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土地”工程1:10,000土地利用状况电子数据更新与应用

“数字土地”工程1:10,000土地利用状况电子数据更新与应用

一、“数字国土”工程1∶1万土地利用现状电子数据的更新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垦[1](2014)在《客户端聚合服务的协同机制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发展让数据获取与数据存储变得更加容易,数据呈现指数式的增长模式,引发了学术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一次革新,即从验证因果关系转变为追寻数据规律性特征的思维模式。大数据时代正在促进信息化变革,推动着又一次的产业革命,大数据的应用与实施以云计算为基础,用以实现管理、存储、分析、处理等服务。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建立客户端聚合服务协同工作机制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动态遥感监测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具有大数据的特点,数据的“量变”势必会引起问题的“质变”,因此,解决问题的技术难度便成倍提高。在实际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难点:(1)数据资源采集渠道广泛,预处理方法众多,不同数据源难以实现通用处理方法;(2)数据资源存储规模大且管理复杂,遥感影像数据分辨率较高,数据量较大,超出单节点图形工作站的处理能力;(3)数据资源关系复杂,常规的计算模式与系统架构难以实现高效访问与服务;(4)动态遥感监测项目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其原始影像处理流程变化多样、提取图斑数量巨大;国家与地方的信息交互与数据共享效率较低,难以实现整体性的统计分析与挖掘;(5)数据资源多为涉密信息,数据隐私与安全急需有一个有力的保障机制;(6)数字国土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瓶颈,如国土“一张图”的实现,多元数据协同展示、客户端协同标绘监测图斑及动态协同测算等问题。由于客户端聚合服务的协同机制具有“数据分散存储、信息实时汇聚、服务按需聚合”的特点,基于此,便为动态遥感监测提供了一种应用模型。本文针对目前客户端协同在动态遥感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托相关课题,面向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处理方法、数据间的交换共享、数据安全与权限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以数据为核心和面向数据架构的理念为指导,以数据标识作为数据的识别和定位标记,建立数据的分类体系和访问权限;通过数据注册中心实现数据的管理和交换,建立各种数据功能单元,实现面向原型系统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服务。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大数据环境下面向协同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聚类的数据分类方法,包括数据聚类、数据修补、数据变换、数据集成、数据归约等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典型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流程的建模,包括不同数据源处理模型选择、参数定义;研究基于云服务下高计算能力与高处理能力的数据分级治理,包括用户权限分级治理与数据资源分级治理。2.研究基于PDP的客户端协同机制研究用于客户端协同的数据交换规范C2ML,包括数据封装与发布标准、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研究数据信息按需汇聚机制,包括协同并发控制算法、高效可靠的数据传递机制、计算机辅助协同技术、Web服务技术及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数据协同的消息服务机制,包括协同信息共享、协同访问控制、协同标签、协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3.结合全生命周期的权限管理机制,研究数据安全模型研究基于云服务的权限管理机制,包括数据安全共享与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数据全生命周期加密设计方法,包括生产、存储、传输和应用过程中全程加密;研究访问授权精细管理方法,包括按照数据集、用户、访问类型逐一授权;研究非对称的分类存储安全策略,包括非对称分布式存储、高低密级数据分隔管理等关键技术。4.研究客户端协同机制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云服务下客户端协同应用技术,包括遥感元数据管理、相关遥感影像、高程数据、地质调查数据、矢量化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动态遥感监测图斑等多尺度多维表达与可视化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动态遥感监测图斑判识、标注及测算,包括遥感影像数据批量预处理;研究基于PDP的数据分散存储策略、数据组织管理与数据交换标准。5.研究并搭建面向动态遥感监测应用的原型系统研究原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包括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研究数据注册中心及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协同管理与数据安全模型;研究基于DOA的云服务机制,包括云存储模型、云处理模型、云治理模型、云安全模型等。论文的取得的创新点与主要成果有:1.提出了一种多维协同聚类的数据分类方法结合K均值聚类(KC)和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提出了一种多维协同聚类的数据分类方法(K-means Clustering&Fuzzy C-means Clustering,KC-FCM),利用KC优化FCM算法的初始化聚类中心选择问题,再利用FCM算法对获得的聚类中心进行优化,完成模糊聚类划分,结合模糊推理方法进行简约,实现聚类分类。通过理论分析及编程实验结果验证,KC-FCM算法能以较少的迭代次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结合支持向量机(SVM)使其可以获得更优的训练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分类的精度和效率,较好的适应大数据环境特点,降低算法本身复杂度,可用于动态遥感监测的数据分类。2.提出了一种DOA的“点-数据注册中心-点”(PDP)协同消息服务模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PDP的客户端协同工作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与云服务结构体系,从基础设施与数据两个层面入手,无需过分考虑存储能力与计算能力,以XML、GML、KML、HGML等标记语言为蓝图,提出了一种客户端协同标识(Client Collaboration,C2ML),结合面向数据架构(DOA)与C2ML标识,提出了一种“点-数据注册中心-点(”Peer-Data RegisterCenter-Peer,PDP)的协同消息服务模式,用于客户端之间点与点的平等通信,任意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统一通过数据注册中心(DRC)进行。将PDP与数据分散多层次存储策略相结合,形成一种高效的“数据分散存储、信息实时汇聚、服务按需聚合”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工作机制适应多源/异构、海量/巨量、实时/动态、数据关系复杂、数据总量价值大但价值密度低的数据资源,具有易访问、易更新、易检索、易调度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大数据环境下客户端协同效率,为动态遥感监测原型系统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为国土信息化发展和服务模式转变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3.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权限管理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的分散存储数据安全模型在动态遥感监测实际应用中,高精度遥感数据与信息产品大多具有高度保密要求,需要保证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存储和应用服务的安全。结合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Management,PLM),提出了一种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Data LifecycleManagement,DLM)方法。结合权限管理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DLM的权限管理方法。结合上述方法,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的分散存储数据安全模型,用户根据需要将密级较高的数据信息自行保存在终端或云端单独管理,应用时与密级较低的数据信息执行分隔管理安全策略。并利用其暗箱特性,将数据信息进行比特级划分,使每个数据块均不包含局部完整信息。同时,充分考虑数据的生命属性特征,通过采用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模式,对数据在生产、存储、传输、应用过程中纵向一体化全程加密,只能在客户端显示和理解;对动态/静态数据按照数据集、用户权限、访问类型逐一授权,针对不同数据与客户端用户,对发布、修改、应用权限进行精细管理,从而满足安全、高效的要求。4.搭建了一个DOA体系结构下,基于PDP协同消息服务模式的客户端协同动态遥感监测原型系统以面向数据架构(DOA)、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分布式技术等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家下发基础数据(包括全国二调数据、高程数据、DEM数据等)与2012-2013年国家动态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包括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监测图斑数据等),以C2ML标识为核心,结合动态遥感监测行业应用需求为主的信息服务进行组织描述,设计实现了原型系统,并通过数据注册中心,结合PDP协同消息服务模式,实现了客户端的协同与应用展示。通过运行结果验证,在保障数据安全性的基础上,协同效率有一定提升。为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将DOA用于动态遥感监测的实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为国土行业及相关领域的系统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减少当前各行业在空间信息化建设中的功能重复开发和数据重复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面向数据架构作为一种新型的软件架构模式,其工作机制与服务模式尚未完全成熟,同时大数据也处于概念级和探索阶段,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动态遥感监测的实际应用中尚需对其理论体系和应用模式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客户端协同的动态遥感监测系统也还有进一步的优化和扩展空间。因此,在本文对基于客户端聚合服务的协同机制原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下一步的工作主要包括:(1)进一步了解数字国土的相关知识,继续深入研究空间信息技术对动态遥感监测带来的影响,丰富客户端协同服务的内容,为动态监测、决策分析提供更多辅助支持服务;(2)继续对面向数据架构的工作机制与应用架构进行深入研究,将DOA的最新进展与动态遥感监测应用紧密结合起来;(3)在实际工作中继续研究客户端协同标识C2ML的语言规范并对其完善与修订,进一步的结合动态遥感监测应用需求完善C2ML的体系结构。

李元[2](2010)在《基于MapGIS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现实中不少地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准确数量、空间分布并不十分清楚,严重制约了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贯彻落实。因此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在今天显得尤为紧迫。针对我国土地家底不清、数据不实、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的现状,党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作出重要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展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作者结合信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的实际工作经验,充分考虑到土地管理部门的要求,以县域为研究区域,把县域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建库项目的资料作为数据源,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研究:1、对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设计了一套基于MapGIS平台1∶10000比例尺的科学、可行和经济的建设路线方案;2、对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机制和方法、管理和安全维护做了较系统的研究;3、对建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且对MapGIS数据转换成ArcGIS数据附有C#语言简略代码进行解译;4、把设计的建设路线方案在信丰县的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和实现,其成果能够满足作业单位的要求,减少了建库工作中不必要的重复工作。由于建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库过程中的拓扑处理、图幅接边和图像拼接等问题给许多作业部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文中对这几个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总的来说,本文研究的建立基于时空变化的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1、能快速准确提供土地利用各类面积及其分布动态变化状况;2、能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3、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4、可用于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解决目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效率不高、管理不便等问题,从而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评价与规划等任务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唐桂彬[3](2009)在《基于MAP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准确掌握和快速的动态更新,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性,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而传统的土地利用管理采用手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效率低,图件更新不及时、不到位,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现势性差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采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趋势,实现数据的快速更新和有效管理,为土地利用总量动态平衡的宏观调控提供高效的辅助手段己迫在眉睫。为此,建立江西省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大势所趋,作者有幸参与了江西省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项目,建立了基于MAPGIS的上犹等县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其次,在上犹县土地利用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条件和建库理论对数据库进行了总体设计,包括建库技术路线、数据采集流程、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及数据库功能等方面。然后,在完成土地利用数据库图形数据采集的前提下,为提高属性数据录入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合理引入属性录入过渡文件,并利用MAPGIS二次开发平台,开发了LANDTOOL建库辅助软件,通过该软件实现了属性数据的快速输入和图幅质量检查功能,大大加快了数据库的建设和提高了数据库的质量。最后,建立了上犹县土地利用原始数据库和变更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土地结构变化的相关数据,总结出上犹县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趋势及规模,同时根据当前土地利用的特点,对数据库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做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思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而基于MAPGIS开发实现的属性录入与质量检查软件——LANDTOOL能对数据库建设中属性录入和质量检查起到很大的作用。

廖名良[4](2008)在《基于MAPGIS的县域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以荆门市东宝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剧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用地增长较快,农业结构不断变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加快。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准确掌握和快速的动态更新,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性,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因此,全面及时地掌握土地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对全国各省乃至各县市都至关重要。尤其在县级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每年都需要进行以县区为单位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要求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的数量、质量、权属、土地利用各地类的空间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动态变化的信息和趋势。而传统的土地利用现状管理采用手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效率低,图件更新不及时、不到位,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现势性差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采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趋势,实现数据的快速更新和有效管理,为土地利用总量动态平衡的宏观调控提供高效的辅助手段已迫在眉睫。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本论文基于土地管理部门的要求,以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以荆门市东宝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的资料为数据源,依据国家和湖北省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应用MAPGIS和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荆门市东宝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并进行部分应用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方法,期望对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进行整体的、长远的、科学的指导,达到提高建库的速度和质量。通过对数据库应用的研究,期望将数据库成果应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中,更好的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数据库的最大效益。本论文简要阐述了GIS数据库的理论与方法。在荆门市东宝区土地利用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条件和建库依据对数据库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并设计了行之有效的数据采集流程。在图形数据采集完成后进行了校正和投影转换、图幅拼接,再将输入FoxPro的属性数据链接到图形数据。这样,一方面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以同时采集,另一方面只需检查图形数据的接边情况,在图形数据正确的情况下不需要检查属性数据的拼接,不仅加快了建库的速度而且提高了数据库的质量。在数据入库前和入库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检测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数据入库后要经过检索查询、统计分析、报表生成、属性和地图输出部分功能的检测。研究表明,将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应用到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从现有的数据库中提出所需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对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新增耕地潜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输出土地利用现状图,大大节省了项目的工作量。除此之外,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如地藉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和调整、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网络地理数据库等。

刘玲[5](2008)在《人机交互遥感技术在岩溶山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贵州省为岩溶山区,地形崎岖不平,地表破碎,给土地资源更新调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人机交互遥感技术,运用计算机配合MAPGIS6.6软件等对研究区域贵阳市息烽县1:1万的SPOT5影像进行室内解译,解译结果出图后,进行野外验证调查。最后进行成果应用,即在“爱地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上建立对应区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获得以下结论:(1)通过以下四个措施可以提高人机交互解译的解译精度。第一:建立统一的解译标志;第二:从管理入手对解译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第三:解决内外业衔接时存在的矛盾;第四:专项资金保证。本文分别对每个方案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同时,针对息烽县解译过程中出现的错分和漏分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鹿窝乡沿公路随机取100个图斑检查解译精度,其中93个图斑解译正确,总体解译正确率达93%。(2)通过到实地进行外业调查验证(调查区域为息烽县城和鹿窝乡鹿窝),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外业调查的科学顺序并提出了外业调查的两大关键点。第一,从图件上看需重点调查:室内预判时标注的重点调查对象和带有阴影的部分;第二,从实地角度需重点调查:变化的地物及地类(新增和改变的部分)与特殊用地。特殊用地包括墓地、教堂、学校等。(3)应用高精度的解译成果(经过外业调查验证),在MAPGIS6.6软件和“爱地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下,建立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验证了解译结果符合最终的建库要求,该解译方法是可行的。

马立国,尚辉[6](2007)在《东营市基于网络的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集成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要介绍了东营市基于网络的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由需求分析入手,着重介绍了数据集成中应用的难点问题和关键技术,简述了系统框架结构。该项目以集成为手段,应用为目的,集成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充分挖掘了现有数据潜力,拓展了数据库应用,探索了数据成果的共享、应用的思路。

谢静[7](2007)在《县(市)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变更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90年第一次土地详查至今已经历十多年,虽然从1996年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土地变更调查,但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每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不能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现状的家底,取得图件、数据、实地三者相一致的成果已势在必行。3S技术的结合是当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S技术分别指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RS为GIS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GPS能迅速查到与数据库中相对应的地块,便于地块的落实和数据更新。而GIS则对RS系统提供的数据源进行了详尽的信息分析与应用。本文针对传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博乐市为例提出了以3S技术为主体,并结合外业调查数据,以及1:1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的技术流程和技术方法,重点探讨了基于“3S”技术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建立方法的若干关键问题及其信息系统的设计。结合3S技术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探讨了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具有误差小、效率高,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少,成果资料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优点,与具体阐述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建立的技术路线以及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各环节的技术实现。同时本论文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和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应用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业务和用户需求的分析,进行了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建立了系统的功能框架以及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于一体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开发出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在功能上满足了用户对地图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需要,同时实现了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业务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系统建设中所采用的软硬件配置、技术方法和系统方案等方面的经验,在今后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初步实现了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信息系统。

鲍文东[8](2007)在《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简称LUCC)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而开展典型地区的案例研究是认识全球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规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人地系统相互作用过程。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济南市作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光谱特征和地学辅助知识的决策树信息提取模型,提高了Landsat TM遥感数据分类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并建立了三期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综合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统计学、分形理论、数据挖掘、土地评价学等多种方法,集成—系列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从中、小两个尺度、不同侧面系统研究和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征、机制、过程、趋势与规律,不仅可为该区域的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国内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中尺度宏观过程研究中,以“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为主线,采用动态度、综合程度指数,空间洛伦茨曲线、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半变异函数、分形维数等模型,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了深入剖析;小尺度微观过程研究,选取经十路一线为特定研究区,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和地类邻接度指数模型,揭示和凸显了城市扩张占用耕地的特征和规律。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采用缓冲区分析、主成分分析、岭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驱动因素在不同时空尺度和区域背景条件下的多样性以及空间联系的复杂性。基于小尺度典型城市边缘区,分别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思路,构建了“典型相关+逻辑回归+CLUE-S”耦合模型和“MARKOV+多评价规则+CA”耦合模型,并成功运用到历城区的实证研究中,重建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对未来土地的空间结构动态发展进行了预测,加深了对土地利用空间扩展过程和规律的理解与认知,为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宏观调控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模式。鉴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耕地质量自动化评价流程和方法,研发了“耕地分等信息系统”,完成了海量数据的空间计算和处理。在耕地分等的基础上,将综合评价算法模型移植到基本农田空间配置过程中,并基于松散耦合模式,开发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决策系统,实现了基本农田空间配置的自动化,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耕地、基本农田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有较强的技术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结合“信息模式识别理论研究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40074001)和“多元数据的模式信息研究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40574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山东省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和信息系统建设”和“山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大调查项目、省计委“山东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等课题,并研制开发“耕地分等信息系统”和“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决策支持系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王笏[9](2006)在《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土地是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繁衍生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生产资料。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需求的多元化,管理方式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土地管理部门正逐步利用计算机技术、Web服务体系对土地信息进行管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也应该通过Internet将土地利用现状信息传播给广大用户,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而不仅仅是GIS的专业人员或是土地管理者)能从土地信息中获益。基于Internet的WebGIS为改进当前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提供了一种现实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指出当前数据库系统主要以GIS技术和C/S模式作为其技术支撑,并从发展阶段、功能及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土地利用数据库、地理信息技术(GIS)、WebGIS作出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土地管理行业内和行业外两个角度,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此为契机提出引入WebGIS解决当前问题的可行性。在提出基于WebGIS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解决方案之前,笔者先对WebGIS的出现及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WebGIS的技术机构,总结了四种主流WebGIS技术——XML/GML(网络环境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途径)、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基于超图模型的GIS及网络虚拟地理环境。并指出WebGIS相对于传统GIS具有大众化、易扩展、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应用于Intranet建立企业/部门内部的网络GIS等优势。最后,以WebGIS和CGI的网络服务规范为基础,采用Oracle数据库来管理地理信息数据,提出了基于WebGIS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思想。

国土资源部[10](2006)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

二、“数字国土”工程1∶1万土地利用现状电子数据的更新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国土”工程1∶1万土地利用现状电子数据的更新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客户端聚合服务的协同机制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外对大数据的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对云计算的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对协同机制的研究综述
        1.3.4 国内外对动态遥感监测的研究综述
    1.4 课题来源
    1.5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1.5.3 论文组织
    1.6 创新点与取得的主要成果
        1.6.1 论文创新点
        1.6.2 论文主要成果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面向数据架构的客户端聚合服务模型
    2.1 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研究
        2.1.1 面向数据架构的概述
        2.1.2 面向数据架构的特点
        2.1.3 面向数据架构的优越性
    2.2 面向聚合服务的数据注册机制
        2.2.1 数据注册机制概述
        2.2.2 数据注册机制的应用框架
        2.2.3 数据注册聚合服务标识
    2.3 客户端聚合服务模式研究
        2.3.1 面向协同的客户端聚合服务模型
        2.3.2 聚合服务数据分散治理机制
        2.3.3 聚合服务数据视图机制
        2.3.4 聚合服务数据建模机制
        2.3.5 聚合服务数据安全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协同的数据组织管理机制研究
    3.1 多维协同聚类的数据分类方法
        3.1.1 数据多维度分类模型
        3.1.2 基于 KC-FCM 的数据聚类分类模型
    3.2 面向协同的数据存储机制
        3.2.1 数据分散存储策略
        3.2.2 数据虚拟化与调度
    3.3 面向协同的数据处理机制
        3.3.1 基于 DOA 的数据预处理模型
        3.3.2 基于 MapReduce 的数据处理模型
    3.4 面向协同的数据分级治理机制
        3.4.1 数据分级治理策略
        3.4.2 数据分级治理模型
    3.5 面向协同的数据安全机制
        3.5.1 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机制
        3.5.2 基于 DOA 的数据安全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态遥感监测的客户端协同机制研究
    4.1 面向协同的动态遥感监测
        4.1.1 动态遥感监测数据特点
        4.1.2 动态遥感监测协同关键技术
    4.2 数据注册中心
        4.2.1 数据注册中心概述
        4.2.2 数据注册中心的功能
        4.2.3 面向动态遥感监测的数据分类
        4.2.4 客户端协同标识
    4.3 客户端协同数据交换标准
        4.3.1 基于元数据的客户端协同标识
        4.3.2 面向客户端聚合服务的 C2ML 功能定义与语法设计
        4.3.3 面向客户端聚合服务的 C2ML 解析
    4.4 基于 PDP 的客户端聚合服务协同机制研究
        4.4.1 PDP 的协同消息服务模式
        4.4.2 PDP 的客户端聚合服务协同工作流程
        4.4.3 客户端聚合服务协同标签
        4.4.4 客户端聚合服务协同引擎
        4.4.5 客户端聚合服务协同安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态遥感监测客户端协同应用原型
    5.1 客户端协同的动态遥感监测原型系统总体设计
        5.1.1 动态遥感监测原型系统总体框架
        5.1.2 动态遥感监测原型系统技术路线
    5.2 客户端协同的动态遥感监测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2.1 聚合服务的客户端协同功能需求
        5.2.2 聚合服务的客户端协同功能模块设计
        5.2.3 客户端聚合服务协同共享
    5.3 客户端协同的动态遥感监测原型系统应用实例
        5.3.1 原型系统界面实现
        5.3.2 原型系统投影转换
        5.3.3 客户端聚合服务协同共享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基于MapGIS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背景
        1.3.1 数字地球
        1.3.2 三S技术
        1.3.3 数字国土
        1.3.4 土地详查
    1.4 研究动态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1.4.3 国际上相关发展动态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小结
第二章 MapGIS系统的概述
    2.1 MapGIS的基本概念
    2.2 MapGIS基础平台
        2.2.1 图形处理子系统
        2.2.2 库管理子系统
        2.2.3 空间分析子系统
        2.2.4 图像处理子系统
        2.2.5 实用服务子系统
    2.3 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系统
    2.4 MapGIS 7.x简单介绍
        2.4.1 MapGIS 7.x体系架构
        2.4.2 MapGIS 7.x数据模型
        2.4.3 MapGIS 7.x系统特点和功能
    2.5 小结
第三章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
    3.1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3.1.1 建设任务
        3.1.2 数据库体系结构
    3.2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内容和分层
        3.2.1 数据库内容
        3.2.2 数据分层
    3.3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
        3.3.1 数学基础
        3.3.2 土地利用分类
    3.4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路线的设计
        3.4.1 资料准备
        3.4.2 扫描资料
        3.4.3 图像镶嵌匹配
        3.4.4 数据采集和矢量化
        3.4.5 矢量化检查
        3.4.6 拓扑检查
        3.4.7 图幅接边和图像拼接
        3.4.8 数据分层
        3.4.9 属性录入
        3.4.10 数据检查
        3.4.11 数据库建立
        3.4.12 系统调试
        3.4.13 成果汇总输出
    3.5 小结
第四章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管理和维护
    4.1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
        4.1.1 更新目的与原则
        4.1.2 更新机制
        4.1.3 更新方法和要求
        4.1.4 针对不同情况土地利用更新的探讨
        4.1.5 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
    4.2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功能
        4.2.1 数据库处理功能
        4.2.2 数据管理与应用功能
    4.3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安全管理和维护
        4.3.1 基本要求
        4.3.2 管理制度
    4.4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安全
        4.4.1 数据库逻辑安全
        4.4.2 数据安全和保密
        4.4.3 数据访问权限控制
        4.4.4 数据备份安全
        4.4.5 媒体安全
    4.5 小结
第五章 关键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5.1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外业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
    5.2 MapGIS和ArcGIS数据之间转换的研究
        5.2.1 ArcGIS数据转换MapGIS数据
        5.2.2 MapGIS数据转换ArcGIS数据
    5.3 误差分析和校正
        5.3.1 地图扫描矢量化产生的误差及处理
        5.3.2 子图库和线型库定位点(定位线)不精确形成的误差
        5.3.3 部分人为误差分析及处理
    5.4 小结
第六章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在信丰县的应用
    6.1 信丰县概况
        6.1.1 项目来源和内容
        6.1.2 作业区范围、地理位置
        6.1.3 自然地理概况
    6.2 信丰县农村利用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6.3 信丰县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6.3.1 建库依据
        6.3.2 建库过程
    6.4 成果汇总
        6.4.1 农村土地统计
        6.4.2 数据汇总
        6.4.3 提交省里和国家检查成果
    6.5 应用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5.1 建立拓扑及拓扑检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5.2 图幅接边和图像拼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6 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和创新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公开发表的论文

(3)基于MAP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土地信息化建设现状
        1.2.1 我国土地信息化建设状况
        1.2.2 国外土地信息化发展状况
    1.3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理论基础及MAPGIS软件介绍
    2.1 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思想
    2.2 数据库建设的理论基础
        2.2.1 质量控制理论方法
        2.2.2 GIS空间数据库原理
        2.2.3 GIS海量数据管理方式
    2.3 建库软件的选取
        2.3.1 土地利用数据库软件平台介绍
        2.3.2 GIS平台的选择标准
    2.4 MAPGIS概述及其系统结构
        2.4.1 MAPGIS概述
        2.4.2 MAPGIS的数据组织
    2.5 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组织
第三章 上犹县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3.1 上犹县概况
    3.2 上犹县土地利用数据库需求分析
    3.3 数据库总体设计
        3.3.1 建库的依据
        3.3.2 建库的技术路线
        3.3.3 数据采集的流程设计
        3.3.4 数据分层
        3.3.5 工程文件描述
        3.3.6 图形数据库的设计
        3.3.7 属性数据库的设计
        3.3.8 数据库功能的设计
        3.3.9 软、硬件环境
第四章 LANDTOOL属性录入和质量检查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4.1 基于MAPGIS平台的二次开发
        4.1.1 MAPGIS组件开发平台中对象间的关系
        4.1.2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类库
        4.1.3 VC++中使用MAPGIS组件开发对象
    4.2 LANDTOOL软件的结构设计
    4.3 LANDTOOL软件的主要功能设计
        4.3.1 基本界面
        4.3.2 基本功能设计
    4.4 属性录入功能的实现
        4.4.1 行政区的属性录入
        4.4.2 图斑区的属性录入功能实现
    4.5 检查功能的实现
    4.6 LANDTOOL软件的特点分析
第五章 上犹县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
    5.1 资料的收集和预处理
        5.1.1 资料收集
        5.1.2 资料预处理
        5.1.3 图纸扫描
        5.1.4 图像校正
        5.1.5 投影变换
    5.2 图形数据的矢量化
        5.2.1 图形数据矢量化步骤
        5.2.2 地物要素的采集及其遵循的原则
        5.2.3 属性录入
        5.2.4 图形拼接
    5.3 数据库质量控制
        5.3.1 矢量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5.3.2 图形拼接质量控制
        5.3.3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一致性控制
    5.4 原始数据库的建立
        5.4.1 建立图幅索引
        5.4.2 建立数据字典
        5.4.3 数据入库及统计数据输出
        5.4.5 原始数据库结果分析
    5.5 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的建立
        5.5.1 变更数据的采集
        5.5.2 数据库更新原则
        5.5.3 变更数据库的建立
        5.5.4 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5.6 原始数据库与变更数据库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扩展应用
    6.1 矢量库向二调数据库的转换
        6.1.1 有矢量库的二调建库方法
        6.1.2 数据库的升级
    6.2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其他应用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基于MAPGIS的县域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以荆门市东宝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GIS数据库的研究动态
    2.1 GIS数据库系统概述
    2.2 GIS海量数据的管理
    2.3 MAPGIS地理数据库的存储策略和数据管理
3 荆门市东宝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设计
    3.1 荆门市东宝区概况
    3.2 荆门市东宝区土地利用数据库需求分析
    3.3 遥感图像预处理方案设计
    3.4 数据库系统的环境条件设计
    3.5 数据库总体设计
4 荆门市东宝市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4.1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4.2 添加影像集
    4.3 数据采集
    4.4 数据库的建立
    4.5 建库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
5 数据库质量检查
    5.1 检查程序
    5.2 检查主要方法
    5.3 检查的内容
    5.4 检查结果与处理
6 荆门市东宝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功能实现
    6.1 数据更新功能
    6.2 查询功能
    6.3 汇总表格
    6.4 数据输出
7 荆门市东宝区数据库应用探讨
    7.1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应用
    7.2 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7.3 在建立网络地理数据库中的应用
    7.4 其他方面的应用
    7.5 数据库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8 结论
    8.1 特色与创新
    8.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人机交互遥感技术在岩溶山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技术路线和工作量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及时间安排
第二章 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及其应用的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选择
        2.1.1 地形、地貌及地理概况
        2.1.2 水文、土壤、植被及矿藏概况
        2.1.3 社会经济条件
    2.2 技术路线
        2.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解译技术的确定
        2.2.2 技术路线的确定
    2.3 数据源的选择
    2.4 解译方法及平台选择
        2.4.1 解译方法探讨
        2.4.2 平台选择
    2.5 影响解译精度的因素及其解决措施
        2.5.1 解译标志的建立
        2.5.2 全面的管理培训环节
        2.5.3 内外业衔接时存在矛盾
        2.5.4 专项资金投入
    2.6 小结
第三章 野外调查验证及技术路线
    3.1 技术路线
    3.2 研究对象
    3.3 外业调查的顺序
        3.3.1 权属界线调查
        3.3.2 线状地物调查
        3.3.3 图斑调查
        3.3.4 零星地物调查
    3.4 小结
第四章 成果应用—建立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
    4.1 研究内容及总体技术路线
    4.2 建立数据库的资料准备
        4.2.1 数据采集
        4.2.2 数据处理
    4.3 数据建库
        4.3.1 建立结合图表
        4.3.2 建立行政辖区
        4.3.3 建立数据字典
        4.3.4 地类图斑的属性挂接
        4.3.5 零星地物的属性挂接
        4.3.6 线状地物的属性挂接
        4.3.7 数据库的建立
第五章 小结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6)东营市基于网络的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集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集成应用需求
    1.1 数据集成
    1.2 统一的标准规范
    1.3 数据更新机制
    1.4 数据共享与应用
    1.5 数据管理维护
2 关键技术
    2.1 数据格式转换技术
    2.2 基于规则模型的数据质量检查技术
    2.3 数据更新与历史管理技术
        2.3.1 数据更新的方式
        2.3.2 数据更新机制
        2.3.3 更新方法
        2.3.4 历史数据管理
    2.4 海量数据存储和检索效率优化技术
    2.5 逻辑接边与动态投影技术
    2.6 多级空间数据综合分析技术
3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3.1 系统总体框架
    3.2 子系统划分
        3.2.1 数据汇总子系统
        3.2.2 数据分析子系统
        3.2.3 数据更新子系统
        3.2.4 数据交换子系统
        3.2.5 数据查询子系统
        3.2.6 系统安全子系统
        3.2.7 系统配置子系统
        3.2.8 数据模型子系统
        3.2.9 数据库制图子系统
    3.3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架构
        3.3.1 配置端
        3.3.2 客户端
4 结束语

(7)县(市)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变更信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区概况 第二章 县(市)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方案的研究
2.1 RS、GPS、GIS 技术集成
2.2 未建库地区的图件更新流程
    2.2.1 准备工作
    2.2.2 内业处理
    2.2.3 外业调查和成果输出
2.3 已建库地区的图件更新流程
    2.3.1 准备工作
    2.3.2 内业处理
    2.3.3 外业调查和成果输出
2.4 传统方法与“3S”技术支持下的方法对比
    2.4.1 县市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常规方法
    2.4.2 “3S”技术支持下的调查方法
    2.4.3 传统方法与“3S”技术支持下的方法对比分析 第三章 RS 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3.1 遥感技术在土地方面的应用发展
3.2 遥感影像的校正、配准与融合
3.3 信息提取
    3.3.1 变化信息发现
    3.3.2 变化区域提取
    3.3.3 变化类型确定
    3.3.4 变化信息表示 第四章 基于GPS 技术的外业调查
4.1 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4.1.1 GPS 定位基本原理
    4.1.2 GPS 差分定位技术
    4.1.3 GPS 定位的误差分析
4.2 外业调查GPS 差分方法的选择
4.3 变更区域边界定为对GPS 数据质量的要求 第五章 基于GIS 技术的土地利用
5.1 建库概述
    5.1.1 建库背景
    5.1.2 建库的依据
    5.1.3 数据库建设主要技术路线
    5.1.4 软、硬件环境
5.2 数据库结构设计
    5.2.1 空间数据库设计
    5.2.2 属性数据库设计
5.3 数据采集处理
    5.3.1 数据采集工艺流程
    5.3.2 前期准备
    5.3.3 数据的预处理
    5.3.4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3.5 数据综合编辑处理
    5.3.6 数据拼接
    5.3.7 数据分层
5.4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
    5.4.1 建立索引图
    5.4.2 建立系统数据字典
    5.4.3 数据入库
    5.4.4 数据库试运行
5.5 计算机量算面积与原始详查量算面积对比
    5.5.1 底图资料
    5.5.2 图幅面积对比表
    5.5.3 县乡两级辖区汇总面积对比表
5.6 数据库的变更
    5.6.1 变更处理
    5.6.2 变更时应注意问题
5.7 数据库数据自检制度 第六章 LUCIS 的设计与实现
6.1 LUCIS 的需求
6.2 LUCIS 的总设计思想
6.3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6.3.1 GIS 软件平台的选择
    6.3.2 开发语言的选择
6.4 系统目标
6.5 LUCIS 的功能实现
    6.5.1 系统界面设计
    6.5.2 数据输入
    6.5.3 查询浏览
    6.5.4 数据编辑
    6.5.5 汇总统计
    6.5.6 历史回溯
    6.5.7 图形裁剪输出
    6.5.8 变更数据入库
    6.5.9 专题制图
    6.5.10 打印输出
6.6 系统的应用
    6.6.1 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应用
    6.6.2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调整中的应用
    6.6.3 在农村土地登记、发证中应用
    6.6.4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6.6.5 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中的应用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立题意义 1.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耕地保护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框架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3
    TM遥感影像信息的提取 3.1
    引言 3.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3.3
    遥感影像的地物光谱和地学辅助信息分析 3.4
    基于决策树方法的遥感信息提取 3.5
    小结 4
    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土地利用变化时间过程分析 4.3
    土地利用空间演变分析 4.4
    小结 5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5.1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定性分析 5.2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定量分析 5.3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5.4
    小结 6
    土地利用动态演变模拟和预测研究 6.1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概述 6.2
    “典型相关+逻辑回归+CLUE-S”耦合模型 6.3
    “MARKOV+多评价规则+CA”耦合模型 6.4
    小结 7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自动化评价和基本农田空间配置 7.1
    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 7.2
    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 7.3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自动化评价 7.4
    基本农田空间配置的自动化研究 7.5
    小结 8
    工作总结和研究展望 8.1
    本论文工作总结 8.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和贡献 8.3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情况 主要经历 致谢 详细摘要

(9)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2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1.3 国内外发展态势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2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应用分析
    2.1 行业内应用现状
    2.2 行业外的应用现状
    2.3 存在的问题
    2.4 存在问题的原因
3 WEBGIS 的技术框架及优势
    3.1 WEBGIS 技术的出现及发展
    3.2 WEBGIS 的结构
    3.3 WEBGIS 的关键技术
    3.4 WEBGIS 的技术优势
4 基于WEBGIS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设计
    4.1 基于WEBGIS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服务结构设计
    4.2 基于ORACLE SPATIAL 的空间数据组织
    4.3 应用设计——基于WEBGIS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数字国土”工程1∶1万土地利用现状电子数据的更新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客户端聚合服务的协同机制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陈垦.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2]基于MapGIS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的研究[D]. 李元. 江西理工大学, 2010(08)
  • [3]基于MAP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D]. 唐桂彬. 江西理工大学, 2009(S1)
  • [4]基于MAPGIS的县域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以荆门市东宝区为例[D]. 廖名良. 华中师范大学, 2008(10)
  • [5]人机交互遥感技术在岩溶山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应用[D]. 刘玲. 贵州大学, 2008(03)
  • [6]东营市基于网络的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集成应用[J]. 马立国,尚辉.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7(05)
  • [7]县(市)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变更信息系统的研究[D]. 谢静. 新疆大学, 2007(06)
  • [8]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 鲍文东. 山东科技大学, 2007(05)
  • [9]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应用研究[D]. 王笏.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 [10]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J].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通讯, 2006(14)

标签:;  ;  ;  ;  ;  

“数字土地”工程1:10,000土地利用状况电子数据更新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