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高旭洋[1](2021)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建筑工程施工在安全管理方面均受到广泛重视,在施工期间,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等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身体伤害,还可能影响到工程进度、企业形象及工程质量。文章为了便于南京江北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的识别与治理,文章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隐患进行分类及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存在的施工安全事故隐患。有效提高施工安全生产水平,防止发生施工安全事故。
姚文利[2](2021)在《建筑施工起重伤害事故的个人行为原因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姜田甜[3](2021)在《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及管控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效率高、人工依赖度低、干法现场施工环境影响小等优势,近些年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存在大量预制构件的吊装工作,且构件重量大、体积大、形状复杂,造成吊装工作的困难。施工现场吊装作业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伴随着巨大的人员与经济损失,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为此,要提高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对影响吊装安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在事故发生前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开展研究,首先对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通过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筛选修订从而构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权重,使用物元分析法对各层级影响因素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进而建立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在实例中进行应用。此外基于ISM解释结构模型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因素间的结构层次关系分析,找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根本影响因素,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最后,从各层级影响因素风险等级大小和根本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使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更加全面。具体研究过程如下:(1)构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深入施工现场访谈调研对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统计吊装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应用事故树模型对吊装作业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将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归纳为“人-机-管-环”四大类,从而构建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构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问卷,逐层确定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构建基于物元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从而对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等级进行量化分析和等级评价。同时,本文通过对淄博市的施工项目进行评价模型的实例应用,运用物元分析评价模型对该项目的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找出该项目的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要素。(3)提出风险管控对策。基于ISM结构解释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指标间结构层次关系分析,找出影响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的表层、中间层、根本层原因,从而在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使安全风险管控更加全面科学。本文的创新点:(1)基于文献研究、事故树模型进行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归纳,对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认知更加透彻与全面。(2)基于物元分析法构建了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安全风险等级的量化分析和评价,为制定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3)基于ISM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和制约关系,找出影响吊装作业安全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4)基于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因素层级结构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和建议,真正将风险影响因素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有效紧密地结合起来。
徐厚安[4](2021)在《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业安全生产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监管重点。据统计,2012—2018年我国有记载的建筑业安全事故4096起,安全生产形式严峻。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施工安全风险,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博弈论将主客观权重结合进行组合赋权,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模型有效性。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系统分析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经过专家访谈与修正,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相关文献与标准规范,明确了评价指标量化准则。其次,将序关系法和熵权法相结合,应用博弈论模型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建立基于非对称贴近度准则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某住宅项目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定量评价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并确定了敏感性影响因素,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后,基于前文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组合权重,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措施建议,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主要是:建立了基于非对称贴近度准则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改进物元可拓模型来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确定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为建筑施工安全管控措施优化提供量化支撑。
王勇[5](2021)在《TYX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建筑工程的繁荣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十数年,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同样备受关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具有工作任务繁杂、安全问题变化无常、工作体系性不强等特点。管理难度高,需要管理人员特别重视。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建筑工程和企业都将面临巨大损失。本文对国内外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整理了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所需使用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总结。以TYXC建筑工程为例,识别该工程表现出来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理论工具将所有原因按照影响权重和管理现状进行横向比较,深入发掘原因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而指出影响TYX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安全意识、管理组织、教育培训、施工环境。针对影响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风险因素,依据风险管理应对原则,对每一风险因素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该工程应在安全管理认识、管理组织、教育培训、施工环境方面加强建设。最后辅以PDCA循环理念以及沟通和维护团队措施保障对策顺利实施,强化TYX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套方便快捷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评价工作体系,为管理人员提供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希望可以为其他相关行业提供些许经验借鉴。
殷瑶[6](2021)在《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建筑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在现行的施工安全管理方式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数及人员伤亡数的增长速度虽放缓,但仍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由此可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优化空间,管理方式的革新存在一定的必要性。BIM技术作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代表,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因此,论文以BIM技术为基础,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促进了建筑施工安全高效管理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对国内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BIM技术、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通过对发生频率较高的四类安全事故进行致因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18个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人员安全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危险因素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完善与落实、安全作业设施管理、其他安全施工辅助因素五个方面;然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8个影响因素进行因素间关联性分析,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综合考虑社会网络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以及BIM技术的适用范围,确定了基于BIM技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方向。(3)以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依据,从人员安全施工教育、施工场地布置规划、风险监控与预警、安全应急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较为全面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4)以某建筑项目为例,对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模拟应用,由系统在项目中的实施效果可知,该系统的应用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孙静静[7](2021)在《HD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是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撑产业,然而近年来项目施工行业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因安全问题多发而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人员伤亡损失,在此复杂的建筑施工环境下,亟待加强对项目工程安全管理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应当下建筑施工大环境的安全管理体系。本研究以当前建筑环境为背景,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需求为基础,以HD施工工程为实例,将文献分析法、LEC评价法、调查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式相结合对项目展开充分调研,通过构建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对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指出其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问题展开原因剖析,主要集中在安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安全管理制度难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不完善、应急机制不健全等,同时,本文也通过对HD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问题的剖析折射出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大环境中存在的诸多缺位问题。而在问题的解决上本论文引入了 PDCA循环理论,以HD项目安全管理诸多问题、项目本身安全管理的特点与难点为抓手,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采用大循环套小循环这种环环相扣的形式,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应对措施,既解决了HD项目本身问题、难题,又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HD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运用,建立更为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为我国今后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高锐霞[8](2021)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解决对策》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在建筑施工中,实行安全生产制度,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建筑施工的涉及面较广,施工过程复杂,综合性较强。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注重现场安全操作,加强安全的全面管理。本文立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角度,分析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优化方法。
田庆枫[9](2021)在《基于云模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优化,建筑产业传统施工模式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能耗大,耐气候差,严重违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和国家现阶段建筑产业发展的需要。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工期相对较短等多方面的优点。不过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施工安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安全评价就逐渐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建筑施工安全是确保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恶劣的环境、不完善的制度等因素使建筑施工安全的形势严峻。因此急切地需要开展施工安全评价的研究,为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概述了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价和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ANP法对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分析,并通过AHP-熵权法确定了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的权重分配系数,基于传统的评价方法,考虑到了安全问题的随机性,引用了云模型的概念,根据相关理论概念构建了安全评价云模型,对淮北市装配式建筑项目实例评价分析,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提出对策与建议。首先,基于事故原因的理论分析,采用文本挖掘法提取施工安全因素,获得了初步识别列表,并进行评价指标的分析筛选,确定了安全评价指标,构建施工安全评价体系,运用ANP法分析了安全因素间的关系。施工安全指标体系中的每个因素组包含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状况。然后,使用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安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整理并排序安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为关键安全影响因素的最终决定提供基础。在这项研究中,本文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加权方法的实用性,并确定了主观和客观综合加权方法的综合权重。最后,以淮北装配式建筑项目为实例,通过提出云模型理论概念,得以建立的评价云模型进行安全评价,基于安全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且有效地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云模型的实用性,为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本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安全管理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但因个人知识、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施工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不够全面,施工安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结合AHP-熵权法可以弥补相关方法的缺陷,可是无法分析所有相关装配式建筑的影响因素,在准确性上仍有不足,有些因素因为数据太小而被剔除,将会导致数据的一定偏差,影响相关因素的完整性。论文研究尚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加强,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
张帆[10](2021)在《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研究 ——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高速公路的诞生对提升社会的运转效率和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众所周知,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由于各项程序复杂、多项工序交叉,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要求也较高。作为高速公路建设这一整体复杂性的系统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的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探讨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问题,实现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在阐述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理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分析其安全管理现状、影响因素后,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安全管理进行了系统地评价,继而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作者经过分析,认为施工环境、施工设备、从业人员、管理水平等因素,是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中最主要的几类影响因素。作者在论文的研究中,基于这四类因素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的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并针对性从优化工程环境、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工程设备养护、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消防工程设计、编制工程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二、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隐患的概念 |
2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分类 |
2.1 结构类隐患 |
2.2 功能类隐患 |
2.3 防护类隐患 |
2.4 环境类隐患 |
2.5 行为类隐患 |
2.5.1 文明施工 |
2.5.2 安全管理 |
3 各类隐患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
4 结束语 |
(3)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及管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本文创新点 |
1.4.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相关理论 |
2.1.1 装配式建筑相关理论 |
2.1.2 装配式建筑吊装工艺 |
2.1.3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2.2 相关研究方法 |
2.2.1 事故树模型 |
2.2.2 解释结构模型(ISM) |
2.2.3 物元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评价指标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确定 |
3.2.1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选取维度确定 |
3.2.2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
3.2.3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筛选确定 |
3.3 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4.1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1.1 层次分析法分析过程 |
4.1.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 基于物元分析法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2.1 物元分析法分析过程 |
4.2.2 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2.3 实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对策 |
5.1 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结构层次关系分析 |
5.1.1 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 |
5.1.2 结构层次关系分析 |
5.2 管控对策 |
5.2.1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原则 |
5.2.2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4)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研究 |
2.1 工程项目及施工安全事故特点 |
2.1.1 工程项目特点 |
2.1.2 施工安全事故特点 |
2.2 基础理论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物元可拓理论 |
2.3 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致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
3.1.1 指标选取原则 |
3.1.2 文献研究 |
3.1.3 案例研究 |
3.1.4 专家访谈与修正 |
3.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3.3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测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建立 |
4.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
4.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4.2.1 计算评价指标组合权重 |
4.2.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4.3 案例应用 |
4.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3.2 权重计算 |
4.3.3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 |
5.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原则 |
5.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
5.3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访谈 |
附录 B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问卷 |
附录 C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调查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TYX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2 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 工程风险五维分解法 |
2.3 德尔菲法 |
2.4 层次分析法 |
2.5 模糊综合评价 |
2.6 风险坐标图 |
2.7 PDCA循环 |
3 TYXC建筑工程概况及存在的施工安全风险 |
3.1 工程情况概述 |
3.1.1 施工单位简介 |
3.1.2 工程基本情况 |
3.2 施工安全现状调查 |
3.3 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
3.3.1 目标失控风险 |
3.3.2 高处作业风险 |
3.3.3 项目工期风险 |
3.3.4 工程环境风险 |
3.3.5 其他因素风险 |
4 TYX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
4.1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
4.1.1 风险指标的层次分析 |
4.1.2 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
4.1.3 构造风险坐标图 |
4.2 影响施工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 |
4.2.1 安全意识因素 |
4.2.2 管理组织因素 |
4.2.3 教育培训因素 |
4.2.4 施工环境因素 |
5 TYX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对策与实施保障 |
5.1 施工安全风险应对原则 |
5.2 TYX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
5.2.1 提高安全意识 |
5.2.2 健全管理组织 |
5.2.3 加强教育培训 |
5.2.4 改善施工环境 |
5.3 TYX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实施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2 BIM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
1.3.3 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研究基础 |
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
2.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
2.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原理 |
2.2 BIM技术 |
2.2.1 BIM技术概念 |
2.2.2 BIM技术的特点 |
2.2.3 BIM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
2.3 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2.3.1 探索性因子分析法 |
2.3.2 社会网络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3.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
3.1.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数据分析 |
3.1.2 关键类型安全事故的致因因素分析 |
3.1.3 致因因素总结 |
3.2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3.2.2 问卷数据的回收与整理 |
3.2.3 问卷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3.2.4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影响因素确定 |
3.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 |
3.3.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网络构建 |
3.3.2 整体网络分析 |
3.3.3 网络个体分析 |
3.4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向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构建 |
4.1 系统构建的相关技术基础 |
4.1.1 BIM建模 |
4.1.2 相关技术的选择 |
4.2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
4.2.1 系统构建原则 |
4.2.2 系统总体框架 |
4.3 基于BIM的人员安全施工教育系统 |
4.3.1 作业人员虚拟工作模块 |
4.3.2 安全事故场景体验模块 |
4.4 基于BIM的施工场地布置规划系统 |
4.4.1 施工场地布置原则 |
4.4.2 基于BIM的施工场地布置规划运行流程 |
4.5 基于BIM的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 |
4.5.1 BIM+RFID技术集成 |
4.5.2 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应用模块 |
4.6 基于BIM的安全应急管理系统 |
4.7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5.2.1 BIM模型构建 |
5.2.2 人员安全施工教育系统 |
5.2.3 施工场地布置规划系统 |
5.2.4 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 |
5.3 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7)HD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 |
1.2.2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预期创新点 |
第2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及难点 |
2.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
2.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 |
2.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
2.3 PDCA循环理论 |
2.3.1 PDCA循环理论的涵义 |
2.3.2 PDCA循环理论的特点 |
2.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
第3章 HD项目概况与难点 |
3.1 企业与项目概况 |
3.1.1 企业概况 |
3.1.2 HD项目概况 |
3.2 HD施工项目计划部署 |
3.2.1 总部署 |
3.2.2 施工流水段划分 |
3.2.3 拟投入的劳动力计划 |
3.3 HD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 |
3.3.1 环境影响大 |
3.3.2 总承包量大 |
3.3.3 材料设备多 |
3.3.4 坍塌事故易发 |
3.3.5 高空作业多 |
第4章 HD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4.1 HD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
4.1.1 HD项目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
4.1.2 HD项目安全管理的过程 |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HD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评价 |
4.2.1 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构建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4.2.3 计算特征根和权重 |
4.2.4 一致性检验 |
4.2.5 模糊综合评价 |
4.3 HD项目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阐述 |
4.3.1 安全组织机构不完善 |
4.3.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难落实 |
4.3.3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
4.3.4 危险源识别、控制不到位 |
4.3.5 缺少有效的安全应急机制 |
4.4 HD项目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4.4.1 企业组织结构革新难 |
4.4.2 企业忽略人性化管理 |
4.4.3 企业安全意识淡薄 |
4.4.4 忽视物的不安全状态 |
第5章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HD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
5.1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HD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
5.1.1 HD项目基于PDCA理论的第一次循环 |
5.1.2 HD项目基于PDCA理论的第二次循环 |
5.2 HD项目安全管理的计划阶段(P) |
5.2.1 安全组织机构 |
5.2.2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
5.3 HD项目安全管理的执行阶段(D) |
5.3.1 安全教育培训 |
5.3.2 基于LEC评价法的危险源评估与控制 |
5.3.3 完善HD项目应急机制 |
5.4 HD项目安全管理的检查阶段(C)与处理阶段(A) |
5.4.1 安全生产验收 |
5.4.2 安全检查与考核 |
5.4.3 总结与提升 |
5.5 HD项目工程运用PDCA理论进行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问题分析 |
(1)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低下。 |
(2)政府监督不足,未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
(3)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相应的执法监督。 |
(4)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监督较为薄弱。 |
(5)安全教育培训较为滞后。 |
(6)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安全施工。 |
(7)设备和材料管理不规范。 |
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优化解决对策分析 |
(1)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 |
(2)提出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
(3)强化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形式。 |
(4)提高施工材料和设备管理力度,合理规划工期。 |
(5)提升安全管理的力度。 |
3 结束语 |
(9)基于云模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隐患识别 |
1.3.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隐患评价 |
1.3.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控制 |
1.3.4 研究现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装配式建筑概述 |
2.1.1 装配式建筑概念 |
2.1.2 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 |
2.1.3 现浇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分析比对 |
2.2 施工安全概念及理论 |
2.2.1 施工安全概述 |
2.2.2 施工安全理论 |
2.3 安全评价方法及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3.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的识别与分析 |
3.2.1 文本挖掘法 |
3.2.2 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
3.2.3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3.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与确定 |
3.3.1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3.3.2 基于ANP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重要性分析 |
3.3.3 评价指标的筛选 |
3.3.4 评价指标的确定与描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评价过程 |
4.1.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1.2 基于云模型的安全评价过程 |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主观权重的确定 |
4.2.2 客观权重的确定 |
4.2.3 综合权重的确定 |
4.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1 云模型概述 |
4.3.2 云模型的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以淮北项目为例 |
5.1 项目概况 |
5.2 构建安全评价指标集和评语集 |
5.3 基于AHP-熵权组合赋权法的综合权重 |
5.3.1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
5.3.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5.3.3 基于AHP-熵权组合赋权法的权重结果 |
5.4 基于云模型的安全评价 |
5.4.1 评价标准及标准云的确定 |
5.4.2 评价云和综合云的确定 |
5.4.3 评价结果的确定 |
5.5 对策与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10)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研究 ——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原因 |
2.2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 |
2.3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内容 |
2.3.1 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 |
2.3.2 安全施工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
2.3.3 隧道消防工程安全检查 |
2.3.4 现场安全管理 |
2.3.5 消防应急设施维护管理 |
2.4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管理理论 |
2.4.1 系统安全理论 |
2.4.2 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
2.5 评价的相关理论 |
2.5.1 系统评价理论 |
2.5.2 安全评价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
3.1 云南高速公路及隧道消防概况 |
3.2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基本情况 |
3.2.1 隧道消防工程项目概况 |
3.2.2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
3.2.3 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
3.2.4 项目安全管理基本制度 |
3.2.5 项目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
4.1 项目人为因素 |
4.1.1 项目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
4.1.2 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4.2 项目材料设备因素 |
4.2.1 消防产品质量 |
4.2.2 施工现场可燃材料 |
4.2.3 电气线路 |
4.2.4 消防水源设置 |
4.3 项目环境因素 |
4.3.1 自然环境 |
4.3.2 项目周围环境 |
4.4 项目管理因素 |
4.4.1 消防设备安装施工管理 |
4.4.2 消防设备的质量验收或检测管理 |
4.4.3 竣工验收管理 |
4.4.4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评价 |
5.1 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思路 |
5.1.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5.1.2 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 |
5.2 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
5.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武倘寻高速公路消防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 |
5.3.1 评价过程 |
5.3.2 评价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优化对策 |
6.1 完善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
6.1.1 安全管理目标体系的完善 |
6.1.2 责任制度体系的完善 |
6.1.3 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
6.2 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
6.2.1 重视人员配置和安全意识培养 |
6.2.2 重视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的培养 |
6.3 优化消防工程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
6.3.1 控制消防设计质量 |
6.3.2 加强消防工程设计监管 |
6.4 重视机械设备的养护维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
6.5 优化施工环境,制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
7.2.1 论文的不足 |
7.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四、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 高旭洋. 四川建筑, 2021(06)
- [2]建筑施工起重伤害事故的个人行为原因与对策研究[D]. 姚文利. 吉林建筑大学, 2021
- [3]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及管控对策研究[D]. 姜田甜.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4]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徐厚安.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5]TYXC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王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殷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7]HD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孙静静. 山东大学, 2021(12)
- [8]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解决对策[J]. 高锐霞. 大众标准化, 2021(10)
- [9]基于云模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 田庆枫.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10]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研究 ——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例[D]. 张帆.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装配式论文;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