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字体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夏慧敏[1](2021)在《《VOGUE》美版杂志平面设计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建淳[2](2021)在《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当中,近代报纸广告业的发展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其发展之迅速,无论是在中国广告史的纵向比对中还是与同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广告业横向比较,其丰富与复杂性皆是无所出其右。而作为一种重要的讯息存留和传播手段,近代报纸广告反映并保留了当时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艺术、审美等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哈尔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这座城市,伴随着殖民和主权独立的抗争,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报纸广告成为其城市现代性转化的见证者,记录了哈尔滨从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北方渔村发展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分工的现代都市的历史过程。本文选取了1921年至1945年间的《滨江时报》和《大北新报》的广告为研究对象,分类梳理这两个办报经历与哈尔滨城市始建到形成较为同步的两份报纸中的广告内容与设计形式之变,研究报纸广告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其发展、运营、设计、内容和表现的特点变化及内在规律,力图对报纸广告所反映的哈尔滨市民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进行把握。探讨近代中国一个经历曲折的近代移民城市在形成过程中,城市社会、经济现代性转化中的文化线索和文化表现。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变如何改变了哈尔滨城市的生活方式,进而引起哈尔滨文化和艺术的现代性转化。绪论为第一章,总结了本文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正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章,以哈尔滨的多元文化历史为研究起点展开,关注到在这些多元文化的介入下催生的哈尔滨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建立,又由于商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兴起,进而关注以《滨江时报》、《大北新报》为代表的报纸广告行业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三、四、五章,本文将这一时期的报纸广告分为三大类,分别从工业化、商品西化和女性文化三个侧面来揭示哈尔滨城市的现代性转化线索。哈尔滨的城市现代性以工业生产摆脱农业、渔猎等自然经济为开端,在沙俄和日本殖民者的推动下,哈尔滨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了一座现代工业化城市。这种工业化以工业商品的形式改变了哈尔滨市民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外来文化也携带着外来商品进入哈尔滨,这些与传统中国商品有着相似市场的西化商品在逐渐改变了哈尔滨市民的消费习惯。针对女性的消费和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潮冲击了传统儒家文化下的女性伦理与形象。最后,这些商业化因素都在报纸广告中得以体现并获得传播,最终被保存了下来。报纸广告承载了哈尔滨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渔村发展为现代都市的过程,从工业化、商品西化到女性文化的崛起,这每一方面都是奠定现代都市、现代文化的基础。最终它以一种消费主义的形式——广告——将这一现代商业文化表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内容到形式都叙述了近代哈尔滨这座城市在形成时期的现代性特征。第三部分为第六章,整体看待了以《滨江时报》、《大北新报》为代表的报刊广告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信息交流和新知传播中的作用,在广告逐渐获得丰富表达的进程中总结其与商业发展、消费文化的关系,与商业法制建设的关系,同时也暴露了其时而低俗趋利的时代局限。在整个报刊发展和近代城市形成过程中,市民的城市社会性的转化,尤其是报刊中艺术文化的传播和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城市的现代性审美的产生,报纸广告的内容和形式成为现代性文化转化为城市现代性审美的媒介。最后,文章将哈尔滨城市的近代报纸广告放入近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出的时空框架中审视,其特殊的城市发展经历带有了明晰的时代特点,城市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意义重大,论文结论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报纸本身的发展和传播就是城市现代转化的组成和推动。其次,从其展现的内容可看到社会现代转化过程的光明与阴暗的正反全貌。最后,报纸广告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发展演变最终表现为无法直观量化的城市审美文化的形成和转化。
朱迪[3](2020)在《版面设计中的图案应用原理研究 ——以徽菜馆品牌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图案一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是优秀传统手工艺的重要载体之一,往往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是版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具有装饰意义的审美性图案,到传达信息的视觉性图案,再到引导感官流程的指引性图案等等,都体现了图案内在的寓意性,也赋予了其多重表现功能。首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明确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图案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次,运用归纳整合法结合视觉心理学、符号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图案之于版面设计不仅有装饰作用,还与引导、传达、丰富空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剖析图案设计的形式美、个性化发展、作用表现等内容,为后续创作时遇到形式语言选择的问题提供了依据;再次,通过对安徽民间装饰图案中徽州雕刻图案、阜阳剪纸图案、芜湖铁画图案在现代设计中应用原理的研究,深入探讨其设计来源、创新性应用、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安徽民间装饰图案应该从形式到内容上进行分离、重构、创新,并结合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其在包装设计、品牌设计、服装设计以及本人硕士毕业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本文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对图案历史脉络的阐述,引出图案设计的文化内涵;从图案设计的美学因素与功能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在版面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发展与作用。第二方面,针对具体地域图案文化,文章对安徽民间装饰图案进行研究分析,在阐述其在现代设计中重要性的基础上,举例了三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安徽民间装饰图案,分析了设计来源,提出了应用原则,即应该坚持人文性设计、多元化设计、人性化设计;而后提出了创新性应用方式,即显性与隐性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可以直接引用图案元素、或者对图案进行抽象变形处理,也可以通过分离与重构,使图案在保留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再生成新的图案设计,这是显性语言的应用方式;通过弘扬安徽装饰图案文化的神韵,使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环境中,提高设计的地域特色是隐性语言的应用方式。第三方面,文章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分析了安徽民间装饰图案在设计中的应用表现,论证了安徽民间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第四方面,通过对前文图案原理的认知以及安徽民间传统图案的应用分析,从中提炼设计元素,运用到带有地域特点的品牌设计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通过对版面设计中图案应用原理的分析,以安徽民间装饰图案为主要分析对象,目的是为了在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中寻找沟通的桥梁,在继承和发扬安徽民间装饰图案文化的同时,促进现代设计文化语言的多样性,扩展设计的范围空间,增强现代设计中的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图77,文献34
谭剑哲[4](2020)在《装帧艺术中版式设计负空间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装帧艺术中的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涵盖的领域十分广阔。在书籍装帧、杂志封面、海报招贴等相关设计中都有所涉及。随着设计领域不断进步与完善,版式设计中的表达形式趋于多元化,具有传达信息与艺术表现的两种性质。版式设计的过程,就是表现内容的过程,通过整合版面视觉语言达到目的,单一的视觉元素在版式设计中没有实质性意义。负空间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在版式设计中与其他设计元素相互作用与影响,具有提升版面的层次性,增强版面的空间弹性,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的作用。现代版式设计布局中,出现版面空间结构性不强,信息得不到有效传递,用户视觉体验过于疲惫等相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对负空间这一设计元素的理解不彻底,运用不合理。此课题结合实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从版式设计中负空间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负空间的表现形式与应用优势、负空间应用时需遵循的设计原则三个方面来阐述负空间在版面结构布局中的重要性,探讨版式设计中负空间的实用价值和存在意义,并结合负空间本身具有的多样性与可调整性来总结版式设计中负空间的运用原则,提升版式设计的艺术效果。
陈洁[5](2020)在《科技之美-《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研究(2009-2018)》文中研究说明《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7月3日,是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之一,该杂志以传播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发现为主要目的,其封面的美学性也领先于其他的同类型的科学期刊,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视觉享受。《Science》对于可视化传播技术的运用是业界的典范,成为许多科技期刊提高自身办刊水平和科技传播能力的学习目标。本文选取《Science》(科学)杂志2009-2018年间全部期刊封面为研究对象。从期刊封面视觉特征和艺术特点出发,研究其可视化封面表现规律,探讨科学视觉传播中封面装帧设计的美学要求,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其构图、文字、图像和色彩等要素之间的建构的方式,进而有助于深入探索科学知识可视化的生成方式以及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优化我国科学可视化的质量,以此来提高中国自身的科学传播力量。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基础研究部分:第一章,绪论,概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综述前人与本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相较于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的创新点。第二章,《Science》杂志概述,是有关于杂志的本体研究。本章详实地介绍了《Science》杂志的诞生与发展,另外,探讨了《Science》封面的商业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具体分析了《Science》杂志封面的艺术特性。本章根据笔者收集到的2009-2018年512期封面展开探究,从构图、文字、图像以及色彩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封面构图,从文字和图像的构图形式到视觉元素之间的平衡感和层次感;第二部分是封面文字的运用,字体风格到和层级分化,展现了文字运用的秩序性和时代感;第三部分是图像的应用,笔者对样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Science》善于运用摄影可视化、计算机可视化以及绘画等其他材料制作封面图片来展现图像的精确性、技术性和高雅性;第四部分是色彩的选择,《Science》将色彩的象征性和对比性恰到好处地融合于一个画面中,既深化了主题又强化了视觉美感;第五部分根据收集的资料,为《Science》封面提供可践行的建议。总得来说,《Science》封面在十年的更替中,一直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审美性。第四章,将《Science》与同类型杂志封面视觉设计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分析了与《Nature》、《Cell》之间在视觉元素设定安排上的共性与差异。三者之间有共同的联系,但也因品牌的独立性,保有自身特有的视觉特色。应用研究部分:第五章,《Science》杂志封面的文化特性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Science》对同一研究对象的科学符号应用的区别。紧接着延展到科学可视化、符号化的必然趋势以及科学和艺术之间的互联互通。第六章,个人实践的应用探索——《科学通报》杂志封面的创新设计。笔者通过发现《科学通报》封面设计原先存在的问题,结合以上对《Science》封面视觉研究,来提供重建方案,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结论部分:第七章是全文的结论与展望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概述总结,并期望为国内的科学杂志封面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新思路。
毕经猛[6](2020)在《《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研究(1928-1937)》文中研究指明汉字为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历代的演变在字形结构上越来越简洁、严谨、规范化。汉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在民国时期古今交汇、中西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独具特色,经过结构、笔画变体以及带有装饰性的美术字。这一时期美术字的发展不仅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民族工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版、印刷业的发展,还受到美育思想的掀起,艺术教育的发展,教育家、着名美术字设计师的参与等等多重影响,美术字设计在这一时期不仅体现了时代特色还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本文以《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为研究对象,根据美术字不同的字形结构特点以及装饰形式进行详细的分类,对1928-1937年的香烟广告中美术字应用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一类别美术字每一年的应用数量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其十年间的数量应用变化。通过对美术字字形结构以及笔画变体的分析,探析民国时期美术字的创新手法以及其笔画变体的时代特点。通过美术字在广告版面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广告版面中的版式排列手法。通过对香烟广告中单个品牌的个案分析以及与其他载体中美术字的对比分析民国时期美术字设计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经过对民国时期《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视觉分析与应用研究,笔者进行了广告中字体设计实践应用-以谢馥春品牌广告为例,在广告内容上以文字为主视觉,融合了描绘产品特点的古代诗词与产品插图,在字体设计上继承《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创新方法与时代特点,从而为谢馥春品牌广告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具有个性的视觉形象。通过此次研究与实践希望可以为现代广告字体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字体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做一定的补充。
谈丽娜[7](2019)在《媒体环境激变下的纸媒设计研究 ——以《申报》为例(1872-1949)》文中研究表明19世纪以来,在晚清时局动荡、东西方文化碰撞、媒介技术不断更嬗的影响下,纸媒设计的发展日新月异。创办于上海的《申报》更是历经了晚清、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三个政权的更迭,见证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特殊历史时期,其前后刊行达77年之久,完整地展现了中国近代纸媒设计在当时媒体环境激变下的演变轨迹,对于探索新世纪面临媒体环境的再次剧烈变化,当代纸媒设计的出路在何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以传统纸媒《申报》为例,基于文献研究、归纳演绎、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利用媒介环境学、图像学、符号学等相关理论,以媒体环境激变下,传播方式变化、媒介技术发展、传播语境改变、读者群体心理变化、编辑群体思想观念革新为依托,详细阐述《申报》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内容编排、报型形态、不同版面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和演变特征。总结出在媒体环境激变的情形下,《申报》如何运用突出重围的设计方式和方法,分析其对当代纸媒设计面临媒体环境变化时的启示。论文认为,纸媒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现今,面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而导致媒体环境的再次激变,论文提出当代纸媒设计应坚持分化与融合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强调理性思维,明确理念定位;实施资源有机整合,形式有效分化;坚持内容为王,促进媒介融合转型。应在内容编排设计方面精准定位,探寻纸媒内容精选的针对性、注重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把握内容表达的鲜明个性。应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突破创新,保持纸媒报型形态的时代性、遵循系统化原则的视觉构架、重视纸媒设计的可读性与用户体验的发展策略及方向。
高明斐[8](2019)在《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艺术研究》文中指出新四军(国民革命第四军)是1937年10月由南方八省14个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组而成。新四军在抗战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革命报刊,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是抗战精神的具体化表现也是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下的革命性设计实践。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在与抗战文艺思潮的平行、交置、矛盾中成长,在与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中发展成熟。报刊设计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报刊媒介所创造的实用性装饰设计对各个时期的民族而言都至关重要。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是抗战群体自主性创造力发挥选择和创作的结果,朴素大方、严肃富有战斗性的报刊设计在抗战时期都转化为打击敌人和鼓舞士气一股社会力。新四军报刊设计不仅将设计创作者的个人风格、民族的风格和时代的风格融合到抗战报刊设计艺术当中,而且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抗战报刊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原则。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艺术研究遵循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历史方法,将抗战报刊设计看作是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种创造性成就。本文将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艺术作为历史现象来研究,将其作为中国近现代设计史研究有价值的导论和起点。研究既关注设计艺术的审美属性又将其置于特定的抗战历史条件和整个设计史发展的链条中予以公正、客观、历史的定位与评价。
韦克昭[9](2019)在《电子商务视觉营销中文字排版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的使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从单纯的信息传递到现在还会有一些装饰作用,并根据不同的展示媒介也有着不一样的展示形式。在如今网络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成为发展主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电子化方式为手段,营销活动为主体,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所进行的商务活动过程被称为电子商务。文字是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中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以电商视觉营销中文字排版的应用为研究,深入分析了电商视觉设计的重要因素。以增加用户认可度为切入点,从多个展现媒介研究了电商网站视觉设计中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以及电商网站上对文字展现的不同要求,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主导思维,通过不同的文字排版形式来引导用户的浏览兴趣点,并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对版面进行合理的排版以达到对用户视线的引导作用。深入研究了品牌提升的价值的所在,以用户需求为主的、差异化的、善意的视觉营销中文字排版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赵晓芳[10](2019)在《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与视觉习惯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海报通常指的是各种社会文娱活动及展览的宣传海报。版式编排在文化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美与感染力不仅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也对现代文化海报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版式编排设计是设计师通过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使信息更形象、生动、高效地进行传播的桥梁,是提升理念、推广文化的有效方式。人们的视觉运动方式是可以受合理且有秩序的版式构成引导,进而达到获取信息的这一目的。本文着重研究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与受众的视觉习惯关系。以受众的视觉习惯为切入点,研究文化海报设计中的版式编排,提出更快速有效的传达信息作为版式编排设计的目标,即设计时考虑到人的视觉思维习惯,解决从大众需求到设计者主观创意、版式设计,再到出版、制作,最后验证其市场效果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文化海报设计中的版式编排、受众欣赏文化海报的视觉思维习惯的概述,分析研究了文化海报中版式编排与受众视觉习惯的关系,总结了视觉思维习惯对文化海报版式编排的影响及版式编排中各视觉要素对视觉习惯的引导作用,充分了解到版式编排是文化海报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引导受众视觉习惯及审美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与受众视觉习惯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内在规律,研究受众的视觉习惯与思维,才能正确引导人们的视线移动,使受众更快速的接收信息,使设计师更加适应现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信息时代,同时也必将推进现代文化海报的进一步发展。
二、文字字体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字字体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绪论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现代性与现代社会 |
(二)报纸版面相关概念 |
(三)报纸广告及其设计元素 |
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一)民国时期的相关研究 |
(二)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哈尔滨城市广告业 |
一、多元文化共生的哈尔滨近代城市 |
(一)哈尔滨本土文化 |
(二)俄国文化的渗入 |
(三)日本文化的渗入 |
(四)哈尔滨城市的现代化演进 |
二、商业社会发展与广告业的兴起 |
(一)商业社会的发展 |
(二)印刷技术进步与设计思想进步 |
(三)广告业的兴起 |
三、以《滨江时报》为代表的报纸广告 |
(一)《滨江时报》的发展历程 |
(二)《滨江时报》的广告业开展 |
四、《滨江时报》与城市文化的互动 |
(一)外地、外国文化进入的窗口 |
(二)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启蒙 |
(三)不同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平台 |
第三章:基于哈尔滨城市工业下的新兴广告主题 |
一、有声电影的传入和现代爱情故事 |
(一)哈尔滨城市早期的电影院线 |
(二)以报纸为媒介的电影宣传 |
(三)电影广告的设计风格 |
二、工业化制品广告的滥觞 |
(一)轻工业商品 |
(二)重工业商品 |
(三)电器商品 |
三、资本倾销背景下的现代城市时尚消费 |
(一)广告中的物质享受 |
(二)广告中的文化娱乐之都 |
第四章:哈尔滨现代城市生活中传统商品的广告新貌 |
一、传统烟酒文化呈现西洋化符号特征 |
(一)从白酒到葡萄酒 |
(二)香烟制品的流行 |
二、近代报纸广告环境下的传统中药 |
(一)传统中药与传统纹样 |
(二)西医与中医广告中的表达碰撞 |
(三)仁丹与日本侵略战争 |
三、西洋时尚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培育 |
(一)“东方莫斯科”的欧洲时尚 |
(二)20 世纪初的珠宝风尚 |
(三)广告投放中的美妆先锋 |
第五章: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城市女性意识与审美 |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嬗变 |
(一)女性形象 |
(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三)广告中的女性生活状态 |
(四)广告中的女性符号演变 |
二、女性自我审美意识萌芽与消费主义 |
(一)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改变带来的审美独立 |
(二)女性形象与广告商品弱关系下的消费主义 |
三、近代女性市民身份的奠基 |
(一)近代女性市民身份文化认同的因素 |
(二)哈尔滨女性审美变迁背后的身份认同 |
第六章:哈尔滨报纸广告文化催生的城市现代性 |
一、由文化融合催生的城市审美现代性 |
(一)审美范式的现代性转化 |
(二)从传统书法艺术到美术字 |
(三)装饰艺术的工业化转型 |
二、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与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
(一)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 |
(二)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
三、广告文化下的城市现代性与市民现代性 |
(一)市民阶层的城市社会性表现 |
(二)城市文化在社会意识领域中的演进 |
(三)广告专门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
四、对《滨江时报》历史评价 |
(一)促进了信息交流和新知识传播 |
(二)推动了东北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
(三)保存了近代东北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 |
(四)《滨江时报》的时代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版面设计中的图案应用原理研究 ——以徽菜馆品牌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课题研究方法 |
1.4.1 资料收集整理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归纳整合法 |
2 版面设计的图案原理认知 |
2.1 图案设计的发展 |
2.1.1 图案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
2.1.2 外域引进的图案学 |
2.2 版面设计基本原则 |
2.2.1 主题鲜明突出 |
2.2.2 形式与内容统一 |
2.2.3 深化整体布局 |
2.3 版面设计中的图案属性及样态 |
2.3.1 统一与变化 |
2.3.2 节奏与韵律 |
2.3.3 对比与调和 |
2.3.4 动感与静感 |
2.3.5 对称与均衡 |
2.3.6 整体与局部 |
2.4 图案在版面信息整构中运用的理念和方法 |
2.4.1 取向装饰设计理念 |
2.4.2 引入现代创新思维 |
2.4.3 人文主义情感传递 |
2.5 图案设计在版面中的作用表现 |
2.5.1 图案是引导视觉方向的元素 |
2.5.2 图案是丰富审美的装饰性元素 |
2.5.3 图案是营造空间层次的元素 |
3 安徽民间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3.1 安徽民间图案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 |
3.2 安徽民间装饰图案的设计来源 |
3.2.1 徽州雕刻图案的提取 |
3.2.2 阜阳剪纸图案的传承 |
3.2.3 芜湖铁画图案的创新 |
3.3 安徽民间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原则 |
3.3.1 坚持人文性设计 |
3.3.2 坚持多元化设计 |
3.3.3 坚持人性化设计 |
3.4 安徽民间图案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方式 |
3.4.1 安徽民间图案文化的显性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3.4.1.1 直接引用 |
3.4.1.2 抽象变形 |
3.4.1.3 分离重构 |
3.4.2 安徽民间图案文化的隐性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3.5 安徽民间装饰图案设计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表现 |
3.5.1 徽州雕刻图案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 |
3.5.2 阜阳剪纸图案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 |
3.5.3 芜湖铁画图案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 |
4 我的创作——“皖味道”徽菜馆品牌设计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附件 |
(4)装帧艺术中版式设计负空间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版式设计中的负空间 |
2.1 负空间的概述 |
2.2 负空间的位置与功能 |
2.3 负空间的表现形式 |
2.4 正负空间的映衬关系 |
第三章 负空间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 |
3.1 负空间的审美特征 |
3.2 负空间的文化内涵 |
第四章 负空间在装帧艺术中的应用优势 |
4.1 提高版式设计的趣味性 |
4.2 缓解用户视觉疲劳 |
4.3 迎合用户审美心理 |
4.4 有序引导视觉流程 |
第五章 负空间在版式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
5.1 遵循视觉生理与阅读心理原则 |
5.2 符合版面空间结构的秩序性 |
5.3 满足负空间的自由与可调整性 |
5.4 注重功能与层次的合理性 |
5.5 探索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5)科技之美-《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研究(2009-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相关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2 《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相关的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Science》杂志概述 |
2.1 《Science》杂志的诞生与发展 |
2.2 《Science》杂志封面概述 |
2.2.1 《Science》杂志封面的商业性 |
2.2.2 《Science》杂志封面的科学性 |
2.2.2.1 科学创意的真实性 |
2.2.2.2 学术研究的理解性 |
2.2.3 《Science》杂志封面的艺术性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cience》杂志封面视觉特性分析 |
3.1 《Science》杂志封面构图编排 |
3.1.1 字体排版的规整性 |
3.1.2 图像构成的丰富性 |
3.1.3 画面布局的平衡感 |
3.1.4 图文编排的层次感 |
3.2 《Science》杂志封面文字运用 |
3.2.1 紧随时代的字体风格 |
3.2.2 主次分明的文字信息 |
3.3 《Science》杂志封面图像应用 |
3.3.1 以摄影照片展现精确性 |
3.3.2 以计算机增加技术性 |
3.3.3 以绘画等其他材料提升高雅性 |
3.4 《Science》杂志封面色彩选用 |
3.4.1 色彩象征意义的多元性 |
3.4.2 色彩对比的协调性 |
3.5 《Science》封面的不足与建议 |
3.5.1 提升图文编排的多样性 |
3.5.2 构建图像的民族特色 |
3.5.3 增加图形的创意方式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cience》与同类型杂志封面视觉设计策略的对比分析 |
4.1 《Nature》和《Cell》杂志概述 |
4.2 《Science》、《Nature》和《Cell》杂志封面视觉设计策略的共性与差异 |
4.2.1 封面构图的共性和差异 |
4.2.2 封面文字的共性与差异 |
4.2.3 封面图像的共性与差异 |
4.2.4 封面色彩的共性与差异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cience》杂志封面的文化特性研究 |
5.1 《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中的科学原理多种表现的对比分析 |
5.1.1 生命的本源——DNA |
5.1.2 功能分子与信息分子——RNA |
5.1.3 认知和行为的中枢——大脑 |
5.1.4 高强度超导材料——石墨烯 |
5.1.5 生存的源泉——农作物 |
5.2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共通与融合 |
5.2.1 科学可视化趋势 |
5.2.2 科学传播的符号化倾向 |
5.2.3 科学与艺术的联谊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个人实践的应用探索——《科学通报》杂志封面的创新设计 |
6.1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特点及存在问题 |
6.2 个人实践中的应用探索 |
6.2.1 《科学通报》杂志封面的选题——“孤独症” |
6.2.2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 |
6.2.3 《科学通报》封面风格拟定 |
6.2.4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实践 |
6.2.4.1 “孤独症”系列封面视觉元素提取 |
6.2.4.2 “孤独症”系列封面文字信息 |
6.2.4.3 “孤独症”系列封面视觉设计 |
6.3 《科学通报》封面设计创作的心得体会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国内科学杂志封面设计的启发与展望 |
7.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艺术硕士研究生期间部分作品 |
致谢 |
(6)《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研究(1928-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手段 |
(三)技术路线 |
五、研究内容框架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中央日报》及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发展概述 |
一、《中央日报》及香烟广告的发展概述 |
(一)《中央日报》的发展概述 |
(二)《中央日报》刊登的广告种类 |
(三)《中央日报》承载的时代作用 |
(四)香烟广告的发展概述 |
二、美术字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时代背景 |
(一)外来思想、文化、商品的涌入 |
(二)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
(三)报刊广告传播媒介的广泛兴起 |
(四)出版、印刷业的发展 |
(五)民族教育的发展 |
(六)消费者主观审美的提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视觉分析与应用 |
一、《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基础字形结构的应用 |
(一)书法变体美术字字形特点与应用 |
(二)印刷体变体美术字字形特点与应用 |
(三)手写体美术字字形特点与应用 |
二、《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装饰形式分类 |
(一)描边装饰美术字 |
(二)几何笔画变体美术字 |
(三)空心结构美术字 |
(四)字形填充美术字 |
(五)阴影效果美术字 |
(六)立体效果美术字 |
三、美术字在香烟广告版面中的应用分析 |
(一)广告标题中的应用 |
(二)广告文案中的应用 |
(三)企业名称中的应用 |
四、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笔画变体特点分析 |
(一)笔画的替换 |
(二)笔画的扭曲夸张 |
(三)笔画的连接 |
(四)笔画的简化 |
(五)笔画的统一 |
五、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版式排列分析 |
(一)水平、垂直版式排列 |
(二)倾斜版式排列 |
(三)路径版式排列 |
六、《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美术字的应用数据分析(1928—1937) |
七、《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与其他载体中的美术字比较 |
(一)与《申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比较分析 |
(二)与同时期期刊封面中的美术字比较分析 |
八、大前门香烟广告中美术字视觉与应用分析(1928-1937) |
(一)字形结构及装饰形式分析 |
(二)大前门香烟广告中美术字应用数据分析(1928-1937)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国时期美术字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国际设计运动的影响 |
(一)工艺美术运动对美术字发展的影响 |
(二)新艺术运动对美术字发展的影响 |
(三)装饰艺术运动对美术字发展的影响 |
二、对日本图案字的学习与借鉴 |
(一)二十世纪初日本图案字的发展 |
(二)日本图案字对我国美术字的影响 |
三、新文化运动和美育思想的掀起 |
四、民国时期艺术教育对美术字发展的影响 |
五、民国时期教育家、着名设计师对美术字设计发展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告中字体设计实践应用-以谢馥春品牌广告为例 |
一、谢馥春品牌概述 |
二、谢馥春品牌中字体设计应用现状分析 |
三、其他类似品牌广告中字体设计应用调查分析 |
四、谢馥春品牌标志与广告宣传中字体设计实践方案 |
(一)设计思路分析 |
(二)设计内容分析 |
(三)字体设计草图 |
(四)谢馥春品牌标志中字体设计 |
(五)谢馥春品牌广告宣传中字体设计 |
(六)谢馥春品牌标志与广告宣传中的插图设计 |
(七)图文型广告设计 |
(八)文字型广告设计 |
(九)谢馥春品牌广告宣传中字体设计字库排列可行性实验 |
五、谢馥春品牌标志与广告宣传中字体设计应用效果展示 |
(一)品牌标志应用展示 |
(二)招贴广告宣传应用展示 |
(三)期刊、报刊广告宣传应用展示 |
(四)网页广告宣传应用展示 |
(五)户外广告宣传应用展示 |
(六)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展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艺术硕士在读期间作品 |
附录(二) 《中央日报》不同品牌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三) 隶书字形结构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四) 楷书字形结构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五) 魏碑字形结构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六) 手写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七) 宋体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八) 黑体变体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九) 阴影效果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十) 描边装饰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十一) 几何笔画变体装饰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十二) 立体效果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十三) 空心结构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附录(十四) 字形填充美术字香烟广告图示一览表(1928-1937) |
在读期间相关创作研究成果情况 |
致谢 |
(7)媒体环境激变下的纸媒设计研究 ——以《申报》为例(187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媒体环境与纸媒设计的相关概述 |
2.1 媒体及媒体环境的概念界定 |
2.1.1 媒体的基本定义 |
2.1.2 媒体环境的范畴 |
2.2 纸媒及纸媒设计的发展演变 |
2.2.1 纸媒的源起及发展 |
2.2.2 纸媒设计的流变 |
2.3 基于媒介环境学的纸媒设计 |
2.3.1 媒介环境学的思想内涵 |
2.3.2 媒介环境学的研究重点 |
2.3.3 媒介环境学理论命题对纸媒设计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媒体环境激变下《申报》发刊与内容编排设计的发展轨迹 |
3.1 中国近代报纸的起源及《申报》的创刊 |
3.1.1 中国近代报纸的起源 |
3.1.2 《申报》的创刊缘起 |
3.2 《申报》发刊的历史沿革 |
3.2.1 创建与发展时期(1872-1912) |
3.2.2 鼎盛时期(1912-1937) |
3.2.3 滞缓衰退时期(1937-1949) |
3.3 《申报》内容编排设计的变革轨迹 |
3.3.1 大而化之的初期内容规划(1872-1905) |
3.3.2 强化消息分类的首度改革(1905-1911) |
3.3.3 兼顾“详尽”与“简便”的二次改革(1911-1930) |
3.3.4 注重专业化的内容模块(1930-1937) |
3.3.5 精简保守的时政内容编排(1937-1949)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媒体环境激变下《申报》设计的演变特征 |
4.1 媒介技术突破影响下的报型设计 |
4.1.1 契合刊印条件的报型构成设计 |
4.1.2 追求表现内容丰赡的报型设计 |
4.2 功能需求改变影响下的报头结构设计 |
4.2.1 凸显详尽信息的横栏报头 |
4.2.2 突出简明特征的通栏报头 |
4.3 读者群体心理变化影响下的新闻版式设计 |
4.3.1 逐渐分级的字号字体选择 |
4.3.2 着眼阅读效率的分栏设计 |
4.3.3 渐富现代感的句读安排 |
4.3.4 烘托写实色彩的新闻摄影及插图配置 |
4.4 编辑群体思想革新影响下的商业广告设计 |
4.4.1 保守统一的初期排版装饰 |
4.4.2 网格化分类的块状分栏 |
4.4.3 引领潮流的广告版式设计 |
4.4.4 多种艺术手法融合的插图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申报》的历史启示:当代纸媒设计策略探析 |
5.1 分化与融合统一的设计原则 |
5.1.1 强调理性思维与明确理念定位 |
5.1.2 资源有机整合与形式有效分化 |
5.1.3 坚持内容为王与媒介融合转型 |
5.2 精准定位的内容编排设计 |
5.2.1 探寻纸媒内容精选的针对性 |
5.2.2 注重纸媒内容编排的逻辑性 |
5.2.3 把握纸媒内容表达的鲜明性 |
5.3 突破创新的视觉传达设计 |
5.3.1 彰显纸媒报型形态的时代性 |
5.3.2 遵循系统化原则的视觉架构 |
5.3.3 多样组合集版方便可读性 |
5.3.4 继承传统文化的符号形式 |
5.3.5 强调舒适的用户互动体验 |
5.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国近代主要中、外文报刊择要一览表(1815-19世纪末) |
附录2 《申报》发刊历史阶段简表 |
附录3 《申报》内容编排设计演变一览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和专业实习 |
致谢 |
(8)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资料搜集与文献综述 |
1.3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
第二章 新四军抗战报刊的设计与出版 |
2.1 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兴起的时代背景 |
2.1.1 抗战报刊设计的一般面貌 |
2.1.2 抗战报刊设计发展的社会条件 |
2.2 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定位分析 |
2.2.1 新四军抗战报刊涌现阶段设计 |
2.2.2 新四军抗战报刊繁荣阶段设计 |
2.2.3 新四军抗战报刊深入发展阶段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艺术 |
3.1 新四军抗战报刊字体设计 |
3.1.1 名人题写、书法字体的设计应用 |
3.1.2 现代变体美术字、印刷字体的设计应用 |
3.2 新四军抗战报刊装饰设计 |
3.2.1 新四军抗战报刊图案装饰设计 |
3.2.2 新四军抗战报刊色彩装饰设计 |
3.3 新四军抗战报刊版式设计 |
3.3.1 新四军抗战报刊报纸版式设计 |
3.3.2 新四军抗战期刊封面设计 |
3.3.3 新四军抗战期刊版式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艺术风格 |
4.1 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原则 |
4.2 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艺术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1.2新四军编辑出版报刊一览表 |
表2.2新四军根据地美术工作人员及印刷所、出版社一览表 |
表2.3新四军内部文艺宣传团体一览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电子商务视觉营销中文字排版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电商视觉营销中文字排版版式分析 |
第一节 电商视觉中文字的排版原则 |
第二节 文字的排版设计及应用 |
第三节 视觉营销中文字排版的布局类型 |
第二章 电子商务视觉中用户浏览习惯对文字排版的影响 |
第一节 顾客群体浏览习惯对文字排版的影响 |
第二节 用户体验、习惯与电商排版的规律 |
第三章 文字排版在电商品牌塑造中的应用 |
第一节 文字排版在电商营销中对品牌视觉的重要性 |
第二节 电商视觉营销中文字排版对品牌视觉的传播优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10)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与视觉习惯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化海报设计中的版式编排 |
2.1 文化海报的特殊性 |
2.1.1 文化海报的发展 |
2.1.2 文化海报具有视觉生命力 |
2.1.3 文化海报的文人审美特征 |
2.2 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的设计原理 |
2.2.1 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的产生和发展 |
2.2.2 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的视觉要素 |
2.2.3 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的形式语言表现 |
2.3 版式编排对文化海报设计的意义 |
第3章 受众欣赏文化海报的思维与视觉习惯 |
3.1 受众欣赏文化海报的视觉流程 |
3.1.1 视觉流程的概念 |
3.1.2 视觉流程的视觉中心 |
3.2 受众视觉思维有意识的注意 |
3.2.1 受众视觉思维的信息查询 |
3.2.2 受众视觉思维的信息选择 |
3.2.3 受众视觉思维的信息处理 |
3.3 受众的视觉表象与视觉记忆 |
3.3.1 受众视觉表象的想象 |
3.3.2 受众的视觉短时间记忆 |
3.3.3 受众的视觉长时间记忆 |
第4章 文化海报设计的版式编排与受众视觉习惯关系分析 |
4.1 关注受众的视觉习惯是文化海报中版式编排设计的前提 |
4.1.1 视觉中心对文化海报版式编排的影响 |
4.1.2 视觉习惯对文化海报版式编排的影响 |
4.1.3 视觉流程对文化海报版式编排的影响 |
4.2 受众的视觉习惯可以通过文化海报的版式编排设计来引导 |
4.2.1 通过视觉形象引导受众的视觉习惯 |
4.2.2 通过抽象元素引导受众的视觉习惯 |
4.3 文化海报设计中利用受众视觉习惯完善版式编排 |
4.3.1 利用受众视觉习惯完善文化海报设计的版式编排 |
4.3.2 视觉编排合理的文化海报引领受众的审美 |
第5章 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与视觉习惯关系的应用研究 |
5.1 版式编排在文化海报中的设计应用 |
5.2 运用受众视觉习惯塑造文化海报的独特视觉魅力 |
结论 |
附录 Ⅰ 受众欣赏文化海报的视觉思维习惯问卷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四、文字字体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VOGUE》美版杂志平面设计语言研究[D]. 夏慧敏. 河北科技大学, 2021
- [2]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D]. 张建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版面设计中的图案应用原理研究 ——以徽菜馆品牌设计为例[D]. 朱迪.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装帧艺术中版式设计负空间的应用研究[D]. 谭剑哲.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科技之美-《Science》杂志封面设计研究(2009-2018)[D]. 陈洁.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中央日报》香烟广告中的美术字研究(1928-1937)[D]. 毕经猛.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媒体环境激变下的纸媒设计研究 ——以《申报》为例(1872-1949)[D]. 谈丽娜. 东南大学, 2019(01)
- [8]新四军抗战报刊设计艺术研究[D]. 高明斐.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2)
- [9]电子商务视觉营销中文字排版的应用研究[D]. 韦克昭. 宁夏大学, 2019(02)
- [10]文化海报设计中版式编排与视觉习惯关系研究[D]. 赵晓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