2 西兰卡普图案首饰设计实践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插图注释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毕业设计 |
(4)土家族西兰卡普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家族西兰卡普的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 |
1.1 土家族西兰卡普的发展过程 |
1.2 土家族西兰卡普的艺术特点 |
1.2.1 西兰卡普的创作题材 |
1.2.2 西兰卡普的构图纹样 |
1.2.3 西兰卡普的颜色搭配 |
1.2.4 西兰卡普的制作工艺 |
2 土家族西兰卡普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缘由 |
2.1 西兰卡普具有独特的艺术教育价值 |
2.2 美术课程具有文化传承的教育功能 |
3 土家族西兰卡普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
3.1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
3.2 校本课程资源特色开发 |
(5)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价 |
(四)理论梳理与辨析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四)拟破难题 |
四、田野调查点简介 |
(一)龙山县 |
(二)永顺、凤凰、张家界 |
第一章 西兰卡普概况 |
第一节 西兰卡普的历史溯源 |
一、萌芽期:先秦至唐宋 |
二、成熟期:明清 |
三、兴盛期:改土归流至民国 |
四、转型期:1949年以后 |
第二节 西兰卡普图案分类 |
一、动物类 |
二、植物类 |
三、生活器物类 |
四、精神意象类 |
五、综合类 |
第三节 西兰卡普织造技艺 |
一、使用材料 |
二、工艺特点 |
第四节 西兰卡普产品的市场调研及结果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
二、调查方法与实践 |
三、市场调研的基本情况与结果分析 |
第二章 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母题构成 |
第一节 动物类图案母题类型 |
一、节气观念类 |
二、民族图腾类 |
三、动物形体类 |
四、局部特征类 |
第二节 动物类图案母题原型生成 |
一、阳雀花:节气与观念的象征 |
二、台台花:民族图腾标志 |
三、马毕:动物形体再现 |
四、猫脚迹:局部特征提取 |
第三章 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形式特征 |
第一节 图案骨架的组织方式 |
一、直线形 |
二、折线形 |
三、复合形 |
四、自由形 |
第二节 图案形式的组织方式 |
一、垂直组织方式 |
二、水平织方式 |
三、复合组织方式 |
四、菱形组织方式 |
第三节 图案形式特点 |
一、实中有虚 |
二、稳中见巧 |
三、寓动于静 |
四、其中见缺 |
第四节 图案色彩特点 |
一、随类赋彩 |
二、表意象征 |
三、道法自然 |
四、基调一致 |
第四章 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意象表达 |
第一节 图案意象的孕育 |
一、现实生活的直接感知 |
二、精神世界的情感表达 |
三、民族视角的图腾表现 |
四、地域特色的抽象表现 |
第二节 图案意象的基础结构 |
一、象的个体生成 |
二、众象的组合 |
三、意的精神灌注 |
四、多意的扩容 |
第三节 图案意象的物态化 |
一、造型的表意传情 |
二、色彩的意味多变 |
第五章 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设计前景探索 |
第一节 西兰卡普产品开发现状 |
一、“乖幺妹” |
二、“土家山寨” |
三、“西普·允曦” |
四、“何金龙·高定” |
第二节 西兰卡普图案设计实践 |
一、路径生成 |
二、衍生品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关于西兰卡普图案设计应用的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6)基于土家西兰卡普的软体家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土家西兰卡普的研究现状 |
1.3.2 软体家具的研究现状 |
1.3.3 现存问题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土家西兰卡普与软体家具的概述 |
2.1 土家西兰卡普 |
2.1.1 土家西兰卡普的概述 |
2.1.2 土家西兰卡普的发展历程 |
2.1.3 土家西兰卡普的织造工艺流程 |
2.2 软体家具 |
2.2.1 软体家具的概念 |
2.2.2 软体家具的发展历程 |
2.2.3 软体家具的分类 |
2.3 本章小结 |
3 土家西兰卡普运用于软体家具的可行性分析 |
3.1 软体家具设计特征分析 |
3.1.1 软体家具的材料特征 |
3.1.2 软体家具的结构特征 |
3.1.3 软体家具的工艺特征 |
3.2 土家西兰卡普特征分析 |
3.2.1 装饰性特征 |
3.2.2 材料结构特征 |
3.2.3 加工工艺特征 |
3.3 土家西兰卡普与软体家具的设计关联 |
3.3.1 文化承载 |
3.3.2 功能需求 |
3.3.3 审美法则 |
3.4 应用设计方法 |
3.4.1 移植再生设计方法 |
3.4.2 材料搭配设计方法 |
3.4.3 造型设计方法 |
3.4.4 配套设计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土家西兰卡普在软体家具中的设计实践 |
4.1 软体家具市场调研分析 |
4.1.1 市场调研分析 |
4.1.2 市场调研总结 |
4.2 用户需求调查分析和设计定位 |
4.2.1 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
4.2.2 设计定位 |
4.3 方案设计 |
4.3.1 方案一“卡普·集” |
4.3.2 方案二“卡普·合” |
4.3.3 方案三“卡普·体” |
4.4 方案制作 |
4.4.1 方案二工艺制作 |
4.4.2 设计评价 |
4.4.3 成品展示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软体家具设计调查问卷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7)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现代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设计作品图片 |
1.设计作品效果图展示 |
2.设计作品成品图展示 |
第二部分 :设计报告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2.市场需求分析 |
2.1 以服饰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2.1.1 以“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为例 |
2.1.2 以“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服饰品”为例 |
2.1.3 以服装品牌“渔”为例 |
2.2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服装设计应用中的市场调研 |
2.2.1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
2.2.2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服装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2.3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与休闲女装相结合的市场可行性分析 |
3.理论研究分析 |
3.1 西兰卡普概述 |
3.2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的分类及艺术特征 |
3.2.1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的分类 |
3.2.2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的艺术特征 |
3.2.2.1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的造型特征 |
3.2.2.2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的色彩特征 |
3.3 西兰卡普传承途径及面临的问题 |
3.3.1 西兰卡普传承的实现途径 |
3.3.2 西兰卡普传承面临的问题 |
3.4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休闲女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
3.4.1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休闲女装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
3.4.2 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休闲女装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
4.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现代休闲女装中的设计实践 |
4.1 “融合”系列设计理念及定位 |
4.1.1 作品选题来源 |
4.1.2 设计定位 |
4.2 “融合”系列款式设计过程 |
4.2.1 流行趋势分析 |
4.2.2 廓形设计 |
4.2.3 西兰卡普纹样提取与解构 |
4.2.4 色彩选择 |
4.2.5 面料选择 |
4.2.6 款式设计说明 |
4.3 “融合”系列成衣制作过程 |
4.3.1 立裁拓版 |
4.3.2 坯布样衣试穿 |
4.3.3 西兰卡普纹样定织 |
4.3.4 成衣缝制工艺 |
设计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作品 |
附录二 其它系列“西兰卡普纹样”设计作品 |
致谢 |
(8)湘西土家织锦色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概况 |
第一节 湘西土家织锦源流 |
一、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 |
二、土家织锦的流布区域 |
第二节 湘西土家织锦的染织工艺 |
一、土家织锦的织机 |
二、土家织锦的材料与染料 |
三、土家织锦的工艺流程 |
第三节 湘西土家织锦的色彩嬗变 |
一、土家族色彩观念的形成 |
二、土家织锦色彩的演变 |
第三章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构成 |
第一节 湘西土家织锦的色彩观念 |
一、实用为首的色彩择取 |
二、装饰美的色彩追求 |
三、形色相合的色彩之美 |
第二节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的民族意识 |
一、色彩本能与主观意识 |
二、色彩的意象造型 |
三、色彩的情感象征 |
四、独特的尚色文化 |
第三节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的技艺因素 |
一、色彩的质料因素 |
二、色彩的工艺因素 |
三、色彩的技术因素 |
第四章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归纳与分析 |
第一节 湘西土家织锦的色彩种类分析 |
一、植物类纹样色彩分析 |
二、动物类纹样色彩分析 |
三、器物类纹样色彩分析 |
四、吉祥类纹样色彩分析 |
五、勾纹类纹样色彩分析 |
六、天象地理类纹样色彩分析 |
第二节 湘西土家织锦的色彩运用规律 |
一、土家织锦的常用色彩 |
二、土家织锦的色彩要素 |
三、土家织锦的色彩搭配 |
第三节 湘西土家织锦的色彩民俗功能 |
一、土家织锦的色彩与时令 |
二、土家织锦的色彩与礼仪 |
三、土家织锦的色彩与风俗 |
第四节 湘西土家织锦与其他民间织锦的色彩对比 |
一、底纹色彩的比较 |
二、花纹色彩的比较 |
三、色彩搭配的比较 |
四、配色技法的比较 |
第五章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传承与延续 |
第一节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对湘西土家织锦色彩传承的建议 |
一、土家族地方性文化复兴与自我认同 |
二、土家织锦色彩文化的话语及网络传播 |
三、土家织锦色彩数据库的建立 |
四、土家织锦色彩改良与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艺术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选题创新点和难点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人类学方法 |
二、个案分析法 |
三、内容分析法 |
第二章 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状况 |
第一节 关于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界定 |
一、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界定 |
二、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界定 |
第二节 关于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状况 |
一、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状况 |
二、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状况 |
第三章 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 |
第一节 物质文化: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活 |
一、衣,穿在身上的史书 |
二、食,民以食为天 |
三、住,家在大山深处 |
四、行,行走村村寨寨 |
第二节 精神文化:民俗仪式的独特性 |
一、宗教信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
二、婚丧嫁娶:悲喜逆转中的人情美 |
三、民族歌舞:自娱与表演的形式美 |
第四章 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艺术表达 |
第一节 叙事特色 |
一、叙事策略:故事化的叙事元素 |
二、叙事视角:流畅更替提升说服力 |
三、叙事方式:讲述与展示的节制转换 |
四、叙事结构:内外结构的融合叙事 |
第二节 视听特色 |
一、视觉语言:影像增强民族人文内涵 |
二、听觉语言:声响结合彰显民族风情 |
第五章 导演阐述 |
一、纪录片《西兰卡普》的创作价值 |
二、纪录片《西兰卡普》的叙事结构 |
三、纪录片《西兰卡普》的摄像阐述 |
四、纪录片《西兰卡普》的剪辑阐述 |
五、纪录片《西兰卡普》的创作心得 |
结语 |
论文补充材料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作品 |
致谢 |
(10)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审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当前现状 |
(二)探索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教育机制 |
(三)挖掘土家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优势 |
二、研究目的 |
(一)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哪些不同“教育场”中发生 |
(二)分析各“教育场”如何形成特有的民俗文化传承方式 |
(三)推动“教育场”之间寻求合作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际意义 |
四、概念厘清 |
(一)文化 |
(二)民俗文化 |
(三)传承教育 |
五、文献综述 |
(一)梳理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已有论着 |
(二)分析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
(三)研究小结 |
六、研究方法 |
(一)田野调查法 |
(二)深度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五)文献分析法 |
七、研究创新 |
(一)研究范式 |
(二)研究视角 |
八、研究难点 |
第一章 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 |
一、湘西州土家族地区文化现状考察 |
(一)区域分布总览 |
(二)族源、族称考据 |
(三)族群分布调查 |
二、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构成解析 |
(一)土家民俗中的物质生产描述 |
(二)土家民俗中的节庆仪式内涵 |
(三)土家民俗中的人生礼仪价值 |
(四)土家民俗中的社会关系建立 |
小结 |
第二章 “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
一、信念·场域·秩序: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功能 |
(一)“信念”建构下的家庭文化空间 |
(二)“场域”空间下的家庭权力分配 |
(三)“秩序”规训下的家庭契约形态 |
二、模仿·想象·认知: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方式 |
(一)“身体影像”中的模仿学习教育 |
(二)“游戏经验”中的行为感知教育 |
(三)“集体认知”中的自我养成教育 |
三、现实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
(一)“差异性”思维:家庭文化价值认同式微 |
(二)“市场化”经济:家庭生产模式迅速消失 |
(三)“打工潮”现状:家庭代际传承脱节严重 |
小结 |
第三章 “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
一、学生的需求: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现状 |
(一)民族身份的认同程度 |
(二)文化接触的信息途径 |
(三)学校教学的课程侧重 |
(四)学生群体的兴趣方向 |
二、学校的探求: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思路 |
(一)阶段式教学:不同学校的目标任务与总体布局规划 |
(二)系统化教学:土家民俗文化的教学设计与培养方向 |
三、改革与创新: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突破 |
(一)尝试课堂教改,鼓励教学创新 |
(二)开发校本教材,鼓励设计创新 |
(三)建设校园数据库,鼓励技术创新 |
四、短板与不足: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 |
(一)经费不够,课程教改难以推进 |
(二)学时不够,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
(三)定位不够,教材内容缺乏新意 |
(四)奖励不够,个人评价缺乏标准 |
小结 |
第四章 “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
一、职业化生存:探讨民俗文化职业教育价值功能 |
(一)拉动民俗文化产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
(二)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彰显职业教育功能 |
二、精准化推进:实践民俗文化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
(一)扩大传统工艺职教规模,增强企业人才综合实力 |
(二)发挥职业部门社教功能,加大职业群体培训力度 |
(三)扶持文化竞技专业项目,培养民族体育项目人才 |
三、困难与瓶颈:反思民俗文化职业教育面临问题 |
(一)培训效果不明显:专业培训推动难度大 |
(二)招生人数不增加:职业院校办学难度大 |
(三)产品销售不乐观:企业商品外销难度大 |
小结 |
第五章 “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
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意义 |
(一)教育技术的偏向:媒介属性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
(二)文化传输的偏向:价值输出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
(三)感官效果的偏向:情绪体验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
二、新媒体1.0:社交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更新 |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微博、微信平台运营情况 |
(二)裂变式推广:社交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意义 |
(三)有序化改进:社交媒体传承教育的分析思考和建议 |
三、新媒体2.0:自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升级 |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短视频自媒体平台运营情况 |
(二)以“抖音APP”为例:短视频自媒体技术优势分析 |
四、新媒体3.0:VR技术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思考 |
(一)创新设想:VR虚拟现实技术属性 |
(二)创新开发:VR虚拟现实技术设计 |
(三)创新优势:VR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
小结 |
第六章 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 |
一、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价值目标 |
(一)在人的发展中追求文化烙印的葆有 |
(二)在和谐社会中突显文化标识的自信 |
(三)在未来发展中探照文化教育的方向 |
二、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结构体系 |
(一)“家、校、职、媒”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
(二)各个“场”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协调机制 |
三、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路径策略 |
(一)“家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
(二)“学校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
(三)“职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
(四)“媒介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一)外文译着 |
(二)中文论着 |
(三)工具书类 |
二、论文类 |
(一)期刊论文 |
(二)学位论文 |
三、政策文件,研究报告 |
附录 |
附录一:实地走访考察报告 |
附录二:各地区、各部门实地考察访谈问题汇总 |
附录三:湘西地区中小学生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汇总 |
附录四: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文课教案 |
附录五:《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申报 |
附录六:湘西州土家地区实地考察走访实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
四、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西兰卡普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兰卡普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龙山县第二中学为例[D]. 向涛.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西兰卡普图案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赵璇.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2)
- [3]西兰卡普纹样在现代软装饰设计中的应用[D]. 李莉.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4]土家族西兰卡普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 田甜,江净帆. 科教导刊, 2021(13)
- [5]西兰卡普动物类图案研究[D]. 卢杨.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6]基于土家西兰卡普的软体家具设计[D]. 杨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7]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在现代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姣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湘西土家织锦色彩的研究[D]. 雷晓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湘西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艺术表达[D]. 谭荣夏子.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D]. 黄栗.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