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特点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郑敏[1](2013)在《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文中指出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对1998~2011年CSSCI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期刊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总结了《中图法》研究的传统优势与不足。最后,展望了《中图法》研究的未来趋势。
王利民[2](2011)在《OCLC在分类标引中的参照利用》文中提出探讨在西文书目数据库分类标引中参照利用OCLC数据源分类主题及相关字段信息的作用和方法,并结合实例,提出操作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和建议。
王雯[3](2007)在《《中图法》和《资料法》是否该合而为一?》文中指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是我国图书情报界广泛使用的两种分类法,两者各有特点,缺也有着许多重复之处。本文通过对《中图法》、《资料法》的发展历程、规模、标引技术和复分表的比较,大胆的提出了《中图法》和《资料法》能否合二为一的问题?
倪梁鸣[4](2007)在《论20世纪中国目录学成就》文中研究表明中国20世纪目录学有了重大发展,上承传统目录学成就,又在自身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借鉴西方目录学理论与方法而发生、发展的。在此期间,传统目录学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了改造,近代目录学和现代目录学应时而生,涌现出大量的目录学家,目录学的理论有了很大发展,目录学的社会应用更加广泛,先进地区已经把目录学和信息学、经济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文化产业,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事业的一部分。但是在取得了骄人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局限性。从历史学的视角总结这些成就和不足,分析这一世纪目录学演变的特点,不仅有利于认识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规律,也有利于认识中国目录学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从而为揭示二十一世纪目录学的发展趋势奠定理论基础。中国20世纪目录学的成就很多,全面深入总结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例如目录学的信息化转换、目录学的数据化工程等等,这些涉及到经济学、电子学领域。本课题只能够依据自己的学术条件,在概论的基础上,选择二十世纪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诸如中国二十世纪目录学成就、目录学理论、分类法等方面的成就进行重点总结。同时对于史学学科领域的目录学发展趋势进行考察与探索。内容设计为四个部分。一、概论中国20世纪目录学主要成就1、中国目录学事业的重大变化表现在4个方面:目录学事业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结合。各种类型的目录空前增长;书目工作的标准化。由于文献分类、着录的趋同,带来了目录学领域的标准化,标准化的目录学掌握了国内大型的图书馆,深层促进了社会学术文化的发展。目录学的学术队伍空前壮大。尤其建国以后,人民当家作主,各级各类图书馆、图书资料、档案机构,普遍增加,目录学工作者的队伍壮大;目录学学术研究的机构、刊物、队伍也空前壮大。八十年代以后,目录学与信息学、电子学、档案学等学科的结合,形成了新型的经济学领域的文化产业。2、中国目录学理论的重大变化贯穿20世纪全过程,中国目录学理论研究,伴随着目录学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目录学学术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传统目录学的优秀成份得到弘扬;学科目录的理论继承与发展;丛书目录的理论继承与发展。中国目录学基础理论与发展史的系统总结。引入西方目录学理论,中国目录学理论得到丰富。尤其是书目控制、书目计量学等新学科由西方国家引进,逐渐成为我国目录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目录学的基础理论,如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目录学学科基点的讨论以及目录学的历史传承等问题,成为这一时期目录学理论研究的突出成就。群星璀璨的目录学家和熠熠发光的目录学着作。3、步入了中国目录学近代化的历程以分工协作为特征的近代工业化的社会经济取代了传统的农耕经济,带来了二十纪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史局面。目录学也在近代化的历程上开始跋涉。中国目录学的近代化,主要有几方面的特征:专科、专题目录学成为目录学发展的主流。现代学术分科越来越多,变化也越来越快,适应现代学科发展的各种专科目录、专题目录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目录学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分兴盛,越来越兴盛,这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带来的结果,也是中国目录学近代化的标志。借鉴西方目录学,各级各类图书馆应用目录的广泛编制。4、开始了中国目录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号召,中国目录学也迈开了向现代化进军的步伐。中国目录学的现代化进程以电子工业的发展为标志,目录学领域的数据化显示了这一标志。二十世纪后三十年代,中国目录学数据化从蹒跚起步到迅猛腾飞,出现了逐步普及可喜的局面。在中国目录学现代化的进程中,目录学正在与信息学、电子学、经济学等密切结合,并且向文化产业等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层次地延伸,显示了中国目录学现代化趋势的新动向。二、中国20世纪目录学理论的发展中国20世纪目录学理论建树值得认真总结,众多的目录学家思想活跃,显示了多元的理论特征。可以简略划分6类,各有其代表人物和成果:以杜定友、沈祖荣等为代表的“创新派”,主张中国无目录学,中国以前的目录学只是学术史,偏离了目录学的正常轨道。以余嘉锡为代表的“传统派”,仍主张目录体现学术史的观点。以姚名达、汪辟疆、王重民、程千帆为代表的“折中派”,主张吸收西方目录学理论和实践入中国目录学研究之中,目录学既体现出“簿次甲乙”的特点,又不失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性。以张舜徽为代表的“校雠派”,主张目录学不应该独立成一门专科学问,而是传统校雠学的一部分。以缪荃孙、杨守敬等为代表的“古籍派”,仍旧以目录作为反映古籍版本,介绍古籍版本的工具。而相对忽视书目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以梁启超、胡适等为代表的“实用派”,主张目录为指导读书治学之门径。并在本文中有选择的介绍了杨守敬、梁启超、王辟疆、姚名达、余嘉锡、王重民的目录学思想与成就。三、向学科目录发展的中国20世纪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是目录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目录的学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分类法的影响。中国近代的图书分类法。主要包括:西学东渐与图书分类法,以梁启超《西学书目表》为例;近代中国传统文献的分类,以特列“丛书”类目的《书目答问》、显示“善本”分类的私人藏书目录、显示考试类目的鬻贩目录、刘国钧分类法的特点等为例;近代中国综合文献的分类,以《古越藏书楼书目》、“十进法”以外的一些图书分类法、“杜威十进法”特点及其影响为例。中国现代的图书分类法。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开始有序进行,目录学事业和文献分类工作也不例外。这一时期主要分为:建国后至1953年的中国分类法及主要特点;1953年至文革开始的中国图书分类法及影响;六十至七十年代我国文献分类法工作的发展;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期文献分类学的发展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及影响。四、中国20世纪史学目录学的突出进步中国的史学目录,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专科目录。但是,随着学科逐渐细化,近代意义的史学与古代史学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新的史学专科目录也呼之欲出。近代的史学专科目录。主要包括:近代发见的新史料与史学目录,如甲骨文献目录、敦煌文献与史学目录等等;资产阶级史学与史学目录。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学专科目录迅速发展。新史料的继续研究与史学专科目录;专门史研究与史学专科目录:断代史研究的专科目录;中国通史研究与史学专科目录;考古学与考古学专科目录、史志目录在新中国的发展、史学专科目录理论的发展等。鉴于中国目录学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20世纪中国目录学所取得的成就是显着的,但是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更便于为社会主义各项学术提供文献支持。并适应“迅速、准确地从当代文明赖以传播的大量记录积累中检索情报”的时代。在前100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目录学,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文后附有《20世纪中国目录学年表》以及主要参考文献。二者均按照出版年代进行排列。
黄璇[5](2005)在《我国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研究》文中认为营销分类在传统零售书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指导零售书业进行卖场陈列,是图书卖场布局的灵魂,另一方面,它也是零售书业的经营定位及销售策略的集中体现。但在现阶段,我国零售书业营销分类在实践上存在诸多不足,在理论上也相对欠缺。 零售书业营销分类具备传统图书分类法的一些特征,如都体现了逻辑划分的原理、具备科学性、实用性、注重类目的容纳性和扩充性等。但同时它也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殊属性,如体系比较粗略、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具备一定营销功能、很难形成一部完整的分类法等。 营销是面向读者的,因此我们在建构传统零售书业分类体系时,应充分分析读者的购书心理,研究读者的购买需求及购买行为,注重市场细分,同时还要结合科学分类的原理和方法。在具体制定营销方案时,需要遵从基本的学科体系,适当地按照读者对象对图书进行分门别类,在专业大类中,努力将该类中专业读者用书以及普通读者用书区分开来。同时,结合当地产业结构、重点人群以及社会热点,对传统的分类体系进行整合,力求突出当地重点产业及社会热点类别。另外,在列类时,对于交叉学科图书、丛书、音像类出版物、特殊开本及装帧形式图书的处理也需要注重一定技巧。总之,一方面要建构科学、合理的营销分类类目体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营销功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方允璋[6](2004)在《从编制方法和技术特色看《中图法》第四版的“用户观”》文中研究说明从《中图法》四版所采用的编制技术、方法及计算机标引手段的应用 ,分析《中图法》四版的用户观 ,针对传统分类法读者利用中不易掌握的现状 ,提出加强“读者用户观”,提高公众利用《中图法》检索效率的建议。
乔海滨,徐正心[7](2002)在《《少图版》心理学类目设置之我见》文中研究说明
王应华[8](2002)在《充分发挥机读目录分类标引的特殊功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文献的手编分类标引与机编分类标引比较分析 ,论述了机编标引优于手编标引的特殊功能。并从多重列类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利用机编功能对文献实行深度标引、多维检索的方法。
王崇良[9](2002)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资料法》第四版编制技术方法的新特点,对《资料法》第四版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钟夏虹[10](2002)在《《中图法》第四版与第三版R大类之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特点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特点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中图法》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
3《中图法》研究的作者共被引分析 |
4《中图法》研究的期刊共被引分析 |
5《中图法》研究的文献共被引分析 |
6《中图法》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
6.1《中图法》研究的优势 |
6.2《中图法》研究存在的不足 |
7《中图法》研究的未来趋势展望 |
7.1《中图法》将更多地应用于馆藏数字资源的组织 |
7.2《中图法》逐步向知识组织系统的方向演变 |
7.3《中图法》将借鉴国外分类法,走国际化道路 |
(2)OCLC在分类标引中的参照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参照字段提示及选择 |
1.1 直接相关的分类主题字段 |
1.2 与文献内容和责任者相关的可变字段 |
1.3 反映文献其它特征的固定字段 |
2 参照方法及途径 |
2.1 常用主题参照 |
2.2 分类比较参照 |
2.3 延伸转换参照 |
2.4 综合分析参照 |
3 讨论和建议 |
3.1 区分分类与主题标引的不同角度, 按学科和专业属性及相关规定归类。 |
3.2 了解LCSH主题词的特点, 按专指性原则归类。 |
3.3 掌握《中图法》与 |
(4)论20世纪中国目录学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二十世纪中国目录学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选题的条件与思路、方法 |
第二章 中国 20 世纪目录学发展概论 |
第一节 20 世纪目录学的发展进程 |
第二节 20 世纪目录学理论的成就 |
第三节 20 世纪目录学领域的耕耘者 |
第四节 20 世纪目录学的近代化和现代化 |
第五节 20 世纪目录学研究的一些不足 |
第三章 分类法的新发展—学科目录 |
第一节、中国近代的图书分类法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分类法的演变 |
第四章 20 世纪史学目录学的突出进步 |
第一节 近代发现的新史料与史学目录 |
第二节 资产阶级史学与史学目录 |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学专科目录 |
第五节 史学专科目录理论的发展 |
第六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
一、古典目录学文献 |
二、近现代目录学及与之相关的着作 |
三、目录学论文 |
四、各科目录 |
附录 |
二十世纪目录学学术统计年表 |
后记 |
发表文章 |
(5)我国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0.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0.3 创新之处 |
1 研究的必要性及现状 |
1.1 研究的必要性 |
1.1.1 营销分类在传统零售书业中的重要作用 |
1.1.2 现阶段我国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实践存在不足 |
1.1.3 现阶段我国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理论研究匮乏 |
1.2 我国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研究现状 |
1.3 国外关于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的发展趋势 |
2 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具备的特征 |
2.1 传统图书分类法的类型及特征 |
2.2 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具备的特征 |
2.2.1 零售书业营销分类与传统图书分类法的共性 |
2.2.2 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的特殊属性 |
3 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构建的理论基础 |
3.1 科学分类原理及其对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的影响 |
3.2 营销心理学及其对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的影响 |
3.2.1 消费者需求心理及其对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的影响 |
3.2.2 消费者群体心理及其对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的影响 |
3.3 市场细分理论及其对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的影响 |
4 类目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4.1 因书列类 |
4.2 遵从基本学科体系并反映学科发展趋势 |
4.3 依目标读者群将图书相对集中 |
4.4 按照读者的需求层次对类目进行细分或组合 |
4.5 体现当地的产业结构及社会热点 |
5 营销分类构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5.1 对交叉学科图书的处理 |
5.2 对丛书的处理 |
5.3 对电子、音像出版物的处理 |
5.4 对特殊开本及装帧形式出版物的处理 |
6 营销分类微观结构设计 |
6.1 类名设计 |
6.2 类号设计 |
6.3 类目注释设计 |
7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充分发挥机读目录分类标引的特殊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多重列类类目的标引 |
2 组配类目的标引 |
2.1 复分组配 |
2.1.1 通用复分组配 |
2.1.2仿照复分组配 |
2.2 冒号组配 |
2.2.1 总论与专论组配 |
2.2.2 理论与应用组配 |
2.2.3 新主题合成组配: (用于资料分类) |
2.2.4 复合主题分面组配: (用于资料分类) |
2.2.5 类目细分组配 |
2.2.6 文字标记细分组配题名:《ALGOL语言》 |
3 交替类目的标引 |
4 特殊类型文献的标引 |
4.1 丛书、多卷书 |
4.2 工具书、教学用书 |
4.3 传记、报告文学 |
5 改编类目的标引 |
四、《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特点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J]. 郑敏.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09)
- [2]OCLC在分类标引中的参照利用[J]. 王利民. 图书馆杂志, 2011(04)
- [3]《中图法》和《资料法》是否该合而为一?[J]. 王雯.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6)
- [4]论20世纪中国目录学成就[D]. 倪梁鸣. 安徽大学, 2007(06)
- [5]我国传统零售书业营销分类研究[D]. 黄璇. 武汉大学, 2005(05)
- [6]从编制方法和技术特色看《中图法》第四版的“用户观”[J]. 方允璋. 情报探索, 2004(02)
- [7]《少图版》心理学类目设置之我见[J]. 乔海滨,徐正心. 图书馆学刊, 2002(S1)
- [8]充分发挥机读目录分类标引的特殊功能[J]. 王应华. 图书馆学研究, 2002(03)
- [9]《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研究[J]. 王崇良. 图书馆杂志, 2002(02)
- [10]《中图法》第四版与第三版R大类之比较[J]. 钟夏虹.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2(01)
标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论文; 传统营销论文; 图书分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