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质工艺对GCr15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调质工艺对GCr15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淬回火工艺对GCr15钢机械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于兴福,王士杰,赵文增,苏勇[1](2021)在《渗碳轴承钢的热处理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渗碳轴承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疲劳寿命的特点,常用于有大冲击载荷的工况,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使其产生不同的微观组织,对渗碳层组织和材料力学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渗碳轴承钢由表面至心部渗碳层碳浓度处于连续变化状态,同时心部组织与渗碳层组织之间还存在力学性能匹配问题,通过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合理搭配使渗碳层组织和基体组织的匹配性达到最优组合,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研究过程。而且,渗碳轴承钢在渗碳及后续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组织缺陷,如网状碳化物、表面脱碳、残余奥氏体过多等,也增加了渗碳轴承钢热处理的难度。通过对渗碳轴承钢淬火后表层组织和心部组织的控制,改善表面性能,也是目前渗碳轴承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此,重点对渗碳轴承钢的渗碳方法,渗碳热处理组织缺陷及其消除,以及表层淬火组织转变和残余奥氏体控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未来渗碳轴承钢的热处理方向。

邵若男,贺甜甜,刘建,杜三明,张永振[2](2021)在《非稳态条件下轴承钢的组织均匀性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究非稳态条件下不同组织轴承钢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OM和SEM)、X射线衍射仪(XRD)、硬度计对两种GCr15钢的显微组织、残余奥氏体(A′)、硬度进行分析,采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乏油、干摩擦两种非稳态滑动摩擦磨损试验,通过SEM、三维形貌仪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研究非稳态条件下组织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的1#GCr15钢组织不均匀,淬-回火后金相组织呈现典型的"黑白区"形貌,且带状和网状碳化物的等级明显高于国外的2#GCr15钢。两种条件下,1#GCr15钢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大于2#GCr15钢;乏油条件下两种钢的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干摩擦条件下,1#GCr15钢以氧化、黏着、剥落磨损为主;2#GCr15钢以黏着磨损为主,伴随少量氧化磨损。碳化物不均匀导致轴承钢组织不均匀,同时增加淬火开裂倾向,使其表层薄弱区域在摩擦磨损过程中产生裂纹,造成剥落或早期失效。

刘雨健,邱冬生,王自成,路博涵[3](2021)在《高碳铬轴承钢冷轧-复相热处理协同强韧化研究》文中指出分别对球化退火态GCr15高碳铬轴承钢进行常规马氏体淬回火、马贝复相淬火和冷轧-马氏体预淬火复相淬火处理。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最终GCr15组织,同时对最终材料的硬度、冲击韧性与抗拉强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马氏体淬回火试样由马氏体、未溶碳化物以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具有较高的硬度与强度,但是冲击韧性较低。马贝复相淬火组织由马氏体、下贝氏体、未溶碳化物以及残余奥氏体组成,韧性有明显提高,但是硬度与强度很低。冷轧-马氏体预淬火复相淬火组织由预淬火马氏体、下贝氏体、二次淬火马氏体、未溶解碳化物以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在冷轧变形与马氏体预淬火复相淬火协同作用下,奥氏体晶粒得到明显细化,同时下贝氏体与马氏体也得到明显细化,因此最终组织不仅韧性得到了显着提升,硬度与强度也能满足服役要求。

宋明明[4](2021)在《高碳轴承钢的回火热处理与摩擦磨损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单琼飞,王鑫,薛文方,祝道明,叶健熠[5](2021)在《GCr15钢碳氮共渗与马氏体淬火组织及性能试验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碳氮共渗及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的轴承零件及寿命试样进行了组织、硬度、晶粒度、变形量、回火稳定性及接触疲劳寿命试验的对比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晶粒度及变形量控制两者基本一致,但碳氮共渗的表层硬度、回火稳定性及疲劳寿命均明显优于马氏体淬火。

蔡炎桥[6](2021)在《套管钻井钢加载速率敏感性及组织演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C64-305静态液压万能试验机、马弗炉及JSM-6390型SEM等仪器,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套管钻井钢组织演变的影响,并研究了加载速率对不同热处理钢拉伸性能及及组织演变的影响,同时对其硬度进行了分析,为套管钻井钢的性能提高改进工艺提供依据。主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水淬+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组织从回火马氏体转变为回火托氏体最终转变为回火索氏体,硬度也随之降低。经过水雾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组织从回火马氏体+贝氏体转变为回火托氏体+贝氏体最终转变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硬度也随之降低。经过不同温度正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其显微组织由珠光体+铁素体以及少量贝氏体构成,随着正火的温度的提高,硬度先增加后减少,在870℃时硬度值最大。将三种不同热处理方式得到的套管钻井钢比较,经过水淬+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但断后伸长率最低;经过水雾淬火+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较低;经过正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具有最低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高。经过正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其从脆性断裂特征逐渐转变为拥有较多韧窝的韧性断裂。经过水雾淬火+回火及水淬+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略微提高,韧性略微上升,断口表面呈现出由分布较多的大韧窝转变为分布均匀且致密的小韧窝。不同热处理工艺导致的显微组织不同,导致套管钻井钢具有显着不同的加载速率敏感性,正火钢的应变敏感系数为0.006;水雾淬火+回火钢应变敏感系数为0.004,水淬+回火钢的应变敏感系数值为0.003,水雾淬火+回火钢和水淬+回火钢应变敏感系数比较接近,且比较小,说明这两种热处理工艺对加载速率更不敏感,适应环境能力更强,更安全,同时也说明该材料的淬透性比较好,收淬火介质影响不大,材质品性能更稳定。

孟德章[7](2021)在《薄壁球轴承结构参数优化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薄壁球轴承与普通轴承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摩擦力矩以及高回转精度等优异性能,常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机床、工作转台、雷达通讯、工业机器人、半导体加工设备、医疗设备等领域。为了完善薄壁球轴承的设计理念,满足高精密机械系统的专用配套轴承需求,对薄壁球轴承设计理论、动力学特性及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探索薄壁轴承关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以期提高薄壁轴承摩擦磨损性能。首先,根据薄壁球轴承的结构特点和工况条件,构建薄壁轴承的全参数几何数学模型。基于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空心轴-薄壁球轴承-基座柔性接触模型,并对其进行动态特性分析,探讨配合间隙、角速度、载荷及结构参数等变量对滚动体运转状况、外圈弹性变形区、滚动体与内外圈最大接触负荷分布情况等的影响规律,对轴承系统在持续周期性载荷作用下结构频率的响应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轴承在承受瞬时载荷直至稳定运转的过程中,保持架和滚珠之间首先发生滑动摩擦,在0.12s后才由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最大应力值及弹性形变发生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转移,并非出现在径向力的作用线处,且随着速度及动载荷的增大,保持架会发生较大偏移和变形,最大接触压力随着滚珠的增多和壁厚的减小呈现下降趋势,受力承载区域明显增大;低阶固有频率对薄壁轴承振动特性影响较大,轴承在750Hz处出现位移和应力峰值,二者具有同一性,结构参数对薄壁轴承的动态特性影响先后顺序为:内沟曲率半径>滚动体个数>外沟曲率半径>配合间隙。其次,建立薄壁轴承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以薄壁轴承61830为实验对象,选用BLT—L1型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机对轴承进行疲劳寿命试验,分析影响轴承疲劳寿命的因素,验证寿命预测模型的合理性。研究发现,随着载荷和转速的升高,轴承接触疲劳寿命呈下降趋势,轴承的振动幅值以及温度随着润滑剂粘稠度的变化而改变,较粘稠的润滑剂可以降低轴承的振动幅值,但是会增大轴承运转阻力导致温度的上升;润滑油粘度对轴承寿命存在一定的影响,46#润滑油可以有效降低轴承振动幅度,对轴承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载荷>转速>润滑介质。最后,以提高薄壁轴承摩擦磨损性能为目标,分析轴承内外环从毛坯到成品轴承过程中热处理组织的变化规律,对薄壁轴承套圈进行不同工艺的热处理,并对试样在淬回火后显微组织的主要缺陷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测定处理后各试样的硬度、抗拉强度,从摩擦系数、磨损体积、磨损形貌及表面粗糙度等角度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轴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提高轴承材料的接触疲劳性能。研究发现,对轴承套圈选用盐浴淬火方式最为合理,轴承钢淬火温度为860℃时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基体组织中针状马氏体均匀分布且含量较多,大颗粒碳化物溶解,因此摩擦因数最小,具有良好的组织减磨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颗粒不断聚集并膨胀,当回火温度达到280℃时,马氏体中过饱和碳开始脱溶,析出碳化物不断聚集长大,产生少量回火屈氏体,此时试样硬度和抗拉强度显着下降,韧性和弹性明显上升。

郇庆婷,杜三明,王梦丹,贺甜甜,张永振[8](2021)在《不同化学热处理对GCr15钢力学性能及摩擦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采用预渗氮+淬回火(N+Q)及碳氮共渗+淬回火(C+Q)两种化学热处理对GCr15钢进行表面强化,并与淬回火的GCr15钢进行对比。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后GCr15钢的物相、组织结构及硬度,利用UMT-2摩擦磨损实验机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后GCr15钢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预渗氮+淬回火(N+Q)及碳氮共渗+淬回火(C+Q)处理后GCr15钢的显微组织由马氏体、碳/氮化物及残留奥氏体组成,其中,C+Q处理后生成的碳/氮化物组织尺寸更为粗大;经过N+Q及C+Q处理后GCr15钢的表层硬度均高于经淬回火后的硬度,硬化层深度分别为0.25 mm、0.30 mm;摩擦磨损实验表明,C+Q处理可以有效降低GCr15钢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

周驰滨[9](2020)在《等温淬火对8Cr4Mo4V轴承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8Cr4Mo4V钢因其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制作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主轴轴承,其性能及精度直接与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工作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相关联。热处理是8Cr4Mo4V钢制主轴轴承制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8Cr4Mo4V钢广泛用于工作温度在316℃以下、DN值在2.4×106mm·r/min以下的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轴承在服役过程中会受到高温、高速以及重载的影响,这对轴承寿命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需要提高8Cr4Mo4V轴承钢的综合性能。而下贝氏体组织比马氏体组织具有更好地韧性和塑性,因此,本论文主要针对8Cr4Mo4V钢进行贝氏体等温处理,研究下贝氏体组织对8Cr4Mo4V钢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Jmat Pro软件计算出不同类型碳化物的熔点,并以此确定8Cr4Mo4V钢的固溶温度的范围为950℃-1120℃,保温时间为10min-60min,研究固溶温度及时间对8Cr4Mo4V钢的晶粒度、碳化物溶解情况、淬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对8Cr4Mo4V钢进行等温淬火处理,等温淬火温度分别为150℃、200℃和240℃,等温保温时间分别为2h、8h、16h、24h和32h,研究等温温度与保温时间对8Cr4Mo4V轴承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Cr4Mo4V钢中的碳化物溶解顺序为M23C6、M6C、M2C、MC,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碳化物尺寸逐渐减小,数量降低,碳元素溶解进入基体。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8Cr4Mo4V轴承钢晶粒不断增大,基体中的碳化物逐渐溶解,导致轴承钢淬火后的硬度先降低后增高,回火后的硬度持续增加。试验表明,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下贝氏体转变速度加快,转变量增加,组织变得粗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下贝氏体的转变量增加,转变速率逐渐降低。贝氏体转变存在不完全性,任何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都无法获得全下贝氏体组织。在150℃等温淬火条件下,主要发生马氏体转变,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洛氏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在200℃与240℃等温淬火时,主要以发生贝氏转变为主,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洛氏硬度先升高后降低。150℃等温淬火后,试样表面残余应力为拉应力而心部为压应力,而200℃与240℃等温淬火后,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而心部为拉应力。通过等温淬火处理后,样品磨损量降低,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高。样品的旋转弯曲疲劳强度由790MPa,提高到1050MPa。

邱凌[10](2019)在《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Caldie相变特性及热处理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强度钢板的发展和在汽车覆盖件中应用的普及,传统使用的冷作模具材料已不能满足汽车高强度钢板(800 MPa以上)冷冲压成形的需求。基于以上工程背景及国家“十三五”项目提出的冷作模具钢发展方向,研究和开发新型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具有重要意义。Caldie钢是一种国外新型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为了促进Caldie钢的“国产化”,对此材料的相变特性、热处理工艺和使用性能进行研究。本论文借助热膨胀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设备对Caldie钢的相变特性、固溶球化工艺、淬回火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其强韧性、耐磨性以及回火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变进行了实验测定和理论分析。主要的实验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Caldie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完全马氏体的临界冷速为0.60℃/s,表明Caldie钢具有极佳的淬透性。Caldie钢等温转变过程中,珠光体的鼻尖温度在700℃左右。根据碳化物球化程度,Caldie钢推荐的两段式等温球化退火工艺为840℃×2 h+725℃×8 h,此时碳化物形状和分布更均匀,硬度为182 HBW。(2)4Cr5Mo2V、5Cr5Mo2V和Caldie是3种仅C含量不同(0.36C、0.46C和0.74C)的Cr-Mo-V系模具钢,随着C含量的增加,相变点(Accm、Ms)明显降低,0.46C和0.74C钢的Accm点分别比0.36C钢的降低了24℃和62℃,Ms点则分别降低了39℃和109℃。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随着C含量的增加,珠光体相区和贝氏体相区左移,0.36C钢完全马氏体的相变临界冷速为0.4℃/s,0.74C钢增大为0.6℃/s,且显微硬度也增大。(3)Caldie钢在10001030℃之间具有良好的淬硬性,硬度在65 HRC以上,并约在1020℃淬火具有最高硬度,为65.7 HRC,此时晶粒度为9.6级。Caldie钢淬火态碳化物为球状的富V的MC型碳化物,强度较高且细小碳化物可以起到一定的弥散强化的效果。随着回火温度升高,Caldie钢回火态硬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二次硬化峰在500530℃。在不同淬火温度情况下,回火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二次硬化峰也没有明显的偏移。1020℃淬火试样在520℃回火后硬度为58.7 HRC。(4)Caldie钢在二次硬化峰温度回火时,碳化物为富Fe、Cr的M3C型碳化物和富Fe、Cr的M7C3型碳化物,此时M3C型碳化物呈棒状,相对于低温、中温回火时尺寸更加粗大,且分布密集。此状态下没有观察到Mo2C型碳化物,主要是由于回火时间较短,析出的Mo2C型碳化物非常细小,且弥散分布。

二、淬回火工艺对GCr15钢机械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淬回火工艺对GCr15钢机械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渗碳轴承钢的热处理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渗碳轴承钢的渗碳方法
    2.1 传统气体渗碳
    2.2 真空渗碳
    2.3 离子渗碳
3 渗碳轴承钢热处理组织缺陷及其消除
    3.1 网状碳化物
    3.2 表面脱碳
    3.3 表层残余奥氏体过多
4 表层组织转变控制
5 表层残余奥氏体的控制
6 结束语

(2)非稳态条件下轴承钢的组织均匀性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观组织与硬度分析
    2.2 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2.2.1 摩擦系数
        2.2.2 磨损量
        2.2.3 磨损机制
3 结论

(3)高碳铬轴承钢冷轧-复相热处理协同强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5)GCr15钢碳氮共渗与马氏体淬火组织及性能试验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试验用料
3 试样加工
4 试验设备及检测仪器
    4.1 试验设备
    4.2 检测仪器
5 性能试验检测及分析
    5.1 显微组织、硬度及晶粒度对比检测分析
    5.2 残余奥氏体含量和残余应力分析
    5.3 回火稳定性试验
    5.4 两种试验套圈变形对比分析
    5.5 接触疲劳寿命试验及分析
6 结论

(6)套管钻井钢加载速率敏感性及组织演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套管钻井钢失效分析
        1.4.1 套管失效形式
        1.4.2 套管失效原因
    1.5 钻井钢未来研究方向
    1.6 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6.1 水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6.2 水雾淬火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6.3 正火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7 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热处理后套管钻井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化学成分检测结果与分析
        2.3.2 洛氏硬度分析
        2.3.3 显微维氏硬度分析
        2.3.4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2.3.5 扫描电镜显微组织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热处理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及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应力应变曲线图分析
        3.3.2 不同热处理后拉伸断口塑性指标分析
        3.3.3 不同热处理后拉伸断口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加载速率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和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4.3.2 不同加载速率对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强度的影响
        4.3.3 不同加载速率对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断后伸长率的影响
        4.3.4 不同加载速率对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的断面收缩率分析
        4.3.5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静力韧度分析
        4.3.6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的真应力应变曲线
        4.3.7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的硬化指数、应变率敏感性等的确定
        4.3.8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拉伸断口分析
        4.3.9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纵向拉伸断口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薄壁球轴承结构参数优化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薄壁轴承的分类和特点
        1.2.1 等截面薄壁轴承
        1.2.2 轻系列薄壁球轴承
        1.2.3 薄壁交叉圆柱滚子轴承
        1.2.4 减速器专用轴承
    1.3 薄壁轴承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薄壁轴承结构参数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薄壁轴承动态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轴承疲劳寿命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薄壁球轴承参数化设计
    2.1 基于ANSYS/Workbench的参数化设计
        2.1.1 参数化建模理论
        2.1.2 薄壁球轴承关键参数结构设计
    2.2 轴承接触理论分析
    2.3 薄壁轴承有限元分析计算
        2.3.1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2.3.2 轻系列薄壁轴承有限元模型建立
        2.3.3 前处理模块设置
        2.3.4 配合间隙的确定
        2.3.5 柔性配合模型的合理性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薄壁球轴承-基座-空心轴动态特性分析
    3.1 薄壁球轴承瞬态动力学特性分析
        3.1.1 薄壁球轴承瞬态动力学运动方程
        3.1.2 瞬时加速度对轴承变形规律的影响
        3.1.3 瞬时载荷对轴承变形规律的影响
        3.1.4 结构参数对轴承变形规律的影响
    3.2 薄壁球轴承振动特性分析
        3.2.1 模态分析
        3.2.2 谐响应分析
        3.2.3 结构参数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3.2.4 振动衰减检测试验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薄壁轴承疲劳寿命试验
    4.1 滚动轴承寿命计算模型的建立
    4.2 BLT—L1 型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机
    4.3 数据采集及试验流程
    4.4 数据分析
        4.4.1 薄壁轴承寿命可靠性计算模型合理性验证
        4.4.2 薄壁轴承疲劳寿命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薄壁轴承摩擦磨损性能
    5.1 轴承套圈热处理后组织演变及分布
        5.1.1 热轧与退火后组织演变
        5.1.2 淬回火后组织演变与硬度分析
    5.2 淬火方式对薄壁轴承套圈磨削变形的影响
        5.2.1 试验方案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3 淬火温度对轴承套圈组织和摩擦磨损
        5.3.1 试验材料
        5.3.2 试验方案
        5.3.3 试验结果分析
    5.4 回火温度对轴承套圈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4.1 试验材料
        5.4.2 试验方案
        5.4.3 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不同化学热处理对GCr15钢力学性能及摩擦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观组织及硬度分析
    2.2 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2.3 磨损机制分析
3 结论

(9)等温淬火对8Cr4Mo4V轴承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轴承钢
        1.1.1 国内轴承钢的发展
        1.1.2 国外轴承钢的发展
    1.2 轴承钢中的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1.3 高温轴承钢
    1.4 贝氏体及其性能
        1.4.1 贝氏体的定义
        1.4.2 贝氏体的分类
        1.4.3 贝氏体的相变机制
        1.4.4 贝氏体的强韧化机理
    1.5 热处理工艺
        1.5.1 淬火工艺
        1.5.2 回火工艺
    1.6 残余奥氏体
    1.7 碳化物类型
    1.8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8.1 研究目的
        1.8.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固溶温度对8Cr4Mo4V钢组织的影响
        2.3.2 等温处理对8Cr4Mo4V钢组织的影响
        2.3.3 贝氏体含量的测定
        2.3.4 微观组织观察
        2.3.5 力学性能测试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8Cr4Mo4V轴承钢相转变温度计算及微观组织分析
        3.1.1 相转变温度计算
        3.1.2 固溶处理对8Cr4Mo4V轴承钢微观组织及晶粒度的影响
        3.1.3 固溶处理对碳化物组织的影响
    3.2 固溶处理对8Cr4Mo4V轴承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3.2.1 固溶温度对8Cr4Mo4V轴承钢等温淬火及回火组织的影响
        3.2.2 固溶时间对8Cr4Mo4V轴承钢等温淬火及回火组织的影响
    3.3 固溶处理对8Cr4Mo4V轴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固溶温度对8Cr4Mo4V轴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 固溶时间对8Cr4Mo4V轴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等温处理对8Cr4Mo4V轴承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3.4.1 等温温度对8Cr4Mo4V轴承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3.4.2 等温时间对8Cr4Mo4V轴承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3.4.3 等温淬火工艺对下贝氏体含量的影响分析
    3.5 等温处理对8Cr4Mo4V轴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5.1 等温处理对8Cr4Mo4V轴承钢洛氏硬度的影响
        3.5.2 等温处理对8Cr4Mo4V轴承钢冲击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3.5.3 等温处理对8Cr4Mo4V轴承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3.5.4 等温处理对8Cr4Mo4V轴承钢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Caldie相变特性及热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发展概况
        1.2.1 Cr12型冷作模具钢
        1.2.2 Cr8型冷作模具钢
        1.2.3 基体钢冷作模具钢
        1.2.4 粉末冶金及喷射成形冷作模具钢
    1.3 预备热处理
        1.3.1 固溶处理工艺
        1.3.2 球化退火工艺
    1.4 最终热处理
        1.4.1 淬火工艺
        1.4.2 回火工艺
    1.5 Caldie钢的合金化原理及研究现状
    1.6 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力学性能测试
        2.2.2 热膨胀实验
        2.2.3 微观结构表征与分析
        2.2.4 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第三章 Caldie钢的相变特性研究
    3.1 连续冷却转变规律
        3.1.1 引言
        3.1.2 相变点
        3.1.3 连续冷却转变
    3.2 等温转变规律
        3.2.1 引言
        3.2.2 等温转变规律的计算模拟
        3.2.3 等温转变过程分析
    3.3 碳含量对Cr-Mo-V系模具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影响
        3.3.1 引言
        3.3.2 相变点
        3.3.3 连续冷却转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aldie钢的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预备热处理工艺
        4.2.1 固溶处理
        4.2.2 球化退火
    4.3 最终热处理工艺
        4.3.1 淬火工艺
        4.3.2 回火工艺
    4.4 摩擦磨损性能评价
        4.4.1 引言
        4.4.2 摩擦磨损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aldie钢碳化物的演变规律研究
    5.1 引言
    5.2 退火态碳化物统计
    5.3 回火碳化物演变规律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致谢

四、淬回火工艺对GCr15钢机械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渗碳轴承钢的热处理现状[J]. 于兴福,王士杰,赵文增,苏勇. 轴承, 2021(11)
  • [2]非稳态条件下轴承钢的组织均匀性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 邵若男,贺甜甜,刘建,杜三明,张永振. 材料导报, 2021
  • [3]高碳铬轴承钢冷轧-复相热处理协同强韧化研究[J]. 刘雨健,邱冬生,王自成,路博涵.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21(04)
  • [4]高碳轴承钢的回火热处理与摩擦磨损行为研究[D]. 宋明明.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GCr15钢碳氮共渗与马氏体淬火组织及性能试验对比研究[J]. 单琼飞,王鑫,薛文方,祝道明,叶健熠. 哈尔滨轴承, 2021(02)
  • [6]套管钻井钢加载速率敏感性及组织演变的研究[D]. 蔡炎桥.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7]薄壁球轴承结构参数优化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 孟德章. 济南大学, 2021
  • [8]不同化学热处理对GCr15钢力学性能及摩擦行为的影响[J]. 郇庆婷,杜三明,王梦丹,贺甜甜,张永振.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21(05)
  • [9]等温淬火对8Cr4Mo4V轴承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 周驰滨.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10]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Caldie相变特性及热处理工艺研究[D]. 邱凌. 上海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调质工艺对GCr15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