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图法》四版法律专类复分表使用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李轩[1](2019)在《《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英文简称CLC)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其某些外表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的类目表,它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类分图书、组织图书、分类排架、编制分类检索系统的工具。《中图法》自从1975年第一版发行之后,就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在修订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因为《中图法》的修订一直坚守着两个原则:稳定性与发展性,即“不变”与“变”。“不变”指的是大类设置基本不变,标记制度基本不变;“变”指的是分类技术、类目内容与人类知识积累保持同步。这两条原则保证了《中图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使《中图法》在中国分类法家族中独占鳌头,成为中国目前使用单位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分类理论与分类技术对于分类法而言,至关重要。分类理论与分类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分类效果的好与坏,决定着一部分类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研究分类理论与分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体系分类和分面分类两个维度,用统计数据的形式来反映复分技术、仿分技术、冒号组配技术等在《中图法》中的应用情况,纵向对比《中图法》五个版本的分类理论与技术发展状况,归纳其发展呈现的特点。通过对比发现:分类理论的发展相对稳定,而分类技术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复分技术、仿分技术、冒号组配技术等在《中图法》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在逐步加深,分类标准向科学分类、知识分类的方向发展,交叉学科的增多导致交替技术使用的扩大等方面。但是由于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图法》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复分表数量偏少、类目细分不够、更新滞后、规则复杂、无法解决类目的集中与分散问题,冒号组配技术使用范围较小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增加复分表的种类,增加细分粒度,多重列类,增设新的类目,改变复分标记方法,提升操作灵活性,用分面组配重排序列,增加冒号组配使用的范围等。最后,对《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类主题一体化程度加深,分面组配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全面深入,网络信息分类技术将会得到借鉴和应用,自动分类技术会不断推进,网络版会不断完善。
卜书庆[2](2019)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发展史述要》文中指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本文以编委会为主线,追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发展历史,回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8届编委会及其前身"图书分类法编辑组"在各历史时期的组建过程与工作机制,客观陈述每届编委会为适应与满足我国信息组织方面的需求研制或修订《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各种版本及工具所做的贡献。
刘少武[3](2019)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国地区表”使用探微》文中认为文章对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国地区表"过程中易被忽略、但又难以回避的两个疑难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这两个问题分别是:单纯标明"依世界地区表分"时,中国地方文献应注意细分的问题;依中国地区表分类后,再依其他标准复分时,应注意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号码后,先加"0",再复分。期冀能引起同行和编目机构的关注,以确保归类时的规范和统一。
蒋鸿标,吴为民[4](2015)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从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主题分布等方面调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5版)的研究现状表明,其存在介绍修订情况居多、探讨问题偏少、对问题理解和分析错误、将不规范编码当作规范编码、对复分加"0"问题一知半解等问题。因此,有关研究者要充分熟悉和掌握《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和编码方法,避免研究失误;《中图法》编委会要加强编制者的专业能力审查,并吸纳部分作者参与,彻底修正存在的问题,以维护《中图法》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稳定性。
李若鹏[5](2014)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Web版浅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Web版在多维显示和多维检索方面的功能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尚需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的美中不足之处。
马卓[6](2013)在《《中图法(第五版)》的变动特点和建议》文中研究说明《中图法(第五版)》的类目体系相对《中图法(第四版)》作了较大的调整,通过工作实践经验,从《简表》变动、常用类目变动、注释变化以及复分表变动等方面总结《中图法(第五版)》的特点,归纳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拙见。
徐卫宝[7](2009)在《图书分类号不一致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为依据的分类实践中,出现了同类书取号不一致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图书的排架,对读者的检索和图书管理人员的维护都造成很大不便。在结合大量实例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较为详细的分析造成图书分类号不一致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分类号取号不一致的办法。
王孝[8](2008)在《使用《中图法》类目复分时易被忽略的两处加“0”》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使用《中图法》进行类目复分组号过程中,先采用"中国地区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复分,再依专类复分表类目复分或仿临近类目复分时和使用"世界地区表"的"朝鲜"复分,再依专类复分表复分或仿临近类目复分时的忽略加"0"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文榕生[9](2007)在《刍议《中图法》的“一般性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对《中图法》"一般性问题"的概况、变迁及相关问题进行概括:着重对其加"0"与否进行剖析,认为实际上并不存在加"0"(加"0"规则与妥善的注释可以解决以往所谓中"0"问题);对相似的"一般性问题"与专类复分表进行区分;并提出改进关于"一般性问题"的建议。
文榕生[10](2007)在《验证“加‘0’主流规则”》文中指出文章将修订后的“加‘0’主流规则”与《文献标引工作》所列举的加“0”种类进行对照、验证后,认为前者的规定基本上可以处理后者涉及到的问题,对于二者个别有出入的问题提出商榷意见,并对修订《中图法》中关于加“0”问题提出建议。
二、《中图法》四版法律专类复分表使用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图法》四版法律专类复分表使用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5 创新点与难点 |
第二章 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概述 |
2.1 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概念界定 |
2.2 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关系 |
2.3 现行的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 |
2.3.1 分类理论 |
2.3.2 分类技术 |
2.4 《中图法》简介 |
2.4.1 编制背景 |
2.4.2 修订情况 |
第三章 分类理论与技术在《中图法》中的发展 |
3.1 体系分类理论与技术在《中图法》中的发展 |
3.1.1 应用发展状况 |
3.1.2 存在问题 |
3.1.3 改进建议 |
3.2 分面分类理论与技术在《中图法》中的发展 |
3.2.1 应用发展状况 |
3.2.2 存在问题 |
3.2.3 改进建议 |
第四章 《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
4.1 分类主题一体化将得到空前的重视 |
4.2 分面组配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
4.3 网络信息分类技术将会得到借鉴和应用 |
4.4 自动分类技术将不断推进 |
4.5 网络版将逐渐完善 |
4.5.1 缩短版本更新周期 |
4.5.2 增强与用户的互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发展史述要(论文提纲范文)
1 创建《中图法》的“图书分类法编辑组”(1971—1978年) |
1.1 组织确立《中图法》编制原则和基本大类 |
1.2 编制完成《中图法》草案、试用本、第一版 |
2 出版《中图法》第二版的第一届编委会(1979—1980年) |
2.1《中图法》第一届编委会成立 |
2.2 组织修订、出版《中图法》第二版及《中图法·简本》 |
3 系列化、标准化编制与推广《中图法》的第二届编委会(1980—1988年) |
3.1 调整增补情报系统委员 |
3.2 编制出版《中图法》使用说明、第二版索引及《资料法》第二版 |
3.3 联合业界相关机构推广《中图法》 |
3.4 编制《中图法》第三版、出版《中图法》期刊分类表 |
3.5 开展主题词表使用研究、启动编制《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
3.6《中图法》《汉表》获奖 |
3.7《中分表》编委会与《中图法》编委会合并 |
4 组织分类主题一体化研究的第三届编委会(1988—1992年) |
4.1 新老委员更替,首次制定章程 |
4.2 联合组织召开分类法、主题法发展方向及相关标准研讨会 |
4.3 编制出版《中图法》系列版本、工具书及推广培训组织工作 |
5 研制完成《中分表》的第四届编委会(1992—1996年) |
5.1 直属文化部图书馆司,与《资料法》编委会分立 |
5.2 组织《中分表》总审、出版、培训等相关工作 |
5.3 创办定期发行的简报,规范编制系列版本 |
5.4 组织分类法主题词表兼容化、机读化及其应用研究 |
6 研制《中图法》电子版的第五届编委会(1996—2000年) |
6.1 首次制定《中图法》专业表编制规定 |
6.2 组织编制《中图法》第四版及其电子版 |
6.3 加强用户联系,组织编制《中图法》系列版本和工具书 |
7 数字化、电子化修订《中分表》的第六届编委会(2000—2005年) |
7.1 第六届委员会成立与变更隶属关系 |
7.2 启动《中分表》修订工作,研制电子版 |
8 网络化、自动化更新研制系列版本的第七届编委会(2005—2013年) |
8.1 国家图书馆所属的《中图法》第七届编委会成立 |
8.2 研制《中分表》Web版、一体化创建维护系统及在线最终用户服务系统 |
8.3 组织修订出版《中图法》第五版、Web版及“使用手册” |
8.4 组织检索语言研究交流,开拓宣传培训通道 |
8.5 组织修订《中图法·简本》第五版、期刊分类表、未成年人图书馆版及专业分类表 |
8.6 基于《中图法》第五版组织更新《中分表》第二版工作 |
9 继往开来的第八届编委会(2013年至今) |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国地区表”使用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单纯标明“依世界地区表分”时,中国地方文献应注意细分的问题 |
2依中国地区表类分后,再依其他标准复分时,应注意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号码后,先加“0”,再复分 |
(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 《中图法》(第5版)研究现状 |
2.1 期刊分布 |
2.2 作者分布 |
2.3 机构分布 |
2.4 地区分布 |
2.5 主题分布 |
3 《中图法》(第5版)研究存在的问题 |
3.1 介绍修订情况的居多,探讨问题的偏少。 |
3.2 一稿多登或相同内容反复研究 |
3.3 对问题理解错误 |
3.4 对问题分析错误 |
3.5 将不规范编码当作规范编码 |
3.6 对复分加“0”问题一知半解 |
3.7 实例与分析不一致 |
3.8 问题与事实不符 |
4 影响《中图法》编制质量的因素 |
5 结 语 |
(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Web版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优势 |
1.1借助颜色标识轻松辨别新旧版本的变化 |
1.2借助颜色图标轻松识别类目等级 |
1.3超链接使得类目间的参照变得十分便捷 |
1.4多途径检索功能 |
2不足与改进 |
2.1颜色标识区分应扩大到专类复分表 |
2.2检索系统有待完善 |
2.3存在乱码现象 |
2.4应增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的内容 |
(6)《中图法(第五版)》的变动特点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变动之处 |
1.1 《简表》的变动 |
1.2 常用类目修调变动 |
1.3 新增、细分类目 |
1.4 注释变化 |
1.5 增修专类复分表 |
1.6 通用复分表的变动 |
2 亮点和特点之处 |
2.1 贴近生活 |
2.2 与时俱进 |
2.3 亮点在“各国” |
3 问题及瑕疵之处 |
3.1 某些类目注释欠明晰 |
3.2 某些新增项目欠考虑 |
3.3 特意强调某些类目 |
3.4 “各国”增修有限 |
3.5 质量存在缺憾 |
4 看法及建议 |
4.1 彩色印刷版 |
4.2 实时更新版 |
4.3 尽快出版对应《中图法 (第五版) 》的主题词表 |
4.4 尽快调整系统 |
4.5 分类2版或连续性图书的规定 |
4.6 电子版必备, 但手工操作更重要 |
4.7 编目员要重新掌握分类法 |
(7)图书分类号不一致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分类号不一致的原因 |
1.1 分类错误 |
1.1.1 归类错误 |
1.1.2 组号错误 |
1.2 分类前后不一致 |
1.2.1 多主题图书取号规定不详引起的分类前后不一致 |
1.2.2 多种取号方式的取号归定不详引起的分类前后不一致 |
1.2.3 取号方式有争议引起的分类号前后不一致 |
1.3 分类粗细不一致 |
2 图书分类不一致的解决办法 |
2.1 工作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 |
2.2 图书馆人员学习的常态化 |
2.3 本馆《中图法》使用说明的书面化 |
四、《中图法》四版法律专类复分表使用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D]. 李轩. 河北大学, 2019(04)
-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发展史述要[J]. 卜书庆. 图书馆建设, 2019(06)
-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国地区表”使用探微[J]. 刘少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07)
- [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研究述评[J]. 蒋鸿标,吴为民. 图书馆建设, 2015(04)
- [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Web版浅析[J]. 李若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4(06)
- [6]《中图法(第五版)》的变动特点和建议[J]. 马卓. 图书馆, 2013(04)
- [7]图书分类号不一致问题分析[J]. 徐卫宝. 图书情报工作, 2009(S1)
- [8]使用《中图法》类目复分时易被忽略的两处加“0”[J]. 王孝. 图书与情报, 2008(05)
- [9]刍议《中图法》的“一般性问题”[J]. 文榕生. 图书馆, 2007(06)
- [10]验证“加‘0’主流规则”[J]. 文榕生.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7(02)
标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论文; 法律论文; 图书分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