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清防蜡工具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燕,姜卉,刘仁强,杨洋,赵海谦,谭英杰[1](2020)在《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Citespace5. 5. R2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1999-2018年关于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研究有关的文献构建了可视化知识图谱。通过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揭示了我国对于原油结蜡及清防蜡领域主要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突现词进行分析揭示了研究前沿的演化。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学者快速了解该领域研究提供便捷途径,对于把握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张野[2](2019)在《低渗透油田清防蜡精益质量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低渗透油田主要指的是油层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田。随着生产建设时间的延长,低渗透油田一遍情况下均会出现原油产量降低,物性较差以及含蜡量较高等问题,会导致负荷不平衡,综合含水上升,腐蚀设施加速其老化时间,增加了生产运行费用、维修护理费用以及管理费用,不仅会增加油田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同时还会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因此,低渗透油田清防蜡精益质量的管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加强低渗透油田清防蜡管理进行论述,以期为低渗透油田的清防蜡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及实际的参考。
张廷[3](2019)在《H区原油清防蜡工艺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H区低渗油藏水平井井筒结蜡问题,紧密结合油田生产实际,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现场试验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H区低渗油藏水平井井筒结蜡机理以及相应的防蜡、清蜡措施。通过原油及蜡样组分分析,确定了H区水平井井筒结蜡严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H区水平井井筒油样开展高效清蜡剂评价筛选,完成已有日常生产用清蜡剂清蜡率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适用H区水平井井筒清防蜡工艺的QXCH-1清蜡剂和FXCH-2防蜡剂。新型清蜡剂QXCH-1主要从清蜡剂主剂及其最佳配比,渗透剂、表活剂加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比例组合,然后评价其清蜡性能。防蜡剂FXCH-2主要选择最优蜡晶改进剂、表活剂,然后制备。综合研究表明,QXCH-1清蜡剂溶蜡效果达到0.020g/min以上,FXCH-2防蜡剂防蜡效果达到40%以上、降粘率达到30%以上,析蜡点较已有日常生产用防蜡剂降低6℃以上,防蜡率相对于已有日常生产用防蜡剂提高30%以上。QXCH-1与已有日常生产用的清蜡剂QCX-1、QCX-2相比,总成本费用降了35%,防蜡剂FXCH-2与防蜡剂QCX-3相比,总成本费用降低了25%。
万贻华[4](2019)在《垦利10-4油田井筒清防蜡方法及参数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垦利10-4油田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在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气体的析出,溶解的石蜡可能以结晶析出、长大聚集和沉积在井筒管壁等固相表面上,出现结蜡现象。油井结蜡一方面影响流体举升的过流断面,增加流动阻力,另一方面影响举升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本研究在ODP前期可研阶段开展了对垦利10-4油田高含蜡原油的清防蜡工艺设计。本文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含蜡原油结蜡的相关理论,并对垦利10-4油田含蜡原油结蜡沉积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室内评价实验,优选出针垦利10-4油田低含水期的油溶性防蜡剂和高含水期的水溶性防蜡剂以及辅助热洗清蜡的高效清蜡剂,并对防蜡剂有效加药浓度范围进行实验研究;随后对防蜡设备参数进行优化,对垦利10-4油田进行单井实例计算,预测产量低于配产时油井的结蜡深度,并进行现场应用,得到一套可行的油井清防蜡工艺技术思路。结果表明,温度是垦利10-4原油析蜡沉积的主要因素,保持原油井口温度高于析蜡点(56℃-57℃)是防止井筒结蜡的关键;垦利10-4油田应选用适用于低含水期(含水<15%)的油基防蜡剂AF-A和适用于含水>15%的水基防蜡剂YE-C以及辅助热洗清蜡的水基清蜡剂FS-01,防蜡剂加药浓度在100-200ppm时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蜡效果;清防蜡工艺宜采用真空隔热油管防蜡、循环热洗+化学药剂清防蜡技术,对试验井按照最大泵挂下深设计最小隔热油管用量,油井配备隔热油管在300m-1800m时,井口温度在57-70℃之间,可以预防井口出现结蜡,避免影响正常生产。本文从理论研究、室内实验、软件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面,总结得到一套适用于垦利10-4油田油井结蜡的清防蜡工艺技术思路,对存在结蜡问题的油井进行清防蜡措施、提高油井产量具有重要工程指导意义。
任屹[5](2018)在《南堡油田气举采油清防蜡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举采油具有适应适应井斜变化范围大、产量变化范围广、占地面积小、举升强度大、生产时效高等优势,南堡油田X人工岛面积小,井斜大,井眼轨迹复杂,主要采用气举举升方式,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气举生产平台。由于该平台原油含蜡量达到10%以上,井筒结蜡对南堡油田气举采油井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气举采油过程中,随着油管内结蜡厚度的增加,油流通到逐渐缩小,油气的流动阻力逐渐变大,造成井口产量显着下降,影响了区块开发经济效益。该平台油井已开展多种清蜡技术现场试验及应用,但矿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大部分常规清防蜡手段在该平台适应性差,目前仍以人工机械清蜡及热洗清蜡为主要清蜡方式。现有清蜡手段清蜡周期短,工作量繁重,且存在工具卡堵及落井等风险,因此有必要针对气举井开展结蜡规律研究。本文考虑气举井举升方式特点,通过软件模拟分析了气举井结蜡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现有清防蜡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优化,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在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气举举升方式对结蜡的影响,开展了气举井结蜡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比实测井温数据,优选了井筒温度计算方法;(2)采用多相流模拟软件OLGA建立气举井模型,并对气举井井筒结蜡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内置模型、产液指数、含水率、注气速度、注气温度等因素对气举井结蜡的影响;(3)针对南堡X人工岛清防蜡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优化改进,取得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4)针对低产液量井优化气举举升工艺,采用柱塞气举方式,实现了良好的防蜡效果,并大幅度提高了气举举升效率。
李雪松,周远喆,许剑,任小玲[6](2017)在《油井清防蜡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在石油开采中清防蜡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了国内外油井常用的清防蜡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限制,对各种清防蜡技术的使用效果、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热氮清蜡、闭式洗井管柱清蜡和特种合金防蜡三种新型油井清防蜡技术具有环保、有效、长寿命、无腐蚀的共同特点和技术优势,是未来油井清防蜡技术的研发方向。提出开展热氮清蜡、闭式洗井管柱清蜡和特种合金防蜡技术等新型清防蜡技术的研究建议。
杜娜[7](2017)在《准格尔盆地JM区块井筒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油田准格尔盆地JM区块随着产出液综合含水率的不断上升,井筒问题日益突出,检泵比例逐年升高,严重影响老井稳产工作。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区块井筒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分析其形成机理,研究应用相应治理措施,并对试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对该区井筒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并对类似区块井筒故障防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文章通过现场调研、数据分析、理论计算、取样化验、工具研制以及配方合成等方法,明确了偏磨、腐蚀、结垢、结蜡等为该区主要井筒问题,而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各有不同。其中,影响偏磨的主要因素是中和点失稳、含水率上升、井眼轨迹以及压重类封隔器、工作参数和底层蠕动、套管变形等;井筒腐蚀结垢则主要受产出液含水率、井筒温度以及产出水PH值和离子组成影响;而井筒结蜡则主要受井筒温度和压力、油气体系组分、液流速度和含水率以及油管表面粗糙度和润湿性等因素影响。由此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开展现场应用试验。对于井筒偏磨开展了内衬油管防偏磨技术、扶正器防偏磨技术、加重杆防偏磨技术研究应用;针对腐蚀结垢问题开展了固体防腐防垢剂技术、多效防腐防垢剂技术和防垢泵技术的研究应用;对于结蜡问题开展了常规清蜡技术论述和隔漏热洗工艺、新型防蜡剂技术的研究应用。通过井筒综合治理,2016年偏磨、腐蚀、结垢、蜡影响四种原因导致检泵同比分别下降31.3%、21.5%、12.5%、5%,合计下降18.8%;对比2014年,采取防护措施后2015~2016年共计减少检泵作业134井次降低了躺井率,提高了生产时率。由此可见文章研究的技术措施对该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也对类似区块井筒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宋阳[8](2017)在《东辛油区油井结蜡机理与防治的研究》文中提出结蜡是油气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破坏性问题,可能发生在原油生产系统的不同位置。目前,东辛油区存在170余口结蜡油井,严重影响了原油产量,急需进行有效的清防蜡措施,保证结蜡油井的正常生产。东辛油区目前主要采用的清蜡方式为锅炉车热洗措施,因其存在工艺实施的复杂性及清蜡原理的单一性,无法满足东辛油区原油生产对于清防蜡工作的要求。本文首先研究了东辛油区的油井结蜡规律,找出对油井结蜡影响较大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再对现有清防蜡措施进行了总结及创新,改善了目前在用的锅炉车热洗和套加清防蜡剂的清防蜡方法,并研究归纳总结了空心杆清蜡和电磁清防蜡措施的原理及应用效果。
宁野[9](2017)在《萨北开发区聚驱油井清防蜡技术现场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聚合物驱替在我国大多数油藏规模化开展,由于驱替方式的改变,导致采出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了质的改变,尤其是随采出液见聚浓度逐年上升,清防蜡困难的影响日益严重。分析油井的结蜡成因与影响因素,我们不难发现蜡是原油开采中的必然产物,由于开采过程中,埋深程度不同会有一定程度的温差与压差,这必然使得原油中的轻质低碳链组分不断溢出,最后结晶并且大量聚集,堵塞管径。水驱与聚合物驱最显着的区别是由于驱替液的浓粘程度不同,聚合物驱导致油井结蜡周期大幅度缩短,如果沿用水驱的采出井清蜡周期,将无法配合聚合物驱的生产情势,终将对采出程度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不能继续应用水驱条件下的清防蜡措施。新型高效的清防蜡技术的现场试验研究变得愈发重要,也日渐成为石油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萨北开发区为例,针对聚合物驱油井结蜡的实际情况有效分析并开展现场试验。1)对采油C厂与采油E厂开展试验区对比实验,分析方案实施效果,有的放矢的对比多方法的工艺适应性。2)对比分析聚合物驱与水驱条件下采出液与蜡质样本。3)总结油井结蜡规律,分析结蜡影响因素。4)对井筒蜡蜡沉积剖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产量、含水及时间条件下,随着含聚浓度的上升,结蜡厚度也随之增加,结蜡位置也相应下移,结蜡状况更为严重。5)研发DPW型聚驱降粘防蜡剂和旋转式冲击机械刮蜡器,并开展其适应性分析。
高学珍[10](2016)在《低渗透油田清防蜡方式探索与应用》文中认为针对现场清防蜡需求开展了不加药洗井、强磁防蜡、新型高闪点清蜡剂、长效固体防蜡等清防蜡方式探索,确定了以新型清蜡剂为主体,辅助以高温车或超导车热洗、长效固体防蜡、强磁防蜡工具的新型清防蜡方法。该方法有效保证了清防蜡效果,使油井运行工况得以提升,工作量大幅降低,检泵率持续下降;与旧的清防蜡方式对比,同比减少结蜡检泵井40口,节省作业及废液处理费用109万元。
二、新型清防蜡工具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清防蜡工具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低渗透油田清防蜡精益质量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低渗透油田清防蜡的试验方向 |
1.1 进行不加药热洗试验 |
1.2 进行强磁防蜡试验 |
1.3 研制新型清蜡剂 |
1.4 研发长效固体防蜡技术 |
2 低渗透油田清防蜡管理的基本内容 |
2.1 整合培养专业人才 |
2.2 进行系统化生产 |
2.3 制定工序的合规标准 |
3 结语 |
(3)H区原油清防蜡工艺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外水平井清防蜡工艺研究进展 |
1.3 国内水平井清防蜡工艺研究进展 |
1.4 国外水平井清防蜡剂研究进展 |
1.5 国内水平井清防蜡剂研究进展 |
1.6 论文研究内容 |
1.7 论文技术路线 |
1.8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H区块水平井结蜡现状及特点 |
2.1 H区水平井结蜡现状 |
2.2 H区水平井结蜡机理及特点 |
2.2.1 H区水平井结蜡机理 |
2.2.2 H区水平井结蜡特点 |
2.2.3 影响H区水平井结蜡因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区水平井清防蜡工艺研究 |
3.1 H区水平井已用清防蜡工艺评价 |
3.2 H区水平井新型清蜡剂的实验研究 |
3.2.1 清蜡剂主剂的筛选 |
3.2.2 清蜡剂主剂最佳配比 |
3.2.3 确定渗透剂A,渗透剂B用量 |
3.2.4 确定表面活性剂BJ-1用量 |
3.2.5 确定助表活剂ZBJ-2加量 |
3.2.6 正交试验 |
3.2.7 其他性能指标评价 |
3.2.8 清蜡剂现场溶蜡实验 |
3.3 H区水平井新型防蜡剂的实验研究 |
3.3.1 蜡晶改进剂的选择 |
3.3.2 表活剂的选择 |
3.3.3 确定1#蜡晶改进剂最小量 |
3.3.4 确定药品性能参数 |
3.3.5 新型防蜡剂性能指标 |
3.3.6 新型防蜡剂性能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热洗清蜡装置的效果评价 |
4.1 新型热洗清蜡装置的结构组成 |
4.2 新型热洗清蜡装置原理 |
4.3 新型热洗清蜡装置操作流程 |
4.4 新型热洗清蜡装置选井原则 |
4.4.1 产液量大的油井 |
4.4.2 伴生气足的油井 |
4.5 新型热洗清蜡装置现场应用及效果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区块水平井新型清防蜡剂应用效果评价 |
5.1 清防蜡剂的加药周期、浓度、方法的确定 |
5.2 清防蜡剂现场应用效果 |
5.2.1 清蜡剂现场应用效果 |
5.2.2 防蜡剂现场应用效果 |
5.2.3 清、防蜡剂混合现场应用效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垦利10-4油田井筒清防蜡方法及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油井结蜡机理及垦利10-4油田蜡沉积影响因素研究 |
2.1 油井结蜡机理 |
2.2 垦利10-4油田蜡沉积影响因素 |
2.2.1 原油物性 |
2.2.2 原油析蜡点 |
2.2.3 原油组份对析蜡和结蜡的影响 |
2.2.4 温度的影响 |
2.2.5 含水的影响 |
2.2.6 压力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垦利10-4油田清防蜡工艺优选研究 |
3.1 常用清防蜡工艺技术对比分析 |
3.2 化学清防蜡技术作用机理 |
3.3 化学防蜡工艺优选研究 |
3.3.1 防蜡剂的初选评价 |
3.3.2 防蜡剂的适应性评价及浓度优选 |
3.4 化学清蜡工艺优选研究 |
3.4.1 概述 |
3.4.2 清蜡剂优选评价 |
3.5 垦利10-4油田清防蜡工艺措施推荐 |
3.5.1 垦利10-4油田现阶段防蜡措施 |
3.5.2 垦利10-4油田现阶段清蜡措施 |
3.5.3 垦利10-4油田清防蜡工艺措施推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防蜡设备参数优化研究 |
4.1 泵挂深度与井口温度敏感性分析 |
4.2 普通油管最大泵挂下深井口温度预测 |
4.3 隔热油管下深设计 |
4.3.1 软件计算的温度分布数学模型 |
4.3.2 软件中井筒传热系数温度的计算方法 |
4.3.3 KL10-4油田单井计算实例 |
4.3.4 产量低于油藏配产时井口温度及结蜡深度预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现场应用及效果评价 |
5.1 热水循环清蜡 |
5.2 化学药剂清防蜡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南堡油田气举采油清防蜡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结蜡理论研究现状 |
1.2.2 清防蜡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要工作及创新点 |
1.4.1 主要的工作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井筒温度压力计算及结蜡影响因素分析 |
2.1 南堡X人工岛原油及蜡质分析 |
2.1.1 石蜡的结构 |
2.1.2 原油组分分析及蜡质含量测定 |
2.1.3 析蜡点测定 |
2.2 气举井井温井筒温度及压力计算方法 |
2.2.1 大斜度井多相流计算方法 |
2.2.2 井筒温度及压力剖面计算方法优选 |
2.3 井筒结蜡影响因素分析 |
2.3.1 温度与结蜡速度的关系 |
2.3.2 流量与结蜡速率的关系 |
2.3.3 含水率与结蜡速率的关系 |
2.3.4 注气温度对结蜡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气举井结蜡模拟计算 |
3.1 蜡沉积机理 |
3.1.1 分子扩散作用 |
3.1.2 剪切弥散作用 |
3.1.3 剥蚀和老化作用 |
3.2 OLGA软件结蜡模型 |
3.2.1 OLGA软件的介绍 |
3.2.2 结蜡计算模型 |
3.3 气举井结蜡敏感因素软件模拟分析 |
3.3.1 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3.3.2 清蜡周期的预测 |
3.3.3 产液指数对结蜡的影响 |
3.3.4 含水率对结蜡的影响 |
3.3.5 注气速度对结蜡的影响 |
3.3.6 注气温度对结蜡的影响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清防蜡工艺的优化与应用 |
4.1 南堡X人工岛清防蜡工艺现状分析 |
4.1.1 机械清蜡 |
4.1.2 热洗清蜡 |
4.1.3 化学清防蜡 |
4.1.4 其他清防蜡技术 |
4.1.5 小结 |
4.2 南堡X人工岛清防蜡工艺的优化与应用 |
4.2.1 固体防蜡棒防蜡工艺优化 |
4.2.2 井口加注清防蜡药剂体系改进 |
4.3 柱塞气举工艺用于防蜡的研究与应用 |
4.3.1 柱塞气举模型建立 |
4.3.2 柱塞气举配套技术研究 |
4.3.3 现场应用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油井清防蜡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国内外油井清防蜡技术 |
1.1 机械清防蜡 |
1.2 热力清防蜡 |
1.3 物理防蜡 |
1.4 化学清防蜡 |
1.5 微生物清防蜡 |
2 油井清防蜡技术对比分析 |
3 油井清防蜡技术研发方向 |
3.1 热氮清蜡技术 |
3.2 闭式洗井管柱技术 |
3.3 特种合金防蜡技术 |
4 结论及建议 |
(7)准格尔盆地JM区块井筒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井筒偏磨研究现状 |
1.2.2 井筒腐蚀结垢研究现状 |
1.2.3 井筒清蜡防蜡研究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区块概况及井筒故障分析 |
2.1 区块概况 |
2.2 井筒现状 |
2.3 井筒故障分析 |
2.3.1 井筒偏磨故障 |
2.3.2 腐蚀结垢故障 |
2.3.3 井筒结蜡故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井筒故障机理分析 |
3.1 井筒偏磨机理分析 |
3.1.1 中和点失稳 |
3.1.2 含水率上升 |
3.1.3 井眼轨迹影响 |
3.1.4 其它因素 |
3.2 井筒腐蚀机理分析 |
3.2.1 腐蚀机理 |
3.2.2 影响因素分析 |
3.3 井筒结蜡机理分析 |
3.3.1 结蜡机理 |
3.3.2 影响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井筒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
4.1 防偏磨技术研究及应用 |
4.1.1 内衬油管防偏磨技术 |
4.1.2 扶正器防偏磨技术 |
4.1.3 加重杆防偏磨技术 |
4.2 防腐防垢技术 |
4.2.1 固体防腐防垢药剂技术 |
4.2.2 多效防腐防垢剂技术 |
4.2.3 防垢泵技术 |
4.3 清防蜡技术 |
4.3.1 常规清防蜡技术 |
4.3.2 隔漏热洗工艺 |
4.3.3 新型防蜡剂技术 |
4.4 井筒治理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东辛油区油井结蜡机理与防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结蜡机理的实验研究 |
1.2.2 有杆抽油系统结蜡故障诊断的研究 |
1.2.3 国内外常用清防蜡方法 |
第二章 油井的结蜡机理及规律 |
2.1 .油井结蜡机理分析 |
2.2 .油井结蜡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东辛油区结蜡现状及研究 |
3.1 .油区结蜡现状 |
3.2 .油区内油井结蜡诊断 |
3.2.1 利用示功图判断油井结蜡 |
3.2.2 利用抽油机运行电流判断油井结蜡 |
3.2.3 直接观察法判断油井结蜡 |
3.3 .油区结蜡规律研究 |
3.3.1 温度对结蜡的影响 |
3.3.2 压力对结蜡的影响 |
3.3.3 流速对结蜡的影响 |
3.3.4 含水率对结蜡的影响 |
3.3.5 生产气油比对结蜡的影响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东辛油区油井清防蜡工作效果分析 |
4.1 .锅炉车热洗清蜡 |
4.2 .套加清防蜡剂清蜡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清防蜡措施改进及新型措施的应用 |
5.1 .锅炉车热洗清蜡措施改进 |
5.1.1 热载体入口温度的选择 |
5.1.2 热载体循环量的确定 |
5.1.3 热载体种类的选择 |
5.1.4 热洗时间优化 |
5.1.5 措施改进后实施效果 |
5.2 .套加清防蜡剂措施改进 |
5.2.1 清防蜡剂用量的确定 |
5.2.2 药剂加注方式的优化 |
5.3 .新型清防蜡工艺的应用 |
5.3.1 泵上空心杆清蜡工艺 |
5.3.2 电磁清防蜡工艺 |
5.4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萨北开发区聚驱油井清防蜡技术现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与常规热洗工艺适应性分析 |
2.1 试验区概况 |
2.1.1 采油C厂试验区 |
2.1.2 采油E厂试验区 |
2.2 采油C厂方案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 |
2.3 常规热洗工艺适应性分析 |
2.3.1 蜡熔温度实验 |
2.3.2 热洗过程中泵吸入口温度的理论计算 |
2.3.3 现场井温测试 |
2.4 采油E厂方案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 |
2.4.1 高压蒸汽热洗试验 |
2.4.2 声波降粘防蜡试验 |
2.4.3 化学降粘防蜡试验 |
第三章 聚驱与水驱采出液及蜡质对比分析 |
3.1 聚驱不同受效阶段原油性质变化特征 |
3.2 聚驱与水驱蜡质的对比分析 |
3.3 结蜡规律及影响因素模拟实验 |
3.4 井筒蜡沉积剖面的数值模拟 |
第四章 DPW型聚驱降粘防蜡剂的开发及试验情况 |
4.1 DPW型聚驱降粘防蜡剂的开发 |
4.2 加药效果分析 |
4.3 加药方式的摸索和优化 |
4.4 小结 |
第五章 聚驱电泵井清防蜡技术试验情况 |
5.1 三防(防蜡、防腐、防垢)油管试验情况 |
5.2 新型旋转冲击式机械刮蜡器试验情况 |
5.3 超声波+电热清蜡技术现场试验情况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经济评价 |
6.1 采油C厂试验区经济效益分析 |
6.2 采油E厂试验区经济效益分析 |
6.3 试验区整体经济效益 |
6.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10)低渗透油田清防蜡方式探索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加药热洗试验 |
2 强磁防蜡试验 |
3 新型清蜡剂的研制 |
4 长效固体防蜡技术 |
5 现场应用效果 |
四、新型清防蜡工具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原油结蜡及清防蜡的知识图谱分析[J]. 刘晓燕,姜卉,刘仁强,杨洋,赵海谦,谭英杰. 当代化工, 2020(02)
- [2]低渗透油田清防蜡精益质量管理实践[J]. 张野.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11)
- [3]H区原油清防蜡工艺研究与应用[D]. 张廷. 西安石油大学, 2019(08)
- [4]垦利10-4油田井筒清防蜡方法及参数优化研究[D]. 万贻华.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5]南堡油田气举采油清防蜡工艺的研究与应用[D]. 任屹.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6]油井清防蜡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李雪松,周远喆,许剑,任小玲. 天然气与石油, 2017(06)
- [7]准格尔盆地JM区块井筒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杜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8]东辛油区油井结蜡机理与防治的研究[D]. 宋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9]萨北开发区聚驱油井清防蜡技术现场试验研究[D]. 宁野.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10]低渗透油田清防蜡方式探索与应用[J]. 高学珍.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