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药物联合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论文文献综述)
文立德(WALEED MOHAMMED HAMOOD AL-DUMAINI)[1](2021)在《ALA-PDT治疗肿瘤性及炎症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在肿瘤性皮肤病及炎症性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从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创伤性、美容、病人满意度多方面评价ALA-PDT在皮肤病治疗的利弊,从而指导皮肤科医师选择和实施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部,于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为皮肤肿瘤、尖锐湿疣、中重度痤疮及秃发性毛囊炎等患者50名。2、所有患者均接受2~6次ALA-PDT治疗,并记录皮疹改变,同时评价临床疗效、副作用、复发率、美容效果、皮肤损伤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疗效观察:(1)非黑色素性皮肤肿瘤8例,其中术后鳞状细胞癌4例,治愈2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基底细胞癌1例,治愈;多发性日光性角化1例,治愈;Bowen病1例,显效,乳房外Paget病1例,有效。(2)尖锐湿疣38例,治愈29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92%。(3)重度痤疮、毛囊炎4例,其中重度痤疮3例,显效,有效率100%;秃发性毛囊炎1例,治愈。不同疾病类型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1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主要表现为轻度烧灼感、红斑、发红、糜烂、恶心呕吐、局部肿胀、外周色素改变。其中轻度烧灼感6例,发生率12%;烧灼痛伴糜烂3例,发生率6%;局部及外周色素改变3例,发生率6%;局部红斑3例,发生率6%;恶心呕吐1例,发生率2%。3、创伤评估与处理:(1)疼痛评估与处理:50例患者中有2例疼痛评分为2分(当注意到疼痛时会有轻微的疼痛感),均无需处理。其余48名患者的评分为0(无痛)。(2)功能评估:50例患者均为Ⅲ级(满意,功能不受限,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无局部异常)。4、美容效果评估:50例患者中,1级2例,占4%,在治疗部位的表面和边缘有局限性红斑或显着的棕色色素斑;2级2例,占4%,有很薄的疤痕或无疤痕;其余为3级,占92%,无疤痕和色素改变。5、复发率(RR):本研究共有9例复发。皮肤肿瘤组,其中Bowen病1例,复发率为100%,Paget病1例,复发率为100%;日光性角化、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无复发。生殖器疣组38例中复发6例为15.79%,其中尿道口尖锐湿疣3例,复发率为7.9%,肛管尖锐湿疣1例,复发率为2.6%,宫颈尖锐湿疣1例复发率,2.6%,阴茎尖锐湿疣1例,复发率为2.6%;外阴尖锐湿疣无复发;痤疮和毛囊炎组仅1例炎性囊性痤疮复发;斑秃性毛囊炎无复发。6、患者满意度调查:32例为5分(非常满意),占64%;15例为4分(满意),占30%;3例为3分(一般),占6%。患者总满意率为94%。结论1、ALA-PDT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的光化学疗法,可以广泛运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2、对于肿瘤性和炎症性皮损,尤其是大面积皮损,联合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减少复发率;因此,建议首先应用一种或多种其他方式(手术、冷冻治疗、电灼、局部化疗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然后进行ALA-PDT治疗。3、ALA-PDT治疗的副作用发生率低,仅有轻度疼痛、烧灼感、糜烂、外周色素改变等不良反应。4、ALA-PDT治疗是一种无创性疗法,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PDT治疗也适用于特殊患者群体,例如器官移植受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特殊部位(头皮、面部、生殖器)的肿瘤和炎症病变以及老年患者,尤其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不能忍受其他创伤治疗。
杨虎辉[2](2021)在《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自拟方“疏肝祛疣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复发性肝郁气滞证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对患者外周血的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于皮肤科门诊部行微波治疗,将全部肉眼可见疣体一次性清除。治疗组予术后冲服疏肝祛疣汤配方颗粒,同时予臀部肌注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照组予臀部肌注干扰素α-2b注射液。两组均用药2月,治疗期间两周复诊一次,在第一次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共6次。复诊时观察微波治疗后创口的修复情况,记录治疗范围及周围2cm内是否有疣体新发,是否有其他身体不适出现等;首次治疗及治疗后第90天测定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结果:1.临床研究1.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疣体大小评分和疣体数目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具有可比性。1.2治疗后,经统计分析两组研究都获得了较高的痊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治疗组痊愈率为84.8%,复发率为15.2%;对照组痊愈率为63.6%,复发率为36.4%,两组痊愈率和复发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实验研究2.1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表达和CD4+/CD8+比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具可比性。治疗前CD4+、CD4+/CD8+比值较标准参考值偏低,CD8+较标准参考值偏高。2.2 CD4+的表达:治疗组治疗后CD4+表达上调,且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表达上调,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CD4+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调节CD4+的表达时更具有优势。2.3 CD8+的表达:治疗后两组CD8+均下降,两组各自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调节CD8+的表达时作用占优。2.4 CD4+/CD8+的表达:治疗后两组CD4+/CD8+值均较前上调,且两组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肝郁气滞证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都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干扰素,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临床值得参考和推广应用。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3](2021)在《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2021完整版)》文中研究表明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该病容易复发,需长时间反复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本指南是2014版《尖锐湿疣诊疗指南》的修订与更新,旨在从病原学、自然病程、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特殊部位的治疗、特殊情况的处理、随访、判愈与预后、性伴的管理、预防、健康促进与保健方面给从事尖锐湿疣诊疗的各级医务工作者提供诊疗建议和参考,并对常用的诊疗方法做了推荐力度和证据强度的评价。
曹云云[4](2020)在《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确定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前景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每组36例。治疗组:CO2激光+槐杞黄颗粒口服+中药熏洗;对照组A:CO2激光+槐杞黄颗粒口服;对照组B:CO2激光+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三组分别于最后一次CO2激光治疗术后每月随访一次,共六次。观察患者的皮损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记录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的标准化得分数值及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后三组间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2.三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对照组A低于对照组B(P<0.05)。3.治疗组及对照组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的标准化得分值均有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5.三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为2级,未做特殊处置,可自行缓解。结论:1.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复发率低。2.槐杞黄颗粒能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状态,发挥细胞免疫机制。
李小燕[5](2020)在《ALA-PDT对尖锐湿疣组织中TLR4和NF-κB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临床中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之一,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HPV6和HPV11型。CA好发于性活跃人群,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及肛周的增生性病变,本病传染性强、增殖快、有发生恶变的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CA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局部外用药物、激光、冷冻、手术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除病变的疣体组织,但治疗后的高复发率和多种不良反应是医师和患者常面临的临床问题。艾拉-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是 CA 临床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在提高CA治疗效果、减少对组织的创伤、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显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CA的临床治疗。ALA-PDT治疗CA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其对CA组织的增殖、凋亡、血管生成、免疫等众多复杂因素产生影响,而目前关于ALA-PDT对CA免疫机制的研究较少。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免疫细胞识别病原微生物保守结构的受体,能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抵抗病原体入侵。TLR4是人类中发现最早的TLR,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等过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高效的转录调节因子,被激活后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参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细胞增殖等过程。本实验通过观察ALA-PDT治疗前后CA组织中TLR4和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ALA-PDT治疗CA可能的相关免疫机制,以丰富ALA-PDT治疗CA的免疫理论机制。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纳入52例CA患者,均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其中女22例,男30例,年龄20~55岁,平均34.4±6.5岁;病程20~120天,平均60.3±15.6天。所有患者均具有CA典型的临床表现,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病理活检见挖空细胞,皮损处取材原位杂交法均检测到HPV感染。剔除标准:1)本次就诊前经治疗者;2)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或近期应用免疫调节剂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4)未成年者。2 方法ALA-PDT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切取少量疣体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前后CA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情况。TLR4定位于胞膜和胞浆,NF-κB主要定位于胞核,少量位于胞浆。阳性细胞的判定:镜下观察到棕黄、黄色或淡黄色颗粒。根据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着色强度进行分级评分。阳性细胞百分比≥76%、51%~75%、26%~50%、11%~25%、≤10%分别记4、3、2、1、0分;着色强度为棕黄、黄色、淡黄、未着色分别记3、2、1、0分,每张切片在高倍(×400)光学显微镜下随机观察5个不同区域,取平均值作为该项得分。将以上两项得分的积作为总分,总分为9~12分、5~8分、1~4分、0分分别代表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ALA-PDT治疗前后CA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率差异用χ2检验,表达强度差异用秩和检验;用Spearman方法分析治疗后CA组织中二者的相关性。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LA-PDT治疗前后CA组织中TLR4的表达ALA-PDT治疗前,52例CA患者中TLR4阳性表达45例,阳性表达率为86.53%(45/52),表达强度多为++~+++;治疗后TLR4阳性表达23例,阳性表达率为44.23%(23/52),表达强度多为-~+;ALA-PDT治疗后TLR4的阳性表达率(χ2=20.562,P<0.05)和阳性表达强度(H=-6.295,P<0.05)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ALA-PDT治疗前后CA组织中NF-κB的表达ALA-PDT治疗前,52例CA患者中NF-κB阳性表达49例,阳性表达率为94.23%(49/52),表达强度多为++~+++;治疗后NF-κB阳性表达20例,阳性表达率为38.46%(20/52),表达强度多为-~+;ALA-PDT治疗后NF-κB的阳性表达率(χ2=36.217,P<0.05)和阳性表达强度(H=-7.280,P<0.05)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ALA-PDT治疗后TLR4和NF-κB在CA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ALA-PDT治疗后,TLR4在23例患者中呈阳性表达,在29例患者呈阴性表达;NF-κB在20例患者中呈阳性表达,在32例患者中呈阴性表达。治疗后CA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结论1、ALA-PDT治疗后CA组织中TLR4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降低,提示ALA-PDT可能通过降低CA组织中TLR4的表达,减少CA组织局部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局部免疫状态,促进CA消退。2、ALA-PDT治疗后CA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降低,提示ALA-PDT可能通过降低NF-κB的表达,调节下游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改善CA局部的免疫抑制状态,抑制CA的增生,促进CA组织的消退。3、ALA-PDT治疗后CA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改善局部免疫抑制状态对CA的消退起协同促进作用。
杨璐桧[6](2020)在《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复发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尖锐湿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得到患者知情同意,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心理健康状态、临床特点、治疗及复发情况。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判定,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354例尖锐湿疣患者中,男性占71.5%,女性占28.5%;未婚占38.1%,已婚者占59.1%;平均年龄为29.42±11.34岁(1~71岁),其中19~29岁病例最多,占52.2%;86.0%为汉族,48.0%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职业以公司职员为主,占44.4%,49.7%平均月收入水平2000~5000元;60.5%病程小于3个月,3.1%病程超过1年;男性患者皮损主要好发部位为肛周(42.3%)、尿道口(25.7%)及冠状沟(23.7%);女性患者好发部位为会阴(38.6%)、阴道口(31.7%)及肛周(31.7%);61.0%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20.9%自觉瘙痒;64.7%患者疣体数目小于5个,71.2%疣体直径小于5mm,形状以菜花状较多,占48.6%,颜色以肤色为主,占72.0%;4.8%合并HIV感染,9.9%合并梅毒感染。女性患者比男性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P<0.05),尖锐湿疣对女性工作及生活影响比男性严重(P<0.05)。302例保持随访患者中,复发率为26.8%,其中单纯物理治疗复发率为46.1%,物理治疗联合光动力治疗复发率为20.4%。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大于50岁、吸烟、嗜酒、熬夜、焦虑、多性伴及多皮损数目与尖锐湿疣复发相关(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嗜酒、熬夜、焦虑、多皮损数目是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尖锐湿疣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青年为主。嗜酒、熬夜、焦虑、皮损数目多、男性包皮过长是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物理治疗基础上联合光动力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尖锐湿疣对女性患者工作生活影响大于男性,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及干预,树立治疗信心。
官莹玉[7](2020)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发病率至今居高不降,因其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复发率高及部分HPV亚型可致癌,防治CA仍是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本课题旨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通过试验对比研究,观察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外阴CA的疗效,以期降低外阴CA的治疗成本。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符合尖锐湿疣诊断,且疣体位于外阴的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为36例,两组患者均行梅毒、艾滋病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者进入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均先对皮损部位进行消毒及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实验组用酒精灯将7号注射针头的针尖前1/4烧红至发白后迅速刺入疣体根部,后根据疣体的大小反复操作数次直至疣体变白坏死;对照组使用型号为BT-901C的CO2激光机,将肉眼可看见的疣体彻底去除。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当晚开始使用10%疣毒净外洗液(疣毒净外洗液:清水=1:9,每天清洗或浸泡患处1次,每次15分钟)及疣毒净胶囊(口服,每天3次,每次5粒)。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并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指导患者治疗和随访期间绝对禁止不洁性行为、每天注意外阴卫生并且真实地记录术口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疣毒净洗剂和疣毒净胶囊均来自广东省中医院制剂室。疣毒净洗剂主要成分为紫草、虎杖、苦参、枯矾等;疣毒净胶囊主要成分为板蓝根、虎杖、土贝母、紫草、黄芪、白术等。结果:1.CO2激光联合疣毒净洗剂及疣毒净胶囊疗法对外阴尖锐湿疣的治愈率是81.25%,复发率 18.75%。2.火针联合疣毒净洗剂和疣毒净胶囊疗法对外阴尖锐湿疣的治愈率是78.13%,复发率21.88%。3.实验组和对照组短期(3个月以内)和远期(大于6个月)疗效相近。4.性别和年龄不影响临床疗效。5.治疗前疣体个数和疣体最大直径影响治疗效果,疣体数越多、疣体最大直径>5cm,复发率越高。6.实验组术口结痂时间和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疗效相当。在术口结痂时间和愈合时间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整个治疗和观察期间,受试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故可认为火针联合疣毒净制剂治疗尖锐湿疣的安全性好、创面愈合快、耐受性好,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价格适中,值得在临床应用。
田萌萌[8](2019)在《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并与光动力及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做对比,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经济学指标等,为探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经济性好的尖锐湿疣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首诊为尖锐湿疣的皮肤科门诊患者,对符合条件的尖锐湿疣患者(包括年龄1750岁;皮损均位于外生殖器或肛周;病程不超过3月;单个皮损直径<0.5cm,皮损数<10个,皮损面积≤6cm2;皮损可以单发,也可多发)入组。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2次/天)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20ug,1周/次),治疗3周为1疗程;B组采用光动力治疗(1次/周),治疗3周为1疗程;C组采用CO2激光治疗,均治疗1次。在治疗结束后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每组患者的治疗费用进行统计比较。嘱咐患者连续随访3个月,每月一次,以观察、统计复发率。结果ABC三组共收集有效病例177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94例,年龄在1750岁之间,年龄的中位数为30岁。三组在患病病程、年龄、性别及皮损大小、数量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3.05%、81.35%及100%,复发率分别为8.47%、10.17%及32.2%;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5.42%、20.34%及30.51%;治疗费用分别是246.73元、6105.64元及526.63元。对AB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行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5,P=0.854,P>0.05),AB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对ABC三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2,P=0.005,P<0.05);AB两组间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749,P>0.05),AB两组复发率无差别;AC两组间的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95,P=0.006,P<0.05),C组复发率显着高于A组,即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高于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BC两组间的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P=0.014,P<0.05),C组复发率显着高于B组,即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高于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对ABC三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9,P=0.447,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在治疗皮损位于外生殖器或肛周;病程不超过3月;单个皮损直径<0.5cm,皮损数<10个,皮损面积≤6cm2的尖锐湿疣的效果、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面等与光动力疗法无统计学差异,且明显降低了治疗费用;而在治疗费用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CO2激光疗法。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某些尖锐湿疣临床效果确切,复发率低,经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在治疗其它类型尖锐湿疣方面、以及在与光动力联合CO2激光疗法等其它措施比较方面,本次未做深入研究。期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张莉雪[9](2019)在《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人乳头瘤病毒(HPV)核心知识了解程度及性教育来源、一般行为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就医情况、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一般状况,分析尖锐湿疣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尖锐湿疣易感人群及易复发人群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其发病率及复发率;为尖锐湿疣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2017年3月2018年9月,选取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山东省VCT检测门诊、国家哨点检测单位)就诊、并确诊为尖锐湿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HPV核心知识了解程度及性教育来源、一般行为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就医情况、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经济压力、社会支持等信息,并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记录其皮损部位、治疗情况及复发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尖锐湿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尖锐湿疣复发相关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尖锐湿疣复发相关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18份。调查对象年龄平均28.64±7.82岁(1761岁),其中1.83%(4人)18岁及以下,35.78%(78人)1924岁,25.23%(55人)2529岁,27.98%(61人)3039岁,6.88%(15人)4049岁,2.29%(5人)50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2.11%(70人),女性67.89%(148人)。数据表明性伴数量多、不正确使用安全套、HPV核心知识欠缺,心理压力大、无人倾诉,焦虑、抑郁等是感染尖锐湿疣的相关因素;同时,随访了202例尖锐湿疣患者,结果示:其中复发人群占72.28%(146人),非复发人群占27.72%(56人)。分析数据可得:了解HPV核心知识、睡眠障碍、吸烟情况、近6个月性伴侣数量、焦虑状态,以上5个因素对尖锐湿疣是否复发影响更大;其中,睡眠障碍、吸烟情况、近6个月性伴侣数量、焦虑状态是危险因素,了解HPV核心知识是保护因素。结论:尖锐湿疣的感染与复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尖锐湿疣的感染与复发的关键在于加强患者及性伴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心理干预。尽早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早期防控HPV的传播及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十分重要。
蔡光辉,王是[10](2019)在《干扰素注射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干扰素注射联合5-氟尿嘧啶(5-Fu)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6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4例患者给予干扰素注射联合5-Fu局部外用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LEEP刀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以及伤口结痂、愈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清除时间及疣体清除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红斑、水肿、糜烂等不良反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结痂、愈合、HPV清除的时间分别为(3.2±1.2)d、(7.3±1.3)d和(32.5±12.5)d,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相应的时间,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第1周、第2周疣体清除率为77.7%和10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和85.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干扰素注射联合5-Fu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显着,疣体清除率高,且复发率低,并发症较少,患者伤口结痂、愈合、HPV清除均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二、局部药物联合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部药物联合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论文提纲范文)
(1)ALA-PDT治疗肿瘤性及炎症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临床分组 |
2.2 方法 |
2.2.1 ALA-PDT治疗 |
2.2.2 评价指标 |
2.2.3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疗效观察 |
3.1.1 非黑色素瘤皮肤肿瘤组 |
3.1.2 生殖器疣(尖锐湿疣) |
3.1.3 痤疮和毛囊炎 |
3.2 不良反应 |
3.2.1 发生不良事件情况 |
3.2.2 不良事件的处理 |
3.3 创伤性评估 |
3.3.1 疼痛评估 |
3.3.2 功能评估 |
3.4 美容效果评估 |
3.5 复发情况 |
3.6 患者满意调查: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ALA-PDT 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2)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对照语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与步骤 |
1.1 患者来源及试验设计 |
1.2 患者入组要求 |
1.3 临床研究方法 |
2.疗效评定标准 |
3.临床疗效判定依据 |
4.临床数据分析 |
5.研究结果 |
5.1 可比性分析 |
5.2 一般情况比较 |
5.3 两组疗效对比(见表5及图2) |
6.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和实验试剂 |
1.2 疏肝祛疣汤组成及剂型 |
2.实验方案 |
2.1 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6 病例分组及方法 |
3.实验方法 |
4.实验数据处理 |
5.实验研究结果 |
5.1 可比性分析 |
5.2 治疗结果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立论依据 |
2.疏肝祛疣汤方药组成及药理学研究 |
2.1 药物组成 |
2.2 方药分析 |
2.3 单味药药性味归经分析 |
2.4 单味药现代药理分析 |
3.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治疗尖锐湿疣中的作用 |
4.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CA的疗效及对CD4~+、CD8~+影响分析 |
5.结果 |
6.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1 |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分型及治法 |
2.西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尖锐湿疣发病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
2.3 尖锐湿疣的复发 |
2.4 尖锐湿疣的治疗 |
3.文献综述小结 |
参考文献2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3)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2021完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
2 自然病程 |
3 流行病学 |
3.1 发病率 |
3.2 传染源 |
3.3 传播途径 |
3.3.1 性传播途径 |
3.3.2 垂直传播 |
3.3.3 间接接触传播 |
3.4 危险因素 |
3.4.1 年龄 |
3.4.2 微生物感染 |
3.4.3 行为因素 |
3.4.4 免疫抑制 |
4 临床表现与诊断 |
4.1 症状与体征 |
4.2 皮损类型 |
4.2.1 典型尖锐湿疣 |
4.2.2 丘疹状疣 |
4.2.3 扁平状疣 |
4.2.4 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 |
4.3 辅助检查 |
4.3.1 醋酸白试验 |
4.3.2 皮肤镜 |
4.3.3 阴道窥器、阴道镜、肛门镜、直肠镜和尿道镜 |
4.3.4 实验室检查 |
4.3.4.1 病理学检查 |
4.3.4.2 核酸扩增试验 |
4.4 诊断依据 |
4.5 鉴别诊断 |
4.5.1 阴茎珍珠状丘疹 |
4.5.2 假性湿疣 |
4.5.3 皮脂腺异位症 |
4.5.4 阴茎系带旁丘疹(泰森腺,Tyson腺) |
4.5.5 扁平湿疣(二期梅毒疹) |
4.5.6 鲍温样丘疹病 |
4.5.7 鳞状细胞癌 |
4.5.8 疣状癌 |
5 治疗 |
5.1 一般原则 |
5.2 治疗方法的选择 |
5.3 药物治疗 |
5.3.1 0.5%鬼臼毒素酊(强烈推荐,证据等级A)或0.15%鬼臼毒素软膏(有条件推荐,证据等级A)[39] |
5.3.2 5%咪喹莫特乳膏(强烈推荐,证据等级A)[39] |
5.3.3茶多酚软膏(有条件推荐,证据等级A)[39] |
5.3.4 80%~90%的三氯醋酸(TCA)溶液(强烈推荐,证据等级A)[39] |
5.3.5 皮损内干扰素注射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等级A)[39] |
5.3.6 5-氟尿嘧啶(有条件推荐,证据等级A)[39] |
5.3.7 中药(有条件推荐,缺乏高质量证据) |
5.3.8 鬼臼树脂(不推荐使用) |
5.4 物理治疗 |
5.4.1 冷冻疗法(强烈推荐,证据等级A)[39] |
5.4.2 电离子和高频电刀(强烈推荐,证据等级A)[39] |
5.4.3 激光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等级A)[39] |
5.4.4 微波治疗(强烈推荐,缺乏高质量证据) |
5.4.5 温热治疗(有条件推荐,缺乏高质量证据) |
5.5 手术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等级A)[39] |
5.6 光动力疗法(PDT) |
5.7 联合疗法(有条件推荐,证据等级B)[39] |
6 特殊部位的治疗 |
6.1 宫颈尖锐湿疣 |
6.2 阴道尖锐湿疣 |
6.3 尿道尖锐湿疣 |
6.4 肛周疣 |
6.5 肛管内疣 |
7 特殊情况的处理 |
7.1 妊娠 |
7.2 儿童尖锐湿疣 |
7.3 免疫缺陷患者的治疗 |
7.4 疑似出现恶变的疣体 |
7.5 巨大尖锐湿疣 |
7.6 亚临床感染 |
7.7 潜伏感染 |
7.8 频繁复发的病例 |
8 随访 |
9 判愈与预后 |
10 性伴的管理 |
11 预防 |
11.1 健康教育 |
11.2 安全套 |
11.3 疫苗接种 |
12 健康促进与保健 |
(4)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治疗 |
2.西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诊断 |
2.4 治疗 |
2.5 复发因素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判断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分析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3.3 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分析 |
3.4 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的标准化得分情况分析 |
3.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立论依据 |
2.槐杞黄颗粒药物组成及药理学研究 |
2.1 药物组成 |
2.2 药理学研究 |
3.熏洗方的药物组成及分析 |
3.1 药物组成 |
3.2 方药分析 |
3.3 单味药分析 |
4.中药熏洗疗法 |
4.1 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基本原理 |
4.2 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应用 |
5.CO_2激光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 |
6.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分析 |
7.小结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5)ALA-PDT对尖锐湿疣组织中TLR4和NF-κB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尖锐湿疣的治疗现状及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复发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巨大型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 |
二、尖锐湿疣的病因研究 |
三、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研究 |
四、尖锐湿疣的治疗研究概况 |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
一、中医的病因病机研究 |
二、中医的辨证治疗概况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
第四节 讨论与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研究方案 |
一、临床资料 |
二、研究方案 |
三、观察方法和指标 |
四、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剔除病例及脱落病例 |
三、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 |
四、安全性分析 |
五、依从性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择 |
1.2 入组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入选病例分组 |
2 治疗方法 |
2.1 所需治疗药物 |
2.2 治疗仪器 |
2.3 具体操作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1.1 基本情况 |
1.2 人口学特征 |
1.3 皮疹情况 |
1.4 一般资料的比较 |
1.4.1 实验组性别分布 |
1.4.2 实验组年龄分布 |
1.4.3 实验组病程分布 |
1.4.4 对于疣体数的比较 |
2 治疗效果及费用的比较 |
2.1 有效率的比较 |
2.2 复发率的比较 |
2.3 不良反应的比较 |
2.4 治疗费用的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1.5 研究的主要流程 |
2 结果 |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性病相关知识 |
2.1.1 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
2.1.2 性教育及HPV核心知识知晓程度 |
2.2 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
2.2.1 一般行为情况分析 |
2.2.2 性行为情况分析 |
2.2.3 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 |
2.2.4 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 |
2.2.5 就诊情况及经济负担 |
2.2.6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
2.2.7 心理状态评估 |
2.2.8 感染部位及治疗、复发情况 |
2.3 尖锐湿疣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
2.3.1 尖锐湿疣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
2.3.2 尖锐湿疣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干扰素注射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伤口结痂、愈合、HPV清除时间比较 |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疣体清除比较 |
3 讨论 |
四、局部药物联合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论文参考文献)
- [1]ALA-PDT治疗肿瘤性及炎症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D]. 文立德(WALEED MOHAMMED HAMOOD AL-DUMAINI). 南昌大学, 2021(01)
- [2]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D]. 杨虎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2021完整版)[J].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04)
- [4]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D]. 曹云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ALA-PDT对尖锐湿疣组织中TLR4和NF-κB表达的影响[D]. 李小燕. 郑州大学, 2020(02)
- [6]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复发相关因素研究[D]. 杨璐桧.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7]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D]. 官莹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观察研究[D]. 田萌萌. 青岛大学, 2019(03)
- [9]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 张莉雪. 青岛大学, 2019(02)
- [10]干扰素注射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J]. 蔡光辉,王是. 中国性科学, 2019(05)
标签:尿道口尖锐湿疣论文; 宫颈尖锐湿疣论文; 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