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群众冷暖挂心头 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论文文献综述)
曹新安[1](2020)在《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城市社区党建是中国特色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基层的鲜明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这一指示要求为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指明了方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有助于深度实践习近平新时代基层党建思想,有助于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有助于推进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当前看,我国城市社区党建在实践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构建规范化的社区党建制度体系方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动城市社区治理走向现代化,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城市社区党建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新时代的大背景对中国城市社区党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主要通过六章内容展开论证:第一章为绪论。本章围绕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进行阐述,在文献综述上,以梳理分析国内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成果为主;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辩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从选题和观点两个维度进行了一定创新。第二章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概述。通过概念界定和内涵分析,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这一概念,辨析了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与传统城市基层党建的区别联系,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目标、特点、原则、功能、价值等基本维度。第三章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基础。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思想,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基层党建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城市社区党建实践具有指导价值,这些思想中蕴含的理论精华成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渊源。第四章回溯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轨迹。聚焦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初步萌芽、形成发展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探讨了我国城市社区党建从1949年建国到2019年末共计70年的发展历程,并据这段艰苦历程提炼出我国城市社区党建发展的基本经验。第五章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境遇。一方面,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战略机遇,如何把握这些机遇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能力。另一方面,点明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成为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努力方向。第六章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路径。主要体现在五个维度:其一,以大党建思维为牵引,推进理念创新。其二,以优化顶层设计为统领,推进政策创新。其三,以织密组织之网为要务,推进组织设置创新。其四,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动力,推进工作方式创新。其五,以深化融合联动为导向,推进工作机制创新。
老铁[2](2019)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安派出所工作壮丽70年》文中认为70载砥砺奋进,将对党忠诚镌刻在警队的旗帜上,溶入队伍的血脉,化作警察的灵魂,锻造出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70载风雨兼程,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深刻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守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王明波[3](2019)在《习近平下访工作研究——基于福建、浙江、上海的领导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为顺应人民群众民主程度提高的客观要求,缓解干群矛盾,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上访问题,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习近平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提倡、实践并完善了领导下访的工作制度。形成了直面矛盾、精心选点,安民告示、广而告之,组织协调、合力办公,落实责任、追求实效,积极宣传、做通思想,以身示范、指导基层,创新方法、多措并举等一系列有效范式。习近平对下访工作的探索,发展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寻找到有效解决上访问题的管用方法,丰富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途径,展现出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和赤子之心,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敢于担当的光辉榜样。
冯连军[4](2018)在《列宁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文中指出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被列宁和我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列宁群众观作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群众观的集大成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列宁群众观开展全面、深刻、具体的研究,既是完善和发展列宁群众观本身的必然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的应有之意。本文从八个方面爬梳了列宁群众观的研究意义、创立条件、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分析了列宁群众观的历史贡献、面临的现实挑战,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对列宁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列宁群众观的研究意义,并从国内、外两个维度探讨了当前列宁群众观的研究现状。根据本选题的特点,主要使用规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在通过对列宁主义与列宁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列宁群众观等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试图达到系统与部分的叠加,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辩证与历史的统一。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列宁群众观的创立条件。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是列宁群众观产生的理论来源;帝国主义战争是列宁群众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国内存在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是列宁群众观产生的国情依据。第三部分主要梳理了列宁群众观的发展过程。列宁群众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革命和实践的需要而变化发展并不断完善的。列宁群众观主要有四个历史分期,一是萌芽期,二是发展期,三是成熟期,四是完善期。此外,列宁群众观是在一系列复杂的理论斗争中逐渐萌发,在1917年前后兴衰变化的工人运动中不断发展,在苏维埃和俄共(布)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时期而逐渐成熟,在艰难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渐趋完善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主要从列宁对群众的历史定位、列宁对群众的角色把握、列宁对群众的特点描述、列宁对群众的态度认知等方面讨论了列宁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文章认为列宁群众观至少具有人民性、革命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六部分主要概括了列宁群众观的历史贡献。列宁群众观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另一方面催生和奠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标准,不仅改变并重塑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格局,也引领和推动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七部分主要论述了列宁群众观的现实挑战。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苏东剧变、市场经济以及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是列宁群众观面临的内、外环境;群众主体多元化、群众利益多样化、群众需求差异化、群众矛盾复杂化是列宁群众观面临的新特点;“西方列宁学”的激烈进攻和“东方列宁学”的逐渐降温是列宁群众观研究的新变化。最后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列宁群众观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引领。在列宁群众观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丰富群众工作理论,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飞跃并大步走在强起来的路上。文章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任者,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必要重新审视列宁群众观的相关理论,并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学习好、传承好、发展好列宁群众观的相关理论。尤其是在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执政党建设问题时,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决胜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可从列宁群众观中寻找本源和借鉴。
董丽平[5](2015)在《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创新的程度直接反映基层党组织自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本文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作用和创新思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和理性的分析。少数民族农牧区农村发展滞后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加快少数民族农牧区的发展是新世纪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本文共分了三个部分对“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这一课题展开了研究。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问题的缘起、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部分是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涵义、内容、特征的阐述,进一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以翁牛特旗为例阐述内蒙古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主要从翁牛特旗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概况和翁牛特旗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绩,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农牧区具有代表性的翁牛特旗的现状。当然,也发现了翁牛特旗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思想跟进滞后,个别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组织生活空洞,支部涣散两委班子不协调、制度建设淡化,责任目标不明确事业心弱、作风慵懒严重,工作方式简单缺乏实效性等等。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从改进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改进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改进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改进少数民族农牧区的经济建设、改进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内蒙古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内蒙古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意义。
卞钢达[6](2014)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开展之际,总结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在农村领导工作中的历史经验,对于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一、农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
李忠运[7](2013)在《构建中国特色信访工作体制》文中认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信访工作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中国特色信访工作体制,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坚持用群众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和推进信访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合力,推动信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杨根乔[8](2013)在《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挑战、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党的群众工作不仅在工作主体、工作对象、工作重点、工作环境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而且在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工作制度、群众工作抓手、联系群众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要以解决党员干部中的"四风"问题为突破口,从树立群众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健全长效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入手,着力提高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杨根乔[9](2013)在《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当前,在群众工作主体、群众工作对象、群众工作制度、群众工作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以解决"四风"问题为突破口,从树立群众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健全长效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入手,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任庆银[10](2013)在《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作为我国农村基层行政建制的乡,萌芽于春秋战国,定型于秦汉时期,后历经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历了机构改革和乡镇调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给中国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乡村矛盾、城乡差距等。这些问题与乡村直接相关。同时,新时期乡镇面临诸如维护稳定与和谐乡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乡镇基层民主建设、正确处理与村“两委”的关系等工作任务。对乡镇领导干部来说,这些工作任务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自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乡镇政府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工作对象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成为大势所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乡镇应该如何应对,考验着乡镇领导干部的智慧和能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领导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农”工作的良好局面,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最终都要在基层进行贯彻落实。“大政方针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情况如何,靠的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基于以上的形势,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镇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对于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是干好基层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乡镇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良好心态;循循善诱、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人格魅力;服务三农的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实际、身先士卒所应具备的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具有示范引导、推动科学发展、谋划本乡镇发展的能力;选配一流的村级领导班子的能力;依法行政、规范工作的能力;较强的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稳定、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做好“三农”工作。根据乡镇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着眼于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优化乡镇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乡镇选人用人的目标设计,发挥组织人事部门在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应有作用,科学搭配乡镇领导班子,注重对乡镇领导干部科学合理地进行培训,鼓励引导他们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更新学习观念,丰富学习内容,优化学习途径和方式,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单在乡镇这样一个小系统内孤立地封闭地就能完成的,还要涉及到省、市、县与乡镇的关系,甚至还要涉及到国家层面对基层的制度、体制的设计。笔者对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之上,以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为指导,同时借鉴中国古代的领导思想和西方有价值的领导思想。为了做到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采用了历史考察法、文献查阅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体现了系统深入和多学科研究的特点。
二、把群众冷暖挂心头 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群众冷暖挂心头 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概述 |
2.1 基本概念辨析 |
2.1.1 中国城市基层党建的定义及内涵 |
2.1.2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定义及内涵 |
2.1.3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与传统城市基层党建的区别联系 |
2.2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维度 |
2.2.1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目标 |
2.2.2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特点 |
2.2.3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原则 |
2.2.4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功能 |
2.2.5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意义 |
第3章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基础 |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思想 |
3.1.1 马克思恩格斯基层党建思想 |
3.1.2 列宁基层党建思想 |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思想 |
3.2.1 毛泽东思想中的基层党建思想 |
3.2.2 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层党建思想 |
3.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层党建思想 |
3.3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
3.3.1 古巴共产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
3.3.2 越南共产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
3.3.3 朝鲜劳动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
3.3.4 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
第4章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发展 |
4.1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发展轨迹 |
4.1.1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初步开展阶段 |
4.1.2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发展形成阶段 |
4.1.3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纵深推进阶段 |
4.2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经验 |
4.2.1 坚持问题导向 |
4.2.2 走实群众路线 |
4.2.3 突出党员引领 |
4.2.4 建强人才队伍 |
4.2.5 抓好制度建设 |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境遇 |
5.1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战略机遇 |
5.1.1 新型城镇化引发基层党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新变化 |
5.1.2 城市社会新结构带来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的新挑战 |
5.1.3 城市基层治理矛盾为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确立新坐标 |
5.1.4 互联网科学技术为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提供新契机 |
5.2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主要困境 |
5.2.1 组织建设乏力,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 |
5.2.2 大党建格局打造乏力,联建机制未形成 |
5.2.3 党建人才配备乏力,综合素质有待升级 |
5.2.4 党建软硬件建设乏力,物质保障不到位 |
5.2.5 制度机制供给乏力,党建责任追惩不严 |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优化路径 |
6.1 以大党建思维为牵引,推进理念创新 |
6.1.1 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
6.1.2 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
6.1.3 注重示范带动,搞好典型引路 |
6.2 以优化顶层设计为统领,推进政策创新 |
6.2.1 着眼合力提升,厘定强化主体责任 |
6.2.2 着眼有人干事,创新干部选留政策 |
6.2.3 着眼有钱办事,健全经费保障政策 |
6.2.4 着眼有室议事,加大党建设施配套 |
6.3 以织密组织之网为要务,推进组织设置创新 |
6.3.1 革新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 |
6.3.2 聚焦强基固本,抓实支部建设 |
6.3.3 增强组织功能,筑牢战斗堡垒 |
6.4 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动力,推进工作方式创新 |
6.4.1 更新运行机制 |
6.4.2 构建新型载体 |
6.4.3 运用前沿技术 |
6.5 以深化融合联动为导向,推进工作机制创新 |
6.5.1 创新融入融合载体 |
6.5.2 完善联建共建机制 |
6.5.3 统合区域党建资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安派出所工作壮丽70年(论文提纲范文)
永远高扬忠诚的旗帜 |
时刻站在群众当中 |
坚持不懈推进基层警务变革 |
(3)习近平下访工作研究——基于福建、浙江、上海的领导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下访工作探索的实践背景 |
(一)顺应民主程度提高的客观要求 |
(二)缓解干群矛盾尖锐的时代呼唤 |
(三)解决上访数量激增的实践需要 |
(四)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必然选择 |
二、探索下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流程 |
(一)直面矛盾,精心选点 |
(二)安民告示,广而告之 |
(三)组织协调,合力办公 |
(四)落实责任,追求实效 |
(五)积极宣传,做通思想 |
(六)以身示范,指导基层 |
(七)创新方法,多措并举 |
三、下访工作探索的重大意义 |
(一)发展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
(二)寻找到有效解决上访问题的管用方法 |
(三)丰富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途径 |
(四)展现出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和赤子之心 |
(五)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敢于担当的光辉榜样 |
(4)列宁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 |
(一) 理论创新催生列宁群众观研究 |
(二) 实践发展呼吁列宁群众观研究 |
二、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二)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一) 规范研究法 |
(二) 文献研究法 |
(三) 历史研究法 |
(四) 比较研究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 研究问题的创新:系统与部分的叠加 |
(二) 研究视角的创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
(三) 研究方法的创新:辩证与历史的统一 |
第一章 列宁群众观的创立条件 |
一、列宁群众观产生的理论来源 |
(一)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继承与发展 |
(二)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扬弃 |
(三) 列宁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
二、列宁群众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一) 世界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 |
三、列宁群众观产生的国情依据 |
(一) 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
(二) 落后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
(三)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
第二章 列宁群众观的发展过程 |
一、列宁群众观的历史分期 |
(一) 列宁群众观的萌芽期 |
(二) 列宁群众观的发展期 |
(三) 列宁群众观的成熟期 |
(四) 列宁群众观的完善期 |
二、列宁群众观的形成逻辑 |
(一) 列宁群众观是在理论斗争和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
(二) 列宁群众观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发展和完善的 |
(三) 列宁群众观是在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 |
第三章 列宁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
一、列宁对群众的历史定位 |
(一) 正确认识群众的历史定位 |
(二) 高度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 |
二、列宁对群众的角色把握 |
(一) 充分相信群众的创造力量 |
(二) 始终依靠群众的伟大力量 |
三、列宁对群众的态度认知 |
(一) 加强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 |
(二) 始终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
第四章 列宁群众观的基本特征 |
一、创新性 |
二、实践性 |
三、革命性 |
四、人民性 |
第五章 列宁群众观的历史贡献 |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 |
(一) 丰富和发展了群众的内涵 |
(二) 明确了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
(三) 丰富和发展了党群关系理论 |
二、催生和奠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标准 |
(一) 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性质 |
(二) 催生了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 |
(三) 强调了加强政党建设的必要性 |
三、改变并重塑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格局 |
(一)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格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二) 开创了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现代化建设路径 |
(三) 促进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 |
四、引领和推动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 |
(一) 鼓舞了欧洲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 |
(二) 推动了东方国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 |
(三) 列宁群众观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
第六章 列宁群众观的现实挑战 |
一、内外环境的大变革 |
(一) 市场经济及其影响 |
(二) 网络信息化及其影响 |
(三) 苏东剧变及其影响 |
二、学术研究的新变化 |
(一) 列宁的逝世及其对群众思想研究的终止 |
(二) 西方“列宁学”的激烈进攻 |
(三) “东方列宁学”的逐渐降温 |
三、群众自身的新特点 |
(一) 群众主体多元化 |
(二) 群众利益多样化 |
(三) 群众需求差异化 |
(四) 群众矛盾复杂化 |
第七章 列宁群众观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引领 |
一、站起来:毛泽东时代与列宁群众观 |
(一) 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
(二) 毛泽东群众观对列宁群众观的继承 |
(三) 毛泽东群众观对列宁群众观的发展 |
二、富起来:邓小平时代与列宁群众观 |
(一) 邓小平理论与列宁群众观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列宁群众观 |
(三) 科学发展观与列宁群众观 |
三、强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与列宁群众观 |
(一) 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
(二) 习近平群众观对列宁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5)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价值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概述 |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概述 |
1.基层党组织的涵义 |
2.基层党组织的特征 |
3.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 |
(二)加强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
1.有利于明确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地位和关系 |
2.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
3.有利于抵制宗教极端势力,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 |
4.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优势经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二、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与问题成因:以翁牛特旗为例 |
(一)翁牛特旗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
1.翁牛特旗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绩 |
2.翁牛特旗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
(二)翁牛特旗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思想落后,素质不高,党员理论水平与最新的精神实质不尽同步 |
2.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整体工作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尽适应 |
3.民族众多,信仰宗教,工作思路与党的总体思路存在一定差距 |
4.经济单一,渠道狭窄,带领创富能力与本身职能的发挥相脱节 |
三、改进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
(一)思想建设——“学习、学习、再学习” |
1.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3.充分发挥党校和干校培训轮训干部的主阵地作用 |
(二)组织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 |
1.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
2.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
3.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 |
(三)制度建设——“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 |
1.妥善处理“两委”关系 |
2.群众监督与法律约束双管齐下 |
3.增强贯彻落实政策的能力 |
(四)作风建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
1.发扬为民办事的工作作风 |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
3.提高化解矛盾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
(五)经济建设——“看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 |
1.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培育集体经济新增长 |
2.建立和组织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
3.优化投资环境以大力发展村级企业 |
4.培育新型农民以增加农民收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附录 |
致谢 |
(6)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 |
(一)农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
(二)农村群众的传统道德理念滑坡越来越快。 |
(三)社会矛盾和潜在问题越来越多。 |
(四)群众对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越来越高。 |
(五)有的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做群众工作。 |
(六)有的干部能力平平,庸人自扰,不会做群众工作。 |
二、在实践中升华农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
(一)要做到“三知”(知政策、知法律、知民心),具备洞察民情、教育引导的能力。 |
(二)要做到“三会”(会处人、会办事、会协调),具备沟通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 |
(三)要做到“三勤”(脑勤、手勤、腿勤),具备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
(四)要做到“三公”(心公正、事公道、政公开),具备深入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 |
(五)要做到“三不”(不懈怠、不折腾、不贪腐),具备敢于负责、拒腐防变的能力。 |
三、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研究 |
(一)加强干部对群众的尊重与沟通。 |
(二)完善制度保障做好群众工作。 |
(三)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
(7)构建中国特色信访工作体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中国特色信访工作体制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 |
(一)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
(二) 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桥头堡”和“风向标” |
(三) 用群众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和推进信访工作在实践中卓有成效 |
二、构建中国特色信访工作体制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
(一) 新时期信访工作面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的新形势 |
(二) 新时期信访工作面临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新情况 |
(三) 新时期信访工作面临着工作环境和对象日益复杂的新问题 |
三、勇于善于创新, 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信访工作体制 |
(一) 创新理念思路, 用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念统揽信访工作 |
(二) 创新方式方法, 用群众工作方法指导信访工作 |
(三) 创新信访制度, 不断推动信访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
(四) 创新工作机制, 努力构建信访工作大格局 |
(五) 创新信访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信访干部队伍能力和素质 |
(8)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挑战、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
二、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三、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对策思考 |
(9)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执政成败 |
二、当前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三、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
(10)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及研究特点 |
六、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
第一章 新时期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 |
第一节 乡镇在我国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
一、我国乡镇政权的历史沿革 |
二、我国乡镇政权组织的基本职能 |
三、新时期我国乡镇政权的职能定位 |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 |
一、维护农村稳定与推进和谐乡村建设 |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三、推动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 |
四、推进乡镇基层民主建设 |
五、正确处理与村“两委”的关系 |
第三节 加强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 |
一、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
二、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 |
三、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落实 |
四、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
五、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
第二章 新时期乡镇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
第一节 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
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价值取向 |
二、循循善诱、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人格魅力 |
三、深入实际、身先士卒特别应具备的健康的身心素质 |
四、示范引导、服务三农的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 |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能力 |
一、谋划本乡镇科学发展的能力 |
二、选配一流的村级领导班子的能力 |
三、依法行政、高效服务的能力 |
四、较强的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
五、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
第三章 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
第一节 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成绩 |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拔了一大批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
二、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发扬党内民主,进行了乡镇领导人才开发新机制的探索 |
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促进了乡镇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一、调整过于频繁,监管制约不到位,部分乡镇领导干部作风浮漂 |
二、选人用人机制不活,优秀乡镇领导干部得不到及时交流提拔 |
三、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安排不够科学 |
四、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
第三节 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原因 |
一、体制机制不优的大环境制约了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
二、乡镇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自身的素质不够强 |
三、乡镇领导班子的个体搭配和整体结构不够合理 |
四、小结 |
第四章 新时期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 |
第一节 冰山模型原理在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设计 |
一、干部“四化”标准 |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积淀 |
三、我国乡镇领导干部的选任、培养和管理的目标设计 |
第三节 新时期加强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 |
一、建立科学的乡镇领导干部选任标准和考核培养机制 |
二、鼓励引导乡镇领导干部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提高素质 |
三、充分发扬乡镇基层党内民主,加强农村党的建设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把群众冷暖挂心头 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D]. 曹新安. 吉林大学, 2020(03)
- [2]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安派出所工作壮丽70年[J]. 老铁. 派出所工作, 2019(10)
- [3]习近平下访工作研究——基于福建、浙江、上海的领导实践[J]. 王明波.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9(05)
- [4]列宁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D]. 冯连军.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2)
- [5]少数民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D]. 董丽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15(02)
- [6]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思考[J]. 卞钢达. 中国领导科学, 2014(06)
- [7]构建中国特色信访工作体制[J]. 李忠运.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06)
- [8]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挑战、问题及对策[J]. 杨根乔. 中州学刊, 2013(10)
- [9]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若干思考[A]. 杨根乔.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10]新时期我国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 任庆银.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