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单202玉米制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夏文麟,黄玉,温倩,邓有庚,张子刚,黄德珍[1](2021)在《玉米自交系“赞SC122-16”雄性不育选育与利用》文中提出昭阳区种子管理站以"掖107-4"不育胞质自交系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方法,完成了"赞SC122-16"雄性不育玉米亲本自交系的选育,不育株率达100%,不育性稳定,符合目标要求,可投入杂交种生产应用,为昭阳区杂交玉米生产节约了劳动力投入,为杂交种子高质量生产作出保障,更好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
边丽梅,郑伟,张丽妍,董喆,张昊,郝春雷,慈艳华,杜江洪,孟繁盛[2](2020)在《玉米新品种赤单238的选育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赤单238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C5813为母本、F4472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赤单23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制种技术和栽培技术。
李全衡,张平,陈洁,胡欣,郑智[3](2019)在《云南省玉米品种70年》文中研究表明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玉米品种变迁过程,阐释各个时期玉米品种选育引进及品种管理推广应用特点,探讨未来玉米品种工作重点。"四自一辅"时期,开展地方良种的搜集、鉴定、评选和利用,引进国内外玉米种质,开始利用玉米杂交优势。具体做法上,坚持一切经过试验,做到由小到大;良种良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根据气候、水肥、熟制和劳力安排上不同的要求,配套安排品种,在尚无更好良种的少数地区,经过群众评选,暂时保留一些地方品种;坚持选种留种,保持良种纯度。"四化一供"时期,坚持育、繁、推一条龙做法,育成新品种及时抓紧组织种子的生产繁殖和示范样板的推广;坚持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及顶交种结合利用,杂交种和群改种两条腿走路,努力扩大杂交玉米推广面积。改革种子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实施编码试验、育种单位不承担区域试验、滚动试验等,做到公正、公开、科学、效率,推动玉米种子产业,贯彻实施修订的种子法规,多渠道、多层次筛选玉米新品种。未来云南省玉米种业的重点,围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宫磊[4](2019)在《五谷丰素和玉黄金配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玉米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其集“粮经饲”于一体的特性使其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全国最大,通过提高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率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以增强玉米抗逆性,调节玉米内源激素水平,使其生理生化过程得到改善,从而起到增产增效的效果。本研究供试品种为吉龙1号和天农九,选用五谷丰素和玉黄金两种生长调节剂,五谷丰素采用浸种处理,玉黄金在玉米拔节期叶面喷施,以蒸馏水浸种和蒸馏水喷施为对照,探究这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光合与衰老生理以及抗倒伏和产量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五谷丰素浸种可以提高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茎粗,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发育。使用五谷丰素浸种处理后,吉龙1号与对照相比株高变化不显着,叶面积增加12.1%,茎粗增加32.9%;天农九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37.2%,叶面积增加31.6%,茎粗增加21.4%;天农九浸种效果总体优于吉龙1号。2.五谷丰素浸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以提高玉米苗期SOD、POD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其抗逆性,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的能力。吉龙1号使用五谷丰素浸种SOD酶活性提高了 4.6%,POD酶活性提高了 4.3%,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1%,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 4.6%,SPAD值增加了 8.2%。天农九使用五谷丰素浸种SOD酶活性提高了 12.8%,POD酶活性提高了 3.5%,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0.0%,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 6.2%,SPAD 值增加了 0.4%。3.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以提高玉米拔节期以后各个生育时期的SOD、POD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叶片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增强了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能力,延缓叶片衰老。4.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处理与对照相比对玉米授粉后苞叶面积、含水量及脱水速率影响较小。5.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处理与对照相比玉米的茎粗有所增加,株高和节间长度有所缩短,其中吉龙1号处理株高降低了 4.0%,节间长度除第1节不明显其余各节分别缩短了 5.4%、19.6%、29.1%、7.0%、12.2%,茎粗增加了 11.2%。天农九处理株高降低了 5.5%,节间长度除第3节不明显其余各节分别缩短了 10.5%、5.4%、22.1%、12.8%、24.5%,茎粗增加了 12.4%。增强了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秆弯折强度,提高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天农九处理效果要优于吉龙1号处理。6.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玉米授粉后的百粒干鲜重,吉龙1号处理百粒鲜重增加了 8.81%,百粒干重增加了 1.01%。天农九处理百粒鲜重增加了 4.96%,百粒干重增加了 2.68%。在收获时增加了玉米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减少了秃尖长和空秆率,提高了玉米产量。吉龙1号处理产量提高了 7.0%,天农九处理产量提高了 7.3%。
吴开均,何芳[5](2016)在《四川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科技发展水平及企业竞争力等原因,四川种业一直大而不强。通过对四川省种业现状的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动四川种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孟繁盛,霍剑锋,慈艳华,郑伟,边丽梅,张丽妍,郝春雷,张昊,董喆[6](2013)在《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赤单218的选育》文中研究指明"赤单218(蒙审玉2013009号)"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玉米研究所育成,于2013年3月28日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该杂交种比郑单958早2d,自2010年开始经过自治区中晚熟组玉米预备试验、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和晚熟组玉米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能力强,是一个优良的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
王天宇,唐孝书,孟登志,彭险峰,陈明贵[7](2009)在《海南冬季杂交玉米大面积制种的优势与实践》文中提出根据杂交玉米制种所需的气候、土壤和隔离条件,分析了海南的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以及隔离条件,阐述了冬季在海南制种的优势及在制种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海南今后杂交玉米大面积制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会才,曲文祥,慈艳华,张玮,魏云山[8](2007)在《赤峰地区玉米主推品种基础种质的系谱分析》文中提出作者利用生态育种的观点,通过对赤峰地区历史上玉米主推品种亲本自交系来源进行系谱分析,从中找出适应本生态区域生态条件下相适应的基础种质,为赤峰玉米育种从基础材料上找到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同时也为赤峰玉米育种制定具体目标时提供了许多信息技术参数。
宁朝辉,张艳飞[9](2006)在《中晚熟春玉米新杂交种赤单661的特征特性及推广应用》文中认为
王立峡[10](2005)在《旱地、一水地玉米覆膜制种技术与推广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二、赤单202玉米制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赤单202玉米制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玉米自交系“赞SC122-16”雄性不育选育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选育过程 |
2.1不育系“掖107-4”来源 |
2.2 不育系的转育 |
2.3 不育系“赞SC122-16”配制不育杂交种与可育“赞SC122”常规种子生产得到的可育杂交种的对比试验(见表1) |
2.4 “赞SC122-16”不育系配制的不育胞质杂交种的改良推广 |
3 结论与讨论 |
(2)玉米新品种赤单238的选育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
1.1 母本C5813来源 |
1.2 父本F4472来源 |
1.3 赤单238的选育 |
2 特征特性 |
2.1 植株性状 |
2.2 生育期 |
2.3 品质 |
2.4 抗逆性 |
3 产量表现 |
4 制种技术要点 |
5 栽培技术要点 |
5.1 适宜种植区域 |
5.2 整地 |
5.3 播种 |
5.4 种植密度 |
5.5 施肥 |
5.6 病虫草害防治 |
5.7 适时收获 |
(3)云南省玉米品种7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1950-1978年的“四自一辅”时期,搜集、鉴定、评选和利用地方良种,引进国内外玉米种质,开始研究玉米杂交优势利用 |
2 1978-1995年的“四化一供”时期,坚持育、繁、推一条龙做法,育成新品种及时抓紧组织种子的生产繁殖和示范样板的推广 |
3 实施“种子工程”,加快玉米新品种选育应用 |
4 改革种子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筛选玉米新品种 |
5 未来云南玉米种业的重点为围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
5.1 继续搞好品种试验 |
5.2 强化新品种展示、示范 |
5.3 加快品种撤消审定 |
(4)五谷丰素和玉黄金配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 |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作用 |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作用 |
1.4.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1.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抗逆相关酶的影响 |
1.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
1.4.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植株抗倒性的影响 |
1.4.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含水量及脱水速率的影响 |
1.4.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籽粒的影响 |
1.4.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1.4.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及功效 |
1.5.1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使用方法 |
1.5.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功效 |
1.6 本试验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及地点 |
2.2 田间设计 |
2.3 试验管理 |
2.4 测定指标 |
2.5 测定方法 |
2.6 数据分析处理软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五谷丰素对玉米苗期的影响 |
3.2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植株形态的影响 |
3.2.1 五谷丰素对玉米三叶期植株形态的影响 |
3.2.2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植株形态的影响 |
3.2.3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叶面积变化的影响 |
3.3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1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间SOD酶活性变化 |
3.3.2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间POD酶活性变化 |
3.3.3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3.4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
3.4.1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3.4.2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SPAD值的影响 |
3.5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
3.5.1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及茎粗的影响 |
3.5.2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节间长度的影响 |
3.5.3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茎秆穿刺强度的影响 |
3.5.4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茎秆弯折强度的影响 |
3.6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玉米授粉后含水量和脱水速率的变化 |
3.6.1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授粉后玉米苞叶面积变化 |
3.6.2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玉米授粉后含水量变化 |
3.6.3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授粉后脱水速率变化 |
3.7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
3.7.1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授粉后百粒重干鲜重变化 |
3.7.2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影响 |
4 讨论 |
4.1 五谷丰素浸种处理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
4.2 玉黄金喷施前五谷丰素对玉米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4.3 玉黄金喷施后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4.4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
4.5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籽粒含水量和脱水速率的影响 |
4.6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
4.7 试验创新点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四川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四川种业发展现状 |
1.1 种子市场潜力大 |
1.2 农作物科研实力强 |
1.3 制种基地条件好 |
1.5 种子监管体系较完善 |
2 四川种业存在的问题 |
2.1 科研发展不平衡 |
2.2 种子企业实力弱 |
2.3 种子基地不稳定 |
2.4 科技人才流动难 |
2.5 事中事后监管不够 |
3 推进四川种业发展的建议 |
3.1 明确四川种业发展定位 |
3.2 重点打造一批川种品牌 |
3.4 大力创新种业科研体制 |
3.5 着力建设一批四化基地 |
3.6 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
(6)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赤单218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 |
2 参加自治区玉米试验过程及结果 |
3 品种特征特性 |
3.1 杂交种特征特性 |
3.2 亲本特征特性 |
4 品质分析及抗性鉴定 |
5 栽培技术要点 |
5.1 播种期 |
5.2 栽培密度 |
5.3 施肥 |
5.4 浇水 |
5.5 注意事项 |
6 制种技术要点 |
7 适应区域 |
(7)海南冬季杂交玉米大面积制种的优势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南冬季杂交玉米制种的优势 |
1.1 冬季光温条件 |
1.2 土壤条件 |
1.3 隔离条件 |
1.4 年降雨量 |
2 实践成效 |
3 应注意的问题 |
3.1 隔离条件 |
3.2 播种期安排 |
3.3 肥水管理 |
3.4 病虫害防治 |
(9)中晚熟春玉米新杂交种赤单661的特征特性及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征特性 |
1.1 植物学特征 |
1.2 生物学特性 |
1.2.1 生育期 |
1.2.2 抗病、抗逆性 |
1.2.3 品质 |
2 产量水平 |
3 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
3.1 适宜种植区域 |
3.2 栽培技术要点 |
3.3 制种技术要点 |
4 推广应用 |
4.1 生产示范 |
四、赤单202玉米制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玉米自交系“赞SC122-16”雄性不育选育与利用[J]. 夏文麟,黄玉,温倩,邓有庚,张子刚,黄德珍. 云南农业, 2021(12)
- [2]玉米新品种赤单238的选育及应用[J]. 边丽梅,郑伟,张丽妍,董喆,张昊,郝春雷,慈艳华,杜江洪,孟繁盛. 作物研究, 2020(06)
- [3]云南省玉米品种70年[J]. 李全衡,张平,陈洁,胡欣,郑智. 云南农业科技, 2019(06)
- [4]五谷丰素和玉黄金配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宫磊.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1)
- [5]四川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 吴开均,何芳. 中国种业, 2016(06)
- [6]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赤单218的选育[J]. 孟繁盛,霍剑锋,慈艳华,郑伟,边丽梅,张丽妍,郝春雷,张昊,董喆.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05)
- [7]海南冬季杂交玉米大面积制种的优势与实践[J]. 王天宇,唐孝书,孟登志,彭险峰,陈明贵. 贵州农业科学, 2009(09)
- [8]赤峰地区玉米主推品种基础种质的系谱分析[J]. 王会才,曲文祥,慈艳华,张玮,魏云山. 华北农学报, 2007(S3)
- [9]中晚熟春玉米新杂交种赤单661的特征特性及推广应用[J]. 宁朝辉,张艳飞.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03)
- [10]旱地、一水地玉米覆膜制种技术与推广前景分析[J]. 王立峡.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