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加价值量的原因新解(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莹[1](2012)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夫妻财产相关规定之评析》文中指出最近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夫妻财产新规的解读及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展开论述。全文共四章:第一章概述《解释(三)》出台的社会背景及夫妻财产新规定的内容,总结其对当代婚姻家庭所产生的影响。第二章进一步解析夫妻财产新规定及意义,从法理学的视角审视夫妻财产制新规,从中引发出对我国女性财产权益问题的探讨,为本论文的研究确立正确的方向并限定了相应的范围。第三章比较分析各国夫妻财产制相关条例,阐述个人的理解和认识。第四章介绍夫妻财产新规产生的影响及域外相关立法比较,指出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女性财产权益的保护不足,针对问题与矛盾提出立法建议。最终达到对两性权益实质平等的保护,促进婚姻家庭的稳定。
张莹[2](2009)在《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房地产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对我国房地产企业、金融体系以及我国宏观经济都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此外,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迫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完善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它的健康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房地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房地产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关系到房地产业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因此,对房地产融资渠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企业融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房地产业各融资渠道的特点,并对它们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分析,借鉴当今国外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先进经验,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对策及政策建议。为了解决目前我国房地产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我国房地产企业、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都应采取相应措施。首先,房地产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融资的能力;其次,金融机构应不断完善房地产融资体系,包括完善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推动房地产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等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发展;最后,政府部门应完善房地产金融法律法规,加强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监控,培养房地产金融的专业人才,建立有效的房地产信用评级制度。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文章总结了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提出了在积极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同时,应注意防控风险,实现我国房地产业、金融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本文只采用了定性分析的的方法,而没有对我国房地融资渠道问题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
吴尚宗,柴常谦,石贤达[3](2005)在《企业经营管理创造超值的原因及定量计算》文中研究说明价值不是抽象劳动而是货币收入,完善和加强经营管理,可以提高质量、创名牌产品和知名商誉,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产销量、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给企业带来高额纯货币收入,所以它能够创造高额价值。计量方法有超额利润贡献率法、新增利润贡献率法、经济指标考核法、期权法等。
岳宏志[4](2005)在《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可以说没有价值理论就没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价值如同剩余价值一样,是最基本的经济学范畴。马克思只有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才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但是,由于后世的经济学家们没有完整、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精神实质,不懂得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方法,大量地误解和曲解了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原意,致使价值理论成为政治经济学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成为国际经济学界长期讨论和争辩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但是,正确解决价值理论问题又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方面,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就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另一方面,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对于我们批判形形色色的西方庸俗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武器,使我们可以透过经济现象看到经济本质。 价值理论问题是一个难度很大、内容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围绕价值理论,国际经济学界曾经进行过多次极其热烈的讨论,形成了支持马克思价值理论和反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壁垒森严的两个阵营。即使在坚持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经济学家中,也形成了所谓宽派、中派、窄派等学术流派。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又成为争论的热点,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只有劳动创造价值、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或多元论、生产劳动是否就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等问题。虽然我国经济理论界几经争鸣,但都不了了之,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理论体系,在价值理论问题上仍然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有待彻底解决。 在读博士学位期间,笔者全面系统地重温了马克思关于价值理论的全部论述,感觉到国内外经济学界对于马克思价值理论有许多误读和误解的地方,故决定选择价值理论问题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以期为彻底解决这个困扰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论文包含两大部分,共有十章。第一部分包含前五章,在这里我们主要研
姜明[5](2004)在《从价值的涵义看价值理论的争论》文中指出本文着重阐明经济学理论中价值应有的涵义,价值是对效用(使用价值)的抽象,反映的是商品的一种社会效用,而非个别效用;价值量的大小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多少,两者成正比关系。进而分析价值的源泉,说明生产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三者之间并不矛盾,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本质上也是一种要素价值论,即劳动要素主体价值论和知识要素主体价值论,但最全面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生产要素价值理论。理论界应当解放思想,承认和坚持生产要素价值论,同时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缺陷作了一些说明。
吴尚宗[6](2004)在《增加价值量的原因新解》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行业总产值与社会总价值都大大增加了;提高行业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增加价值量原因;在币值贬值后,应当用新的币值衡量商品价值及认识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来探讨增加价值量的原因新解的。
王万山[7](2003)在《软件产品价格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在价格(价值)机制理论研究中,无形产品的价格机制,特别是科技产品价格机制是一个尚没有很好揭开谜底的前沿领域。计算机和电讯产业的迅速发展、经济的日益信息化和网络化,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更为复杂和更为迫切。软件作为“新经济”中的核心产品,其价格机制如何运行?其生产和消费中的一些“新经济”现象,如正反馈、消费锁定、标准垄断等,应如何运用价格机制理论解释?而一些有悖于传统经济理论的现象,如软件盗版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增加软件的网络价值和社会福利,又该如何作出解释?论文正是基于这些前沿焦点问题去展开研究。 价格机制理论在古典经济中是最炽热的研究领域,但自新古典经济的奠基人马歇尔“统一”了门派众多的古典价格机制理论后,价格机制理论研究便“冷却”了下来。马歇尔的供求均衡价格机制理论在建立初期的“完美”,使其建立后的40年间几乎无人质疑其正确性,即使是整个20世纪,价格机制理论研究也只是在供求均衡论上修修补补,形成目前正统的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正因如此,目前对软件产品价格机制理论研究,基本还停留在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水平,国内则更多停留在劳动价值论水平,这形成一些软件价格现象无法运用经济学去解释。面对理论上的困境,论文一改传统的价格理论研究范式,把价格研究从物品交换的比例决定转换到产权契约性交易决定,并在新兴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广义价格机制理论,力求从新的理论视角对软件产品的价格机制作出符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全新解释。 论文主要依据新兴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环绕核心命题展开研究。全文共6章,第一章为引论,主要向读者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选题依据、核心命题、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至第六章为正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相关的理论研究述评,包括第二章;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创新,包括第三章;第三部分把基础创新理论运用到软件产品价格机制研究中,包括第四、第五和第六章。各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及重要观点如下: 第二章首先对传统价格机制理论的发展进行评述,把价格机制理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阐述:第一阶段为亚当·斯密前人们对价格的认识。亚当·斯密之前,人们对价格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感性和经验上,是一种朴素的,包含伦理和经验的感性价格理论。第二阶段为供求均衡价格理论形成。这一阶段的价格理论在经历了劳动价值论、生产 摘 要成本论、主观效用论后,最后由马歇尔统一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各个价值理论流派,综合形成由市场供求边际均衡决定的均衡价格论。论文对一阶段的价格理论做了点评,指出均衡价格论是古典价格(价值)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阶段为供求均衡论后的价格理论发展,主要包括张伯仑的垄断价格理论、凯恩斯的“价格刚性”理论和阿罗一德布鲁模型。这些理论发展了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形成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接着,论文在阐述软件产品与一般产品不同的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软件产品价格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从软件产权保护、软件价值评估、软件产品价格运行机制和软件产品价格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结论。。 第三章为论文基础理论创新部分。首先探讨和总结三大新兴经济理论,即现代公共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博奕论和信息经济学对传统价格机制理论的质疑、挑战及所提出的新命题。然后重新诠释市场与价格的经济学内涵,指出市场是包含产权、契约及其交易制度的“权”的市场和“物”的市场统一;应从权利价值和产权标价的内在性上重新理解和确立价格的经济学内涵。在此基础上,创新建立广义价格机制理论,提出其基本的经济学内涵:第一,广义价格机制是包含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运行机制和价格管理机制整体价格作用过程的机制;第二,广义价格机制是在一定制度约束下产权契约性交易的机制;第三,广义价格机制是基于信息的选择决策、博奕均衡的“信息机制”;第四,广义价格机制是包含生产、交换、分配等产权交易整个过程的“全程”交易机制,是以契约为纽带的市场型和组织型交易共存的价格机制。最后,在分析广义价格机制运行的制度基础、交易形态扩展的基础上,以产权交易契约均衡分析为中心,从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运行机制和价格管理机制三方面阐述广义价格机制内存的经济运行机理。 第四章研究软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软件产权界定和保护是软件产品价格形成的前提,本章第一部分阐述软件产权保护的着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商业秘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手段,分析其优缺点及发展方向,并介绍了自由软件产权保护的“通用公共许可证”着作权方式。第二部分阐述目前国内外软件产品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主要介绍和总结了成本法及其中的COCOMO模型、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指出这些价值评估方法的主要理论依据仍然是传统的价格理论。第三部分在前二部分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软件产品价格形成的经济学机理,分析传统价格机制理论对软件产品价格形成解释的局限,?
崔占峰[8](2003)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尤其是江总书记2001年“七一讲话”发表以后,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涉及最多的是要不要坚持和发展、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本文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首先,应当弄清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比较起来究竟有哪些变化。文章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特征和他身后一个多世纪时代的深刻变化的对比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其次,必须明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哪些内容是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这些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文章认为:必须坚持抽象劳动始终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思想;必须坚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思想;必须坚持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划分及其相互换算的思想;必须坚持“总体工人”的思想;必须坚持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物质承担者的思想等等。再次,必须思考因时代变化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哪些新的问题,从而在哪些方面需要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文章认为: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论述需要更详尽的体系;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一元论的论断需要更加信服的论证和论据;马克思关于两种劳动倍加的思路需要进一步求得实证的支持;马克思关于国际价值决定的思想在WTO框架下需要进一步阐述等。最后,对理论界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这些观点主要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提的观点;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源泉的观点以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观点等等。贯穿全文的核心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李远富[9](2003)在《效率、交易费用与劳动价值论》文中研究指明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基础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基于其本人所处时代的实践,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与价值的关系,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性质及其关系,为清晰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武器。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劳动价值论角度看,管理、技术、信息、制度等因素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这些因素的作用的认识,或者是不够全面具体,或者是根本没有论及。实践给劳动价值论提出许多难题,如果不对劳动价值论进行科学的拓展和深化,必将严重削弱劳动价值论的生命力,所以,拓展并深化劳动价值论,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以此作为分析劳动和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基点;然后从技术效率和劳动力结构效率两个角度,论证了技术、宏观调控劳动和信息劳动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同时解决了物化劳动与价值创造的难题。第四章以交易费用作为分析的起点,阐明了交易品的性质与价值的关系,纠正了马克思关于制度、纯粹商业服务、货币等交易品的片面的看法。 本文结合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理论进行了规范分析。本文肯定了马克思分析生产劳动坚持了科学的方法论,然后在该方法论指导下,对生产劳动理论做出了符合实践的拓展和深化,使生产劳动理论不仅具有广泛的解释力,而且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劳动价值论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题,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理论界名家和大方之士指正。
胡炳麟[10](2002)在《商品价值源泉的科学界定》文中认为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源泉的界定是认识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但是,什么是价值的源泉?至今争论不休。本文引进一个新概念,价值是不同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同质的社会计量尺度,由此推导,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价值规律的理论体系,但是,它必须在狭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发展为广义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价值源泉的唯一性和三种存在形态及其内在比例关系,是广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要求。
二、增加价值量的原因新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加价值量的原因新解(论文提纲范文)
(1)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夫妻财产相关规定之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解释(三)》出台背景及影响 |
第一节 《解释(三)》出台背景 |
第二节 《解释(三)》中夫妻财产制度的规定 |
一、 当事人婚内可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
二、 个人财产婚后孳息和自然增值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三、 父母出资购房的权属认定 |
四、 个人婚前贷款购房的权属认定 |
五、 一方擅自处分共有房屋行为有效 |
第三节 夫妻财产制新规对婚姻家庭的影响 |
一、 成为女性婚恋价值观的风向标 |
二、 促进婚姻伦理的净化 |
三、 离婚成本低,离婚率上升,不利于婚姻中弱势一方 |
四、 家庭主妇会变少,职场女强人增多 |
第二章 我国夫妻财产制新规的解读 |
第一节 夫妻财产制新规的内容分述 |
一、 当事人婚内可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
二、 个人财产婚后孳息和自然增值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三、 父母出资购房的权属认定 |
四、 个人婚前贷款购房的权属认定 |
五、 一方擅自处分共有房屋行为有效 |
第二节 夫妻财产制新规的学理探究 |
一、 法的价值角度与实证角度 |
二、 学理分析夫妻财产制新规 |
第三章 国内外夫妻财产制度之比较 |
第一节 婚内共同财产分割制度的国内外立法情况 |
第二节 夫妻个人财产所生孳息归属的国内外立法情况 |
第三节 父母出资购房权属认定的国内外立法情况 |
第四节 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有房屋的国内外立法情况 |
第四章 夫妻财产制新规的不足与完善 |
第一节 女性财产权益弱化的现状 |
一、 已离婚女性生活的现状调查 |
二、 从个案观离婚女性财产权益的现状 |
三、 我国现行法律对女性财产权益保护的不足 |
第二节 完善婚姻法对女性财产权益的保护 |
一、 增设有关嫁妆的规定,设立个人财产补偿制度 |
二、 家事补偿制度的完善 |
三、 经济帮助制度的完善 |
四、 在立法中植入社会性别分析法 |
五、 保护农村妇女权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企业融资的理论 |
1.4.1 早期企业融资理论 |
1.4.2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 |
第二章 房地产融资渠道概述 |
2.1 房地产融资的概念及特点 |
2.1.1 房地产融资的概念 |
2.1.2 房地产融资的特点 |
2.2 房地产融资渠道概述 |
2.2.1 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含义及特点 |
2.2.2 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分类 |
2.3 房地产融资渠道选择的原则 |
2.3.1 成本节约原则 |
2.3.2 结构合理原则 |
2.3.3 风险可控原则 |
第三章 美国房地产融资渠道对我国的启示 |
3.1 美国房地产的主要融资渠道分析 |
3.1.1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 |
3.1.2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
3.2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启示 |
3.2.1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演变过程 |
3.2.2 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研究 |
4.1 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现状 |
4.1.1 自有资金比例低 |
4.1.2 银行贷款比例高 |
4.1.3 上市融资规模小 |
4.1.4 债券融资比重小 |
4.1.5 信托及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慢 |
4.1.6 外资融资比例小 |
4.2 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
4.2.1 房地产融资体系不健全 |
4.2.2 房地产企业规模不经济和信用差 |
4.2.3 房地产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4.2.4 房地产金融监管存在漏洞 |
4.2.5 房地产业发展时间较短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
5.1 完善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对策 |
5.1.1 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 |
5.1.2 发展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 |
5.1.3 完善房地产信托 |
5.1.4 提高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
5.2 完善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
5.2.1 完善房地产金融法律法规 |
5.2.2 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监管 |
5.2.3 培养房地产金融专业人才 |
5.2.4 建立有效的房地产金融信用评级制度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企业经营管理创造超值的原因及定量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营管理劳动创造高额价值的原因 |
(一)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创优质名牌产品,获取高额价值 |
(二)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创造商誉的价值 |
(三)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改进花色品种,获取高额价值收入 |
(四)可以扩大产销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获取高额收入 |
(五)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开支,增加纯收入 |
(六)通过兼并、联营、资产重组,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
二、经营管理劳动创造高额价值的定量计算 |
(一)经营管理创造的一般价值的确定 |
(二)经营管理创造的高额价值的确定 |
(4)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0 导论 |
0.1 本选题的重要意义 |
0.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0.3 本论文的创新观点 |
1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问题上的若干主要观点 |
1.1 “窄派”的商品价值观 |
1.1.1 “窄派”的交换观 |
1.1.2 “窄派”的商品观 |
1.1.3 “窄派”的价值观 |
1.2 “中派”的商品价值观 |
1.2.1 “中派”的交换观 |
1.2.2 “中派”的商品观 |
1.2.3 “中派”的价值观 |
1.3 “宽派”的商品价值观 |
1.3.1 “宽派”的交换观 |
1.3.2 “宽派”的商品观 |
1.3.3 “宽派”的价值观 |
1.4 “新窄派”的商品价值观 |
1.4.1 “新窄派”的交换观 |
1.4.2 “新窄派”的商品观 |
1.4.3 “新窄派”的价值观 |
1.5 对“四大学派”的若干评论 |
1.5.1 关于社会分工对商品存在的作用问题 |
1.5.2 关于交换与商品存在的关系问题 |
1.5.3 关于商品存在的范围问题 |
1.5.4 关于商品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
1.5.5 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
2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商品关系的论述 |
2.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
2.2 社会主义与产品交换互不相容(一):马克思的论述 |
2.3 社会主义与产品交换互不相容(二):恩格斯的论述 |
2.4 社会主义与产品交换互不相容(三):列宁的论述 |
2.5 社会主义不是商品经济 |
3 社会主义与价值、劳动券的关系 |
3.1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价值的论述 |
3.1.1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与价值关系的论述 |
3.1.2 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与价值关系的论述 |
3.1.3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与价值关系的论述 |
3.1.4 剩余价值是反映社会关系的中心范畴 |
3.2 马克思对格雷“劳动货币”乌托邦的批判 |
3.3 马克思对蒲鲁东“劳动货币”乌托邦的批判 |
3.4 马克思对欧文“劳动货币”乌托邦的批判 |
3.5 马克思有关论述分析 |
4 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有关论述辩析 |
4.1 杜林的劳动论和价值论 |
4.2 杜林的空想社会主义方案 |
4.3 杜林的经济公社是行不通的 |
4.4 杜林“金属货币”实际上是劳动券 |
4.5 对恩格斯一段名言的全新阐释 |
5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问题 |
5.1 对“产品经济”理论的再认识 |
5.2 对“计划经济”理论的再认识 |
5.2.1 马克思的经济运行理论 |
5.2.2 恩格斯的经济运行理论 |
5.2.3 列宁的经济运行理论 |
5.2.4 “计划经济”的确切涵义 |
5.3 社会主义经济必然是市场经济 |
5.3.1 社会主义经济的等价分配原则 |
5.3.2 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价值规律 |
5.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 |
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
5.4.1 一般术语约定 |
5.4.2 商品问题 |
5.4.3 货币问题 |
5.4.4 资本问题 |
5.4.5 市场经济问题 |
5.5 股份公司的几个理论问题 |
5.5.1 股份公司的组织特征 |
5.5.2 股份公司财产关系的传统观点 |
5.5.3 所有权理论和产权理论的比较 |
5.5.4 股份公司的所有权结构 |
5.5.5 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 |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辨析 |
6.1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 |
6.2 运输业劳动创造价值 |
6.3 马克思服务价值论 |
6.4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规定 |
6.5 马克思市场价值理论 |
7 几种流行的价值理论批判 |
7.1 边际效用价值论批判 |
7.2 斯拉法价值理论批判 |
7.2.1 为维持生存的生产 |
7.2.2 具有剩余的生产 |
7.2.3 结论 |
7.3 斯梯德曼价值理论批判 |
7.4 广义价值论批判 |
7.4.1 广义价值决定理论的两部门模型 |
7.4.2 广义价值决定理论的 N部门模型 |
7.4.3 不是结束的结束语 |
7.5 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批判 |
7.5.1 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力和价值量关系的基本原理 |
7.5.2 蔡继明博士的推理过程及其逻辑错误 |
7.5.3 结论 |
8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 |
8.1 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希法亭对庞巴维克的反批判 |
8.2 鲍特凯维兹对马克思转形理论的研究 |
8.3 温特尼茨、米克和塞顿模型 |
8.3.1 温特尼茨模型 |
8.3.2 米克模型 |
8.3.3 塞顿模型 |
8.4 萨缪尔森关于转形问题的研究 |
8.4.1 《工资和利息》 |
8.4.2 《马克思的“价值”向竞争“价格”的“转化”》 |
8.4.3 《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 |
8.5 森岛通夫对马克思转形问题的解说 |
9 中国经济学家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 |
9.1 丁堡骏模型 |
9.2 朱奎模型 |
9.3 白暴力模型 |
9.4 王志国模型 |
9.5 张忠任模型 |
9.5.1 错误的模型设置 |
9.5.2 错误的数学证明 |
10 “转形问题”的彻底解决 |
10.1 李嘉图学派解体的两个原因 |
10.2 “简单转形问题”的彻底解决 |
10.2.1 周转相同、一次转移 |
10.2.2 周转不同、多次转移 |
10.3 解决“复杂转形问题”的理论基础 |
10.4 “复杂转形问题”的彻底解决 |
10.4.1 周转相同、一次转移 |
10.4.2 周转不同、多次转移 |
10.5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所获奖励 |
(5)从价值的涵义看价值理论的争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价值”的涵义 |
二、生产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 |
三、必须解放思想,承认和坚持生产要素价值论 |
(7)软件产品价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1.4 核心命题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与不足 |
2 价格机制理论发展述评与软件价格机制理论研究综述 |
2.1 价格机制理论演进述评 |
2.1.1 供求均衡的价格机制理论形成 |
2.1.2 主流经济学对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的发展 |
2.2 软件产品的经济特征与价格机制理论研究综述 |
2.2.1 软件产品的经济特征 |
2.2.2 软件产品价格机制理论研究综述 |
3 理论支点:广义价格机制理论 |
3.1 新兴经济理论提出的新命题 |
3.1.1 基于现代公共经济学的新命题 |
3.1.2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命题 |
3.1.3 基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新命题 |
3.2 广义价格机制理论的基本框架 |
3.2.1 对市场和价格的重新理解 |
3.2.2 广义价格机制理论的提出 |
3.2.3 广义价格机制运行的制度基础 |
3.2.4 广义价格机制的经济学机理 |
4 软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
4.1 软件产权保护方式 |
4.1.1 软件产权保护的法律手段 |
4.1.2 自由软件产权保护方式 |
4.2 软件产品价值评估理论概述 |
4.2.1 软件价值评估中的价格构成因素分析 |
4.2.2 软件产品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
4.3 软件产品价格形成机理的重新审视 |
4.3.1 传统价格机制理论的局限 |
4.3.2 软件产品价格形成机理求解 |
5 软件产品价格运行机制 |
5.1 软件产品供求中的价格机制 |
5.1.1 通用软件供求价格机制 |
5.1.2 专用软件供求价格机制 |
5.2 软件产品供给竞争中的价格机制 |
5.2.1 “起飞”竞争中的价格机制 |
5.2.2 “消费锁定”竞争中的价格机制 |
5.3 软件产品电子商务中的价格机制 |
5.3.1 电子商务和软件产品交易形态扩展 |
5.3.2 不确定性中的价格机制 |
5.3.3 电子商务中软件厂商的定价机制 |
5.4 软件产权保护中的价格机制 |
5.4.1 软件产权“完全”保护下的价格策略 |
5.4.2 软件产权“中度”保护下的价格策略 |
5.4.3 软件产权“无”保护下的价格策略 |
6 软件产品价格管理机制 |
6.1 软件产权保护“度”均衡机制 |
6.1.1 软件产权法律保护“度”的经济学分析 |
6.1.2 “度”的均衡:限制保护性垄断 |
6.2 软件供给反垄断价格管理机制 |
6.2.1 软件反垄断定价规制政策选择 |
6.2.2 软件标准垄断规制 |
6.2.3 软件捆绑垄断规制 |
6.3 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的价格管理机制 |
6.3.1 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不确定性管理 |
6.3.2 软件电子商务差别定价管理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前言 |
一、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背景 |
(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特征 |
(二) 一个多世纪以来时代的深刻变化 |
二、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一) 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二)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坚持哪些方面 |
三、 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一)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依据 |
(二)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四、 对目前几种观点的简评 |
(一) 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前提的问题 |
(二) 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源泉问题 |
(三) 关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问题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效率、交易费用与劳动价值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本文的结构 |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
一、 对生产力和生产率两个概念的界定 |
二、 马克思对该问题的有关论述 |
三、 对国内研究的简单回顾 |
四、 对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正比或反比的实证分析 |
五、 比较与启示 |
第二章 技术效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
一、 技术效率界定 |
二、 国内学者对技术价值论研究的回顾 |
三、 技术效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
四、 实证分析的启示意义 |
第三章 劳动力结构效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对分工理论的一个简单回顾 |
三、 比较优势理论 |
四、 劳动力结构效率与商品价值量:一个分析框架 |
五、 实证分析的启示意义 |
第四章 交易效率、交易费用与劳动价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马克思:交易劳动不创造价值的原因 |
三、 交易费用的定义、性质和成因 |
四、 交易费用与流通费用的比较研究 |
五、 交易品、交易效率与价值创造 |
六、 一个特别的声明 |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理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简要评述 |
三、 对国内理论界研究的简单评述 |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劳动理论分析框架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前瞻 |
一、 主要结论 |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商品价值源泉的科学界定(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价值源泉的不同界定及其历史依据 |
1、四种主要的价值源泉观 |
2、四种价值源泉观的不同历史依据 |
二、确认价值是不同社会财富的同一的社会计量尺度,是确定价值源泉的唯一历史依据 |
1、商品价值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社会性质 |
2、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
3、正确区分价值源泉和使用价值源泉的本质区别 |
4、价值量现实测定的特殊性及其认识误区的还原 |
⑴价值量现实测定的特殊性 |
⑵价值源泉认识误区的还原 |
三、广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
四、增加价值量的原因新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夫妻财产相关规定之评析[D]. 王丽莹. 黑龙江大学, 2012(07)
- [2]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研究[D]. 张莹. 北京工商大学, 2009(S2)
- [3]企业经营管理创造超值的原因及定量计算[J]. 吴尚宗,柴常谦,石贤达. 市场周刊(管理探索), 2005(06)
- [4]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D]. 岳宏志. 西北大学, 2005(03)
- [5]从价值的涵义看价值理论的争论[J]. 姜明. 江汉论坛, 2004(01)
- [6]增加价值量的原因新解[J]. 吴尚宗. 财经问题研究, 2004(01)
- [7]软件产品价格机制研究[D]. 王万山. 江西财经大学, 2003(03)
- [8]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D]. 崔占峰. 西南师范大学, 2003(03)
- [9]效率、交易费用与劳动价值论[D]. 李远富. 宁夏大学, 2003(01)
- [10]商品价值源泉的科学界定[J]. 胡炳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2(10)
标签:劳动价值论论文; 价值理论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