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铁岭市高油玉米产业化开发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关丽丽[1](2018)在《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三农问题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地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也在不断的加大,以此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玉米以其多样的用途、广泛的分布、丰富的营养,成为最主要的饲料来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发展对调节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辽宁省玉米生产、销售、加工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对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生产方面存在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较差、农民缺乏科学的知识等问题;在玉米销售方面存在种子质量差及推广的滞后性、玉米的流通体制有待调整、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较差等问题;在玉米深加工方面存在玉米深加工的总量小且转换方式落后、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小品牌少、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等问题。综合上述对辽宁省玉米产业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为辽宁省玉米产业更好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在玉米生产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土地流转进行集约化生产、加大力度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在玉米销售方面要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做好农业推广、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在玉米深加工方面要加快玉米的深加工转化、提高玉米加工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塑造深加工玉米的品牌效应。
王延波[2](2008)在《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及优化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产量的提高只有依靠提高单产来实现,而单产的提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手段来完成。科技创新的实质就是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创新。通过材料创新、方法创新、技术路线创新、最后实现产品的创新。新品种选育是产品创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通过选育出新品种并对其进行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形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进而发挥措施效益。本项目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综合阐述了国内外玉米生产概况、育种发展历程与现状、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现状。通过了解这些,使得我们更充分认识到我国玉米育种、栽培及生产与国外存在着差距,为进一步解决存在的不足提供理论基础。2、玉米属天然异花授粉植物,遗传基础杂合,使得玉米育种包含分离筛选自交系和组配鉴定杂交种两个步骤,以及因此产生的利用自交系间F1代的杂种优势的育种程序,形成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掌握玉米育种的基本知识,非常有必要梳理玉米育种的基本理论。通过确定育种目标、选择原始材料、实施适当的选择方法、相关的鉴定程序等,最后完成了玉米育种的全部过程。3、作者从1988年到2008年,经过20年育种实践,作为第一选育人育成10个玉米杂交种,分别为辽单30、31、34、565、566、568、573、526、527和辽单青贮529,其中,4个通过国家审定,6个通过辽宁省审定。这些品种育成完全是在育种理论指导下结合育种经验来完成的。文中还进一步阐述了每个品种的选育过程,原始材料的选择思路,采用的选择方法,以及对所利用的选择方法给以后的育种工作带来的启示,总结育种经验与教训,所有这些对从事育种工作的后人有很大的指导和实践意义。4、结合育种理论与实践,为了使玉米产量、品质、综合抗性及适应性等上一个新的台阶,提出了玉米超高产育种。超高产育种实质上就是制定的育种目标更高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育种方法及技术路线进行创新。总的指导思想是,在杂种优势理论指导下,将过于追求单株生产潜力的育种策略转移到依靠群体增产的方向上来,提高杂交种的耐密植性及广泛的适应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等。采用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形态改良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使高配合力、理想株型与多抗广适三方面有机地结合,遵循循环育种策略来最终实现。在超高产育种实践中,提出了理想株型指标、育种材料的选择、育种方法的创新及异地鉴定技术等。最后论述了开展超高产育种工作以来所取得的进展。5、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品种辽单565、526和丹玉39作为供试材料,在锦州、阜新和海城三个地点开展5种栽培形式(常规种植、大垄双行种植、宽窄行种植、缩距增密种植和二比空种植)与4个种植密度(5.25万株/hm2、6.0万株/hm2、6.75万株/hm2和7.5万株/hm2)的优化栽培技术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栽培形式下,品种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穗部性状的变化,总结提出了3个品种的优化栽培技术:辽单565是一个高产稳产型品种,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必须改变种植形式,依靠常规种植方式很难实现,同时需要扩大密度。至于采用哪一种栽培形式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缩小行距增加密度或大垄双行增加密度来实现,种植密度以6.75-7.5万株/hm2为宜。辽单526株高、穗位偏高,适应性一般,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在辽西采用缩距增密和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密度6.0万株/hm2左右为宜。辽南采用常规种植或大垄双行栽培形式,种植密度以6.0-6.75万株/hm2为宜。丹玉39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品种,对种植形式要求不是非常苛刻,通常情况下采用常规种植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要想获得高产也需要选择适宜栽培形式和种植密度。一般情况下,选用大垄双行、缩距增密和宽窄行栽培形式为宜,种植密度6.0-6.75万株/hm2可获得高产。6、通过育种与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对玉米育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最终实现粮食增产等进行了讨论。
杨春波[3](2004)在《对铁岭市高油玉米产业化开发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高油玉米是我国近几年选育开发的、属粮、油、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 ,经济价值高 ,发展前景广阔。2 0 0 2年农业部在昌图县试种 10 0 0 0hm2 高油 115玉米获得成功 ,从长远发展来看 ,应加大力度 ,加快高油玉米开发 ,尽快形成产业化规模 ,为工业、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 ,优化种植业结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铁岭市高油玉米产业化开发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铁岭市高油玉米产业化开发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 |
1.6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2.1 辽宁省玉米的生产现状 |
2.1.1 玉米生产的自然条件概况 |
2.1.2 玉米生产的特点 |
2.1.3 玉米种植分布 |
2.2 辽宁省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
2.2.1 种植结构不合理 |
2.2.2 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较差 |
2.2.3 农民缺乏科学的知识 |
2.3 辽宁省玉米销售的现状 |
2.3.1 玉米的消费现状 |
2.3.2 玉米的贸易情况 |
2.4 辽宁省玉米销售存在的问题 |
2.4.1 种子质量差及推广的滞后性 |
2.4.2 玉米的流通体制有待调整 |
2.4.3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较差 |
2.5 辽宁省玉米深加工现状 |
2.6 辽宁省玉米深加工存在的问题 |
2.6.1 玉米深加工的总量小且转换方式落后 |
2.6.2 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小品牌少 |
2.6.3 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 |
第三章 农民视角下的玉米产业的调查与分析 |
3.1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
3.1.1 数据来源 |
3.1.2 调查内容 |
3.1.3 样本的基本情况 |
3.2 农民种植玉米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年龄 |
3.2.2 文化程度 |
3.2.3 家庭人口数 |
3.2.4 年纯收入 |
3.2.5 政策了解程度 |
3.3 农民玉米销售的分析 |
3.3.1 农民玉米销售价格 |
3.3.2 农民玉米销售渠道 |
3.4 农民玉米深加工分析 |
第四章 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
4.1 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对策 |
4.1.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4.1.2 鼓励土地流转进行集约化生产 |
4.1.3 加大力度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 |
4.2 辽宁省玉米消费的对策 |
4.2.1 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做好农业推广 |
4.2.2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
4.2.3 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组织 |
4.3 辽宁省玉米深加工的对策 |
4.3.1 加快玉米的深加工转化 |
4.3.2 提高玉米加工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
4.3.3 塑造深加工玉米的品牌效应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及优化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玉米生产概况 |
1.3 国内外玉米育种发展历程 |
1.4 国内外玉米育种现状 |
1.5 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
1.6 国内外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
第二章 玉米育种理论 |
2.1 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
2.2 育种目标 |
2.3 原始材料选择 |
2.4 选育方法 |
2.5 转基因育种 |
第三章 玉米育种实践 |
3.1 一环选系的利用 |
3.2 二环选系的利用 |
3.3 近缘系间杂交选系的利用 |
3.4 综合种选系利用 |
3.5 近期开展的育种工作 |
第四章 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 |
4.1 超高产育种理论 |
4.2 超高产育种实践 |
4.3 超高产育种进展 |
第五章 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关于育种目标 |
6.2 关于国外种质选系的利用 |
6.3 国内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
6.4 轮回选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6.5 关于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 |
6.6 耐密植育种是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
6.7 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
6.8 超高产育种任重而道远 |
6.9 关于本文中涉及到的品种综述 |
6.10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论文图表统计 |
四、对铁岭市高油玉米产业化开发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D]. 关丽丽.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2]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及优化栽培技术研究[D]. 王延波. 沈阳农业大学, 2008(01)
- [3]对铁岭市高油玉米产业化开发的探讨[J]. 杨春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