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会见印度副总统兼联邦众议院议长坎特

李鹏会见印度副总统兼联邦众议院议长坎特

一、李鹏会见印度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坎特(论文文献综述)

曾序勇[1](2016)在《中印国家元首的首次互访》文中提出印度总统首次访华1992年5月18日,印度总统拉马斯瓦米·文卡塔拉曼应杨尚昆主席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印自1950年建交以来印度总统首次访华,受到了中方的热情接待,反映了双方都希望恢复和重建两大邻国密切友好关系的愿望。文卡塔拉曼是印度资深政治家。

韦健锋[2](2013)在《现实主义视角下的邻国外交 ——独立后的印缅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印度和缅甸同为我国西南重要邻国,印缅双边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我西南边疆安全环境。本论文对独立后的印缅关系进行考察分析,揭示其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据此研判其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和处理涉印、涉缅历史与现实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印、对缅外交策略。论文第1—3章重点介绍了印缅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不同时期内印缅关系发展的基本状况、特点和影响因素。第4章阐述了印缅边境反政府武装、非法移民和非法贸易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对印缅关系的影响。第5章从中印缅三国相互认知入手,通过介绍中国对缅关系的发展和建设经缅甸连结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及其印度的因应举措,来展示中国因素对印缅关系的作用情况。结论部分对影响印缅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该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作简要展望。1948年以来,印缅关系总体呈现出由高涨到快速回落再由低落到渐次升温的发展历程。尼赫鲁—吴努时期,相同的遭受殖民统治经历、共同的不结盟理念,以及两国领导人在民族独立运动中结下的友谊,成就了印缅关系史上的蜜月期。奈温时期,印度对缅甸军人掌权、实施“国有化”和奉行消极中立政策感到不满,两国共同利益减少,双边关系相对冷淡。冷战末期,缅甸政局动荡,国内民主状况恶化,印度主要从意识形态出发对缅甸当局进行猛烈抨击,两国关系跌至历史冰点。冷战后,印缅两国出于边境问题、中国因素等不同或相同的各自利益需求,积极开展双边合作,使两国关系日趋紧密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总的来看,意识形态、边境问题、中国因素、缅甸政局变化和印缅两国的外交政策,是影响独立后印缅双边关系发展走向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事实上,在这些因素背后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两国的国家利益需求:印缅之间国家利益需求的兼容性、同向度越高,两国关系就越好,反之则越差。

法赫利[3](2013)在《中国与中亚的关系(1991-2011年):合作与共赢》文中研究指明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地区,也是中国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交往也已20年。20年来,中国对中亚的存在一定的战略思维:一是维持中亚的战略均势,防止中亚被单一力量主导。二是维护中亚的安全与稳定,防止中亚的安全问题向中国西部外溢。三是深化与中亚的经济合作,借此提升中国对中亚的影响力。在该战略思维的指导下,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包括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为维护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中国在过去20年的不同阶段对中亚采取了相应的政策:一是1991年12月至1997年9月建立睦邻友好关系阶段;二是1997年9月至2001年6月加强能源、经贸和安全合作阶段;三是2001年6月至今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合框架下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中亚国家独立以来,中国积极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关系,与中亚的哈、吉塔、乌、土以及阿富汗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共同致力于推动双边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中亚五国及阿富汗也从发展对华关系中获益,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打击三股势力和人文合作得到中国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冷战后,中俄美关系无法像冷战时代一样具有全面的全球战略影响,但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问题领域,中俄美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亚地处连接欧洲、亚洲、中东和南亚的十字路口,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和宗教关系复杂,在欧亚地缘政治中地位十分重要,冷战后中俄美三角博弈在这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中俄美在中亚的博弈也对中国与中亚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近年来,中国与阿富汗关系发展顺利,中国为阿富汗的重建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阿富汗也向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中国与阿富汗关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是对维护中国西部边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对维护中国进口中亚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四是对提升中国负责人大国形象具有积极意义。尽管中国与阿富汗关系发展势头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对中阿关系发展的挑战:一是阿富汗的安全问题困扰中阿间的经济合作;二是西方的阿富汗政策对中阿关系形成挑战;三是对阿富汗援助和参与阿富汗重建问题考验中阿关系的发展。

王令仪[4](2012)在《从统一战线到公共外交 ——中国民主党派对外交往作用拓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指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对外交往活动历来已久,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基于统一战线的角度,到90年代开始参与国家外事活动,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走出去”、“请进来”,联谊交友、联络感情、沟通情况,起到了良好效果。民主党派蕴含着巨大的外交能量,随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完善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政治资源应该在我国公共外交事业中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开发。依托民主党派组织,为民主党派对外交往创造条件,增大对民主党派的支持力度,让民主党派以中国合法政党(参政党)的名义有针对性的开展公共外交,完全可以对中共起到襄助作用,将我国的公共外交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陈宗海[5](2012)在《中印关系60年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态势——以《人民日报》为主要一手资料的立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50年至今,中印关系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进入蜜月时期、转向对峙时期、走上正常化时期和关系全面发展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友好合作始终是中印关系的主流。当前中印外交关系表现出"四位一体"的现实特点,即邻国关系、大国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多边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基于这些特点,两国的共同利益是睦邻和平、共同发展、团结合作、求同存异。面向未来中印关系发展的重点,是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耐心处理边界问题,不断充实业已确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余锦龙[6](2011)在《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 ——历史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问题”是中国与印度相互交往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产生、发展、解决办法以及未来走向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运用历史与国际政治的视角,将“西藏问题”放置于中印关系中加以考察的还是比较少的,且不成体系。本人一直以来研究西藏的文化与发展,并热衷国际政治的学习,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对此课题加以深入的研究,以期有所收获。“西藏问题”研究与中印关系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在“西藏问题”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英殖民时期的印度以及独立后的印度都发挥着不一般的影响。“西藏问题”实际上是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现在已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这断然离不开印度在“西藏问题”上所发挥的影响力。印度的这种影响力必然会影响到中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中印关系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西藏问题”的解决。本文将以“西藏问题”为主线,结合对中印关系的考察,以历史与辩证的方法来考证中印关系下的“西藏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并试图对其未来走向进行理性的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法。从全文上来看,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言”,它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相关研究动态、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至第三章。该部分通过历史和辩证的方法考察了中印关系的历史变迁、“西藏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印度西藏政策的历史演变。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基础部分,为后文运用国际政治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因为只有将中印关系与“西藏问题”搞清楚,才能够进一步加以分析研究。第一章概括了中印关系自建交以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所在;第二章则对“西藏问题”加以探析,论证了“西藏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渊源;第三章主要是对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并总结出印度西藏政策的特点。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至第六章。该部分主要从国际政治的视角分析印度西藏政策背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西藏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分析了影响印度西藏政策的两个主要因素即国内因素与国际关系因素的构成。第六章主要是分析了影响印度西藏政策的中国因素,介绍了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七章。在前面六章论述的基础上,本人运用国际政治学中的博弈理论对中印关系下的“西藏问题”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印两国在西藏问题上可能的取向,其次在简单介绍博弈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零和”和“非零和”博弈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中印关系将会在“双赢”下保持一定的不和谐这一结论,并针对“西藏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陈宗海[7](2010)在《中印议会外交的历史回顾及现实特点》文中认为议会外交是一国立法机关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印两国议会,都曾积极参与到本国的总体外交活动中,是中印外交比较重要、十分活跃的外交主体,为中印外交关系的建立、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印议会外交当

曾祥裕[8](2006)在《印度人民党政府时期的中印关系及其启示》文中认为1998年3月19日到2004年5月21日,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简称BJP)在印度连续执政六年。这段历程正当后冷战时代世界大势与南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对中印关系影响深远。1998年5月印度进行核试验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极大地恶化了中印关系,中印关系由此跌入低谷。但国际以及中印内部因素终于促使两国共同努力,推动中印关系逐渐恢复。经过1998年下半年的恶化期、到2000年中的徘徊期、再到其后的恢复期,中印关系终于走出低谷,迎来了又一个高潮,实现了印总统访华(2000年5月)、李鹏访印(2001年1月中旬)、朱镕基访印(2002年1月中旬)、瓦杰帕伊访华(2003年6月底),中印政治关系大为改善、经贸合作飞速发展、争议问题取得进展。本文由此得出几点启示与结论:(一) 中印互相构成战略性影响,稳定的中印关系对两国意义重大;(二) 中印地缘政治博弈形势复杂,须以可行的地缘战略认真对待;(三)美国因素对中印关系影响巨大,妥善应对美国因素是中印关系的关键;(四) 中印边界问题、巴基斯坦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印关系有重大影响,但决定性因素是两国的战略意志;(五) 中印关系将继续改善,应推动中印一系列具体问题如边境问题、中印贸易问题的解决或改善,中印应在两国共同关心且拥有相同见解的问题合作,但中印不会走向结盟。

詹定方[9](2002)在《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文中提出3月3日 李鹏委员长向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发去唁电,对印度人民院议长巴拉约吉逝世表示哀悼。3月12日 钱其琛副总理会见朝鲜副外相金永日。3月14日 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表示,中国对以色列军队大举侵犯巴勒斯坦地区深感震惊并予强烈谴责。3月17日 国务委员吴仪在德黑兰同伊朗副总统兼伊中经贸科技联委会伊方主席塞塔里法尔共同主持召开两国经贸联委会第11次会议。同日,伊总统哈塔米会见了她。

詹定方[10](2001)在《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文中认为

二、李鹏会见印度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坎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鹏会见印度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坎特(论文提纲范文)

(2)现实主义视角下的邻国外交 ——独立后的印缅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情况
        (二) 国外研究情况
        (三) 国内外研究的特点
    三、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
        (一)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二) 理论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难点
        (一) 创新点
        (二) 难点
第一章 印缅关系的历史回顾(1948年以前)
    一、古代印缅关系
        (一) 11世纪前的印缅关系
        (二) 11-19世纪的印缅关系
        (三) 印度文化对缅甸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英国治下的印缅关系
        (一) 英国对印度和缅甸的征服
        (二) 英国治下的印缅政治关系
        (三) 英国治下的印缅经济关系
    三、独立前印缅关系的特点
        (一) 印度文明的传播是古代印缅关系的主流
        (二) 英殖民统治时期印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章 冷战时期的印缅关系(1948-1992)
    一、冷战时期印度、缅甸的对外政策
        (一) 印度的对外政策
        (二) 缅甸的对外政策
    二、冷战时期的印缅关系
        (一) 1948-1962年蜜月期
        (二) 1962-1988年冷淡期
        (三) 1988-1992年对抗期
        (四) 影响冷战时期印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三、冷战时期印缅关系的特点
        (一) 受缅甸国内政局影响
        (二) 受意识形态影响
        (三) 突出政治—外交关系
第三章 冷战后印缅关系的发展(1992-2012)
    一、冷战后印度、缅甸对外政策的调整
        (一) 印度对外政策的调整
        (二) 缅甸对外政策的调整
    二、冷战后印缅关系的发展
        (一) 政治—外交关系
        (二) 经济—贸易关系
        (三) 军事—安全关系
        (四) 影响冷战后印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三、冷战后印缅关系的特点
        (一) 印度对缅政策更加务实
        (二) 双边关系持续升温
第四章 印缅关系中的边境问题
    一、跨境反政府武装问题
        (一) 印东北的叛乱组织
        (二) 缅甸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
        (三) 印缅两国反政府武装的跨境活动
    二、非法移民问题
        (一) 独立以来印缅之间的非法移民问题
        (二) 印度因应缅甸非法移民的举措
        (三) 非法移民给印缅关系带来的挑战
    三、非法贸易问题
        (一) 边境毒品交易
        (二) 非正式贸易
    四、边境问题与印缅中三边关系
第五章 印缅关系的中国因素
    一、印缅中三国的相互认知
        (一) 印度对中缅两国的认知
        (二) 缅甸对中印两国的认知
        (三) 中国对印缅两国的认知
    二、中国对缅关系的新发展与印度的反应
        (一) 中国发展和深化对缅关系的战略考量
        (二) 中国发展和深化对缅关系的实施
        (三) 印度因应中国发展和深化对缅关系的举措
        (四) 中国发展和深化对缅关系与印缅中三边关系
    三、中国建设经由缅甸连结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与印度的反应
        (一) 中国建设经由缅甸进入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
        (二) 印缅中对中国建设经由缅甸进入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认知
        (三) 印度应对中国建设经由缅甸进入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举措
        (四) 中国建设经由缅甸进入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与印缅中三边关系
    四、中国因素与印缅中三边关系
结论
    一、影响印缅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 受两国外交政策影响
        (二) 受意识形态影响
        (三) 受缅甸政局影响
        (四) 受边境问题影响
        (五) 受中国因素影响
    二、印缅关系的未来展望
    三、印缅关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3)中国与中亚的关系(1991-2011年):合作与共赢(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中国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
第一章 中国对外战略中的中亚
    第一节 中亚地缘政治的变迁及大国在中亚权力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
        一、安全利益
        二、经济利益
    第三节 中亚五国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
    第四节 中国在中亚的外交优势与不足
    第五节 中国中亚政策的历史脉络
        一、睦邻友好关系阶段
        二、加强能源、经贸和安全合作阶段
        三、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阶段
第二章 中亚国家的发展及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双边关系
    第一节 中亚国家发展模式选择与社会转型探索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
        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
        二、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
        三、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关系
        四、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关系
        五、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关系
        六、中国与阿富汗的关系
第三章 中俄美在中亚的战略博弈
    第一节 美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
        一、安全利益
        二、能源利益
        三、西方式民主理念传播的利益
    第二节 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利益
    第三节 中俄美在中亚的战略博弈
        一、中俄美在中亚的反恐博弈
        二、中俄美在中亚的经济与能源博弈
第四章 中国与阿富汗的战略关系
    第一节 中国发展对阿富汗关系的战略意义
        一、对维护中国西部边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维护中国进口中亚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四、对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节 阿富汗当前的形势
        一、重建进程依旧困难
        二、美国从阿富汗撤军面临挑战
        三、塔利班恐怖组织影响力继续上升
        四、毒品危害继续扩大
    第三节 中国发展对阿富汗关系的挑战
        一、阿富汗的安全问题阻碍了中阿的经济合作
        二、西方的阿富汗政策对中阿关系形成挑战
        三、对阿富汗援助和参与阿富汗重建问题考验中阿关系的发展
第五章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俄罗斯、中亚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利益诉求和态度
        一、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利益诉求
        二、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国与俄罗斯关系
        一、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利益诉求
        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国与俄罗斯关系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
        一、中亚国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利益诉求
        二、中亚国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
        三、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与中亚关系大事记
后记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从统一战线到公共外交 ——中国民主党派对外交往作用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相关概念的界定
    选题目的和意义
    现有研究综述
    研究途径及方法
    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创新之处
    文章结构安排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对外交往传统作用定位:统一战线
    第一节 为恢复国民经济、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服务(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
    第二节 在曲折发展中经历考验,停滞不前(1956年—1976年)
    第三节 在对外开放、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
第二章 新时期民主党派对外交往功能延伸:参与国家外事活动
    第一节 尝试参与外事活动,开创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
    第二节 进入新世纪,对外交往活动全方位展开(2005年至今)
    第三节 民主党派对外交往活动的方式和特点
        一、民主党派对外交往活动方式
        二、民主党派对外交往活动特点
    第四节 个案分析:上海地区民主党派对外交往
    小结
第三章 民主党派对外交往形式的再拓展:公共外交
    第一节 公共外交的理论框架
        一、公共外交的概念
        二、公共外交的主体、客体及目标
        三、公共外交的本质特征
        四、中国公共外交发展历史
    第二节 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外交可行性论证
        一、政治基础稳固
        二、具有独立性、非官方性和灵活性
        三、能实现对公共外交的资源供给
        四、能实现对公共外交的体制供给
        五、能实现对公共外交的监督机制供给
    第三节 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外交意义
        一、有利于扩大民主党派政治参与
        二、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三、有利于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的需要
    第四节 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外交途径探索
        一、得到中共的有效支持,得到制度保障
        二、明确民主党派在公共外交实践中的定位
        三、利用现有平台,丰富民主党派公共外交实践形式
        四、发挥民主党派领导人、代表性人物魅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中印关系60年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态势——以《人民日报》为主要一手资料的立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热经济冷:进入蜜月时期(1950—1959)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损:转向对峙时期(1959—1976)
三、着眼双边关系大局和长远:走上正常化时期(1976—2000)
四、携手迎接亚太世纪:关系全面发展时期(2000—现在)
五、鉴古见今:历史经验、现实特点和发展走向

(6)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 ——历史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论文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的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中印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症结
    第一节 中印关系睦邻友好时期
        一、中印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二、中印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中印关系对立和僵局时期
        一、中印关系走向对立的原因
        二、中印关系的对立和僵局
    第三节 中印关系改善和发展时期
        一、中印关系的改善
        二、中印关系的迅速发展
    第四节 中印关系挫折、回暖和伙伴关系的构建时期
        一、中印关系的短暂倒退
        二、中印关系的修复和回暖
        三、中印伙伴关系的构建
    小结 中印关系的主要症结
        一、"西藏问题"
        二、边界问题
第二章 英印殖民侵略与"西藏问题"的由来
    第一节 英印殖民侵略与"西藏问题"的产生
        一、问题产生
        二、西姆拉会议剖析
    第二节 西藏上层分离倾向
        一、西藏上层对中央政府不满滋生
        二、西藏上层走向依英反汉之路
    第三节 和平解放西藏,达赖叛逃从事分裂活动
        一、西藏上层对抗解放军未果
        二、达赖集团叛逃从事分裂活动
    小结"西藏问题"与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渊源
        一、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律认知
        二、殖民主义侵略是"西藏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
第三章 印度对西藏政策的简史
    第一节 印度独立之初即觊觎西藏
    第二节 印度对"西藏问题"的政策演变
        一、积极干涉政策
        二、消极干涉政策
        三、公开对抗政策
        四、两面双轨政策
        五、新时期的政策
    小结 印度西藏政策的特点
第四章 影响印度西藏政策的国内因素
    第一节 印度地缘安全战略因素
    第二节 印度政党政治和国会因素
    第三节 印度复杂的民族宗教因素
    第四节 印度国内传媒因素
第五章 影响印度西藏政策的国际因素
    第一节 美印关系对印度西藏政策的影响
        一、美国西藏政策的演变
        二、美印关系对印度西藏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中巴关系对印度西藏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俄(苏)印关系对印度西藏政策的影响
第六章 影响印度西藏政策的中国因素
    第一节 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一、西藏的战略重要性
        二、中国的西藏政策
    第二节 对达赖的政策
第七章 中印涉藏问题的前景与对策分析
    第一节 中印两国在"西藏问题"的战略取向
        一、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取向
        二、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取向
    第二节 中印两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博弈分析
        一、"西藏问题"的"零和"博弈分析
        二、"西藏问题"的"非零和"博弈分析
    第三节 "双赢"大于"零和"走势下的不和谐
        一、中印关系"双赢"大于"零和"的走势
        二、中印关系"双赢"下的不和谐
    第四节 "西藏问题"对策分析
        一、从内部角度来看
        二、从外部角度来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已(定)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目录

(7)中印议会外交的历史回顾及现实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印议会外交的学术界定
中印议会外交的发展脉络
中印议会外交的特点和意义

(8)印度人民党政府时期的中印关系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 印度人民党及其传统对华政策主张
    (一) 印度人民党概况
    (二) 主要领导简介
    (三) 对华言论:强硬为主
二 1998年的核试验和“中国威胁论”导致中印关系跌入低谷
    (一) 印度人民党政府上台前后的国际形势和印度国内政局
    (二) 恶化中印关系的一系列事件及其原因
    (三) 中国的评估和应对
三 国家利益、国际局势和政策调整推动中印关系逐渐恢复
    (一) 徘徊中趋缓的中印关系
    (二) 印美缓和推动中印关系改善
    (三) 卡吉尔冲突对中印关系的推动
    (四) 印度的信心和中国的对印思维
    (五) 高层互访对中印关系的推动
四 中印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
    (一) “9·11”事件前后的中美印巴互动
    (二) 南亚危机下的中印关系──“12·13”危机、朱镕基访印
    (三) 瓦杰帕伊访华,中印宣布建立“中印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四) 中印关系的平稳过渡:从印度人民党政府到联合进步联盟政府
五 启示与结论
    (一) 中印互相构成战略性影响,稳定的中印关系对两国意义重大
    (二) 中印地缘政治博弈形势复杂,须以可行的地缘战略认真对待
    (三) 美国因素对中印关系影响巨大,妥善应对美国因素是中印关系的关键
    (四) 中印边界问题、巴基斯坦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印关系有重大影响,但中印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两国的战略意志
    (五) 新时期的中印关系日趋复杂、应推动中印双边具体问题如边境问题、中印贸易问题的解决或改善,中印应在两国共同关心且拥有相同见解的问题合作中印关系将继续改善、但中印不会走向结盟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后记

(9)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亚洲
非洲
欧洲
中亚、俄罗斯
美洲
大洋洲
其他

四、李鹏会见印度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坎特(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印国家元首的首次互访[J]. 曾序勇. 湘潮, 2016(07)
  • [2]现实主义视角下的邻国外交 ——独立后的印缅关系研究[D]. 韦健锋. 云南大学, 2013(05)
  • [3]中国与中亚的关系(1991-2011年):合作与共赢[D]. 法赫利. 山东大学, 2013(10)
  • [4]从统一战线到公共外交 ——中国民主党派对外交往作用拓展[D]. 王令仪. 复旦大学, 2012(03)
  • [5]中印关系60年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态势——以《人民日报》为主要一手资料的立论[J]. 陈宗海. 国际论坛, 2012(01)
  • [6]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 ——历史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D]. 余锦龙.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0)
  • [7]中印议会外交的历史回顾及现实特点[J]. 陈宗海. 当代世界, 2010(02)
  • [8]印度人民党政府时期的中印关系及其启示[D]. 曾祥裕. 四川大学, 2006(03)
  • [9]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J]. 詹定方. 国际问题研究, 2002(04)
  • [10]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J]. 詹定方. 国际问题研究, 2001(03)

标签:;  ;  ;  ;  ;  

李鹏会见印度副总统兼联邦众议院议长坎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