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大学新生情感适应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师辉,何仕[1](2021)在《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以福建省某本科高校近五届新生研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采用SCL-90对福建省某高校2015~2019年连续5届共9238名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并不比城镇生源差,但强迫症状和恐惧两个因子得分较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方面较为突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有更高焦虑、偏执倾向,且焦虑水平高于全国青年均值;来自非完整家庭的学生有更高抑郁、焦虑倾向,且焦虑水平也高于全国青年均值。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生为本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自助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以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效。
谢佳琼,陈科[2](2021)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不良适应行为的影响》文中提出基于横向和纵向调查数据,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处于成年初显期的大学新生不良适应行为影响的发展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女进入成年初显期后,父母教养方式仍对其不良适应行为存在影响,但影响效应值呈减弱趋势;相较于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对不良适应行为的负向影响的减弱,拒绝型和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的正向影响效应减弱趋势更明显;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塑造子女价值观间接影响大学新生入校时和后续的不良适应行为。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降低其不良适应行为产生的风险。
董开莎,温勤能,蒋满秀,胡小平,朱亚利[3](2021)在《大学新生校园适应与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大学新生校园适应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校园适应量表、孤独感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利他行为问卷对487名新入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校园适应存在性别和生源地差异,利他行为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校园适应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还可以通过孤独感和道德认同对利他行为发生作用。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高度重视校园适应教育,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的校园适应协同合作体系;加强校园适应教育的针对性,养成学生"利他行为"的积极态度体验;增强校园适应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石鑫[4](2021)在《新时代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以湖南某二级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新生作为新时代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强国一代",快速实现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正是他们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栋梁之材的第一步。为帮其更快、更稳地适应大学生活,笔者以湖南某高校二级学院2020级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为学习适应性;新生适应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点:在学科上,师范专业学生的适应性强于其他专业;在师范生类别上,公费师范生的适应性强于普通师范生。因此,建议高校应从提升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加强职业指导、强化心理辅导等方面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王静[5](2021)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析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化与适应》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新生的角色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角色转换中,大学新生会出现自我认知失衡、专业学习不适应、独立生活和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对此,在引导大学新生完成角色转换和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全员育人的力量,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引导体系,采取一系列对策帮助大学新生正确认识自己、解决适应问题,提升大学学习生活质量。
宋婧[6](2021)在《人际交往能力、院校支持对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王晓露[7](2021)在《大学新生自尊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文中指出
刁晶阁[8](2021)在《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旦增群培[9](2021)在《成长性小组介入西藏籍藏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 ——以A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肖静静[10](2021)在《兵团高校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浅谈大学新生情感适应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大学新生情感适应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以福建省某本科高校近五届新生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1.测查工具 |
2.测查过程 |
3.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基本人口学资料 |
(二)SCL-90量表得分及比较 |
1.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筛查总体状况 |
2.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纵横对比 |
3.农村生源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在性别变量上差异比较 |
4.农村生源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在家庭组成变量上差异比较 |
5.农村生源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在父母婚姻变量上差异比较 |
三、讨论与分析 |
(一)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同龄群体中并不差 |
(二)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在强迫症状和恐惧问题上较为突出 |
(三)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差异较为鲜明 |
(四)家庭因素对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为显着 |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
(一)树立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心理学观 |
(二)以生为本提升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助能力 |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
(四)深化三方联动合力推进农村生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不良适应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
(一)不良适应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 |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不良适应行为的影响 |
(三)个人价值观的中介作用 |
三、研究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变量测量 |
1.父母教养方式 |
2.个人价值观 |
3.不良适应行为 |
(三)数据分析策略 |
四、研究结果 |
(一)描述统计分析 |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1.测量模型检验 |
2.结构模型检验 |
3.中介效应检验 |
五、结论与讨论 |
(3)大学新生校园适应与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二、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
1.调查对象 |
2.研究工具 |
3.统计学方法 |
4.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三、 调研结果与分析 |
1.大学新生的校园适应和利他行为的现状 |
2.大学新生的校园适应通过孤独感、道德认同对利他行为产生影响 |
四、 对策与建议 |
1.高度重视校园适应教育,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的校园适应协同教育体系 |
2.加强校园适应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养成学生“利他行为”的积极态度体验 |
3.增强校园适应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
(4)新时代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以湖南某二级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方案 |
三、结果分析 |
(一)新生适应性的一般特点 |
(二)新生适应性的学科差异 |
(三)新生适应性在师范生类别上的差异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1.提升学习适应性 |
2.加强职业指导 |
3.强化心理辅导 |
(5)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析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化与适应(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新生角色转换与适应的内涵与维度 |
1.1 自我认知平衡 |
1.2 学习方法转换 |
1.3 生活环境适应 |
2 大学新生角色转化与适应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
2.1 自我认知失衡与心理冲突 |
2.2 学习动机不当与自主性低 |
2.3 自理能力不足与社交内敛 |
3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引导大学新生角色适应的对策 |
3.1 深化内容结构,加强环境认同与心理健康教育 |
3.2 延展育人系统,强化专业教育与针对性引导 |
3.3 分段长期引导,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与能力发展 |
四、浅谈大学新生情感适应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以福建省某本科高校近五届新生研究为例[J]. 张师辉,何仕.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21(05)
- [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不良适应行为的影响[J]. 谢佳琼,陈科. 青年研究, 2021(05)
- [3]大学新生校园适应与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董开莎,温勤能,蒋满秀,胡小平,朱亚利.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4]新时代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以湖南某二级学院为例[J]. 石鑫. 教育观察, 2021(29)
- [5]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析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化与适应[J]. 王静.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1(07)
- [6]人际交往能力、院校支持对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研究[D]. 宋婧.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7]大学新生自尊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D]. 王晓露.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8]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的对策研究[D]. 刁晶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9]成长性小组介入西藏籍藏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 ——以A大学为例[D]. 旦增群培. 西南大学, 2021
- [10]兵团高校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 肖静静. 石河子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