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程疑难问题解答(论文文献综述)
黄自恬[1](2021)在《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文中认为伴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应用的普及和日益深入,信息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培养新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的桥梁性学科,也在新课标的修订和颁布之后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其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以及项目教学法的倡导是此次新课标的亮点。本研究将解决如何根据新课标将项目教学法与新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一《数据与计算》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设计合理的项目化教学方案从而促进教学。本研究通过梳理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结合项目化教学现状,以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数据与计算》项目化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如下:本研究在梳理了项目化教学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合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对高中教材《数据与计算》进行项目化设计,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模块项目化,项目任务化,选取数据与信息内容模块的《数据编码》、《数据与结构》《加密与解密》三个项目进行教学设计,并制定了配套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为了验证项目化教学的效果,对高一年级某班的学生实施三个项目化教学设计,进行三轮的行动研究,根据反馈不断的修改完善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为了验证项目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否有促进作用,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利用课堂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行动研究后利用学生自评问卷以及师生访谈提纲对教学效果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经过分析表明所开展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
季元颐[2](2021)在《H公司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管理应用研究》文中提出H公司是开发港口装卸作业及物流运输软件的公司。由于其所属行业是国家战略资源,因此H公司的软件产品呈现出需求特殊,软件品种繁多、功能复杂,软件规模庞大等特点。同时,H公司的软件产品缺乏必要的测试,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造成后期维护工作压力巨大。考虑到目前H公司的维护工作量已经饱和,需要在现有人力资源的架构下,寻找新的管理模式,解决软件测试工作不到位,软件维护工作中无效劳动多,繁杂业务点问题定位困难的等问题。本文基于定量分析法,辅以跨学科研究法,对H公司软件测试与维护的协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详细介绍H公司的背景以及产品使用状况,分析了H公司客户需求特点,介绍了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的管理流程,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H公司软件维护存在工作量大、无效劳动较多,和软件项目其他过程沟通较少等问题;对H公司软件测试与软件维护协同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接着利用项目整体管理和协同管理的思路,设计了“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管理”的工作流程,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组织了“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小组”,对现有的软件项目过程中的软件测试工作和软件维护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并规范了文档管理办法;最后介绍了软件维护的“三级响应”体系的实施,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管理的实施方案和软硬件平台的部署方法,以及协同管理措施效果评价,并对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管理的经验向全项目进行推广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H公司的软件产品质量的提高,对软件测试效率的提升,和维护工作精细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媛媛[4](2020)在《“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人工智能教学是国家智能与教学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推理类”AI课程是国际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我国教学发展对“推理类”AI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把握不足,尤其是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推理类”AI课程的教学案例集亟需开发完善。因此,深入研究与设计面向高中生的“推理类”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案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高中AI课程推理类教学案例的现状进行分析,完善推理类教学案例集已经成为了高中人工智能课程深入推进的重要趋势,而推理类AI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存在着三大问题:重知识表示轻逻辑思维推理,基础性结构不完善;高中生感兴趣的知识图谱推理和多智能体推理课程内容不够重视;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案例开发不足。高中生在AI学习有四大特点:思维敏捷、乐于推理,但缺乏系统化训练;抽象表达能力强,但知识表示方式的科学化欠缺;信息知识储备和技能良好;在案例情境中教学效果较好。因此,本文结合两个典型“推理类”高中AI教学案例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文献分析,设计出推理类AI教学案例开发的六大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做了第一轮的教学设计,形成了《基于Arduino的多功能学习小卫士》教学案例,但通过实际教学应用发现推理目标没有分解,学生理解上易混淆;案例操作性太强,学生易关注实践忽视逻辑。因此,基于第一轮反馈的问题和第二轮优化设计的原则上,形成了具体划分知识图谱推理、记忆驱动推理、多智能体推理的《察异辨花》《识图认物》《自动迎宾系统》三种教学案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两轮优化设计出的教学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和当下高中学校的教学案例的需求。
许芳[5](2020)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教育信息化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下,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教学与学习形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加快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变革发展,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一。以中小学智慧课堂为落脚点,教师使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开展教学,通过任务驱动重塑学生学习方式,使智慧教育成为可能。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对于各类学校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成为智慧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厘定智慧课堂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概念与内涵,对智慧课堂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确定本文的研究问题与内容,为本研究的进行奠定相关理论基础。其次,针对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相混淆的现象,本文以调查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三者的区别为切入点,通过对临沂市某中学4个智慧课堂平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的基本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对该学校4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初步确定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基本结构。第三,为了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应用于智慧课堂教学中,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依据、原则与理念,并结合具体的初中信息技术某一课时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最后,本文将初步设计好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教学中,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三轮行动研究进行实践修正。通过开展上述相关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明确阐释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三者的差异和区别。在适用范围上,自主学习任务单面向的是学生个人,而导学案和预习单的适用范围是教师和学生。从三者的概念来看,自主学习任务单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导学案则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预习单仅仅着眼于学生的预习。自主学习任务单将课程论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而导学案和预习单并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首要设计理念,导学案致力于习题的训练、知识点的掌握,预习单则仅仅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预习题目。2.确立了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依据、原则与理念并建立基本框架包括学习指南等三部分。本研究认为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应以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依据,遵循科学性、趣味性、情境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贯彻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任务分解与支架搭建相结合等理念。
崔淑惠[6](2020)在《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计算、数据分析、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兴起引起了“互联网+”教育的浪潮。在教育信息化2.0的推动下,智慧课堂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起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智慧课堂的衍生物随即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作为新兴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产物,智慧课堂以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逐步发展着师生的信息素养。本研究首先了解了当前一线学校的智慧学习平台的利用情况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需求。在明确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价值后,通过文献研究法概述了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概述和自我理解。此后总结了智慧课堂的特征,并对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三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接下来,依据新课标、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及理论支撑,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依托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检验此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通过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验证此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所产生的影响,尝试从中总结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问题。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展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从学习态度、反馈以及学习投入度三个维度显着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朱文艳[7](2020)在《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正逐步迈向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将是对人类社会进行全新的变革、融合、发展和发现的时代,时代需要人才的发展,人才发展依托于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核心是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人工智能时代为背景,以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为价值取向,对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培养计算思维的途径和方法类研究相对不足,人工智能课程培养计算思维的实践探索需进一步深化。因此,本研究进行了高中人工智能课程计算思维培养的分析,设计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聚焦当前课程体系下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瓶颈问题,在高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特点分析、培养价值分析、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课程计算思维五要素的培养过程进行分析,为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活动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2)根据高中人工智能课程计算思维培养的理论分析,结合学习活动设计的类型和原则,在疑难问题设计、学习任务设计、资源工具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学习成果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拓展延伸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了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活动设计,为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3)根据提出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活动设计,对工智能课程进行案例实施,分别在实验1班和实验2班进行人工智能课程对比教学,其中在实验1班进行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活动设计,实验2班进行常规教学,教学结束后根据实验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对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为人工智能课程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法。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活动,在学生问题解决、算法思维、创造能力、批判能力、协同能力这五个计算思维的维度上均有显着提升。
张鹏[8](2020)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新时代,飞速发展的计算机行业与互联网产业带动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变更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发展也在改变着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知识获取途径的变化改变了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师生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发展转变。在过去已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中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难以做到对知识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支持下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在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中能够体现它独特的价值和目的意义,在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与实施课堂合作探究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以很好的实施与开展翻转课堂,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建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本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理论基础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与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研究:1.通过文献分析法厘定课内翻转、翻转课堂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概念与内涵,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课内翻转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确定研究问题与内容,为本研究的进行奠定相关理论基础。2.在综合研究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构建出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各个过程要素进行分析。本研究把整个课内翻转模式分为三个阶段:课堂前段自主学习阶段、课堂中段交流答疑阶段、课堂后段巩固提升阶段。在整个课内翻转模式的课前和课后还要有教师要进行的课前准备阶段和课后反思阶段。3.在构建的教学模式指导下针对具体的课程开展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4.开展的教育实验选用了山东某高校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的两个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另一个则作为对照班实施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质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前后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的有效性。通过完成上述的研究工作,本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本研究在对现有国内外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与解构,结合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实际教学的约束条件,建构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并提出应用该模式的教学设计。2.本研究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进一步说明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的有效性。
郭铭寒[9](2020)在《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的制定,全国各级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纷纷对此做出了响应,在中小学阶段积极开展编程教育,其中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以Scratch图形化编程为主。本研究在调查小学编程教师在Scratch案例选择与设计情况和案例教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上课前设计的教学案例分析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的运用的现状,并针对小学Scratch编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为教师在小学Scratch案例教学过程中提供改进思路。全文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问题研究背景以及问题提出的原由。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编程教育成为全球趋势,Scratch案例的使用在我国小学阶段Scratch教学中十分普遍。因此,笔者提出对教师关于案例教学的认识、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情况以及案例教学过程进行调查,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策略供一线教师参考。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案例、案例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范例教学、项目教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除此之外,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得出案例教学对小学Scratch案例教学的作用以及Scratch案例教学中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和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具体涉及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Scratch案例选择和设计情况的研究就是问卷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涉及对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其中Scratch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的优点包括案例的选择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案例涉及多种指令的灵活运用;案例主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其不足之处在于片面追求指令学习,内容情节不合理;过于强调趣味性,案例内容缺乏意义;随意指定案例角色,交互设计不严谨;局限于程序设计,多学科融合不明显。案例教学过程的优点有案例教学程序完整,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能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总结评价案例内容。其不足之处在于案例讨论提纲的提供不足,学生较少参与评价总结。而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应用缺点的原因,包括教师照本宣科,对教材案例不加修改;案例不符合教学需要,教师自编或改编的能力不足;学生对游戏感兴趣,且编程水平不一;家长和学校等外部环境条件的支持不够。第五部分主要是对Scratch案例教学提出改进策略。其中在案例选择和设计优化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注重生活化设计;要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培养问题求解能力;要基于STEAM教育理念,整合多学科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优化中,将教师实施Scratch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具体化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案例;分析案例,明确目标;编写脚本,解决问题;展评作品,优化程序。进一步提出教师应该为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供讨论提纲,设计问题讨论的合理时机,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预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制定评价量表,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等。第六部分主要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行[10](2020)在《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作为激发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在教育界掀起一场热潮,参与建设创客教育的地区越来越多,建设创客空间的学校、投身于创客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教师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全国各个地区的创客教育发展不均衡,而升学压力的存在更使得初中生对于创客教育的参与度降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新教育也逐渐数字化,将创客教育与网络学习进行结合,可以突破创客教育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既为创客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创客资源平台以及便利的学习环境,又帮助创客教育者更好地将优质创客资源分享给更多学习者,可以缓解创客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创客参与度低的现状。本研究在研究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初中生创客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使用Java编程语言,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运用HTML5、DIV+CSS前端开发,设计实现一个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满足初中学习者的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并提供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平台用户积极参与创客学习和交流。最终,实现创客教师、创客学习者在网络平台上的高效学习和互动。本研究是基于对Q市和R市的五百余名初中生和教师的创客教育学习需求的深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调研方法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最终获得系统用户需求,设计出能够满足初中生创客教育网络学习需求的功能。考虑学习者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满足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平台的易操作性,避免学习者在进行创客学习时出现操作上的畏难心理。本研究设计实现的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为创客教育提供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的虚拟学习环境,为创客学习者提供线上创新实践和共享交流的渠道,为提升学习者的创客素养和能力提供新平台,对于创客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更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编程疑难问题解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编程疑难问题解答(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
1.1.2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求 |
1.2 项目化教学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第2章 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项目化教学的概念与特征 |
2.1.1 项目化教学的概念 |
2.1.2 项目化教学的特征 |
2.2 项目化教学理念与目标 |
2.2.1 项目化教学理念 |
2.2.2 项目化教学目标 |
2.3 项目化教学实施策略 |
2.4 项目化教学模式 |
2.5 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
2.6 项目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
第3章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项目化教学设计 |
3.1 《数据与计算》教材内容分析 |
3.2 《数据编码》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
3.2.1 教学前期分析 |
3.2.2 教学策略制定 |
3.2.3 教学设计反思 |
3.3 《数据与结构》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
3.3.1 教学前期分析 |
3.3.2 教学策略制定 |
3.3.3 教学设计反思 |
3.4 《加密与解密》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
3.4.1 教学前期分析 |
3.4.2 教学策略制定 |
3.4.3 教学设计反思 |
第4章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项目化教学实施 |
4.1 教学实施方案 |
4.1.1 教学对象 |
4.1.2 教学环境 |
4.1.3 教学效果评价工具 |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2.1 计划 |
4.2.2 行动 |
4.2.3 观察 |
4.2.4 反思 |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1 计划 |
4.3.2 行动 |
4.3.3 观察 |
4.3.4 反思 |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
4.4.1 计划 |
4.4.2 行动 |
4.4.3 观察 |
4.4.4 反思 |
4.5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4.5.1 学生自评问卷分析 |
4.5.2 课堂观察记录表分析 |
4.5.3 师生访谈分析 |
4.6 教学效果总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H公司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论文的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软件项目整体管理理论 |
2.2 协同管理理论、思想及工具 |
2.2.1 协同管理理论介绍 |
2.2.2 协同管理思想层次 |
2.2.3 协同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
2.3 软件测试相关理论 |
2.3.1 软件测试分类介绍 |
2.3.2 软件测试原则 |
2.3.3 软件测试研究现状分析 |
2.4 软件维护相关理论 |
2.4.1 软件维护早期模型介绍 |
2.4.2 软件维护性评估介绍 |
2.4.3 软件维护研究现状分析 |
第3章 H公司软件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H公司简介 |
3.1.1 H公司概况 |
3.1.2 H公司的软件产品介绍 |
3.2 H公司软件测试管理现状介绍 |
3.2.1 Team Foundation Server系统在软件测试工作中的使用介绍 |
3.2.2 H公司现有的软件测试人员的构成 |
3.2.3 H公司测试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
3.3 H公司软件维护管理的现状介绍 |
3.3.1 H公司维护团队的人员构成 |
3.3.2 H公司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
3.4 软件测试与维护现存问题分析 |
3.4.1 软件测试与维护工作状况分析 |
3.4.2 软件测试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3 软件维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
3.5 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1 软件测试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2 软件维护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H公司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管理体系构建 |
4.1 协同管理对软件测试与维护现存问题的改善规划 |
4.1.1 现存问题的改善点分析 |
4.1.2 协同管理改善点整理 |
4.2 软件测试与软件维护协同管理总思路设计 |
4.3 基于“协同”层的软件测试与维护工作协同小组设立 |
4.3.1 软件测试与维护工作协同小组设置目的 |
4.3.2 软件测试与维护工作协同小组职能 |
4.3.3 软件测试与维护工作协同小组人员构成 |
4.4 基于“协调”、“合作”层的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工作流程设计 |
4.4.1 软件交付前协同流程设计 |
4.4.2 软件产品交付后协同流程设计 |
4.4.3 测试与维护沟通优化设计 |
4.5 基于“信息”、“数据”层的文档管理查询机制设计 |
4.5.1 文档存储规范设计 |
4.5.2 文档制作要点 |
4.5.3 较难测试业务点文档统一化 |
4.6 软件测试管理优化设计 |
4.6.1 对被测对象的分类管理 |
4.6.2 测试文档留存制度设计 |
4.6.3 测试维护信息共享化机制设计 |
4.7 软件维护管理优化设计 |
4.7.1 维护情况主动通报机制 |
4.7.2 维护三级响应机制 |
4.7.3 维护例会制度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H公司软件测试与维护的协同管理实施方案 |
5.1 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管理实施内容 |
5.2 维护“三级响应”机制部署 |
5.3 软件测试与维护数据支持平台构建 |
5.3.1 TFS在测试与维护协同中的使用 |
5.3.2 软件测试与维护数据网站的运用 |
5.3.3 维护呼叫中心系统部署 |
5.4 软件测试与软件协同管理的部署效果评价 |
5.4.1 信息协同效果评价 |
5.4.2 机构协同效果评价 |
5.4.3 人员协同效果评价 |
5.5 软件测试与软件协同管理的经验推广 |
5.5.1 文档规范的推广 |
5.5.2 数据共享机制建立 |
5.5.3 全项目文档管理建设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软件测试与软件协同管理研究总结 |
6.2 软件测试与软件协同管理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H公司测试协同小组主要文档命名规则 |
附录2 测试文档包含内容说明 |
附录3 测试工程师每日工作情况汇总示例 |
致谢 |
(4)“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高中AI教学是国家智能与教学战略发展重要环节 |
二、“推理类”AI课程是国际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教育核心内容 |
三、我国对“推理类”AI课程基础性和重要性把握不足 |
四、中小学“推理类”AI课程亟需教学案例开发 |
第二节 国内外已有研究综述 |
一、国内外人工智能推理相关研究 |
二、国内外“推理类”AI课程教学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发展完善“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 |
二、丰富“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育教学理论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人工智能、知识推理、教学案例 |
二、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做中学”理论 |
第二章 高中AI课程中推理类教学案例现状归因分析 |
第一节 完善推理类教学案例集是高中AI课程深入推进的重要趋势 |
一、高中AI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知识表示与推理教学案例 |
二、以“人大附中”为代表开发高中AI课程项目案例集 |
第二节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中推理类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
一、重知识表示轻逻辑思维推理,课程内容基础性结构不完善 |
二、以知识图谱、多智能体推理为代表鲜少涉及,未意识重要性 |
三、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案例开发不足 |
第三节 高中生人工智能学习的主要特征 |
一、高中生思维敏捷、乐于逻辑推理,但缺乏系统化训练 |
二、高中生抽象表达能力强,但知识表示方式科学化欠缺 |
三、案例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 |
四、信息技术知识储备较为充足,数字化学习技能基础较好 |
第三章 “推理类”高中AI课程案例设计模型建构 |
第一节 国内外典型的“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 |
一、案例一:《探寻人工智能的神奇奥秘》教学设计 |
二、案例二:《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教学设计 |
三、案例三:《机器人技术和未来技术》教学设计 |
四、总结分析现有的高中推理类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
第二节 “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
一、逻辑能力与计算编程思维相结合原则 |
二、科学精神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
三、内容系统化与多元性相结合原则 |
四、强智能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
五、抽象表达与知识可视化相结合原则 |
六、培养创造力与合作意识相结合原则 |
第三节 “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模型建构 |
一、理论基础分析 |
二、学习者及学习需求分析 |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
四、教学内容 |
五、课程结构 |
六、学习策略和环境 |
七、教学评价 |
第四章 第一轮设计:《基于Arduino的 多功能学习小卫士》 |
第一节 Arduino开源平台特性分析 |
一、Arduino主板(硬件) |
二、Arduino IDE编程软件 |
第二节 教学项目设计分析 |
一、教学内容定位 |
二、课程教学目标 |
三、教学设计策略及原则 |
第三节 《基于Arduino的多功能学习小卫士》教学设计与实践 |
第四节 教学案例实施及反思总结 |
一、实践结果与分析 |
二、教学启示与反思 |
第五章 第二轮设计:“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优化设计 |
第一节 优化设计的原则及方向 |
一、强调高中AI课程的推理类别的内容区分 |
二、贴近普通高中技术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
三、明确AI教育以经验、技能和创新为目标导向 |
四、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协调使用教学方法 |
第二节 优化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
一、“知识图谱推理”AI课程案例——《察异辨花》 |
二、“记忆驱动推理”AI课程案例——《识图认物》 |
三、“多智能体推理”AI课程案例——《自动迎宾系统》 |
第三节 “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实践分析 |
一、教学效果分析 |
二、教学总结与反思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人工智能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测试问卷 |
致谢 |
附:本人读研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情况 |
(5)智慧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
一、教育信息化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重塑学生学习方式 |
三、智慧课堂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价值 |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内容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智慧课堂 |
二、自主学习任务单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泛在学习理论 |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
三、首要教学原理 |
四、项目式学习理论 |
第三章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结构设计 |
第一节 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的差异调查 |
一、学生的问卷调查 |
二、教师的访谈调查 |
第二节 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的差异分析 |
一、适用范围 |
二、概念阐释 |
三、理论基础 |
四、设计理念 |
第三节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基本结构分析 |
一、学习指南 |
二、学习任务 |
三、困惑与建议 |
第四章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设计 |
第一节 学习任务的设计依据 |
一、课程标准 |
二、教材分析 |
三、学情分析 |
第二节 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趣味性原则 |
三、情境性原则 |
四、可操作性原则 |
第三节 学习任务的设计理念 |
一、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
二、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
三、任务分解与支架搭建相结合 |
第四节 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 |
一、前端分析 |
二、任务设计 |
第五章 自主学习任务单应用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行动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案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步骤 |
第二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制定计划 |
二、行动实施 |
三、结果分析 |
四、方案修正 |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制定计划 |
二、行动实施 |
三、结果分析 |
四、方案修正 |
第四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 |
一、制定计划 |
二、行动实施 |
三、结果分析 |
四、反思总结 |
第五节 行动研究总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系统总结梳理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单的异同 |
二、确立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依据、原则、理念并建立基本框架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致谢 |
(6)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智慧教育 |
2.智慧课堂 |
3.教学模式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掌握学习理论 |
3.混合式学习理论 |
(三)智慧课堂的特征 |
(四)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比较 |
三、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一)教学模式构建依据 |
1.新课程标准 |
2.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
3.理论支撑 |
4.智慧课堂的特征指导教学模式的环节设计 |
(二)实施条件 |
1.硬件环境 |
2.软件环境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模式构建 |
1.课中前期 |
2.课中中期 |
3.课中后期 |
4.课后 |
四、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
(一)实验设计 |
1.实验环境 |
2.实验目的 |
3.实验对象 |
4.实验变量 |
5.实验假设 |
6.实验材料 |
(二)实验实施 |
1.实验安排与准备 |
2.实验前测实施 |
3.教学实施 |
4.实验后测实施 |
(三)数据分析 |
1.问卷调查分析 |
2.学习成绩分析 |
3.访谈分析 |
(四)实验结论 |
1.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习体验 |
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成绩 |
(五)反思 |
1.教师方面 |
2.学生方面 |
3.客观因素 |
五、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与不足 |
1.总结 |
2.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智慧课堂的实施效果教师访谈 |
附录 B:智慧课堂的实施效果学生访谈 |
附录 C:学习体验调查问卷一 |
附录 D:学习体验调查问卷二 |
附录 E:前测试题 |
附录 F:后测试题 |
致谢 |
(7)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活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必要性 |
1.1.2 计算思维的政策要求 |
1.1.3 人工智能教育有助于促进计算思维的培养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1 计算思维的研究现状 |
1.2.2 人工智能课程的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依据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计算思维相关概念 |
2.1.2 人工智能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从做中学”理论 |
2.2.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2.2.4 活动理论 |
第三章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计算思维培养理论分析 |
3.1 高中阶段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特点分析 |
3.2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培养计算思维的价值分析 |
3.3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培养计算思维的目标分析 |
3.4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计算思维五要素培养过程分析 |
3.4.1 分解复杂问题任务:分解 |
3.4.2 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算法思维 |
3.4.3 迭代优化验证方案:评估 |
3.4.4 抽象数据结构模型:抽象 |
3.4.5 概括本质迁移知识:概括 |
第四章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活动设计 |
4.1 学习活动设计类型分析 |
4.1.1 学习活动设计类型 |
4.2 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
4.2.1 实用性原则 |
4.2.2 系统性原则 |
4.2.3 主体性原则 |
4.3 学习活动设计的要素与方法 |
4.3.1 疑难问题设计 |
4.3.2 学习任务设计 |
4.3.3 资源工具设计 |
4.3.4 学习策略设计 |
4.3.5 学习成果设计 |
4.3.6 学习评价设计 |
4.3.7 拓展延伸设计 |
第五章 教学实验及效果分析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假设 |
5.1.4 测量工具 |
5.1.5 实验思路 |
5.2 教学实施 |
5.2.1 实验1班的教学实施 |
5.2.2 实验2班的教学实施 |
5.3 结果分析 |
5.3.1 基于计算思维量表的学习活动设计应用效果分析 |
5.3.1.1 实验1班计算思维能力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分析 |
5.3.1.2 实验2班计算思维能力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分析 |
5.3.1.3 实验1班与实验2班计算思维水平前测的差异分析 |
5.3.1.4 实验1班与实验2班计算思维水平后测的差异分析 |
5.3.2 计算思维能力五个维度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分析 |
5.3.2.1 问题解决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分析 |
5.3.2.2 算法思维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分析 |
5.3.2.3 创造能力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分析 |
5.3.2.4 批判能力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分析 |
5.3.2.5 协同能力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计算思维水平量表(前测) |
附录 2:计算思维水平量表(后测)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8)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 |
1.2.2 课内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 |
1.2.3 研究现状的评析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路径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课内翻转 |
2.1.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
2.2 课内翻转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适用性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掌握学习理论 |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分析与构建 |
3.1 已有的典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
3.1.1 课前-课中类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
3.1.2 课内翻转类型的教学模式分析 |
3.1.3 两种类型翻转课堂的差异分析 |
3.2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
3.3 课内翻转模式的建构依据 |
3.3.1 课内翻转课堂的翻转过程 |
3.3.2 课内翻转课堂的特征 |
3.3.3 课内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
3.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构建 |
3.4.1 课前准备阶段 |
3.4.2 课内翻转阶段 |
3.4.3 .课后反思阶段 |
第4章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教学设计 |
4.1 前端分析 |
4.1.1 学习者分析 |
4.1.2 学习需要分析 |
4.1.3 教学内容分析 |
4.2 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分析 |
4.2.1 教学目标分析 |
4.2.2 教学情境分析 |
4.3 教学资源设计 |
4.3.1 自主学习任务单 |
4.3.2 微视频 |
4.3.3 辅助性学习资源 |
4.4 教学过程设计 |
4.4.1 课堂前段自主学习过程 |
4.4.2 课堂中段交流答疑过程 |
4.4.3 课堂后段巩固提升过程 |
4.5 教学评价设计 |
4.5.1 过程性评价 |
4.5.2 总结性评价 |
第5章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实验实施与数据分析 |
5.1 教学实验设计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假设 |
5.1.4 实验变量 |
5.1.5 实验测量工具 |
5.1.6 实验模式与实验流程设计 |
5.2 实验实施 |
5.2.1 实验前测 |
5.2.2 实验实施过程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的应用 |
5.2.3 实验后测 |
5.3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5.3.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统计分析 |
5.3.2 学生合作学习质量课堂观察分析 |
5.3.3 学生成绩分析 |
5.4 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结论 |
5.4.1 实验结果讨论 |
5.4.2 实验结论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研究的主要工作 |
6.1.2 研究成果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致谢 |
(9)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编程教育发展为全球趋势 |
(二) 机器人教育中的编程课程 |
(三) 编程教育与计算思维培养 |
(四) 可视化编程教学成为主流 |
二、问题提出 |
三、研究框架 |
四、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 |
一、案例的相关概念 |
(一) 案例的概念 |
(二) 教学案例与教学研究案例 |
(三) 小学Scratch教学案例 |
二、案例教学相关概念 |
(一) 案例教学的概念 |
(二) 案例教学与范例教学、举例教学 |
(三) 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 |
三、案例教学的作用 |
(一) 案例教学的一般作用 |
(二) 案例教学对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的作用 |
四、案例教学的要求 |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要求 |
(二) 案例教学实施程序的要求 |
五、理论基础 |
(一) 情境学习理论 |
(二) 交往教学理论 |
(三) 认知弹性理论 |
(四) 迁移假设理论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文本分析法 |
(四) 案例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一) 调查对象和目的 |
(二) 调查内容与方法 |
(三) 调查数据分析 |
四、材料来源与编码分析 |
(一) 分析材料来源 |
(二) 编码系统 |
第四章 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原因 |
一、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应用的优点 |
(一)案例选择与设计的优点 |
(二) 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优点 |
二、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应用的缺点 |
(一) 案例选择与设计的缺点 |
(二) 案例教学实施中的缺点 |
三、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应用缺点的原因 |
(一) 教师因素 |
(二) 学生因素 |
(三) 家长和学校因素 |
第五章 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的应用改进策略 |
一、案例选择和设计改进策略 |
二、案例教学实施的改进策略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教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调査问卷 |
(10)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创客 |
2.1.2 创客教育 |
2.1.3 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项目式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需求分析 |
3.1 初中阶段创客教育的现状分析 |
3.2 系统需求调查 |
3.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2.2 调查数据统计 |
3.3 系统需求分析 |
3.3.1 系统需求调查的结论分析 |
3.3.2 功能需求分析 |
3.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4章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 |
4.1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设计目标与原则 |
4.1.1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设计的目标 |
4.1.2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设计的原则 |
4.2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设计流程 |
4.3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总体设计 |
4.3.1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总体拓扑结构 |
4.3.2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 |
4.4 用户端功能设计 |
4.4.1 注册登录功能设计 |
4.4.2 学生端功能设计 |
4.4.3 教师端功能设计 |
4.5 管理端功能设计 |
4.5.1 用户管理 |
4.5.2 通知公告管理 |
4.5.3 学习资源管理 |
4.5.4 反馈意见管理 |
4.5.5 系统更新维护 |
4.6 学习交互设计 |
4.7 学习资源设计 |
4.7.1 学习资源内容设计 |
4.7.2 学习资源的媒体形式选择 |
4.8 数据库设计 |
4.8.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8.2 数据库详细表结构设计 |
第5章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实现 |
5.1 开发环境与平台架构 |
5.1.1 开发环境 |
5.1.2 平台架构 |
5.2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 |
5.2.1Html5 |
5.2.2 Div+CSS样式表 |
5.2.3 Java Script |
5.2.4 数据库技术 |
5.3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1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用户端功能实现 |
5.3.2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管理功能实现 |
第6章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系统测试与评价 |
6.1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系统测试 |
6.1.1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测试 |
6.1.2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性能测试 |
6.1.3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系统测试总结 |
6.2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评价 |
6.2.1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者用户应用评价 |
6.2.2 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师用户应用评价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1.1 研究成果 |
7.1.2 研究创新点 |
7.2 反思与展望 |
7.2.1 反思 |
7.2.2 展望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编程疑难问题解答(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D]. 黄自恬. 扬州大学, 2021(09)
- [2]H公司软件测试与维护协同管理应用研究[D]. 季元颐. 东华大学, 2021(11)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推理类”高中AI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 刘媛媛.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5]智慧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D]. 许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6]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为例[D]. 崔淑惠.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7]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学习活动设计[D]. 朱文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内翻转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D]. 张鹏.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案例教学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 郭铭寒.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初中创客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张行.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