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LC在电厂给水泵汽轮机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玮[1](2021)在《基于PLC控制火电厂给水泵的应用》文中指出火力发电厂辅机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给水泵是火力发电厂重要辅机之一,其中,PLC在给水泵汽轮机控制中的有效运用对电厂机电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充分发挥PLC控制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重点阐述了PLC控制系统的概述以及在电厂给水泵控制中的功能分析,希望电厂相关人员能充分重视PLC的作用。
张宇,曹冬敏,陈国民,崔凯峰,陈臻[2](2021)在《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电厂的正常运转离不来各类专业的机械设备,汽轮机作为一种大型高速转动机械设备,是电厂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轮机控制系统的运用质量,对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提升有着莫大的联系,不仅如此,汽轮机还会对电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以及整体效益的维护都有极为紧密的关系。由此可见汽轮机在电厂中的重要性,为了促进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本文便对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展开了研究,希望本文内容能够对电厂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胡君杰[3](2021)在《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395MW机组DCS系统改造设计》文中认为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戚电公司)2×395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投产已14年,期间DCS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未进行较大规模的更新,控制器及卡件等设备严重老化,故障频发。尤其是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在投入自动控制且出现“虚假水位”现象情况下,极易发生故障跳机的情况。同时,面对厂内数字化管理实现程度不高、传统管理模式乏力、智能巡检的需求等情况,本论文拟采用maxDNA系统代替原DCS系统,重点改造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设计一套全厂监控信息系统,提升机组的控制水平,改善其控制性能。由于汽包在控制过程中会发生突出的“虚假水位”现象,传统PID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无法解决水位波动问题。本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知识,将三冲量串级控制系统的主控制器用二输入三输出模糊控制器代替,结合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经验,得到模糊规则,在MATLAB软件中,构建传统PID和模糊PID控制系统模型,再加入一定的干扰量,得到其仿真曲线。通过两曲线对比发现,改进的模糊PID控制相比较于传统PID控制,对汽包水位调节的响应时间大大缩短,超调量大幅减小,对扰动的敏感性较低,控制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电厂管控一体化的需求,本文在Web浏览器上建立集成实时监测、协助维护、性能优化、数据共享等功能的SIS系统,满足公司所有机组及生产单元对数字化管理、智能巡检、实时监测等功能的需求。该系统具有独立的实时/历史数据库,能实现生产管理者远程监视、管理,生产一线热工检修人员在线修改逻辑、检修消缺实时恢复等功能,充分发挥系统的优越性,提升了整厂的工作效率。
卢新雅[4](2021)在《徐州华润电厂汽轮机在线监测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郑童心[5](2021)在《350MW超临界CFB燃煤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我国,火力发电是最重要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燃油发电以及垃圾生物质发电等。由于我国煤炭储量大,开采量居世界领先,所以燃煤发电是我国的主要发电形式。由于燃烧化石能源,会排SO2,NOX等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机组的诞生,为燃煤电厂注入了清洁煤燃烧技术。而CFB机组控制的研究与开发也成为了电力设计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超临界CFB锅炉是在亚临界的参数上发展起来的,炉膛内介质温度和压力决定了机组规模,350MW的规模是目前国内大型火电厂的主流机组,针对350MW超临界CFB电厂,本论文以提出一种能应用于实际电厂的控制方案为目标,采用DCS系统作为全厂控制系统,并研究了主要设备的测点设置以及工况数据采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首先,研究了DCS的功能组成,系统划分以及主要系统的控制参数需求。提出了DCS各功能的主要控制目标,在电厂控制系统中的测点采集数据,都是作为DCS得以发挥控制作用的基础。基于该控制策略,研究了测点需求。其次,根据DCS的具体设计要求,对锅炉部分控制系统展开了详细的测点设计,重点按照锅炉烟风系统、锅炉燃油系统以及锅炉启动系统开展设计。然后,同样根据DCS的具体设计要求,对汽机部分控制系统展开了详细的测点设计,重点按照汽机蒸汽系统、抽汽系统、凝结水系统、除氧给水系统等开展设计。综上所述,在本论文的设计工作中,本人担任工程“主要设计人”职务,完成了提出控制方案,电厂控制系统测点设置及实施的全部工作。具体而言,本论文针对超临界CFB锅炉与超350MW汽机及其辅机的特征与运行需求、各子系统的运行方式,各设备之间的连锁运行关系,最终设计出一套完整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测点设置方案。文中以每个系统后给出系统仪表控制图,直观表示测点设置位置和类型,作为主要研究成果。实际上,本论文提出的控制方案在具体项目建设实施中,通过安装、接线、组态、调试,进行验证,本论文控制方案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有效避免了由于火电厂工艺系统庞大,若无目的地将所有运行参数送入DCS,系统无法负荷的问题。同时针对控制需求,解决了炉膛压力控制、温度控制以及锅炉床压风量控制等控制问题。
马隆[6](2020)在《电厂汽包水位自动控制系统》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热电厂的生产中锅炉是发电生产中的重要动力输出设备,为保证电厂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对锅炉实现自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众多的锅炉自动控制子系统里锅炉汽包水位的自动控制系统又是重中之重,在机组启停和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多种工况的情况,可以分成低负荷情况和高负荷情况两种,分别对应再循环调节阀控制和给水泵变频调速控制两种方案,用机组功率参数来做选择条件,以保证机组从启动到停止的各个阶段都能使汽包水位在安全区间稳定运行,实际生产中针对汽包水位采用常规PID调节方式,并通过对汽包水位调节中的三冲量动态特性的扰动对控制的影响及常见的几种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结合以上结果确定了在使用常规PID控制调节的基础上,加入给水三冲量作为抑制虚假水位和改善调节效果的最终方案。结合实际运行中的经验对可能出现的汽包虚假水位现象要引入对应的前馈信号,在系统中加入主蒸汽流量信号作为水位调节信号的前馈信号,提前作用于给水量从而降低或避免在出现虚假水位现象时对液位控制的影响。本文根据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总结出所需的控制设备及相应的I/O点表,再根据点表来进行DCS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选型,在硬件系统搭建完成后再对系统软件组态进行创建和编译,通过CFC逻辑语言块来搭建实现控制所需要的系统程序,最终通过DCS的控制网络实现操作员站与现场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控制指令的传递,实现锅炉汽包水位在各工况下的自动控制。
王俊鹏[7](2019)在《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的不断提升,在冶炼钢铁的过程中连续不断的制造出可利用的二次能源(像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利用剩余的高炉、焦炉煤气发电是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必经之路。以包钢动供总厂130吨/时中温中压锅炉来看,两台燃气锅炉的投运每小时可以消耗高炉煤气24万立方米,燃气锅炉在燃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燃气和水,所以,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减少耗气量,增加发电量,对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势在必行。实现锅炉自动化调节是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的重中之重,是实现设备稳态运行、减少安全风险、事故的主要手段,所以设计一套稳定、安全、高效的自动控制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仔细说明了燃气锅炉的生产运行原理,同时解析了燃气在锅炉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变,最后对燃气锅炉燃烧效率、燃料量、氧气、负压的动态变化等影响燃气锅炉燃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说明。首先,论文在了解包钢动供总厂130t/h燃气锅炉生产流程与工艺配置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该锅炉的DCS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研究了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过热蒸汽控制系统和燃烧控制系统。其次,对燃气锅炉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根据生产现场计算机的监测需求,运用计算机组态软件模拟了煤气锅炉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实时监视、对生产现场进行操作指导、高温异常报警等功能。与此同时,论文对燃气锅炉的热效率与空燃比进行了简明的剖析,同时从锅炉排烟热损失等方面阐明了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素。最后,论文主要对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优化开展了研究,通过分析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并运用高、低值选择器和偏置单元基本处理了燃气锅炉燃烧调控问题。在论文的末尾利用随机干扰对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单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达到了预期效果。
郭华[8](2019)在《微电网并网后火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电网容量快速增长及其随机性、间歇性特点对电网扰动日趋严重,火电机组调峰调频水平与响应AGC指令的速率愈发受到重视,如何提升火电机组在电网规定的指标内完成功率的安全、快速跟踪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必须协调各单元之间的实际出力来抵消以风能、光伏为代表的微电网某时刻出力增量的扰动。在我国火电机组仍占据能源供给的主导地位,火电机组在电网中的角色也由主导发电转变为必须参与调节,所以对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可能提高机组负荷响应的速率和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协调控制存在的问题。机组变负荷期间汽机主指令偏差大,导致机组负荷调节精度差、负荷变化缓慢;锅炉主控燃烧率指令频繁变化,导致锅炉燃烧率低下;机组给煤量和炉膛压力等参数波动较大;机组响应电网AGC指令时间过长,达不到电网考核标准。(2)优化方案的选择。针对协调控制系统中汽机主控、锅炉主控及变负荷期间负荷超调、机组主要运行参数不稳定等问题,新增协调优化控制系统;而针对机组接受电网AGC指令后响应时间较长等问题,采用凝结水节流优化方案通过快速调节凝结水流量来降低机组响应时间。(3)最后对所提出的优化控制方案在华能铜川燃煤发电机组OVATION分散控制系统进行方案的设计、组态和调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机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响应电网AGC指令变化,调频能力明显增强,机组主要参数过渡平稳;同时充分利用了除氧器及低压加热系统中部分储能,使机组整体效率提升。文章对机组机炉协调控制优化方案的分析和设计,从实际工程实现来说有着良好的应用背景,对新环境下电厂机炉控制系统的优化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索中举[9](2019)在《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增大,电网频率的扰动因素增多,要求可控性较强的燃煤机组更深度地参与电网的一次调频。对于无调节的全周进汽汽轮机,高压调门节流可快速响应电网负荷要求,但为达到深度一次调频要求产生了经济损失。本文以西门子无调节级全周进汽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组为对象,研究基于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优化控制的工程应用。论文基于燃煤机组现有一次调频控制算法,发现一次调频的功率相对增量将随机组运行负荷的降低而增大,由此引起机组运行参数大幅度波动、运行稳定性下降和经济损失增大。电网可以通过优化调度,提高并网机组的负荷率,提高全社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基于Ebsilon软件平台,开发了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组热力性能计算模型,在机组不同负荷下对不同补汽流量和不同凝结水节流的发电出力、汽轮机通流监测点参数和热耗率等进行了仿真计算,发现机组发电出力的相对增量正比于相对补汽量和凝结水相对节流量。对金陵发电厂#1机进行了补汽阀运行特性、凝结水节流和高压调门流量特性运行试验显示,补汽阀有很好的一次调频性能,但在30%开度时#1轴承轴振超标报警;凝结水节流有较好的一次调频特性,除氧器和凝汽器水位可控,凝结水节流调节后20s基本达到稳定值。基于补汽阀小开度时高压转子没有振动安全问题,并且凝结水节流初始相应速度较慢,提出补汽阀与凝结水节流复合一次调频方法。先由补汽阀快速响应,待凝结水节流起作用后关小补汽阀,一次调频的快速响应和机组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达到完美统一。基于凝结水节流和高压调门流量特性的运行试验,在金陵发电厂#1机DCS平台上设计了DEH阀门管理曲线和凝结水节流的一次调频控制逻辑,修改了凝汽器和除氧器的水位等相关控制逻辑,实现了一次调频优良控制,减小了高压调门节流损失,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
李智[10](2019)在《核电厂除氧器仿真建模及水位控制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除氧器作为核电厂动力装置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除去给水中溶解的气体和接收各个系统排向除氧器的疏水。若实际运行中,除氧器水位过高会淹没除氧头,导致工质排出时热能损失,还影响除氧器内工作压力;若水位过低,则给水泵进口压力降低,容易造成给水泵气蚀,甚至导致给水泵损坏。因此,保持除氧器水位正常,既能优化给水的品质,又对保证机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某1000MW核电机组中的除氧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除氧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结构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简化结构,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基于RINSIM平台建立除氧器仿真模型。模型给定边界参数和部件初始值后进行调试,系统稳态运行和瞬态运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由于除氧器在机组负荷变动时,系统调节具有迟滞性、不稳定性、不准确性,水位控制较为复杂。为克服除氧器水位振荡现象,加入了 PID控制。参照除氧器水位控制图,本文通过RINSIM平台开发逻辑控制层部件,建立了除氧器的水位控制系统。调试控制系统结果表明,水位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缩短,系统稳定性增强。但在除氧器水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扰动或变负荷运行时,PID控制器并不能更快更准更稳地调节水位,这是由于经典PID控制难以实现参数在线自整定,水位调节会出现延迟性与超调性。本文针对PID控制参数不能自整定的缺陷提出智能控制方法,采用神经网络在线整定PID控制参数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除氧器水位在瞬态下能自动调节最优的PID参数,更加迅速准确地调节水位,保证了机组安全经济运行。鉴于除氧器的应用广泛性,本文所建的除氧器仿真模型以及在模型上对水位控制的方案研究具有通用性,给电厂控制提供了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PLC在电厂给水泵汽轮机控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LC在电厂给水泵汽轮机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LC控制火电厂给水泵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LC控制系统 |
2 设备状况 |
3 PLC的功能分析 |
3.1 系统功能分析 |
3.2 系统程序的设计分析 |
(2)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概述 |
2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 |
2.1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在1000MW汽轮机中的具体应用 |
2.2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与CCS控制信号的联络 |
3 结语 |
(3)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395MW机组DCS系统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DCS系统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
1.2.1 DCS系统概述 |
1.2.2 DCS系统国内外现状 |
1.2.3 其他电厂DCS系统改造调研 |
1.3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概述 |
1.3.2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SIS系统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SIS系统概述 |
1.4.2 SIS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DCS系统改造及SIS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1 DCS系统改造需求分析 |
2.1.1 DCS系统改造需求 |
2.1.2 原DCS系统事故案例 |
2.1.3 maxDNA系统优势 |
2.2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改造需求分析 |
2.3 SIS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3.1 SIS系统设计需求 |
2.3.2 SIS系统设计原则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 DCS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
3.1 DCS系统构成 |
3.2 DCS系统的硬件设计 |
3.2.1 现场控制单元 |
3.2.2 人机接口 |
3.3 DCS系统的软件设计 |
3.3.1 现场控制单元软件 |
3.3.2 通讯网络 |
3.3.3 工程师站软件 |
3.4 本章总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PID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仿真 |
4.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简介 |
4.1.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
4.1.2 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比较与选择 |
4.2 基于传统PID下的串级三冲量控制系统 |
4.2.1 传统PID的控制原理 |
4.2.2 比例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4.2.3 积分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4.2.4 微分系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
4.3 基于改进的模糊PID串级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方案设计 |
4.3.1 模糊控制的原理 |
4.3.2 模糊控制的具体实现 |
4.3.3 模糊控制对控制参数K_p、K_i、K_d的校正 |
4.4 仿真 |
4.4.1 传统PID控制下锅炉汽包水位仿真 |
4.4.2 改进的模糊PID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5章 SIS系统设计 |
5.1 SIS系统主要技术及外部结构 |
5.1.1 SIS系统主要技术 |
5.1.2 SIS系统与DCS系统的关系 |
5.1.3 SIS系统与MIS系统的关系 |
5.2 SIS系统架构与实施 |
5.2.1 SIS系统架枸 |
5.2.2 SIS系统部分模块设计 |
5.2.3 SIS系统实施 |
5.3 改造后SIS系统结果呈现 |
5.3.1 实时信息系统主画面 |
5.3.2 智能巡检部分画面 |
5.4 本章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350MW超临界CFB燃煤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350MW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现状 |
1.2.2 CFB机组的发展现状 |
1.2.3 350MW超临界CFB机组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
1.2.3.1 350MW超临界CFB锅炉可控性分析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1.3.1 本文主要工作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设计方案概述 |
2.2.1 系统功能 |
2.2.2 系统组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
3.1 CFB锅炉控制需求 |
3.1.1 炉膛床温控制系统设计 |
3.1.1.1 炉膛床温的动态特性分析 |
3.1.1.2 炉膛床温控制设计架构 |
3.1.1.3 炉膛床温测量选型 |
3.1.2 炉膛床压控制系统设计 |
3.2 锅炉烟风系统控制设计 |
3.2.1 一次风系统控制设计 |
3.2.1.1 一次风压力控制 |
3.2.2 锅炉床温测点设计 |
3.2.3 二次风系统控制设计 |
3.3 锅炉燃油系统控制设计 |
3.4 锅炉启动系统控制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汽轮机控制系统设计 |
4.1 汽机蒸汽系统控制设计 |
4.1.1 主蒸汽控制系统设计 |
4.1.2 再热蒸汽控制系统设计 |
4.1.3 汽机旁路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
4.2 汽机抽汽系统控制设计 |
4.3 汽机凝结水系统控制设计 |
4.4 给水系统控制设计 |
4.5 加热器疏水系统控制设计 |
4.5.1 高压加热器疏水系统控制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控制系统实现及结果分析 |
5.1 控制系统实现 |
5.1.1 自动化网络配置 |
5.1.2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实现结果 |
5.1.3 DCS性能指标测试 |
5.1.4 设计方案保护校验测试结果 |
5.2 设计方案结果分析 |
5.2.1 协调控制 |
5.2.2 总风量控制 |
5.2.3 床温控制 |
5.2.4 床压控制 |
5.2.5 床枪入口燃油压力及流量控制 |
5.2.6 设备布置特点 |
5.3 控制系统实现现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的总结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6)电厂汽包水位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汽包液位自动控制技术现状研究 |
1.3 课题选择和研究价值 |
2.汽包液位自动控制系统介绍 |
2.1 汽包整体结构 |
2.2 汽包的工作原理 |
2.3 汽包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工艺流程介绍 |
2.4 汽包给水控制要求 |
3.汽包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 |
3.1 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
3.2 给水控制方案 |
3.3 PID控制原理 |
4 汽包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
4.1 控制系统内容介绍 |
4.1.1 电器设备控制 |
4.1.2 自动控制方式 |
4.1.3 上位机控制系统 |
4.2 汽包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设计 |
5.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 |
5.1 电动给水泵技术参数 |
5.2 给水泵相关设备构成 |
5.3 在线仪表、电动设备的控制实现 |
5.3.1 电动阀门 |
5.3.2 勺管 |
5.3.3 定位器 |
5.4 现场仪表选型 |
5.4.1 热电阻 |
5.4.2 热电偶 |
5.4.3 孔板流量计 |
5.4.4 变送器 |
5.5 DCS硬件选型及配置 |
5.5.1 DCS硬件设计 |
5.5.2 DCS硬件组态 |
5.6 DCS程序实现 |
5.6.1 DCS程序的CFC语言编辑 |
5.7 工控机组态 |
5.7.1 监控系统的实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系统设计目的 |
1.3 燃气锅炉发展及动力行业现状分析 |
1.3.1 锅炉发展现状 |
1.3.2 国内锅炉及动力行业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和内容安排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2 内容安排 |
2 燃气锅炉工艺流程和控制系统组成 |
2.1 燃气锅炉设备、结构简介 |
2.2 热电厂燃气锅炉生产工艺流程 |
2.3 燃气锅炉控制系统组成 |
2.3.1 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控制 |
2.3.2 过热蒸汽系统的自动控制 |
2.3.3 锅炉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3 燃气锅炉DCS控制系统设计 |
3.1 锅炉DCS控制系统组成 |
3.2 锅炉硬件系统 |
3.3 锅炉风机电气控制 |
3.4 锅炉给水泵电气控制 |
3.5 锅炉软件系统 |
3.6 锅炉上位机监测系统设计 |
3.6.1 组态王简介 |
3.6.2 锅炉监测系统设计 |
3.7 锅炉控制系统组态 |
3.8 本章小结 |
4 燃气锅炉燃烧优化方案 |
4.1 锅炉燃烧过程分析 |
4.1.1 锅炉燃烧的基本条件 |
4.1.2 锅炉热平衡方程 |
4.2 锅炉热效率 |
4.3 影响燃气锅炉热效率的因素 |
4.3.1 排烟热量损失对燃气锅炉效率的影响 |
4.3.2 其他方面热量损失对燃气锅炉效率的影响 |
4.4 锅炉燃气量与空气量双交叉限幅控制 |
4.5 燃烧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8)微电网并网后火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提高微电网电量消纳的研究现状 |
1.2.2 改进机组负荷响应能力的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1.3 协调控制系统面临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
2.1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
2.2 机炉协调控制主要控制回路分析 |
2.2.1 机组负荷指令与主蒸汽压力设定回路 |
2.2.2 锅炉主控指令 |
2.2.3 汽机主控指令 |
2.2.4 煤量主控指令 |
2.2.5 主蒸汽温度控制指令 |
2.2.6 总给水流量计算回路 |
2.2.7 送风主控指令 |
2.2.8 凝结水再循环流量指令 |
2.3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3.机炉协调控制优化方案的设计与分析验证 |
3.1 协调控制优化方案 |
3.2 凝结水节流优化方案 |
3.2.1 凝结水节流介入下机炉变负荷范围 |
3.2.2 凝结水节流介入下机炉变负荷时间 |
3.2.3 机炉协调控制下凝结水节流扰动实验 |
3.3 本章小结 |
4.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硬件设计 |
4.1 艾默生OVATION系统特点 |
4.2 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硬件配置方案 |
4.2.1 优化方案控制器的选择 |
4.2.2 优化方案I/O点表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5.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 |
5.1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
5.1.1 协调控制优化控制方案 |
5.1.2 协调控制优化实施方案 |
5.1.2.1 给煤量指令优化 |
5.1.2.2 汽机主控指令优化 |
5.1.2.3 炉膛压力控制优化 |
5.2 凝结水节流在优化后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5.2.1 凝结水节流控制方案 |
5.2.2 凝结水节流实施方案 |
5.2.2.1 凝结水节流触发信号建立 |
5.2.2.2 凝结水节流功率增量形成回路 |
5.2.2.3 除氧器水位控制回路 |
5.2.2.4 给煤量前馈信号控制回路 |
5.2.2.5 CCS模式汽机主控反馈回路处理环节 |
5.3 控制效果对比 |
5.3.1 控制方案投用前 |
5.3.2 控制方案投用后 |
5.4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9)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的发展 |
1.2.2 燃煤机组新型一次调频技术 |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的原理与方式 |
2.1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
2.2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过程 |
2.3 一次调频技术指标 |
2.4 燃煤一次调频的实现 |
2.4.1 概述 |
2.4.2 高压调门节流 |
2.4.3 一次调频的补汽调节 |
2.4.4 凝结水节流 |
2.4.5 高压加热器给水旁路调节 |
2.5 提升燃煤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不同调频方式的特性分析 |
3.1 概述 |
3.2 Ebsilon热力系统仿真软件 |
3.2.1 Ebsilon软件 |
3.2.2 Ebsilon组件模型 |
3.3 补汽流量对机组功率与热力特性影响的计算分析 |
3.4 补汽阀运行特性的现场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凝结水参与一次调频可行性研究 |
4.1 凝结水节流参与一次调频理论分析 |
4.1.1 主机调门节流对机组经济性影响 |
4.2 水位变化流量计算 |
4.2.1 除氧器水位变化 |
4.2.2 凝汽器水位变化 |
4.2.3 直接减少凝结水流量对系统内容器水位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凝结水控制参与一次调频的试验验证 |
5.1 试验的目的及内容 |
5.1.1 试验的目的 |
5.1.2 试验的内容 |
5.2 凝结水流量调整试验 |
5.2.1 凝结水流量调整试验目的 |
5.2.2 凝结水流量调整试验过程 |
5.2.3 试验结果 |
5.3 高压调门特性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控制设计 |
6.1 协调控制系统应用优化 |
6.1.1 机组控制方式 |
6.2 汽轮机调门曲线优化 |
6.2.1 改造前后汽机高压调门开度的变化及影响 |
6.2.2 改造后后汽机高压调门开度的变化及影响 |
6.3 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逻辑优化 |
6.4 除氧器水位的控制优化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核电厂除氧器仿真建模及水位控制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除氧器建模研究现状 |
1.3 除氧器水位控制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主给水除氧器系统分析 |
2.1 系统功能及除氧原理 |
2.2 除氧器结构及设备说明 |
2.2.1 除氧器的结构 |
2.2.2 系统设备说明 |
2.3 除氧器运行方式 |
2.3.1 稳态运行工况 |
2.3.2 瞬态运行工况 |
2.4 除氧器水位控制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仿真建模与调试 |
3.1 除氧器数学模型 |
3.1.1 水的热物理性质 |
3.1.2 除氧器模型建立 |
3.1.3 边界条件设定 |
3.2 仿真模型建立 |
3.2.1 模型部件开发 |
3.2.2 标记系统设计图 |
3.2.3 仿真系统建立 |
3.3 仿真模型调试验证 |
3.3.1 系统调试方法 |
3.3.2 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除氧器水位控制方案研究 |
4.1 PID控制研究 |
4.1.1 PID控制原理及参数整定 |
4.1.2 PID控制系统开发与建立 |
4.1.3 PID控制方案验证 |
4.2 基于BP神经网络控制 |
4.2.1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
4.2.2 BP网络结构及算法分析 |
4.2.3 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案 |
4.3 神经网络PID控制与经典PID控制效果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PLC在电厂给水泵汽轮机控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LC控制火电厂给水泵的应用[J]. 胡玮. 电子世界, 2021(14)
- [2]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分析与研究[J]. 张宇,曹冬敏,陈国民,崔凯峰,陈臻. 电子测试, 2021(12)
- [3]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395MW机组DCS系统改造设计[D]. 胡君杰. 扬州大学, 2021(08)
- [4]徐州华润电厂汽轮机在线监测应用研究[D]. 卢新雅.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350MW超临界CFB燃煤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郑童心.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电厂汽包水位自动控制系统[D]. 马隆.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7]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D]. 王俊鹏.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8]微电网并网后火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研究与应用[D]. 郭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9]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应用研究[D]. 索中举. 东南大学, 2019(05)
- [10]核电厂除氧器仿真建模及水位控制方案研究[D]. 李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