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电信DT618首批手机通过信息产业部CDMA入网测试

大唐电信DT618首批手机通过信息产业部CDMA入网测试

一、大唐电信DT618手机首批通过信息产业部CDMA入网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惠文[1](2002)在《CDMA手机市场现状》文中提出

熊熙玲[2](2002)在《大唐冲浪CDMA》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果说联通搭建、开通CDMA网络,是它在移动通信这片海洋中掀起的又一个浪潮,那承载CDMA业务的手机生产厂商必将卷入其中。总资产投资500亿人民币、市场前景5000亿人民币,联通CDMA网络描画的大蛋糕,确实有着足够的想象空间。作

孙丽君[3](2002)在《长风破浪:民族通信终端企业期待崛起》文中研究指明2002年的中国电信业注定要不寻常,经过半年多时间的酝育、关爱,中国联通CDMA终于脱胎降生了。2001年12月22曰晚,激情昂扬的“中国联通CDMA之夜”演示活动,宣告了中国联通CDMA移动通信网一期工程如期建成,12月31日在全国放号。在一片喧闹热情的簇拥中走来的CDMA带来的是充满无限诱惑的5000亿的大市场,于是分销商、手机制造商们跃跃欲试:分销商转型蜕变,新贵杀出;手机商们磨拳擦掌,倾力打造独家品牌。硝烟弥漫中无声的宣战早已开始,最终的成败决定权却操纵在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手里,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样不可或缺。

陈金岭,王黎冬[4](2001)在《联通CDMA设备中标厂商巡礼(二)》文中提出 中标厂商之六:大唐 大唐电信是国内厂商中第一个于去年4月就推出全套CDMA设备的,此次通过与北电和朗讯的技术合作,拿到了联通CDMA网3个省份、7个多亿、80多万线的定单。 1.产品特性 M30-C MSC系统结构继承了

锦红[5](2000)在《综合报道》文中研究指明

刘倩[6](2015)在《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之研究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直以来,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发展引发的技术革命与信息革命,强烈地呼唤着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完善与优化,而对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然而在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发展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虽然投入巨大,但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创新导向性存在问题。第二,规管机构内部存在矛盾,导致利益分化。第三,新媒体技术标准发展参与者关系不稳定,这其中存在国际化和本土实力的角逐,也有联盟引发的利益纷争。第四,用户需求和媒体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本文对CMMB,TD-SCDMA,HTML5等新媒体技术标准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度访谈,探寻了对新媒体技术标准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影响过程,并讨论了如何合理有效促进新媒体技术标准形成与扩散的策略与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的缘起和背景以及意义。第二部分是第二章,文献探讨和理论框架。通过对新媒体技术标准相关的理论梳理以及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回顾,对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是第三章,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案例的选择依据,最后对访谈对象和信度效度评估也进行了描述。第四部分是第四,五章,也是本文的研究主体,分别对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期和扩散期,从行动者网络构成,以焦点行动者为中心的行动者网络关系稳定性分析,做出了研究和总结。第五部分是第六章,对前两章的发现进行了总结,认为:行动者网络没有共享好利益;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无法达到完全一致的共识是行动者网络发展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规管系统需要更有效配置资源,协调不同机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创新资源应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重视媒体运作和用户需求;市场系统需要遵守一定规律:关注尊重每一个参与者利益,不盲目扩张,联盟策略需注重长期利益。最后做了研究不足的补充和未来的展望。

张爽[7](2010)在《企业技术标准演化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在国际上流行一种理念,即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各个国家和企业都开始重视技术标准的作用,在各行各业夺取技术标准的制高点。但是与发达国家参与技术标准竞争的咄咄逼人之势相比,我国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仍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着手进行企业技术标准战略上的变革。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一些企业在开展技术标准战略时多方摸索均不得要领,找不到正确的方向。鉴于此,本文着眼于分析若干企业的技术标准演进过程,探讨企业技术标准演化的一般模式和影响因素,以供后来的企业借鉴参考。首先,本文进行了企业技术标准相关领域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关键的研究概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提炼了研究对象的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标准演化的概念模型,试图提供一个描述企业技术标准状态、演化影响因素,以及演化过程的框架。接着,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方法,选取四家较为典型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刻画和分析了这些企业技术标准演化路径和演化过程。基于案例研究成果,对四家企业的技术标准演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其共性和差异,并试图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得出企业技术标准演化过程的一般规律。通过这些研究工作,本文得出了以下三个主要的研究结论:第一,可以用“标准颁布部门”“企业掌控程度”和“标准生命周期”三个维度将企业技术标准划分为若干状态;第二,企业技术标准从一个状态到下一个状态的演化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演化行为的结果,这些演化行为包括复制行为、模仿行为和创新行为;第三,企业技术标准的演化行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王昕[8](2009)在《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据业务时代和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地变革,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以产业协作为纽带的移动通信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将成为移动通信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在3G时代取得稳定的市场地位,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提高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成为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现状,提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概念。通过对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的分析,构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图,并分析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特征及构成、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功能及系统的运行机制,探讨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及演进规律,构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从知识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

龙昀光[9](2009)在《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企业技术联盟是单个企业为了寻求外部资源,进行技术合作研发的一种松散组织形式。通过联盟可以使企业达到技术互补与共享、降低研发风险与成本、提高效益等目的。技术联盟被认为是知识经济时代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正被广泛采用,效益也越加明显。但实践中我们看到,在联盟组织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运行效率低下、不稳定等问题及困难,甚至导致联盟的结果是失败与破裂。如何改善和解决这些实际运行问题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管理层面对的难题。本文借鉴生物学中共生理论强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双赢”和“多赢”的方针,提出了利用共生理论研究企业技术联盟的设想,针对技术联盟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技术联盟的模式和机制加以探讨,提炼出技术联盟的合理发展模式,可对企业技术联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在技术联盟和共生理论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从生物学的共生基本理论入手,以共生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为主体框架对企业技术联盟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技术联盟的成员选择原则研究、对企业技术联盟的运行管理模式研究、政府推动技术联盟发展的策略研究。接着以TD-SCDMA技术联盟为例进行了论文的实例研究。最后从共生角度出发,对我国发展企业技术联盟提出建议与对策。其中运用到的数学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和生物学Logistic模型的微分方程稳定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选择技术联盟成员时要注重质参量,除了看重企业的研发实力外,也要着重考虑企业间战略目标与文化的相容性;要尽量以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作为技术联盟的主要运行模式,共同进化发展,形成最有效率的共生形态;政府对改善技术联盟所处的制度与市场环境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应努力建立范围广泛的信息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关于合作研究的法制建设、金融体系、社会环境构建等,还要加强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导和协调,从国家或产业层面上出台促进技术联盟发展的指导意见。

许书国[10](2009)在《基于R-SCP理论框架下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市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移动通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从1987年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以来,从首批用户700人到2008年上半年已突破6亿,占世界移动用户的18%,成为名副其实的通信大国。与此同时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却发展的极为不平衡,从1994年至今市场上仅存在两家运营商,并且在长达14年的竞争中,中国移动一家独大而中国联通却逐渐边缘化,2008年上半年利润份额仅为4%。为了优化不均衡的市场结构,讨论已久的重组方案终于在2008年5月份正式出台。重组后,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网从而进入移动市场,成为移动市场上新的竞争者,新一轮的竞争即将拉开帷幕。重组后,市场监管以及整个市场格局的发展就成了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对移动通信市场的回顾和全面分析就十分必要,通过对移动通信产业市场变迁的分析将有助于指导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更好的发展。本文将竞争性行业产业组织理论和垄断性行业规制理论进行融合,构建了针对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垄断性行业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并用来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进行市场分析。在回顾世界移动通信和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然后在“R-SCP”分析框架的指导下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和市场规制进行了全面分析。整个分析以市场结构起点和为中心,搜集了大量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并利用Stackelberg的寡头垄断竞争模型探讨了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后市场结构情况。在市场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和规制方面的分析,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以后的竞争行为、政府规制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大唐电信DT618手机首批通过信息产业部CDMA入网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唐电信DT618手机首批通过信息产业部CDMA入网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6)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之研究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和背景:新媒体技术标准研究的重要性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技术标准的传播学研究
        1.3.2 技术标准的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1.3.3 技术标准的自然科学研究
        1.3.4 技术标准的科学哲学研究
    1.4 研究视角与创新点
        1.4.1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的优势
        1.4.2 创新点分析
    1.5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2 文献探讨和理论框架
    2.1 文献探讨
        2.1.1 新媒体与新媒体技术
        2.1.2 新媒体技术标准及其形成扩散
        2.1.3 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的特殊性
    2.2 理论框架
        2.2.1 行动者网络理论概述
        2.2.2 本文关键概念界定
        2.2.3 新媒体技术标准发展的理论框架的推演
        2.2.4 论框架说明
    2.3 本文理论框架以及在行动者网络理论基础上的改进
3 研究设计和方法
    3.1 研究问题以及范围界定
    3.2 研究方法
        3.2.1 本研究涉及的研究方法及其使用
        3.2.2 访谈的问题的得出
    3.3 案例选择
        3.3.1 自主产权的新媒体技术标准介绍
        3.3.2 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案例选择原因
        3.3.3 案例分类和介绍
    3.4 访谈对象
    3.5 信度效度评估
4 形成期的研究发现
    4.1 形成期的行动者网络构成
        4.1.1 形成期的行动者
        4.1.2 形成期焦点行动者的判断:规管系统和创新系统
        4.1.3 形成期行动者网络的形成
    4.2 形成期行动:行动者网络关系稳定性分析
        4.2.1 焦点行动者创新系统行为及其反馈:创新导向
        4.2.2 焦点行动者规管系统行为及其反馈
    4.3 形成期的行动者网络角度总结
5 扩散期的研究发现
    5.1 扩散期行动者网络构成
        5.1.1 扩散期的行动者变化:市场影响力提升,用户为王
        5.1.2 扩散期焦点行动者的判断:市场系统成为主力
        5.1.3 扩散期行动者网络的形成
    5.2 扩散期行动:行动者网络关系稳定性分析
        5.2.1 焦点行动者行为及其反馈:盲目扩张
        5.2.2 焦点行动者行为及其反馈:只注重短期利益的联盟策略
    5.3 扩散期的行动者网络角度总结
6 总结和建议
    6.1 研究发现总结
        6.1.1 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影响力分类
        6.1.2 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策略总结
        6.1.3 总结发现的回归理论考量
    6.2 研究建议
        6.2.1 形成期的建议
        6.2.2 扩散期的建议
    6.3 不足和展望
        6.3.1 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3.2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7)企业技术标准演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主题与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标准及标准化
        2.1.1 标准的定义
        2.1.2 标准的特性
    2.2 技术标准相关研究
        2.2.1 技术标准的定义
        2.2.2 技术标准的分类
        2.2.3 技术标准状态的描述
        2.2.4 技术标准演化规律研究
    2.3 技术标准竞争研究综述
        2.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4 演化理论及概述
    2.5 现有研究评述
3 分析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方案的设计
    3.1 理论分析模型的构建
        3.1.1 企业技术标准状态描述
        3.1.2 企业技术标准演化行为
        3.1.3 企业技术标准演化影响因素
    3.2 研究方法设计
        3.2.1 选取案例研究方法的原因
        3.2.2 案例研究设计
4 宁波新海电气股份案例研究
    4.1 宁波新海股份简介
    4.2 新海电气技术标准具体演化过程
        4.2.1 新海电气技术标准演化阶段划分
        4.2.2 T0积累阶段:1993年-1999年
        4.2.3 T1阶段:2000年-2004年
        4.2.4 T2阶段:2005年至今
    4.3 新海电气技术标准演化过程总结
5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案例研究
    5.1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简介
    5.2 浙大中控EPA标准具体演化过程
        5.2.1 浙大中控EPA标准演化阶段划分
        5.2.2 T0积累阶段:1993年-1999年
        5.2.3 T1阶段:2000年-2005年
        5.2.4 T2阶段:2005年-2008年
        5.2.5 T3阶段:2008年至今
    5.3 浙大中控EPA技术标准演化过程总结
6 高通案例研究
    6.1 高通公司简介
    6.2 高通CDMA标准具体演化过程
        6.2.1 高通CDMA标准演化阶段划分
        6.2.2 T0积累阶段:1968年-1985年
        6.2.3 T1阶段:1985年-1993年
        6.2.4 T2阶段:1993年-1995年
        6.2.5 T3阶段:1995年至今
    6.3 高通CDMA技术标准演化过程总结
7 大唐案例研究
    7.1 大唐简介
    7.2 大唐TD-SCDMA技术标准具体演化过程
        7.2.1 大唐TD-SCDMA技术标准演化阶段划分
        7.2.2 T0积累阶段:1995年-1998年
        7.2.3 T1阶段:1998年-2000年
        7.2.4 T2阶段:2000年-2008年
        7.2.5 T3阶段:2008年至今
    7.3 大唐TD-SCDMA技术标准演化过程总结
8 案例比较分析及模型修正
    8.1 案例总结分析
        8.1.1 企业技术标准演化路径比较分析
        8.1.2 企业技术标准演化行为比较分析
        8.1.2 企业技术标准演化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8.2 理论模型修正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8)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构成及演进研究现状
        1.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发展研究现状
        1.3.3 移动通信创新的研究现状
        1.3.4 产业链创新系统理论相关研究
        1.3.5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理论相关研究
        1.3.6 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供应链的概念
    2.2 价值链的概念
    2.3 产业链的概念
    2.4 产业集群的概念
    2.5 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
        2.5.1 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区别与联系
        2.5.2 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区别与联系
        2.5.3 产业集群、产业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5.4 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集群、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分析
    2.6 创新的概念
        2.6.1 技术创新
        2.6.2 产业创新
        2.6.3 产业集群创新
    2.7 创新系统的相关理论
        2.7.1 国家创新系统
        2.7.2 区域创新系统
        2.7.3 产业创新系统
        2.7.4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
        2.7.5 产业链创新系统
        2.7.6 企业创新系统
        2.7.7 各个创新系统的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概述
    3.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概念及组成
        3.1.1 移动通信产业链概念的提出
        3.1.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组成分析
    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结构特征
        3.2.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结构
        3.2.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介绍
        3.2.3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子产业链分析
    3.3 移动通信产业链演进路径比较分析
        3.3.1 移动通信产业链技术演进路径分析
        3.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演进路径
    3.4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4.1 移动通信产业链终端产品的市场分析
        3.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3.5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概念
        3.5.2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比较的分类
        3.5.3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
    4.1 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创新系统
        4.1.1 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创新活动
        4.1.2 构建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必要性
        4.1.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概念
        4.1.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特征
    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构成及演进
        4.2.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子系统
        4.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及演进
        4.2.3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
        4.2.4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4.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
        4.3.1 整合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
        4.3.2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3.3 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提高
        4.3.4 提高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竞争力
    4.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4.4.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
        4.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
    5.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的概念
    5.2 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特点分析
        5.2.1 模仿创新
        5.2.2 自主创新
        5.2.3 合作创新
        5.2.4 协同创新
        5.2.5 各种创新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5.3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的现状分析
        5.3.1 模仿创新模式现状
        5.3.2 自主创新模式现状
        5.3.3 合作创新模式现状
        5.3.4 协同创新模式现状
        5.2.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模式发展路径
    5.4 国内外移动通信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5.4.1 日本DoCoMo 公司的创新模式
        5.4.2 韩国SK 电讯的创新模式
        5.4.3 英国电信的创新模式
        5.4.4 美国高通公司的创新模式
        5.4.5 法国电信的创新模式
        5.4.6 国外创新模式经验总结
    5.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
    6.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概念
    6.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现状
        6.2.1 移动通信产业链知识创新能力
        6.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工艺创新能力
        6.2.3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创新能力
        6.2.4 移动通信产业链市场营销创新能力
        6.2.5 移动通信产业链组织创新能力
        6.2.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制度创新能力
        6.2.7 移动通信产业链综合创新能力
    6.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6.3.1 指标选取原则
        6.3.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产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7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6.4 基于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6.4.1 模型的选取
        6.4.2 因子分析法
        6.4.3 聚类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研究
    7.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知识创新比较分析
        7.1.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运营商知识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7.1.2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设备制造业知识创新比较分析
        7.1.3 移动通信产业链知识创新的国际比较分析
        7.1.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的对策建议
    7.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运营商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3 移动通信产业链工艺创新国际比较
        7.2.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的对策建议
    7.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产品创新比较分析
        7.3.1 新移动的产品创新
        7.3.2 新联通的产品创新
        7.3.3 新电信的产品创新
        7.3.4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经营现状比较分析
        7.3.5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创新国际比较
        7.3.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
    7.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市场营销创新比较分析
        7.4.1 中国移动的市场营销创新
        7.4.2 中国联通的市场营销
        7.4.3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营销能力对比分析
        7.4.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比较分析
        7.4.5 国外通信运营商品牌营销策略
        7.4.6 移动通信产业链市场营销创新国际比较
        7.4.7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的对策建议
    7.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1 中国移动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2 中国联通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3 中国电信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4 电信业的三次制度创新
        7.5.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制度、组织、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7.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发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运营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产出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综合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7.6.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综合创新的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9)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3 可能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共生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国外关于共生理论研究的综述
        2.1.2 国内关于共生理论研究的综述
    2.2 技术联盟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技术联盟的概念界定
        2.2.2 技术联盟的理论研究
        2.2.3 技术联盟的应用研究
        2.2.4 技术联盟现有研究评述
第3章 引用共生理论分析企业技术联盟发展问题的可行性
    3.1 共生的一般理论
        3.1.1 共生单元
        3.1.2 共生模式
        3.1.3 共生环境
    3.2 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
    3.3 引入共生理论解决企业技术联盟发展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第4章 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技术联盟发展问题分析
    4.1 共生单元——技术联盟成员选择分析
        4.1.1 层级分析法(AHP)原理
        4.1.2 技术联盟成员选择分析层级结构
        4.1.3 数据分析与计算过程
        4.1.4 基于层级分析法(AHP)分析的结论
    4.2 共生模式——技术联盟的运行模式分析
        4.2.1 技术联盟的组织共生模式分析
        4.2.2 技术联盟的行为共生模式分析与选择模式实例
        4.2.3 技术联盟共生的Logistic模型
        4.2.4 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的激励模型
    4.3 共生环境——政府推动技术联盟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4.3.1 共生环境描述
        4.3.2 政府推动技术联盟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第5章 案例分析——TD-SCDMA技术联盟
    5.1 3G技术标准与成立TD-SCDMA技术联盟的背景和意义
        5.1.1 技术标准与技术联盟的关系
        5.1.2 3G通信技术标准发展情况
        5.1.3 TD-SCDMA技术标准
        5.1.4 成立TD-SCDMA技术联盟的背景和意义
    5.2 TD-SCDMA技术联盟的形成、发展与绩效
        5.2.1 TD-SCDMA技术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5.2.2 TD-SCDMA技术联盟的绩效
    5.3 TD-SCDMA技术联盟的组织结构与治理
    5.4 从共生三要素角度思考TD-SCDMA技术联盟
        5.4.1 共生单元:企业间文化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得到较强体现
        5.4.2 共生模式:基本符合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5.4.3 共生环境:政府的扶持与推动至关重要
第6章 基于共生理论的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发展对策建议
    6.1 共生单元角度的对策与建议
    6.2 共生模式角度的对策与建议
    6.3 共生环境角度的对策与建议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R-SCP理论框架下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成果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
        2.1.1 哈佛学派结构主义市场结构理论的形成
        2.1.2 新产业组织学派对哈佛学派的修正
        2.1.3 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的批判
    2.2 规制理论综述
        2.2.1 国内外规制研究综述
        2.2.2 规制理论
    2.3 小结
第三章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3.1 世界范围内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3.3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第四章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市场分析
    4.1 “R-SCP”分析范式介绍
        4.1.1 “SCP”分析范式及其在垄断性行业应用的局限性
        4.1.2 “R-SCP”分析范式的构建
    4.2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4.2.1 市场结构具体分析
        4.2.2 市场结构失衡原因分析
        4.2.3 移动通信市场份额分析
    4.3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企业行为分析
        4.3.1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价格行为分析
        4.3.2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非价格行为分析
        4.3.3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4.3.4 企业行为竞争方向建议
    4.4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4.4.1 经济绩效分析
        4.4.2 技术绩效分析
        4.4.3 资源配置绩效分析
        4.4.4 社会福利分析
        4.4.5 市场绩效总体评价
    4.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规制分析
        4.5.1 规制机构变化分析
        4.5.2 政府行为对移动通信市场结构的直接塑造
        4.5.3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改善
        4.5.4 重组后规制重点建议
第五章 总结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5.1 研究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大唐电信DT618手机首批通过信息产业部CDMA入网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CDMA手机市场现状[J]. 惠文. 通讯世界, 2002(04)
  • [2]大唐冲浪CDMA[N]. 熊熙玲. 中国财经报, 2002
  • [3]长风破浪:民族通信终端企业期待崛起[J]. 孙丽君. 中国电子商务, 2002(01)
  • [4]联通CDMA设备中标厂商巡礼(二)[J]. 陈金岭,王黎冬. 邮电商情, 2001(14)
  • [5]综合报道[J]. 锦红. 现代电信科技, 2000(10)
  • [6]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之研究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D]. 刘倩. 武汉大学, 2015(01)
  • [7]企业技术标准演化规律研究[D]. 张爽. 浙江大学, 2010(08)
  • [8]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D]. 王昕. 吉林大学, 2009(08)
  • [9]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研究[D]. 龙昀光. 兰州理工大学, 2009(01)
  • [10]基于R-SCP理论框架下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市场分析[D]. 许书国.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大唐电信DT618首批手机通过信息产业部CDMA入网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