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和土壤中苯达松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小麦和土壤中苯达松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一、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孙毅民,梁文卫,王蕊,杨长志,姜冰[1](2021)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灭草松残留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植物源性食品中灭草松残留量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将样品中残留的灭草松用酸性乙腈高速匀浆提取,提取液经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MAX)净化,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XB-C18(2.0×50mm,2.6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1,质谱中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植物源性食品中灭草松进行检测和确证,基质加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草松的浓度在2~50n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灭草松相关系数(r)为0.999 1。在0.01~0.20mg·kg-1浓度范围内,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范围在75.6%~109.3%,相对标准偏差为4.1%~8.4%,检出限为10μg·kg-1。该方法具有快速、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可满足植物源性食品中灭草松的检测要求。

姬春红[2](2021)在《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及土壤中的时空分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inn.)是世界性恶性杂草,也是甘蔗田最重要的杂草。目前,化学防除是防控甘蔗田香附子最主要的手段,而氯吡嘧磺隆是防治香附子的有效药剂。了解氯吡嘧磺隆施用后,其在土壤和香附子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和时空分布,明确用水量对氯吡嘧磺隆的分布及防效的影响,可为科学合理使用氯吡嘧磺隆防治甘蔗田香附子提供依据。本论文拟在建立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根、茎叶、全株及土壤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痕量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氯吡嘧磺隆在土壤和香附子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和分布情况,比较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评价氯吡嘧磺隆土壤处理的不同用水量对香附子防效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乙酸乙酯-超声辅助提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香附子根、茎叶、全株及土壤中氯吡嘧磺隆的痕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优化了提取方式、提取溶剂及用量、提取时间、净化材料及用量等参数。5g样品用含1.5%甲酸的乙酸乙酯15 m L超声辅助提取提取15 min,然后4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浓缩近干,乙腈重新溶解后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检测。方法的线性良好(R2>0.9912),添加回收率在65.1-9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在2.1-11.0%之间,定量限(LOQ)和检出限(LOD)分别在0.3~1μg/kg、0.1~0.4μg/kg之间,满足农药痕量分析的要求,可以用于香附子根、茎叶、全株及土壤中氯吡嘧磺隆的痕量分析。(2)开展了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和土壤中消解及分布试验。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根、茎叶、全株及土壤中时空分布的变化的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按照氯吡嘧磺隆防治甘蔗田香附子推荐剂量的高剂量田间喷雾施药(有效成分67.5 g a.i./ha),氯吡嘧磺隆在土壤,香附子根、全株及茎叶中的含量在药后2 h最大,分别为50.4、241.5、7862.0、9775.1 ug/kg,随着时间的推移药剂在土壤及香附子各部分的持留量逐渐降低,氯吡嘧磺隆在土壤、香附子茎叶、全株及根中的持留量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期分别为2.3、3.8、4.2和6.4 d。(3)采用茎叶处理和灌根处理的方法,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中的时空分布。灌根处理:盆栽试验中香附子根和茎叶中的药剂含量分别在药后2 h(26.1ug/kg)和14 d(140.7ug/kg)达到最大,而田间试验则是在药后2 h(456.3ug/kg)和1 d(724.8ug/kg)达到最大;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中,药剂从香附子根传输到茎叶的迁移因子(TF)分别在药后14 d(TF=11.6)、5d(TF=7.8)达到最大;盆栽实验中药剂在香附子根、茎叶中的富集因子(BCF)在分别在药后7 d(BCF=1.0)、14 d(BCF=9.1)达到最大,而田间试验是在药后2h(BCF=1.4)、1 d(BCF=3.2)达到最大。茎叶处理:在试验期间,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土壤中均未有药剂检出;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中,香附子根中药剂含量分别在药后14 d(60.2ug/kg)、3d(693.6 ug/kg)达到最大,药剂从香附子茎叶到根的迁移因子分别在0.003~0.060和0.007~0.108之间。试验结果表明,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中的传输以根部吸收向上传导为主,易于在香附子茎叶富集;氯吡嘧磺隆虽然可以通过香附子茎叶向下传输至根部,但传输效率较低。(4)在单位面积用药量不变的情况下,用水量的多少能够影响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中的时空分布及其田间药效。以药剂登记推荐的最大用水量为1倍用水量,喷雾施药后2 h,1倍用水量处理组中香附子茎叶和全株中药剂含量最大,分别为4378.0 ug/kg和4053.8 ug/kg;4倍用水量处理组中香附子根的药剂含量最大,为18.8 ug/kg,其次为5倍用水量处理组,为18.4 ug/kg。药后14 d、21 d、30 d,3X用水量处理组中香附子根、茎叶、全株中药剂含量均为最大,分别在11.8~4.4 ug/kg、57.6~8.8 ug/kg、53.2~6.3 ug/kg之间。氯吡嘧磺隆防治香附子登记推荐最大用水量(40 L/667m2)的3倍用水量的药剂防效为最好,药后30 d的株防效达84.1%,并于其他用水量处理的防效达到差异显着水平。氯吡嘧磺隆防治香附子的田间用水量为120L/667m2时防治效果最好,但考虑到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建议在施用氯吡嘧磺隆时尽可能使香附子茎叶及土壤湿润。

张可鑫[3](2020)在《5种大豆田除草剂残留的垂直分布及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为合理使用大豆田除草剂,避免对下茬作物的影响,为作物轮作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分散固相微萃取法(QuEChER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对黑龙江省密山855农场大豆田土壤中烯草酮、灭草松、氟磺胺草醚和阿城姜家屯大豆田土壤中豆乙合剂(乙草胺、氯嘧磺隆)等5种除草剂残留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了5种除草剂残留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并采用室内盆栽法观察了除草剂残留量不同的土壤对小麦、高粱、谷子和红小豆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在045 cm的土壤中5种除草剂残留量检测结果表明:氟磺胺草醚的残留范围为0.00330.0678 mg/kg;灭草松的残留范围为0.00630.0560 mg/kg;乙草胺的残留范围为0.00920.0963 mg/kg;氯嘧磺隆的残留范围为2.022465.3 mg/kg;烯草酮未检出残留。2、密山855农场和阿城姜家屯在045 cm的土壤中4种除草剂残留量从上至下的垂直分布特征为:氟磺胺草醚、乙草胺和氯嘧磺隆均呈先大后小趋势;灭草松呈先小后大趋势。3、密山855农场和阿城姜家屯4种除草剂两次取样015 cm土壤残留量从上至下的垂直分布特征为:2018年11月的样品中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和乙草胺残留量均呈减小趋势,2019年5月取样呈增大趋势;灭草松两次取样的残留量总体均呈减小趋势,且第一次样品的残留量高于第二次。4、氟磺胺草醚残留对后茬红小豆、小麦是安全的,对后茬高粱和谷子不安全;灭草松的残留对后茬红小豆、高粱和小麦都安全,对后茬谷子不安全;乙草胺残留对后茬红小豆安全,对后茬高粱、谷子和小麦不安全;氯嘧磺隆残留对后茬4种作物都不安全;烯草酮没有残留,对后茬4种作物均安全。

张可鑫,张金艳,王亚飞[4](2020)在《密山地区大豆田除草剂残留的空间分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测定黑龙江省密山地区典型农场大豆田0~45 cm土层中氟磺胺草醚、灭草松、烯草酮等常用除草剂混剂的残留量,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测定3种除草剂的空间残留量。[结果]在各采集点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范围为3.34~67.84μg/L;灭草松为6.27~56.03μg/L。而烯草酮未检出。[结论]密山地区大豆田土层中,除草剂残留空间分布氟磺胺草醚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灭草松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曹彦,贾海滨,叶朝晖,魏冬梅,张利军,王雅娜,燕忠义,赵德义[5](2019)在《胡麻苗期不同配方除草剂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筛选出防除阔叶杂草高效安全的胡麻化学除草剂,试验用30%苯唑草酮SC等5种除草剂、30%苯唑草酮SC 180 mL/hm2+48%灭草松AS 2 250 mL/hm2等7种混用组合,在苗期实施茎叶喷雾,开展防除胡麻阔叶杂草试验。结果表明:有2个混用组合对胡麻阔叶杂草防效优良,30%苯唑草酮SC 180 mL/hm2+15%噻吩磺隆WP 225 g/hm2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0.63%,77.50%,48%灭草松AS 2 250 mL/hm2+15%噻吩磺隆WP 300 g/hm2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88.54%,92.50%,喷药后7 d胡麻恢复生长,对胡麻生长安全。这2个混用组合防治效果好、对胡麻生长安全、用药成本低,并且提高了胡麻产量,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张石云,宋超,张敬卫,齐延凯,汪倩,陈家长[6](2018)在《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系统中除草剂的污染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稻鱼共作是中国稻田综合种养的重要推广模式,不仅能显着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同时能有效保护梯田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了解稻鱼共作系统中除草剂的使用和污染特征,该研究选取云南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系统,检测7种常见的除草剂(草甘膦、灭草松、利谷隆、莠去津、乙草胺、丁草胺和除草醚)在水和沉积物中的残留值。结果显示:水中检出草甘膦、灭草松、莠去津、乙草胺和除草醚5种除草剂,其检出率分别为100.00%、9.09%、72.73%、100.00%、100.00%和36.36%,其最大残留值为153.82、1.60×10-3、1.52×10-2、22.31、19.34和2.04×10-2μg/L。沉积物中检出莠去津、乙草胺和除草醚3种除草剂,其检出率分别为100.00%、80.00%和100.00%,最大残留值依次为10.91、50.01和4.52μg/kg。结果表明,草甘膦、莠去津和乙草胺为主要残留的除草剂。除草剂污染特征为梯田>水流汇合处>水源。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梯田内除草剂的综合生态风险为高风险,水流汇合处为中等风险,水源除草剂残留无明显生态风险;表明梯田内施用和残留的除草剂对周边水域环境存在潜在的风险,莠去津和乙草胺是该产地的生态风险贡献最大的除草剂。

宋世明[7](2018)在《灭草松的水解和光解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灭草松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液相样品中灭草松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灭草松在室内的水解和光解特性;比较了在不同条件下灭草松水解和光解的规律,利用UPLC-QTOF-MS对灭草松的水解和光解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初步解释灭草松的水解和光解机理;利用LC-MS/MS对灭草松水解和光解产物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进行检测;从而发现有利于灭草松在液相中的降解条件。本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灭草松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为指导灭草松的合理使用及药后对环境的评价提供一定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所示。研究灭草松在不同pH、温度、表而活性剂、初始浓度和金属离子条件下的水解。结果表明:灭草松在pH4、7和9的条件下水解,其半衰期(T1/2)分别为87 d、77 d和58 d,说明灭草松水解速率随pH值的增大而加快;在温度为15℃、25℃、35℃和45℃的条件下水解,其T1/2分别为87 d、87 d、77 d和69 d,说明高温对灭草松的水解起促进作用,低温不利于灭草松的水解;在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吐温60、吐温8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条件下水解,其T1/2分别为63 d、99d、77d和99d,与对照组相比(T1/2=77d)吐温20有利于灭草松的水解,其它表面活性剂均对灭草松的水解起阻碍作用;在初始浓度为0.5 mg/L、1.0 mg/L和1.5 mg/L的条件下水解,其T1/2分别为63 d、77 d和87 d,说明浓度影响灭草松的水解,低浓度对灭草松的水解有利,高浓度则不利;在Cu2+的浓度为1 mg/L、5mg/L和10 mg/L的条件下水解,其T1/2分别为53 d、50 d和37 d,与对照组相比,Cu2+对灭草松的水解起促进作用,且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在Fe3+的浓度为1 mg/L、5 mg/L和10 mg/L的条件下水解,其T1/2分别为63 d、53 d和46 d,与对照组相比,Fe3+对灭草松的水解起促进作用,且随着Fe3+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研究灭草松在不同pH、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条件下的光解(500 w和300 w高压汞灯下)。结果表明:灭草松在pH4、7和9的条件下光解,其T1/2在2.3h~5.1h之间,碱性对灭草松的光解起促进作用;在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吐温60、吐温80和SDS的条件下光解,其T1/2在5.0 h~7.5 h之间,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灭草松的光解具有光淬灭作用;在初始浓度为0.5 mg/L、1.0 mg/L和1.5 mg/L条件下光解,其T1/2在2.3 h~5.8 h之间,初始浓度与灭草松的光解速率呈负相关;在甲醇、乙腈、丙酮和乙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为10%、20%和30%的的条件下光解,其T1/2在3.2h~12.2h之间,甲醇和乙酸乙酯对灭草松的光解具有光催化作用,乙腈和丙酮则具有光淬灭作用;在Cu2+和Fe3+的浓度均为1 mg/L、5 mg/L和10 mg/L的条件下水解,其T1/2在1.6h~4.4h之间,Cu2+和Fe3+都对灭草松的光解起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当灭草松在光源为500 w高压汞灯、300 w高压汞灯和氙灯的条件下的光解时,结果表明:灭草松在500 w高压汞灯下的光解速率最快,在氙灯下的光解速率最慢。经UPLC-QTOF-MS分析鉴定,灭草松水解时的降解产物主要为6-羟基苯达松或8-羟基苯达松;灭草松光解时的降解产物主要为N-甲基苯达松和6-羟基苯达松或8-羟基苯达松;但对于降解产物具体是6-羟基苯达松还是8-羟基苯达松,有待进一步研究。灭草松在不同条件下水解,均能检测出6-羟基苯达松,其浓度随灭草松的水解先缓慢增加,增加至一定浓度后,随灭草松的水解而逐渐减少,直至低于检出浓度(0.001 mg/L),范围在0.001 mg/L~0.009 mg/L之间;灭草松在不同的条件下光解,其光解产物6-羟基苯达松仅在乙酸乙酯、甲醇和不同表面活性剂中存在,浓度同样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浓度在0.001 mg/L~0.008 mg/L之间。

刘修园[8](2018)在《九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残留降解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烟叶生产过程中,除草剂对控制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保护烟叶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烟草对除草剂尤为敏感,近年来,许多烟稻轮作区因除草剂施用不当而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或避免除草剂残留问题对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本文以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为研究对象,研究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的药害影响及其在田间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的开展,为烟稻轮作区烟叶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实践措施,对烟稻轮作区的烟草安全生产、烟草行业的自身健康发展、提高除草剂受害烟区的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2,4-滴丁酯、灭草松和双草醚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在土壤和烟叶中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添加浓度范围在0.011.0 mg/kg之间时,研究所用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在土壤和烟叶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9.4%-1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8.3%范围内,所建方法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结果重现性较好,具有可行性。(2)采用所建方法,对上述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在盆栽烟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9种除草剂在盆栽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施药浓度越高,除草剂残留量越高,其在盆栽土壤中的半衰期越长。(3)盆栽试验中除草剂施用剂量与烟草生长发育情况存在显着的剂量效应关系,施药剂量越高,其对烟草株高、叶面积的抑制作用越强。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的株高、叶面积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该药1/2倍剂量处理组即有明显药害产生,受害的烟叶叶缘向背面卷曲,随着烟草生长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只有主脉生长。除此之外,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灭草松、2,4-滴丁酯和双草醚对烟草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也非常明显。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丁草胺三种酰胺类除草剂对烟草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相对较低。(4)田间药害症状识别中,二氯喹啉酸药害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药害症状为:顶部心叶卷曲,叶边缘呈锯齿状,颜色加深,叶片变厚,叶片小化丛生,烟株矮化严重,节距变短。苄嘧磺隆、吡嘧磺隆、2,4-滴丁酯、灭草松、双草醚等除草剂处理组也出现了不同的药害症状。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丁草胺三种酰胺类除草剂无明显的药害症状产生。(5)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降解缓慢,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391mg/kg,理论半衰期为27.7天,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2,4-滴丁酯、灭草松、双草醚在大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58、0.011、0.235、0.899、0.254、0.420、0.014、0.032 mg/kg,理论半衰期分别为16.1、16.9、15.1、16.5、13.6、13.3、15.4、17.3天。(6)本次试验中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2,4-滴丁酯、灭草松和双草醚在土壤中导致烟草产生药害症状的临界浓度分别为0.052、0.020、0.035、1.927、2.801、2.102、3.013、0.012和5.224 mg/kg;其在大田土壤中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59、102、56、29、54、33、53、57和85天。

吴萍[9](2017)在《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环境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trobilurins)杀菌剂是一类具有独特作用方式、环境友好性、显着增产和增效作用的杀菌剂品种,是继三唑类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之后的又一类农用杀菌剂。随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市场份额逐步增长,该类杀菌剂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以嘧菌酯、醚菌酯和氰烯菌酯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在水体、土壤、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和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了氰烯菌酯对水生生物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为评价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使用安全性提供了科学参考数据。本论文研究了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的水解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农药的水解速率为:醚菌酯>嘧菌酯>氰烯菌酯,其中醚菌酯水解较快,嘧菌酯和氰烯菌酯较难水解。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该类杀菌剂的水解,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中性条件下,氰烯菌酯平均活化熵为-256.29 J.mol-1·K-1,水解反应活化熵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现出显着的相关性。采用人工氙灯作为光源,研究了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水中的光解作用。水中醚菌酯和嘧菌酯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04 h和1.76 h,均属易光解农药;氰烯菌酯在水中光解半衰期为17.8 h,较难光解。氰烯菌酯光解速率和溶剂的极性无关,甲醇对氰烯菌酯的光解主要起促进作用,丙酮对氰烯菌酯则表现出光猝灭作用。腐殖酸对氰烯菌酯的光解起猝灭效应,光猝灭率与腐殖酸的浓度呈正相关。双氧水对氰烯菌酯光解起敏化效应,氰烯菌酯光解速度与双氧水浓度呈正相关性,当浓度为8.0 minol·L-1时,光解速率是氰烯菌酯单独光解的1.31倍。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鉴定了三种农药水中的主要降解产物,推断出醚菌酯降解产物主要有KP1和KP2,嘧菌酯主要有6种水解产物和12种光解产物,氰烯菌酯降解产物主要有AP1、AP2和AP3。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水中及水中光照条件下的降解主要是脱烷基、醚键断裂、羟基化和水解反应。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农药在土壤表面均较难光解,其光解速率顺序为:醚菌酯>嘧菌酯>氰烯菌酯。三种农药在汞灯条件下的降解速率远快于氙灯条件下,在水中光解远快于土壤表面光解。可见,光照强度和光解介质直接影响农药的光解速率。醚菌酯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顺序为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嘧菌酯为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江西红壤,氰烯菌酯为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醚菌酯在三种供试土壤中降解均较快,水解可能是其主要降解途径。嘧菌酯和氰烯菌酯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有机质含量高、偏碱性的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更有利于其降解。对江西红壤中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降解产物进行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鉴定,鉴定醚菌酯土壤降解产物有6种,嘧菌酯有AP3、AP4和AP7等4种,氛烯菌酯有7种,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降解主要发生脱烷基、水解和氧化等反应。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水-沉积物系统中降解半衰期均小于1个月,属于易降解农药。三种农药在厌氧水-沉积物系统中降解快于好氧条件下,这与其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一致。此外,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越有利于该类农药的降解。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壤薄层层析法对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吸附能力较差,其吸附强弱顺序均为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吸附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呈显着正相关。根据McCall分类法,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不同土壤中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 kJ·mol-1,属物理吸附。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GUS值均小于1.8,不易淋溶;在江西红壤中,嘧菌酯GUS值大于2.8,属于易于淋溶性农药,氰烯菌酯GUS值为2.63,属于中等淋溶性农药。土壤薄层试验结果表明,醚菌酯在土壤中迁移性较差,嘧菌酯和氰烯菌酯在三种土壤中均属不移动级。吸附在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较难解吸,在江西红壤中相对较易解吸,这与它们的吸附特性一致。总体上,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弱。醚菌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极短,不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嘧菌酯和氰烯菌酯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能长期持留在土壤中。以嗜热四膜虫作为评估氰烯菌酯毒性作用的模型生物,通过电子显微镜成像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氰烯菌酯作用嗜热四膜虫的生长进行分析,以及对嗜热四膜虫转录组进行了大规模测序,探讨了氰烯菌酯的毒性分子作用机制。四膜虫在低浓度0.25、2.5和25 μM氰烯菌酯5天暴露浓度后,其生物量、体长、体宽和纤毛数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5 μM氰烯菌酯处理后的四膜虫共有1571个差异基因,且显着富集于87个GO term上,涉及生物代谢、生物调节、细胞组分合成、分解代谢等过程,氰烯菌酯对四膜虫的毒性影响可能主要与抑制四膜虫功能蛋白的合成、活性及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合成有关。暴露于氰烯菌酯中的四膜虫基因表达发生了显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遗传信息调控和代谢途径等方面,同时,ABC-2转运家族蛋白基因的上调表明四膜虫可能通过上调外排泵来增加对氰烯菌酯的外排作用从而降低氰烯菌酯对自身的伤害。

马云峰[10](2016)在《双氟磺草胺在麦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与淋溶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是由消解、吸附、淋溶迁移等多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结合的动态过程组成,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了解农药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评价农药环境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双氟磺草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关于其环境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在土壤中的吸附、淋溶特性,以及淋溶的影响因素,为深入评价双氟磺草胺在环境中的安全性与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建立了田间小麦植株和土壤样品中双氟磺草胺残留分析方法,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植株中双氟磺草胺添加0.010.5mg/kg时,回收率为90.4%115.0%;RSD为2.0%3.9%,土壤中双氟磺草胺添加0.0050.05mg/kg时,回收率为86.3%112.8%;RSD为2.0%4.1%,双氟磺草胺最小检出量为1×10-11g,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mg/kg和0.005mg/kg,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研究了两年三地的小麦田间双氟磺草胺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残留田间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小麦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335.59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5.667.84d。优化了吸附、淋溶试验水样和土壤样品中双氟磺草胺的分析方法。加标回收试验表明:土壤中双氟磺草胺添加0.55mg/kg时,测定回收率为78.0%92.7%;RSD为2.4%4.4%,最小检测浓度为0.5mg/kg。水中双氟磺草胺添加0.550mg/L时,测定回收率为97.3%98.8%;RSD为0.5%1.2%,最小检测浓度为0.5mg/L,符合吸附、淋溶特性研究的分析要求。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3个小麦种植地区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安徽粘土、山东砂质壤土和河南砂质粘壤土中的吸附规律均可以较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其吸附系数(Kf)在0.390.62之间;土壤有机碳归一化吸附系数(Koc)在66.9181.35之间,表明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均属于难吸附型;吸附自由能(ΔG)在-10.90-10.42kJ/mol之间,均属于物理吸附。通过土柱淋溶法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3个小麦种植地区土壤中的淋溶特性,并以安徽粘土为对象,考察了双氟磺草胺初始添加量和腐殖酸对其在土壤中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淋出率在71.7%74.1%之间,说明其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性均较强。双氟磺草胺初始添加量和腐殖酸对淋出率具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试验结果,认为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可能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pH值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较大,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灭草松残留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质谱条件
        1.2.3 标准溶液配制
        1.2.4 样品提取方法
        1.2.5 样品净化
        1.2.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提取剂的选择
    2.2 净化方法的选择和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2.3 色谱柱和流动相的选择
    2.4 质谱条件的优化
    2.5 标准溶液的稳定性
    2.6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2.7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3 结论与讨论

(2)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及土壤中的时空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外源化合物在植物体中时空分布研究的应用
    1.2 外源化合物在植物体中时空分布的机理
    1.3 氯吡嘧磺隆的特性
    1.4 氯吡嘧磺隆在植物体中时空分布研究现状
    1.5 氯吡嘧磺隆对香附子的防除效果
    1.6 香附子发生与防治的现状
    1.7 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试剂和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相关基质中的分析方法
        2.2.2 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和土壤中的时空分布
        2.2.3 用水量对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中时空分布和田间药效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相关基质中的分析方法
        3.1.1 优化仪器条件
        3.1.2 优化提取净化过程
        3.1.3 方法确证
    3.2 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和土壤中的时空分布
        3.2.1 田间喷雾试验
        3.2.2 茎叶和灌根处理的盆栽试验
        3.2.3 茎叶和灌根处理的田间试验
    3.3 用水量对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中时空分布和田间药效的影响
        3.3.1 用水量对氯吡嘧磺隆防治香附子效果的影响
        3.3.2 用水量对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及土壤中时空分布的影响
4 讨论
    4.1 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中分析方法的建立
    4.2 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和土壤中的时空分布
    4.3 用水量对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中时空分布和田间药效的影响
5 结论
    5.1 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3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

(3)5种大豆田除草剂残留的垂直分布及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除草剂的使用及残留情况
        1.1.1 除草剂的使用情况
        1.1.2 除草剂的残留现状
        1.1.3 黑龙江省大豆田除草剂的残留现状
        1.1.4 除草剂残留的分布特征
    1.2 除草剂残留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除草剂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2 除草剂残留仪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5种大豆田常用除草剂残留的提取与净化
        1.3.2 5种大豆田常用除草剂的残留检测与分析
        1.3.3 5种除草剂不同残留量土壤对大豆田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采样及样品前处理方法
        2.2.2 除草剂残留的检测方法
        2.2.3 5种除草剂不同残留量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5种除草剂的标准曲线
    3.2 密山855 农场大豆田3 种除草剂残留量分析
        3.2.1 密山855 农场0~45 cm土壤中除草剂残留量检测结果
        3.2.2 密山855 农场大豆田土壤中除草剂残留量的垂直分布
        3.2.3 密山855 农场不同采样时间土壤中3 种除草剂残留量的垂直分布
    3.3 阿城姜家屯大豆田2种除草剂残留量分析
        3.3.1 阿城姜家屯0~45 cm土壤中除草剂残留量检测结果
        3.3.2 阿城姜家屯大豆田土壤中除草剂残留量的垂直分布
        3.3.3 阿城姜家屯不同采样时间土壤中2 种除草剂残留量的垂直分布
    3.4 密山855 农场土壤中3 种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3.4.1 氟磺胺草醚残留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3.4.2 灭草松残留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3.4.3 烯草酮残留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3.5 阿城姜家屯土壤中2种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3.5.1 氯嘧磺隆残留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3.5.2 乙草胺残留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4.1 密山855 农场和阿城姜家屯大豆田除草剂的残留量检测
    4.2 土壤中不同除草剂残留量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5 结论
    5.1 密山855 农场和阿城姜家屯土壤中5 种除草剂残留量的垂直分布总体水平
    5.2 密山855 农场和阿城姜家屯不同采样时间土壤中5 种除草剂残留量的垂直分布
    5.3 5种除草剂不同残留量土壤对大豆田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密山地区大豆田除草剂残留的空间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1.2 试剂与材料
    1.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4 实验方法
        1.4.1 土壤样品前处理(Qu ECh ERS法)
        1.4.2 检测条件
        1)色谱条件
        2)质谱条件
    1.5 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准曲线绘制
        1.5.1 标准溶液配制
        1.5.2 标准曲线绘制
    1.6 样品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空间分布
    2.2 灭草松残留量的空间分布
    2.3 烯草酮残留量的空间分布
3 结论

(5)胡麻苗期不同配方除草剂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作物与防除对象
    1.2 环境条件
    1.3 供试药剂与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对胡麻安全性调查
        1.4.2 除草效果调查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药后3~10 d田间观察结果
    2.2 喷施除草剂15 d后杂草防治效果
    2.3 喷施除草剂30 d后杂草防治效果
    2.4 喷施除草剂45 d后杂草防治效果
3 讨论
4 结论

(6)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系统中除草剂的污染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点描述
    1.2 材料与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样品前处理
        1.4.1 样品预处理
        1.4.2 水样前处理
        1.4.3 土样前处理
    1.5 仪器分析条件
        1.5.1 液质联用仪分析条件
        1.5.2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1.5.3 气相色谱柱分析条件
    1.6 数据处理
    1.7 生态风险评价
    1.8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QA/QC)
2 结果
    2.1 水中除草剂的残留状况
    2.2 沉积物中除草剂的残留状况
    2.3 3种水体环境中除草剂的生态风险评价
3 讨论
    3.1 除草剂污染特征
    3.2 除草剂的来源分析
    3.3 除草剂风险分析
4 结论

(7)灭草松的水解和光解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农药的光解
    1.2 农药的水解
    1.3 灭草松
        1.3.1 灭草松的简介
        1.3.2 灭草松的研究概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灭草松的水解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试剂
        2.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4 缓冲溶液的配制
        2.1.5 水样前处理方法
        2.1.6 仪器方法
        2.1.7 添加回收试验
        2.1.8 数据处理
        2.1.9 不同pH值下灭草松的水解
        2.1.10 不同初始浓度下灭草松的水解
        2.1.11 不同表面活性剂下灭草松的水解
        2.1.12 不同温度下灭草松的水解
        2.1.13 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下灭草松的水解
        2.1.14 水解产物的鉴定
    2.2 灭草松的光解
        2.2.1 试验仪器
        2.2.2 试验试剂
        2.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4 缓冲溶液的配制
        2.2.5 水样前处理方法
        2.2.6 仪器方法
        2.2.7 添加回收试验
        2.2.8 数据处理
        2.2.9 300 w高压汞灯下灭草松的光解
        2.2.9.1 不同pH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9.2 不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9.3 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9.4 不同含量的有机溶剂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9.5 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10 500 w高压汞灯下灭草松的光解
        2.2.10.1 不同pH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10.2 不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10.3 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10.4 不同含量的有机溶剂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10.5 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2.2.11 不同光源下灭草松的光解
        2.2.12 光解产物的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方法的线性
    3.2 添加回收率结果
    3.3 在不同pH值下灭草松的水解
    3.4 在不同初始浓度下灭草松的水解
    3.5 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下灭草松的水解
    3.6 在不同温度下灭草松的水解
    3.7 在硫酸铜溶液下灭草松的水解
    3.8 在三氯化铁溶液下灭草松的水解
    3.9 灭草松水解产物的分析鉴定
    3.10 在不同条件下灭草松水解产物的含量
        3.10.1 不同pH条件下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
        3.10.2 不同初始条件下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
        3.10.3 不同表面活性剂下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
        3.10.4 不同温度下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
        3.10.5 在硫酸铜溶液下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
        3.10.6 在三氯化铁溶液下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
    3.11 300 w高压汞灯下灭草松的光解
        3.11.1 不同pH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1.2 不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1.3 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1.4 不同含量有机溶剂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1.5 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2 500 w高压汞灯下灭草松的光解
        3.12.1 不同pH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2.2 不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2.3 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2.4 不同含量有机溶剂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2.5 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
    3.13 不同光源下灭草松的光解
    3.14 灭草松光解产物的分析鉴定
    3.15 灭草松光解产物的含量测定
        3.15.1 灭草松在300w高压汞灯下光解时光解产物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
        3.15.2 灭草松500w高压汞灯下光解时光解产物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
4 讨论
    4.1 灭草松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4.2 净化剂的优化
    4.3 6-羟基苯达松的质谱条件优化
    4.4 不同条件下灭草松的水解分析
    4.5 不同光强高压汞灯及不同条件下灭草松的光解分析
    4.6 不同光源下灭草松的光解分析
    4.7 灭草松水解和光解产物的分析
    4.8 不同条件下灭草水解产物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分析
    4.9 不同光强高压汞灯及不同条件下灭草松光解产物6-羟基苯达松的含量分析
5 结论
    5.1 灭草松的水解
    5.2 灭草松的光解
    5.3 本文创新之处
    5.4 本文有待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九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残留降解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除草剂对农作物的影响
        1.2.1 除草剂药害的分类
        1.2.2 除草剂导致的主要药害症状
        1.2.3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1.3 除草剂残留分析方法
        1.3.1 样品前处理方法
        1.3.2 除草剂残留常用检测方法
        1.3.3 除草剂降解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场所与环境条件
    2.3 分析方法
        2.3.1 二氯喹啉酸分析方法
        2.3.2 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分析方法
        2.3.3 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丁草胺分析方法
        2.3.4 灭草松分析方法
        2.3.5 双草醚和2,4-滴丁酯分析方法
    2.4 田间试验方案
        2.4.1 除草剂施药剂量与烟草药害症状相关性调查
        2.4.2 大田除草剂药害试验
        2.4.3 常见除草剂在田间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方法的线性范围及准确度与精密度
    3.2 不同除草剂在盆栽烟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
    3.3 不同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3.4 除草剂药害症状识别
    3.5 不同除草剂在田间的残留降解规律
    3.6 除草剂产生药害剂量及安全间隔期
4 讨论
    4.1 不同除草剂对烟草药害影响分析
    4.2 不同除草剂在田间的残留降解规律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9)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环境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复合污染
        1.2.2 农药混用后的环境行为
        1.2.3 农药的环境效应
        1.2.4 原生动物四膜虫在环境毒理学中的应用
    1.3 三种甲氧基丙烯菌酯类杀菌剂研究现状
        1.3.1 醚菌酯
        1.3.2 嘧菌酯
        1.3.3 氰烯菌酯
第二章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水中的降解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仪器与设备
        2.2.2 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缓冲溶液和农药标准溶液配制
        2.3.2 水解实验
        2.3.3 光解实验
        2.3.4 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的分析方法
        2.3.5 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水中降解产物分析
        2.3.6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的水解特性
        2.4.2 pH对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水解作用的影响
        2.4.3 温度对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水解作用的影响
        2.4.4 氰烯菌酯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活化熵
        2.4.5 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在水中的光降解
        2.4.6 氰烯菌酯在有机溶剂中的光降解
        2.4.7 H_2O_2和腐殖酸对氰烯菌酯光降解的影响
        2.4.8 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水中可能的降解途径的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降解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仪器与设备
        3.2.2 试剂
        3.2.3 试验土壤
    3.3 试验方法
        3.3.1 土壤表面光降解
        3.3.2 土壤降解试验
        3.3.3 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土壤降解产物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在土壤表面的光降解
        3.4.2 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在土壤中的降解
        3.4.3 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可能的降解途径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
        4.2.1 试剂
        4.2.2 水-沉积物系统
        4.2.3 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好氧试验方法
        4.3.2 厌氧试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醚菌酯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作用
        4.4.2 嘧菌酯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作用
        4.4.3 氰烯菌酯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作用
        4.4.4 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
    4.5 小结
第五章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迁移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
        5.2.1 仪器设备
        5.2.2 试剂
        5.2.3 供试土壤
    5.3 试验方法
        5.3.1 预试验
        5.3.2 正式吸附试验
        5.3.3 解吸试验
        5.3.4 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迁移性
        5.3.5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水土比选择
        5.4.2 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在土壤中的吸附
        5.4.3 醚菌酯、嘧菌酯和氰烯菌酯在土壤中的解吸特性
        5.4.4 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迁移
    5.5 小结
第六章 氰烯菌酯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
        6.2.1 仪器设备
        6.2.2 试剂及工具酶
        6.2.3 细胞株
    6.3 试验方法
        6.3.1 标准溶液配制
        6.3.2 四膜虫的培养
        6.3.3 四膜虫氰烯菌酯24h暴露实验
        6.3.4 四膜虫氰烯菌酯5d暴露实验
        6.3.5 毒性效应评价
        6.3.6 毒理机制研究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氰氛烯菌酯24h急性暴露
        6.4.2 氰烯菌酯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6.4.3 氰烯菌酯对四膜虫形态的影响
        6.4.4 转录组分析
        6.4.5 讨论
    6.5 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10)双氟磺草胺在麦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与淋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除草剂的使用现状及危害
    1.2 农药残留分析研究
        1.2.1 样品制备技术
        1.2.2 样品检测技术
    1.3 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1.3.1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
        1.3.2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
    1.4 双氟磺草胺研究
        1.4.1 双氟磺草胺简介
        1.4.2 双氟磺草胺基本性质
        1.4.3 双氟磺草胺开发与应用研究
        1.4.4 双氟磺草胺残留分析研究
        1.4.5 双氟磺草胺环境行为研究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药品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1.3 供试土壤
    3.2 试验方法
        3.2.1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3.2.2 田间样品制备方法
        3.2.3 UPLC-MS/MS检测条件
        3.2.4 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试验方法
        3.2.5 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试验方法
        3.2.6 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淋溶的影响因素试验方法
        3.2.7 吸附与淋溶试验样品制备方法
        3.2.8 HPLC检测条件
        3.2.9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双氟磺草胺残留分析方法
        4.1.1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4.1.2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4.1.3 方法灵敏度
    4.2 双氟磺草胺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4.2.1 双氟磺草胺在小麦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4.2.2 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4.3 吸附与淋溶样品分析方法
        4.3.1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4.3.2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4.3.3 方法灵敏度
    4.4 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4.4.1 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4.4.2 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热力学特性
    4.5 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淋溶特性
    4.6 双氟磺草胺初始量对其在土壤中淋溶的影响
    4.7 腐殖酸添加量对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淋溶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灭草松残留量[J]. 孙毅民,梁文卫,王蕊,杨长志,姜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05)
  • [2]氯吡嘧磺隆在香附子及土壤中的时空分布[D]. 姬春红. 广西大学, 2021(02)
  • [3]5种大豆田除草剂残留的垂直分布及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D]. 张可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1)
  • [4]密山地区大豆田除草剂残留的空间分布[J]. 张可鑫,张金艳,王亚飞. 农药, 2020(01)
  • [5]胡麻苗期不同配方除草剂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效果的研究[J]. 曹彦,贾海滨,叶朝晖,魏冬梅,张利军,王雅娜,燕忠义,赵德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1)
  • [6]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系统中除草剂的污染特征[J]. 张石云,宋超,张敬卫,齐延凯,汪倩,陈家长.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S1)
  • [7]灭草松的水解和光解特性研究[D]. 宋世明. 广西大学, 2018(12)
  • [8]九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残留降解规律研究[D]. 刘修园.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8)
  • [9]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环境行为研究[D]. 吴萍.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10]双氟磺草胺在麦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与淋溶特性研究[D]. 马云峰.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小麦和土壤中苯达松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