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改委批准有色冶金行业30余项行业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朱寿成[1](2019)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运业碳减排问题一直游离于国际气候谈判范畴之外。目前,IMO已通过法律文本形式确定了船舶技术及营运性碳减排措施,市场性减排措施仍处于谈判阶段。谈判方案中,航运碳交易方案(METS)因其减排成效及所处立场等问题,倍受各界争论。国内方面,上海碳试点区域已包含航运业并明确了配额分配方法。当前,国外对实施METS后的行业经济及碳减排影响研究较少,而国内我国国际航运业纳入碳交易市场的经济及碳减排影响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METS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直观合理的METS影响模型,以模拟未来我国国际航运业纳入现有碳市场后经济及减排的量化结果。本研究以我国国际航运业纳入上海市碳试点区域为例,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航运业要求,对未来2018-2030年国际航运业纳入碳市场进行了政策模拟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国际航运业纳入目前上海碳市场是可行的,当航运业免费配额高于97%时,整体行业不受影响,每年碳配额富余,可以获得减排盈利,减排主要是行业技术管理的提升造成的。当免费配额低于97%时,每年配额将会短缺,碳减排量来源于技术管理直接减排和受碳市场影响造成的运量下降的隐形减排量,其中隐形减排量相较于直接减排量较少。我国国际航运业实际能耗提升速度远超十三五规划的1.4%。因此若免费配额及碳价格设定合理,整体航运业纳入上海碳市场并不存在问题。其次,基于行业SWOT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对策建议:1)国家层面。打造利益共同体联盟,为航运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做好准备,提高船舶工业技术水平及大力推广新能源;2)行业层面。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淘汰老旧高能耗船舶,制定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积极参与碳交易试点区域减排工作,营运模式创新。研究论证了我国国际航运业纳入目前上海碳市场的可行性,结合对航运业内外环境SWOT综合分析,是否最终能整体纳入未来全国性碳市场仍需综合考虑。本研究可以为我国航运主管部门及航运企业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2](2014)在《袋式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文中指出综述了2013年我国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袋式除尘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进展以及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分析了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袋式除尘器的主机设备、纤维滤料、滤袋以及配件、自动控制的研发和投资方向提出了建议;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3](2013)在《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文中认为综述了2012年我国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袋式除尘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进展以及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对袋式除尘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高延继,周庆,邵高峰[4](2011)在《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文中研究指明简要概述了标准的定义、中国标准的分类、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列出了与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目录。标准按使用性质分类分为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按法律的约束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层级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四级。
王健[5](2011)在《我国风能资源最优化开发研究》文中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环境质量恶化、能源耗竭威胁等一系列紧迫的现实问题,促使世界各国不得不高度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生态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共识。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无排放、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不仅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不消耗化石能源、不产生碳排放,而且可以永续利用自然界蕴含的巨量风能资源,是极具战略价值的新能源资源。与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风能资源的开发技术最为成熟,是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近年来,风能资源的开发己经在世界范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也已经取得显着成效。除装机容量的突破性增长外,还体现在如下多个方面:决策层对风能资源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不断出台风电发展规划和风电激励政策;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国产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力显着提高;风电市场化进程明显加速,风电比重进一步提高。但不可否认,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还在不断地摸索风电发展规律和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风电快速发展的背后,在风电项目选址、投资规模、风电并网、风电场运营、风电价格等多个环节还存在缺陷或隐患。因此,对存在重要缺陷或隐患的风能资源开发环节展开研究,探索风能资源最优化开发,有助于把握风能资源开发各环节的最优解决策略,对于剖析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风能资源开发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以资源配置、资源规划等理论为指导,理清了风能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相互关系及存在问题,并考虑了风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选取风能资源开发的宏观选址、风电项目的最优投资规模、风能资源的最优开发路径等重点环节,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的最优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风能资源储量与电力需求耦合度较差背景下的风电项目最优选址问题。首先,利用GIS技术对风能资源分布图和电力消费区域图进行耦合分析,确定风电项目开发价值较大的若干区域。其次,设计较为完整合理的风电项目选址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层次分析方法(AHP)与投影寻踪评估法(PPE)的组合模型AHP-PPE对所确定的若干区域的选址价值进行综合评价。(2)探讨风速与需求双重随机不确定条件下,风电项目建设的最优投资规模问题。根据风力发电技术公式和多随机不确定性理论,建立了一个以运营期内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风电装机规模为决策变量,包含服从Weibull分布的风速因素和服从正态分布的电力需求因素的决策模型。运用风险仿真优化软件RiskOptimizer对决策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和算法寻优,并对比分析了单随机约束因素作用下的仿真结果,探讨了不同随机约束因素对仿真结果的灵敏性。(3)分别从发电量、收益、成本三个方面,研究了技术进步、补贴政策和成本控制三种不确定因素对风能资源开发最优路径及其变动的动态影响。首先利用动态思想处理风能资源开发过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风能资源动态开发模型。其次,分别引入不确定变量,构建了动态开发模型最优问题的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最后通过对最优路径及其变动的讨论,研究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对风能资源开发的影响。
张湘蓉[6](2011)在《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中长期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绿色产业、低碳经济和环保新材料,这对于四川有色冶金研究院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本文对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的行业及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下属的三个子公司(四川有色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锂电池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四川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技术股份公司)的特点,从产业模式、企业组织架构、企业地域及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以及发展模式的选择和论证,到目标的确立及保障措施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SWOT分析的方式把各公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进一步具体的论证分析,并且结合分析结果及各公司具体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规划。本文提出要注重两个方面的潜能的培养:一个是形成现代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市场竞争中逐步获得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子公司的实际价值,规范母公司的地位与作用;二是通过加强及整合,解决目前研究院不足及欠缺的部分,如设计方面通过整合走出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长期以来没有设计资质的困境等,最终实现研究院自身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通过本文对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及相关行业的分析研究,力图进一步完善集团发展思路,形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及指导性意义的战略规划,并且为三个分公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参考与支持,为整个集团公司的后续发展铺垫道路。预期通过10年左右的发展,不断地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把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建设为一个具有多元产业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和具有现代管理制度的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领军企业。
高延继,周庆,邵高峰[7](2011)在《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文中认为简要概述了标准的定义、中国标准的分类、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列出了与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目录。标准按使用性质分类分为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按法律的约束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层级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四级。
李月姬[8](2010)在《糕点行业技术标准化体系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根据多年来广州市番禺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区糕点企业的深入调研和产品质量抽检结果分析,番禺区的糕点行业发展也存在许多隐患,而其中标准化状况不佳,产品质量不稳定已成为阻碍糕点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具体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标准化意识薄弱,部分小企业存在无标生产现象,产品质量水平波动较大,影响了糕点行业的整体形象。二是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部分中间糕点产品的标准有欠缺,影响了糕点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糕点行业标准之间存在矛盾、缺乏部分项目等问题。本文通过整理、收集糕点行业的200多个现有国家、行业最新版本的相关标准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明细表;根据对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明细表的研究,构建了糕点行业标准化体系框架图;通过对糕点产品标准的研究、比较,查找出现行有效标准文本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糕点企业、检测机构实地调研,得出针对标准文本中存在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建议。本文对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存在问题所作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糕点行业标准化整体水平,为糕点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标准支撑,提升糕点行业核心竞争力。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9](2009)在《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文中研究指明
董国锋[10](2009)在《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中医药标准化在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加强中医药依法行政,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探索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本身就存在亟需标准和规范的问题。现行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目前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还很薄弱。因此,中医药标准化要真正切实、很好地发挥作用,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需要解决上述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能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提供重要的思路、方法、途径和对策。[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健康发展和运行提供法学支撑,以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中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得以顺利有效实现。[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即:(1)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唯物辩证法。(2)一般科学研究方法:①社会调查方法;②历史考察方法;③比较分析方法;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方法等。(3)法学自身的研究方法:①价值分析方法;②法律解释方法;③逻辑推理方法④法规汇编、法典编篡方法;⑤语义分析方法。此外,法学研究时,还积极借鉴其他具体科学研究方法,比如,生物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文献检索法等等。[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体系正处在构建中,亟待完善;(2)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和中药标准化工作不是同步开展的,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比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要早一些,也一直走在中医标准化工作的前面。目前,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还处在发展阶段,中药标准化工作已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3)中医国际标准化活动与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开展也不是同步的,与中医国际标准化活动相比,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进展的要缓慢一些。目前,中医国际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还较低,还只是处在发展阶段初期;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还只是处在中药材的国际标准创制阶段;(4)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实体问题,也有程序问题,这些实体和程序问题的存在是法学支撑作用得以发挥的现实基础和依据;(5)以法学维度研究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对解决我国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有作为。法的方法、法的价值、法的作用、法的运行和法的体系对解决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提供了法学支撑,为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解决给予了法学应对;(6)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使用价值,问题研究前沿,思维角度独特,创新性强。[研究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如下:(1)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对解决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对更好地保障中医药预防治疗保健养生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产业发展、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保障中医药国际贸易发展、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医药现代化的顺利进行等方面具有积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3)对加强中医药管理、临床、科研、教育和产业诸方面的标准化建设都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4)对构建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首次以法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了中医药标准化现状、问题和问题的法学应对;(2)首次对国内、国际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3)对构建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体系做了一些创造性的探索;(4)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多项实质性建议。
二、发改委批准有色冶金行业30余项行业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改委批准有色冶金行业30余项行业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进展 |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1 国际航运温室气体 |
2.1.2 碳交易概念及理论基础 |
2.2 国际国内航运业碳减排发展现状 |
2.2.1 国际气候谈判框架下航运碳减排进展 |
2.2.2 欧盟(EU)航运碳减排进展 |
2.2.3 国际海事组织(IMO)航运碳减排进展 |
2.2.4 我国国际航运碳减排进展 |
2.3 航运碳交易研究综述 |
2.3.1 理论研究 |
2.3.2 研究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碳交易机制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影响:模型与结果 |
3.1 模型 |
3.1.1 模型假设 |
3.1.2 模型构建:影响机制 |
3.1.3 模型具体方程式 |
3.1.4 结果敏感性分析 |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3.3 模型求解结果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4.1 碳减排量分析 |
3.4.2 碳差额及免费配额 |
3.4.3 行业收入变动分析 |
3.4.4 运价变动分析 |
3.5 各变量对结果敏感性分析 |
第4章 国际航运纳入碳市场SWOT分析及应对措施 |
4.1 SWOT态势分析 |
4.1.1 SWOT态势分析法的概念 |
4.1.2 SWOT分析步骤 |
4.1.3 SWOT基本结构 |
4.2 航运业纳入碳市场SWOT态势分析 |
4.2.1 内部因素:优势、劣势 |
4.2.2 外部因素:机会、威胁 |
4.2.3 SWOT分析 |
4.3 应对措施 |
4.3.1 国家层面 |
4.3.2 行业层面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2)袋式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袋式除尘行业发展现状 |
1.1 2013年国家政策、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袋式除尘行业发展的影响 |
1.2袋式除尘行业生产经营状况 |
1.2.1行业经营状况 |
1.2.2行业成本及盈利能力分析 |
2袋式除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
2.1基本概况 |
2.2袋式除尘装备技术 |
2.3袋式除尘器的大型化 |
2.3.1水泥行业 |
2.3.2钢铁行业 |
2.3.3电力行业 |
2.4袋式除尘器专用纤维和滤料 |
2.4.1芳纶纤维及滤料 |
2.4.2聚苯硫醚纤维及滤料 |
2.4.3聚酰亚胺纤维及滤料 |
2.4.4 PTFE纤维及滤料 |
2.4.5抗静电纤维及滤料 |
2.4.6改性玻璃纤维及滤料 |
2.4.7玄武岩纤维及滤料 |
2.4.8复合过滤材料 |
2.4.9废旧滤料的回收利用技术 |
2.5配件 |
3袋式除尘生产技术和应用情况分析 |
3.1袋式除尘技术可大幅度削减烟尘和粉尘排放, 是减排的主力军 |
3.2袋式除尘器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实现减排 |
3.3实现对微细粒子的控制 |
3.4高效去除有害气体 |
3.5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工程的重要设备 |
3.6袋式除尘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
3.7袋式除尘技术的进步 |
4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
4.2行业的竞争力 |
4.3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3.1行业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
4.3.2行业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 |
4.3.3打造名牌产品, 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
4.3.4其它方面 |
5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展望 |
5.1净化微细粒子的技术和装备 |
5.2协同净化有害气体的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 |
5.3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
5.4进一步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能耗 |
5.5耐高温滤料纤维和水刺滤料的开发研究 |
5.6研发超高压袋式除尘技术和设备 |
5.7提高脉冲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
6投资建议 |
6.1袋式除尘器主机设备的投资建议 |
6.2袋式除尘器纤维滤料、滤袋投资建议 |
6.3袋式除尘器配件、自动控制投资建议 |
附录:2013年袋式除尘行业主要 (骨干) 企业简介 |
1. 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2. 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3.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
4. 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 |
5.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6. 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公司 |
7.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9. 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
10. 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11. 苏州协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2. 上海尚泰环保配件有限公司 |
13.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14.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 |
15. 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 |
16. 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
17. 上海袋式除尘配件有限公司 |
18.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19. 浙江格尔泰斯环保特材科技有限公司 |
20. 安徽省绩溪县华林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
(3)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概况 |
1.1 2012年行业发展环境 |
1.2 袋式除尘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
1.2.1 袋式除尘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
1.2.2 袋式除尘行业成本及盈利能力分析 |
1.3 袋式除尘技术进展情况 |
1.3.1 袋式除尘技术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
1.3.2 大幅度削减烟尘和粉尘排放 |
1.3.3 实现对微细粒子的控制 |
1.3.4 高效去除有害气体 |
1.3.5 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实现减排 |
1.3.6 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工程的重要设备 |
1.4 国内袋式除尘技术的现状 |
1.4.1 主机 |
1.4.2 纤维和滤料 |
1.4.3 自动控制技术 |
1.4.4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技术 |
2 袋式除尘生产技术和应用情况分析 |
2.1 耐高温纤维滤料研发实现突破,滤袋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
2.2 脉冲阀的创新和进步 |
2.3 稳步进入燃煤锅炉烟气净化领域 |
2.4 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 |
2.5 钢铁行业工业烟尘净化转向使用袋式除尘器 |
2.6 垃圾焚烧炉尾气净化选择袋式除尘器的必要性 |
2.7 袋式除尘技术的深化研究 |
2.7.1 喷吹装置试验台 |
2.7.2 脉冲阀性能试验台 |
2.7.3 脉冲阀膜片破坏性试验台 |
2.7.4 脉冲阀流量系数试验台 |
2.7.5 袋式除尘试验台 |
2.7.6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试验台 |
2.7.7 气流分布试验 |
2.8 失效滤袋处理技术提上日程 |
2.8.1 糊袋处理 |
2.8.2“灌肠”滤袋处理 |
2.9 废弃滤袋的回收利用 |
3 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分析 |
3.1 袋式除尘器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前景 |
3.2 袋式除尘技术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前景 |
3.3 袋式除尘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前景 |
3.4 袋式除尘技术在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应用前景 |
3.5 袋式除尘技术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应用前景 |
4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行业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
4.2 行业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
4.3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3.1 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 |
4.3.2 行业需要不断技术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
4.3.3 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竞争力,打造名牌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
4.3.4 其它方面 |
5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展望 |
5.1 净化微细粒子的技术和装备 |
5.2 协同净化有害气体的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 |
5.3 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
5.4 进一步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能耗 |
5.5 耐高温滤料纤维和水刺滤料的开发研究 |
5.6 研发超高压袋式除尘技术和设备 |
5.7 提高脉冲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
6 投资建议 |
6.1 袋式除尘器主机设备的投资建议 |
6.2 袋式除尘器纤维滤料、滤袋投资分析及建议 |
6.3 袋式除尘器配件、自动控制投资分析及建议 |
附录:2012年袋式除尘行业内最具影响力企业简介(排序不分先后) |
1、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2、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3、江苏瑞帆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4、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
5、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 |
6、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7、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公司 |
8、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9、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1 0、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
11、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12、苏州协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3、上海尚泰环保配件有限公司 |
14、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15、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 |
16、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 |
17、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
18、上海袋式除尘配件有限公司 |
19、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5)我国风能资源最优化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风能资源评估与开发 |
1.2.2 非并网风电与风电产业发展 |
1.2.3 风电成本与风电价格 |
1.2.4 风电发展障碍与机遇 |
1.2.5 研究趋势与评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
1.4.3 创新之处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资源耗竭理论 |
2.1.1 资源耗竭与古典经济增长 |
2.1.2 资源耗竭与内生经济增长 |
2.2 资源替代理论 |
2.2.1 资源的外部替代与内部替代 |
2.2.2 资源替代与经济增长 |
2.3 资源配置理论 |
2.3.1 资源的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 |
2.3.2 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
2.3.3 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 |
2.4 资源规划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3.1 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3.1.1 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发展概况 |
3.1.2 世界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
3.1.3 世界风电市场发展趋势 |
3.2 我国风能资源禀赋特征 |
3.2.1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特征 |
3.2.2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征 |
3.2.3 我国风能资源与其他因素的交互特征 |
3.3 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3.1 总体装机规模发展现状 |
3.3.2 风电场布局发展现状 |
3.3.3 风电场投融资发展现状 |
3.3.4 风电场运营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风能资源开发的最优宏观选址研究 |
4.1 风能资源开发宏观选址区域设计 |
4.1.1 风能资源分布图谱 |
4.1.2 电力负荷分布图谱 |
4.1.3 风能资源开发宏观选址区域的备选方案 |
4.2 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宏观选址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 |
4.2.1 宏观选址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2 宏观选址指标体系的量化及处理 |
4.3 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宏观选址的综合评价 |
4.3.1 基于AHP模型的综合评价 |
4.3.2 基于PPE模型的综合评价 |
4.3.3 基于AHP-PPE模型的综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重随机约束下风电项目最优投资及收益研究 |
5.1 电源规划与风力发电不确定性 |
5.1.1 电源规划问题描述 |
5.1.2 风力发电不确定分析 |
5.2 重随机约束的风电项目投资模型 |
5.2.1 风速不确定及其表述 |
5.2.2 电力需求不确定及其表述 |
5.2.3 风电项目投资模型构建 |
5.3 风电项目投资模型的求解与寻优 |
5.3.1 风速不确定对最优投资规模及收益的影响 |
5.3.2 电力需求不确定对最优投资规模及收益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不确定条件下风能资源最优开发路径及其变动研究 |
6.1 动态最优化的预备知识 |
6.1.1 最优控制的最大值原理 |
6.1.2 最优控制的终结条件和横截条件 |
6.1.3 最优控制的现值Hamilton函数 |
6.1.4 无穷限带贴现问题的HJB方程 |
6.2 技术进步不确定下的风能资源最优开发路径及其变动 |
6.2.1 内部自主研发技术情形 |
6.2.2 技术引进与逐期偿还情形 |
6.2.3 两种情形结果对比 |
6.3 补贴政策不确定下的风能资源最优开发路径及其变动 |
6.3.1 从量补贴情形 |
6.3.2 从价补贴情形 |
6.3.3 两种情形结果对比 |
6.4 成本控制不确定下的风能资源最优开发路径及其变动 |
6.4.1 控制发电成本系数情形 |
6.4.2 控制发电成本次数情形 |
6.4.3 两种情形结果对比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的课题 |
(6)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中长期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章 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发展回顾 |
2.1 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发展历程 |
2.1.1 探索发展阶段 |
2.1.2 平稳发展阶段 |
2.1.3 过渡发展阶段 |
2.1.4 快速发展阶段 |
2.2 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发展成就 |
2.2.1 技术积淀深厚 |
2.2.2 重视人才 |
2.2.3 加快技术转移 |
2.3 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发展经验总结 |
2.3.1 坚持以科研为重点 |
2.3.2 坚持加快技术转移 |
2.3.3 管理关系变更频繁 |
2.3.4 缺乏融资手段 |
第3章 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中长期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3.1 中长期规划指导思想 |
3.2 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 |
3.2.1 总体发展目标 |
3.2.2 具体规划目标 |
第4章 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及规划 |
4.1 四川有色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WOT分析 |
4.1.1 公司基本现状 |
4.1.2 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 |
4.2 四川有色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规划 |
4.2.1 战略发展定位 |
4.2.2 具体建设进程 |
4.2.3 未来远景展望 |
4.3 四川有色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规划实施 |
4.3.1 法人治理结构 |
4.3.2 基本组织架构 |
4.3.3 人力资源管理 |
4.3.4 公司经营举措 |
4.3.5 上市准备工作 |
4.3.6 经营风险控制 |
4.3.7 规划保障措施 |
第5章 科技股份公司发展战略及规划 |
5.1 四川锂电池材料科技股份公司SWOT分析 |
5.1.1 公司基本现状 |
5.1.2 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 |
5.1.3 标杆企业分析 |
5.2 四川锂电池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发展规划 |
5.2.1 战略发展定位 |
5.2.2 具体建设进程 |
5.3 四川锂电池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发展规划实施 |
5.3.1 基本组织架构 |
5.3.2 市场营销举措 |
5.3.3 上市准备工作 |
5.3.4 经营风险控制 |
第6章 工程技术股份公司发展战略及规划 |
6.1 四川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技术股份公司SWOT分析 |
6.1.1 公司基本现状 |
6.1.2 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 |
6.2 四川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技术股份公司发展规划 |
6.2.1 战略发展定位 |
6.2.2 具体建设进程 |
6.2.3 未来远景展望 |
6.3 四川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技术股份公司发展规划实施 |
6.3.1 法人治理结构 |
6.3.2 基本组织架构 |
6.3.3 人力资源管理 |
6.3.4 公司经营举措 |
6.3.5 经营风险控制 |
6.3.6 规划保障措施 |
第7章 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未来展望 |
7.1 体制运转流畅 |
7.2 企业管理规范 |
7.3 企业文化优秀 |
7.4 主营业务突出 |
7.5 经济效益显着 |
7.6 安全生产稳定 |
7.7 员工队伍优良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管理概述 |
1.1 标准的定义 |
1.1.1 标准的基本定义 |
1.1.2 产品标准 |
1.1.3 过程标准 |
1.2 标准的划分 |
1.2.1 按标准性质的类别划分 |
1.2.2 按法律的约束性划分 |
1.2.2. 1 强制性标准 |
1.2.2. 2 推荐性标准 |
1.2.3 按涉及的内容分类 |
1.3 标准的层级 |
1.4 标准的管理 |
1.4.1 国家标准的批准发布与管理 |
1.4.2 行业标准的批准发布与管理 |
1.4.3 地方标准的批准发布与管理 |
1.5 标准的编制 |
1.5.1 标准的立项 |
1.5.2 标准的编制 |
1.5.3 标准的审查与报批 |
1.5.4 产品标准与工程标准格式的区别 |
1.6 标准的出版发行 |
2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标准 |
2.1 工程标准 |
2.1.1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国家标准 |
2.1.2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行业标准 |
2.1.3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协会标准 |
2.1.4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地方标准 |
2.2 产品标准 |
2.2.1 与工程建设防水相关的防水卷材类产品标准有63项: |
(8)糕点行业技术标准化体系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糕点的发展历史 |
1.1.1 中式糕点的发展历史 |
1.1.2 西式糕点的发展历史 |
1.2 糕点的定义及分类 |
1.2.1 糕点的定义 |
1.2.2 糕点的分类 |
1.3 国内外糕点行业技术标准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 |
1.4.1 问题的提出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 |
2.1 标准和标准化 |
2.1.1 标准 |
2.1.2 标准化 |
2.1.3 技术标准 |
2.2 我国标准化体系发展概况 |
2.2.1 国家标准 |
2.2.2 行业标准 |
2.2.3 地方标准 |
2.2.4 企业标准 |
2.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2.3.1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
2.3.2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 |
2.3.3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主要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 |
3.1 糕点行业技术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
3.1.1 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产生的背景 |
3.1.2 糕点行业技术标准的发展过程划分 |
3.2 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
3.3 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 |
3.3.1 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实施细则 |
3.3.2 糕点技术标准 |
3.4 现行糕点行业技术标准分类 |
3.4.1 基础标准 |
3.4.2 产品标准 |
3.4.3 安全限量标准 |
3.4.4 包装与计量标准 |
3.4.5 检验检测标准(部分) |
3.4.6 卫生标准 |
3.4.7 卫生规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问题研究 |
4.1 近几年糕点行业有关监督抽查情况 |
4.2 糕点行业技术标准问题的提出 |
4.2.1 产品标准的多部门管理 |
4.2.2 糕点产品执行标准缺失与滞后 |
4.2.3 缺乏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标准 |
4.2.4 标准矛盾造成铝含量超标问题 |
4.2.5 产品标准中检测项目不合理 |
4.2.6 标准本身存在部分矛盾 |
4.2.7 食品检验方法与法规不符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善糕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相应措施 |
5.1 标准制定部门相互协调 |
5.2 组织编制联盟标准 |
5.3 加强相关标准制定 |
5.4 监控产品的水活度 |
5.5 引进推广快速筛选方法 |
5.5.1 即用型纸片法 |
5.5.2 选择、鉴定用培养基法 |
5.5.3 ATP生物发光法 |
5.5.4 细菌直接计数法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10)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法律、法制、法治、法学 |
1.1 法律 |
1.2 法制 |
1.3 法治 |
1.3.1 法治的概念和含义 |
1.3.2 法治的基本要求 |
1.3.3 当代中国法治方略的提出和确立 |
1.4 法律、法制和法治之间的关系 |
1.4.1 法律和法制的联系和区别 |
1.4.2 法制和法治的联系和区别 |
1.5 法学 |
1.5.1 法学的概念 |
1.5.2 法学的研究对象 |
1.5.3 法学的特征 |
1.5.4 法学的思维 |
1.5.5 法学研究方法 |
1.6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 |
1.6.1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区别 |
1.6.2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联系 |
第2章 标准和标准化 |
2.1 标准 |
2.1.1 标准的基本概念 |
2.1.2 标准的基本特征 |
2.1.3 标准体制 |
2.2 标准化 |
2.2.1 标准化的概念和对象 |
2.2.2 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
2.2.3 标准化发展史 |
2.2.4 标准化的目的与作用 |
2.2.5 标准化的哲学基础 |
2.2.6 标准化原理和形式 |
2.2.7 标准化方法 |
2.2.8 标准化组织和机构 |
2.3 标准与标准化的关系 |
2.4 标准和法律的关系 |
2.4.1 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
2.4.2 强制性标准的属性分析 |
2.4.3 我国标准体系的构建 |
第3章 中医药标准和标准化 |
3.1 中医药标准 |
3.1.1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
3.1.2 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
3.1.3 中医药标准的基本概念 |
3.1.4 中医药标准的特征 |
3.1.5 中医药标准体制 |
3.2 中医药标准化 |
3.2.1 中医药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对象 |
3.2.2 中医药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
3.2.3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简史 |
3.2.4 中医药标准化的背景 |
3.2.5 中医药标准化组织和机构 |
第4章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背景 |
4.1 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性 |
4.2 中医药标准化的必要性 |
4.2.1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
4.2.2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
4.2.3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
4.3 中医药标准化的可行性 |
4.3.1 对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一些认识误区解析 |
4.3.2 中医药标准化可行性的表现 |
4.4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必要性 |
4.4.1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存在是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客观基础 |
4.4.2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是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的需要 |
第5章 国内中医药标准化状况 |
5.1 国内中医标准化状况 |
5.1.1 国内中医标准化概况 |
5.1.2 国内中医标准化的具体状况(国内中医标准的运行状况) |
5.2 国内中药标准化状况 |
5.2.1 国内中药标准化概况 |
5.2.2 国内中药标准化的具体状况(国内中药标准的运行状况) |
第6章 国际中医药标准化状况 |
6.1 国际中医标准化状况 |
6.1.1 世界卫生组织中医标准化 |
6.1.2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中医标准化 |
6.1.3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标准化 |
6.1.4 香港中医标准化 |
6.1.5 澳门中医标准化 |
6.1.6 台湾中医标准化 |
6.1.7 日本中医标准化 |
6.1.8 韩国中医标准化 |
6.1.9 其他国家中医标准化 |
6.2 国际中药标准化状况 |
6.2.1 世界卫生组织中药标准化 |
6.2.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标准化 |
6.2.3 欧盟中药标准化 |
6.2.4 香港中药标准化 |
6.2.5 澳门中药标准化 |
6.2.6 台湾中药标准化 |
6.2.7 日本中药标准化 |
6.2.8 韩国中药标准化 |
6.2.9 其他国家中药标准化 |
第7章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7.1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7.1.1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
7.1.2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述 |
7.2 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7.2.1 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
7.2.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存在的问题 |
第8章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法学支撑 |
8.1 法学方法论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
8.1.1 法学方法论 |
8.1.2 法学方法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作用 |
8.2 法的价值追求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
8.2.1 法的价值 |
8.2.2 法的价值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意义 |
8.3 法的作用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
8.3.1 法的作用 |
8.3.2 法的作用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强力支撑 |
8.4 法的运行机制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
8.4.1 法的运行 |
8.4.2 法的运行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动态支撑 |
8.5 法的体系架构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
8.5.1 法的体系架构 |
8.5.2 法的体系架构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静态支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发改委批准有色冶金行业30余项行业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影响研究[D]. 朱寿成. 厦门大学, 2019(09)
- [2]袋式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3), 2014
- [3]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2年), 2013
- [4]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A]. 高延继,周庆,邵高峰. 全国第十三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11
- [5]我国风能资源最优化开发研究[D]. 王健. 江苏大学, 2011(09)
- [6]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中长期战略研究[D]. 张湘蓉.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7]中国标准管理概述及工程防水有关的标准[J]. 高延继,周庆,邵高峰. 中国建筑防水, 2011(02)
- [8]糕点行业技术标准化体系问题与对策[D]. 李月姬.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2)
- [9]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J].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 中国工程咨询, 2009(Z1)
- [10]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D]. 董国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