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细菌菌株GY03的絮凝特性

硅酸盐细菌菌株GY03的絮凝特性

一、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的絮凝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于杨格[1](2019)在《胶质类芽孢杆菌胞外聚合物合成的蛋白质组学及絮凝重金属的特征》文中提出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具有抗逆性强、固氮、解磷、解钾和生物修复等多种功能,这使其可以作为生物肥料和生物絮凝剂的菌种而应用于农业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研究表明,胶质类芽孢杆菌这些功能均与其能产生肥厚荚膜和分泌大量胞外聚合物(EPS)有密切关联,故而对EPS的研究有重要价值。为进一步认识该细菌EPS功能的分子基础及作用机制,本论文研究了胶质类芽孢杆菌产EPS的发酵条件优化,该菌培养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蛋白质组测序和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等,以揭示该菌在特定条件下EPS分泌增多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该细菌培养基中酵母提取物、矿粉和蔗糖添加量及pH值的最优水平,其中,酵母提取物(0.1 g/100 mL)、矿粉(0.4 g/100 mL)、pH值(8)、蔗糖(2 g/100 mL)的优化后培养基配方可以使胶质类芽孢杆菌发酵液EPS含量显着提高。(2)采用iTRAQ蛋白质组测序技术研究了摇床培养条件下加蛇纹石矿粉与不加矿粉培养该菌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总差异蛋白数为963,其中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的蛋白数目分别是605和358。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到GO功能分类中细胞组分中的细胞部分、生物过程中的代谢过程、分子功能中的催化活性。通过KEGG Pathway分析,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环境信息处理途径和细胞过程,如嘌呤和嘧啶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糖代谢、ABC转运系统、群体感应和生物膜形成途径。对候选基因进行qRT-PCR鉴定,评估蛋白质组测序数据的可靠性,发现qRT-PCR定量结果与其测序结果基本一致。(3)研究了胶质类芽孢杆菌培养物絮凝重金属的特征,结果显示其对低浓度的Cu2+、Cd2+、Cr3+和Pb2+吸附速度较快,在1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特征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测序,获得了矿粉培养基刺激菌体上调表达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糖代谢及ABC转运系统等途径相关的酶,阐释了细菌合成大量多糖并分泌到胞外形成EPS的生物过程。同时,发现了与抗逆性相关的生物过程(如抗氧化和生物膜形成)所涉及的酶均显着上调表达,推测摇瓶培养细菌过程中,矿粉对菌体造成机械损伤,导致细菌分泌大量EPS及产生其他一系列应激反应来进行自我保护,这说明细菌在特定逆境条件下可通过大量分泌EPS以维持自身正常生长代谢的调控机制。

兰萌,梁语燕,高晓峰,窦妍,杨明琰,樊成,段洁[2](2018)在《胶质芽孢杆菌絮凝剂特性及其对Pb2+的吸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us)MY6-2的絮凝特性及其对重金属Pb2+的吸附作用,为微生物絮凝剂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发酵、醇沉、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胶质芽孢杆菌MY6-2生物絮凝剂;研究pH、絮凝剂用量、金属助凝剂及其用量、加热对MY6-2絮凝剂活性的影响;分析溶液pH、Pb2+初始质量浓度及絮凝剂用量对MY6-2絮凝剂吸附Pb2+的影响。【结果】MY6-2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占样品的65.68%;最佳絮凝条件为:pH>7.0,絮凝剂用量20mL/L,助凝剂金属离子为Ca2+(质量分数1%,用量为20mL/L),在此条件下MY6-2絮凝活性可达到95%以上。在100℃水浴中加热30min絮凝活性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MY6-2絮凝剂对Pb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 4.0、Pb2+初始质量浓度100500 mg/L、絮凝剂用量80mL/L,在此条件下,MY6-2絮凝剂对Pb2+的絮凝活性均在80%以上。【结论】MY6-2絮凝剂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对重金属Pb2+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且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田稼,吴小杰,孙超,齐凡[3](2017)在《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土壤和岩石中的常见细菌,由于该菌具有一定的分解矿物能力,胞外具有肥大的荚膜,并能分泌一些酸类和促生长物质,因此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矿物相关工业、环境治理等领域。胶质芽孢杆菌从发现伊始就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在分离鉴定、发酵条件、矿物分解及风化作用、农业及工业领域应用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从胶质芽孢杆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征、功能特性、培养条件及应用研究等几方面对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对该菌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刁欢,李吕木[4](2017)在《微生物絮凝剂在制酒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微生物絮凝剂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制酒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制酒废水的絮凝菌种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分别在啤酒废水、白酒废水、糖蜜酒精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罗亮,赵志刚,都雪,徐奇友[5](2016)在《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微生物絮凝剂可降解、易分离,降解产物对环境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本文综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絮凝菌)的种类与培养、絮凝机理及其在工农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出构建以生物絮团技术为基础的我国节水减排型池塘养殖模式。

杨艳梅[6](2015)在《煤矸石及贵州铜仁钾矿等制备肥料的研究》文中认为钾资源总量约为11.95亿吨,钾盐储量为4.57亿吨,仅占世界的2.6%,依据水溶性,钾资源可分为水溶性钾盐资源和不溶性含钾矿物,水溶性含钾资源在我国储量非常少,但是不溶性钾矿资源却十分丰富,其储量大于1000亿吨。尽管不溶性钾矿资源储量巨大,由于技术和成本问题,不溶性钾矿资源未能很好地被开发利用,因此研究含钾岩石中钾的提取新技术是加快综合开发利用难溶性含钾岩石的关键。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其大量堆积严重污染周围环境,但它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元素,把它掺杂于钾矿中营养物质全面。因此,本文利用细菌作用于钾矿与煤矸石掺杂物,将掺杂矿物中不溶性氮、磷、钾转化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制备微生物复合肥料,既能提高钾矿利用率,缓解我国肥料短缺,又能使煤矸石资源化再利用,降低煤矸石对污染的环境。对实验所用钾矿和煤矸石进行了矿物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巨大芽孢杆菌(ACCC10011)和硅酸盐细菌(GY03)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本实验方法是可行的。本论文探究了在钾矿与煤矸石粒径、钾矿与煤矸石比例、体系干湿条件、接菌量、体系pH、培养时间、振荡等因素下巨大芽孢杆菌(ACCC10011)和硅酸盐细菌(GY03)分别处理钾矿与煤矸石掺杂物制备肥料的效果,以及两种细菌混合处理煤矸石与钾矿掺杂物制备肥料的效果,根据单因素实验探索出的最优条件,设计正交实验,以培养时间、钾矿与煤矸石比例、接菌量、pH、目数等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考察,采用L16(4)5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肥料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最佳条件为两矿目数均为过200目,钾矿与煤矸石比例为3:1,接菌量为40.00ml,即9.2×1014-2.32×1015cfu/g,pH为6.0左右,培养时间为4天的条件下,利用巨大芽孢杆菌(ACCC10011)处理矿物制备的肥料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200 mg·kg-1、27.81 mg·kg-1、263.34mg·kg-1,其各成分的含量与原钾矿和煤矸石掺杂物相比含量提高1.94倍、21.90倍、10.55倍;在最佳条件为两矿目数均为过200目,钾矿与煤矸石比例为4:1,接菌量为35.00ml,即3.92×1015-3.96×1016cfu/g,pH为7.0左右,培养时间为12天的条件下,利用硅酸盐细菌(GY03)处理矿物制备的肥料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分别为800 mg?kg-1、44.06 mg?kg-1、63.76 mg?kg-1,其各成分的含量与原钾矿和煤矸石掺杂物相比含量提高1.29倍、37.66倍、2.30倍;在最佳条件为两矿目数均为过200目,钾矿与煤矸石比例为4:1,接菌量为45.00ml,即8.28×1014-1.18×1016cfu/g,pH为7.0左右,培养时间为10天的条件下,利用混合细菌处理矿物制备的肥料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300 mg·kg-1、85.49 mg·kg-1、155.23 mg·kg-1,其各成分的含量与原钾矿和煤矸石掺杂物相比含量提高2.10倍、73.07倍、5.60倍。利用巨大芽孢杆菌和硅酸盐细菌解离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钾矿和煤矸石掺杂物制备的微生物复合肥料,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土壤肥力,缓解我国肥料短缺的局面,为我国研究利用钾矿制备肥料提供新的思路,为煤矸石废弃物再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本实验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原料易得,能耗少,对环境污染小等优势,符合国家节能减排、降耗、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较好的工业开发前景,是将来通过低碳、环保新技术综合开发利用不溶性钾矿的重要发展方向。

李东华[7](2013)在《一株产絮凝剂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絮凝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微生物絮凝剂(MBF)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分泌产生的代谢产物,它是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的,是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水处理剂。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可以克服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固有的缺陷,最终实现无污染排放,因此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正成为当今世界絮凝剂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污泥样品进行采集,采用分离纯化等微生物操作技术从样品中共分离出5株单菌落菌株,并对其进一步筛选得到一株菌落光滑、粘稠、挑起时可拉成长细丝且有高效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对该菌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学以及聚类等的分析,该菌与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us C4585)在系统发育树上处在同一个分支,其序列相似性高达99%。结合以上实验结果,最终确认该菌为芽孢杆菌属,分类属于胶质芽孢杆菌。以获得更高产量的絮凝剂为目的,用单因素及响应面等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以提高胶质芽孢杆菌的絮凝率。通过对二次多项线性回归方程及响应面图分析可知,该菌最佳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蔗糖0.57%、硫酸铵0.022%,pH值为7.42,在此条件下絮凝率与优化前提高了约6.0%,对微生物在工业污水或者生活用水等的处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其絮凝物质进行提取并且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絮凝物质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利用醇沉法提取絮凝物质,冻干后得到白色纤维状固体。该物质在空气中很容易吸潮,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分析知该物质主要为多糖类物质。综合上述絮凝物质的理化分析和絮凝前后高岭土颗粒的电镜图片等,将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概括为:当絮凝剂分子与高岭土颗粒之间的距离互相靠近时,首先是范德华力克服由带同种电荷产生的静电斥力;加入的CaCl2能够中和溶液中的部分负电荷,从而使胶体颗粒和絮凝物质之间的静电斥力减小;随着距离的不断缩小,氢键为主要吸附作用力,带负电的絮凝剂分子也会受到高岭土晶体边缘正电荷区的吸引,而有些微粒又能够和不同的絮凝剂分子交织在一起,进而形成更大的颗粒沉降下来,因而能达到理想的絮凝效果。以4g/L的高岭土悬浮液模拟实际废水的体系,研究表明,该絮凝剂更容易溶于较高温度下的水系;发挥絮凝作用的最适pH为2,过碱性反而会抑制絮凝效果;絮凝剂的最适添加量为3.0mg/L;最适助凝剂CaCl2的添加量为0.4g/L。因此该絮凝剂可以应用到工业高温废水处理以及酸性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贾倩倩,程帆,谢承卫[8](2012)在《利用硅酸盐细菌(GY03)制备煤矸石肥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贵州存在大量废弃的煤矸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研究了利用硅酸盐细菌(GY03)作用于煤矸石将其中难溶于水的磷、钾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磷、速效钾来制备煤矸石肥料,并研究了煤矸石粒径、体系pH、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体系湿度对制备煤矸石肥料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煤矸石的粒径在160目、体系pH为7.0~8.0、最佳培养时间为40d、最佳培养温度为28~32℃和体系在湿润或淹水情况下煤矸石肥料中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原煤矸石增加275%和395%。

薛爱琴[9](2011)在《胶质类芽孢杆菌的表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胶质类芽孢杆菌具有溶磷解钾固氮等多种功能,广泛用于农业、废水处理及生物冶金等领域。为了了解影响胶质类芽孢杆菌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及确定筛选高效菌株的生物指标,本研究对27株胶质类芽孢杆菌和1株土壤类芽孢杆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ERIC-PCR对28个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多糖合成关键基因-糖基转移酶家族I(GTFs I)在不同菌株中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检测。ERIC-PCR获得稳定而丰富的条带,每株胶质类芽孢杆菌扩增得到7-14条条带,其中6个条带为多个菌株共有;胶质类芽孢杆菌与土壤类芽孢杆菌VKPM B-7517的ERIC扩增条带相似性极低。聚类分析表明,在70%-90%的相似度水平,25个菌株与对照菌株胶质类芽孢杆菌VKPM B-7519聚为一群,该群又分为4个簇,菌株YC12单独为1个群,与RAPD-PCR、gyr B分类结果相似。但ERIC-PCR的条带多样性与稳定性强于RAPD,表明ERIC-PCR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有效用于种内菌株的鉴定。另外,从11条特异性的RAPD扩增条带中,克隆得到4个功能性基因序列,其中有1个多糖合成关键基因-糖基转移酶家族I基因(960 bp),该基因分布于26株胶质类芽孢杆菌中,但菌株YC12和土壤类芽孢杆菌未扩增到该基因。ERCI-PCR和糖基转移酶家族I基因分析均证明菌株YC12与其它胶质类芽孢杆菌存在异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次,分析了胶质类芽孢杆菌的产酸产多糖及溶磷解钾固氮等功能多样性。结果,胶质类芽孢杆菌的产糖量为2.04-13.12 mg·ml-1,其中12个菌株的多糖产量高于9 mg·ml-1,菌株CGMCC 1.2326、KNP413、CGMCC 1.3714和VKPM B-7517的多糖产量较低。菌株的荚膜面积、菌落直径、发酵液的粘度也呈现多态性,无氮培养基上培养5天菌株的荚膜面积为200.07-857.23μm2,菌落直径为2.00-5.72 mm,发酵液粘度为45.40 -8.77mPa.s。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糖产量与荚膜面积、菌落直径和发酵液粘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824和0.923。产酸(用pH的降低量表征)分析表明,胶质类芽孢杆菌明显产酸,使发酵液pH值降低1.21-2.62,其中菌株SCS3、SCS10、YC8、YC15、YC17、YC1、YC12、YC13、KNP414和VKPM B-7519产酸能力较强。功能多样性分析显示,胶质类芽孢杆菌的溶磷解钾固氮能力存在多样性。胶质类芽孢杆菌使发酵液中的可溶性P和K分别增加0.05-102.72 mg·l-1和0.02-27.92 mg·l-1。其中释磷能力最强的是菌株YC17(102.72 mg·l-1),其次是菌株SCS17、YC15、SCS16,它们的释磷量分别是96.09 mg·l-1、84.95 mg·l-1、79.49 mg·l-1;释钾能力最强的菌株是SCS10,其次是KNP414、YC9、YC15。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酸与溶磷解钾能力存在显着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和0.778,产多糖能力与溶磷解钾的相关系数是0.426和0.562,因此产酸产多糖能力可作为溶磷解钾功能的生物指标。凯氏定氮检测发现,胶质类芽孢杆菌在无氮培养过程中,可使总氮量增加0.47-18.28 mg·l-1,表明这些菌株具有固氮能力,其中固氮能力最强的是菌株VKPM B-7519(18.28 mg·l-1),其次是NYY2、YC17、YC15、YC10和SCS10,其固氮量分别为8.15 mg·l-1、8.04 mg·l-1、7.64 mg·l-1、7.52 mg·l-1、7.08 mg·l-1。固氮能力和pH值降低量的相关系数为0.395,与产多糖量的相关系数为0.290,相关性较低。胶质类芽孢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依据ERIC和RAPD构建的聚类图分为两组,每组又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的菌株多糖产量较高,另一个分支的菌株多糖产量较低。多糖产量与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样,产酸与遗传多样性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相关性。总之,本论文证实了胶质类芽孢杆菌的表型特征和遗传特性存在明显的多样性。酸与多糖产量与遗传特性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荚膜面积、菌落直径、发酵液粘度与多糖产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作为大规模菌株筛选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王雪,袁晓凡,赵兵,王晓东,王玉春[10](2010)在《胶质芽孢杆菌培养条件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对胶质芽孢杆菌在微生物肥料、矿物分解和生物絮凝领域中培养条件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微生物肥料方面综述了以高产量芽孢为目的的培养工艺及生物反应器发酵的研究;在矿物分解方面综述了以分解矿物和浸出矿物元素为目的的土壤矿物分解和矿石分解条件的研究;在生物絮凝方面综述了以提高絮凝率为目的的培养工艺和絮凝环境条件的研究.在对现有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指出通过发酵模型的建立、流变学特性的研究指导发酵过程调控及将胶质芽孢杆菌应用于土壤改良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二、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的絮凝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的絮凝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胶质类芽孢杆菌胞外聚合物合成的蛋白质组学及絮凝重金属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胶质类芽孢杆菌概述
    1.2 胶质类芽孢杆菌相关组学研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1.2.1 胶质类芽孢杆菌相关组学研究
        1.2.2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2.3 iTRAQ技术进行蛋白质鉴定原理及优势
    1.3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作与絮凝重金属研究
    1.4 立题背景、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立题背景与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胶质类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及矿物
        2.1.2 培养基与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细菌培养
        2.1.5 细菌在有氮和无氮培养条件下的染色
        2.1.6 细菌发酵液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1.7 优化培养基正交试验设计
        2.1.8 重金属离子浓度对细菌发酵液多糖含量的影响
        2.1.9 接种量对细菌发酵液多糖含量的影响
        2.1.10 矿粉种类对胶质类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2.1.11 DART分析细菌发酵液多糖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胶质类芽孢杆菌菌体形态观察
        2.2.2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2.2.4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及验证
        2.2.5 重金属离子浓度对多糖含量影响的单因素实验
        2.2.6 接种量对多糖含量影响的单因素实验
        2.2.7 矿粉种类对胶质类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2.2.8 DART分析细菌发酵液多糖
    2.3 小结
第3章 蛋白质组测序揭示胞外聚合物分泌增多的机理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蛋白质组取样时间点的确定
        3.2.2 总蛋白质检及定量
        3.2.3 蛋白质组测序结果的数据质量评估
        3.2.4 样本比较分析
        3.2.5 全蛋白质功能注释
        3.2.6 差异蛋白分析
        3.2.7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3.3 讨论
        3.3.1 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过程中的差异蛋白富集分析
        3.3.2 其他有机物质代谢过程中的差异蛋白富集分析
        3.3.3 细菌抗逆性相关的差异蛋白富集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微生物絮凝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絮凝剂的制备
        4.1.2 重金属溶液配制
        4.1.3 吸附率的计算
        4.1.4 等温吸附实验
        4.1.5 吸附动力学实验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2 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
        4.2.3 初始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4.2.4 等温吸附方程拟合
        4.2.5 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4.3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2)胶质芽孢杆菌絮凝剂特性及其对Pb2+的吸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胶质芽孢杆菌MY6-2絮凝剂的发酵培养
    1.3 胶质芽孢杆菌MY6-2絮凝剂的分离纯化
    1.4 胶质芽孢杆菌MY6-2絮凝剂化学成分的测定
    1.5 胶质芽孢杆菌MY6-2絮凝剂特性
        1.5.1 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
        1.5.2 MY6-2絮凝剂的耐热性
        1.5.3 MY6-2絮凝剂的初步应用
    1.6 不同因素对MY6-2絮凝剂吸附Pb2+活性的影响
        1.6.1 pH
        1.6.3 絮凝剂用量
    1.7 测定项目与方法
        1.7.1 絮凝活性[16]
        1.7.2 吸附活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MY6-2絮凝剂的制备及化学成分分析
    2.2 MY6-2絮凝剂的絮凝特性
        2.2.1 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
        2.2.2 絮凝剂的热稳定性
        2.2.3 絮凝剂的应用
    2.3 不同因素对MY6-2絮凝剂吸附Pb2+的影响
        2.3.1溶液pH
        2.3.2 Pb2+初始质量浓度
        2.3.3 絮凝剂用量
3 讨论
4 结论

(3)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胶质芽孢杆菌分类地位
2 胶质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2.1 形态特征
    2.2 生理生化特征
    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3 胶质芽孢杆菌的功能特性
    3.1 分解矿物作用
    3.2 固氮作用
    3.3 促生长作用
    3.4 絮凝作用
4 胶质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研究
    4.1 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培养条件
    4.2 应用于浸矿和冶金的培养条件
    4.3 应用于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
5 胶质芽孢杆菌的应用研究
    5.1 胶质芽孢杆菌在微生物肥料方面的应用研究
    5.2 胶质芽孢杆菌在冶金方面的应用研究
    5.3 胶质芽孢杆菌产生絮凝剂的应用研究
6 结语与展望

(4)微生物絮凝剂在制酒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絮凝剂作用机理
2 絮凝制酒废水的微生物种类
3 微生物絮凝剂在制酒废水中应用
    3.1 微生物絮凝剂在啤酒废水中的应用
    3.2 微生物絮凝剂在白酒废水中的应用
    3.3 微生物絮凝剂在糖蜜酒精废水中的应用
4 展望

(5)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1.1 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
    1.2 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
        1.2.1 培养基的组成
        1.2.2 培养基的p H
        1.2.3 培养温度
        1.2.4 通气量
        1.2.5 培养条件的优化
    1.3 研究方向
2 絮凝机理的研究
3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4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6)煤矸石及贵州铜仁钾矿等制备肥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钾矿的简介
        1.1.1 钾矿的组成及分类
        1.1.2 钾矿的利用现状
    1.2 煤矸石简介
        1.2.1 煤矸石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1.2.2 煤矸石的利用现状
    1.3 微生物的利用现状
        1.3.1 巨大芽孢杆菌的利用现状
        1.3.2 硅酸盐细菌的利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测定方法
        2.2.1 钾矿与煤矸石有机质含量测定
        2.2.2 钾矿与煤矸石全氮测定
        2.2.3 钾矿与煤矸石全磷测定
        2.2.4 钾矿与煤矸石全钾测定
        2.2.5 混矿与肥料碱解氮测定
        2.2.6 混矿与肥料有效磷测定
        2.2.7 混矿与肥料速效钾测定
第三章 肥料的制备
    3.1 试验原料
    3.2 菌种及其培养
        3.2.1 菌种的保藏
        3.2.2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2.3 巨大芽孢杆菌的理化性质
        3.2.4 硅酸盐细菌的理化性质
        3.2.5 两菌间的拮抗实验
    3.3 细菌分解作用的机理
        3.3.1 巨大芽孢杆菌降解作用的机理
        3.3.2 硅酸盐细菌降解作用的机理
    3.4 肥料的制备方法
        3.4.1 菌悬液的制备
        3.4.2 肥料的制备
第四章 利用巨大芽孢杆菌制备肥料的研究
    4.1 利用单因素法探究各条件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4.1.1 钾矿与煤矸石粒径对肥料制备的影响影响
        4.1.2 钾矿与煤矸石比例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4.1.3 体系干湿条件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4.1.4 接菌量对肥料的影响
        4.1.5 体系pH对肥料的影响
        4.1.6 培养时间对肥料的影响
        4.1.7 摇动对肥料的影响
    4.2 正交试验法探究肥料制备的最有条件
    4.3 肥料中营养成分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硅酸盐细菌制备肥料的研究
    5.1 单因素法探究各条件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5.1.1 钾矿与煤矸石粒径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5.1.2 钾矿与煤矸石比例对肥料制备
        5.1.3 体系干湿条件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5.1.4 接菌量对肥料的影响
        5.1.5 体系pH对肥料的影响
        5.1.6 培养时间对肥料的影响
        5.1.7 摇动对肥料的影响
    5.2 正交试验法探究肥料制备的最优条件
    5.3 肥料中营养成分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利用混菌制备肥料的研究
    6.1 单因素法探究各条件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6.1.1 两种细菌的比例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6.1.2 钾矿与煤矸石比例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6.1.3 体系干湿条件对肥料制备的影响
        6.1.4 接菌量对肥料的影响
        6.1.5 体系pH对肥料的影响
        6.1.6 培养时间对肥料的影响
        6.1.7 摇动对肥料的影响
    6.2 正交试验法探究肥料制备的最有条件
    6.3 肥料中营养成分检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一株产絮凝剂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絮凝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絮凝剂的分类
        1.2.1 传统絮凝剂概述
        1.2.2 微生物絮凝剂概述
    1.3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1.4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因素
        1.4.1 培养基成份的影响
        1.4.2 培养条件的影响
    1.5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1.6 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7.1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7.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培养基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的采集
        2.3.2 菌种的分离纯化
        2.3.3 菌种的筛选
        2.3.4 菌种的扩培
        2.3.5 菌种的鉴定
        2.3.6 基于 16S rRNA 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菌种的筛选结果
        2.4.2 表型特征分析
        2.4.3 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2.4.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4.5 基于 16S rRNA 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培养条件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种
        3.2.2 主要培养基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生长曲线等的测定
        3.3.2 絮凝活性的测定方法
        3.3.3 单因素优化实验
        3.3.4 响应面设计实验
        3.3.5 响应面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4.2 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
        3.4.3 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3.4.4 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絮凝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菌种
        4.2.2 主要培养基
        4.2.3 主要设备和仪器
        4.2.4 主要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絮凝物质的分布情况
        4.3.2 絮凝物质的提取工艺流程
        4.3.3 絮凝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4.3.4 絮凝物质成分的分析
        4.3.5 絮凝机理的初步研究
    4.4 实验结果
        4.4.1 GM1 菌株形成絮凝物质的分布情况
        4.4.2 絮凝物质的理化性质分析
        4.4.3 絮凝物质的成分分析
        4.4.4 絮凝机理的初步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废水体系中絮凝特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菌种
        5.2.2 主要培养基
        5.2.3 所需设备和仪器
        5.2.4 所需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絮凝物质的添加量
        5.3.2 助凝剂种类的确定
        5.3.3 Ca~(2+)对絮凝活性的影响
        5.3.4 絮凝体系 pH 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5.3.5 絮凝剂的热稳定
    5.4 实验结果
        5.4.1 絮凝物质的添加量分析
        5.4.2 助凝剂种类的确定
        5.4.3 Ca~(2+)对絮凝率的影响
        5.4.5 絮凝剂的热稳定性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B.mucilaginous GM1 测序结果
致谢
附录

(8)利用硅酸盐细菌(GY03)制备煤矸石肥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煤矸石肥料制备与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煤矸石粒径对肥料的影响
    2.2 煤矸石体系中pH对肥料的影响
    2.3 培养时间对肥料的影响
    2.4 培养温度对肥料的影响
    2.5 体系湿度对肥料的影响
3 结论

(9)胶质类芽孢杆菌的表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1 传统表型多样性(Phenotypic Diversity)研究方法
        1.2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研究方法
        1.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1.2.2 随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NA(RAPD)
        1.2.3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RIC)
        1.2.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法
        1.2.5 16S rRNA 序列分析
    2 胶质类芽孢杆菌多样性研究进展及功能概述
        2.1 胶质类芽孢杆菌概述
        2.1.1 表型特征
        2.1.2 生理生化特征
        2.2 胶质类芽孢功能与应用研究概述
        2.2.1 胶质类芽孢杆菌溶磷解钾功能研究
        2.2.2 胶质类芽孢杆菌固氮功能研究
        2.2.3 胶质类芽孢絮凝作用研究
        2.2.4 胶质类芽孢杆菌的PGPR 作用
        2.3 功能与表型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2.4 胶质类芽孢多样研究进展
    3 微生物多糖研究进展
        3.1 微生物多糖概述
        3.1.1 微生物多糖的定义
        3.1.2 微生物多糖的分类
        3.1.3 多糖的生理功能
        3.2 微生物多糖提取及组分分析技术
        3.3 微生物多糖的合成及相关基因
        3.3.1 微生物多糖生物合成
        3.3.2 多糖合成相关基因
    4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胶质类芽孢杆菌遗传多样性与分子标记
    1 材料
    2 方法
        2.1 基因组的提取
        2.2 ERIC-PCR
        2.2.1 PCR 反应体系
        2.2.2 PCR 扩增条件
        2.2.3 PCR 产物的检测
        2.2.4 DNA 数据统计分析
        2.3 糖基转移酶家族I(GTFs I)基因的筛选
        2.3.1 糖基转移酶家族 I 基因的克隆
        2.3.2 糖基转移酶家族I 基因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ERIC-PCR 指纹图谱分析
        3.2 ERIC-PCR 统计与分析
        3.3 ERIC,RAPD-PCR 及gyr B 基因相关性分析
        3.4 糖基转移酶家族I(GTFs I)基因的克隆
        3.5 糖基转移酶家族I 基因的检测
        3.5.1 PCR 退火温度优化
        3.5.2 糖基转移酶家族I 基因的检测
    4 讨论
第三章 胶质类芽孢杆菌表型多样性及其表征
    1 材料
    2 方法
        2.1 胶质类芽孢杆菌的活化与传代培养
        2.2 胶质类芽孢杆菌溶磷解钾功能多样性研究
        2.2.1 供试矿物
        2.2.2 培养仪器的处理
        2.2.3 种子液培养
        2.2.4 发酵
        2.2.5 发酵液预处理和磷钾的测定
        2.3 胶质类芽孢杆菌固氮活性的多样性研究
        2.3.1 种子液培养
        2.3.2 发酵
        2.3.3 发酵液的处理
        2.3.4 凯氏定氮法测定固氮活性
        2.4 胶质类芽孢杆菌产酸能力多样性研究
        2.4.1 种子液培养
        2.4.2 发酵
        2.5 胶质类芽孢杆菌产多糖能力及粘度测定
        2.5.1 种子液发酵
        2.5.2 发酵
        2.5.3 多糖产量测定
        2.5.4 发酵液粘度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表型多样性结果与分析
        3.1.1 溶磷解钾的多样性
        3.1.2 固氮功能多样性
        3.1.3 表型特征多样性
        3.2 表型多样性之间相关性分析
        3.2.1 产酸能力与溶磷解钾固氮功能相关性分析
        3.2.2 多糖产量与溶磷解钾固氮功能相关性分析
        3.2.3 多糖产量与菌落直径、荚膜面积、发酵液粘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4 多糖产量与产酸能力、溶磷解钾功能协同性分析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二 重要溶液的配制
致谢

(10)胶质芽孢杆菌培养条件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胶质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3 胶质芽孢杆菌微生物肥料培养
    3.1 培养基成分
        3.1.1 碳源
        3.1.2 氮源
        3.1.3 微量元素及其他
    3.2 培养条件
        3.2.1 温度
        3.2.2 pH值
        3.2.3 溶氧
    3.3 生物反应器发酵
4 胶质芽孢杆菌矿物分解培养
    4.1 对土壤矿物的分解条件
    4.2 对矿石的浸溶条件
5 胶质芽孢杆菌生物絮凝培养
    5.1 培养基成分
    5.2 培养条件
    5.3 絮凝过程环境条件
6 结论与展望

四、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的絮凝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胶质类芽孢杆菌胞外聚合物合成的蛋白质组学及絮凝重金属的特征[D]. 于杨格.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2]胶质芽孢杆菌絮凝剂特性及其对Pb2+的吸附作用[J]. 兰萌,梁语燕,高晓峰,窦妍,杨明琰,樊成,段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3]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研究进展[J]. 田稼,吴小杰,孙超,齐凡.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06)
  • [4]微生物絮凝剂在制酒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J]. 刁欢,李吕木. 酿酒科技, 2017(12)
  • [5]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J]. 罗亮,赵志刚,都雪,徐奇友. 水产学杂志, 2016(05)
  • [6]煤矸石及贵州铜仁钾矿等制备肥料的研究[D]. 杨艳梅. 贵州大学, 2015(03)
  • [7]一株产絮凝剂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絮凝特性的研究[D]. 李东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1)
  • [8]利用硅酸盐细菌(GY03)制备煤矸石肥料的研究[J]. 贾倩倩,程帆,谢承卫.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12(02)
  • [9]胶质类芽孢杆菌的表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薛爱琴. 浙江理工大学, 2011(06)
  • [10]胶质芽孢杆菌培养条件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J]. 王雪,袁晓凡,赵兵,王晓东,王玉春. 过程工程学报, 2010(02)

标签:;  ;  ;  ;  ;  

硅酸盐细菌菌株GY03的絮凝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