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对资料中位数可信区间估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硕[1](2021)在《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痴呆患者不断增多,相关照护和经济负担沉重,由于痴呆有效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进展缓慢,痴呆前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轻度认知障碍(MCI)属于痴呆前期,该人群与正常认知老年人相比,更容易发展为痴呆,但也可以维持稳定或恢复正常认知,是实施干预的合适且必要的时期。身心运动同时涉及身体运动和心理健康,极具改善MCI的潜力,虽然有学者采用气功、瑜伽、舞蹈等身心运动对MCI老年人进行干预,但由于研究结论不一致,身心运动尚未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干预方式在MCI人群中广泛推广,所以探索一种科学有效、适合在中国MCI老年人群中推广的身心运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拟以MCI康复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探寻一种科学有效、适合中国MCI老年人的身心运动,评估其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并探索相关机制:(1)基于循证护理,探寻一种科学有效、易于在中国MCI老年人群中推广的身心运动干预方式;(2)通过现场调查,明确养老机构老年人MCI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习惯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联,为干预效果评估阶段混杂因素的控制、评价指标(可改变的MCI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遴选奠定基础;(3)通过现场干预,验证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并探索身心运动影响MCI参与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机制;(4)通过了解参与者体验,验证身心运动在养老机构MCI老年人中的可行性,全面探索身心运动产生的益处,分析参与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身心运动干预方案,为身心运动的广泛推广奠定基础。方法:(1)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系统检索9个中英文数据库有关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人群干预效果的对照研究,发表日期限定为建库至2018年3月29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的标准化均值差(SMD)和95%可信区间(CI)整合分析干预效果,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和运动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以确定(1)身心运动对患有认知障碍、MCI或痴呆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2)不同身心运动方式对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2)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4所养老机构的338名MCI或认知正常老年人,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身体衰弱、抑郁症状、睡眠质量、社会支持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CI的影响因素,通过WLSMV和2000次复置抽样的非参数自举法对运动习惯和MCI的关联进行路径分析,从而确定干预效果评估阶段的混杂因素和部分结局指标。(3)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某大型养老机构,招募66名MCI老年人,根据居住楼层,参与者被分配到干预组(33人)或对照组(33人),干预组给予改编版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干预,每次干预时长为40分钟,每周3次,共干预12周,对照组维持原有生活方式。在基线、第6周和第12周对参与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衰弱、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评估干预期间干预组与对照组结局指标变化的差异,以检验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的干预效果。通过路径分析探索舞蹈干预影响MCI参与者整体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分析方法采用ML和2000次复置抽样的非参数自举法。所有的数据分析遵循意向性分析原则。(4)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从31名完成了12周广场舞干预的老年人中选择访谈对象,对其进行个人半结构化访谈,样本量由信息饱和决定,访谈提纲主要涉及最初参加的原因、坚持活动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以及身体、心理、社交、认知等方面的具体体验,数据分析使用定性内容分析法。结果:(1)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纳入19篇文献,18项研究,其中15项研究的数据可以整合。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和记忆力有中到大的积极影响。亚组分析显示,身心运动对MCI老年人的整体认知有效,舞蹈和气功对整体认知和记忆均有效。(2)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MCI老年人和认知正常老年人之间,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月退休金、共病数量、运动习惯、练习字画、听音乐的爱好、喝茶或咖啡的习惯、衰弱、抑郁、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有显着差异,年龄、教育程度、运动习惯、衰弱、抑郁和睡眠质量是MCI的独立影响因素。运动习惯与MCI的关联路径分析模型显示运动习惯不仅直接与患MCI的机会降低相关,还可以分别通过更低水平的抑郁和衰弱程度间接与患MCI的机会降低相关。关于抑郁的中介作用,它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与睡眠质量或衰弱联合实现。(3)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广场舞在第6周时不能对MCI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和衰弱状态产生显着影响,在第6周~第12周期间产生显着积极影响;但在第6周时已经对MCI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显着积极影响,在第6周到第12周期间,该影响又显着增大;广场舞对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抑郁在广场舞干预和整体认知功能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即广场舞干预通过减轻MCI老年人的抑郁,改善了其整体认知功能。(4)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最终生成了三个主要类别,包括运动相关的益处、坚持活动的促进因素和坚持活动的阻碍因素。运动相关的益处涉及身体、精神心理、社交和认知功能多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精神有助于身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更好的认知和睡眠质量,良好的社会交往与好的情绪密切相关。活动特征、满足期待、工作人员监督指导、年轻和理解支持工作人员是老年人坚持参加活动的促进因素,遗忘是认知障碍人群坚持参与的特殊阻碍因素,对于某些老年人,开始每次40分钟的活动时间可能过长。结论:(1)身心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认知障碍(包括MCI和痴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安全有效的身心运动干预方法主要有舞蹈和气功,由于舞蹈难度较低、趣味性和社会互动性较强,我们认为舞蹈可能更适合在MCI老年人群中推广。(2)养老机构老年人MCI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抑郁、衰弱、睡眠质量和运动习惯。运动习惯可以和MCI诊断直接关联,也可以通过抑郁/衰弱/抑郁和衰弱/抑郁和睡眠质量间接与MCI诊断相关联。(3)广场舞身心运动干预对于养老机构MCI老年人安全有效;12周的广场舞干预可有效改善MCI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抑郁症状、睡眠质量、衰弱状态和生活质量;广场舞干预通过减轻MCI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改善其整体认知功能。(4)广场舞身心运动干预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有效可行。未来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活动依从性促进因素,避免阻碍因素,完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曲文白[2](2021)在《芪参丹芍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运动耐量是SCAD患者预后的最强预测因子,与患者心肌缺血情况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立足SCAD这一重大卫生问题,以运动耐量改善为切入点,心绞痛疗效、中医疗效及生存质量改善作为次要评价指标,开展气血理论指导下芪参丹芍颗粒(原名:益气活血方)改善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非劣效随机对照试验及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目的:1.基于非劣效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芪参丹芍颗粒对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疗效及安全性。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部分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阳性对照的非劣效性试验设计,选取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作为阳性对照药。将纳排标准筛选后的SCAD受试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SCAD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加用芪参丹芍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温水冲服;对照组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每次1片(20mg),每日3次,三餐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代谢当量提高值。次要疗效指标为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其他指标[运动试验持续时间、运动试验阳性情况、运动诱发心绞痛情况、运动至ST段压低0.1mV的时间、运动中ST段下降最大幅度、最差ST段水平、Duke平板评分(Duke treadmill score,DTS)、最大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心绞痛相关指标(心绞痛疗效、心绞痛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及主要症状(证候疗效、症状疗效、证候积分)及生存质量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和 SF-36 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survey,SF-36)]在治疗 4 周后较基线的变化。安全性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糖)和尿常规]、不良事件等。设置远期随访(入组后6月和12月),关注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分别对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和符合方案分析集(per protocol set,PPS)进行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和依从方案受试者分析(per-protocol,PP),对两个数据集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对主要疗效指标进行非劣效检验及多因素分析,其中非劣效检验为单侧检验。2.网络药理学研究部分从TCMSP数据库获取芪参丹芍颗粒9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结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相关实验文献补充活性化合物,通过TCMSP数据库及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活性化合物的相应靶标。使用GeneCards、NCBI、CTD和TTD数据库分别获取SCAD和运动耐量的靶标。将中药活性化合物靶标与疾病靶标取交集,获得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潜在靶标。将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通过 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全链网络,即药物-化合物-作用靶标-疾病网络。提取PPI网络与全链网络中度值高于均值的靶标作为核心靶标。通过R 3.6.3和clusterProfiler软件包,以P<0.01对核心靶标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富集分析结果及SCAD&运动耐量与核心靶标的相关文献研究,构建芪参丹芍颗粒干预SCAD&运动耐量的潜在机制网络,并运用Pathway builder tool 2.0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1.临床试验部分①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8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共脱落6例,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对照组另有1例受试者已完成治疗,但拒绝接受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未予纳入PPS集。②基线情况:ITT分析与PP分析均提示,组间在人口学资料和病史、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使用情况、冠心病危险因素等基本临床特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③组间比较:ITT分析及PP分析均提示,在主要疗效指标-代谢当量提高值方面,试验组不劣于对照组(P<0.05),ITT分析试验组提高1.33±1.88 METs,对照组提高1.05±1.73 METs,PP 分析中试验组提高 1.39±1.90 METs,对照组提高 1.16± 1.79 METs;在中医证候疗效、乏力症状疗效等中医相关指标和SAQ总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等生存质量指标的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运动试验持续时间、运动中ST段下降最大幅度、运动至ST段压低0.1mV的时间、最差ST段水平、最大心率、DTS、RPP、运动诱发心绞痛情况、运动试验阳性情况等运动耐量指标,心绞痛疗效、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停减率等心绞痛相关指标,中医症状疗效(胸痛、胸闷、气短、心悸、自汗)和SAQ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治疗满意程度评分、疾病认识程度评分、SF-36总分、躯体健康总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精神健康总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等生存质量指标的改善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组内比较:ITT分析与PP分析均提示,在代谢当量、运动试验持续时间、DTS等运动耐量指标,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等心绞痛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SAQ总分、SAQ各子项评分、SF-36总分、MCS、PCS等生存质量指标的改善上,两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敏感性分析结果:除了组间SAQ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的变化外,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均一致,脱落病例对本研究结果无明显影响。⑥主要疗效指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组别、静息心率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代谢当量提高值与基线代谢当量呈负相关(P<0.05),如果放宽P值限制至0.2,则代谢当量提高值与基线CCS心绞痛分级呈负相关(P<0.2),与基线SAQ总分呈正相关(P<0.2)。⑦两组治疗期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远期随访中对照组一年期随访发生MACE 3例,试验组无MACE发生。2.网络药理学研究部分①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药物-化合物-作用靶标-疾病”网络,涉及中药活性化合物167个,中药-疾病交集靶标126个,核心靶标62个。②核心活性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豆甾醇、β-谷甾醇等化合物在整个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核心化合物。③核心靶标:IL6、VEGFA、CASP3、HIF1α、COX1等核心靶标在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中发挥重要作用。④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分子功能55个、细胞组分29个和生物过程835个(P<0.01)。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98条信号通路(P<0.01),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⑤构建获得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潜在机制网络。结论:1芪参丹芍颗粒能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其疗效不劣于阳性对照药物TMZ,安全有效,远期预后良好。2在试验药物改善代谢当量方面可能存在以下规律:在控制组别、静息心率、RPP、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等因素的情况下,基础代谢当量水平越低,治疗后代谢当量提高越明显;心绞痛状况越轻(CCS心绞痛分级越低,SAQ评分越高),治疗后代谢当量提高越明显。3芪参丹芍颗粒能改善SCAD患者心绞痛情况,其疗效与TMZ无明显差异。4芪参丹芍颗粒能改善SCAD患者中医证候及胸闷、胸痛、乏力、气短、自汗和心慌症状,且在改善中医证候及乏力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TMZ。5芪参丹芍颗粒能改善SCAD患者生存质量,且在改善CHD相关生存质量(SAQ),特别是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方面的疗效优于TMZ。6芪参丹芍颗粒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豆甾醇、β-谷甾醇等核心化合物作用于IL6、VEGFA、APOB、CASP3、HIF1α、COX1等核心靶标,调控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干预炎症、血流剪切力、脂质沉积、血管生成、细胞凋亡、自噬、氧化应激、血栓形成等生物过程,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及优化心肌能量代谢,综合改善SCAD患者心绞痛症状及运动耐量。
杨香琳[3](2021)在《microRNA-143和CBFB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众所周知,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我国,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肺癌的癌症负担也是比较重的,大约占全球总病例数的36.98%和总死亡数的39.21%。早期肺癌的隐匿症状,导致多数患者被诊断为肺癌时,手术机会的丧失,因此,单纯化疗或联合放疗已成为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一直不尽人意。多项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如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因此,深入探索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肺癌防治靶点。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18-24个核苷酸)非编码单链RNA,在代谢、生长、细胞分化和发育、凋亡和细胞信号转导等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mi RNA通过将其种子区(第2-8位)与位于靶标3’UTR区域以及编码区中的互补序列进行配对,识别m RNA靶标并且通过m RNA的降解和翻译抑制来充当基因表达的内源性抑制剂。同时,它们也在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无论是影响mi RNA发生过程中的primi RNA、pre-mi RNA和成熟mi RNA中发生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还是影响mi RNA识别其m RNA靶序列的能力或影响mi RNA靶向双链形成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都可能通过修饰mi RNA调节来影响人类表型的变异和疾病易感性的改变。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mi R-143在多种人类癌症中主要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本研究通过探索mi R-143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mi R-143靶基因CBFB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联系,mi R-143和CBFB在TCGA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腺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mi R-143对肺癌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四个方面对mi R-143及CBFB在肺癌中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首先我们通过浏览文献和筛选NCBI的db SNP数据库的结果,同时综合SNP功能预测网站,我们选出待研究的mi R-143/mi R-145启动子区rs3733845和rs3733846位点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旨在探讨mi R-143/145启动子区rs3733845和rs3733846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本研究的病例来自于三所医院,它们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和辽宁省肿瘤医院。所有的研究对象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中国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我们用Taq Man探针法对575例非吸烟患者和575例无癌对照者mi R-143/145启动子区的两个SNPs进行了基因分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i R-143/mi R-145启动子多态性与女性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叉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两个SNPs与环境危险因素(烹调油烟暴露和被动吸烟暴露)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部分:我们对非吸烟女性中CBFB基因的rs12598154和rs17768165多态性与肺癌风险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索。本部分是一项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对象包括556例肺癌患者和395例对照,并且所有的研究对象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的病例来自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和辽宁省肿瘤医院。本研究得到了中国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访问员来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和环境暴露(烹调油烟和被动吸烟暴露)的相关信息。使用Taq Man探针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分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对CBFB基因的rs12598154和rs17768165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采用交叉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两个SNPs与环境危险因素(烹调油烟暴露和被动吸烟暴露)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部分:首先通过TCGA数据库中下载和分析肺腺癌相关数据,并利用R软件分析探索mi R-143-3p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预后以及可能参与的生物学通路。利用生物学信息网站(Targetscan、mi RWalk、mi RDB、mi RDIP),预测出mi R-143-3p的靶基因可能是CBFB。其次,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和分析肺腺癌的相关数据,并利用R软件分析探索CBFB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肺腺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可能参与的生物学通路。第四部分:首先通过qRT-PCR检测mi R-143-3p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的表达,向A549和H1299细胞系中转染mi R-143-3p mimics、inhibitor及NC质粒改变mi R-143-3p表达,通过MTS实验检测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肺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通过Annexin 7-AAD/APC检测肺腺癌细胞凋亡能力的改变。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及回复实验验证mi R-143-3p通过抑制CBFB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本研究构建CBFB过表达质粒、低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进而改变A549和H1299细胞中CBFB表达,通过MTS实验检测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肺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通过Annexin7-AAD/APC检测肺腺癌细胞凋亡能力的改变。结果:第一部分:rs3733845和rs3733846与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分层分析中,rs3733845 T等位基因增加了肺腺癌的风险。携带rs3733846的AG基因型的受试者与AA基因型相比显示出了更高的肺腺癌风险。此外,与AA基因型相比,在显性模型中与rs3733846的G等位基因携带者相关的肺腺癌风险显着增高。rs3733845和rs3733846与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rs3733845和rs3733846危险基因型与烹调油烟暴露之间的存在相乘的相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rs3733845和rs3733846位点与被动吸烟暴露的交互作用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CBFB的rs12598154和rs17768165位点与肺癌的发病风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吸烟女性人群中,CBFB的rs12598154和rs17768165位点与肺腺癌,肺鳞癌和肺小细胞癌的易感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在非吸烟女性人群中,CBFB的rs12598154和rs17768165位点与烹调油烟暴露的交互作用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CBFB的rs12598154和rs17768165位点与被动吸烟暴露的交互作用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第三部分: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数据集mi R-143-3p呈低表达,且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生物信息学预测mi R-143-3p可能参与p53信号通路。应用Targetscan等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CBFB可能为mi R-143-3p下游靶基因,且TCGA数据库肺腺癌数据集中CBFB与mi R-143-3p表达负相关。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数据集CBFB呈高表达,诊断效能良好,且CBFB差异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显着相关。GSEA结果预测CBFB可能参与p53信号通路。第四部分:qRT-PCR结果显示,mi R-143-3p在肺腺癌细胞中呈低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 R-143-3p低表达可显着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同时显着抑制肺腺癌细胞凋亡;相反,mi R-143-3p表达上调可显着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同时肺腺癌细胞凋亡能力显着增强。qRT-PCR结果显示在p53过表达组中的mi R-143-3p表达显着上调。q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mi R-143-3p可显着抑制CBFB表达。细胞功能学回复实验结果显示,mi R-143-3p可通过显着抑制CBFB表达调控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qRT-PCR结果显示CBFB在肺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BFB高表达可显着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同时显着抑制肺腺癌细胞凋亡;相反,CBFB低表达可显着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同时肺腺癌细胞凋亡能力显着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CBFB过表达组的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显着上升,相反CBFB低表达组的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显着下降。结论:1.在非吸烟女性中,rs3733845与rs3733846与肺腺癌易感性相关,与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rs3733845和rs3733846危险基因型与烹调油烟暴露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2.CBFB的rs12598154和rs17768165位点与肺癌的发病风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3.TCGA数据库中mi R-143-3p在肺腺癌中呈低表达,CBFB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生物信息学预测mi R-143-3p和CBFB可能与p53信号通路相关。4.mi R-143-3p可以通过抑制CBFB基因表达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同时促进癌细胞凋亡。
李倩[4](2020)在《基于第三方复证和目标值法建立中医个体化诊疗循证模式的研究(以IBS为例)》文中认为目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建立中医个体化诊疗报告规范;以某名中医治疗IBS的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为评价对象,开展单组试验目标值法的临床研究(定量研究);开展中医个体化诊疗实践者、应用者角度的第三方复证研究(定性研究);探索建立目标值法(定量研究)与第三方复证(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模式,期望能够对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的循证证据化等有所推动。方法1.建立中医个体化诊疗报告的循证规范借鉴国际上TREND、CONSORT、STROBE等报告规范,结合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内在特点和要求,应用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综合的定性研究方法建立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中医个体化诊疗报告规范》。2.开展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单组试验目标值法的临床研究以某名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个体化诊疗经验为研究对象,以明显缓解(AR)为主要效应指标,以既往同类研究的meta分析的结果作为确定目标值的依据,通过严格质量控制的、无同期对照的单组临床试验考察效应指标结果是否在指定的目标值范围内,以此来推断某名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的效果。单组试验目标值法的统计学结果表达采用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目标值法样本量估算要求确定本研究所需样本量为65例。3.开展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第三方复证研究界定第三方实践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定性研究方法获得第三方实践者对应用某名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诊治疾病过程的看法和感受,主要围绕诊治过程的本身属性(即操作性、可行性、完整性、科学性)以及疗效的重复性(即第三方实践者对该名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的效果评价)开展调查。4.探索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混合方法研究模式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模式,使研究结论得到互补、互证,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1.中医个体化诊疗报告规范研究围绕个体化诊疗的具体内容,通过文献研究和第一轮专家咨询初步搭建了中医个体化诊疗报告规范框架,并通过第二轮全国范围内专家调查,完备报告条目。最终建立了包括说明所针对的患者的个性特征、说明医生辨识病/证/症的个性特征、说明医生治疗方法的个性特征、说明预期的治疗效果、治疗优势分析等条目及条目释义和填写说明,形成《中医个体化诊疗报告规范》(草案)。2.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单组试验目标值法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共入组65例患者,其中5例患者脱落,因此共60例患者数据纳入分析。(1)常规统计检验结果:经分析发现,某名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个体化诊疗经验主要效应指标明显缓解(AR)有效率可达78.33%;次要指标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估量表(IBS-SSS)应答率为68.33%,IBS-SSS总分治疗后相比基线有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指标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总分及各维度平均得分较基线均有升高,除饮食逃避FA(P=0.17)和关系拓展RL(P=0.10)两个维度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指标腹痛严重度、腹部不适严重度、腹胀严重度、粪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和粘液便等各项指标均随着时间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次要指标医院焦虑(HAD-A)和抑郁(HAD-D)两个亚量表基线和治疗后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2)目标值法统计推断结果:60例完整随访患者明显缓解率为78.33%。根据目标值法假设检验Pexact和可信区间下限和上限计算公式,获得统计学结果如下:95%置信区间(67.78%,86.68%),与目标值45%相比明显优于目标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靶值64%相比明显优于靶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安全性结果:此个体化诊疗经验处方用药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报道。3.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第三方复证研究以参与目标值法研究的实践者为研究对象,围绕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的本身属性及疗效的可重复性建立第三方角度的复证研究。结果显示,3位第三方实践者对某名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从组方立意、到临床实践、再到效果满意度较好,均认为该诊疗经验具有较理想的操作性、可行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效果达到预期。其中,1为实践者认为该诊疗经验从健脾益肾祛风论治IBS立意较新颖;1位实践者认为,应加强该个体化诊疗经验对顽固性IBS患者的效果观察;1位实践者认为,对于伴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患者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模式更为关键。4.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混合方法研究模式建立目标值法(定量研究)与第三方复证(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模式,两组研究资料经过“展示→结合→推断”,得出结论:某名中医治疗IBS的个体化诊疗经验效果确切,操作性、可行性等较强,对伴有焦虑、抑郁患者应加强改变其认知模式的治疗,如健康宣教。结论1.本研究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建立了《中医个体化诊疗报告规范》,有助于提高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客观化程度和可重复性。2.本研究通过严格质量控制的单组试验目标值法的临床研究,获得某名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个体化诊疗经验优于安慰剂的结论,并从第三方角度将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应用于临床实践,应用者均认为该诊疗经验效果较好,达到预期。最终,本研究通过目标值法(定量研究)与第三方复证(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使研究结果互补、互证,从而获得较为完整、可靠的研究结论,以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
曾琳[5](2020)在《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管理学领域研究工作离不开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但统计推断方法的选择在实际研究分析中又较容易混淆。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的计量资料的参数估计、单变量假设检验和相关分析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学研究实例,通过路径图和文字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理论介绍,并说明了这些统计方法在SPSS软件中实现的方式,以及统计结果的简要解读,为本领域研究者在计量资料统计分析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代双阳[6](2020)在《泌尿外科学高SCI因子杂志发表的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及统计学报告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高影响因子泌尿外科学杂志发表的观察性研究文献的报告质量,探索存在的报告缺陷及其影响报告质量的因素;(2)了解高影响因子泌尿外科学杂志发表的观察性研究文献统计学报告质量,探索存在的统计学报告缺陷及其影响统计学报告质量的因素;(3)分析高影响因子泌尿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观察性研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的种类、数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4)为医学科研人员正确选择统计学方法及清晰、透明、完整的报告内容和统计学内容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报告指南。方法(1)本文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根据Web of Science的2018年杂志影响因子,选取5本5年平均影响因子最高的泌尿外科学杂志:《欧洲泌尿外科学》(影响因子=17.581),《泌尿外科学》(影响因子=5.157),《英国国际泌尿杂志》(影响因子=4.688),《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疾病》(影响因子=4.099),《前列腺》(影响因子=3.820)。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有关观察性研究的文献,检索语言为英文,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2)由两名研究人员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地筛选文献,并按“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质量”声明(The 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 Statement,STROBE)和统计学报告质量评价清单对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及统计学报告质量进行评价;(3)从纳入文献中提取的一般变量有:杂志的名称、文献发表时间、通讯作者来源地、研究设计类型、作者的数量、杂志影响因子、是否有基金支持、统计方法的种类、通讯作者单位、是否是国际合作、作者中是否有统计学或流行病专业人员等;(4)统计分析:分类变量不同组间构成比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不同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偏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雷达图对不同的研究类型的STROBE声明的条目报告情况进行描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影响STROBE声明评分和统计学报告质量评分的相关因素,并计算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其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将STROBE评分和统计学报告质量得分分为高质量组和低质量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ROBE和统计学报告质量的因素,并计算OR(Odds Ratio)值及其95%的置信区间(95%CI)。数据的录入及分析均采用SPSS 19.0。结果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初次检索共检出3779篇相关文献,经过筛选后,共纳入8605篇相关文献。其中,31篇(16.06%)来自于《欧洲泌尿外科学》,54篇(27.98%)来自于《泌尿外科学》,47篇(24.35%)来自于《英国国际泌尿杂志》,26篇(13.47%)来自于《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疾病》,35篇(18.13%)来自于《前列腺》。79篇(40.93%)为队列研究,58篇(30.05%)为横断面研究,56篇(29.02%)为病例对照研究。2.纳入文献的STROBE条目报告情况和STROBE报告质量评分情况:(1)STROBE声明的所有条目的报告率的中位数为74.62%。条目2(对研究的背景做出科学的解释)、条目4(在论文中比较早描述研究设计的因素)和条目22(给出当前研究的资助来源和资助者)报告率达到了100%;有11个条目/子条目(32.35%)的报告率超过了95%,10个条目(29.41%)的报告率低于50%,报告率最低的5个条目是:绝对危险度(1.04%)、失访的处理(2.59%)、缺失值的处理(8.81%)、缺失值的数目(9.84%)和研究对象退出的原因(11.92%);(2)纳入文献的STROBE声明得分范围为9.53-20.73,平均分为15.69±2.25,占满分的71.32%。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STROBE得分分别较横断面研究高了1.01和0.92分(P<0.05),有统计学家或流行病学家参与的文章较没有的高了1.07分(P<0.05);(3)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病例对照研究比横断面研究高0.839分(95%CI:0.039-0.042,P=0.039),队列研究比横断面研究高0.815分(95%CI:0.077-1.553,P=0.031),在2014年之后发表的比2014年之前发表的高0.141分(95%CI:0.026-0.056,P=0.017),有统计学家或者流行病学家参与的比没有统计学家或者流行病学家参与的高0.969分(95%CI:0.335-1.602,P=0.003),统计方法数目大于2的比统计方法数目小于等于2的得分高0.760分(95%CI:0.176-1.374,P=0.0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队列研究(OR=2.48,95%CI:1.06-6.41,P=0.042)和病例对照研究(OR=3.63,95%CI:1.35-9.76,P=0.011)的报告质量要高于横断面研究;有流行病或者统计专业人员参与的文献报告质量更高(OR=1.82,95%CI:1.05-3.67,P=0.048)。3.纳入文献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的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趋势:(1)在193篇文献中,6篇(3.1%)文献未使用任何统计方法或仅使用了描述性统计,36篇(18.7%)文献仅使用了t检验、χ2检验、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等简单的统计方法;(2)Logistic回归(93篇,48.2%)是最常用的统计方法,其次是χ2检验(90篇,46.6%);(3)纳入文献的使用的统计方法种类的中位数为2.0(四分位数间距=2.0,范围:0-9);(4)过去10年,纳入文献中复杂统计方法的使用率高于简单统计方法,简单和复杂统计方法的使用率占比没有明显变化。4.纳入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1)是否存在异常值(2篇,1.0%)和样本量或把握度的计算(13篇,6.7%)最容易被忽略报告。使用单因素分析的文献中,17.1%(7篇)报告了是否满足t检验条件,4.0%(1篇)报告了是否满足方差分析条件。使用回归分析的文献中,29.1%(43篇)文献报告了自变量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3.4%(5篇)的文献报告了自变量的共线性,10.1%(15篇)文献报告了纳入自变量选择的方法;(2)纳入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得分范围为0.11-0.82,平均分为0.42。只有6篇(3.1%)文章得分高于0.75分,132篇(68.4%)文章的统计学报告质量得分低于0.5分;(3)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统计方法数目大于2的研究比统计方法数目小于等于2的研究的报告质量清单评分高0.070分(95%CI:0.028-0.113,P=0.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作者数目大于等于7的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有显着的提高(OR=2.06,95%CI:1.04-4.08,P=0.038),有流行病或者统计专业人员参与的文献报告质量更高(OR=1.73,95%CI:1.18-3.39,P=0.019),统计方法数量大于2的观察性研究有更高的统计学报告质量(OR=2.71,95%CI:1.50-4.91,P<0.001)。结论泌尿外科学观察性研究的报告质量尚可,统计方法的使用主要以Logistic回归和?2检验为主,近年来,统计方法的使用没有多样和复杂化的趋势,且统计学报告质量较差。方法和结果部分的报告存在缺陷;其中,缺陷主要体现在样本量、缺失值、流程图、绝对危险度等几个条目。统计学报告质量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t检验、方差分析等检验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报告其分布假设,非参数检验的不足主要是未报告使用非参数检验的原因,常用的多因素回归的报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论文的报告质量和统计学报告质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一者对另一者都有促进作用。流行病或统计学专业人员参与、研究设计类型为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与观察性研究的高报告质量相关;流行病或统计学专业人员参与、作者数目大于等于7的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也有显着的提高。
陶必林[7](2020)在《ABO血型及HMOX1、HPX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ABO血型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易感性的关系目的:抗结核药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LI)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利福平(Rifampin,RIF)可产生药物依赖性抗体而引起溶血反应,溶血导致游离血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影响肝细胞功能。血型抗原决定簇可以作为药物-抗体复合物的特异性受体位点,在RIF存在下引起红细胞破裂溶血,RIF诱导的免疫溶血可能是ATLI的潜在机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ABO血型系统与中国人群ATLI的发生关系。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江苏四家结核病定点医院新诊断报告的接受抗结核治疗人群,根据肝损伤和因果评估方法进行ATLI病例判断,并以性别、初复治类型、年龄(≤5岁)作为匹配因素开展1:4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血清学和基因分型方法判断ABO血型,以肝病史和预防性使用保肝药作为协变量,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的比值比(Odds Ratio,OR)、Cox比例风险回归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以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来估计ABO血型与ATLI风险的关系,并根据是否服用RIF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46例ATLI患者和584例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始终正常的对照。相对于O血型的抗结核患者,A、B、AB、non-O血型的抗结核患者有更高的ATLI风险(A型,OR=1.832,95%CI:1.126-2.983,P=0.015;B型,OR=1.751,95%CI:1.044-2.937,P=0.034;AB型,OR=2.059,95%CI:1.077-3.938,P=0.029;non-O型,OR=1.822,95%CI:1.173-2.831,P=0.007)。考虑到ATLI病例发生时间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也提示A、B、AB和non-O血型导致ATLI发生风险增加(A型,HR=1.676,95%CI:1.072-2.620,P=0.024;B型,HR=1.620,95%CI:1.016-2.584,P=0.043;AB型,HR=2.010,95%CI:1.130-3.576,P=0.018;non-O型,HR=1.701,95%CI:1.138-2.542,P=0.010)。亚组分析显示在服用RIF的患者中,ABO血型与ATLI发生风险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而在未服用RIF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O血型可能与抗结核人群ATLI的易感性有关,尤其是服用RIF的A、B、AB血型的抗结核治疗人群。第二部分HMOX1、HPX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易感性的关系目的:摄入体内的RIF可刺激红细胞死亡,可导致血液中血红素的累积,然后机体启动其代偿解毒系统,主要代谢反应是由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1,HMOX1)将血红素代谢为无毒物质,血红素结合蛋白(Hemopexin,HPX)与游离血红素分子结合降低游离血红素的含量,HPX-血红素复合物转运至巨噬细胞与肝细胞的网状内皮系统中表达的清道夫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1,LPR1)介导的内吞作用清除。当大量的游离血红素在体内不断累积时,血红素代谢解毒系统就会超出其工作负荷,导致无法及时消除游离血红素,过量游离血红素对肝脏具有毒性损伤作用。HMOX1、HPX作为血红素的代谢解毒途径的重要酶和转运结合蛋白,其活性与表达受到HMOX1、HPX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本研究探讨HMOX1、HPX基因多态性与ATLI易感性关系。方法:利用江苏地区4家医院2016年-2018年新诊断报告的抗结核治疗人群,采用1:4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候选基因组策略,按照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0%且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P>0.05为条件,选取HMOX1、HPX基因的8个标签SNPs(tag SNPs),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以肝病史和预防性使用保肝药作为协变量,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的比值比(Odds Ratio,OR)、Cox比例风险回归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以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来估计HMOX1、HPX基因多态性与ATLI风险的关系。结果:基于146例ATLI患者和584例肝功能正常对照,所有危险因素分析均调整肝病史和预防性使用保肝药协变量。未发现HMOX1、HPX两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ATLI有统计学关联(P>0.05)。根据ATLI严重程度的亚组分析显示,HMOX1-rs1807714 A等位基因突变(显性模型,OR=0.509,95%CI:0.275-0.943,P=0.032)、(相加模型,OR=0.604,95%CI:0.373-0.978,P=0.040)具有更低的中度与重度ATLI风险;HPX-rs2682099 AA增加中度与重度ATLI风险(隐性模型,OR=4.724,95%CI:1.239-18.006,P=0.023)。根据ATLI的类型的亚组分析显示,HMOX1-rs1807714 A等位基因突变(相加模型,OR=0.668,95%CI:0.461-0.966,P=0.032)降低肝细胞型ATLI风险。HMOX1-rs56375085-rs1807714构成的单倍型中,与C-G单倍型比,C-A单倍型具有更低的ATLI风险(OR=0.698,95%CI:0.488-0.997,P=0.048)。根据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以一般ATLI风险类别的基因型作为参照,rs4758417AA-rs3761439AA、rs4758417AG-rs3761439AG基因型具有更高的ATLI风险(P<0.05)。结论:HMOX1-rs1807714 A等位基因突变降低中度、重度和肝细胞型ATLI风险;HPX-rs2682099 AA增加中度与重度ATLI风险。HMOX1-rs56375085-rs1807714构成的单倍型中,与C-G单倍型比,C-A单倍型具有更低的ATLI发生风险。HPX-rs4758417AA-HMOX1-rs3761439AA基因型、HPX-rs4758417AGHMOX1-rs3761439AG基因型具有更高的ATLI发生风险。
陶利恩[8](2020)在《412例住院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皮肤科病房412例银屑病患者住院前后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探讨入院前异常指标的与不同类型银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脓疱型银屑病区别于其他类型银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从而为银屑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线索。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从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412例银屑病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初发年龄、银屑病类型、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入院前用药史和住院期间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运用分析软件为SPSS 23.0,用Graph Pad Prism 8.0进行作图,当P值<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回顾性分析一共纳入412例患者,银屑病患者男女比例为3.16:1,年龄53.2±16.56岁,住院时间中位数12(8,16)天,住院时间最少2天,最多57天,BMI值中位数23.53(21.30,26.16)kg/m2。2、经过住院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其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RP、NLR、PLR有明显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3、住院期间患者改善增加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复方甘草酸苷。4、在入院前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患者中,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出现比例相对最高,其次为红皮病型银屑病。5、在CRP异常增高的银屑病患者中,含有所有患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的银屑病患者。6、WBC计数、CRP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是脓疱型银屑病区别于其他类型银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7、住院前肝功能异常患者口服药的使用较多。结论:1.与其他类型银屑病相比,脓疱型银屑病可能与感染炎症相关指标关系更大;2、对于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RP升高的银屑病患者,出现这些指标的下降时可说明治疗有一定效果。3.WBC计数、CRP、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作为一个脓疱型银屑病区别于其他类型银屑病的病情判断参考指标。4.入院前银屑病患者肝功能异常可能是不规范使用药物导致。
陈来特[9](2020)在《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食管癌切除术式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术后心房颤动(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是食管癌切除术最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食管癌切除,其中机器人辅助食管癌切除(robot assistant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RAMIE)更是临床热点。然而手术术式与POAF是否存在相关性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价食管癌切除术式与POAF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单中心队列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某医学中心诊断食管癌并接受肿瘤切除患者,根据术式分为开放性食管癌切除术组(open esophagectomy,OE)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组(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其中MIE包括经胸腔镜、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主要结局变量为POAF,次要结局变量为患者住院时间(length of hospital stay,LOS),一年死亡率及远期死亡率(末次随访:2014年5月31日)。采集人口统计学、合并症、药物、术前评估、肿瘤及手术相关信息为协变量。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对POAF、一年死亡率、远期死亡率建模,采用负二项回归对LOS建模,观察协变量校正后手术术式与POAF相关性及对预后影响。第二阶段:国家范围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使用全美最大住院患者数据库(national inpatient sample,NIS)收集2011年至2014年诊断食管癌并接受手术切除患者。首先根据术式分为标准微创食管癌切除组(standard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SMIE),OE组和机器人辅助食管癌切除组(RAMIE)。其中SMIE包括经胸腔镜、腹腔镜和纵隔镜治疗,RAMIE定义为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行食管癌切除,主要结局变量为POAF。其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AF分为POAF组和对照组,次要结局变量为住院期间死亡率、LOS和医疗费用。使用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9th revision代码(ICD-9)收集年龄、性别、种族、合并症、放化疗、医疗费用支付、患者所在区域、医院容量及其地理位置和医院教学作为协变量。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对POAF和住院死亡率建模;使用负二项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分别对LOS和医疗费用建模。观察协变量校正后手术术式与POAF相关性,以及POAF对LOS、住院死亡率、医疗费用的影响。使用ICD-10代码对NIS2016年数据库进行检索,采集上述变量,与2011-2014年样本合并后再次进行分析。比较两次统计结果,评价研究结论稳健性。结果第一阶段纳入484例食管癌患者(OE组421例vs MIE组63例),共53例出现POAF,LOS中位数12天,9.3%患者(45例)术后一年内死亡,远期死亡率22.1%(107例)。结局变量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OAF,OE(11.4%)vs MIE(7.9%),P=0.52;LOS,OE(中位数12.0天)vs MIE(中位数13.0天),P=0.30;一年死亡率,OE(9.0%)vs MIE(11.1%),P=0.60;远期死亡率,OE(22.8%)vs MIE(17.5%),P=0.34。协变量校正后,MIE与降低POAF风险相关(Adjusted odds ratio[a OR]:0.04,95%CI:0.01,0.24,P<0.01),与LOS存在负相关(Adjusted incidence rate ratio[a IRR]:0.77,95%CI 0.68,0.87,P<0.01)。手术方式与死亡率之间未见相关。第二阶段纳入3181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术式分为SMIE组174例,OE组2728例,RAMIE组279例。25.4%患者(808例)出现POAF。POAF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MIE组(8.0%)vs OE组(26.6%)vs RAMIE(24.7%),X2=29.71,P<0.01。根据是否发生POAF进行分组(对照组2373例vs POAF组808例),LOS中位数10.0天,3.5%患者(112例)住院期间死亡,医疗费用中位数39780.2$。LOS、住院死亡率、医疗费用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LOS,对照组中位数10.0天vs POAF组中位数13.0天,P<0.01;住院死亡率,对照组(2.8%)vs POAF组(5.7%),P<0.01;医疗费用,对照组中位数37374.3$vs POAF组中位数48835.2$,P<0.01。协变量校正后,与SMIE相比,OE与RAMIE均增加POAF风险(OE,a OR:6.02,95%CI:1.92,18.92,P<0.01;RAMIE,a OR:5.23,95%CI:1.58,17.26,P=0.01)。协变量校正后,与对照组相比,POAF增加住院死亡风险(a OR:2.01,95%CI:1.06,3.81,P=0.03),延长LOS(a IRR:1.23,95%CI 1.10,1.37,p<0.01),增加医疗费用(对照组,Margin=47465.2$,95%CI:44905.5$,50024.9$;POAF组,Margin=61947.4$,95%CI:56198.9$,67695.8$)。2011-2014年数据与使用ICD-10检索的2016年数据合并后再次建模分析,结果与之前相似。协变量校正后,与SMIE相比,OE与RAMIE均增加POAF风险(OE,a OR:4.93,95%CI:1.80,13.54,P<0.01;RAMIE,a OR:4.13,95%CI:1.46,11.69,P=0.01)。与对照组相比,POAF增加住院死亡风险(a OR:1.80,95%CI:1.05,3.08,P=0.03),延长LOS(a IRR:1.21,95%CI 1.10,1.34,P<0.01),增加医疗费用(对照组,Margin=48147.7$,95%CI:45859.9$,50435.5$;POAF组,Margin=60880.8$,95%CI:55704.3$,66057.3$)。结论与OE相比,MIE可以作为一种不增加远期死亡率但能降低POAF风险的替代术式。进一步研究表明,与SMIE相比,RAMIE可能增加POAF风险,继而导致LOS延长,死亡率和医疗费用增加。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
廖小莉[10](2019)在《THBS2在肝细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探》文中提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第六位,死亡率居第四位,PLC中约90%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全球一半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生在中国。根治手术治疗是目前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术后的高复发率仍然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观察到即使临床病理特征匹配的肝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却截然不同,这提示着人体内存在更精细的基因异常。蛋白质是基因功能的最终执行者,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与编码这些关键基因的蛋白质功能出现异常密切相关。因此本课题选择9对基线特征匹配的肝癌根治术后而术后DFS时间长短明显不同的患者标本,进行440个高通量蛋白质芯片筛选,找到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THBS2。并对THBS2在恶性肿瘤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展开meta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下实验研究:(1)THBS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2)在体外细胞水平上初步研究THBS2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第一部分 高通量蛋白质芯片筛选肝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潜在标志物:THBS2目的:筛选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影响复发转移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将18例行肝癌根治术的肝细胞癌患者按照手术后不同的无病生存期分为两组:A组DFS>3年,B组DFS<1.5年,每组各9人。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基线特征匹配。将这18例患者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样本抽提蛋白,用蛋白芯片(RayBiotech,GSH-CAA-440)检测与癌症发生相关的440个蛋白的含量。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手段,对这18例患者中的蛋白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索。结果:A、B两组HCC患者中位DFS分别为58.0和15.5个月,P<0.001。我们根据火山图筛选出31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25个蛋白在B组(易复发组)中高表达,而上调最显着的前五名依次是:MIP-1b、TIMP-2、MIP-1a、THBS2和AFP。热图分析显示THBS2的表达模式和AFP非常相似。GO功能及KEGG富集分析提示:肿瘤转移相关通路的主要调控蛋白有:MIP-1a、MIP-1b、THBS1、THBS2、VCAM-1、ICAM-2 等。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提示:MIP-1a、MIP-1b、THBS1、THBS2均在蛋白互作网络的重要节点上。THBS2蛋白在B组的芯片扫描信号均值为:32969.11,A组为5875.96,B/A表达差异变化倍数为5.5(t=2.9,P=0.019)。THBS1蛋白B/A的表达差异变化倍数为 1.5(t=2.434,P=0.027)。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与肝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THBS2。第二部分 THBS2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对患者预后判断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依据单个研究的结果不足以评判THBS2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后指标。因此,我们通过meta分析,以评估THBS2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对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系统评论数据库、EM-BASE平台,用Stata15.0软件对文献中的诊断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危险比(HRs)和95%置信区间(CIs)作为评价标准,全面分析THBS2表达与肿瘤生存预后的相关性。采用Q检验和I2统计学双检验异质性。发表偏倚用漏斗图和Egger线性回归法进行评价。结果:13个研究2664名恶性肿瘤患者关于总生存(OS)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THBS2高表达恶性肿瘤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风险是THBS2低表达患者的1.49倍(95%CI:1.34-1.66,P<0.001)。纳入的4篇文献中共含6组数据5000名恶性肿瘤患者关于无病生存(DFS)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总的合并值为(HR=1.22,95%CI:1.11-1.35,P<0.001),THBS2 表达量的升高与肿瘤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终点事件发生明显相关。结论:THBS2高表达与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生存预后明显相关,其可以考虑作为恶性肿瘤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一个预测指标。第三部分 THBS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拟扩大样本量,分析THBS2表达与129例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ELISA方法检测20例HCC患者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THBS2表达,并应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THBS2的表达情况与129例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HBS2蛋白在20例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配对癌旁组织(Z=-3.696,P<0.001)。THBS2在129例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数目(P=0.018)、BCLC分期(P=0.013)有关。THBS2在复发转移时间≤12m组、>12m且≤24m组、>24m组的总体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HBS2表达水平越高,复发转移时间越早(χ2=11.758,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THBS2高表达的患者中位DFS、OS均短于THBS2低表达者(P=0.032,P=0.036)。肿瘤最大径>5cm,THBS2高表达患者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时间更早,预后更差(P=0.002)。寿命表及Log-rank法分析结果显示:THBS2高表达组在3年、4年、5年的生存率均较THBS2低表达组差(P值均<0.05)。COX单因素分析提示:THBS2高表达、肿瘤数目>1个、有癌栓、病理恶性程度较高(低/中-低分化)、BCLC分期、TNM分期较晚均是HCC患者术后D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P值均<0.05)。肿瘤数目是影响HCC患者DFS、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THBS2在HCC癌组织中高表达。THBS2高表达提示HCC患者复发转移风险更高,中位DFS及OS均更短,生存预后更差。第四部分 在体外细胞水平上研究THBS2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探讨过表达THBS2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CR和Western blot对正常人肝细胞LO2、四种人肝癌细胞 HepG2、SMMC-7721、MHCC-97H、Huh-7 中 THBS2 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构建的THBS2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后,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测定转染目的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HBS2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MHCC-97H、Huh-7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LO2(P<0.05)。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THBS2能够显着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THBS2后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也明显增强(P<0.05)。结论:人肝癌细胞中THBS2呈高表达水平。过表达THBS2能明显增强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提示THBS2与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二、配对资料中位数可信区间估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配对资料中位数可信区间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1)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老龄化背景下痴呆的高发病率与高照护费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1.1.2 轻度认知障碍期的有效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痴呆的发生发展 |
1.1.3 身心运动具有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重要潜力 |
1.2 理论基础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5.1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1.5.2 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 |
1.5.3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
1.5.4 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轻度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
2.1 轻度认知障碍概念的演变 |
2.2 轻度认知障碍的亚型 |
2.3 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及其转归 |
2.3.1 患病率 |
2.3.2 转归 |
2.4 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
2.4.1 遗传因素 |
2.4.2 人口统计学因素 |
2.4.3 生活方式 |
2.4.4 慢性病 |
2.4.5 神经精神症状 |
2.4.6 衰弱 |
2.4.7 社会支持 |
2.5 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方法 |
2.5.1 运动干预 |
2.5.2 认知干预 |
2.6 小结 |
第3章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3.2.2 检索策略 |
3.2.3 文献筛选 |
3.2.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5 数据提取 |
3.2.6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文献检索结果 |
3.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3.3.4 对结局指标的分析结果 |
3.3.5 敏感性分析结果 |
3.3.6 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
3.4 讨论 |
3.4.1 文献检索与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分析 |
3.4.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
3.4.3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
3.4.4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记忆力的影响分析 |
3.4.5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执行功能的影响分析 |
3.4.6 敏感性和发表偏倚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2.1 研究类型 |
4.2.2 研究对象 |
4.2.3 研究工具 |
4.2.4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
4.2.5 统计分析 |
4.2.6 伦理学考虑 |
4.3 研究结果 |
4.3.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
4.3.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
4.3.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4.3.4 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分析结果 |
4.4 讨论 |
4.4.1 研究对象招募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4.4.2 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3 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2.1 研究类型 |
5.2.2 研究对象 |
5.2.3 干预方案 |
5.2.4 结局指标与研究工具 |
5.2.5 质量控制 |
5.2.6 统计分析 |
5.2.7 伦理学考虑 |
5.3 研究结果 |
5.3.1 干预实施情况 |
5.3.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结局指标基线比较结果 |
5.3.3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 |
5.3.4 身心运动对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 |
5.3.5 不良事件 |
5.4 讨论 |
5.4.1 干预实施情况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5.4.2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分析 |
5.4.3 身心运动对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6.2.1 研究类型 |
6.2.2 研究对象 |
6.2.3 资料收集 |
6.2.4 资料分析 |
6.2.5 质量控制 |
6.2.6 伦理学考虑 |
6.3 研究结果 |
6.3.1 研究对象及访谈一般特征 |
6.3.2 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
6.4 讨论 |
6.4.1 访谈对象一般特征分析 |
6.4.2 参与者感受到的运动相关益处分析 |
6.4.3 参与者坚持参加活动的促进因素分析 |
6.4.4 参与者坚持参加活动的阻碍因素分析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创新性 |
7.3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芪参丹芍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研究进展 |
1 冠心病心脏康复与运动耐量 |
2 运动耐量的检测方法 |
3 影响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因素 |
4 西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临床研究 |
5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研究进展 |
1 冠心病运动耐量的相关古籍论述 |
2 中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临床研究情况 |
3 中医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机制研究 |
4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芪参丹芍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疗效及安全性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假设 |
3 研究设计 |
3.1 设计类型 |
3.2 对照 |
3.3 样本量估算 |
3.4 随机序列生成及分配隐藏 |
3.5 盲法 |
3.6 试验流程图 |
3.7 研究对象 |
3.8 治疗方案 |
3.9 观察指标及评价 |
3.10 数据记录、核查及管理 |
3.11 统计分析 |
3.12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
3.13 伦理审批与临床试验注册 |
3.14 知情同意 |
3.15 资料保存 |
3.16 经费资助 |
4 研究结果 |
4.1 试验完成情况 |
4.2 基线分析 |
4.3 疗效指标 |
4.4 安全性分析 |
4.5 远期预后-MACE发生情况 |
4.6 合并用药情况 |
4.7 服药依从性 |
5 讨论 |
5.1 研究设计 |
5.2 芪参丹芍颗粒改善SCAD患者运动耐量 |
5.3 芪参丹芍颗粒改善SCAD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 |
5.4 芪参丹芍颗粒改善SCAD患者中医证候与主要症状 |
5.5 芪参丹芍颗粒改善SCAD患者生存质量 |
5.6 芪参丹芍颗粒治疗的安全性与远期预后 |
5.7 芪参丹芍颗粒用于改善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优势 |
5.8 对于曲美他嗪中医证候及主要症状疗效的思考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芪参丹芍颗粒提高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机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microRNA-143和CBFB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microRNA-143/145启动子区rs3733845、rs373384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 |
2.2 SNP的选择与生物功能预测 |
2.3 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和SNP的分型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rs3733845和rs3733846基因分型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
3.3 rs3733845和rs3733846基因分型与肺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
3.4 rs3733845和rs3733846基因分型与肺鳞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
3.5 rs3733845和rs3733846基因分型与小细胞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
3.6 rs3733845和rs3733846与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CBF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 |
2.2 SNP的选择与生物功能预测 |
2.3 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和SNP的分型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CBFB基因rs12598154和rs17768165基因分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
3.3 rs12598154和rs17768165基因分型与肺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
3.4 rs12598154和rs17768165基因分型与肺鳞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
3.5 rs12598154和rs17768165基因分型与肺小细胞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
3.6 rs12598154和rs17768165与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miR-143-3p及CBFB在TCGA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探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方法 |
2.2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TCGA肺腺癌数据集中miR-143-3p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3.2 TCGA肺腺癌数据集中miR-143-3p的相对表达情况 |
3.3 与肺腺癌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 |
3.4 miR-143-3p靶基因筛选及验证 |
3.5 TCGA肺腺癌数据集中CBFB的相对表达情况 |
3.6 TCGA肺腺癌数据集中CBFB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肺腺癌中miR-143-3p调控路径探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所需细胞系 |
2.2 实验所需主要试剂 |
2.3 实验所需主要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miR-143-3p在肺腺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 |
3.2 miR-143-3p调控肺腺癌细胞的增殖 |
3.3 miR-143-3p调控肺腺癌细胞的迁移 |
3.4 miR-143-3p调控肺腺癌细胞的凋亡 |
3.5 miR-143-3p与p53 通路的相关性 |
3.6 miR-143-3p靶基因验证 |
3.7 miR-143-3p靶向抑制CBFB mRNA及蛋白表达 |
3.8 miR-143-3p通过调控CBFB靶基因干扰细胞增殖 |
3.9 miR-143-3p通过调控CBFB靶基因干扰细胞迁移 |
3.10 miR-143-3p通过调控CBFB靶基因干扰细胞凋亡 |
3.11 CBFB在肺腺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 |
3.12 CBFB调控肺腺癌细胞的增殖 |
3.13 CBFB调控肺腺癌细胞的迁移 |
3.14 CBFB调控肺腺癌细胞的凋亡 |
3.15 CBFB与p53的相关性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miR-143在肿瘤中功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第三方复证和目标值法建立中医个体化诊疗循证模式的研究(以IB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研究现状及方法学介绍 |
一、中医辨证论治与个体化诊疗概述 |
二、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困境、原则和必要性 |
三、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视角及研究模式 |
四、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的研究设计方法介绍 |
第二节 目标值法的应用现状及在中医个体化诊疗研究中的方法学价值 |
一、目标值法概述 |
二、目标值法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三、目标值法在中医个体化诊疗研究中的方法学价值 |
四、展望 |
第三节 三角互证法在中医个体化诊疗研究中的方法学价值 |
一、方法内三角互证法-复证借鉴 |
二、方法间三角互证法-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合 |
第四节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现状及疗效评价 |
一、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
二、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治疗进展 |
三、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
四、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
五、基于网络meta分析的肠易激综合征不同治疗措施的疗效比较研究 |
第二章 基于第三方复证和目标值法建立中医个体化诊疗循证模式的研究 |
第一节 中医个体化诊疗报告规范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 |
第二节 形成名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个体化诊疗经验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三节 定量研究之单组试验目标值法的临床研究 |
一、病例来源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小结 |
第四节 定性研究之中医个体化诊疗第三方复证模式研究 |
一、第三方的界定及应具备的条件 |
二、研究过程 |
三、结果 |
四、小结 |
第五节 探索建立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混合方法(MMR)研究模式 |
一、通过MMR研究模式之定量研究实现疗效差异性确证 |
二、通过MMR研究模式之定性研究实现疗效实践者的复证 |
三、通过MMR研究模式使定性定量结果互补、互证 |
四、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6)泌尿外科学高SCI因子杂志发表的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及统计学报告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的检索策略 |
2 文献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3 文献的筛选与数据提取 |
4 文献的报告质量与统计学报告质量评估 |
4.1 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评价工具—STROBES声明 |
4.2 纳入文献中使用的统计方法收集表格 |
4.3 纳入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评价清单 |
5 统计学分析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检索结果 |
2 纳入的观察性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 |
3 纳入的泌尿外科学观察性研究文献的报告质量 |
3.1 纳入文献的STROBE声明的条目报告情况 |
3.2 纳入文献的STROBE声明评分的基本情况 |
3.3 纳入文献的STROBE声明评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4 纳入文献的STROBE声明报告质量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
4 纳入文献中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的种类、频率及其变化趋势 |
5 纳入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 |
5.1 纳入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清单条目报告情况 |
5.2 纳入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清单评分的基本情况 |
5.3 纳入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清单评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4 纳入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6 纳入的泌尿外科学观察性研究文献的报告质量和统计学报告质量的关系 |
讨论 |
1 纳入文献的泌尿外科学的观察性研究文献的报告质量 |
2 纳入文献的泌尿外科学的观察性研究文献的统计方法使用情况 |
3 纳入文献的泌尿外科学的观察性研究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 |
4 纳入的泌尿外科学观察性研究文献的报告和统计学报告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5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
6 本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7)ABO血型及HMOX1、HPX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ABO血型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易感性的关系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HMOX1、HPX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易感性的关系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抗结核药致肝损伤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二:抗结核病人入组观察调查表 |
附录三:更新的Roussel Uppsala 因果关系评价方法 |
附录四 |
已发表论文 |
致谢 |
(8)412例住院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1 前言 |
2 研究方法 |
2.1 患者资料收集 |
2.2 相关数据资料说明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病史以及住院时间 |
3.3 家族史 |
3.4 合并症 |
3.5 治疗方法 |
3.6 疾病类型 |
3.7 入院前炎症指标异常情况 |
3.8 住院前后肝功能指标异常 |
3.9 住院前银屑病患者肿瘤相关指标异常情况 |
3.10 住院治疗前后炎症相关指标变化 |
3.11 脓疱病与非脓疱病银屑病的比较 |
4 讨论 |
5 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微生物群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食管癌切除术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阶段术后心房颤动与食管癌切除术式相关性分析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结果 |
1.5 讨论 |
1.6 结论 |
第二阶段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机器人辅助食管癌切除相关性分析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2.5 讨论 |
2.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附录 |
综述 食管癌切除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荟萃分析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在学期间荣誉 |
科研成果 |
(10)THBS2在肝细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高通量蛋白质芯片筛选肝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潜在标志物:THBS2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THBS2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对患者预后判断价值的meta分析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THBS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在体外细胞水平研究THBS2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配对资料中位数可信区间估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D]. 王硕. 吉林大学, 2021(01)
- [2]芪参丹芍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D]. 曲文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microRNA-143和CBFB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及机制研究[D]. 杨香琳.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基于第三方复证和目标值法建立中医个体化诊疗循证模式的研究(以IBS为例)[D]. 李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J]. 曾琳.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0(05)
- [6]泌尿外科学高SCI因子杂志发表的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及统计学报告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代双阳. 青岛大学, 2020(01)
- [7]ABO血型及HMOX1、HPX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关联研究[D]. 陶必林.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8]412例住院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陶利恩. 浙江大学, 2020(02)
- [9]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食管癌切除术式相关性研究[D]. 陈来特. 浙江大学, 2020(01)
- [10]THBS2在肝细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探[D]. 廖小莉.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