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MTDFREML估计大约克双肌臀种猪活体背膘厚遗传力(论文文献综述)
林清,吴细波,滕金言,邱小田,李加琪,张哲[1](2021)在《长期选择的杜洛克猪群体经济性状遗传参数及遗传进展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受长期选择的实际杜洛克猪育种群体3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分析各性状取得的遗传进展,并探讨实际育种群体中长期选择等因素对群体遗传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广西某种猪场核心育种群杜洛克猪2003—2018年共计15 760条生长性能测定记录。运用DMU软件的DMUAI模块和DMU4模块,利用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3个重要经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通过估计该群体的年度累计群体遗传参数以评估该群体在长期选择过程中遗传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杜洛克猪3个重要经济性状(达100 kg体质量日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54、0.477和0.479,均属中高遗传力性状。3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110~0.039,表型相关范围为-0.076~0.082,均属于弱相关。性状达100 kg体质量日龄在长期选择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性状达100 kg体质量背膘厚和达100 kg体质量眼肌面积取得的遗传进展较小。分析年度累积群体估计的遗传参数发现,3个经济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杜洛克猪群体3个重要经济性状均为中高遗传力性状且性状间相关性较弱。在实际育种群体中,长期选择及引种等因素会导致群体遗传参数发生变化,育种实践中应及时开展遗传参数估计,以获得准确的遗传评估结果,加速群体遗传改良。
任志强[2](2021)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在活体测定杜洛克种公猪胴体和肉质性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猪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行业,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及猪肉消费国。种猪的选育在生猪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准确地活体评估种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对于指导选育优良品种至关重要。然而,我国种猪长期依赖于进口,“重引种,轻选育”的思路,不仅导致我国陷入“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而且制约了我国种猪性状测定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养猪企业使用B超仪来测定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以此来评估种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但是测量技术精确度不高,影响了种猪的精准选留和精准饲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主要用于医学诊断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基于X射线通过组织的衰减差异,密度越大的组织会产生更大的X射线衰减,因此CT可以分离不同组织。随着CT设备和图像分析领域的稳步发展,在一些西方国家CT也逐渐应用于活畜和肉类测定中,以确定活体和胴体的身体成分以及肉品质。CT测定技术既避免了屠宰造成的损失和环境污染,又能使优秀被测种猪发挥其种用价值,加快猪群遗传进展。然而,计算机断层扫描活体评估种猪的经济性状在我国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对其深入探索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杜洛克种公猪,利用CT进行活体扫描,对图像经过薄层重建与去噪、伪彩色增强、多平面重建和图像分割等处理后评估胴体和肉质性状,以期为我国种猪的选育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研发了一套CT活体精准评估种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测定技术,包括猪麻醉、扫描、图像分析等过程。2.CT可准确评估种猪胴体性状。使用CT对种猪胴体性状进行测定,包括胴体组成,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CT与实测胴体组成、背膘厚、眼肌深度、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差异不显着(P>0.05)。在胸腰椎结合处测量背膘厚时,B超与实测差异显着(P<0.05),而CT与实测差异不显着(P>0.05)。3.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了CT图像参数预测种猪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方程。y=56.0691-0.1330x1-0.0346x2-0.45543x3-0.1478x4+0.0406x5+0.0739x6+0.0631x7+0.0838x8y为预测的胴体瘦肉率、x1为肩部最厚处背膘厚、x2为倒数3~4肋骨处背膘厚、x3为胸腰椎结合处背膘厚、x4为腰荐椎结合处背膘厚、x5为倒数3~4肋骨处眼肌深度、x6为倒数3~4肋骨处眼肌面积、x7为胴体直长、x8为胴体斜长。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472,决定系数(R2)为0.983。4.CT可准确评估种猪肉质性状。通过CT评估不同部位肌内脂肪含量,包括背最长肌、臀中肌、股二头肌和半膜肌。CT和实测在评估背最长肌、臀中肌和半膜肌肌内脂肪含量时差异不显着(P>0.05)。5.通过容积重建技术(Volume-rendering techinique,VRT)构建了种猪的三维图谱,并在三维图谱上精准地将胴体虚拟分割成了左右两部分。综上所述,本研究研发了一套CT活体精准评估种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测定技术,可在种猪核心育种场中运用本技术,进而指导我国种猪选育。
陈海龙[3](2020)在《美系猪群繁殖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根据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美系猪核心群2014-2018年的繁殖和生长性能测定记录,利用SAS软件分析了不同品种、胎次、分娩季节对美系猪繁殖性状的影响,不同品种和性别美系猪生长性状的差异;使用GBS软件BLUP分析功能对相关性状的表型值、估计育种值和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得出该场的遗传选育进展;同时利用WOMBAT软件估计了相关繁殖和生长性状的的遗传力、遗传相关等参数,以期为该场制定新的育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美系猪繁殖性状比较:品种因素能够显着(P<0.05)影响美系猪的繁殖性能,长白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等性状均显着(P<0.05)高于大白和杜洛克猪,大白猪显着高于杜洛克猪;杜洛克猪仔猪初生个体重比长白和大白猪大,差异显着(P<0.05)。2、不同胎次美系猪繁殖性状比较:胎次对美系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着(P<0.05)。三个品种1胎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低,与2、3、4、5、6胎之间差异显着(P<0.05);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从1胎到4-5胎逐渐上升,之后逐渐下降;长白和大白猪6胎总产仔数最高、杜洛克猪5胎总产仔高,但5胎和6胎的死胎数和弱仔数多。3、不同分娩季节美系猪繁殖性状比较:各品种母猪冬季分娩时,产仔性状表现最好,与春、夏、秋季之间差异显着(P<0.05);夏季产仔数低,且死胎数和弱仔数多;长白母猪春季产仔数最低。4、品种和性别对美系猪生长性状的影响:杜洛克猪100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度显着(P<0.05)低于长白猪和大白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长白和杜洛克公、母猪之间100kg体重日龄差异不显着(P>0.05),大白公母猪差异显着(P<0.05);长白、大白、杜洛克母猪的100kg体重背膘厚度显着(P<0.05)高于公猪。5、遗传选育进展:总体上看,该美系猪种猪场2014-2018年长白、大白和杜洛克猪的产仔数分别提高了1.03头、1.67头和0.74头,但100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度表型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的现象,说明后备猪的生长速度在逐渐下降。6、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大白猪繁殖性状遗传力估计值的范围为0.088-0.196,长白猪的范围为0.111-0.190,杜洛克猪的范围为0.094-0.242。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健仔数,产活仔数与健仔数,健仔数与初生窝重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比较高,且成正相关;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成负相关。7、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长白、大白、杜洛克100kg体重日龄遗传力分别为0.351、0.326和0.331,100kg体重背膘厚度遗传力估计值为0.426、0.403和0.445。各品种100kg体重日龄与100kg背膘厚度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
张广杰[4](2019)在《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其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猪肉制品生产国。由于我国种猪的育种工作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原种猪长期依赖进口。进口的种猪由于国内落后的选育工作,造成后代的性状退化,形成引进-退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提高我国的种猪选育水平迫在眉睫。本实验以广西南宁市某国家核心育种猪场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比较得到该群体的剩余采食量(RFI)性状最适求解公式,然后计算该群体部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最后通过飞行时间质谱分型技术对生长性状相关基因多态性位点鉴定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期望获得生产性状的遗传标记基因,为种猪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SAS软件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该猪场大白猪群体的RFI,回归模型采用四种不同的公式。将四种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挑选拟合度最高的公式作为该群体RFI性状最适计算公式。最后将整理的性状数据进行K-S正态分布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方程中拟合度最高的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方法,拟合度为0.6878。所统计分析的校正100千克体重日龄(Days to 100kg)、校正30-100千克日增重(30-100kgADG),校正100千克背膘厚(100kgBF)、校正100千克眼肌面积(100kgLEA)、校正30-100千克料肉比(30-100kgFCR)、剩余采食量(RFI)这6个生产性状数据的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2.利用SAS软件GLM程序对影响大白猪生产性状的非遗传参数进行筛选,将年份、气温、性别等非遗传因素与以上6个生产性状做关联分析,获得具有显着影响的非遗传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气温对100kgBF影响不显着(p>0.05)。出生年份对RFI没有显着影响(p>0.05),其余非遗传因素均对生产性状有显着影响(p<0.05)。在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及关联分析时,100kgBF性状不需考虑气温因素影响,RFI性状不需要考虑出生年份因素的影响。3.使用DMU育种软件DMUAI模块REML算法计算6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使用SPSS软件Pearson方法计算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实验结果表明:Days to 100kg遗传力为0.174,属于低遗传力。30-100kgADG遗传力为0.248,属于中等遗传力。100kgBF遗传力为0.461,属于高遗传力。1OOkgLEA遗传力为0.269,属于中等遗传力。30-100kgFCR遗传力为0.552,属于高遗传力。RFI遗传力为0.281,属于中等遗传力。遗传相关结果表明:Days to 100kg与30-100kgADG呈现较强遗传负相关,Days to 100kg与30-1 00kgFCR呈较强正相关。30-100kgADG与30-1 00kgFCR有较强遗传负相关。100kgBF与30-100kgFCR呈较强遗传正相关。30-100kgFCR与RFI呈较强遗传正相关。表型相关方面,Days to 100kg与校正30-100kgADG呈较强负相关,与30-100kgFCR呈较强正相关。30-100kgADG与30-100kgFCR呈遗传负相关。30-100kgFCR与RFI呈表型正相关。4.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SNP分型。用Excel计算基因的群体遗传参数。利用SAS软件GLM程序对SNP位点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表型值进行关联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C4R基因rs81219178位点和GABRR基因rs111722261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较低,其余位点遗传变异较高,处于中度多态性。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性检验结果表明MC4R基因rs81219178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处于不平衡状态,其余位点均处于平衡状态5.生长性状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生产性状有显着关联的一共有5个基因6个位点。CCKAR基因c.179位点、TEF1基因G93A位点与1OOkgBF存在显着性关联(p<0.05);CCKAR基因c.179位点、MYH7基因g.75667956位点、MC4R基因rs81219178位点与30-100kgFCR存在显着关联(p<0.05);MC4R基因rs81219178位点、PITX2基因rs320556030位点与Daysto100kg也存在显着关联(p<0.05);MYH7基因g.75667956位点基因型与30-100kgADG存在极显着性关联(p<0.05):MAP3K5基因rs342046358位点与1OOkgLEA也存在显着关联(p<0.05);MYH7基因g.75667956位点基因型与RFI也有显着关联(p<0.05)。
曹建新,齐莹莹,王钰龙,冯凯[5](2017)在《品种、胎次等固定效应对种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影响的分析》文中提出养猪生产中,提高猪的增长速度和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但种猪的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受到品种、胎次、产仔季节等固定效应的影响。试验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中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以及遗传评估的方法,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利用来源于天津市某两家国家核心种猪育种场的生长性能测定和繁殖记录数据,对影响大白猪、长白猪的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品种、性别、胎次、产仔季节等固定效应进行研究分析。
张盛南,耿直,王志军,郝宝丰,蔡青,王洪宇,刘同海,王楚端[6](2014)在《应用MTDFREML法估计母猪个体综合繁殖能力性状的遗传参数》文中研究说明运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对16 367头繁殖母猪的10个相关指标(胎均窝产总仔数LS1、胎均窝产活仔数LSBA1、胎均出生窝重LW1、胎均窝断奶活仔数WLS1、胎均窝断奶窝重WLW1、周期均窝产总仔数LS2、周期均窝产活仔数LSBA2、周期均出生窝重LW2、周期均断奶活仔数WLS2、周期均断奶窝重WLW2)进行了遗传力、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估计。研究结果表明,LS1、LSBA1、LW1、WLS1、WLW1、LS2、LSBA2、LW2、WLS2、WLW2各个性状指标的遗传力分别为0.180 8、0.198 8、0.266 5、0.275 1、0.274 5、0.162 3、0.189 0、0.248 6、0.287 2、0.282 7,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均高于常规繁殖性状。
张媛[7](2010)在《马头山羊生长发育及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对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马头山羊原种场2008-2009育种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采用MTDFREML软件对马头山羊生长发育性状和繁殖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并采用生长曲线中常用的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分别对马头山羊的体重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采用MTGSAM软件对马头山羊体重和产羔数两个性状进行配子印迹效应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 Gompertz方程在公羊和母羊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945和0.9955,Logistic方程在公羊和母羊的拟合度分别为0.9935和0.9943,两者均能很好地拟合马头山羊体重的生长曲线,其中又以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大于Logistic模型,表明其能更好地拟合马头山羊的体重生长曲线。Logistic生长曲线的拐点公羊为(9.69,25.83)、母羊为(9.25,22.92),Gompertz生长曲线的拐点公羊为(6.75,25.33)、母羊为(6.60,21.30)2.本研究通过MTDFREML软件估计马头山羊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为: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的遗传力分别为0.34、0.39、0.31、0.37和0.29。这5个生长发育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都较高,均为强正相关。母羊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估计结果:初生重、断奶重、产羔数、活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羔羊数的遗传力为分别为0.17、0.19、0.10、0.15、0.21、0.23。初生重、断奶重分别与其他各繁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大多为弱的正相关或负相关。产羔数、活羔数、断奶窝重与断奶个体数之间的遗传相关都为强正相关。3.马头山羊体重的父系和母系配子印迹效应的方差组分占总方差的比率分别为2.8%和4.5%。马头山羊产羔数父系和母系配子印迹效应的方差组分占总方差的比率分别为1.1%和2.3%。结果表明,在体重上,母系印迹效应方差大于父系效应方差,并且两者差异较大;而在产羔数上,母系印迹效应方差大约是父系印迹效应方差的两倍。
张浩,强巴央宗,凌遥,杨涛,吴克亮[8](2009)在《藏猪繁殖性状遗传参数分析》文中认为藏猪是中国特有的高原型地方猪种,本研究采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MTDFREML)方法对藏猪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估算出藏猪乳头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6、0.12、0.10、0.13、0.09和0.12,乳头数与断奶窝重、初生窝重和断奶仔数存在明显的遗传力相关。
陈斌,柳小春,施启顺,贺长青,张达军,唐凡[9](2007)在《用基于Gibbs抽样的贝叶斯方法估计大白猪遗传评估中主选性状的遗传参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基于Gibbs抽样的贝叶斯方法估计了大白猪遗传评估中主选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为:达100 kg体重日龄的窝效应c2为0.182,遗传力为0.346,属于中等遗传力;100 kg体重校正背膘厚的窝效应c2为0.059,遗传力为0.479,属于高遗传力,后备猪达100 kg体重日龄的窝效应大于背膘厚的窝效应;达100 kg体重日龄与100 kg体重校正背膘厚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249;大白母猪总产仔数的遗传力较低,为0.119.
何俊,施启顺,张达军,唐凡,柳小春[10](2007)在《MTDFREML法估计大白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文中研究指明运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对湖南正虹种猪场和益阳市农科所种猪场(益农种猪场)大白母猪1998-2004年的共7 736胎次的繁殖性状育种记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2个猪场繁殖母猪的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WB)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分别为0.23,0.18,0.21,0.27,母体遗传效应占表型方差百分率为0.09~0.15,窝效应占表型方差百分率为0.08~0.38.繁殖性状间遗传相关为0.37~0.78,永久环境相关为0.80~0.93,表型相关为0.32~0.88.
二、利用MTDFREML估计大约克双肌臀种猪活体背膘厚遗传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MTDFREML估计大约克双肌臀种猪活体背膘厚遗传力(论文提纲范文)
(2)计算机断层扫描在活体测定杜洛克种公猪胴体和肉质性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种猪重要经济性状活体评估现状 |
1.1.1 种猪胴体性状评估 |
1.1.2 种猪肉质性状评估 |
1.2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简介 |
1.2.1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工作原理 |
1.2.2 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T值与窗技术 |
1.2.3 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三维重建 |
1.3 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畜禽性状测定中的应用 |
1.3.1 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畜禽胴体组成测定中的应用 |
1.3.2 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畜禽肌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
1.3.3 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畜禽3D图谱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获取与预处理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动物麻醉及CT扫描 |
2.1.3 图像预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猪各部位CT横断面图 |
2.2.2 图像薄层重建与去噪 |
2.2.3 伪彩色图像增强处理 |
2.2.4 图像多平面重建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种猪胴体性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图像 |
3.1.3 计算机断层扫描活体评估胴体性状 |
3.1.4 B超活体测定背膘厚和眼肌深度 |
3.1.5 屠宰后评估胴体组成 |
3.1.6 屠宰后测定背膘厚 |
3.1.7 屠宰后测定眼肌面积和眼肌深度 |
3.1.8 屠宰后测定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 |
3.1.9 数据分析 |
3.1.10 建立预测种猪瘦肉率的回归模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胴体组成 |
3.2.2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背膘厚 |
3.2.3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 |
3.2.4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 |
3.2.5 建立预测种猪活体瘦肉率回归模型 |
3.3 讨论 |
3.3.1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胴体组成 |
3.3.2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背膘厚、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 |
3.3.3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 |
3.3.4 建立预测种猪活体瘦肉率回归模型 |
3.4 小结 |
第四章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种猪肉质性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试验图像 |
4.1.3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肌内脂肪含量 |
4.1.4 索氏提取测定肌内脂肪含量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三维图谱构建与虚拟分割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动物 |
5.1.2 试验图像 |
5.1.3 三维图谱构建 |
5.1.4 虚拟分割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三维图谱构建 |
5.2.2 虚拟分割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进一步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美系猪群繁殖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中国养猪业与种猪育种工作现状与问题 |
1.2 美系猪种概括 |
1.3 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 |
1.3.1 影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3.2 影响猪生长性能的因素 |
1.4 评价繁殖和生长性能的性状 |
1.4.1 评价繁殖性能的性状 |
1.4.2 评价生长性能的性状 |
1.5 遗传评定与遗传参数估计 |
1.5.1 遗传参数的概念 |
1.5.2 遗传参数估计的方法 |
1.5.3 遗传参数估计常用的模型 |
1.5.4 遗传参数估计的软件 |
1.6 遗传评估的概念与方法 |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数据处理 |
2.3 测定性状 |
2.3.1 繁殖性能测定性状 |
2.3.2 生长性能测定性状 |
2.4 遗传参数估计文件设置 |
2.5 统计模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美系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3.1.1 品种对美系猪繁性状的影响 |
3.1.2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
3.1.3 分娩季节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
3.2 生长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品种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3.2.2 性别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3.3 遗传选育进展分析 |
3.3.1 表型值和EBV变化趋势 |
3.3.2 综合指数变化趋势 |
3.4 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 |
3.4.1 不同品种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力 |
3.4.2 繁殖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 |
3.4.3 不同品种后备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 |
3.4.4 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 |
4 讨论 |
4.1 美系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品种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
4.1.2 胎次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
4.1.3 分娩季节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
4.2 美系猪生长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品种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4.2.2 性别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4.3 遗传选育进展 |
4.4 遗传参数估计 |
4.4.1 繁殖性状的遗传力 |
4.4.2 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
4.4.3 生长性状的遗传力 |
4.4.4 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其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Abbreviation)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衡量生长速度的指标 |
1.3 衡量饲料转化率的指标 |
1.4 生长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
1.4.1 MC4R基因 |
1.4.2 LEF-1基因 |
1.4.3 MYC基因 |
1.4.4 PIK3C3基因 |
1.4.5 MSTN基因 |
1.4.6 CCKAR基因 |
1.4.7 MYH7基因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生产数据处理以及RFI计算 |
2.1 引言 |
2.2 材料收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数据 |
2.3 试验方法 |
2.3.1 RFI的计算与比较 |
2.3.2 生产性状表型值正态分布检验 |
2.4 实验结果 |
2.4.1 RFI计算结果与分析 |
2.4.2 数据描述性统计以及正态性检验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影响大白猪生产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关联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数据整理 |
3.2.2 效应水平划分 |
3.2.3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4.1 出生年份对生产性状的影响分析 |
3.4.2 气温对生产性状的影响分析 |
3.4.3 性别对生产性状的影响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大白猪生产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数据材料整理 |
4.2.2 建立参数估计数据文件 |
4.3 估计参数方法 |
4.3.1 遗传力估计 |
4.3.2 遗传相关参数估计 |
4.3.3 表型相关计算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生产性状的描述性统计和遗传力估计 |
4.4.2 大白猪生产性状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比较 |
4.5 讨论 |
4.5.1 生产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4.5.2 生产性状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大白猪生产性状与基因多态性关联分析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动物 |
5.2.2 血液采集 |
5.2.3 实验试剂及设备 |
5.2.4 使用软件 |
5.3 试验方法 |
5.3.1 大白猪基因组DNA提取 |
5.3.2 DNA纯度和浓度检测 |
5.3.3 引物设计以及PCR过程 |
5.3.4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验SNP多态性 |
5.3.5 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统计分析 |
5.3.6 生产性状与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关联分析 |
5.4 实验结果 |
5.4.1 大白猪基因组DNA提取效果 |
5.4.2 PCR扩增效果 |
5.4.3 SNP位点检测以及质谱分型结果 |
5.4.4 基因的群体遗传参数统计 |
5.4.5 大白猪生产性状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
5.5 讨论 |
5.5.1 CCKAR基因SNP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5.5.2 TEF1基因SNP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5.5.3 MYH7基因SNP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5.5.4 MC4R基因SNP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5.5.5 MAP3K5、PITX2基因SNP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5.6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品种、胎次等固定效应对种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设计 |
1.1 数据选择 |
1.2 分析方法 |
2 影响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因素分析模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长性状固定效应的方差分析 |
3.2 繁殖性状固定效应的方差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6)应用MTDFREML法估计母猪个体综合繁殖能力性状的遗传参数(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数据来源与整理 |
1.2??统计分析模型中的效应分类 |
1.3??分析模型 |
2??结果与分析 |
2.1??指标遗传力 |
2.2??指标遗传相关 |
2.3??指标表型相关 |
3??讨论 |
(7)马头山羊生长发育及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马头山羊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遗传参数估计方法 |
2.2 山羊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拟合马头山羊体重生长曲线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来源 |
1.2 分析方法 |
1.2.1 Logistic模型 |
1.2.2 Gompertz模型 |
1.2.3 曲线拟合度R~2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实际观测生长曲线 |
2.2 Logistic方程和Gompertz方程的参数估计 |
2.3 参数标准误和置信区间估计 |
2.4 曲线拐点 |
3 讨论 |
3.1 生长曲线 |
3.2 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
3.3 拐点的意义 |
第三章 马头山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性能测定 |
1.2.1 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
1.2.2 繁殖性能测定 |
1.2.3 胴体性能测定 |
1.3 数据的处理 |
1.4 母体效应 |
1.5 统计模型 |
1.5.1 生长发育性状统计分析模型 |
1.5.2 初生重和断奶个体重统计分析模型 |
1.5.3 窝产羔数、活羔数、断奶羔数、初生窝重的统计分析模型 |
1.6 MTDFREML分析方法介绍 |
1.6.1 MTDFREML的主要内容 |
1.6.2 MTDFREML软件的应用 |
1.7 遗传参数估计公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马头山羊性能测定 |
2.1.1 马头山羊生长发育性能 |
2.1.2 马头山羊繁殖性能 #]7 |
2.1.3 马头山羊主要胴体性能 |
2.2 生长发育性能遗传参数估计 |
2.2.1 马头山羊生长发育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力估计结果 |
2.2.2 生长发育性状各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结果 |
2.2.3 生长发育性状各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 |
2.3 母羊繁殖性能遗传参数估计 |
2.3.1 初生重和断奶重的方差组分结果 |
2.3.2 马头山羊初生重和断奶重的的遗传力结果 |
2.3.3 马头山羊产羔数、活羔数、断奶窝重、断奶羔数遗传力和方差组分估计结果 |
2.3.4 繁殖性状之间表型相关结果 |
2.3.5 繁殖性状间遗传相关结果 |
3 讨论 |
3.1 关于马头山羊的性能 |
3.2 关于生长发育性状遗传参数 |
3.3 繁殖性状遗传参数 |
第四章 马头山羊主要性状配子印迹效应方差组分估计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统计分析方法 |
1.2.2 统计分析模型 |
1.2.3 分析软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马头山羊体重配子印迹效应的方差组分 |
2.2 马头山羊产羔数配子印迹效应的方差组分 |
3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1 主要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用基于Gibbs抽样的贝叶斯方法估计大白猪遗传评估中主选性状的遗传参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统计分析模型 |
1.2.2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白母猪总产仔数的方差组分及遗传力估计 |
2.2 生长发育性状的方差、协方差组分估计 |
2.3 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 |
3 讨论 |
(10)MTDFREML法估计大白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统计分析模型中的效应分类 |
1.3 分析模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表型参数 |
2.2 繁殖性状的方差组分 |
2.3 繁殖性状的遗传力 |
2.4 繁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
3 讨论 |
四、利用MTDFREML估计大约克双肌臀种猪活体背膘厚遗传力(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期选择的杜洛克猪群体经济性状遗传参数及遗传进展分析[J]. 林清,吴细波,滕金言,邱小田,李加琪,张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05)
- [2]计算机断层扫描在活体测定杜洛克种公猪胴体和肉质性状中的应用研究[D]. 任志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美系猪群繁殖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D]. 陈海龙.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4]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其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D]. 张广杰. 广西大学, 2019(01)
- [5]品种、胎次等固定效应对种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影响的分析[J]. 曹建新,齐莹莹,王钰龙,冯凯.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21)
- [6]应用MTDFREML法估计母猪个体综合繁殖能力性状的遗传参数[J]. 张盛南,耿直,王志军,郝宝丰,蔡青,王洪宇,刘同海,王楚端. 猪业科学, 2014(02)
- [7]马头山羊生长发育及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研究[D]. 张媛.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8]藏猪繁殖性状遗传参数分析[J]. 张浩,强巴央宗,凌遥,杨涛,吴克亮. 中国畜牧兽医, 2009(11)
- [9]用基于Gibbs抽样的贝叶斯方法估计大白猪遗传评估中主选性状的遗传参数[J]. 陈斌,柳小春,施启顺,贺长青,张达军,唐凡.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10]MTDFREML法估计大白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J]. 何俊,施启顺,张达军,唐凡,柳小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