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蔡毅,田晖,谢淼雪[1](2021)在《废旧家用电器塑料资源化利用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塑料是家用电器中广泛使用的原材料,如何高效高值地回收利用废旧家用电器塑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各种塑料依据其性能优势在家电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呈现轻量、健康和环保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废塑料再生行业的政策和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综述了废塑料回收利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动下,废旧家用电器塑料行业可采用智能化高效分选设备与复合处理工艺提升资源化利用价值;开展再生塑料行业的相关标准化工作;构建与完善再生材料的应用市场;加强生态设计提升原生塑料的可再生利用性。
刘颖方[2](2021)在《塑料制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前景——评《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文中提出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之一,具有质量轻、性能稳定、绝缘等特点,在建筑业、包装业、电子业、农业等领域广泛应用。制造塑料的原料来自石油,石油资源的存储量以及开采量影响塑料的生产与制造。石油资源的短缺对塑料的生产与利用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料的性能得到提升且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薛志宏,刘鹏,高叶玲[3](2021)在《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现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塑料需求量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得到关注。近年来,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相比于传统填埋与焚烧,绿色节能废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研究和工艺获得较快突破和发展。本研究对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工艺进行综述,且选取最具有回收前景的几种通用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状况进行详细阐述。
马冲[4](2021)在《挤出预成型对回收塑料模压发泡板材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回收塑料重复利用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回收塑料模压发泡板材是利用回收塑料再生产的产品之一。目前,工厂内回收塑料模压发泡板材的生产工艺是:密炼机混炼→三台开炼机薄通预成型→冷却出薄片→叠片→平板模压发泡机发泡→切片。然而,用开炼机制备预成型板材的方法生产效率低、工艺复杂且费力。而用熔体挤出制备预成型板材的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克服上述方法的缺陷,但对于回收塑料制备预成型板材经过模压发泡后仍存在硬质粒子、发泡倍率低及泡孔尺寸不均匀等质量问题。可以推测熔体挤出机螺杆构型的分散混合效果差是造成上述发泡板材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一种高分散强混合的新型螺杆对制备高质量发泡板材,提高回收塑料挤出预成型板材的制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在原有螺杆构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螺杆,将拉伸混合机理与屏障螺杆相结合,在喂料段和挤出段之间增加了带有强力拉伸流场的混合段,解决回收料中存在的高分子量级熔点较高的问题,提高填料在混合物中分散效果。(2)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OLYFLOW对两种螺杆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有螺杆相比,新型螺杆的拉伸剪切混合作用大,混合指数更接近于1。(3)通过设计不同回收塑料(PE)含量实验配方,对新型螺杆和原有螺杆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预成型板材挤出成型过程中,新型螺杆的分散混合和熔融能力明显高于原有螺杆,板材中凝胶和填料聚集体现象明显减少;将预成型板材经过模压发泡后,新型螺杆得到的发泡板材外观、质量明显得到提高,100%回收料即可正常发泡;新型螺杆的挤出能力比原有螺杆增加的最大幅度约3.6%,新型螺杆挤出温度比原有螺杆增加的最大幅度约1.7%,新型螺杆功率消耗比原有螺杆增加的最大幅度约10%。
唐剑[5](2021)在《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管理和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塑料制品使用量的增加,难以自然降解的废旧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为废旧塑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开辟了新途径。国内外对废旧塑料的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针对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发布了相关政策,相关部门研究开发了各类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不仅有利于提升废旧塑料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仇雪霞[6](2020)在《废旧塑料制备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在CO2捕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电子产品消费量的增加和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导致电子产品的废弃量急剧增加。据报道,2016年中国废电器产品为3.78亿,其中电视机报废量为3060万。报废电子产品主要成分为金属,塑料和玻璃纤维,其中塑料的量占总量的20~30%,再加上塑料的非生物降解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废塑料处理的方法为填埋法、焚烧法、裂解法、气化法等。这些方法存在土地占用率高、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缺点。本课题采用废旧电视机外壳为原料,制备了大孔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MCER)和离子交换树脂有机胺复合材料(MCER-DEA),将MCER和MCER-DEA作为燃煤电厂排放的CO2吸附材料,实现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果,利用高斯软件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了MCER和MCER-DEA的制备机理和吸附机理。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废旧电视机外壳(WTVC)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和溶胀-渗透方法来制备大孔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MCER),将其应用于燃煤电厂排放的CO2捕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反应前后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浓硫酸(H2SO4)与废旧电视机外壳(WTVC)苯环上的H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成功制备磺酸钠型树脂。通过加入致孔剂正庚烷、乙醇和水,考察不同反应条件(正庚烷的量、乙醇/水质量比和致孔时间)下制备的MCER对CO2吸附能力的影响。当致孔剂正庚烷的量为25 g,乙醇/水质量比为90:10,致孔时间为5 h时制备的MCER对CO2的平衡吸附量最大为1.87 mmol/g。采用Weber-Morris颗粒内扩散模型研究了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内扩散是整个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以大孔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MCER)为基本骨架,采用接枝法将二乙醇胺(DEA)接枝到MCER的磺酸基团上,制备新型的离子交换树脂有机胺复合材料(MCER-DEA),主要应用于燃煤电厂烟道气CO2的捕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MCER与二乙醇胺(DEA)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CER与DEA之间形成氢键和酸碱配位作用力。考察不同二乙醇胺(DEA)加入量、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离子交换树脂有机胺复合材料(MCER-DEA)对CO2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最佳条件下(二乙醇胺9 m L,反应时间5 h,温度70℃)制备的MCER-DEA对CO2平衡吸附量为2.87 mmol/g,优于MCER对CO2的吸附量(1.87 mmol/g)。吸附动力学研究证明,MCER-DEA对CO2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MCER和MCER-DEA的制备机理,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进一步揭示MCER和MCER-DEA对CO2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亲电取代发生在苯环上间位的H原子与H2SO4之间,制备了大孔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MCER)。计算出MCER-DEA的电子能为1.14 ev,表明MCER与DEA形成酸碱配位,成功制备了离子交换树脂有机胺复合材料(MCER-DEA)。MCER与CO2之间的电子能量为0.27 ev(1 ev=96.5 kJ/mol),相互作用力主要由氢键控制,MCER-DEA与CO2的电子能量为3.02 ev,相互作用力主要由配位键决定。进一步表明MCER和CO2主要是物理吸附,MCER-DEA和CO2主要是化学吸附。
栾常锦[7](2020)在《考虑政府和消费者双重因素的废旧塑料闭环供应链决策研究》文中提出废旧塑料是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资源,回收利用废旧塑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对于废旧塑料回收重要性的认识和居民回收意识的不高,并且塑料种类的多样性以及收集、分离和再生步骤的复杂性,导致我国废旧塑料回收率低下,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地危害了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本文对我国废旧塑料闭环及逆向供应链模型的构建、政府补贴和激励契约进行了研究,为促进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出谋划策。首先,研究了在再生塑料制品的质量功能认可度和环境质量会影响消费者购买需求的情况下,构建了政府补贴下由塑料制品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废旧塑料回收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发现再生塑料制品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加再生塑料制品的销量,提高其销售价格和批发价格,而新塑料制品的销售价格和销量会有所降低,政府补贴再生塑料制品也有着相似的效果。环境影响方面,若再生塑料制品的环境友好性较高,政府补贴能优化环境,反之补贴将恶化环境。其次,在考虑消费者策略回收行为下构建了政府奖惩机制下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分析了有无奖惩下的最优决策,发现奖惩机制可以提高废旧塑料的回收率,降低新塑料制品和再生塑料制品的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最后,将政府决策内生化,在政府参与决策下构建了再生塑料制品制造商和回收商间存在收益共享契约下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对政府最优补贴额度进行分析,新塑料制品成本、废旧塑料的处理成本越高,政府补贴越高;废旧塑料能量回收效益越高,政府补贴越低。此外政府补贴能够提高激励契约的利润分享比例,增加废旧塑料回收商的回收努力程度,提高废旧塑料回收率。本文充分考虑了消费者和政府在闭环供应链决策中的影响,为促进我国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提供建议。今后可以进一步从消费者异质、技术因素和混合激励契约等方面深化研究。
赵栋[8](2018)在《废旧硬塑料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管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塑料作为21世纪的主要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其中,废旧硬塑料具有体积大、质量轻、不腐烂、不分解的特点,这导致其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里不会自然降解,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也更大。因此,废旧硬塑料的高效回收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对于环境生态的保护和制造工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实验研究以废旧硬塑料最主要成分-酚醛树脂(PF)和典型废旧硬塑料-塑胶手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表征分析,并分别以其作为碳源,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通过两段催化裂解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高附加值的碳纳米管(CNTs)。同时,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裂解酚醛树脂和废旧塑胶手柄制备的碳纳米管质量参数。首先,废旧硬塑料主要成分-酚醛树脂(PF)中的碳含量较高,达到了60%以上,具有制备碳纳米管的潜力。其热解的质量损失大致分为三个过程,其中,第二部分是酚醛树脂发生热裂解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的气体裂解产物逸出,质量损失率为20%左右,在这一阶段中当温度为500℃左右时,含碳气体的浓度最高。在整个裂解过程中,逸出的气体成分为水蒸气、低分子酚类物质、醇类、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包括甲烷在内的等低分子烃类等气相裂解产物。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废旧塑料的热解过程中,废旧硬塑料中的醚键和未反应的末端羟甲基(-CH2-OH)发生降解,并伴随着CH3OH和H2O的释放,而亚甲基(=CH2)和酚羟基(-OH)之间也形成了额外的交联;交联结构断裂,形成了热交联中间结构,亚甲基(=CH2)断裂为甲基(-CH3)基团。羟基自由基(-OH)为亚甲基(=CH2)提供了氧化气氛,亚甲基(=CH2)的氧化导致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的形成;酚羟基(-OH)发生脱水环化并最终形成了焦炭。其次,在两段催化裂解管式炉中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催化裂解酚醛树脂(PF)制备了碳纳米管。通过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和碳纳米管进行多种表征分析,结果表明Fe催化剂产生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比Ni催化剂的更丰富、光滑度更好,而且结构更加完整,外径更小,约为12 nm,而Ni催化剂产生的MWCNTs外径约为15nm。同时,Ni催化剂制备的MWCNTs的G:D比率为1.37,平均产率为24.07%,平均纯度为93.13%,而Fe催化剂制备的MWCNTs的G:D比率达到了1.81,平均产率为34.39%,平均纯度为97.45%。Fe催化剂比Ni催化剂产生了更多且更纯的MWCNTs。最后,对典型废旧硬塑料-塑胶手柄利用最佳金属Fe催化剂同样进行了两段催化裂解实验,从而制备高附加值的碳纳米管。实验研究发现,塑胶手柄主要是由C、H、O、S组成,其含碳量大于酚醛树脂(PF),达到了70%以上。而且,相比较PF,塑胶手柄的元素组成更为丰富,含有较多的S元素以及微量的Br和Cl元素。实验同样得到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但相对于PF催化裂解制备的MWCNTs,其长度更长,更为重要的是产生了直链型MWCNTs,并且其管壁分层更加均匀且连续,MWCNTs的缠绕、相互之间卷曲和层叠也相应的较少。直链型MWCNTs的G:D比率为1.14,平均产率为36.60%,平均纯度为94.14%。同时,还对比研究了S元素、水蒸气和塑料颗粒粒径对制备直链型多壁碳纳米管的影响: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随着SO2浓度的增加,MWCNTs的石墨化程度、产率和纯度先增加后减小。当SO2浓度达到60ppm时,MWCNTs质量最好,其G:D比达到了1.48,产率达到了39.24%,纯度达到了96.86%;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当含水量为2%时,MWCNTs的石墨化程度、产率和纯度较大,其G:D比达到了1.38,产率达到了34.78%,纯度达到了98.72%。但是,随着含水量的增加,MWCNTs的石墨化程度、产率和纯度大幅度减小,当含水量为10%时,其G:D比甚至小于1,产率为8.28%,其纯度也只有71.62%;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随着塑胶手柄颗粒目数的增加,MWCNTs的石墨化程度缓慢增加,纯度也逐渐增大。当颗粒目数达到50目时,MWCNTs的石墨化程度最大,其G:D比达到了1.42,纯度也达到了最大为96.86%,但MWCNTs的产率却几乎不发生变化,只产生了小范围波动。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适量的S元素才会提高MWCNTs的石墨化程度、产率和纯度,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MWCNTs的质量,而只有微量的水蒸气会提高MWCNTs的质量,过量则会严重阻碍MWCNTs的生长,废旧硬塑料颗粒粒径对于制备MWCNTs来说则是越小越好。
陈洁,南昂[9](2017)在《废旧塑料在低碳经济驱动下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得到各界的关注,如何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物质的循环利用是21世纪发展经济不可忽视的问题。废旧塑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产物,其不当处理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改善废旧塑料的处理方式,促进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实现废旧塑料低碳模式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废旧塑料发展低碳模式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废旧塑料发展低碳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方式。
李超[10](2017)在《废旧白色家电中混合塑料的在线近红外光电分选回收》文中提出在所有废旧家电中,废旧白色家电塑料因其中含有的染色剂少,可回收利用价值较高,且回收纯度决定了其回收价值。因此,研究绿色无污染的废旧白色家电塑料回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红外光电识别技术应用于在线分选废旧白色家电塑料中的主要成分聚苯乙烯塑料(PS)、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ABS)和聚丙烯塑料(PP)。将近红外光谱分析识别技术进行在线化应用,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进行研究与开发,设计并制造了一整套的废旧白色家电塑料的分选回收设备。硬件上进行了平台电气设计、传动系统设计计算、入料结构分析设计以及压缩空气喷离结构设计;软件上着重对近红外光谱的分析算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斯拟合求特征点的方法替代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塑料识别,开发了一套适合于废旧白色家电塑料分选的识别算法,极大减少了识别所需要的时间,使得近红外光电识别在线化应用得以实现。利用高频继电器与数据采集卡将软硬件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废旧白色家电混合塑料分选、回收的自动化与高效化。设计实验对影响在线近红外光电分选准确率的三个因素:皮带传送速度、近红外光谱仪积分时间t和光纤探头与皮带间的距离?1)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再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优化的设备参数,使得分选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基于优化过的参数,选取江苏地区为研究范围,对应用废旧白色家电塑料在线近红外光电分选设备的产能进行了评估与经济模型计算,为其工业层面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废旧家用电器塑料资源化利用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家电用塑料的应用现状 |
2 废塑料再生行业管理现状 |
2.1 政策 |
2.2 标准 |
3 废旧家电塑料回收利用现状 |
3.1 废旧家电产品塑料产生现状 |
3.2 废旧家电塑料回收方式 |
3.3 废旧家电塑料处理利用技术 |
4 废旧家电塑料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 |
(3)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旧塑料介绍 |
2 废旧塑料危害 |
3 废旧塑料回收 |
3.1 废旧塑料回收方法 |
3.1.1 机械回收 |
3.1.2 化学回收 |
3.2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现状 |
3.2.1 PP回收利用 |
3.2.2 PS回收利用 |
3.2.3 PET回收利用 |
4 结论 |
(4)挤出预成型对回收塑料模压发泡板材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废旧塑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再生利用 |
1.2.1 废旧塑料的国内外处理方法 |
1.2.2 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
1.3 再生塑料挤出和发泡的研究进展 |
1.3.1 再生塑料的挤出研究进展 |
1.3.2 再生塑料的发泡研究进展 |
1.4 泡沫塑料发泡方法 |
1.5 模压发泡现状 |
1.5.1 纯新塑料模压发泡工艺过程 |
1.5.2 100%回收料模压发泡工艺过程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单螺杆挤出机混合段混合机理 |
2.1 基本混合理论 |
2.2 典型单螺杆挤出机混合段的结构特点与机理分析 |
2.2.1 分流型螺杆混合段 |
2.2.2 屏障型螺杆混合段 |
2.2.3 变流道型螺杆混合段 |
2.2.4 小结 |
2.3 螺杆分散混合段设计准则 |
2.4 本章小结 |
3 预成型挤出机新型拉伸螺杆的设计理论 |
3.1 预成型螺杆挤出机 |
3.2 新型拉伸螺杆分散混合段构型 |
3.2.1 设计思路 |
3.2.2 构型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螺杆混合流场有限元模拟分析 |
4.1 POLYFLOW软件简介 |
4.2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
4.3 数学模型 |
4.3.1 基本假设 |
4.3.2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4.3.3 本构方程 |
4.4 材料物性参数与边界设置 |
4.4.1 物性参数 |
4.4.2 边界设置 |
4.5 模拟结果与分析 |
4.5.1 流场速度分布 |
4.5.2 流场剪切速率分布 |
4.5.3 流场混合指数分布 |
4.5.4 流场粘性生热分布 |
4.6 本章总结 |
5 实验研究 |
5.1 实验 |
5.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5.1.2 预成型挤出机控制系统 |
5.1.3 实验原料及配方 |
5.1.4 实验方案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2.1 挤出预成型板材质量 |
5.2.2 模压发泡板材质量 |
5.2.3 挤出能力 |
5.2.4 挤出温度 |
5.2.5 功率损耗 |
5.3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管理和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意义 |
1.1 降低资源消耗量 |
1.2 提升居民就业收入水平 |
1.3 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
2 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现状 |
2.1 废旧塑料回收率低 |
2.2 回收利用技术落后 |
2.3 资源再生体系不完善 |
3 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途径 |
3.1 废旧塑料资源简单再生技术 |
3.2 废旧塑料资源改性再生技术 |
3.3 废旧塑料资源气化利用技术 |
3.4 废旧塑料资源热裂解技术 |
(6)废旧塑料制备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在CO2捕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废塑料来源与危害 |
1.1.2 国内外废塑料回收利用现状 |
1.1.3 废塑料回收利用方法 |
1.2 离子交换树脂概述 |
1.2.1 离子交换树脂结构与分类 |
1.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 |
1.3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概述 |
1.4 燃烧后捕集技术 |
1.4.1 吸收技术 |
1.4.2 膜分离技术 |
1.4.3 吸附技术 |
1.5 固体吸附材料 |
1.5.1 碳材料 |
1.5.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 |
1.5.3 沸石分子筛 |
1.5.4 离子交换树脂 |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6.1 研究内容 |
1.6.2 课题创新点 |
2.以废塑料为基材的MCER的制备、表征和吸附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2.2.2 MCER的制备 |
2.2.3 MCER分析表征 |
2.2.4 CO_2吸脱附实验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MCER表征分析 |
2.3.2 致孔条件对MCER吸附性能的影响 |
2.3.3 CO_2吸附动力学 |
2.4 本章小结 |
3.以废塑料为基材的MCER-DEA制备、表征和吸附机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2 MCER-DEA的制备 |
3.2.3 MCER-DEA表征 |
3.2.4 CO_2吸脱附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MCER-DEA吸附材料的表征分析 |
3.3.2 吸附剂对CO_2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 |
3.3.3 制备和吸附机理研究 |
3.3.4 CO_2吸附动力学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考虑政府和消费者双重因素的废旧塑料闭环供应链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
2.1 理论基础 |
2.2 研究现状 |
2.3 文献述评 |
3 考虑消费者偏好和政府补贴的废旧塑料闭环供应链决策研究 |
3.1 模型描述与基本假设 |
3.2 无政府补贴下逆向供应链决策模型 |
3.3 政府补贴制造商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 |
3.4 政府补贴消费者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 |
3.5 不同补贴情形下闭环供应链的环境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4 考虑消费者回收行为和政府规制的废旧塑料闭环供应链决策研究 |
4.1 模型描述与基本假设 |
4.2 无奖惩机制闭环供应链决策 |
4.3 奖惩机制下闭环供应链决策 |
4.4 三种情形下闭环供应链决策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政府参与决策下闭环供应链回收契约设计 |
5.1 模型描述与基本假设 |
5.2 政府参与决策下废旧塑料闭环供应链决策 |
5.3 最优决策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废旧硬塑料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化 |
1.2.1 常见废旧塑料的简介与分类 |
1.2.2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 |
1.2.3 废旧塑料资源化研究技术现状 |
1.3 碳纳米管的生产技术 |
1.3.1 碳纳米管的简介 |
1.3.2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1.3.3 碳纳米管的制备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热固性酚醛树脂热解气的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的选择 |
2.1.2 实验的主要仪器 |
2.1.3 元素分析(EA)实验 |
2.1.4 热重-红外光谱(TGA-FTIR)实验 |
2.1.5 恒定终温热重(TGA)实验 |
2.1.6 炭化产物红外光谱(FTIR)实验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元素分析 |
2.2.2 TGA-FTIR分析 |
2.2.3 恒定终温TGA分析 |
2.2.4 炭化产物的FTIR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热固性酚醛树脂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主要仪器 |
3.1.2 实验系统 |
3.1.3 实验药品和试剂 |
3.1.4 催化剂的制备 |
3.1.5 碳纳米管的制备 |
3.1.6 纯化和表征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反应前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3.2.1.1 催化剂的TEM表征分析 |
3.2.1.2 催化剂的SEM-EDS表征分析 |
3.2.1.3 催化剂的XRD表征分析 |
3.2.2 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3.2.2.1 催化剂的TEM表征分析 |
3.2.2.2 催化剂的SEM-EDS表征分析 |
3.2.2.3 催化剂的XRD表征分析 |
3.2.3 碳纳米管(CNTs)的表征分析 |
3.2.3.1 碳纳米管的TEM表征分析 |
3.2.3.2 碳纳米管的 Roman 光谱表征分析 |
3.2.3.3 碳纳米管的产率和TPO表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典型废旧硬塑料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的选择 |
4.1.2 实验主要仪器 |
4.1.3 实验系统 |
4.1.4 实验药品和试剂 |
4.1.5 催化剂的制备 |
4.1.6 碳纳米管的制备 |
4.1.7 纯化和表征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元素组成分析 |
4.2.2 TGA-FTIR分析 |
4.2.3 碳纳米管(CNTs)的表征分析 |
4.2.3.1 碳纳米管的TEM表征分析 |
4.2.3.2 碳纳米管的 Raman 光谱和 TPO 表征分析 |
4.2.4 硫元素对制备碳纳米管(CNTs)的影响 |
4.2.5 水蒸气对制备碳纳米管(CNTs)的影响 |
4.2.6 颗粒粒径对制备碳纳米管(CNTs)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废旧塑料在低碳经济驱动下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低碳经济的概述 |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
1.2 低碳经济产生原因 |
1.2.1 全球平均气温急剧升高 |
1.2.2 现代化耗能日益加重 |
1.2.3 污染程度逐步攀升 |
2研究废旧塑料在低碳经济驱动下低碳模式发展的必要性 |
2.1 降低环境自我净化压力 |
2.2 优化废旧塑料产业 |
2.3 助推废旧塑料的再利用 |
3 废旧塑料发展低碳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
3.1 缺乏法律依据 |
3.2 缺乏回收机制 |
3.3 技术水平不到位 |
3.4 公众意识淡薄 |
4 废旧塑料在低碳经济驱动下发展低碳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完善 |
4.1 健全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
4.1.1 制定资源回收利用的分类与标准, 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 |
4.1.2 制定资源回收利用的管理办法, 以规范管理部门执法 |
4.2 完善废旧塑料回收机制和产业发展 |
4.3 提高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 |
4.3.1 加大科研投入资金 |
4.3.2 建立专门科研院校 |
4.3.3 增设奖励机制 |
4.4 增强公众循环利用意识与行动能力 |
5 结语 |
(10)废旧白色家电中混合塑料的在线近红外光电分选回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废旧白色家电塑料回收研究现状 |
1.2.1 废旧白色家电塑料回收面临的问题 |
1.2.2 废旧白色家电塑料的分选技术 |
1.3 .近红外光电分选技术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材料与设备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设备 |
第三章 废旧白色家电塑料近红外光电在线分选系统设计 |
3.1 .废旧白色家电塑料近红外光电在线分选系统分析 |
3.2 .废旧白色家电塑料近红外光电在线分选系统硬件设计 |
3.2.1 电气设计 |
3.2.2 入料机构 |
3.2.3 传动系统设计 |
3.2.4 光源 |
3.2.5 出料机构 |
3.2.6 分选平台硬件整体结构设计 |
3.3 废旧白色家电塑料近红外光电在线分选系统软件算法 |
3.3.1 分选系统软件整体架构 |
3.3.2 .近红外光谱识别线程核心算法 |
第四章 在线近红外光电分选废旧白色家电塑料实验 |
4.1 .塑料近红外原始光谱在线获取与处理 |
4.2 .分选效果实验 |
4.3 .识别过程与实验结果 |
4.4 .系统参数统计分析优化 |
第五章 在线近红外光电分选系统产能与经济评估 |
5.1 .产能与纯度实验 |
5.2 .经济模型评估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成果与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四、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废旧家用电器塑料资源化利用及发展趋势[J]. 蔡毅,田晖,谢淼雪. 中国塑料, 2021(08)
- [2]塑料制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前景——评《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J]. 刘颖方. 塑料科技, 2021(06)
- [3]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现状研究[J]. 薛志宏,刘鹏,高叶玲. 塑料科技, 2021(04)
- [4]挤出预成型对回收塑料模压发泡板材质量的影响[D]. 马冲.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5]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管理和发展现状[J]. 唐剑. 塑料助剂, 2021(01)
- [6]废旧塑料制备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在CO2捕集中的应用[D]. 仇雪霞.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7]考虑政府和消费者双重因素的废旧塑料闭环供应链决策研究[D]. 栾常锦.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废旧硬塑料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管的实验研究[D]. 赵栋.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9]废旧塑料在低碳经济驱动下的发展研究[J]. 陈洁,南昂. 塑料工业, 2017(06)
- [10]废旧白色家电中混合塑料的在线近红外光电分选回收[D]. 李超.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