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心托起明天——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育人”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陈瑞[1](2020)在《“双主体育人”: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办学理念研究》文中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通过对李烈校长“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办学理念在一所名校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对校长治校、校长办学理念在理论层面的深化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通过整理李烈校长的论文、书籍、新闻采访、会议报告、办学成果以及她与师生间的动人故事等材料,对其“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并对李烈校长在办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反思,以此来印证理论。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李烈校长自身成长历程、学校课程改革需求及其对教育主体地认知四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李烈校长“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的缘起。接着从“以爱育爱”的教育观、“每一位孩子都有价值”的学生观、“把握今天,创造未来”的教学观以及“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的管理观四方面,对李烈校长办学理念进行全面、深入地解析。然后,揭示其办学理念四个实践阶段为,通过打造个性办学理念和确定学校发展方向来构建特色办学思路;经过改变教师观念、组织团队学习和在学习中不断超越来建设学习型组织;从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模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四个方面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由思考、建设和推行三个阶段,形成“以爱育爱”的学校文化。最后,系统地梳理、凝练和升华出,李烈校长“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在方向、人格和学习三个维度的示范引领价值。本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李烈校长办学理念研究的不足,同时为小学校长在打造学校办学理念过程中,提供一个较为系统和可参照的范式。
王海洋[2](2018)在《我国当代城市新型小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初探》文中认为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开始慢慢从知识性人才向全面化人才转变,世界范围内正在面临一场教育改革。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国开始深化素质教育相关改革,对教育体制及教学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校园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空间的营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具大影响。近几年我国的小学校园建设中新型小学校的概念被不断提及),其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我国目前正处在教育理念的转型时期,素质教育理念对我国小学教育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人才的教育要求。其次,随着教学信息时代的到来,课堂知识共享化,全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教学空间也在发生变化。我国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模式由西方引进,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尤其一线城市)的小学校建设中处于前期发展初期,对未来新型小学校的建设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分别通过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阐明,对我国城市小学校建筑空间的概念及目前大环境下城市小学校的发展状况进行说明。通过研究国内外的新型小学校的发展历程,分析新型小学校教学空间在国内的生成过程,并结合我国城市部分小学校校园建筑设计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背景,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教学空间组团、教学单体主要四个层面,对我国城市新型小学校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对我国未来小学校的发展和实践道路做出相应的设计原则总结分析。
崔囡[3](2014)在《中小学教育家素质标准研究 ——来自十六位中小学教育家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达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美好理想的实现需要党、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始终能够把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需要政策的保障、经费的投入,也需要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把握教育的办学权,因为当前社会上教育的功利性太强,受教育行政指令的影响太大,过于强调升学率的提高,使得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受到了严重束缚,因此,只有让真正懂教育的教育家来办学才能使教育获得理性地回归从而得到优先发展。教育家办学的开展需要大量教育家的不断涌现更需要全社会对教育家不断地进行大力地宣传。近年来不仅全社会对倡导教育家办学达成了共识,而且党和政府也把倡导教育家办学提升为了国家意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多次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提出要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尽管如今教育家办学已经成了一个能够引起普遍反响的时代命题,但是人们对教育家办学这一时代命题提出的原因、教育家的内涵、教育家的标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本研究首先对教育家的内涵及类型进行了阐述,然后又分别分析了刘彭芝、李金初、张思明、李镇西、李吉林、李烈、张化万、杨瑞清、杨一青、李希贵、刘畅、唐盛昌、康岫岩、王桂儒、任勇、刘永胜十六位中小学教育家的教育家素质,最后归纳出中小学教育家的素质标准:具有大爱的教育情怀、践行学生主体理念、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勇于改革创新、尊重教育规律、坚持终身学习、坚持教育科研。本研究提出这些素质标准,希望对广大中小学教师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提供参照。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4](2010)在《打造课堂文化 促进校本课程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09年,至今已走过101个春秋。回望二小百年路,一步步走来,散发着爱的光芒。我们二小人无比骄傲,因为历史已经告诉未来,百年二小,爱心百年。爱的教育,已融入一代又一代二小教师和学生的血脉,源远流长,"百年树人"的憧憬,已在二小美梦成真。如今,新一代二小人开创并实践以"以爱育爱"为核心的"双主体育人"教育思想,更加丰富了爱的教育这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内涵。我们强调,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
孙恭恒[5](2007)在《一位用生命书写爱的小学校长》文中提出 不夸张地讲,在当今中国小学教育界,不知道李烈这个名字的人不多。李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特级教师。在本职之外,她还兼着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郭从友[6](2004)在《爱,从这里升华——记全国劳动模范、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文中研究指明 2003年9月9日上午10时许。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彩旗猎猎,鲜花竞艳,喷泉鸣啸,翠竹摇曳。 张张笑脸,如花绽放,阵阵掌声,响彻校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国务委员陈至立等领导的陪
袁新文[7](2002)在《爱心托起明天——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育人”纪实》文中认为走进业京第!二实验小学,人们常常被两尊雕塑所吸引:一尊为"爱",另一尊是"托起明天";在实验二小的校园里,人们常常被充满爱意的氛围所感染,被爱的故事和爱的力量所感动。双主体育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让全体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波地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学校教育是由师生双方构成的整体、互动的活动过程,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老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决不能忽视。在实验二小,这种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早在5年前,李烈校长就多次谈到,当我们
曲伟[8](2000)在《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文中研究指明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九十多年历史的名校,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走进校园便被一种充满活力的气息感染。欢乐角充盈着孩子们欢腾的声音,跃动着孩子们活泼健康的身影;生物角中,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小白兔、奇特的火鸡、灵
二、爱心托起明天——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育人”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爱心托起明天——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育人”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1)“双主体育人”: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办学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李烈校长“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的缘起 |
(一)学校优良的文化传承 |
(二)自身成长历程的收获 |
1.生活阅历 |
2.工作履历 |
(三)学校改革的发展需求 |
(四)教育主体的准确把握 |
二、李烈校长“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解析 |
(一)教育观:“以爱育爱” |
1.爱是育人的核心 |
2.“严格要求也是爱” |
3.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了解是沟通的桥梁、平等是心理相容的条件 |
(二)学生观:“每一位孩子都有价值” |
1.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要多一把尺子评价 |
2.“犯错”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
3.孩子的成长具有“人”字规律 |
4.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 |
(三)教学观:“把握今天,创造未来” |
1.注重课堂愉悦,关注学生需要 |
2.打造自然亲切、幽默鲜活的课堂 |
3.坚持兴趣为主,重视信心培养 |
(四)管理观:“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 |
1.做教师知心的朋友 |
2.“无为而治”的授权管理 |
3.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
4.团队和谐是进步根本 |
三、李烈校长“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实践探索 |
(一)构建特色办学思路 |
1.打造独具个性的办学理念 |
2.达成全体教师共识,确立学校发展方向 |
(二)学习型组织建设 |
1.改变教师“心智模式” |
2.构建团队学习,完善网络系统 |
3.在学习中体验并不断超越 |
(三)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
1.将课堂完全还给学生.....“留天窗、补空白” |
(四)打造“以爱育爱”的学校文化 |
1.思考、探索学校文化 |
2.建设、推行学校文化 |
3.追求“没有制度”的管理文化 |
四、李烈校长“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示范引领价值 |
(一)方向引领 |
1.做“爱”的教育实践者 |
2.做推陈出新的领路者 |
3.做脚踏实地的开拓者 |
(二)人格引领 |
(三)学习引领 |
1.“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2)我国当代城市新型小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范围及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和范围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价值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价值 |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论文框架 |
第2章 国外新型小学校建筑发展历程概况 |
2.1 世界范围内着眼于教育的发展策略 |
2.1.1 关注教育公平 |
2.1.2 关注教育质量 |
2.1.3 关注21世纪技能 |
2.1.4 关注教师队伍 |
2.1.5 关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2.2 国外新型小学校的设计理念 |
2.2.1 美国的“新型小学校” |
2.2.2 俄罗斯的“新型校园项目” |
2.2.3 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项目 |
2.2.4 欧盟的“学校实验室” |
2.2.5 日本的“超级学校”计划 |
2.3 美国小学校建筑空间的发展进程 |
2.3.1 美国现在化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
2.3.2 美国教学空间的发展进程 |
2.3.3 美国“开放式综合性教学空间” |
2.3.4 美国现在小学校案例分析 |
2.4 日本小学校建筑空间的发展进程 |
2.4.1 日本教育的改革进程 |
2.4.2 日本多元化的校园建筑形成 |
2.4.3 日本“多目的空间” |
2.4.4 日本现在小学校案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近代小学校建筑空间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3.1 我国近代小学校教育发展进程 |
3.1.1 应试教育 |
3.1.2 我国近代教育及学校空间的发展进程 |
3.2 我国近代小学校建筑空间发展现状 |
3.2.1 校园与环境 |
3.2.1.1 校园与社区 |
3.2.1.2 建筑与环境 |
3.2.2 校园整体布局 |
3.2.2.1 校园建筑类型组合平面 |
3.2.2.2 校园功能布局 |
3.2.3 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 |
3.2.4 教学空间 |
3.2.4.1 教室空间 |
3.2.4.2 专业教室空间 |
3.2.4.3 教学附属空间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当代城市新型小学校建筑设计案例研究 |
4.1 素质教育理念发展 |
4.1.1 素质教育 |
4.1.2 新的教育模式与设计理念的互动关系 |
4.2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本部)新校区 |
4.3 江苏无锡太湖新城小学 |
4.4 天津张家窝镇小学 |
4.5 中关村第三小学万柳校区 |
4.6 上海同济附属实验小学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当代城市新型小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
5.1 我国城市新型小学校教学理念与特色 |
5.1.1 “新型小学校”的误区 |
5.1.2 新型小学校办学理念与宗旨 |
5.1.3 新型小学校的校园个性与特色 |
5.2 我国城市新型小学校校园规划特点 |
5.2.1 规划合理的集约型新型校园 |
5.2.2 灵活多变的新型建筑类型组合 |
5.2.3 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小学校校园规模设置 |
5.3 我国城市新型小学校教学空间 |
5.3.1 小学生心理行为与教学空间的关系 |
5.3.1.1 小学生心理行为特征 |
5.3.1.2 心理行为发展对新型小学校建筑空间的要求 |
5.3.2 开放性教学空间 |
5.3.2.1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 |
5.3.2.2 富有弹性、多意性和自主性的开放式教学空间 |
5.3.3 组团式教学空间 |
5.3.3.1 基于复合化的组团式教学空间的布局方式 |
5.3.3.2 教室间新型组团形式 |
5.3.3.3 组团式教学空间—班组群组合空间 |
5.4 我国城市新型小学校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 |
5.4.1 重体验的多功能性公共空间 |
5.4.1.1 室外平台、庭院空间亲近开放化 |
5.4.1.2 室内公共空间复合化、灵活化 |
5.4.2 趣味性交通空间 |
5.4.2.1 廊空间尺度加大,功能增多 |
5.4.2.2 垂直交通空间功能多样化、复杂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致谢 |
附录 |
(3)中小学教育家素质标准研究 ——来自十六位中小学教育家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解决非教育家办学带来的问题需要教育家办学 |
2.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教育家办学 |
3.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教育家办学 |
4.中小学教师最可能也最应该是教育家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2.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3.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评价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比较研究法 |
一、教育家概述 |
(一)教育家的内涵 |
(二)教育家的类型 |
1.教育理论家 |
2.教育实践家 |
3.教育思想家 |
二、十六位教育家的素质分析 |
(一)李镇西的教育家素质 |
1.注重修炼爱心 |
2.善于保持童心 |
3.不断阅读 |
4.不断实践 |
5.不断反思 |
6.不断写作 |
(二)李吉林的教育家素质 |
1.爱心 |
2.童心 |
3.诗心 |
4.慧心 |
5.恒心 |
(三) 李金初的教育家素质 |
1. 敢于追梦 |
2. 勇于实践 |
3. 锐意改革 |
(四) 李烈的教育家素质 |
1. 提倡以爱育爱 |
2. 倡导双主体育人 |
3. 注重细节教育 |
4. 坚持学习 |
(五) 李希贵的教育家素质 |
1. 酷爱读书 |
2. 善于悟道 |
3. 勇于改革 |
(六) 刘畅的教育家素质 |
1. 重视育人 |
2. 注重创新和发展 |
3. 关注细节 |
4. 提倡真实的大爱 |
(七) 刘彭芝的教育家素质 |
1. 爱和尊重为魂 |
2. 创新成为常态 |
3. 善于学习 |
(八) 刘永胜的教育家素质 |
1. 坚持对教育理想的追求 |
2. 让每个孩子大声说“我能行” |
3. 让“科学评价”走进校园 |
(九) 康岫岩的教育家素质 |
1. 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
2. 心中有爱 |
3. 终生学习 |
(十) 任勇的教育家素质 |
1. 学习 |
2. 研究 |
(十一) 杨瑞清的教育家素质 |
1. 坚守理想信念 |
2. 提倡赏识教育 |
3. 坚持写作 |
(十二) 杨一青的教育家素质 |
1.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爱 |
2. 提倡“个性化”教育 |
3. 倡导和谐教育 |
4. 善于反思 |
(十三) 张化万的教育家素质 |
1. 提倡教育爱 |
2. 以生为本 |
3. 勇于实践 |
4. 倡导不断学习 |
(十四) 张思明的教育家素质 |
1. 用心做不留痕迹的教育 |
2. 开凿并拥有“一眼泉” |
3. 用爱唤醒爱 |
4. 喜欢创新 |
(十五) 王桂儒的教育家素质 |
1. 用爱浇灌希望 |
2. 倡导实施成功教育 |
(十六) 唐盛昌的教育家素质 |
1. 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
2. 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积极的开拓精神 |
3. 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
4. 有出众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
三、中小学教育家素质标准 |
(一) 具有大爱的教育情怀 |
(二) 践行学生主体理念 |
(三) 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 |
(四) 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 |
(五) 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 |
(六) 勇于改革创新 |
(七) 尊重教育规律 |
(八) 坚持终身学习 |
(九) 坚持教育科研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爱心托起明天——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育人”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双主体育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 |
以爱育爱:重新诠释爱的内涵 |
“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 |
与学生一起成长 |
四、爱心托起明天——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育人”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主体育人”: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办学理念研究[D]. 陈瑞. 渤海大学, 2020(05)
- [2]我国当代城市新型小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初探[D]. 王海洋. 中央美术学院, 2018(08)
- [3]中小学教育家素质标准研究 ——来自十六位中小学教育家的启示[D]. 崔囡. 曲阜师范大学, 2014(12)
- [4]打造课堂文化 促进校本课程建设[J].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 2010(10)
- [5]一位用生命书写爱的小学校长[J]. 孙恭恒. 中小学校长, 2007(07)
- [6]爱,从这里升华——记全国劳动模范、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J]. 郭从友. 工会博览, 2004(09)
- [7]爱心托起明天——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育人”纪实[J]. 袁新文. 世界教育信息, 2002(01)
- [8]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J]. 曲伟. 群言, 2000(09)
标签:李烈论文; 北京小学论文;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