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型库在新疆葡萄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琼琼[1](2021)在《鲜食葡萄采后活性氧及乙烯代谢对果梗褐变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新疆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葡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但鲜食葡萄贮运过程中因果梗褐变易导致品质劣变,严重制约了鲜食葡萄外运销售。因此,本文以红地球、木纳格葡萄为试材,分析不同葡萄品种果梗褐变与贮藏的相关性,研究活性氧代谢及乙烯代谢对果梗褐变的影响,探讨ACC氧化酶(ACC oxidase,ACO)、ACC合成酶(ACC synthase,ACS)家族基因对果梗褐变的调控方式。以期为葡萄采后保鲜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了葡萄品种与果梗褐变及耐贮性的相关性。红地球比木纳格葡萄果梗中的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高。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低,从而抑制总酚、类黄酮的合成,致使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缓慢,耐贮性更好。葡萄果梗褐变指数均与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总酚、类黄酮、PPO活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指数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木纳格葡萄果梗褐变指数与PAL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可能由于品种差异,所含总酚、类黄酮含量不同,导致不同的POD、PAL活性。可见POD可能是导致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的主要因素,PAL是导致木纳格葡萄果梗褐变的主要因素。(2)分析了活性氧代谢对果梗褐变进程的影响。木纳格葡萄果梗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MDA)高于红地球葡萄,细胞结构破坏程度和膜脂过氧化程度较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的活性低,促进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含量(Hydrogen peroxide,H2O2)的积累,进而增强果梗褐变。(3)研究了乙烯代谢对葡萄果梗褐变的影响。通过1-MCP处理红地球和木纳格葡萄果梗,说明乙烯通过促进1-氨基环丙烷羧酸(1-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ic,ACC)含量,提高ACO酶、ACS酶的活性,加快采后葡萄果梗色泽的变化,增强果梗褐变。(4)探讨了ACO和ACS家族基因表达对果梗褐变的影响。葡萄基因组中有3个ACO基因,9个ACS基因。试验发现,ACO和ACS家族基因表达在不同葡萄品种的表达略有差异。Vv ACO1在红地球葡萄果梗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Vv ACO2较低。乙烯能够诱导红地球葡萄果梗Vv ACS3及贮藏后期Vv ACS4、Vv ACS5的上调表达诱导木纳格葡萄果梗Vv ACS8基因和后期Vv ACS9的上调表达。因此,Vv ACO1、Vv ACS3、Vv ACS4、Vv ACS5可能在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中起主要作用,Vv ACS8和Vv ACS9共同决定了木纳格葡萄果梗褐变。
卜红宇[2](2021)在《PBAT基气调呼吸膜对沙葱的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葱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资源,然而沙葱极易腐烂,货架期短,这制约了沙葱产业的发展。为延缓沙葱贮藏过程中衰老腐败,本文以沙葱为保鲜对象,以自发气调包装的关键因素-气体透过性为根本出发点,以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体,研究PBAT基气调膜阻隔性与沙葱采后生理特性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制备与沙葱特性匹配的PBAT基气调膜,探讨自发气调呼吸膜对沙葱采后品质、生理生化、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物检测技术,从组学角度综合分析PBAT基气调膜包装环境下沙葱的代谢反应,揭示沙葱气调保鲜的潜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PBAT/PBS、PBAT/PCL、PBAT/PLLA、PBAT/PP共混气调呼吸膜对沙葱保鲜效果及保鲜效应的调控,寻找共混膜的阻隔性与沙葱采后生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材料的阻隔性差异显着,并且材料的阻隔性与沙葱的采后生理特性显着相关。四种材料均可有效降低沙葱的呼吸代谢、蒸腾失水、腐烂率、丙二醛的含量,能够保持沙葱的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其形态、色泽和典型气味,具有较高水平的市场可接受度。PBAT/PP气调包装保鲜效果显着优于其它三种气调包装,其能够在袋内形成与沙葱较匹配的气氛环境,O2浓度为0.34%-0.53%,CO2浓度为4.53%-6.13%,能够有效保持沙葱的采后品质,降低沙葱的呼吸代谢及表面微生物数量。2.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丙烯的共混薄膜,探讨不同PBAT添加量及不同薄膜厚度对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热学性能及阻隔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共混薄膜对沙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共混薄膜中PP和PBAT形成了非均相体系;随着PBAT的添加,共混薄膜的CO2和H2O透过性能增强;当PBAT的添加量增加为30%时,CO2透过系数提高了49.7%,CDP/OP提高了53.3%,H2O透过系数提高了145.5%。此外,共混薄膜的阻隔性与薄膜厚度密切相关,35μm厚度共混薄膜的气体阻隔性显着低于25μm厚度的共混薄膜。当共混薄膜PBAT添加量为30%,厚度为35μm时,对沙葱的保鲜效果最优,其能够形成与沙葱匹配的气体环境,O2为0.48-0.66%CO2为5.98-6.53%;有效降低呼吸速率,推迟呼吸高峰;贮藏20 d后感官评分仍大于6分。3.分别评价优化后的PP/PBAT气调呼吸膜、微酸性次氯酸水(SAEW)前处理与PP/PBAT气调呼吸膜相结合的两种方式对沙葱的保鲜效果、采后生理的调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PBAT气调呼吸膜能够使包装内形成与沙葱生理特性匹配的气氛环境,通过有效抑制呼吸速率、降低膜脂过氧化及膜损伤、抑制腐败微生物的增殖和侵染来调控沙葱的采后生理,保持沙葱的采后品质。与市售PE保鲜膜比较,沙葱的呼吸速率、腐烂率、丙二醛及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59.6%,83.9%,32.7%及31.7%;同时嗜冷菌和假单胞菌分别降低了1.6 log CFU·g-1和1.87 log CFU·g-1。SAEW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沙葱的初始微生物负载,却不能抑制微生物数量的增长。通过对沙葱贮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分析,发现在O2充足的条件下假单胞菌是导致沙葱腐烂的主要微生物,当O2<0.1%时,假单胞菌和梭菌目的丰度均显着增加。4.基于UPLC-MS/MS检测平台,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物检测技术,结合沙葱贮藏期间的表型指标来分析PP/PBAT气调包装与PE对照组的代谢差异。从代谢组学角度综合分析PP/PBAT气调包装条件下沙葱的代谢反应,为沙葱气调包装保鲜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本试验的KEEG通路显着富集为亚油酸代谢和α-亚麻酸代谢。差异代谢物(DAMs)分类中最多的是“脂质”,分别下调86个,上调3个。5,8-二羟基-9,12-十八碳二烯酸、9,10-二羟基-12,13-环氧十八酸、9(S),12(S),13(S)-三羟基-10(E)-十八烯酸、13-氧代十八碳-9,11-二烯酸、9-过氧-10E,12Z-十八碳二烯酸、13-羟基十八烷基-9,11-二烯酸、9S-羟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9S-氢过氧-10E,12Z-十八碳二烯酸、顺式十八碳-9-烯-12-炔酸、γ-亚麻酸、亚油酸及(9Z,11E)-十八碳二烯酸显着下调;这些化合物参与亚油酸代谢。9-羟基-12-氧代-15(Z)-十八碳烯酸、2-十二烯二酸、12-氧-植物二烯酸、13S-羟基-9Z,11E,15Z-十八碳三烯酸、9-羟基-10,12,15-十八碳三烯酸及9-羟基过氧-10E,12,15Z-十八碳三烯酸显着下调;这些化合物参与α-亚麻酸代谢。推测PP/PBAT气调包装通过调节包装内部的气体组成来调节亚油酸代谢和α-亚麻酸代谢,从而抑制膜脂质过氧化及膜结构的降解,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及采后品质。此外,PP/PBAT气调包装处理中氨基酸呈下调趋势;酚酸类和黄酮类整体下调;糖及糖醇类显着上调。
何庆[3](2021)在《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灰霉病抗性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cv.Red Globe Grape)是新疆主栽品种之一。葡萄果实采后贮运期间极易受到真菌感染而引起腐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葡萄果实采后主要真菌病害。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可维持葡萄果实硬度与品质,抵御病原菌的侵染,降低贮藏期果实的腐烂率。本研究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试材,采用SA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三个时期喷施,从果实采后品质维持和采后病害控制两个方面入手,研究采前SA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葡萄果实细胞壁代谢对采后软化的影响,明确PG、PME、β-Gal、β-Glu和Cx等主要果胶酶活性变化导致原果胶降解为果胶酸及糖类物质的过程;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后对病害控制效果进行探究,从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抗性相关物质、VvPAL家族基因表达模式等方面对SA处理的抗病机理进行分析同时研究SA对果实货架期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膨大期、转色期和预收期(采收前2 d)喷施0(同体积蒸馏水为CK)、0.5、1.0和2.0mmo L/L水杨酸(SA)处理葡萄果实。采前喷施SA可以延缓葡萄果实腐烂率、落粒率、果梗褐变和失重率上升,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1.0 mmo L/L SA为适宜喷施浓度,可以提高PAL、CAT、PPO和GLU活性,维持红地球葡萄的贮藏品质。(2)研究采前喷施1.0 mmo L/L SA对葡萄采后灰葡萄孢生长的抑制作用和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采前喷施SA可以降低葡萄果实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后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促进TP和TF等的积累,使葡萄果实PAL、C4H和4CL活性上升,上调VvPAL、VvC4H和Vv4CL基因表达,提高葡萄果实对采后灰霉病的抗性,通过比较发现,VvPAL占主导作用。(3)研究采前喷施1.0 mmo L/L SA对葡萄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后VvPAL家族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SA能诱导葡萄中VvPAL家族基因的上调表达,葡萄果皮中VvPAL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速度较低。果肉中VvPAL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速度较快,果肉VvPAL2、VvPAL3、VvPAL4、VvPAL9、VvPAL12、VvPAL13和VvPAL17表达量上调较快,这种诱导现象在贮藏中后期较为显着。通过比较0 d,果皮VvPAL1-17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果肉。(4)研究采前喷施SA对葡萄采后细胞壁代谢的影响。SA可以延缓葡萄果实PP和纤维素含量下降,WSP含量上升,延缓PG、PME、β-Gal、β-Glu和Cx活性上升,抑制VvPG、VvPME、Vvβ-Gal、Vvβ-Glu基因表达,从而进一步延缓采后葡萄果实软化。(5)研究采前喷施SA处理对葡萄果实采后货架期的影响。采前喷施SA可以延缓葡萄果实MDA、相对电导率、失重率、腐烂率和果梗褐变指数上升,延缓ASA和感官品质下降,提高TSS和TA含量。通过比对葡萄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果梗褐变指数和感官品质,发现SA可以延缓货架期2-3 d。说明采前喷施SA处理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减少葡萄采后销售过程中因腐烂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延长葡萄货架期。
闫波雯,袁宇尧,魏佳,张政,张健,吴斌[4](2020)在《二氧化硫对葡萄采后有机酸含量及苹果酸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文中提出为探究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对木纳格葡萄采后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及苹果酸代谢调控的影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果实贮藏过程中酒石酸、L-苹果酸、L-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含量的变化,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分析SO2调控果实苹果酸代谢的主要途径。并通过测定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alate dehydrogenase,MDH)、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基因(cytoplasmic malate dehydrogenase,cyt MDH)、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itochondrial malate dehydrogenase,mt MDH)、乳酸脱氢酶基因(L-lactate dehydrogenase,LDH)、NADP-苹果酸酶基因(NADP-dependent malic enzyme,NADP-ME)、丙酮酸脱羧酶1基因(pyruvate decarboxylase1,PDC1)、丙酮酸脱羧酶2基因(pyruvate decarboxylase2,PDC2)和乙醇脱氢酶基因(alcoholdehydrogenase,ADH)的表达差异性,进一步验证转录组测序的结果。结果表明:贮藏第60d,SO2处理组果实中酒石酸、L-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分别比CK组高0.13 mg/g、0.34 mg/100 g、0.02 mg/g;L-苹果酸比CK组低0.64 mg/g。SO2可以维持木纳格葡萄果实中的酒石酸、L-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含量,通过上调mt MDH、LDH、NADP-ME、PDC1和下调MDH、cyt MDH、PDC2、ADH的相对表达量,促进果实中L-苹果酸含量的分解,保持果实的风味特征。本研究为研究SO2对鲜食葡萄采后果实有机酸代谢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魏佳,张政,赵芳芳,陈燕,张健,吴斌[5](2019)在《鲜食葡萄SO2气体精准熏蒸保鲜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鲜食葡萄商业化贮藏保鲜主要采用二氧化硫(SO2)熏蒸方式处理,但保鲜产品释放SO2不均匀,熏蒸杀菌不完全,易产生漂白斑点和药害积累等问题。为了精准控制熏蒸过程中SO2浓度变化,减少SO2在葡萄果实中的残留积累,该文采用SO2气体浓度控制装置、熏蒸装置和气体回收装置相结合的形式,设计了一套SO2熏蒸葡萄装置的控制设备,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有序控制下,通过组态王软件(Kingview 6.55)实现SO2熏蒸浓度、熏蒸温、湿度及压力的实时监测。在对木纳格葡萄进行短时SO2熏蒸处理的过程中,熏蒸系统能够精确控制SO2浓度和压强,并使残留SO2气体回收率达99%以上。熏蒸装置可以精准控制SO2熏蒸浓度,当熏蒸浓度为3 000μL/L,时间为10 min,压强为0.05 MPa时,熏蒸装置能够有效抑制木纳格葡萄果梗褐变指数、果实腐烂率、失质量率、落粒率及漂白指数的增加,维持果实的硬度,保持了木纳格葡萄果实的品质,降低了果实中SO2的残留,同时可进行SO2残留气体回收,提升了熏蒸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鲜食葡萄的食用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可为鲜食葡萄储藏提供参考。
徐波[6](2018)在《干果气体熏蒸保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由于干果中含有对人类有益的物质,而且在近年来人们对干果的需求呈现上升的趋势,所以本论文针对干果保鲜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干果保鲜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减少干果在保存过程中的损失,也可以让消费者在反季吃上美味可口的干果。然而国内现在的干果保鲜设施:一是技术普遍落后,费用高且效率低;二是相当一部分干果的保鲜是和鲜果放在一起进行保鲜的,不具备针对性。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个问题,受托于新疆农业科学院,实现对干果气体熏蒸保鲜这一课题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干果保鲜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熏蒸气体的保鲜特性进行验证和对不同控制方案进行论证,选择出最优的控制方案。干果气体熏蒸保鲜控制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系统、处理系统、执行系统和组态监控四部分组成。本设计的控制方式选择DDC方式,形成以CPU 224 PLC为控制核心,通过对熏蒸罐内气体浓度、罐内温度和罐内气体压力信息的检测,并控制熏蒸控制系统的各个执行机构;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通过MATLAB中运行SIMULINK进行建模,加入模糊PID算法来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选用组态王6.55作为本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并建立组态监控画面来实现熏蒸系统的监控和数据报表的记录;此外,通过使用单变量控制方法,设计对照组,找出最适合保鲜要求的控制参数。设计出来的控制系统技术先进,可靠性高,操作方便,控制准确,成本低,满足人们对干果保鲜控制系统的更高要求,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
丁浩[7](2016)在《贮运过程中影响巨峰葡萄品质关键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葡萄是我国六大水果之一,在我国的水果消费中占据了重要的比重,但是在生产中往往因为管理条件的不当或是贮藏条件的不适,脱粒和腐烂现象比较严重。本文选取巨峰葡萄作为实验材料,模拟巨峰葡萄贮运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本文通过巨峰葡萄的宏观及微观生化指标进行测量,包括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脱离率、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及叶绿素等,以此来反映实验变量对其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了温度波动,风速大小,贮运过程中振动频率及加速度对其品质的影响。1、温度波动实验本实验采用ZYT16微电脑时空开关,温度传感器,加热管,风机及温度波动实验箱来实现温度波动为-11℃,-12℃,-13℃,-15℃及随库温波动的实验对照组,并用PC-12通道温度记录仪监控温度波动实验箱温度变化,探究温度波动大小对巨峰葡萄品质的影响。最后得出温度波动越大对巨峰葡萄品质的影响越明显,在-15℃实验条件下,巨峰葡萄到21d时,多个指标变化巨大,几乎失去了储藏价值,并且随之温度波动范围的增大,对巨峰葡萄品质的影响呈现抛物线的增加。2、风速实验本实验采用变频器控制风机转速,实现风速箱内的风速为1m/s,2m/s和5m/s。探究风速大小对巨峰葡萄贮运过程品质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风速越大,对巨峰葡萄贮运过程中品质影响越明显。而且风速大小对巨峰葡萄的失重率和穿刺硬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并且风速大小对巨峰葡萄储藏周期的前后影响不同,风速越大,对巨峰葡萄储藏前期的影响比后期大。3、振动实验本实验采用DY-600-5低频运输实验台,研究运输过程中对巨峰葡萄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振动频率设定为20Hz,探究振动加速度分别为2.5m/s2,5m/s2和7.5m/s2下,振动加速对巨峰葡萄品质的影响。最后得出,振动加速度越大,对葡萄的损害越大,振动加速度为7.5m/s2时,巨峰葡萄的腐烂率是2.5m/s2振动加速度实验条件下的2.6倍。振动加速大小对巨峰葡萄的脱离率和硬度影响非常明显,当加速度为7.5m/s时,穿刺硬度在整个储藏期间下降了59.1%。另一方面:选取了振动频率分别为10Hz,20Hz,30Hz,40Hz和50Hz,振动加速度5 m/s2,探究不同振动频率对巨峰葡萄品质的影响。实验数据分析可得,40Hz振动频率对巨峰葡萄的储藏品质的影响是最大的,20Hz是5个振动频率中变化最小的。
刘大苗[8](2016)在《相温库热工性能评价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以研究脉冲式防霉差压气调相温保鲜库(简称相温库)的热工性能和应用效果为目标,通过对相温库子库内温湿度和气体分布的测定、差压预冷效果的研究、出库防结露措施的研究、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以及与普通冷库保鲜效果的对比,发现相温库热工性能和保鲜效果均于优越普通冷库,结果如下:1、相温库采用独特的子母库设计,子母库相互耦合,母库采用保温设计,子母气密不保温,可实现子母库之间传热不传质,降低子库温度波动,减少蒸发器结霜。子库不同高度处的最大温差≤±0.3 ℃;同一高度处平面内的测温点的温差≤±0.2 ℃;同一测温点在不同高度处的温差≤±0.2 ℃;相温库蒸发器每10天的结霜量平均为0.21 kg,比普通冷库减少83%。2、相温库子库内基本可以达到恒湿的目标,湿度在90%~94%之间,不同部位的湿度基本没有变化;气体成分分布均匀,各个角落均能达到葡萄贮藏要求的气体条件3%的02和8%的CO2;脉冲防霉的SO2浓度分布均匀,四个角落及库体正中位置均可达到2000 ppm,可避免造成局部果实损伤;3、通过相温库差压预冷效果研究,得出6米双堆垛纵向无间隙差压预冷和8米单货堆横向无间隙差压预冷,8小时之内可将8吨葡萄从19 ℃左右降到0 ℃,预冷效率比静止预冷高3倍。4、通过对葡萄出库防结露实验的研究,得出红提葡萄不结露的升温梯度级差值为2.5 ℃;出库回温分选可选择梯度回温或直接回温的方式,每2个小时将库温提升1 ℃,待库温回升至4 ℃~6 ℃进库分选,或整垛套帐直接回温至6 ℃,回温10 h后揭帐分选5、通过对相温库保鲜效果的研究得出,相温库的保鲜效果远远优于普通冷库。其中,相温贮藏的红提葡萄在贮藏120天时,失重率为3.3%,腐烂率为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8%,可滴定酸含量为0.15%,维生素C含量为27.6 mg/100g,果皮漂白指数为3.2%,果皮中SO2残留量40.9mg/kg,果肉中S02残留量15.1mg/kg。
李智[9](2014)在《充气式微型冷库热工性能与优化设计》文中认为本课题以研究一种新型简易实用,易于建造,造价低廉的充气式微型冷库为目标,通过对充气式微型冷库的保温材料的理化指标测定,库体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热工性能测定以及对红提葡萄的保鲜效果等研究以及与模块式微型冷库和普通微型冷库相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选用涤纶纤维作为充气式微型冷库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0.031W/m-K,平均回潮率为0.2%,拉伸强度为0.37MPa,断裂伸长率为140%以及具有密度低,遇火自熄的特性;与以往常用的保温材料相比,涤纶纤维不仅能够达到作为微型冷库保温材料的标准还优于以往常用的泡沫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等保温材料。2.在库体结构设计方面,库体围护结构具有特殊的充气式结构,用PVC薄膜与保温材料构成密闭空间,其内充入(如空气,氮气等)气体不但可以支撑库体还减少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在库体外形设计方面,研究得出容积为30m3的微型冷库,选择库体高度为3m时比库体高度分别为2m和4m时的库内温度分布更均匀,库体围护表面积更小,冷损失更少;通过计算得出在设计微型冷库时要综合考虑微型冷库的高度,宽度,表面积以及体形系数一些列因素。3.测定了充气式微型冷库的总热阻,传热系数,降温时间以及保温性能等热工性能。结果表明:充气式微型冷库的围护结构的总热阻为10.2m2·K/W,传热系数为0.097W/m2·K,其热阻达到了微型冷库的设计标准中的总热阻值3.38m2-K/W;充气式微型冷库具备降温时间短,保温性能好等特点。4.通过测定红提葡萄在充气式微型冷库内贮藏前后重量,硬度,好果率,落粒率,果实呼吸强度,果实中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Vc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充气式微型冷库能更好地抑制红提葡萄的呼吸强度,保持红提葡萄的品质。5.本试验通过计算对充气式微型冷库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充气式微型冷库的价格仅为其他两个微型冷库造价的75%左右大大降低微型冷库的建造成本,更适应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赵明慧[10](2011)在《二氧化氯在红富士苹果上的保鲜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使用浓度(有效成分)分别为0、20、50、80 mg/L的二氧化氯(ClO2)溶液对果实进行采前喷施和采后浸泡两种处理,研究果实表面菌落去除率和果实在冷藏条件下(0±1℃),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Vc含量、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重率、腐烂指数、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了ClO2处理对“红富士”防腐保鲜影响的生理生化机制,为进一步开发ClO2在果实保鲜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ClO2处理有助于去除果实表面的菌落,效果与浓度大小成正比;(2)ClO2处理有延缓“红富士”果实冷藏期间硬度下降,降低TSS、TA和Vc损失,延缓品质变化的效果。其中对硬度、TA、TSS和Vc的保持最有效的浓度是50mg/L;(3)ClO2处理降低了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50mg/L处理的抑制效果最佳;(4)ClO2处理能明显降低“红富士”冷藏与货架期间的腐烂指数,抑制效果与浓度大小成正比。ClO2处理可降低果实货架期的失重率,但对冷藏期重量损失无显着抑制效果;(5)ClO2处理降低了采后果实MDA含量上升速度,延缓了细胞膜透性的增加,维持了细胞膜的稳定性。提高了POD和PAL的活性;(6)ClO2处理降低了机械损伤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重率和腐烂指数;(7)ClO2应用于“红富士”的适宜浓度为50 mg/L。其防腐效果采前喷布处理与采后浸泡处理差异不显着。
二、微型库在新疆葡萄保鲜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型库在新疆葡萄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鲜食葡萄采后活性氧及乙烯代谢对果梗褐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葡萄概况 |
1.2 葡萄采后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
1.2.1 低温冷藏 |
1.2.2 气调贮藏 |
1.2.3 臭氧保鲜法 |
1.2.4 辐照处理保鲜技术 |
1.2.5 保鲜剂应用 |
1.3 鲜食葡萄果梗褐变研究进展 |
1.4 1-MCP在果蔬保鲜的研究和应用 |
1.4.1 1-MCP在果蔬采后中的应用 |
1.4.2 1-MCP对果实褐变的影响 |
1.5 活性氧与果实褐变的关系 |
1.6 乙烯对果蔬贮藏保鲜的影响 |
1.6.1 乙烯在果蔬贮藏保鲜的作用 |
1.6.2 乙烯对果实褐变的影响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8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葡萄品种与果梗褐变及耐贮性的相关性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处理方法 |
2.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5 数据处理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褐变指数的变化 |
2.2.2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
2.2.3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2.2.4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总酚含量的变化 |
2.2.5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
2.2.6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PPO活性的变化 |
2.2.7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POD活性的变化 |
2.2.8 不同葡萄品种PAL活性的比较 |
2.2.9 不同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活性氧代谢对葡萄果梗褐变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处理方法 |
3.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5 数据处理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葡萄果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的变化 |
3.2.2 葡萄果梗H_2O_2含量的变化 |
3.2.3 葡萄果梗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3.2.4 葡萄果梗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3.2.5 葡萄果梗SOD活性的变化 |
3.2.6 葡萄果梗CAT活性的变化 |
3.2.7 葡萄果梗APX活性的变化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乙烯代谢对葡萄果梗褐变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处理方法 |
4.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1.5 数据处理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葡萄果梗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
4.2.2 葡萄果梗呼吸强度的变化 |
4.2.3 葡萄果梗色差的变化 |
4.2.4 葡萄果梗ACC含量的变化 |
4.2.5 葡萄果梗ACO活性的变化 |
4.2.6 葡萄果梗ACS活性的变化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ACO和ACS家族基因表达对果梗褐变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处理方法 |
5.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5.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葡萄果梗总RNA完整性分析 |
5.2.2 葡萄果梗VvACO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5.2.3 葡萄果梗VvACO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5.2.4 葡萄果梗VvACO3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5.2.5 葡萄果梗VvACS1-ACS3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5.2.6 葡萄果梗VvACS4-ACS6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5.2.7 葡萄果梗VvACS7-ACS9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PBAT基气调呼吸膜对沙葱的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沙葱的研究进展 |
1.1.1 沙葱的营养价值 |
1.1.2 沙葱的生物学功效 |
1.1.3 沙葱的采后保鲜 |
1.2 生鲜果蔬采后品质劣变机制 |
1.2.1 呼吸作用与衰老 |
1.2.2 蒸腾作用与衰老 |
1.2.3 活性氧伤害与衰老 |
1.2.4 微生物腐败 |
1.3 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3.1 低温保鲜 |
1.3.2 气调保鲜 |
1.3.3 化学保鲜 |
1.3.4 生物保鲜 |
1.3.5 电子保鲜 |
1.4 高分子材料在生鲜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
1.4.1 通用塑料包装材料 |
1.4.2 生物可降解材料概述 |
1.4.3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
1.5 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2 不同阻隔性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对沙葱保鲜效应的调控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主要设备 |
2.2.1 试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的制备 |
2.3.2 沙葱贮藏包装处理 |
2.3.3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气体透过性 |
2.3.4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水蒸气透过性 |
2.3.5 沙葱包装袋内气氛组成的测定 |
2.3.6 沙葱贮藏期间感官评定 |
2.3.7 沙葱采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3.8 沙葱贮藏期间微生物菌相结构的测定 |
2.3.9 数据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的气体透过性能 |
2.4.2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的水蒸气透过性能 |
2.4.3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阻隔性对包装袋内顶空气体组成的影响 |
2.4.4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阻隔性对沙葱感官品质的影响 |
2.4.5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阻隔性对沙葱采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6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阻隔性对沙葱菌相结构的影响 |
2.4.7 PBAT共混气调呼吸膜阻隔性与袋内气体组成及沙葱品质相关性分析 |
2.5 小结 |
3 PP/PBAT自发气调呼吸膜的制备及其相分离结构对包装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备 |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3.2.2 试验主要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PP/PBAT气调呼吸膜的制备 |
3.3.2 PP/PBAT气调呼吸膜的结构表征 |
3.3.3 PP/PBAT气调呼吸膜的阻隔性能测试 |
3.3.4 沙葱贮藏包装处理 |
3.3.5 沙葱包装内部顶空气体组成的测定 |
3.3.6 沙葱贮藏期间呼吸速率的测定 |
3.3.7 沙葱贮藏期间感官评分的测定 |
3.3.8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PP/PBAT气调呼吸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
3.4.2 PP/PBAT气调呼吸膜的POM分析 |
3.4.3 PP/PBAT气调呼吸膜的热学性能分析 |
3.4.4 PP/PBAT气调呼吸膜的气体透过性能分析 |
3.4.5 PP/PBAT气调呼吸膜的水蒸气透过性能分析 |
3.4.6 沙葱包装袋内顶空气体组成的分析 |
3.4.7 沙葱贮藏期间呼吸速率的分析 |
3.4.8 沙葱贮藏期间感官评定的分析 |
3.5 小结 |
4 PP/PBAT气调呼吸膜对沙葱采后生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控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4.2.2 试验主要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包装袋的制备 |
4.3.2 沙葱包装处理 |
4.3.3 沙葱包装袋内气氛组成的测定 |
4.3.4 沙葱采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4.3.5 沙葱贮藏期间细胞膜透性和脂质过氧化的测定 |
4.3.6 沙葱贮藏期间微生物菌相结构的测定 |
4.3.7 沙葱贮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 |
4.3.8 数据处理与生物学信息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沙葱包装袋内顶空气体组成分析 |
4.4.2 沙葱采后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
4.4.3 沙葱贮藏期间细胞膜透性和脂质过氧化分析 |
4.4.4 沙葱贮藏期间微生物菌相结构变化的分析 |
4.4.5 沙葱贮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
4.5 小结 |
5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PP/PBAT气调膜对沙葱保鲜的潜在机制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原料 |
5.2.2 试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
5.3 试验方法 |
5.3.1 包装袋的制备 |
5.3.2 样品气调包装处理 |
5.3.3 贮藏期间包装内部沙葱拍照 |
5.3.4 贮藏期间包装内部CO_2和O_2含量的测定 |
5.3.5 贮藏期间沙葱表型指标的测定 |
5.3.6 沙葱代谢组学的测定分析 |
5.3.7 统计分析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PP/PBAT贮藏沙葱效果图 |
5.4.2 PP/PBAT贮藏沙葱的袋内的气体组成 |
5.4.3 PP/PBAT贮藏沙葱的表型指标的变化 |
5.4.4 数据结果评估 |
5.4.5 代谢物定性和定量 |
5.4.6 主成分分析(PCA) |
5.4.7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
5.4.8 层次聚类分析(HCA)和火山图 |
5.4.9 差异代谢物(DAMs)的分类 |
5.4.10 差异代谢物的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
5.5 小结 |
6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灰霉病抗性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葡萄概况 |
1.2 葡萄采后软化 |
1.3 葡萄采后病害 |
1.3.1 灰霉病 |
1.3.2 黑粉病 |
1.3.3 青霉病 |
1.3.4 软腐病 |
1.4 葡萄采后病害控制方法 |
1.4.1 物理方法 |
1.4.2 化学方法 |
1.4.3 生物方法 |
1.4.4 天然物质 |
1.5 水杨酸在果蔬中的研究 |
1.5.1 水杨酸(SA)的概述 |
1.5.2 SA在果蔬贮藏保鲜的作用 |
1.5.3 SA的安全问题 |
1.6 苯丙烷代谢途径的研究 |
1.6.1 苯丙烷代谢途径相关酶 |
1.6.2 苯丙烷代谢途径与抗病性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8 主要研究内容 |
1.8.1 采前喷施SA葡萄喷施浓度的筛选 |
1.8.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
1.8.3 采前喷施SA对葡萄PAL家族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1.8.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采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
1.8.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采后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
第2章 采前水杨酸喷施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试剂 |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1.4 试验处理方法 |
2.1.5 葡萄表观品质测定 |
2.1.6 葡萄果实硬度测定 |
2.1.7 葡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测定 |
2.1.8 葡萄可滴定酸(TA)含量测定 |
2.1.9 葡萄防御相关酶活性 |
2.1.10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腐烂率的影响 |
2.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落粒率的影响 |
2.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指数的影响 |
2.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失重率的影响 |
2.2.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实硬度的影响 |
2.2.6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TSS含量的影响 |
2.2.7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TA含量的影响 |
2.2.8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
2.2.9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2.2.10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2.2.1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β-1,3-葡聚糖酶酶(GLU)活性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灰霉病抗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试剂 |
3.1.2 仪器和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1.4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3.1.5 损伤接种及对病斑直径的影响 |
3.1.6 接种发病率 |
3.1.7 总酚(TP)和类黄酮(TF)含量测定 |
3.1.8 PAL、C4H和4CL活性测定 |
3.1.9 荧光定量PCR检测VvPAL、VvC4H、Vv4CL基因相对表达情况 |
3.1.10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 |
3.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TP和 TF含量的影响 |
3.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肉PAL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皮PAL活性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2.5 采前喷施 SA 对红地球葡萄果肉 C4H 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2.6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皮C4H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2.7 采前喷施SA对葡萄果肉4CL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2.8 采前喷施SA对葡萄果皮4CL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2.9 比较VvPAL、VvC4H和 Vv4CL基因相对表达量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17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4.1.3 试验处理方法 |
4.1.4 葡萄样品处理荧光定量分析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3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4.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4-6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4.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7-9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4.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0-1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4.2.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3-15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4.2.6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6-17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4.2.7 红地球葡萄0 d VvPAL1-17基因果皮相对果肉基因相对表达量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试剂 |
5.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5.1.3 试验处理方法 |
5.1.4 葡萄果实原果胶(PP)、水溶性果胶(WSP)和纤维素含量测定 |
5.1.5 葡萄果实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
5.1.6 荧光定量PCR检测果实PME、PG、β-glu和β-Gal相对表达量 |
5.1.7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PP、WSP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5.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5.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5.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5.2.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β-葡萄糖苷酶(β-glu)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5.2.6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纤维素酶(Cx)活性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
6.1 材料与设备 |
6.1.1 材料与试剂 |
6.1.2 仪器与设备 |
6.1.3 试验处理方法 |
6.1.4 指标测定方法 |
6.1.5 红地球葡萄感官评价 |
6.1.6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采前喷施SA对红红地球葡萄硬度的影响 |
6.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
6.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失重率、腐烂率和果梗褐变指数的影响 |
6.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6.2.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抗坏血酸(ASA)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
6.3 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二氧化硫对葡萄采后有机酸含量及苹果酸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1.2 试验设备及仪器 |
1.3 试验主要试剂 |
1.4 指标测定方法 |
1.4.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酒石酸、L-苹果酸、L-抗坏血酸、柠檬酸含量 |
1.4.1. 1 样品预处理 |
1.4.1. 2 色谱条件 |
1.4.1. 3 回收率实验 |
1.4.2 Nevogene测序及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分析 |
1.4.3 RNA提取及c DNA合成 |
1.4.3. 1 CTAB法提取RNA |
1.4.3. 2 琼脂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 |
1.4.3. 3 总RNA的完整性检测 |
1.4.3. 4 c DNA合成 |
1.4.4 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验证RNA-Seq数据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果实中酒石酸、L-苹果酸、L-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含量的测定 |
2.2 SO2对木纳格葡萄酒石酸、L-苹果酸、L-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含量的影响 |
2.3 Nevogene测序及RNA-Seq数据分析 |
2.4 SO2对苹果酸代谢相关基因PCA分析 |
2.5 SO2调控苹果酸代谢的转录组图谱 |
2.6 SO2对苹果酸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 结论 |
(6)干果气体熏蒸保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干果保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干果保鲜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干果保鲜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 干果保鲜研究方法 |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干果气体熏蒸保鲜原理 |
2.1 熏蒸气体对干果保鲜的作用机理 |
2.1.1 熏蒸气体对干果病害的作用机理 |
2.1.2 熏蒸气体对干果内物质的作用机理 |
2.2 气体熏蒸对控制方式要求 |
2.2.1 熏蒸保鲜控制工艺选定 |
2.2.2 熏蒸气体性质对控制策略的要求 |
第三章 熏蒸保鲜控制系统设计 |
3.1 熏蒸控制系统设计 |
3.2 控制器及扩展模块选型 |
3.2.1 S7-200系列PLC简介 |
3.2.2 扩展模块 |
3.3 检测装置选型 |
3.3.1 NO浓度传感器选型 |
3.3.2 气体压力传感器选型 |
3.3.3 温度传感器选型 |
3.4 执行机构选型 |
3.4.1 电磁阀选型 |
3.4.2 调温器选型 |
3.4.3 真空泵选型 |
3.5 控制系统硬件优化 |
3.6 熏蒸尾气处理 |
第四章 熏蒸浓度控制算法的研究与仿真 |
4.1 熏蒸浓度控制系统建模 |
4.2 PID控制 |
4.3 模糊PID控制 |
4.3.1 模糊控制简介 |
4.3.2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4.4 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 |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STEP7软件介绍 |
5.2 组态软件的介绍与选取 |
5.3 熏蒸保鲜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 |
5.4 模糊PID在浓度控制中的应用 |
5.5 控制系统中断程序设计 |
5.6 熏蒸控制系统组态软件设计 |
第六章 控制参数优化 |
6.1 熏蒸浓度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
6.2 熏蒸时间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
6.3 熏蒸温度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贮运过程中影响巨峰葡萄品质关键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当前我国葡萄保鲜业的状况 |
1.1.2 我国葡萄保鲜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
1.2 常用的葡萄保鲜方法 |
1.2.1 低温储藏 |
1.2.2 气调储藏 |
1.2.3 辐射保鲜 |
1.2.4 采前处理 |
1.2.5 放电杀菌 |
1.2.6 生物防腐剂保鲜 |
1.2.7 臭氧杀菌 |
1.2.8 纳米保鲜 |
1.3 国内外葡萄研究现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实验器材 |
2.1 实验背景 |
2.2 研究内容 |
2.3 实验器材 |
2.4 测试指标及方法 |
2.4.1 巨峰葡萄硬度 |
2.4.2 可溶性固形物 |
2.4.3 可滴定酸 |
2.4.4 Vc含量 |
2.4.5 叶绿素含量 |
2.5 实验方案 |
2.5.1 温度波动实验 |
2.5.2 风速实验 |
2.5.3 振动实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温度波动实验及结果分析 |
3.1 温度实验概况 |
3.2 温度波动实验结果感官评价 |
3.3 温度波动实验结果 |
3.3.1 可滴定酸 |
3.3.2 可溶性固形物 |
3.3.3 Vc含量 |
3.3.4 腐烂率 |
3.3.5 脱粒率 |
3.3.6 穿刺硬度 |
3.3.7 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风速实验及结果分析 |
4.1 风速实验概况 |
4.2 风速实验结果感官评价 |
4.3 风速实验结果 |
4.3.1 可滴定酸 |
4.3.2 可溶性固形物 |
4.3.3 Vc含量 |
4.3.4 腐烂率 |
4.3.5 脱粒率 |
4.3.6 穿刺硬度 |
4.3.7 失重率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振动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振动实验概况 |
5.2 振动实验结果感官评价 |
5.3 频率为 20Hz振动实验结果 |
5.3.1 可滴定酸 |
5.3.2 可溶性固形物 |
5.3.3 Vc含量 |
5.3.4 腐烂率 |
5.3.5 脱粒率 |
5.3.6 穿刺硬度 |
5.4 加速度为 5m/s2振动实验结果 |
5.4.1 可滴定酸 |
5.4.2 可溶性固形物 |
5.4.3 Vc含量 |
5.4.4 腐烂率 |
5.4.5 脱粒率 |
5.4.6 穿刺硬度 |
5.4.7 叶绿素a含量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相温库热工性能评价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常用英文缩写表 |
1 前言 |
1.1 我国果蔬产业发展现状 |
1.1.1 我国果蔬种植生产概况 |
1.1.2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 |
1.2 国内外保鲜设施设备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1.2.1 冷库的发展历史 |
1.2.2 国外冷库行业发展现状 |
1.2.3 我国冷库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脉冲式防霉差压相温气调保鲜库(相温库)简介 |
1.3.1 相温库结构和工作原理 |
1.3.2 相温库性能特点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背景及意义 |
1.4.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4.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计 |
2.3.1 相温气调库库体结构组成分析与评价 |
2.3.2 相温气调库场相分布研究 |
2.3.3 相温库结霜量 |
2.3.4 相温库差压预冷技术研究 |
2.3.5 出库防结露分级包装技术研究 |
2.3.6 相温库保鲜效果研究 |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4.1 相温库场相分布研究 |
2.4.2 蒸发器结霜量的测定 |
2.4.3 相温库差压预冷技术研究 |
2.4.4 出库防结露分级包装技术研究 |
2.4.5 相温库保鲜效果研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相温气调库库体结构组成分析与评价 |
3.2 相温气调库场相分布研究 |
3.2.1 相温气调库温度场分布 |
3.2.2 相温气调库内湿度场分布 |
3.2.3 相温气调库子库内气体成分分布 |
3.2.4 相温气调库子库SO_2浓度分布 |
3.3 相温库结霜量 |
3.4 相温库差压预冷技术研究 |
3.4.1 不同预冷方式降温速率研究 |
3.4.2 两种差压预冷方式的风速和风压对比 |
3.4.3 不同预冷方式湿度变化 |
3.4.4 不同预冷方式下果穗失重率对比 |
3.4.5 小结 |
3.5 出库防结露分级包装技术研究 |
3.5.1 自然回温梯度值研究 |
3.5.2 限制回温措施研究 |
3.5.3 整托盘整垛套帐回温措施研究 |
3.5.4 梯度回温措施研究 |
3.5.5 小结 |
3.6 相温库保鲜效果研究 |
3.6.1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红提葡萄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变化 |
3.6.2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红提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
3.6.3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红提葡萄可滴定酸的变化 |
3.6.4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红提葡萄维生素C的变化 |
3.6.5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红提葡萄的果皮漂白指数的变化 |
3.6.6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红提葡萄的SO_2残留量的变化 |
3.6.7 小结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 致谢 |
(9)充气式微型冷库热工性能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我国果蔬产业现状 |
1.2 环境因素对果蔬贮藏的影响 |
1.2.1 贮藏温度 |
1.2.2 贮藏相对湿度 |
1.2.3 气体成分 |
1.3 我国贮藏设施的发展 |
1.3.1 贮藏设施发展过程 |
1.3.2 冷库及其类型 |
1.4 国内外冷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1 国内冷库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2 国内冷库的发展趋势 |
1.4.3 国外冷库现状及发展趋势 |
1.5 冷库节能设计研究 |
1.5.1 冷库设计节能途径 |
1.5.2 冷库管理方面节能途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药品及器材 |
2.1.1 试验材料及药品 |
2.1.2 试验仪器 |
2.2 试验设计 |
2.2.1 微型冷库中保温材料理化性质的研究 |
2.2.2 充气式微型冷库结构设计研究 |
2.2.3 充气式微型冷库热工性能的测定 |
2.2.4 充气式微型冷库保温试验 |
2.2.5 充气式微型冷库对果蔬保鲜效果研究 |
2.2.6 充气式微型冷库的经济效益分析 |
2.3 试验指标的测定方法 |
2.3.1 导热系数的测定 |
2.3.2 材料吸湿性的测定 |
2.3.3 材料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2.3.4 微型冷库最佳经济保温层厚度计算公式 |
2.3.5 微型冷库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方法 |
2.3.6 微型冷库围护结构总传热系数K值的测定 |
2.3.7 冷库的制冷量 |
2.3.8 果蔬失重的计算公式 |
2.3.9 果蔬好果率的计算公式 |
2.3.10 果蔬落粒率的计算公式 |
2.3.11 果蔬的呼吸强度计算公式 |
2.3.12 果蔬中总酸含量的测定 |
2.3.13 果蔬中还原糖的测定 |
2.3.14 果蔬中Vc含量的测定 |
2.3.15 保温材料经济性分析 |
3 试验结论 |
3.1 保温材料的性能 |
3.1.1 不同材料的理化性能指标参数 |
3.1.2 不同保温材料在保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
3.2 充气式微型冷库优化设计 |
3.2.1 充气式微型冷库结构设计 |
3.2.2 充气式微型冷库库体优化设计 |
3.3 充气式微型冷库的热工性能 |
3.3.1 围护结构总热阻 |
3.3.2 围护结构总传热系数 |
3.3.3 保温材料厚度对传热系数K的影响 |
3.4 充气式微型冷库保温性能 |
3.4.1 不同因素对微型冷库降温性能的影响 |
3.4.2 充气式微型冷库的保温性能 |
3.4.3 果蔬在微型冷库内温度变化曲线 |
3.4.4 充气式微型冷库库内送风方式 |
3.4.5 同一高度下不同微型冷库的温度分布 |
3.4.6 充气式微型冷库的结霜量 |
3.4.7 充气式微型冷库的制冷系统的配备 |
3.5 充气式微型冷库对果蔬保鲜效果 |
3.5.1 红提葡萄在不同微型冷库内贮藏前后的重量 |
3.5.2 红提葡萄在不同微型冷库内贮藏120d的好果率和落粒率 |
3.5.3 红提葡萄在不同微型冷库内贮藏120d的硬度 |
3.5.4 红提葡萄在不同微型冷库内贮藏120d 内果实呼吸强度的变化 |
3.5.5 红提葡萄在不同微型冷库内贮藏120d 内果实总酸含量的变化 |
3.5.6 红提葡萄在不同微型冷库内贮藏120d 内果实还原糖的变化 |
3.5.7 红提葡萄在不同微型冷库内贮藏120d内果实中Vc含量的变化 |
3.6 充气式微型冷库经济效益分析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附录 |
(10)二氧化氯在红富士苹果上的保鲜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ClO_2 简介 |
1.1.1 ClO_2 的杀菌机理 |
1.1.2 ClO_2 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依据 |
1.1.3 ClO_2 在果蔬保鲜上的研究进展 |
1.2 苹果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
1.2.1 苹果采后生理 |
1.2.1.1 果实品质的变化 |
1.2.1.2 呼吸生理和乙烯代谢 |
1.2.1.3 成熟衰老调节酶 |
1.2.2 贮藏期侵染性病害 |
1.2.3 机械损伤对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 |
1.3 苹果防腐保鲜应用研究 |
1.3.1 化学防腐保鲜剂 |
1.3.2 生物防腐保鲜剂 |
1.3.3 天然防腐保鲜剂 |
1.3.4 涂膜防腐保鲜剂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处理 |
2.2.1 采前喷果 |
2.2.2 采后浸果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ClO_2 处理对果实菌落去除率的影响 |
3.2 采前喷施ClO_2 处理对果实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
3.2.1 ClO_2 处理对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2.2 ClO_2 处理对果实可滴定酸和Vc 含量的影响 |
3.2.3 ClO_2 处理对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
3.2.4 ClO_2 处理对果实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的影响 |
3.2.5 ClO_2 处理对果实相对膜透性和MDA 含量的影响 |
3.2.6 ClO_2 处理对果实POD 和PAL 活性的影响 |
3.3 采后ClO_2 浸泡处理对果实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
3.3.1 ClO_2 处理对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3.2 ClO_2 处理对果实可滴定酸和Vc 含量的影响 |
3.3.3 ClO_2 处理对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
3.3.4 ClO_2 处理对果实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的影响 |
3.3.5 ClO_2 处理对果实相对膜透性和MDA 含量的影响 |
3.3.6 ClO_2 处理对果实POD 和PAL 活性的影响 |
3.4 ClO_2 处理对机械损伤果实生理品质的影响 |
3.4.1 ClO_2 处理对机械损伤果实呼吸速率的影响 |
3.4.2 ClO_2 处理对机械损伤果实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
3.4.3 ClO_2 处理对机械损伤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
3.4.4 ClO_2 处理对机械损伤果实腐烂指数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ClO_2 处理对果实菌落去除率的影响 |
4.2 ClO_2 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4.3 ClO_2 处理对果实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
4.4 ClO_2 处理对果实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的影响 |
4.5 ClO_2 处理对果实相对膜透性和MDA 含量的影响 |
4.6 ClO_2 处理对果实POD 和PAL 活性的影响 |
4.7 ClO_2 处理对机械损伤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
4.8 ClO_2 处理对机械损伤果实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微型库在新疆葡萄保鲜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鲜食葡萄采后活性氧及乙烯代谢对果梗褐变的影响[D]. 张琼琼.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PBAT基气调呼吸膜对沙葱的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研究[D]. 卜红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灰霉病抗性和品质的影响[D]. 何庆.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二氧化硫对葡萄采后有机酸含量及苹果酸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J]. 闫波雯,袁宇尧,魏佳,张政,张健,吴斌.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7)
- [5]鲜食葡萄SO2气体精准熏蒸保鲜控制系统设计[J]. 魏佳,张政,赵芳芳,陈燕,张健,吴斌.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1)
- [6]干果气体熏蒸保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徐波. 新疆大学, 2018(12)
- [7]贮运过程中影响巨峰葡萄品质关键因素的研究[D]. 丁浩. 天津商业大学, 2016(02)
- [8]相温库热工性能评价与应用研究[D]. 刘大苗. 天津科技大学, 2016(07)
- [9]充气式微型冷库热工性能与优化设计[D]. 李智. 天津科技大学, 2014(06)
- [10]二氧化氯在红富士苹果上的保鲜效果研究[D]. 赵明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4)
标签:葡萄论文; 葡萄的功效与作用论文; 冷库设备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沙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