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双娇——莲与匾

绝世双娇——莲与匾

一、绝代双娇——联与匾(论文文献综述)

吕丹[1](2009)在《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开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游戏产业也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然而正当社会各界为游戏产业所创造的巨大经济利益高兴的同时,青少年过度迷恋的问题逐渐被社会所发现,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早期采取禁止或教育的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已经是行不通的。因此,社会各界,包括教育部门、政府等参与到了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上来,教育游戏也随之产生。在许多发达国家,教育游戏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而且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并且已经很好的与教育融合起来,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长期玩家。相比较国内的教育游戏研究就落后了很多,理论不成熟,技术不成熟,开发出的教育游戏在教育性及娱乐性上很难平衡,根本无法吸引受教育者进行游戏,更无从谈起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的注意力转移到教育游戏中来。此时,就需要找到教育游戏当前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发现网络游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优点,将其与教育游戏相结合,目的是开发出娱乐性与教育性并重的优秀的教育游戏。本文在总结了电脑游戏及当前国内教育游戏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之后,提出了教育游戏设计及实现过程中所应改善及发展的内容。同时,提出了应该拉近教育游戏与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即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要关注教学第一线上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甚至说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参与到游戏的实现中来。最后介绍了几款简单易学的游戏开发软件,这些软件在国外已经进入了学校,甚至是作为一门课程,因此对于国内的教师及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更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发出一款小游戏也变得很简单。

颜舒旻[2](2009)在《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游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游戏中的角色作为玩家视觉的焦点,是游戏美术设计的重中之重。在我国,近十年来网络游戏异军突起,本土游戏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游戏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市场上却充斥着大量生搬硬套、过度仿效国外作品的游戏角色设计,而真正意义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游戏角色却乏善可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展开研究,重点探索游戏角色中本土特征的体现形式与方法。本文对“中国本土游戏角色”的定义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中国本土文化背景或故事题材的游戏中的角色。当今世界,欧美和日本的游戏角色设计是东西方两大主流风格体系,从横向、纵向研究与案例分析中可以总结出游戏角色设计的本土特征主要体现在角色的外形、角色的服饰装束及角色设计的绘画表现形式这三方面,而从我国目前的游戏角色设计现状来看,这三方面的表现均存在不足,因此设计作品难以体现中国本土特征。究其根本原因,一是设计师对游戏角色设计缺乏应有的本位思考;二是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因此,在探寻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之路时,首先应从本土文化的角度来好好审视游戏角色设计,加强民族文化本位思考以及弘扬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其次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传统元素和表现手法与游戏角色设计相结合,使之更符合中国本土的审美习惯,传达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重点围绕本土人物外形、服饰装束、绘画形式这三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能更好地指导设计师立足于民族文化、创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游戏角色设计。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从根本上指出了中国游戏角色设计现有弊端的成因,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明确了传统文化对本土游戏角色设计的重要指导意义,并通过设计实践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证,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引起游戏业界的关注。

邓银霞[3](2008)在《中国兰品种资源与分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兰指兰科兰属中的小花型地生兰;因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最久远且分布最广,西方人称其为东方兰,国人称为中国兰,简称国兰。中国兰总计七个种,包括春兰(Cymbidiumgoeringii)、蕙兰(C.faberi)、建兰(C.ensifolium)、墨兰(C.sinense)、寒兰(C.kanran)、莲瓣兰(C.lianpan)和春剑(C.longibracteatum)。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多省。分布区夏季常气温较高,冬季在分布区北缘有霜冻或短时的积雪。目前中国兰品种资源的整理与分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品种描述标准不一,系统的品种整理工作严重缺乏;运用植物学的专业分类仍为空白。本文通过对中国兰品种的大量比较观察,利用直尺、游标卡尺、RHS比色卡等器具对可量化性状统计,配合高清晰照片和品种生长周期的动态变化数据;收集了众多中国兰品种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从中提炼出有关中国兰品种的23项性状资料,进一步运用植物学术语,结合观赏园艺知识,制定出中国兰品种标准描述体系;并初步运用该体系对160多个品种做了标准描述。该体系涵盖有关品种间差异的全部性状描述资料,并将性状资料按照识别重要性分级,使得品种描述完整、便捷且准确。该体系是首次运用植物学术语对中国兰所做的品种描述体系,为中国兰的科学研究、中国兰品种资源的统计整理以及中国兰市场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作者在对大量中国兰品种资源整理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兰品种民间传统的分类方法,以植物经典形态分类为依据,借鉴花卉品种分类已有的研究成果,制定出了以“系”、“类”、“型”为一体的中国兰品种花型分类系统,并编制了中国兰品种花型分类检索表。中国兰花型分类系统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既反映了品种的花型从原始到进化,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规律,又便于花卉园艺工作者应用。该系统严格按照花卉品种分类的原则制定:首先,中国兰品种分类首先放在种的分类基础之上,据此将中国兰分为七个系,即春兰系(Series Goeringii)、春剑系(Series Longibractium)、蕙兰系(Series Faberi)、建兰系(SeriesEnsifolium)、寒兰系(Series Kanran)、墨兰系(Series Sinense)和莲瓣兰系(Series Lianpan)。其次,按照组成花朵花部数量的不同将每个品种系分成单瓣类(Normal-petal group)和多瓣类(multi-petals group);单瓣类是具有中国兰原种7个花部结构品种的总称,而多瓣类指花部数多于7枚者。最后,按照中国兰花型演化规律,根据在不同的演化阶段花部各组成部分演化程度和数量的不同而将每个类别分成不同的花型;将单瓣类分为8个花型,多瓣类分为10个花型。该分类系统首次从专业角度对中国兰品种进行了系统分类,是中国兰品种花型分类的一次巨大进步。

李如[4](2006)在《神州剑气升海上,武林群雄逐港台 ——论港台武侠小说流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侠小说是中国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型,而港台武侠小说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了全球华语文学圈,赢得了最广泛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从而使得港台武侠小说的兴盛不仅仅成为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本文主要研究的便是港台武侠小说的流变史,力求清晰勾画出其从开端到如今的发展历史,思考其文学史意义,并批判其弊端,推断出其未来发展。在论述流变历程之前,先对源远流长的侠文化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侠文化正是港台武侠小说创作和阅读的心理基础,进而指出民国武侠小说遗产和港台的商业化环境是港台武侠小说的现实创作背景。港台武侠小说从梁羽生发端,至今已有三个时代,前两个时代是金庸时代和古龙时代,后一个时代是后金庸、后古龙时代,金庸时代指向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的港台武侠的开山和大成,古龙时代指向以古龙、温瑞安为代表的港台武侠的创新和中兴,后金庸、后古龙时代指向以黄易为代表的港台武侠的复归和突破。“武”和“侠”作为武侠小说的核心因素,也有各自的演变历程,“武”经历了武功、武学、武道,“侠”则经历了侠之大者、侠之风流、侠之证道。纵观港台武侠小说流变,其发展过程中有两种倾向尤为引人注目,一是反武侠倾向,表现为对武侠因素的不断反思,并为武侠注入新的元素;一是现代性倾向,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精神,并构建武侠新的审美机制。 当然,港台武侠小说亦有不足之处,存在着暴力倾向、色情倾向、模式化倾向、男性中心主义等弊端,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但作家只要能够转变观念,严肃对待武侠创作,不断求新求变,传统融合现代,就能超越雅俗,为港台武侠小说开辟新的出路。

李启军[5](2005)在《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这是一个符号统治的时代,其中也包括影视明星偶像符号的统治。在符号社会里,影视明星是符号化的影视明星。一个个影视明星偶像在不同的影视观众那里就是一个个意义充实的符号。 明星符号构成了当代人日常生活、思想沉思、艺术想象、社会批判的文化语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我们的学者在言谈、写作中要特别表示出对明星们的不屑一顾时,恰恰表征了明星现象、明星文化打破了我们可敬学者心中的那份宁静。既然明星现象、明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周围,与其不闻不问或者情绪化地批判,还不如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思考和追问。 “追星”是当前社会的一大时尚。媒体在追星,制片商、导演在追星,影视迷们在追星。从报纸、杂志到电视、网络,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会开辟专门的版面、栏目、节目、窗口给各路明星,这是媒体的“追星”;影视片惯常打出明星牌、排出明星阵营,这是制片商、导演的“追星”;有自己的偶像出演的影视片就满怀热情去看,否则就没兴趣去看,这是影视迷的“追星”。媒体及制片商、导演追星,看重的是明星们的符号价值——体现为收视率、票房收入;影迷们追星,看重的是明星们的符号意义——在他们身上获得某种人生感悟和启迪,想象地满足某种愿望。所以,看影视明星、聊影视明星、读影视明星、写影视明星、追影视明星,也包括骂影视明星,成了当代大众日常生活必需的调味品。如果没有了影视明星可看、可聊、可读、可写、可追、可骂,对不少fans来说,恐怕不仅仅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而且会感觉生活没有了意义。 虽然不能说没有明星制就没有明星,但是商业化的明星确实是作为商业手段的明星制的产物,而明星制是与影视的商业化发展互为表里的。中国影视业要走商业化道路,就不能拒绝明星制,就需要拥有自己的明星队伍。要培植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就不能伤害影视迷尤其是青少年影视迷对影视明星的那份

夏风[6](2004)在《绝代双娇——联与匾》文中提出 旧时的深院豪宅,也像古人一样,什么也没有带走,却留下了瓜瓞绵绵的子孙,留下了愚公一样的精神,留下了谆谆教诲和与人和睦相处的文化、美德。而联与匾就是古时深院豪宅兼收并蓄,留下的文化和美德之一。图1:刻字贴金楹联。[年代:晚清;尺寸:高约230厘米,宽约25厘米;收藏:杭州收藏品市场

王文忠[7](2003)在《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指篇章生成与阐释过程及篇章修辞色彩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的、与修辞主体的民族文化属性相关的特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修辞学的学科建设,增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特别是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有效性和得体性。本文将语言国情学的最新研究理论、方法和成果应用于修辞学研究,采用了描写及阐释的疗法,是从民族文化视角分析修辞活动和修辞现象的尝试。 在具体沦述过程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如下内容: 1)修辞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修辞活动包括修辞的主体(现实的交际者及“他人”)、言语产品(篇章)和修辞效果(修辞的色彩)。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体现在修辞主体结合自身民族文化特点依据言语体裁、语篇连贯和言语手段选择规律积极生成、理解言语作品的过程中,也体现在篇章的民族文化色彩的形成与转换中。 2)修辞主体的能动性及修辞活动的对话性。作为修辞主体的语言个性是统摄篇章组织、篇章结构的灵魂。语言个性是连接文化和言语表述的中间环节,其语用层和语言认知层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这决定了篇章生成的民族义化特点总体取向,也为篇章阐释规定了民族文化的“前结构”。“他人”是修辞活动中的隐性主体,“他人话语”的民族义化特点既可促进同一语言文化群体成员间的相互识别和认同,也构成异语言文化群体成员进入的障碍。 3)篇章在修辞分析中的关键地位。篇章既是修辞活动的民族义化特点的重要载体,又是修辞主体对话的连接环节。在篇章生成过程中修辞主体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具体言语体裁规范及与之相关的某语言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审美观等;交际对象认知水平及其自动填补篇章中出现的民族义化空白、实现误篇连贯的能力;篇章中的民族文化同义手段的选择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 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面函面函画面面面面面面函面函面面面面面面果。篇章阐释中个体差异与民族文化共性共存,阅读的规约性决定了跨文化阅读中的民族文化信息差异。 4)篇章的民族文化色彩的有机构成。作为言语产品修辞效果的重要方面,篇一章的民族文化色彩的形成与言语行为策略的选择、语言外民族文化因素与言语表述的匹配以及语一言文化(信息)单位的使用等因素紧密相关,上述因索的改变会影响到篇章的民族文化色彩。 应该指出,从民族文化角度研究修辞活动的规律是极富前景的研究领域。我们对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需要进一步修正,以使之更趋完善。

蔡静平[8](2003)在《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文中认为汾湖叶氏风雅满门,是明清时期较为引人注目的文学世家,它孕育了叶绍袁、沈宜修、叶小纨、叶小鸾、叶燮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卓然有成的家族作家群体,创造了丰硕的精神文化成果。本论文在继承前人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具体的文献材料出发,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明清之际汾湖叶氏的家族传统和文学活动,以期厘清世家大族与文学发展之间带有根本性的关系问题,拓宽从家族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古典文学的思路。 论文前言部分对选题的意义、前人研究的成就及不足作出了总体评价,并阐释了一些与论文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 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比较全面地揭示了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的家世源流、家风与家学传统,并分别以叶绍袁、沈宜修和叶燮为中心,探讨了这个家族在明清之际的社会交往和文学活动,集中论述了他们的文学思想、成就及影响。 第一章从历史环境、地域文化、学术思潮和家族传统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的世系传承、门风家学,并对叶氏午梦堂一门的家庭成员、叶氏诸兄弟的生平事迹以及叶氏家集——《午梦堂集》的深远影响进行了重点评述。 第二章专论叶绍袁。叶绍袁的研究历来比较沉寂。文中细致考察了叶绍袁的生平仕宦和性格特征,并对他的政治倾向、学术渊源、文学主张、诗文创作与成就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 第三章专论汾湖叶氏闺阁才媛。文中首先概述有明一代闺阁文苑的总体特征,进而阐明了叶氏家族才女群体崛起的原因,并对叶氏母女——沈宜修与叶氏三姝(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的文学创作及成就作出了相应的论述。 第四章专论叶燮。文中从庭训家教、家学渊源以及时代精神的角度探讨了叶燮的文学思想及其深远影响,并对他的诗文创作及成就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本论文的附录部分为汾湖叶氏世系简表。

郑彩[9](2003)在《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文化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电视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肥皂剧也逐步由稚嫩走向成熟。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切入,关注当下多重文化语境中的肥皂剧,进而在大众文化的框架内勾勒其文化品格和其对社会及人的作用。论文分成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当代中国肥皂剧。这个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一部肥皂剧是一出虚构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视连续剧,每周安排多集,连续在固定时段播出,它是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大众文化文本。肥皂剧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80-1984年;探索阶段:1985-1989年;发展阶段:1990-1999年;走向成熟:1999-2003年。 第二部分: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文化品格。生成和发展于当代中国这个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肥皂剧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品格:世俗化、娱乐化和类型化。这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不无关系,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社会的来临,市民阶层的出现,具有上述特征的肥皂剧也随之勃然兴起,它是顺应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要求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而生的。 第三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当代中国肥皂剧。这个部分主要分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肥皂剧对当代社会及生活于其间的个体所起的作用。首先结合具体的肥皂剧文本从三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意识形态性:肥皂剧的结局问题、打破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界限、生父情节与女性的乌托邦幻想;接下来从两个方面分析肥皂剧的观众:观众作为“商品化的受众”和作为商品的消费者和文化资源的使用者。

龙耘[10](2003)在《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研究 ——以“电视暴力”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涵化分析是大众传播学效果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近三十年来持续影响着人们对于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认识。本研究在对该理论进行全面回顾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传媒机制、受众状况、文化环境等变量,以实证的手段检验涵化假设在我国的适用性,考察不同个体在与传媒的互动中形成的差异,确认、探索了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的存在状态及作用特征。本论文在如下方面具有创新意义:首次尝试以实证方式探讨我国大众传媒的涵化(培养)功能,比较系统地检验了观念现实、媒介现实及客观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媒介现实对受众观念的作用,发现收视时长并非影响涵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对涵化基本假设在中国的适用性提出质疑;首次对全国省级以上卫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进行全面扫描和抽样分析,勾勒出中国大陆荧屏暴力的基本素描。以量化形式反映电视暴力的指向和强度,同时以质化分析解释各项指标所蕴含的意义,为了解我国电视暴力状况提供了非臆想性的可靠资料,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及媒体的良性发展提供参照:进行较大规模的跨地区实证调查,考察了地区差异、媒介接触及年龄、文化程度等诸多变量与受众观念的关系,强调了客观现实及受众个体差异对媒介涵化效果的制约,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和操作平台。

二、绝代双娇——联与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代双娇——联与匾(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开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分析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第二章 教育游戏对比电脑游戏存在的价值分析
    2.1 电脑游戏发展概况
    2.2 电脑游戏的分类研究
        2.2.1 按软件结构进行游戏分类
        2.2.2 按内容结构进行游戏分类
    2.3 电脑游戏的特点
    2.4 电脑游戏与教育结合的历史必然
    2.5 当今教育游戏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我国教育游戏的发展及设计原则
    3.1 教育游戏概述
        3.1.1 教育游戏的定义
        3.1.2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
        3.1.3 教育游戏的特点
    3.2 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
        3.2.1 情节设计具有学习目的性、充分体现个性特征
        3.2.2 教育游戏要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及艺术性
        3.2.3 教育游戏中游戏者动机的激发及维持
        3.2.4 教育游戏中激励制度的建立
        3.2.5 教育游戏中规则的制定
第四章 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4.1 Flash游戏开发
    4.2 Game maker游戏开发软件
        4.2.1 Game maker与其他开发工具的对比分析
        4.2.2 Game maker的特点
    4.3 RPG Maker
    4.4 DirectX与 OpenGL
    4.5 小结
第五章 RPG游戏的实现
    5.1 游戏设计思想
    5.2 游戏设计实现过程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中外游戏角色设计发展现状与特点
    2.1 外国游戏角色设计发展现状与特点
    2.2 中国游戏角色设计发展现状与特点
第三章 中国本土文化与游戏角色设计
    3.1 中国游戏角色设计的文化本位思考及其重要性
    3.2 中国本土文化对游戏角色设计的指导意义
    3.3 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角色设计的原则
第四章 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实践
    4.1 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选题及前期研究
    4.2 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实践与分析
    4.3 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实践总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中国兰品种资源与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国兰种范畴的变迁
    1.2 中国兰文化与鉴赏的历史与现状
    1.3 中国兰品种分类的历史和现状
2 中国兰形态特征与生育周期
    2.1 中国兰形态特征
    2.2 中国兰生育周期
3 中国兰品种资源
    3.1 品种资源整理的必要性分析
    3.2 品种资源整理的方法和内容
    3.3 品种资源描述标准的建立
    3.4 部分中国兰品种描述资料
4 中国兰品种花型分类研究
    4.1 中国兰品种花型分类的原则
    4.2 中国兰品种花型分类的依据
    4.3 中国兰各花部的演进规律
    4.4 中国兰品种花型分类系统
    4.5 中国兰品种花型分类‘类'与‘型'检索表
    4.6 中国兰品种花型分类系统的说明
    4.7 中国兰品种各花型的市场分析
5 结论
    5.1 中国兰品种资源整理与描述的进步性和科学性
    5.2 中国兰品种分类的进步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附表 1
图版
致谢
作者简介

(4)神州剑气升海上,武林群雄逐港台 ——论港台武侠小说流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港台武侠小说创作背景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侠文化背景
    第二节 港台武侠小说创作的现实背景
第二章 港台武侠小说流变历程
    第一节 金庸时代: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的港台武侠的开山和大成
    第二节 古龙时代:以古龙、温瑞安为代表的港台武侠的创新和中兴
    第三节 后金庸、后古龙时代:以黄易为代表的港台武侠的复归和突破
第三章 港台武侠小说“武”和“侠”的流变
    第一节 港台武侠小说“武”之流变
    第二节 港台武侠小说“侠”之流变
第四章 港台武侠小说流变之文学史思考
    第一节 港台武侠小说的“反武侠”倾向
    第二节 港台武侠小说的现代性倾向
第五章 港台武侠小说的弊端及前景
    第一节 港台武侠小说的弊端
    第二节 港台武侠小说的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开创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
    第一节 影视明星:被学术研究遗忘的角落
        一、一个明星符号统治的时代
        二、风光与寂寞:明星在大众传媒与学术研究中迥然不同的命运
        三、本研究的具体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影视明星研究现状描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一) 对明星社会地位的研究
        (二) 对明星文化意义的研究
        (三) 对明星身体及其表演的研究
        (四) 对明星符号意义的研究
        (五) 对明星职业工作及与其关联的明星制度的研究
        (六) 对影迷及影迷文化的研究
        (七) 符号学方法的运用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一个构想: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
        一、研究对象:中国影视明星
        二、研究方法:符号学
        三、理论架构
第二章 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界定
    第一节 几个相关的概念
        一、影视明星与表演艺术家
        二、影视明星与影视演员
        三、影视明星与影视名人
    第二节 作为象征性偶像符号的影视明星
        一、从商业界定走向符号学界定
        二、影视明星是特殊的象征符号
        (一) 作为符号的象征
        (二) 象征符号是一种内涵符号
        (三) 影视明星是象征符号
        二、影视明星是象征性的偶像符号
        (一) 抽象符号与形象符号
        (二) 影视明星作为偶像符号的特殊性
    第三节 影视明星的符号结构与价值结构
        一、索绪尔二元结构说与皮尔斯三元结构说
        二、影视明星与一般演员的符号结构
        三、影视明星与一般演员的价值结构
第三章 影视明星认定与生产的符号学工程
    第一节 名导名片机制
    第二节 出镜率机制
    第三节 曝光率机制
    第四节 人气指数机制
    第五节 片酬与出场费机制
    第六节 票房号召力机制
    第七节 奖牌榜机制
    小结
第四章 1920-40年代:反叛时代
    第一节 好莱坞影响下早期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运作
        一、好莱坞类型片哺育了早期中国电影类型片
        (一) 国产滑稽喜剧片与好莱坞滑稽喜剧片
        (二) 国产侦探片与好莱坞侦探片
        (三) 通俗社会片与好莱坞情节剧
        (四) 国产爱情片与好莱坞爱情片
        (五) 响应好莱坞等外国历史片的国产古装片
        (六) 受好莱坞西部片、侠盗片启发的中国武侠片
        (七) 与好莱坞歌舞片竞争的中国歌唱片
        二、好莱坞明星制哺育了早期中国电影明星制
        (一) 好莱坞电影明星制
        (二) 早期中国电影明星制
        (三) 明星制与类型片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早期中国电影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1920年代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 坏蛋符号
        (二) 侠义英雄符号
        (三) 俊男帅哥符号
        (四) 高超演技符号
        (五) 悲剧人生符号
        (六) 可爱童真符号
        二、1930年代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 美女靓妹符号
        (二) 俊男帅哥符号
        (三) 硬汉符号
        (四) 高超演技符号
        (五) 蛇蝎美女符号
        (六) 坏蛋符号
        (七) 开心符号
        (八) 能歌善舞符号
        (九) 才女符号
        (十) 苦难童年或快乐童年符号
        三、1940年代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 高超演技符号
        (二) 俊男帅哥符号
        (三) 善良朴实劳动者符号
        (四) 坏蛋符号
        (五) 清纯少女符号等
    第三节 早期中国影星符号意义分析
        一、整体符号意义:反叛先锋
        (一) 192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整体符号的反叛内涵
        (二) 193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整体符号的反叛内涵
        (三) 194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整体符号的反叛内涵
        二、个体符号意义:个案分析
        (一) 中国苦难美女符号——阮玲玉
        (二) “中国电影皇后”符号——胡蝶
第五章 1950-70时代:神圣英雄时代
    第一节 大陆电影生产体制及其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大陆电影生产体制
        (一) 管理机制
        (二) 电影观念
        二、“22大”明星及明星符号类型
        (一) 神圣英雄符号
        (二) 坏蛋符号
    第二节 港台电影生产体制及其明星符号类型
        一、港台商业电影生产体制
        (一) 台湾电影生产
        (二) 香港电影生产
        二、港台电影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 侠义英雄符号
        (二) 硬汉符号
        (三) “白马王子”符号
        (四) 青春玉女符号
        (五) 开心符号
        (六) 高超演技符号
        (七) 贫穷善良老人符号
    第三节 1950-7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符号意义分析
        一、整体符号意义:神圣英雄
        二、个体符号意义:个案分析
        (一) 标准军人的符号——王心刚
        (二) 中国功夫的符号——李小龙
第六章 1980年代以来:从平民英雄到平民时代
    第一节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业发展概观
        一、1980年代以来大陆影视商业化进程
        (一) 电影业的重新商业化之路
        (二) 电视剧生产的商业化历程
        二、平民化时代影视英雄叙事的嬗变
        (一) 死了神圣化的英雄,诞生了平民化的英雄
        (二) 影视中的平民英雄叙事
        三、两岸三地影视发展趋向一体化
    第二节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明星符号类型
        一、政治风云人物符号
        二、帝王符号
        三、侠义英雄符号
        四、男子汉/硬汉符号
        五、女强人符号
        六、俊男帅哥符号
        七、美女靓妹符号
        八、小人物符号
    第三节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明星符号意义分析
        一、整体符号意义:大众世俗理想与愿望
        二、个体符号意义:个案分析
        (一) 英雄气平民符号——周星驰
        (二) 普通平民符号——葛优
结语 一个新概念:明星符号学
    一、解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符号学批判
    二、“明星符号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渊源
        (一)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二) 卡西尔的文化人类学符号学
        (三) 罗兰·巴尔特的神话符号学
        (四) 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学
    三、影视明星的多重符号意味
        (一) 影视明星是影视商业化生产体制的符号
        (二) 影视明星是大众文化心理的表征
        (三) 影视明星在影视生产系统中的符号力量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后记

(7)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俄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现代修辞学对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的相关研究
    1.1 巴利的修辞学思想
    1.2 功能修辞学研究
    1.3 篇章修辞学研究
    1.4 对比修辞学研究
    1.5 言语体裁理论研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修辞主体的民族文化属性
    2.1 修辞主体的民族文化属性及其对修辞活动的影响
    2.2 修辞活动中的先例篇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篇章生成与阐释的民族文化特点
    3.1 篇章生成的民族文化特点
        3.1.1 言语体裁的民族文化特点-以女性肖像美为例
        3.1.2 语篇连贯与民族文化空白
        3.1.3 篇章中的民族文化同义手段
    3.2 篇章阐释的民族文化特点
        3.2.1 篇章阐释的策略
        3.2.2 篇章阐释的个体差异与民族文化共性
        3.2.3 跨文化阅读与信息交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篇章的民族文化色彩
    4.1 不同文化背景下修辞活动的共性和差异
    4.2 修辞的民族特点及其研究
    4.3 篇章的民族文化色彩及其构成
    4.4 篇章的民族文化色彩的跨语言转换
    4.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诗礼着望耀吴中--吴江的历史地理文化与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的形成
    第一节 勾吴奇胜 人文之都
    第二节 “七世成进士”的汾湖叶氏
        一、 汾湖叶氏家世渊源
        二、 一门七世八进士
        三、 巍巍科第与赫赫名节
        四、 从科第簪缨到诗文传家
    第三节 一门风雅午梦堂
        一、 何谓“午梦堂”?
        二、 午梦堂一门的家庭成员
        三、 谢斋诸兄弟
        四、 《午梦堂集》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五、 《午梦堂集》的流传与影响
第二章 午梦堂主叶绍袁
    第一节 生平事略
        一、 岁月蹉跎
        二、 归隐汾湖
        三、 拒剃逃禅
    第二节 思想与学术渊源
    第三节 诗文创作及成就
        一、 诗词
        二、 辞赋与骈文
        三、 散文
        四、 其他
第三章 骈萼连珠惊文苑
    第一节 明代闺阁文苑概述
        一、 明代前期的闺阁生活
        二、 明中后期闺阁文苑的繁盛
        三、 明清之际的江南世家才女
    第二节 “闺中个个诗”--沈宜修与叶、沈才女群的崛起
        一、 风雅母教树家风
        二、 汾湖叶氏及其亲族中的其他闺阁作家
    第三节 才高命蹇的叶氏三姝
        一、 愁城为家奈若何--叶纨纨及其诗词
        二、 哭死伤离写凄凉--叶小纨及其诗词
        三、 折玉碎珠何太早--叶小鸾的身世之谜
    第四节 千古一剧出闺阁
        一、 《鸳鸯梦》的创作时间与版本流传
        二、 叶小纨的杂剧之缘
        三、 《鸳鸯梦》的内容和特色
第四章 一代文宗叶横山
    第一节 生平、思想及着述
    第二节 门风家学与叶燮文论及其影响
        一、 “文之为用,实以载道”
        二、 “千古诗人推杜甫”
        三、 “开辟古今之所未有”
        四、 妙奢佛理诠文字
        五、 叶燮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诗文创作及成就
        一、 诗歌
        二、 散文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肥皂剧
    一、 有关肥皂剧的定义
    二、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 虚构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视连续剧
        (二) 每周安排多集,在固定时段连续播出
        (三) 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
    三、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发展历程
        (一)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起步阶段
        (二)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探索阶段
        (三)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发展阶段
        (四) 当代中国肥皂剧走向成熟的阶段
第二部分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文化品格
    一、 当代中国肥皂剧具有的文化品格
        (一) 世俗化
        (二) 娱乐化
        (三) 类型化
    二、 当代中国肥皂剧具有这些文化品格的原因
        (一) 观众的地位和欣赏要求
        (二) 电视运营机制和商品经济的制约
第三部分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当代中国肥皂剧
    一、 有关当代中国肥皂剧意识形态性的几个问题
        (一) 故事如何收场:肥皂剧的结局问题
        (二) 打破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界限
        (三) 生父情节与女性的乌托邦幻想
    二、 肥皂剧的观众
        (一) 观众--作为“商品化的受众”
        (二) 观众--作为商品的消费者和文化资源的使用者
结语: 雅俗互动的文化生态的建构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0)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研究 ——以“电视暴力”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涵化研究综述
    第一节 缘起背景及早期发展
    第二节 涵化假设的验证、批评与辩驳
    第三节 涵化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四节 涵化研究在中国
第二章 理论应用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总体设计
    第二节 “媒介现实”研究方法
    第三节 “观念现实”研究方法
第三章 中国电视暴力现状素描
    第一节 全国省级以上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扫描
    第二节 黄金时段电视剧中电视暴力的内容分析
    第三节 黄金时段电视剧中电视暴力的文本分析
第四章 基本假设的检验:收视时间与涵化分析
    第一节 收视时间与涵化指标
    第二节 基本假设的检验(上)
    第三节 基本假设的检验(下)
第五章 受众差异与涵化分析
    第一节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涵化分析
    第二节 收视状态与涵化分析
    第三节 地区筹异与涵化效果
结语
附录
后记

四、绝代双娇——联与匾(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开发技术研究[D]. 吕丹. 辽宁师范大学, 2009(S1)
  • [2]中国本土游戏角色设计研究[D]. 颜舒旻. 东华大学, 2009(03)
  • [3]中国兰品种资源与分类研究[D]. 邓银霞. 吉林农业大学, 2008(11)
  • [4]神州剑气升海上,武林群雄逐港台 ——论港台武侠小说流变[D]. 李如. 安徽大学, 2006(12)
  • [5]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D]. 李启军. 四川大学, 2005(02)
  • [6]绝代双娇——联与匾[J]. 夏风. 收藏界, 2004(01)
  • [7]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 王文忠. 黑龙江大学, 2003(04)
  • [8]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 蔡静平. 复旦大学, 2003(02)
  • [9]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文化研究[D]. 郑彩.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1)
  • [10]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研究 ——以“电视暴力”为视角[D]. 龙耘. 复旦大学, 2003(02)

标签:;  

绝世双娇——莲与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