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教学中学生智力的激活(论文文献综述)
张娇[1](2021)在《中学生学习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文中研究说明
刘娜[2](2021)在《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安琦[3](2021)在《高中创客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谢翠玲[4](2021)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马洋[5](2021)在《化学绘本的开发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发展迅猛,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即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绘本教学要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绘本一直被视为幼儿阅读的首选,对建构精神世界有重要作用。随着绘本的发展,绘本的受众扩展到高年级学生甚至成人。知识型绘本的出现更是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关注,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停留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收效甚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高中阶段化学学习难度增大,让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下降,本研究尝试将绘本引入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第一个难点也是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化学绘本的开发。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内容及方法作了介绍,利用文献分析法对绘本、绘本教学、美育等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梳理。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对化学绘本、化学绘本教学、美育、化学美育作了概念界定,介绍了理论基础:双重编码理论、审美心理结构以及高中生心理特点。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与实施,结合教学实际,选取人教版必修2中与化学史相关的内容,自主开发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化学绘本,以两种方式在高一开展实践教学:化学绘本融入课堂全程的整节课式化学绘本教学、化学绘本应用于某些教学环节的片段式化学绘本教学,并且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创作故事、模型、化学绘本以进行审美模仿和审美表现。实践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第四部分是实践效果分析,对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数据、学生自创作品、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探究化学绘本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美育、学业成绩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化学绘本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化学美育培养有一定帮助,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成绩。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自主开发的化学绘本适用于现在的高中生,鼓励中学教师深入挖掘素材,自主开发绘本;化学绘本教学是一种有趣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化学绘本教学对学生化学美育的培养有一定帮助,但效果不显着,还需深入研究。自主开发化学绘本并将其引入高中化学课堂是有益的尝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审美观、文化观的建构,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持续推广。
陆宥伊[6](2021)在《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桂林为例》文中提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主攻目标之一。数学素养的内涵既包含知识与能力,又含情感与态度,但随着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落地生根”的口号愈发铿锵,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策略大量涌出,有些方法却缺乏理论依据,有些方法则停留在机械训练,忽略了内心情感特质。鉴于此,本研究以广西桂林为例,调查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探究两者的关系并揭示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作用,进而提出培养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建议。针对以下问题: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学习态度现状如何?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与逻辑推理能力有何关系?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有何影响?本研究采用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探讨。首先,采用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测验、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量表,对桂林2所学校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到624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有效的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次,对一线数学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再次验证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作用,同时了解一线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主要困难之处。最后,得到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合情推理的被关注度与培养力度低于演绎推理。基于人口学特征研究,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在年级、民族、学校所在地上有显着差异,在性别上没有显着性差异。在初中阶段,逻辑推理能力存在发展关键期,七年级至八年级是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快速发展期。(2)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总体上呈现较好水平。相较于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念偏弱。基于人口学特征研究,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在性别、学校所在地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民族和年级上不存在显着差异。(3)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显着正相关,与学习动机、学习信念和学习策略维度显着正相关。(4)数学学习态度能够正向影响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学习态度的三个子维度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解释力由大到小排序为:学习信念>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其中,内部动机、自我信念、过程信念、知识信念、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都对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显着影响,外部动机的影响则不显着。(5)经访谈得知,数学学习态度不佳是阻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学生基础薄弱、缺乏想象力、缺乏数学说理能力等也给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造成困难。针对以上结论,本研究基于数学学习态度的视角,从学习信念、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建议。
付钰淳[7](2021)在《初中生审美情趣养成的教学研究 ——以现当代散文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初中现当代散文的学习为审美教育的实践平台,深度挖掘影响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因素。试图为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提供实践方法。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同时本论文对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情况以及审美情趣养成视域下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实现策略进行文献综述。除去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研究依据。本文对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审美、审美情趣。本文的研究依据主要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初中生学习心理。第二部分是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初中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影响因素。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初中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第三部分主要归纳了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学生审美情趣养成中发生的问题,并且对其成因进行分析。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学生对于现当代散文的审美偏爱不足、学生审美期待功利化倾向、学生在散文学习中没有实现审美超越、在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学生缺乏对审美情趣养成的反思、在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家长更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和阅读行为本身、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阅读审美倾向多元化、教师的现当代散文课堂教学呈现模式化倾向、散文学习中学生小组讨论更多关注知识性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缺少情感体验、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加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学生审美想象能力与移情能力较弱、学生不熟悉审美评价的标准和价值、家长不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现当代散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基本要求、学生阅读形式驳杂,缺乏引导、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师专业素养、学生不易理解现当代散文中的内隐性情感。第四部分是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策略探究,包括八个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审美情趣、唤醒学生对于现当代散文的审美期待、鼓励想象,培养学生对于现当代散文的审美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在现当代散文中进行审美评价、学校主导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合理转变教师的审美观念,打破散文教学模式化倾向、在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加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梁霞[8](2021)在《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目前古诗文成为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三大难题之一。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言字词、古诗文文学常识等显性知识,而忽视激活学生缄默知识,不重视学生情感、经验、语感等。这将不利于教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审美情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利于解决高中生怕学古诗文的难题。学生缄默知识是学生个人头脑蕴含的,高度个人化的,学生个体没有意识到并难以用文字、符号、语言等形式表达的,但却对学生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它以学生情感、语感、经验等形式存在。教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缄默知识,并使用古诗文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缄默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怕学古诗文的难题,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增强古诗文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基础,以缄默知识为理论依据,从学生缄默知识角度探究高中古诗文教学。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正文部分一共有四章,第一章主要对学生缄默知识与古诗文教学进行理论及价值探讨,阐述了缄默知识的内涵、性质及学生缄默知识的内涵、获得理论,并具体阐述了学生缄默知识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第二章通过编制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知识现状,发现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古诗文学习追求功利性而过于重视显性知识、学生不重视自身缄默知识;教师不重视学生缄默知识、教师古诗文教学方式单一而难以激活学生缄默知识、教师古诗文教学内容鲜有拓展而难以激活学生缄默知识。第三章根据高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缄默知识的文化性、情境性、个体性、非理性四个方面,提出激活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第四章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把激活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运用于古诗文教学实践,并进行教学反思。结语部分主要梳理论文思路,明确论文观点,阐述论文的研究心得,并指出本论文的局限,提出今后努力方向。
官丽宁[9](2021)在《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平面向量有明确的物理背景,是近代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平面向量数量积是平面向量重要内容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亦是近年高考的热点。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在平面向量数量积内容编排上变动较大,如何开展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相关内容的教与学,如何使用新教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人大复印全文数据库等方式收集与平面向量数量积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从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影响因素、解决策略、教学设计等多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评述。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策略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1)基于布鲁姆认知过程维度编制了《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从非认知因素(学习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力、性格)维度编制了《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调查问卷》。选取四川省内江市4所中学共338名高二、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用Excel2010对收集、整理得到的数据作了处理,通过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正态分布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1)《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调查结论:其一,高中生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高阶认知水平较低,在“创造”水平最薄弱,总体得分率仅为16.22%;其二,学生对向量投影知识的记忆存在“死记硬背”情况;其三,学生性别在布鲁姆认知水平各维度及学业成绩上不存在显着差异。(2)《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调查问卷》调查结论:一是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水平较低,均值为3.2989(满分5分),得分率为65.98%;二是学生性别在非认知因素上差异明显,男生非认知因素水平高于女生,男生“学习动机”和“性格”优于女生;三是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在非认知因素及其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四是不同学校学生非认知因素存在差异;五是开放题解答情况表明,部分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知识理解、应用存在困难,对数学学习有抵触情绪;六是非认知因素总体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大(解释66.7%的变异量),非认知因素5个维度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的是情绪情感(Beta=0.384),其次是态度、意志力、性格,学习动机(Beta=0.087)几乎不影响学业成绩。(2)对4位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结论:(1)新课导入方式单一,均以物理功引入新课;(2)专家型教师(职称为正高级、高级)对教学难点的把握具体,一般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对难点的确定更笼统,在难点突破上,均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但专家型教师更关注典型例题的应用和学生具体的学情;(3)均认为几何画板等现代数学软件有助于数学教学,由于对软件操作不熟悉,而使用频率低。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研读教材,创新使用新教材;(2)重视概念课教学,采取合理教学策略;(3)重视平面向量数量积广泛应用价值;(4)适当重视学生高阶认知水平的发展,可采取创设高阶认知水平数学教学任务、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等方法提高学生高阶认知水平;(5)注重高中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可以从提高学习兴趣、重视成就动机的培养,合理设计问题、提高学习效能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表扬学生坚持不懈的良好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性格的培养方面入手;(6)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多元化;(7)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基于APOS理论对新教材中平面向量数量积做了1个教学设计。
韦佳佳[10](2021)在《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散发着独特的语言魅力,贮藏着丰厚的文章知识、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也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研习去感受传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认传统文化经典,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但在多数高中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甚微,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言语实践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通过创设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认知的真实、动态的言语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拉近与文言作品之间的距离,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走进丰富而独特的文言世界,在古与今的对话中认识历史,感知传统,体悟汉语圆融之美,并以此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健康优美的汉语言文字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言语实践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从教学现实状况出发,探索分析如何在高中文言文中建构言语实践教学策略,不断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论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从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相关阐述。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言语实践的内涵及基本路径,其次基于言语实践审视文言文教学的含义及价值取向,最后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依据,明晰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能性。第二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先从现象层着眼梳理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浮浅,学习方法刻板,教师文言文教学内容重言轻文,教学方法传统单一,言语教学效果不佳,再从本质层审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离,素养培养与现实应考冲突,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第三部分根据以上分析论述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建构,这一策略建构以文言文本为附着点,以学生言语能力发展为取向,从四个维度展开,一为确定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二为组织从“静态语言”走向“动态语用”的教学内容;三为开展从“语言获得”走向“言语习得”的教学过程;四为实施从“单一局限”走向“多维动态”的教学评价。最后一部分则在以上教学策略的指导下以《陈情表》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具体介绍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将言语实践落于实处,力图使高中文言文言语实践教学策略的应用实施更具指向性与实操性。结语部分总结本文内容,并分析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二、试论教学中学生智力的激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教学中学生智力的激活(论文提纲范文)
(5)化学绘本的开发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理论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设计 |
3.2 开发化学绘本 |
3.3 应用化学绘本 |
4 实践效果分析 |
4.1 对学习兴趣影响分析 |
4.2 对化学美育影响分析 |
4.3 对学业成绩影响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桂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创新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逻辑推理能力 |
2.1.2 数学学习态度 |
2.2 逻辑推理能力的研究综述 |
2.2.1 逻辑推理能力的内涵解析 |
2.2.2 逻辑推理能力的测评研究 |
2.2.3 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
2.2.4 逻辑推理能力的关系研究 |
2.3 数学学习态度的研究综述 |
2.3.1 数学学习态度的测评研究 |
2.3.2 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研究 |
2.3.3 数学学习态度的关系研究 |
2.4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3.2 数学能力结构层次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预调查的设计 |
4.1.1 预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2 预调查的实施 |
4.1.3 预调查问卷的分析与修订 |
4.2 正式调查的设计 |
4.2.1 正式调查的实施 |
4.2.2 正式调查问卷的信度 |
第5章 研究结果 |
5.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现状 |
5.1.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整体水平 |
5.1.2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
5.1.3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学校所在地差异 |
5.1.4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民族差异 |
5.1.5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年级差异 |
5.2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 |
5.2.1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整体水平 |
5.2.2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性别差异 |
5.2.3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学校所在地差异 |
5.2.4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民族差异 |
5.2.5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年级差异 |
5.3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关系 |
5.3.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相关性 |
5.3.2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 |
5.4 教师访谈 |
5.4.1 访谈目的 |
5.4.2 访谈设计 |
5.4.3 访谈记录及分析 |
5.4.4 教师访谈结论 |
第6章 分析与讨论 |
6.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现状的分析 |
6.1.1 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整体水平的分析 |
6.1.2 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差异性的分析 |
6.1.3 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特征的分析 |
6.2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现状的分析 |
6.2.1 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整体水平的分析 |
6.2.2 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差异性的分析 |
6.3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影响的分析 |
6.3.1 学习信念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
6.3.2 学习策略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
6.3.3 学习动机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关于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现状的结论 |
7.1.2 关于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的结论 |
7.1.3 关于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关系的结论 |
7.2 研究建议 |
7.2.1 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加强对逻辑推理的认识 |
7.2.2 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 |
7.2.3 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
第8章 反思与展望 |
8.1 研究不足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预调查问卷 |
附录2: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3: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初中生审美情趣养成的教学研究 ——以现当代散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时代背景 |
2.学科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4.案例分析法 |
(四)文献综述 |
(五)小结 |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依据 |
(一)概念界定 |
1.审美 |
2.审美情趣 |
(二)研究依据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 |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
3.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 |
(三)小结 |
二、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初中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影响因素 |
(一)影响因素 |
1.个体内部因素 |
2.外部因素 |
(二)小结 |
三、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初中生审美情趣养成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一)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初中生审美情趣养成存在的问题 |
1.学生对于现当代散文的审美偏爱不足 |
2.学生对于现当代散文的审美期待功利化倾向 |
3.学生在现当代散文学习中没有实现审美超越 |
4.学生在现当代散文学习中缺乏对于审美情趣养成的反思 |
5.在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家长更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和阅读行为本身 |
6.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阅读审美倾向多元化 |
7.教师的现当代散文课堂教学呈现模式化倾向 |
8.散文学习中学生小组讨论更加关注知识性问题 |
(二)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审美情趣养成存在问题的归因 |
1.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缺少情感体验 |
2.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加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
3.学生审美想象能力与移情能力较弱 |
4.学生不熟悉审美评价的标准和价值 |
5.家长不了解初中现当代散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基本要求 |
6.学生阅读形式驳杂,缺乏引导 |
7.教师对审美情趣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缺乏积淀 |
8.学生不易理解现当代散文中的内隐性情感 |
(三)小结 |
四、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策略探究 |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审美情趣 |
1.多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
3.品读结合,提升学生情感体验 |
(二)唤醒学生对于现当代散文的审美期待 |
1.引导学生明确散文教学的目的 |
2.建构非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
(三)鼓励想象,培养学生对于现当代散文的审美理解能力 |
1.大胆想象,增强学生审美领悟力 |
2.提高移情,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
(四)鼓励学生在现当代散文的学习中进行审美评价 |
1.确立审美评价的标准 |
2.探索审美评价的内容 |
(五)学校主导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 |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联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
2.向家长介绍审美情趣养成的基本常识 |
(六)营造健康合理的现当代散文阅读环境 |
1.营造健康的阅读环境,搭建阅读平台 |
2.抓住学生阅读兴趣,发展阅读共享形式 |
(七)合理转变教师的审美观念,打破散文教学模式化倾向 |
1.转变教学内容模式化 |
2.教师熟悉学情,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
(八)在现当代散文学习中,加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
1.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
2.深化学生共同学习模式 |
(九)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问卷调查 |
附录2:关于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师访谈 |
附录3:关于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家长访谈 |
致谢 |
(8)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一、学生缄默知识与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及价值探讨 |
(一)缄默知识与学生缄默知识 |
1.缄默知识的内涵及性质 |
2.学生缄默知识的内涵及获得理论 |
(二)学生缄默知识与古诗文教学 |
1.古诗文教学的内涵 |
2.学生缄默知识与古诗文教学的关系 |
(三)学生缄默知识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 |
1.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 |
2.提高教师古诗文教学水平 |
3.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主体意识 |
二、当前高中古诗文教学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1.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 |
2.调查问卷的内容划分 |
3.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 |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 |
1.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2.教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三)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三、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
(一)缄默知识文化性方面 |
1.渗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
2.实施群文阅读,拓展学生文化空间 |
(二)缄默知识情境性方面 |
1.设置情境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 |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缄默知识显性化 |
(三)缄默知识个体性方面 |
1.开展语感训练,激活学生个体的语感 |
2.开展言语实践,激活学生个体的经验 |
(四)缄默知识非理性方面 |
1.联系学生生活,激活学生情感 |
2.联系作者经历,触发学生情感 |
四、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
(一)《烛之武退秦师》的实践背景 |
1.分析教材 |
2.分析学情 |
3.确定教学目标 |
4.确定教学重难点 |
(二)《烛之武退秦师》的实践过程 |
1.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共鸣 |
2.反复诵读,感知课文内容 |
3.创设问题,体会劝说艺术 |
4.角色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
5.联系生活,感受爱国情感 |
6.链接背景,挖掘礼文化 |
7.拓展阅读,探究礼文化 |
8.举一反三,显化缄默知识 |
(三)《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反思 |
1.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经验 |
2.引导反复诵读,激活学生语感 |
3.联系实际生活,激活学生情感 |
4.重视文化传递,丰富学生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古诗文教学知识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高中古诗文教学知识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致谢 |
(9)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时代背景 |
(二)现实诉求 |
1.平面向量数量积在高考中的体现 |
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容编排变化 |
二、研究问题与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影响因素 |
(一)认知因素对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影响 |
(二)非认知因素对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影响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策略综述 |
(一)克服负迁移 |
(二)降低认知加工的难度 |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
(四)激活非认知因素 |
三、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新知课教学设计研究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 |
四、国外研究现状 |
五、相关理论 |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非认知因素 |
(三)APOS理论 |
(四)数学核心素养理论 |
六、综述小结 |
(一)综述结论 |
(二)综述引发的思考 |
第3章 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一)问卷调查对象 |
(二)访谈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一)问卷调查的编制与实施 |
1.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的编制与实施 |
2.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二)教师访谈提纲编制与实施 |
四、数据的编码 |
第4章 平面向量数量积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调查结果分析 |
1.测试卷基本描述性统计 |
2.高中生平面向量数量积数量积测试结果分析 |
3.高中生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结果差异分析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
1.问卷基本描述性统计 |
2.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非认知因素现状分析 |
3.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差异分析 |
4.问卷中开放题学生回答结果分析 |
5.非认知因素与学业成绩回归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新课导入分析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难点分析 |
(三)几何画板使用情况分析 |
第5章 平面向量数量积研究结论、教学建议与教学设计 |
一、研究结论 |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调查结论 |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调查结论 |
(三)教师访谈结论 |
二、教学建议 |
(一)研读教材,创新使用新教材 |
(二)重视概念教学,采取合理教学策略 |
(三)重视平面向量数量积广泛应用价值 |
(四)适当重视学生高认知水平的发展 |
(五)注重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
(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多元化 |
(七)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
三、基于APOS理论的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设计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一、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预测) |
附件2 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正式) |
附件3 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调查问卷 |
附件4 非认知因素各维度介绍 |
附件5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10)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1.言语实践相关研究 |
2.文言文教学相关研究 |
3.言语实践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相关研究 |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一、言语实践与高中文言文教学概述 |
(一)言语实践的内涵及基本路径 |
1.言语实践的内涵 |
2.言语实践的基本路径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含义及价值取向 |
1.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含义 |
2.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
(三)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依据 |
1.理论依据 |
2.现实依据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 |
1.高中生对文言文喜爱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 |
2.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目的浮浅,多为功利应考 |
3.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刻板,停留机械背诵 |
4.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重言轻文 |
5.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
6.高中文言文言语教学效果不佳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归因 |
1.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相离 |
2.素养培养与现实应考的冲突 |
3.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脱节 |
三、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建构 |
(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 |
1.转变理念,明确言语能力的培养价值 |
2.把握教材,提炼独特言语能力培养点 |
3.分析学情,确定切合言语水平的目标 |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从“静态语言”走向“动态语用” |
1.搭建言语实践平台,实现文本动态化 |
2.提取言语表达资源,实现语言实践化 |
(三)教学过程的开展:从“语言获得”走向“言语习得” |
1.创设言语活动情境,触发言语体认 |
2.组织言语对话实践,深化言语体悟 |
3.引导个体言说表达,生成言语运用 |
(四)教学评价的实施:从“单一局限”走向“多维动态” |
1.立足多元内容,采用全面性评价 |
2.基于生成过程,实施动态化评价 |
四、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以《陈情表》为例 |
(一)教学设计分析 |
1.分析言语实践篇目 |
2.确定指向能力的《陈情表》教学目标 |
3.组织动态实践的《陈情表》教学内容 |
4.安排习得言语的《陈情表》教学过程 |
(二)教学实践分析 |
1.多重朗读,融情入境,积淀语感 |
2.角色造境,移情亲历,深入体验 |
3.合作借力,互鉴自省,深化体悟 |
4.读写迁移,思维聚焦,阐发生成 |
(三)教学实践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试论教学中学生智力的激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生学习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D]. 张娇. 西南大学, 2021
- [2]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D]. 刘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创客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安琦.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谢翠玲. 石河子大学, 2021
- [5]化学绘本的开发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马洋.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桂林为例[D]. 陆宥伊.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0)
- [7]初中生审美情趣养成的教学研究 ——以现当代散文为例[D]. 付钰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D]. 梁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的调查研究[D]. 官丽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10]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韦佳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