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2例

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2例

一、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治疗二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1](2019)在《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1.探讨影响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2.构建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3.评估方案实施的阻碍/促进因素,转化阻碍因素,促进理论方案转化为临床实践。4.评价知识转化效果,即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评价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 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各部分具体研究方法如下:第一部分: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相关影响因素研究1.文献回顾 系统回顾国内外烧伤患者功能康复相关文献,归纳出影响手部烧伤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2.访谈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出的影响因素罗列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烧伤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及住院烧伤患者,整理分析出影响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为方案构建提供依据。第二部分: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以KTA模型为理论框架,参照其提倡的步骤,根据前期研究分析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知识检索、知识综合,初步形成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通过轮回咨询烧伤方面的医疗、护理及康复专家确定初步理论方案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评估方案实施的阻碍/促进因素,转化阻碍因素,整理专家意见,修改、调整、完善方案,形成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终稿。第三部分: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评价采用类实验研究法,选取某烧伤研究所2018年1月~5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2018年6月~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住院患者为干预组,采用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从手部烧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综合健康状况、康复知识知晓情况等方面初步检验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以及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a=0.05。[结 果]1.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出影响手部烧伤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因素包括:①疾病相关因素:烧伤深度、烧伤总面积、烧伤严重程度、是否手术、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疼痛、创面出血破溃等。②康复治疗相关因素:康复训练介入时机、训练强度、支具的制作与佩戴、康复知识宣教、是否监督患者规律训练等。③心理-社会因素:康复知识、经济状况、心理接受能力、家庭及社会支持力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2.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出手功能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选择可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四大板块:手功能管理、疼痛管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手功能管理问题包括医护人员对康复重视度不够,患者对康复的认知不足或不正确,缺乏全程康复理念;康复治疗师主要遵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评估主动性不足;科室没有建立专业化康复评估体系,多凭经验评估;缺乏统一的康复干预方案和操作流程;康复护士缺乏;日常康复训练监督力度不足;部分患者担心创面出血而拒绝早期康复训练。疼痛管理问题包括医务人员疼痛管理意识淡薄;疼痛评估不足;缺乏规范的药物镇痛方案和非药物镇痛方案;患者不接受镇痛药的副作用。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缺乏专业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问题包括宣教形式单一,以口头宣教为主;缺乏统一的康复宣教方案和宣教流程。3.构建了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并制定了实施流程。4.分析了方案实施的阻碍/促进因素,转化了大部分阻碍因素,将以证据为依据的方案本土化。5.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干预效果,两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在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手功能恢复、综合健康状况、康复知识的知晓情况方面均有显着改善,干预组在缓解烧伤背景痛、改善手功能及综合健康状况、强化患者康复知识的知晓情况方面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1.采用KTA模型构建的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了高质量的康复护理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2.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规范了目前实施的手功能康复护理实践,推动了最佳证据转化为实践,提高了康复护理实践水平。3.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和手功能等。同时,丰富患者的康复知识,培养患者正确的康复认知,加强医务人员对康复的重视。

苏用忠(Son Yong Cheong)[2](2019)在《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肘关节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因约半数的打网球者得此病,故名之。本病以肘部外侧部分筋肉的疼痛、触痛,作握持、伸腕、前臂旋后动作时肱骨外上髁部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损伤性疾病。本病是中年人的特发性疾病,据临床统计,患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多为40岁左右,本病流行率在1%至3%之间,40以后、50岁以前年龄段的人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年龄在42至46岁女性群体,其发病率可高达10%。多见于长期从事特殊工作的中年人,随着近现代工作、生活对于电脑、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日趋加深的依赖,长时间的伏案工作、面对电脑、手持鼠标、低头玩手机,造成姿势不良、肘部劳损、防护不当等原因,从而导致肱骨外上髁炎发病率日渐升高,并具有年轻化趋势。本病第一次诱发可由手肘突然用力不当、急性损伤导致,但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劳损过程,从广泛的疼痛逐渐出现单方向、用力时疼痛。患者常在进行提取重物、拧衣服、旋转螺丝刀、开红酒瓶或提茶壶倒水、扫地等动作时,发生手肘外侧的隐痛或剧痛;有的症状不显着,时隐时现,经数月后可自行痊愈;然较重患者,疼痛持续,手臂无力,甚至持物掉落地上,在前臂旋前伸时,也常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现代医学认为无论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的劳损导致发病,肱骨外上髁炎的直接因素都是受伤前前臂多处在旋前位,伸肌群突然或长期收缩,局部纤维组织机化,对血管神经束、肌腱造成反复、经常性刺激导致。由于大多数患者并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所以病理生理资料较少,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抵止部周围瘢痕组织生成是目前可以肯定的病理变化。阐述其病理生理机制的主要存在四种学说,包括血管、神经束卡压学说、伸肌总腱抵止部损伤学说、变性学说、环状韧带损伤后炎症、桡神经分支受累学说、滑膜嵌顿学说。普遍被认可的理论为肱骨外上髁肌群附着处局部变性、渗出、粘连等,形成无菌性炎症,其病理变化为桡侧伸腕肌腱起点的撕裂、瘢痕形成,伸肌总腱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骨膜炎、骨炎,肱桡关节滑膜皱襞增生、肥厚,血管神经束筋膜嵌顿以及环状韧带变性等。而在祖国医学中,《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故肱骨外上髁炎可属于“伤筋”、“痹症”的范畴,因其肘部疼痛,肘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又称为“肘痛”、“肘劳”。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慢性劳损所致,多由素体正气不足、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而痹阻经筋,或血不荣筋、筋骨失养而发病。根据病因病机,分有风寒阻络、气血亏虚、湿热内蕴三个证型。在临床中,中医关于网球肘的治疗措施及种类可谓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其中传统疗法如单纯毫针针刺、温针灸、火针、隔姜灸、理筋手法等,以及结合现代医学特色的针灸疗法如电针、针刀、浮针、穴位注射等,都是目前治疗该病运用较多的针灸治疗方法。在众多的疗法中,兼具生姜的温经散寒以及灸法的温经通脉双重特点的隔姜灸疗法能较好地促进病灶局部微循环,从而有效地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临床治疗中,尽管火针疗法在痹症等疾病中疗效显着,但因传统火针针体较粗,痛感较为强烈,且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病人较为抗拒而难以开展施治,而毫火针在保留传统火针的深入病灶和反应点、加快病灶循环和代谢,改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并快速促进修复的优势基础上,在针体上加以改良,使得医者施治操作更为简便,病患疼痛感减少,医疗安全性提高,因此在网球肘等痹病中的应用度也得到极大的拓展。目前西医治疗网球肘的方法有限,且疗效不甚满意,其中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疗法主要是通过局注射皮质激素、肉毒杆菌毒素、玻璃酸钠、自体血液制品及组织工程细胞等进行封闭治疗,虽然可迅速缓解局部疼痛,但疗效持续时间短,为暂时性,所以疼痛症状容易再次复发。此外,功能训练在网球肘的治疗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行为干预及功能练习能较好地促进患者肢体自我功能的恢复。等研究发现,采用缓慢渐进式的易于操作的相关练习(主要对桡侧腕短伸肌进行静力牵拉以及对肘关节进行离心运动练习)在缓解患者肱骨外上髁疼痛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肘部功能。患者掌握正确的家庭自我练习方式的优势在于不仅可实现早期及随时自我治疗的目的,还可减少相关医疗时间及费用的支出(无需专门到医疗机构寻求康复医师的协助治疗)。因此,本研究以风寒阻络、气血亏虚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肘外侧疼痛及肘关节功能损伤,采用关节松动训练为基础治疗,探索亳火针与隔姜灸在降低患者肘外侧疼痛,改善患者肘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优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简便廉价的复合疗法,并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系统归纳总结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疾病范畴、流行病学特征、病因病理、疼痛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概况。2通过开展文献研究,系统总结归纳近年来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热点研究方向、主要治疗手段及各自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选取适宜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3通过开展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风寒阻络型、气血亏虚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试验,并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作比较,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功能提高情况等。4为寻找临床防治肱骨外上髁炎的迅速、简便、廉价、效佳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包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含中华医学会期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筛选相关文献,运用综述形式分析并归纳、总结中医、西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研究及诊疗进展.总结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研究思路、治疗方法。2临床研究: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风寒阻络、气血亏虚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隔姜灸组两组,每组各34例。分别接受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和隔江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选穴:以阿是穴为主穴,患侧曲池、手三里、合谷为配穴。关节松动训练主要是针对肱桡关节、桡侧腕短伸肌的静力牵拉练习。治疗为每3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对患者进行各项指标评价,主要采用的量表为疼痛简化量表、肘功能评定表;主要评定指标包括:临床疗效、镇痛效果,治疗前后疼痛量表总分及分项目得分变化,治疗前后肘功能评定表总分及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等项目得分变化,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所得数据由专人整理,并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指标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和治疗前总分、肘功能评定总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组间基线具有可比性。(2)临床有效率的比较:①临床疗效比较:毫火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90.00%。经过Wilcoxon秩和检验,Z=1083.4,P=0.042(<0.05),两组之间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即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②镇痛效果比较:毫火针组的镇痛效果显效比占59.38%,隔姜组的镇痛效果显效比为50%,毫火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隔姜灸组的镇痛效果为86.67%,,经Wilcoxon秩和检验后,Z=11125.6,P=0.04,表明两组患者止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组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组。(3)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①SF-McGill量表比较: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SF-McGil l量表总分均显着降低,两两比较经Bonferroni校正后,SF-McGill量表总分在治疗后2周和4周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2周和4周两组间比较显示,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组的总评分显着低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组(P<0.05)。两组SF-McGill量表各项目分值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治疗4周后患者疼痛改善更为显着。而组间比较显示:治疗2周后,毫火针治疗组的VAS、PPI,、PRI这三个子项目的分值均显着低于隔姜灸组,当治疗达到4周后,毫火针治疗组的VAS、PPI两个子项目的分值显着低于隔姜灸组,而PRI这一项的分值在两个组间的差异不明显。②肘功能评定的比较: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两组患者肘功能评定量表各子项目得分均显着升高(P<0.01),两两比较经Bonferroni校正提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症状体征、日常生活项目评分在治疗2周和4周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评分方面,毫火针组显着高于隔姜灸治疗组(P<0.01),而治疗2周后日常生活评分则毫火针治疗组较隔姜灸治疗组处于劣势(P<0.05),但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两组在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方面,效果大致相当,差异无显着性(P>0.05)(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治疗过程中,毫火针组有3例患者在取针时有出血、血肿现象,经按压后止血,血肿吸收,不影响治疗进程,无晕针、滞针、断针、烫伤等不良事件发生;隔姜灸组有1例患者在第一次治疗时发生晕灸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不影响治疗进程,有2例患者在灸后有出小水泡的现象,经涂擦红花油后自行吸收,不影响治疗进程,无感染、大面积烫伤等其余不良事件。结论:通过对临床研究数据的处理、分析得知: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与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均能有效治疗风寒阻络型、气血亏虚型肱骨外上髁炎,在镇痛、改善患者肘功能方面疗效明显;短期观察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更善于镇痛,而隔姜灸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更善于改善肘功能;长期治疗时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的镇痛效果好,改善功能方面,毫火针和隔物灸治疗效果相当,坚持长期规范的关节松动训练能够改善症状,预防复发。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操作简便易学等特点,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依从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对于辨证属于风寒阻络型和气血亏虚型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推荐使用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本课题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观察的样本量较小,仅纳入了风寒阻络型、气血亏虚型两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未对湿热内蕴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本疗法的探索,未对单侧或双侧均有病变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分析及探讨,毫火针操作时在针刺深度、针刺角度、留针时间方面不够精确,未设置基础的关节松动训练组,比较在关节松动训练基础上,结合毫火针、隔姜灸治疗,是否优于单纯的关节松动训练,,评估标准较多借助于常用量表,握力改变缺乏量效指标,观察指标和评估工具的选择是否恰当、全面,有待进一步商榷和完善。因此今后可通过扩大样本量,增加亚组进行比较、分析,减少误差,制定规范的毫火针操作流程,设置单纯的关节松动训练组进行对照等方面对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进一步研究。

周宪章,陈娟,谢雅芬,陈成威,张国栋,黄建锋,赖雪媛,李海生[3](2017)在《程式化近指间关节松解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程式化近指间关节松解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近指间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致近指间关节僵硬患者110例(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指),对照组采用系统康复治疗,实验组采用"系统康复-程式化关节松解术-系统康复"治疗模式,比较两组的近指间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2周,两组患者的近指间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开始,实验组的近指间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式化近指间关节松解术结合系统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功能,且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着。

杨兆平[4](2017)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脱套伤一期原位植皮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肢体脱套伤一期原位植皮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其推广使用提供主要依据。方法:以威海市立医院2011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肢体脱套伤病患为研究对象,共计52例。其中实验组26例患者使用一期联合应用原位植皮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其中男20例,女6例;这26位患者年龄保持在19到52岁之间,平均年龄大致为37.2岁。自受伤到最终患者就诊基本时间在50分钟到4小时之间,平均2.4个小时。其中26位患者受伤的原因16例由于手足原因,另外有3例肩背侧,7例是四肢的原因。受伤导致皮肤撕脱的面积保持在5cm×6cm--13cm×16cm,其中4例患者合并肌健损伤、开放性骨折。对照组26例患者采取常规清创原位植皮打包换药治疗方法,其中22例是男性,4例是女性。这26位患者年龄保持在21岁至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岁。就诊时间从受伤到患者就诊基本在0.5到4个小时之间,平均2.3小时。他们受伤的原因,其中10例是错误操作机器导致,10例则是车轮碾压导致受伤,其它6例则是意外导致的外伤。受伤的部位基本上分布在手足、肩背侧以及四肢,其中15例在手足,4例在肩背侧,7例在四肢。受伤导致皮肤撕脱的面积基本上保持在:4cm×6cm-12cm×16cm,3例患者合并肌腱损伤、开放性骨折。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中的差异无意义,其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结果:通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明显要好,实验组患者在创伤一期愈合比例、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一周愈合面积、换药频次、住院时间均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肢体脱套伤一期原位植皮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能提高植皮的存活率,达到了及时清除坏死物质,有效清创,改善循环的目的,缩短了治疗周期,缓解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住院费用,由于此技术能够高效的利用患者自身的撕脱皮肤,缩减植皮供应区的面积,进而达到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减轻经济负担的作用,特别是它能够减少疤痕色素沉积、淡化供给区的疤痕区域,此类效果对于皮肤大面积撕脱者效果更为明显,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值得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薛雯[5](2016)在《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进展》文中提出阐述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现状,归纳护理干预开展的时间、患者的心理因素、烧伤后患者对功能康复重要性的认知及护理管理方法等因素对烧伤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黄圣斌[6](2014)在《小儿拇指急诊再造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急诊手术再造的拇指功能与择期手术相比有无差别;小儿拇指缺损急诊再造的手术方案;小儿拇指缺损急诊再造的优势、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游离足趾急诊再造拇指的30例患儿(急诊组),并与择期移植再造拇指的32例患儿(择期组)比较,回顾分析两组手术时间、血管危象发生率、成活率、及手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区别。结果1.急诊组30例手术时间为(122±12)分钟,1例发生静脉危象,成活率100%,经6~24个月随访,1例发生骨质吸收,再造拇指外观满意,对掌活动灵敏,拇指抓、握、捏有力。择期组32例手术时间为(189±17)分钟,1例发生动脉危象,成活率100%,无骨质吸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急诊再造拇指的优良率为93.3%,高于择期组62.5%,急诊组感觉恢复优于择期组。2.两组无一例发生足部并发症,对足部的发育影响很小,敢于行走、跑跳等活动。结论1.小儿拇指缺损急诊再造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无需二期手术。2.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急诊手术,使手术更安全可靠,其血管危象发生率、成活率与择期手术相比并无明显区别。3.急诊手术可保留更多血管神经、肌腱、骨关节等重要组织,再造拇指可获得理想的外观,功能、感觉恢复优于择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李莉[7](2014)在《联合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瘢痕增生及应激应对方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烧伤病人创面愈合后的一种后遗症,严重的瘢痕增生不仅影响外观和功能,还会给患者心理上造成极大创伤,在生活自理、社会交往、恢复工作等各方面留下后患。随着烧伤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烧伤后期的康复干预,包括瘢痕增生的预防和干预、心理康复及社会康复近年来逐渐被重视。如何在烧伤创面治愈后通过有效的方法抑制瘢痕的增生或降低瘢痕的挛缩畸形及建立完善包括心理和社会康复的综合康复体系成为临床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联合干预的方法对烧伤患者的瘢痕增生、应激应对方式及综合健康水平的影响,为烧伤患者的身心全面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1~2014.1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整形一科的烧伤住院患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压力干预组、激光干预组、激光及压力联合干预组,压力干预组:给予单纯压力干预,穿戴为患者定做的压力衣,时间>23h/d。激光干预组:给予560nm~1200nm强脉冲光源对瘢痕部位照射干预,每周1次。根据干预面积确定干预时间。激光及压力联合干预组:在穿戴压力衣的同时每周激光干预1次,方法同激光干预组。同时压力干预组和激光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增强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共干预6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对三组患者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中文版烧伤健康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三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瘢痕厚度、色素沉着程度、自我效能感、医学应对方式、综合健康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干预后效果组间比较,压力组和联合干预组瘢痕厚度变化优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激光组和联合干预组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增生的干预效果优于压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高于压力组和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联合干预组患者的应对方式转变高于压力组和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联合干预组患者的综合健康水平高于压力组和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压力干预可以减轻瘢痕增生的厚度;2激光干预能够减少瘢痕的色素沉着及毛细血管增生;3联合干预能够减轻瘢痕增生的厚度、毛细血管增生、色素沉着;改变了患者对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提高其综合健康水平,促进了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房淑文[8](2001)在《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治疗二例》文中认为

二、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治疗二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治疗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1)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肘劳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分析
        二、病位与经筋的分布关系
    第二节 西医对外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
        一、解剖结构
        二、病因学说
        三、病理机制
    第三节 中医治疗进展
        一、针刺类
        二、艾灸
        三、推拿
        四、小针刀
        五、浮针
        六、中药制剂
    第四节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一、局部药物注射
        二、体外冲击波结合超声治疗
        三、腕伸肌能力技术
        四、动态关节松动术
        五、微创疗法
        六、康复训练
    第五节 毫火针研究进展
        一、毫火针基础理论的进展
        二、毫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三、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辨证分型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中止/剔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指标的对比
        二、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
        三、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对比
        四、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详细记录
    第四节 分析讨论
        一、关于本研究课题的选择
        二、关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三、关于观察指标和评估工具的选择
        四、关于临床研究结果的评价
        五、关于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思路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3)程式化近指间关节松解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1.4.2实验组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4)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脱套伤一期原位植皮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材料
        2.2 治疗方法
    3 术后护理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植皮愈合情况
    2 手术后创面植皮成活面积评价
    3 随访情况
讨论
    1 皮肤的结构
    2 传统方法治疗的不足
    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介绍
    4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临床上具有巨大优势
    5 本次探讨中涉及案例所使用设备材料的新特点
    6 负压源的选择
    7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临床中使用的注意事项
    8 网格法的引入
    9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9.1 原位植皮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9.2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9.3 负压封闭引流(VSD)更适合在非负重区域使用
        9.4 负压封闭引流(VSD)用在手指皮肤脱套伤中效果不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护理干预开展的影响因素
    1.1 干预开展的时间
    1.2 患者的心理因素
    1.3 护理管理因素
2 护理干预的方法
    2.1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2.2 被动、主动的肢体活动
    2.3 支具治疗
    2.4 压力治疗
    2.5 熏洗浸浴疗法
    2.6 理疗技术
    2.7 视频技术
    2.8 康复机器人
3 小结

(6)小儿拇指急诊再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一
典型病例二
典型病例三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联合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瘢痕增生及应激应对方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干预内容
        1.1.4 效果评价
        1.1.5 统计学分析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比较
    1.3 讨论
        1.3.1 烧伤后瘢痕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3.2 烧伤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烧伤综合康复和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1 相关定义概念界定
    2.2 烧伤综合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治疗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典型病例
讨 论

四、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治疗二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D]. 王慧.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2]毫火针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D]. 苏用忠(Son Yong Che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程式化近指间关节松解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J]. 周宪章,陈娟,谢雅芬,陈成威,张国栋,黄建锋,赖雪媛,李海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08)
  • [4]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脱套伤一期原位植皮中的临床研究[D]. 杨兆平. 青岛大学, 2017(01)
  • [5]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进展[J]. 薛雯.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10)
  • [6]小儿拇指急诊再造的临床研究[D]. 黄圣斌.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1)
  • [7]联合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瘢痕增生及应激应对方式的影响[D]. 李莉.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 [8]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治疗二例[J]. 房淑文. 中国疗养医学, 2001(06)

标签:;  ;  ;  ;  ;  

烧伤康复期手部疤痕蜡疗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