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年12月日美稀土市场行情(论文文献综述)
刘昱[1](2020)在《基于相对价格的沪深300股票投资组合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股票市场是我国居民进行金融投资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追涨杀跌等非理性投资行为依旧普遍存在。而股市中正确的投资理念和科学的投资方式是保障投资者根本利益的基础,所以本文就此展开了既能分散非系统风险又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投资策略的研究。本文在股票相对价格的基础上建立股票投资的风险控制体系,确定股票投资风险是大盘指数风险和各股相对价格的风险之和,所以分别从现货和期货市场的角度出发,在现货市场中,构建最优的投资组合模型,在期货市场中实施合理的投资方式与策略。最后分别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投入资金,对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获取最大收益进行了实证模拟研究。本文在对现货市场的投资组合研究时,首先探讨时间序列建模法,对沪深300样本股票的相对价格收益率进行时间序列建模,通过建模结果得知AR模型、ARMA模型、GARCH(1,1)模型能对相对价格收益率序列进行良好的拟合。其次,在假设相对价格对数服从正态分布平稳过程条件下,得到相对价格条件下的Va RS和伽马选股指标,依据股票配置的制度约束条件,构建了—(1(6投资组合模型,半月调仓一次的实际模拟表明:该模型的投资组合收益率能显着跑赢大盘。本文在对期货市场进行研究时,先对大盘指数的牛市熊市转换点进行了研究,在姚芳学者构建的大盘牛熊判别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更换模型指标及参数进行改进,得到新的大盘牛熊判别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投资组合之中,即:在熊市期间全程套期保值,在非熊市期间对沪深300股指期货IF1803和IF1801每五分钟的高频数据通过差价序列建立GARCH模型,并根据价格条件Va R方法对该套利模型的风险测算,引入失败率的指标判断套利模型构建的有效性,最终显示模型风险控制较为合理。根据实际股市情况可知,2018年全年几乎处于熊市时期,所以对2018年全年进行投资策略的实证模拟研究。根据大盘牛熊判别研究结果,在现货市场中从第一个交易日起构建投资组合模型,牛市时不频繁调仓,牛市结束后以半月为周期频繁调仓;在期货市场中,牛市阶段根据最佳套利点模型进行套利操作,熊市时沽空沪深300期货合约对现货投资组合进行套期保值。将大类资产配置制度化作为风险管理的约束机制,严格控制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资产配置比例在1:0.15~1:0.25之间,投资策略可获得最佳累计收益率,不仅可有效的控制风险,避免机构进行非理性投资,还能获得更为可观的收益。
刘雅迪[2](2020)在《战略转型企业在连续并购中的价值创造研究 ——以五矿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市场机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很多传统企业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出现竞争力不足、业务模式落后等问题,一些企业开始寻求通过连续并购的方式完成公司的转型升级,通过研究连续并购在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的价值创造机理,可以为其他处于相似情境的企业提供参考经验。而在现有文献中,有关连续并购价值创造机理的研究,学者们通常把每次并购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战略决策展开分析,然而企业在战略转型时,会根据其自身优势资源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其连续并购行为应该是一个全局层面的战略考量,不能孤立地看待整体的连续并购。五矿集团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典型企业,积极以战略为导向,持续进行连续并购,企业实现飞速发展,那么五矿集团的连续并购历程如何帮助企业战略转型的?基于此,本文将基本问题划分为三个具体问题:基于市场势力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五矿集团在战略转型不同阶段的并购动机,以及标的的选择;其次,从资源观视角出发,分析五矿集团在连续并购过程中为实现战略目的进行的横向、纵向资源整合过程;最后,基于协同效应理论,总结出五矿集团在连续并购不同时期的价值实现方式,并分析资源整合价值效应。研究发现:(1)五矿集团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采用连续并购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目的,随着战略目标的不断修正,企业连续并购的动机也随之改变;(2)五矿集团在产业链内战略转型时经历了先纵向并购进行上游市场的初步探索,再横向并购进行行业扩张,最后纵向并购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3)战略转型企业连续并购创造价值的方式主要依托于业务撬动和平台撬动两种资源撬动方式,其中业务撬动是利用多次横向并购后,相同业务内不同标的间协同作用实现价值创造,平台撬动是通过构建产业生态链,使得业务板块之间协同发展,实现外部交易内部化,节省成本费用,为企业创造价值。
苏梦颖[3](2020)在《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的煤炭储量总量很大,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已经导致煤炭资源供给压力增大,资源枯竭趋势正在快速显现。目前中国煤炭的储产比仅为38年,远低于世界132年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化石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煤炭能源的消耗仍将维持较高的比例,煤炭作为中国的长期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能源的加速消耗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导致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象,无论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还是出口国,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始终均缺乏国际定价影响力,常常是国际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长期被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边缘化,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未来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未雨绸缪,积极争取煤炭国际定价权,避免中国陷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当中。因此探讨如何取得中国煤炭能源的国际定价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取得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分析核心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定价权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机制,因此核心问题分为三个子问题,子问题1,从影响因素视角分析定价权形成机理。子问题2,中国煤炭的国际地位和定价权现状。子问题3,从现货和期货市场视角研究影响定价权的传导机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考虑到中国在未来是否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和进口是争取定价权的逻辑前提,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煤炭需求和进口趋势进行讨论。遵循问题导向,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煤炭定价权的产生、煤炭定价权与市场势力的关系、煤定价权与煤炭期货市场的关系,煤炭现货市场与煤炭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其影响机制;其次,对中国煤炭未来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本文对于中国煤炭定价权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采用面板数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中国煤炭在全球煤炭贸易市场的定价权现状;然后,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探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时间序列实证研究角度,分析中国煤炭在全球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以综合考察中国是否同时具有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为加强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有9章内容,首先进行理论基础的梳理,然后按照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撰写实证章节。第一,从供求定价理论开始,从理论上对定价权、市场势力、期货市场产生的脉络及研究必要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接下来是四章主体实证,中国争取煤炭定价权的必要性的实证分析、中国在全球煤炭现货市场上的定价权研究、中国煤炭市场和期货市场动态关系研究、中国在全球煤炭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研究。最后为结论总结和政策建议。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到第4章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主要内容为背景、章节安排和创新点等,第2章是理论梳理和文献综述,对本文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找出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展开研究。第3章是对全球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的研究。第4章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论述了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对中国煤炭定价权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做了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主体部分。包含第5章至第8章内容。第5章,首先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纳入进来,重新预测煤炭需求峰值,考察中国树立和争取煤炭能源定价权的现实需要。本章运用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煤炭需求拐点测算。同时,构建了ARMA模型,对中国煤炭进口总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对未来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走势做出合理预测。本章对中国未来煤炭需求趋势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2013年并非煤炭需求下降拐点,若按6.5%的年均GDP增长率,在2037年才会达到煤炭需求拐点。第二,未来几年,中国煤炭进口量会处于上升状态。既然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煤炭需求上升期、煤炭进口增长期,煤炭价格的巨幅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能源供给,因此,积极研究中国煤炭市场的国际定价权现状已刻不容缓。第6章,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分析全球主要煤炭进出口国贸易情况以及中国主要煤炭进出口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以煤炭价格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利用PTM模型估算了全球主要进出口大国的市场势力,并基于PTM的结果选择进一步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市场势力建立了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的SMR模型。结果表明,在PTM模型框架下,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中国均在煤炭出口市场中市场势力显着,具有煤炭出口定价权。煤炭进口市场中,仅中国拥有较弱的煤炭定价权,印度、韩国、日本均没有煤炭定价权。煤炭国际贸易在主要煤炭出口市场均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属于卖方市场。煤炭出口贸易中,优势出口国可以通过汇率的传导在目标市场进行差别化定价,进而表现为在目标出口国拥有市场势力。煤炭进口贸易中,日本和韩国不存在市场势力与其煤炭完全依赖进口有密切关系。印度不存在市场势力,印度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涨,进而使得印度进口商的收益减少。以上结论反映了进口国在煤炭贸易上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反应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煤炭能源产业落后的事实。由于本文主要侧重研究中国的市场定价权,第6章在通过进口商的PTM模型测度得到中国具有国际煤炭影响力后,选择了进一步构建基于Lerner指数理论的修正后的剩余需求弹性模型SMR,通过纳入更多变量对中国的进口定价权进行补充实证。结合PTM模型及SMR模型的实证结果,对中国煤炭的国际定价权的整体评估如下:第一,中国对印尼煤炭进口有市场势力,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没有绝对市场势力。第二,在市场势力PTM及SMR模型下,影响煤炭进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美元汇率、煤炭替代品如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双方国家的GDP增长率、运输距离和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因素等。第三,在整个煤炭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具有一定的卖方市场势力,但中国煤炭出口量很少,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在中国煤炭出口的十一个主要目标市场上,除印尼外,均存在市场势力,由于目标出口国仅是亚洲国家,且出口量较小,可以认为,中国拥有亚洲范围内的煤炭出口定价权。可以成为全球煤炭能源定价的重要力量。第7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考察煤炭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否能够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本章运用2013-2019年的1521组日度时间序列数据,将中国郑州动力煤市场价格对秦皇岛动力煤现货价格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回归、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发现中国动力煤期货和中国动力煤现货的变动具有联动效应,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稳定的动态联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有引导作用。说明中国动力煤现货价格和动力煤期货价格互为影响,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基础。第8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市场与定价权之间的互动机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金融市场视角下的价格传递理论模型,并对期货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与欧洲ICE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及ICE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章选取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三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9年间共1940组期货价格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显示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对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但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对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微小。研究表明,中国缺乏与第一大进口国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优势。最后一部分为第9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对前面每章的研究进行了总体总结,针对总结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整合与完善中国煤炭产业链,规范煤炭现货市场;第二,实施企业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第三,提高煤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信息有效性;第四,健全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煤炭定价,形成权威的国际煤炭基准价,积极打造国际煤炭定价中心。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笔者认为本文存在如下三个创新点: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较合理地将包含三次项的EKC曲线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并以此预测煤炭需求峰值(拐点)。使用逻辑及高斯曲线的研究中,大多忽略了空间因素。经济增长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同样缺乏细致讨论,本文试图引入EKC这一经验假说并对其验证。结合EKC与空间计量的研究中,或不直接涉及煤炭消费需求,或将EKC中经济增长对因变量的倒N型关系以简单的倒U型关系取代,本文将三次项纳入模型可以得到更为稳健的估计与预测。2.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从现货及期货市场两个视角测度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相关研究通常只关注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中单个市场的定价权,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市场势力相关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不仅对中国在煤炭现货市场是否具有市场势力进行了检验,还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对全球其它主要期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煤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测度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3.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替代品,或者拥有交易中心左右煤炭相关金融产品价格,对于煤炭定价权研究相对较少。中国学者则多侧重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本文展开对中国煤炭定价权的直接研究,是对能源定价权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也能为解决中国能源结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王栋[4](2019)在《国际市场对中国钾盐价格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钾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和农业三大肥料之一,也是我国相对稀缺程度最为严重的矿产资源之一。我国钾盐呈现供给严重短缺,钾盐进口依存度在40-50%左右,而且对外依存度呈持续升高的趋势。本文研究了国际和国内钾盐价格的形成,识别了影响国际和国内钾盐市场的相关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探究了国际市场对国内钾盐价格的传导机制和传导路径。钾盐对我国农业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钾盐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的研究,对政府主管部门大宗商品管制提供建议和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创新贡献如下:(1)将影响钾盐供给和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类,构建了包括供给和需求因素在内的研究框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价格形成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基于供给因素下钾盐的生产成本、国际海运费以及钾盐的总产量对钾盐国际价格影响作用最大;基于需求因素下国际钾盐价格、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对国内钾盐价格影响作用最大。(2)基于空间市场整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通过揭示国际钾盐价格传导路径,得出国际钾盐市场中存在非常显着的“价格共移”特征,钾盐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保持着紧密的价格关联,结果验证了国际钾盐市场整体上长期支持“一价定律”的假说,国际钾盐市场整体上存在单方向的价格传导路径,即钾盐进口市场之间以及进口市场向出口市场的传导。(3)本文论证了进口钾盐价格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汇率对进口价格传递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其汇率弹性进行测度,结果证明汇率波动对钾盐进口价格传递性增强;构建了进出口产品价格的讨价还价能力测度模型,信息不对称对最终价格决策有重要影响,从进出口国单边效应分析发现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钾盐出口国议价能力更强。基于研究结论,结合我国钾盐行业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在坚持钾盐战略储备策略的前提下,继续加大钾盐的国际贸易合作规模,扩大钾盐的进口数量,进一步提升议价能力等关乎我国钾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及保障措施。
凌方[5](2019)在《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应分析》文中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众多企业出现高杠杆经营,较大的债务偿还压力使得许多企业处于破产边缘。我国政府为了有效帮助企业化解本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经营困境,有效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于2016年11月出台了市场化债转股政策。较上个世纪90年代的政策性债转股,本次债转股着重强调市场化与法制化,即本次债转股转股价格与经营风险、投资方等各方面的事项都由市场决定,不再由政府定夺,政府只是起到债转股规则的制定与监督。2018年,时隔2年市场化债转股改革已经在不少企业逐步深入,那么本次债转股改革的对企业各项经营能力产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否有效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转股企业是否已经摆脱破产风险?为了有效探究上述三个问题,通过追踪广东省第一家市场化债转股企业——广晟有色。在分析广晟有色经营困境、债务成因、债转股动因以及债转股方案的基础上,从市场效应、财务效应、经营风险三个方面评估了市场化债转股改革目前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众多投资者眼中本次债转股市场化的核心并不突出、债转股只是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但对企业各项经营能力深层次的优化还不够、企业的破产风险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减小,但仍未摆脱破产风险。针对这些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三大建议:坚持市场化原则,把握好政府的参于度;以市场化债转股带来的各项有利条件为基础,强化企业治理提升企业经营的各项能力,从本职上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市场化转股企业风险的监控与管制,防止改革过程中企业高管的不作为,恶意逃债。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改革对公司治理影响的文献,对后续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政府优化市场化债转股政策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辛[6](2019)在《A股市场热点板块投资机会选择研究 ——基于交易活跃度与财务脆弱性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关联的股票市场也在不断变化,热点板块不断涌现。我国资本市场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量化投资逐渐受到大多数投资人士的关注。清晰的投资逻辑是量化投资思想的关键所在,而对热点板块投资机会的判断是清晰的投资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活跃程度和财务脆弱性又是判断板块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学者和投资者们也越来越关注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与股票价格和投资收益的关系。本文从热点板块的角度出发,测算热点板块的活跃程度并进行区分,测算板块财务脆弱性得分,并分析二者与板块股价的关联关系,探究财务脆弱性对不同类型热点板块收益的影响,给出针对不同类型热点板块投资机会的选择方法,进一步完善量化投资逻辑,以便投资者准确识别热点板块的投资价值。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在投资决策中的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后从实证角度对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进行测度,选取我国股市中的84个热门概念板块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周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将热点持续时间约在6个月及以上的热点板块划分为长期热点;热点持续时间约在3个月至6个月期间的热点板块划分为中期热点;热点持续时间约在3个月及以下的热点板块划分为短期热点,划分出中、长、短期以及高频热点并根据热点的持续时间总结这些热点类型的特征。随后又运用Z模型构建财务脆弱性指数对板块的财务脆弱性进行衡量,划分出三个财务状态的区间,即Z<0.16时,企业财务状态为脆弱;0.16≤Z<0.85时,企业财务状态为不确定;Z≥0.85时,企业财务状态为不脆弱。其次,本文对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与板块整体股价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活跃度与股价有明显的正向关联关系,财务脆弱性与股价的关联关系大部分为正向;从关联的程度来看,活跃度与股价的关联程度较深,对股价的影响作用较大;财务脆弱性与板块股价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程度不及活跃度。最后,运用波士顿矩阵思想构建热点板块交易活跃度—财务脆弱性矩阵,并用其对板块热点持续期间的收益进行判断,观察财务脆弱性波动幅度和财务脆弱性走势与热点持续期收益的关系,并给出选择投资机会的具体措施。
邬松涛,何建敏[7](2018)在《中国股票市场信息流关联网络——基于转移熵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以中国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对2005—2016年股票间信息流关联网络进行研究。利用转移熵对股票间非对称、非线性信息流进行测度;以此为关联性指标,基于阈值法和滚动时间窗方法构建随时间演化的股票间有向加权信息流关联网络。运用平均最短路径和聚集系数等复杂网络理论,以及蓄意攻击和随机故障等分析方法,对信息流关联网络的宏观拓扑特征、关键节点、小世界性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市场总体行情剧烈波动和相对平稳时期,股票间皆可能存在强烈的信息交互。随时间演化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结构性差异,部分时期的信息流关联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同时存在影响范围和影响力极大的关键节点股票,是潜在的风险窗口期。蓄意攻击和随机故障下的小世界性分析表明,关键风险节点股票在控制全局风险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局部风险加剧。
李辉[8](2017)在《HDXY集团战略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XDXY集团是中国知名的大型资源能源综合产业集团,总部设在广州市,业务和市场网络遍及全球,秉承“以实干创造未来”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形成了“新能源、环保、新材料和交易所”四大支柱产业体系。HDXY集团坚持循环型经济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得天独厚的资源能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打造矿产原料基地,生产各类化工原料、PVC制品、环保产品及化工新材料等产品,实现了氯碱化工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成为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本文首先回顾HDXY集团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梳理HDXY集团面临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拥有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SWOT组合分析方法,对比和分析HDXY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并确定符合HDXY集团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协助战略实施的主要措施。
魏哲[9](2016)在《市值高增长公司的股票波动特性和交易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经历过2015年的股市崩盘以及2016年初的熔断大跌后,绝大部分投资者在过去两年中是负收益,作者希望通过研究找到一种合理的适合中国市场的交易策略,以帮助投资者在这个有特色的市场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稳定盈利的策略。本文通过选取最近十五年来以两年为一个时间段内上涨最多的股票为研究对象,建立股票池,构建新的指数,寻找市值高增长股票的波动特性,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确定了市值高增长股票的板块和股本市值特点,通过对样本股进行基本面和无基本面在上涨幅度,回撤幅度,上涨时间,回撤时间,换手率和相关性上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找到了一种可行的交易策略,来找到市场上的潜在市值高增长股票和对应的交易策略,帮助投资正能够在市场上获得稳定的收益。通过各项统计数据和指数的共性研究,我们最终形成了一套可用的交易策略:通过基本面选股的方式,结合当下的市场情况选定不同的止盈止损值,配合均线和MACD的技术指标进行买入和卖出操作,通过软件回测验证该策略可以收获超过同期沪深300涨幅并获得绝对收益。最终通过统计分析和验证发现,市值高增长公司主要出现在医药,信息技术和房地产板块,同时大多数市值高增长公司的在股价上涨初期都是属于小盘股和小市值股票,并在上涨初期伴随着交易量换手率的提高。在牛市阶段市值高增长公司的股价平均涨幅有500%左右,而在熊市阶段市值高增长公司的股价平均涨幅为140%。市值高增长股票的连续上涨时间平均在7周左右,连续下跌时间平均在4.4周。而一旦进入上涨通道,平均回撤幅度在25%左右,并且财务指标良好的股票在上涨幅度上要明显高于财务指标一般的股票。
孙琪旻[10](2016)在《匹凸匹公司资本运作与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资金融通以及为资金提供风险定价。近年来,上市公司普遍通过一定方式的盈余管理以及资本运作来进行市值管理。资本运作也成为快速提升企业价值以及经营成果的重要方式。有些上市公司过于频繁更换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往往希望通过资本运作获得短期收益,而根本没有把重心放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上,尤其是匹凸匹这类公司。在20多年的时间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了4次。通过资本运作,可以在短期之内提高股价,有利于实际控制人减持获利。这样的经营运作方式往往对公司持续、长期的增长有害无利,对于实体经济也无任何益处。匹凸匹公司通过长期、反复、形式多样的资本运作方法,揭示了仅为了推高股价、择机减持而进行资本运作的危害。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运作、盈余管理的方式,及两者配合对股价的影响,揭示类似匹凸匹公司资本运作的危害。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公司在15年间资本运作的具体方式,即通过制造受资本市场追捧的“概念”推高股价,通过减持获得收益,剥离优质资产,最后使得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所剩无几,逐步沦为“壳公司”,并严重危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由于公司不断剥离资产,经营业绩很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这时上市公司巧用盈余管理,通过处置资产等方式维持账面利润;同时公司通过平滑成本等方式调节利润,使得公司近年来每年保持“微利”状态,这也有助于公司维持上市公司资格,以便在更长的时间内进行资本运作。匹凸匹这类公司的股票价格往往波动很大,股价的大幅波动将鼓励投资者的短期行为,而忽视价值投资。若不断“掏空”上市公司资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则股价最终将无法维系,损失最严重的还是中小股东。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严肃处理类似事件,加重处罚力度,采用多种处罚形式,使得上市公司真正重视规范运作及中小股东利益。投资者若发现上市公司频繁更换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总是迎合资本市场热点,抛出的不具备可行性的“概念”,或者频繁处置子公司及参股公司股权,则要提高警惕,及时离场;或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对于发现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向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2002年12月日美稀土市场行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12月日美稀土市场行情(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相对价格的沪深300股票投资组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现货市场中投资组合模型的风险控制 |
1.3.2 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研究 |
1.4 本文研究框架 |
1.5 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基于相对价格收益率模型及VaR的研究 |
2.1 理论及模型的介绍 |
2.1.1 相对价格定义 |
2.1.2 收益率定义 |
2.1.3 模型的理论介绍 |
2.1.4 相对价格收益率的时间序列建模 |
2.1.5 VaR的测算 |
2.2 基于沪深300股票相对价格收益率分布模型的研究 |
2.2.1 相对价格收益率分布的正态分布及t分布检验 |
2.2.2 相对价格收益率的模型研究 |
2.2.3 时间序列建模及测算VaR的实证研究 |
2.3 小结 |
第三章 VaR风险控制体系下相对价格的投资组合模型 |
3.1 VAR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
3.2 构建相对价格投资组合μ_S-VaR_S模型 |
3.2.1 选股准则 |
3.2.2 建立投资组合模型 |
第四章 大盘牛熊的判别研究及检验 |
4.1 原先指标的实际研究 |
4.1.1 技术指标确定 |
4.1.2 综合指标的构造 |
4.2 综合指标改进的实际研究 |
4.2.1 新指标的引入 |
4.2.2 新综合指标的建立 |
4.3 新综合指标的检验 |
4.4 小结 |
第五章 套期保值研究 |
5.1 短期最优套保比率模型的研究 |
5.1.1 构建ECM误差修正模型具体研究思路 |
5.1.2 短期最优套保比率计算研究 |
5.2 长期套期保值比率研究 |
第六章 套利模型的构建以及预测 |
6.1 建立套利模型 |
6.1.1 相关性检验 |
6.1.2 平稳性检验 |
6.1.3 建立套利模型 |
6.2 价格条件VAR的测算 |
第七章 基于相对价格的沪深300股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实证模拟研究 |
7.1 现货市场投资组合理论研究与实证 |
7.1.1 投资组合建立步骤股票配置的制度约束 |
7.1.2 基于时间序列建模投资组合实证模拟 |
7.1.3 基于投资组合μ_S-VaR_S模型实证模拟 |
7.1.4 小结 |
7.2 期货市场中的实际模拟操作 |
7.2.1 套利模型的实证研究 |
7.2.2 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 |
7.3 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相对价格收益率的模型研究(基于2009—2014数据) |
附录 B 连续相对价格收益率时间序列建模及VAR预测 |
附录 C 离散相对价格收益率时间序列建模及VAR预测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战略转型企业在连续并购中的价值创造研究 ——以五矿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案例企业选取 |
2 文献综述 |
2.1 战略转型相关研究 |
2.2 连续并购相关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3 理论基础 |
3.1 资源观理论 |
3.2 交易费用理论 |
3.3 市场势力理论 |
3.4 协同效应理论 |
4 五矿集团连续并购案例介绍 |
4.1 五矿集团公司简介 |
4.2 五矿集团战略转型 |
4.3 五矿集团连续并购历程 |
4.3.1 初始业务调整:并购江西钨业 |
4.3.2 发力优势业务:并购境内外资源企业 |
4.3.3 产业升级一体化:并购中冶集团 |
4.4 五矿集团业务现状 |
5 五矿集团连续并购案例分析 |
5.1 连续并购资源整合过程 |
5.2 连续并购价值创造来源 |
5.3 连续并购价值效应分析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国际定价权与国际定价影响力 |
1.5.2 国际定价中心与期货交易所 |
1.5.3 价格发现 |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6.1 主要创新点 |
1.6.2 不足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供求规律与价格理论 |
2.1.2 市场势力相关理论 |
2.1.3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定价权的形成 |
2.2.2 能源需求相关研究 |
2.2.3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
2.2.4 关于期货市场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
2.2.5 简要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3 全球及中国煤炭能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
3.1 煤炭能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
3.1.1 全球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
3.1.2 中国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
3.2 煤炭能源市场贸易现状研究 |
3.2.1 全球煤炭贸易形势 |
3.2.2 中国煤炭贸易形势 |
3.3 煤炭定价方式分析 |
3.3.1 全球煤炭能源主要定价方式 |
3.3.2 中国煤炭能源定价历史变迁 |
3.4 中外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
3.4.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
3.4.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 |
4.1 煤炭定价权的形成 |
4.1.1 煤炭能源定价权的形成 |
4.1.2 煤炭期货市场在定价中的作用 |
4.2 影响煤炭定价权的主要因素 |
4.2.1 现货市场因素 |
4.2.2 期货市场因素 |
4.3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
4.3.1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 |
4.3.2 煤炭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现货及期货市场的传导路径 |
4.4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4.4.1 中国构建国际定价中心的意义 |
4.4.2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可行性分析 |
4.5 实现煤炭定价权的路径规划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及进口量研究 |
5.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 |
5.1.1 煤炭需求拐点理论假设 |
5.1.2 煤炭需求拐点模型 |
5.1.3 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实证研究 |
5.2 基于ARMA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量预测 |
5.2.1 变量与数据 |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3 实证过程 |
5.2.4 实证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6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
6.1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互动机理 |
6.1.1 定价权的经济学机理 |
6.1.2 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
6.1.3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关系 |
6.2 基于PTM模型的全球主要煤炭贸易国市场势力研究 |
6.2.1 模型的选择与推导 |
6.2.2 变量与数据来源 |
6.2.3 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
6.2.4 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
6.3 中国煤炭能源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
6.3.1 基于PTM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
6.3.2 基于SMR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市场势力研究 |
6.3.3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中国煤炭能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 |
7.1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
7.1.1 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机制的产生 |
7.1.2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
7.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
7.2.1 煤炭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
7.2.2 煤炭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
7.3 煤炭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分析方法与理论模型 |
7.3.1 分析方法 |
7.3.2 理论模型 |
7.3.3 变量与数据来源 |
7.4 煤炭期货与煤炭现货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基于期货市场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
8.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
8.1.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
8.1.2 中国与ICE期货市场联动现实基础 |
8.2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
8.2.1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
8.2.2 不同期货市场联动过程中的表现 |
8.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
8.3.1 研究方法 |
8.3.2 数据选取 |
8.4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 理查德湾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
8.5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鹿特丹港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
8.6 本章小结 |
9 主要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
(4)国际市场对中国钾盐价格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1.2.1 科学问题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
2.1 文献综述 |
2.1.1 钾盐价格影响因素 |
2.1.2 钾盐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
2.1.3 文献评述 |
2.2 理论基础与框架 |
2.2.1 相关理论基础 |
2.2.2 理论框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际钾盐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3.1 国际钾盐价格影响因素识别 |
3.1.1 世界钾盐资源的储产量 |
3.1.2 钾盐的生产成本 |
3.1.3 国际钾盐贸易格局 |
3.1.4 钾盐国际市场价格 |
3.1.5 国际海运 |
3.2 钾盐供应者价格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 |
3.2.1 通径分析原理 |
3.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3.2.3 实证分析过程 |
3.2.4 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内钾盐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4.1 国内钾盐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识别 |
4.1.1 钾盐国际价格 |
4.1.2 粮食消费 |
4.1.3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
4.1.4 宏观经济发展 |
4.1.5 物价水平 |
4.1.6 人口数量 |
4.1.7 突发事件冲击 |
4.2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4.2.1 VAR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 |
4.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4.3 钾盐需求及价格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 |
4.3.1 单位根检验 |
4.3.2 VAR模型滞后期确定 |
4.3.3 VAR模型建立及稳定性检验 |
4.3.4 Granger因果检验 |
4.3.5 方差分解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际钾盐市场对国内钾盐价格的传导机制 |
5.1 国际钾盐市场与我国钾盐进口价格的传导关系 |
5.1.1 一价定律的条件识别 |
5.1.2 数据来源与描述分析 |
5.1.3 国际钾盐市场一价定律的验证 |
5.2 国际钾盐市场对国内市场价格的传导路径 |
5.2.1 国际钾盐市场价格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5.2.2 国际钾盐市场价格之间的协整分析 |
5.2.3 进口钾盐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国际与国内钾盐市场的空间传导 |
6.1 国内钾盐市场的静态均衡 |
6.1.1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6.1.2 数据与描述 |
6.1.3 OLS模型分析 |
6.2 国内外钾盐市场的价格共移 |
6.2.1 单位根检验 |
6.2.2 协整检验 |
6.2.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6.2.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汇率及议价能力对钾盐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 |
7.1 汇率对钾盐进口价格的影响分析 |
7.1.1 汇率对钾盐进口价格影响模型 |
7.1.2 进口价格的汇率弹性计量模型设定 |
7.1.3 数据说明 |
7.1.4 平稳性检验 |
7.1.5 模型结果及分析 |
7.2 议价能力对钾盐进口价格的影响分析 |
7.2.1 钾盐产品议价测度模型构建 |
7.2.2 数据选取 |
7.2.3 实证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和建议 |
8.1.1 研究结论 |
8.1.2 政策建议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创新与展望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展望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代理成本理论 |
2.1.2 权衡理论 |
2.1.3 信号传递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市场化债转股特征 |
2.2.2 市场化债转股模式 |
2.2.3 债转股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
2.2.4 债转股的风险 |
2.2.5 2016 年国家出台市场化债转股政策的特点 |
2.2.6 文献评述 |
3 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回溯 |
3.1 广晟有色经营状况简介 |
3.1.1 广晟有色经营困境介绍 |
3.1.2 广晟有色债务成因分析 |
3.2 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实施过程 |
4 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 |
4.1 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动因分析 |
4.1.1 保障债权人权益 |
4.1.2 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 |
4.2 市场效应分析 |
4.2.1 事件研究法介绍 |
4.2.2 事件研究法在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中的应用 |
4.2.3 市场反应利好 |
4.2.4 市场绩效利好得益于我国政治环境并非企业真实价值 |
4.3 财务效应分析 |
4.3.1 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
4.3.2 主成分分析法在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中的应用 |
4.3.3 企业经营各项能力在市场化债转股推进中有所提升但不稳定 |
4.3.4 场化债转股仅缓解一时财务危机 |
4.4 风险效应分析 |
4.4.1 Z-SCORE模型介绍 |
4.4.2 Z-SCORE模型在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中的应用 |
4.4.3 企业破产风险系数逐渐减弱 |
4.4.4 市场化债转股改革目前并未使企业摆脱破产风险 |
5 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改革过程中的建议 |
5.1 坚持市场化原则,把握好政府的参与度 |
5.2 强化企业治理,提升企业绩效 |
5.3 加强市场化转股企业的风险管控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A股市场热点板块投资机会选择研究 ——基于交易活跃度与财务脆弱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运用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寻找热点板块投资机会的投资逻辑分析 |
2.1 热点板块、交易活跃度及财务脆弱性的定义 |
2.1.1 热点板块 |
2.1.2 交易活跃度 |
2.1.3 财务脆弱性 |
2.2 交易活跃度在股票投资机会选择中的投资逻辑分析 |
2.2.1 交易活跃度可与价值投资分析相结合 |
2.2.2 交易活跃度可与投资组合分析相结合 |
2.2.3 交易活跃度可与投资者情绪分析相结合 |
2.3 财务脆弱性在股票投资机会选择中投资逻辑分析 |
2.3.1 投资于企业需考虑企业脆弱性 |
2.3.2 财务脆弱性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假设提出、数据来源与模型建立 |
3.1 研究假设 |
3.1.1 假设: 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与板块股价相关 |
3.1.2 假设: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对板块收益产生影响 |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3.2.1 度量热点板块交易活跃度的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3.2.2 度量热点板块财务脆弱性的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3.3 指标选取与模型选择 |
3.3.1 度量热点板块交易活跃度的指标选取与模型选择 |
3.3.2 度量热点板块财务脆弱性的模型选择与指标选取 |
3.3.3 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与热点板块股价相关性模型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样本热点板块交易活跃度与财务脆弱性度量 |
4.1 样本热点板块交易活跃度度量 |
4.1.1 样本热点板块交易活跃度得分测算 |
4.1.2 样本板块热点持续时间统计 |
4.1.3 基于活跃度得分与热点状态持续时间的样本热点板块分类 |
4.2 样本热点板块财务脆弱性度量 |
4.2.1 样本热点板块财务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2.2 样本筛选与数据处理 |
4.2.3 模型原理与变量检验 |
4.2.4 模型建立与样本热点板块财务脆弱性得分测度 |
4.3 样本热点板块交易活跃度得分与财务脆弱性得分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与热点板块股价相关性分析 |
5.1 变量检验与模型参数估计 |
5.1.1 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分别与板块股价的相关性检验 |
5.1.2 变量平稳性检验 |
5.1.3 因果关系检验 |
5.1.4 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参数估计 |
5.2 基于财务脆弱性的板块热点持续期收益情况分析 |
5.2.1 长期热点持续期间收益情况分析 |
5.2.2 中期热点持续期间收益情况分析 |
5.2.3 短期热点持续期间收益情况分析 |
5.2.4 具有高频特征的板块热点持续期间收益情况分析 |
5.3 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与板块股价及收益的背离情况分析 |
5.3.1 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与热点板块股价的背离情况分析 |
5.3.2 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与热点板块收益的背离情况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运用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挖掘热点板块投资机会 |
6.1 从价值空间上对中长期热点板块的进一步认知与判断 |
6.2 运用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挖掘热点板块投资机会的步骤 |
6.3 运用交易活跃度和财务脆弱性挖掘热点板块的具体投资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7)中国股票市场信息流关联网络——基于转移熵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流量化与关联网络构建 |
(一) 基于时间序列符号化的转移熵 |
(二) 有向加权信息流关联网络构建 |
(三) 信息流关联网络关键节点探测与小世界性分析 |
二、实证分析 |
(一) 样本数据及预处理 |
(二) 总信息流与信息流矩阵 |
(三) 信息流网络宏观拓扑特征演化 |
(四) 潜在风险窗口期的关键节点股票探析 |
(五) 信息流网络小世界性分析 |
三、结论 |
(8)HDXY集团战略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理论概论 |
1.2.1 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
1.2.2 发展战略研究 |
1.2.3 发展战略主要分析方法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发展历程 |
2.1 HDXY集团概况 |
2.2 1991年-2000年创始阶段 |
2.3 2001年-2012年成长阶段 |
2.4 2013年-2017年跨越发展阶段 |
2.5 发展中的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简介 |
3.2.2 行业发展趋势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3.3.1 竞争对手分析 |
3.3.2 行业竞争变化趋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内部环境分析 |
4.1 资源分析 |
4.1.1 有形资源 |
4.1.2 无形资源 |
4.2 能力分析 |
4.2.1 生产能力 |
4.2.2 研发能力 |
4.2.3 市场营销能力 |
4.2.4 资本运作能力 |
4.2.5 财务能力 |
4.2.6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
4.2.7 信息技术能力 |
4.3 SWOT分析 |
4.3.1 公司的机遇(O) |
4.3.2 公司的威胁(T) |
4.3.3 公司的优势(S) |
4.3.4 公司的劣势(W)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战略规划 |
5.1 企业使命 |
5.2 企业愿景 |
5.3 企业目标 |
5.4 业务组合设计 |
5.5 增长战略 |
5.6 HDXY战略定位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战略实施的关键措施 |
6.1 加强研发能力 |
6.2 强化营销工作 |
6.3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保障 |
6.4 引进战略合作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市值高增长公司的股票波动特性和交易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价值投资分析文献 |
2.2 趋势交易文献 |
2.3 行为金融策略文献 |
第3章 市值高增长股票的共性研究 |
3.1 选出待研究的股票池 |
3.1.1 选择的标准 |
3.1.2 样本选择的时间范围 |
3.2 筛选过程说明 |
3.2.1 导出所有股票基础数据 |
3.2.2 以两年为周期计算涨跌幅并排序 |
3.2.3 剔除交易时间不足的股票 |
3.3 指数的构建与分析 |
3.3.1 构建指数的工具 |
3.3.2 构建指数的方法 |
3.3.3 市值高增长指数的构建结果 |
3.3.4 市值高增长指数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市值高增长股票的影响因子分析 |
4.1 按行业板块的统计分析 |
4.2 按股本大小的统计分析 |
4.3 按市值规模的统计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市值高增长股票的波动特点归纳研究 |
5.1 样本组优化 |
5.2 根据财务指标对股票池进行评分与分组 |
5.2.1 财务指标的选择 |
5.2.2 财务指标时间的选择 |
5.2.3 财务数据的获取方式 |
5.2.4 财务数据评分模型和分类 |
5.3 财务指标优良研究组和验证组的结果 |
5.4 对照研究组和对照验证组的结果 |
5.5 对比分析研究 |
5.5.1 涨幅数据的对比分析 |
5.5.2 回撤幅度的数据分析 |
5.5.3 涨跌时间的数据分析 |
5.5.4 换手率的数据分析 |
5.5.5 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5.6 本章小节 |
第6章 基于波动特性的交易策略构建 |
6.1 判断基本面情况 |
6.2 确认当下行情的状态:牛市还是熊市 |
6.2.1 市盈率法 |
6.2.2 趋势指标法 |
6.3 寻找进入上升趋势的股票 |
6.3.1 均线多头排列 |
6.3.2 MACD辅助判断 |
6.4 操作策略 |
6.4.1 买入策略 |
6.4.2 卖出策略 |
6.4.3 资金管理策略 |
6.5 交易策略的验证 |
6.5.1 交易测试软件的选择 |
6.5.2 测试的基本条件 |
6.5.3 测试结果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匹凸匹公司资本运作与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对象 |
1.3 主要发现和创新点 |
1.4 本文框架 |
第2章 匹凸匹公司基本情况 |
2.1 匹凸匹公司简史 |
2.2 经营范围与行业发展 |
2.3 实际控制人股权变动以及公司业务状况简析 |
2.4 匹凸匹公司财务状况 |
2.4.1 盈利能力分析 |
2.4.2 偿债能力分析 |
2.4.3 营运能力分析 |
2.4.4 现金流情况分析 |
第3章 匹凸匹公司实际控制人资本运作方式分析 |
3.1 资本运作相关理论 |
3.2 匹凸匹实际控制人买壳模式分析 |
3.2.1 控股壳公司的股权转让获得控制权 |
3.2.2 匹凸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收购与兼并 |
3.3 匹凸匹公司实际控制人资本运作具体方式 |
3.3.1 通过“隐性”关联交易,处置公司优质资产 |
3.3.2 退出控制前低价获得优质资产 |
3.3.3 炒作概念推高股价,择机退出 |
3.3.4 涉嫌利用担保套取资金 |
第4章 匹凸匹公司资本运作中的盈余管理协同 |
4.1 通过资产置换保壳 |
4.2 剥离资产实现盈亏平衡 |
4.3 巧用投资收益实现“微利” |
4.4 调整成本进行盈余管理 |
4.5 调节资产减值损失 |
4.6 通过营业外收支调节净利润 |
第5章 匹凸匹公司资本运作动因及对资本市场影响 |
5.1 匹凸匹公司资本运作的动因 |
5.2 匹凸匹公司资本运作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5.2.1 炒作概念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
5.2.2 夸大注册资本,误导投资者决策 |
5.2.3 利用内幕交易,炒作自身股票获利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对投资者的建议 |
6.2.2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2002年12月日美稀土市场行情(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相对价格的沪深300股票投资组合研究[D]. 刘昱.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2]战略转型企业在连续并购中的价值创造研究 ——以五矿集团为例[D]. 刘雅迪.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D]. 苏梦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4]国际市场对中国钾盐价格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D]. 王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广晟有色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应分析[D]. 凌方.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6]A股市场热点板块投资机会选择研究 ——基于交易活跃度与财务脆弱性视角[D]. 马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7]中国股票市场信息流关联网络——基于转移熵的实证研究[J]. 邬松涛,何建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8]HDXY集团战略发展研究[D]. 李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2)
- [9]市值高增长公司的股票波动特性和交易策略研究[D]. 魏哲.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7)
- [10]匹凸匹公司资本运作与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 孙琪旻.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