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容量机组热挤压斜三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梁银林,刘庆,朱熹,谢明江,唐礼[1](2019)在《高温高压管系焊接斜三通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焊接斜三通的应力增大系数SIF是高温高压管系应力分析和安全评定的关键参数。为优化焊接斜三通应力增大系数的选取方法,从焊接斜三通几何结构、应力增大系数无量纲参数和不同分析计算方法等方面,对焊接斜三通的应力增大系数的计算选取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各因素对应力增大系数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焊接式三通补强分析计算方法,以提高焊接斜三通应力增大系数计算选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焊接斜三通结构设计和管系应力分析提供参考。
侯继儒[2](2018)在《煤矿排水管件AutoCAD建模导入ANSYS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煤矿开采水平的不断加深,1980年编制的《T80-273.1》图册中所采用的算法缺陷也逐渐显现,在深水平、大扬程排水管路管件设计中采用有限元法是很有必要的。目前CAD与CAE技术的应用已相当广泛,但大量的时间用在前处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上。对于此类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几种CAD软件与选定的CAE软件——ANSYS的接口优缺点,结合煤矿排水管件施工图设计中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先由AutoCAD建立三维模型再导入ANSYS中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张凌峰[3](2012)在《基于有限元(FEM)模拟的P91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热挤压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P91厚壁无缝管性能优异,有良好的热强性、强耐腐蚀性和低热膨胀性,被广泛用于各类耐高温锅炉管中,但P91材料合金含量较高,加工成型困难,经过多年的引进发展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可以生产成品P91无缝钢管,由于成品率不高,工艺改进进展缓慢,造成国产P91无缝钢管成本过高,在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国内消耗长期依赖进口。2009年后,伴随着一系列重型挤压装备的研制成功,采用热挤压法生产高质量P91厚壁管走入人们视野。本文以计算机模拟技术为依托,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来模拟分析P91厚壁管的穿孔制坯过程和热挤压成型过程,采用热力耦合方法分析了穿孔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速度场、温度场、等效应力场等。在对热挤压过程的分析中,通过与相关文献的实测数据做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随后重点分析了P91厚壁无缝钢管在热挤压过程中的各种场量,包括模具的温度场、表面磨损情况等,揭示了P91厚壁管在热挤压成型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分别对不同的温度﹑挤压速率及型腔曲线下的挤压力情况做对比分析,在坯料1250℃﹑100mm/s的参数条件下最大挤压力达到了199MN,当温度下降50℃,挤压力增幅可达20%左右;针对不同挤压比作对比研究,在挤压比为5的时候最大挤压力为102MN,对应同参数下挤压比为9时最大挤压力262MN,增幅达156.9%;不同的型腔曲线对挤压力影响较小(文中两例相对差值在1%以内),但对坯料的应力状态有影响较大;在坯料存在偏心20mm状况下,即坯料内外圆心相互偏离20mm,挤压机机架水平方向上需要提供28.2MN的力,才能使挤压过程中挤压轴线与坯料轴线保持重合。
张祖辉[4](2011)在《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高压管道应用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超超临界机组热力参数与热效率之间的关系,从温度和压力这两个参数论述了目前超超临界机组发展情况,并进一步进行技术比较两组参数,结合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发展情况,确定了参数为26.25MPa/600℃/600℃的上海汽轮机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对比《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和ASME B31.1对设计参数的规定,并进行相关技术经济比较,本研究推荐按“管规”来确定四大管道的设计参数。本文通过回顾耐高温管道材料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珠光体低合金耐热和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发展经历,提出了适用于超超临界机组的四种耐高温管道材料,分别为P91、E911、P122和P92。通过对四大管道选材原则的分析,确定了选材对象,并着重对主蒸汽和高温再热管道的材料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即1)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推荐采用P92钢;2)低温再热蒸汽管道采用低合金钢A691Cr1-1/4CL22;3)高压给水管道采用15NiCuMoNb5-6-4材料。并从焊接问题、运行中的组织稳定性、高温蒸汽氧化与腐蚀性能和不同材料与主机接口的焊接要求等对P92钢的技术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另外本文介绍了管道管径和壁厚的计算方法,确定了管道规格计算的参数和相关原则。研究主蒸汽管道和再热蒸汽管道系统(包括低温再热蒸汽管道、锅炉再热器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的压降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分析影响管道阻力压降的主要因素(管道内径、管道沿程阻力、管道局部阻力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比较增加管道初投资和热效率的经济分析,确定了本研究四大管道合适的管道规格。
罗学庚[5](2009)在《丰电300MW燃煤机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节能减排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中央确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电力行业既是优质清洁能源的创造者,又是一次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大户,因而也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本文以燃煤机组节能减排技术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环保及节能降耗政策的调查分析,论证丰电实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针对国产300MW燃煤机组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节能减排经验,从项目可研、经济技术的应用、技术方案选择、项目建设投产、经济效果分析、政府扶持政策以及项目优化等关键环节入手,展开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摸索火电厂节能减排具体措施。
侯茂芳[6](2008)在《鹤壁万和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文中认为火电项目后评价是火电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火电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计算分析各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为火电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经济与财务决策依据,并为同类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参考。本文首先探讨了一般项目后评价及火电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一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建立了火电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鹤壁万和电厂投产后的实际情况运用数据多种分析方法对该项目前评价与建成后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后评价研究。最后,本文总结了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对今后同类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经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周景[7](2007)在《引进型抽凝机组汽流激振故障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杨树浦发电厂一号汽轮机为引进德国SIEMENS(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25MW等级单缸、单排汽、单转子、非中间再热、反动式、调整抽汽供热型凝汽式机组,型号为EHNK90/5.0-7,投产于1998年。该机从2003年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由于汽流激振原因造成的运行机组振动保护动作跳机异常情况,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本文从大型转动机械的振动机理出发,以汽轮机转子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近几年来在排查故障源、分析和解决振动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理论计算、实时监测、故障诊断、经验反馈、对比分析、试验研究等方法和手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试验、比对和排除,稳步推进,分布实施,揭示了该机组汽流激振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彻底解决该疑难杂症打下了扎实基础,同时也为大型汽轮机组解决类似的汽流激振问题提供了思路、方法和经验。本文既是对机组汽流激振的定性、探索过程的一个技术总结,也是全面、系统性地论述汽轮机振动问题的经典案例。
刘铜,赵贤泰[8](2004)在《大容量机组热挤压斜三通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高效低耗节能的亚临界和超临界大功率300MW 及以上机组建设,主蒸汽管道所用的锻制斜三通仍全部靠国外进口:该锻制斜三通重量大、成本高、对整个管系的应力、支吊等方面都会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在分析热挤压直三通设计和成型机理及锻制斜三通设计原理的基础上,综合提出了“应力面积补偿计算法”,设计300MW 机组Ⅲ热挤压45°斜三通,并通过有限元进行应力分析和应力状态模拟实验,满足工况对管件的强度要求,完全可替代进口锻制300MW 机组45°三通。该产品的替代减小了对管系的应力和支吊的影响,减少了管件的重量,降低成本等优越性。
胡修奎,吉平[9](2002)在《东方600MW机组四角切圆燃煤锅炉技术特点》文中研究表明重点介绍东方锅炉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6 0 0MW机组亚临界参数、自然循环、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开发设计和锅炉的主要技术特点、结构和系统布置
戴熹[10](2000)在《10Cr9MolVNbN钢奥氏体化及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10Cr9Mol VNbN钢不同温度和时间奥氏体化正火后以及正火高温回火后再经580~660℃时效0~5000h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研究发现: 国产10Cr9MolVNbN钢最佳奥氏体化温度为1040~1060℃。在1120℃超高温奥氏体化条件下仍存在NbC或Nb(C.N)残留碳化物。正火冷却后的马氏体板条中有针状M2C碳化物析出。 10Cr9MolVNbN会在580~660℃时效500~1000h后强度和韧性出现最低值。并证明这种现象是与大量粗大的M23C6沿原奥氏体晶界呈连续网状析出及M23C6聚集成树枝状和鱼骨状分布有关。580~660℃时效降低该钢的冲击韧性。
二、大容量机组热挤压斜三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容量机组热挤压斜三通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高压管系焊接斜三通的结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焊接三通结构型式 |
2 焊接斜三通补强分析 |
3 焊接斜三通应力增大系数 |
4 焊接斜三通的有限元分析 |
4.1 焊接斜三通应力增大系数参数建模 |
4.2 焊接斜三通几何结构参数计算 |
4.3 焊接斜三通分析计算 |
4.4 焊接斜三通补强分析计算 |
5 结语 |
(2)煤矿排水管件AutoCAD建模导入ANSYS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软件及接口的选择 |
2.1 与Auto CAD之间的接口 |
2.2 与Pro/E之间的接口 |
2.3 与UG之间的接口 |
2.4 其他 |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1 绘制三维模型 |
3.2 输出和导入 |
3.3 划分网格 |
4 结语 |
(3)基于有限元(FEM)模拟的P91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热挤压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P91 无缝钢管概述 |
1.2 P91 厚壁无缝钢管生产技术及现状 |
1.2.1 P91 厚壁无缝钢管成型方法简介 |
1.2.2 热挤压装备概况 |
1.2.3 P91 管热挤压生产工艺流程 |
1.2.4 热挤压研究概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1.3.1 国内 P91 厚壁管生产存在的问题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2 热力耦合有限元基本理论 |
2.1 有限元理论概述 |
2.1.1 弹塑性有限元方程 |
2.1.2 刚塑性有限元方程 |
2.2 变形和传热的耦合分析 |
2.2.1 传热基本方程 |
2.2.2 传热与变形耦合 |
2.3 有限元理论在材料加工上的应用简介 |
3 无缝钢管穿孔与热挤压成型的基本理论 |
3.1 垂直穿孔基本理论 |
3.2 挤压基本理论 |
3.3 DEFORM 软件简介 |
4 P91 厚壁无缝管坯垂直穿孔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4.1 P91 流变应力数据分析 |
4.2 垂直穿孔模型建立 |
4.2.1 简化和假设 |
4.2.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4.3 模拟结果分析 |
4.3.1 穿孔过程金属流动分析 |
4.3.2 穿孔过程应力应变分析 |
4.3.3 温度场分析 |
4.3.4 穿孔力分析 |
4.4 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分析 |
4.4.1 改变温度条件下结果对比 |
4.4.2 改变穿孔速率下的结果对比 |
4.4.3 改变摩擦条件下的结果 |
本章小结 |
5 P91 厚壁无缝管立式挤压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5.1 模型简化和假设 |
5.2 模型建立和模型验证以及参数选取 |
5.2.1 模型建立 |
5.2.2 模型验证 |
5.2.3 模拟参数选取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5.3.1 金属流动规律分析 |
5.3.2 坯料速度场分析 |
5.3.3 挤压过程应力应变分析 |
5.3.4 挤压过程坯料温度场分析 |
5.3.5 挤压力分析 |
5.3.6 模具场量分析 |
本章小结 |
6 热挤压工艺对比分析及相关算例 |
6.1 工艺对比分析 |
6.1.1 挤压参数对热挤压过程的影响 |
6.1.2 不同摩擦系数对挤压力的影响 |
6.2 坯料吊装过程中的温降情况 |
6.3 坯料尺寸偏差对热挤压成型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高压管道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本研究的任务和工作 |
第2章 设计参数拟定 |
2.1 超超临界机组热力参数选择 |
2.1.1 热力参数与热效率 |
2.1.2 热力参数与超超临界发电技术 |
2.1.3 技术经济综合比较 |
2.2 国内超超临界机组情况 |
2.2.1 超超临界锅炉情况 |
2.2.2 超超临界汽轮机情况 |
2.2.3 主机参数 |
2.3 四大管道设计参数拟定原则 |
2.3.1 设计参数的规范规定 |
2.3.2 设计参数和安全性 |
2.4 四大管道设计参数 |
2.4.1 主蒸汽、再热蒸汽管道 |
2.4.2 高压给水管道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温高压管道材料选择 |
3.1 耐高温管道材料的发展情况 |
3.1.1 珠光体钢 |
3.1.2 铁素体/马氏体钢 |
3.2 新型耐高温管道材料在超超临界机组中的应用 |
3.2.1 国外 |
3.2.2 国内 |
3.3 适用于超超临界机组管道材料的范围 |
3.4 P92材料许用应力数据选取 |
3.5 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选材原则 |
3.5.1 主蒸汽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选材原则 |
3.5.2 低温再热蒸汽管道选材原则 |
3.5.3 给水管道选材原则 |
3.6 不同管道材料的技术经济比较 |
3.6.1 主蒸汽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的经济性比较 |
3.6.2 主蒸汽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的技术比较和可靠性分析 |
3.7 四大管道最佳材料推荐意见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四大管道规格 |
4.1 管道规格计算 |
4.1.1 管道内径计算 |
4.1.2 管道壁厚计算 |
4.1.3 规格计算参数 |
4.1.4 规格计算有关说明 |
4.2 压降与机组经济性 |
4.2.1 国内外主蒸汽、再热蒸汽系统压降情况 |
4.2.2 管道压降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 |
4.2.3 影响管道阻力压降的主要因素及降低的对策 |
4.3 管道规格优化比选 |
4.3.1 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管道规格优化比选 |
4.3.2 高压给水管道规格优化比选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1.1 四大管道设计参数的选取原则 |
5.1.2 四大管道材料 |
5.1.3 四大管道设计参数及规格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丰电300MW燃煤机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动态 |
1.2.1 我国燃煤机组节能减排现状及发展方向 |
1.2.2 国外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动态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丰电节能减排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2.1 丰电节能减排现状 |
2.1.1 三大主机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
2.1.2 丰电用能情况 |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1 锅炉设计安装不良 |
2.2.2 煤质劣化 |
2.2.3 汽轮机效率达不到设计值 |
2.2.4 排污环保费用增加 |
2.2.5 厂用设备设计容量偏大 |
第三章 丰电机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可行性分析 |
3.1 锅炉优化改造可行性分析 |
3.1.1 锅炉当前运行现状分析 |
3.1.2 改造目标可行性分析 |
3.1.3 锅炉改造实施方案 |
3.2 汽轮机通流改造可行性分析 |
3.2.1 同类型汽轮机运行现状 |
3.2.2 丰电#1机组运行性能状况 |
3.2.3 汽轮机通流改造可行性分析 |
3.2.4 汽轮机通流改造实施方案 |
3.3 机组烟气脱硫减排可行性分析 |
3.3.1 丰电机组脱硫的必要性 |
3.3.2 丰电机组脱硫的可行性 |
3.3.3 丰电脱硫技改项目方案概况 |
3.4 厂用电节能技改可行性分析 |
3.4.1 丰电厂用用能现状 |
3.4.2 厂用电节能技改可行性 |
3.4.3 丰电厂用电节能改造主要措施 |
第四章 丰电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效果评价 |
4.1 丰电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效果评价方法 |
4.1.1 丰电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效果评价参照标准 |
4.1.2 各项指标计算方法 |
4.2 锅炉优化技改效果评价 |
4.2.1 锅炉优化改造实施效果 |
4.2.2 锅炉优化改造效果评价 |
4.2.3 锅炉带负荷清洗效果评价 |
4.3 汽轮机通流改造效果评价 |
4.3.1 汽轮机通流改造实施效果 |
4.3.2 汽轮机通流改造效果评价 |
4.4 脱硫减排技改项目效果评价 |
4.4.1 机组脱硫技改性能情况 |
4.4.2 脱硫技改项目效果评价 |
4.4.3 烟气脱硫技改的优化建议 |
4.5 厂用电节能技改项目效果评价 |
4.5.1 液耦改造效果评价 |
4.5.2 "小泵代大泵"改造效果评价 |
4.5.3 循泵运行方式优化效果评价 |
4.5.4 高压变频改造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6)鹤壁万和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建设项目后评价简介 |
2.1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概念、特征及研究意义 |
2.1.1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
2.1.2 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 |
2.1.3 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
2.1.4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及作用 |
第三章 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
3.1 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概述 |
3.2 火力发电项目后评价内容 |
3.3 火力发电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
3.4 火力发电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
3.5 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专项后评价 |
3.5.1 火力发电项目后评价的经济效益评价 |
3.5.2 火力发电项目后评价的经济分析 |
3.5.3 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可持续性评价 |
3.5.4 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综合分析评价 |
第四章 鹤壁万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分析 |
4.1 鹤壁万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
4.2 万和发电公司建设项目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 |
第五章 鹤壁万和公司发电建设项目后评价 |
5.1 鹤壁万和发电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 |
5.2 鹤壁万和发电公司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评价 |
5.2.1 项目筹备和决策 |
5.2.2 厂址选择评价 |
5.3 项目实施后评价 |
5.3.1 项目开工及项目变更情况 |
5.3.2 施工项目组织与管理的评价 |
5.3.3 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评价 |
5.3.4 项目建设成本评价 |
5.4 项目运营后评价 |
5.4.1 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价 |
5.4.2 达产年限评价 |
5.4.3 项目产品成本评价 |
5.4.4 项目产品销售利润率的评价 |
5.5 项目财务后评价 |
5.5.1 基本数据 |
5.5.2 财务后评价 |
5.5.3 不确定性分析 |
5.6 项目持续能力评价 |
5.6.1 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 |
5.6.2 持续发展的内部条件 |
第六章 鹤壁万和发电厂建设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6.1 鹤壁万和发电厂建设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
6.1.1 项目超概算问题 |
6.1.2 设备交货期问题 |
6.2 对策及建议 |
6.2.1 对项目和项目执行机构的建议 |
6.2.2 超概算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方法 |
6.2.3 电价与财务后评价的辩证关系及建议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7)引进型抽凝机组汽流激振故障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背景及来源 |
1.2 论文的目的意义 |
1.3 汽流激振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汽轮机组故障监测分析的技术基础 |
2.1 汽轮机组故障诊断的目的 |
2.2 汽轮机组故障检测诊断系统的任务 |
2.3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系统规划及信号的检测 |
2.3.1 系统硬件构成 |
2.3.2 系统软件模块 |
2.3.3 信号监测方案 |
2.4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信号处理和特征分析 |
2.4.1 频谱分析 |
2.4.2 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
2.4.3 采样参数选择和混叠 |
2.4.4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机组振动分类及特征汇总 |
第三章 杨树浦发电厂一号机组主机振动问题的历史和试验 |
3.1 一号汽轮发电机组设备介绍 |
3.2 一号汽轮机振动历史 |
3.2.1 2003 年停机异常 |
3.2.2 2003 年两次振动跳机及2004 年初(1~2 月)大修检查 |
3.2.3 2004 年大修后数次振动跳机事件及汽流激振问题的初步识别 |
第四章 汽流激振故障机理分析 |
4.1 汽流激振问题的发生 |
4.1.1 汽流激振的第一次判别 |
4.1.2 振动测试及数据分析 |
4.2 汽流激振的理论分析计算 |
4.2.1 汽流激振的机理 |
4.2.2 汽流激振的特征 |
4.2.3 汽流激振与支持轴承的动力特性的关系 |
4.2.4 汽流激振力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分析 |
4.2.5 杨树浦发电厂汽机轴承动力特性以及稳定分析 |
第五章 汽流激振故障处理对策及试验验证 |
5.1 2007 年大修采取的优化检修方案 |
5.1.1 高压缸轴端汽封改造方案 |
5.1.2 轴承间隙调整 |
5.1.3 汽缸内通流径向间隙调整 |
5.2 一号机大修中的转子检修及启动试验方案 |
5.3 大修前后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东方600MW机组四角切圆燃煤锅炉技术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锅炉主要规范 |
3 锅炉设计参数 |
4 锅炉设计煤质资料 |
5 锅炉运行条件 |
5.1 锅炉运行方式 |
5.2 制粉系统 |
5.3 汽轮机旁路系统 |
5.4 除渣方式 |
6 锅炉性能指标 |
6.1 热力性能 |
6.2 运行性能 |
6.3 锅炉可靠性 |
7 锅炉技术特点 |
7.1 炉膛设计 |
7.2 水循环方式 |
7.2.1 亚临界压力自然循环可靠性 |
7.2.2 亚临界自然循环特点 |
7.2.3 设计计算 |
7.3 汽包和锅筒 |
7.4 燃烧设备 |
7.5 过热器和再热器系统 |
7.6 省煤器 |
7.7 预热器 |
7.8 锅炉构架 |
7.9 锅炉配套设施 |
8 结束语 |
(10)10Cr9MolVNbN钢奥氏体化及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锅炉管子用耐热钢的研究发展概况 |
1.2 合金元素的作用 |
1.3 高Cr(8~14%Cr)型耐热钢的合金化特点 |
1.4 热处理参数对钢性能和组织变化的影响 |
1.5 高Cr耐热钢长期高温时效组织及第二相析出与转变 |
1.6 第二相长大动力学 |
1.7 组织变化与性能的关系 |
1.8 短期组织性能推断长期组织性能 |
1.9 10Cr9Mo1VNbN钢研究概况 |
1.10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热处理工艺 |
2.3 室温拉伸、冲击和硬度试验方法 |
2.4 组织与相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奥氏体化工艺参数对 10Cr9Mo1VNbN 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3.2 无应力时效对10Cr9Mo1VNbN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四章 讨 论 |
第五章 结 论 |
致 谢 |
附 录 |
四、大容量机组热挤压斜三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高压管系焊接斜三通的结构设计与分析[J]. 梁银林,刘庆,朱熹,谢明江,唐礼. 压力容器, 2019(02)
- [2]煤矿排水管件AutoCAD建模导入ANSYS的应用[J]. 侯继儒. 煤炭与化工, 2018(02)
- [3]基于有限元(FEM)模拟的P91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热挤压工艺研究[D]. 张凌峰.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 [4]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高压管道应用分析[D]. 张祖辉.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4)
- [5]丰电300MW燃煤机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效果评价[D]. 罗学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 [6]鹤壁万和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D]. 侯茂芳.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11)
- [7]引进型抽凝机组汽流激振故障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D]. 周景.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8)
- [8]大容量机组热挤压斜三通设计[J]. 刘铜,赵贤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S1)
- [9]东方600MW机组四角切圆燃煤锅炉技术特点[J]. 胡修奎,吉平. 东方电气评论, 2002(04)
- [10]10Cr9MolVNbN钢奥氏体化及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 戴熹. 西安理工大学,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