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评价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雪[1](2021)在《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敬睿[2](2021)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探究 ——以小学五年级《制作电子报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日益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特点成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助学工具,将微课融入到翻转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以沈阳市X小学为实践学校,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单一,课堂操作演练时间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研究。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对微课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对微课、翻转课堂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本研究对实验研究背景、研究步骤和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构建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和自主学习平台;选用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一模块《制作电子报刊》中三节内容作为案例,开发自主学习资源微课和习题的设计及制作;选择信息技术水平趋于一致的两个班级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班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案例实施结束后,教师分析了学生课中作品和模块作品,学生进行了检测卷的测试,教师将收集到的两个班检测卷成绩录入到SPSS软件中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作品完成的数量和作品完成的质量及检测卷成绩要优于对照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在课中操作练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提供了借鉴经验。
靳雅洁[3](2021)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mBlock编程教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到来,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各方的基本需求,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课程也随之进行改革。STEAM教育是组织形式的课程改革,STEAM教育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STEAM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这使得STEAM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逐渐成为主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开设的必修科目。越来越多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入了图形化编程的课程,小学编程知识所涵盖的计算思维和编程思想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教育维度,因此着重于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相关内容的研究尤为重要。研究发现STEAM教育理念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将STEAM教育理念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结合,尝试跨学科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STEAM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程等内容进行了解、分析与研究,深入了解STEAM教育理念的概念,思考并研究如何将STEAM教育理念运用于编程教学中。再根据教育学相关教育理论,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运用访谈法向实践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现状,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对其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观察课堂,更直观的了解教学情况。根据调查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在深入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与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并提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流程。通过三轮行动研究,尝试跨学科知识教学,通过实践完成STEAM教育理念与m Block编程教学的有效融合。在实践结束后,向研究对象发放后测问卷,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向实践地教师进行访谈,客观的了解本次实践的效果。根据后测结果与教学实践经验,完善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流程,总结教学实施建议,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效果。本研究的结论是:提供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案例;通过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设计和实践,完善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的流程;总结并提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张美玲[4](2021)在《基于m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项目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与实践创新能力。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也指出要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信息素养。目前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以及课堂观察发现,活动的开展都依托教学项目进行,随着各种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学项目也要随之发展。然而,部分新技术仅能满足阶段性需要,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在小学阶段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把新技术和教学项目有效融合成为了当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开展的重要研究。由我国开发的集编程与仿真功能于一体的m Python软件,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适宜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因此,本研究将以STEAM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ADDIE教学设计模型为依据,采用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初步构建基于m Python下的教学项目设计方案,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完善方案。最后,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要求。通过实验验证及数据显示,本文提出的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符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学项目的选择和开展符合小学生思维水平,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陶然[5](2021)在《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课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有优点的同时也有不足,微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知识点零散、知识不够系统化等,因此学生不能够有效利用微课。并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现在各个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但是,通过调查显示,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源缺乏、教师的专业能力有限等问题。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弥补微课的不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大量文献,但是仅仅停留在一个微课全班适用的阶段,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开发合适的微课的研究相对较少。论文通过分析微课在各个学科的应用现状以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及水平差异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微课,将开发的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并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效果检验。论文综合分析了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确定了实验对象为五年级的两个班级,研究内容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相关内容,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实验研究法,测量工具包括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信息技术后测试题、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调查问卷。论文在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以及微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之后,设计开发了教学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微课,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等。论文重点部分为微课的设计以及教学实验的实施。论文在微课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包括微教案的设计、微任务单的设计以及脚本的设计,最终通过课件录制等方式开发为课程所需要的微课。在选定的成绩无显着差异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其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班引入微课进行教学。本教学实验的实施周期为两个月。本研究分别从成绩分析、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价等三方面对微课的教学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综合各方面结果得出实验研究总结,第一: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微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实现重难点突破;第三:微课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把微课引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验中得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微课的引入既可以弥补微课的不足,也可以改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论文研究为微课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借鉴意义。
王雪[6](2021)在《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思维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21世纪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变革,中小学生为应对此挑战,具备计算思维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尽管我国计算思维已经受到了重视,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思维能力究竟应该如何去培养还是缺乏一些实质有效的方法,在中小学学科教学的落实方面也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因而对计算思维进行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并且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与计算思维具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本研究以情境认知理论和游戏化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游戏挑战与学习者技能相匹配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游戏过程调控原则、寓教于乐原则和评价多元性原则,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计算思维的游戏化教学设计(《制作精美的成绩单》和《Excel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展开两轮的行动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访谈法检验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完成游戏闯关任务,确实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使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索,希望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的创新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董新[7](2021)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基础教育教学的新一轮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间的差异,以使全体学生得以个性化发展。《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大胆尝试应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文献研究发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因个体差异产生的学习需求,最终导致部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信息技术学习态度不积极、课堂参与度不高。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出差异化教学的全体性原则、保底性原则、尊重差异原则和隐形分层原则,并基于这些原则,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差异教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要素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利用准实验法验证设计的有效性,教学实施前后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水平测试、课堂观察和信息技术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班(进行分层教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显着提升、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有所改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即基于本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端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本研究可丰富差异化教学设计理论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论,并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提供参考。
刘馨阳[8](2021)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5G”新时代的到来,触手可及的教学资源以及新型教学方式使教育领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变革。《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中要写道: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是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满足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1]。新课改中强调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是落实到“发展学科素养”上,而深度学习作为深化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落实学生发展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及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途径,日益受到重视。主题式教学作为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实现了将深度学习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的目标,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教学模式。然而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情况却不尽理想,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依旧以演示法为主,只看重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记,单纯的传授操作性知识而忽略建构学生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逻辑性思维、以及如何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能够真切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时代教育思想,符合小学段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结构,符合新时代教育人才的要求,且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对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以及教材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实践。笔者在西安市阎良区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开展本次行动研究,在正式实践之前,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深度学习情况并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主题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本次实验以古诗为主题进行了三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断对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更正与完善,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主题式教学满足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从学生课后作品的分析中发现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和思维结构水平也有提高。具体的研究内容及过程如下:第一: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深度学习”“主题式教学”“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与整理,对深度学习的内涵、理论基础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对深度学习主题式教学的理念、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第二:对深度学习主题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实验与验证,利用SOLO评价法和深度学习评价表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将三轮教学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生在应用维度与联想维度提高较大。第三: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展望,以及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便在日后有所改进。
王世楹[9](2021)在《小学阶段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阳光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革命所展现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在信息化社会中,世界进入了以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素养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曾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所以,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各省已经按照国家颁布的文件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师资力量、硬件条件大相径庭,所以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以沈阳市阳光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分析小学阶段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最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解决沈阳市阳光小学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对沈阳市阳光小学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的实地考察,从信息化环境、学生自身情况、师资队伍情况、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对沈阳市阳光小学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总结。其次,通过从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道德四个方面对沈阳市阳光小学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访谈资料和课堂观察结果,提出影响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学生自身原因、教师自身原因、课程受重视程度。最后,针对影响沈阳市阳光小学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因素,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顺应时代新要求,实现教育教学改革。
张亚男[10](2021)在《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我国政府在教育改革与规划中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要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是首要任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创客教育的产生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宽了教育活动的领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了创客、创客教育的内涵,并分析创客教育在国内外的实施与发展情况。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创新理论等为指导,基于创客教育理念,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文将该创客教育设计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堂满意度,学生的作品对比以及通过与师生的访谈,得出实验结论:将创客教育理念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最终得出基于创客理念的教学设计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评价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评价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探究 ——以小学五年级《制作电子报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微课教学研究现状 |
1.2.2 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微课 |
2.1.2 翻转课堂 |
2.1.3 微信公众平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掌握学习理论 |
2.2.3 混合学习理论 |
第3章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案 |
3.1.1 实验研究背景 |
3.1.2 实验研究步骤 |
3.2 课程前期调查与分析 |
3.2.1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喜爱程度以及自主学习环境情况 |
3.2.2 教师授课方式的情况 |
3.2.3 任务完成和学习资源使用的情况 |
3.2.4 教学评价方式的情况 |
3.3 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
3.3.1 课前自学阶段 |
3.3.2 课中实施阶段 |
3.3.3 课后巩固阶段 |
3.4 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与资源的开发 |
3.4.1 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 |
3.4.2 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 |
第4章 《制作电子报刊》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分析 |
4.1 案例一《艺术字》 |
4.1.1 教学设计 |
4.1.2 教学实施 |
4.1.3 案例反思 |
4.2 案例二《剪贴画和图片》 |
4.2.1 教学设计 |
4.2.2 教学实施 |
4.2.3 案例反思 |
4.3 案例三《插入表格》 |
4.3.1 教学设计 |
4.3.2 教学实施 |
4.3.3 案例反思 |
第5章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
5.1 《制作电子报刊》最终作品分析 |
5.1.1 作品完成数量分析 |
5.1.2 作品完成质量分析 |
5.2 《制作电子报刊》模块试卷分析 |
5.2.1 试卷分数段分析 |
5.2.2 试卷分数T检验分析 |
5.2.3 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后问卷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6.1.2 能够增加学生课堂上操作练习时间 |
6.1.3 促进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学生《制作电子报刊》作品评价表 |
附录 C 第一模块《制作电子报刊》(上机)测试卷 |
附录 D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mBlock编程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与框架 |
(六)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 |
2.STEAM教育理念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研究 |
二、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STEAM教育 |
2.mBlock编程 |
3.教学设计 |
(二)理论基础 |
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杜威“做中学” |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
1.调查过程 |
2.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教师的调查与分析 |
1.调查过程 |
2.调查结果与分析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1.学生存在差异性,应做到因材施教 |
2.教材比较老旧,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
3.师生教学方式需改善 |
4.STEAM教育理念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充满挑战 |
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 |
(一)mBlock编程课程分析 |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析 |
2.mBlock编程软件 |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 |
1.跨学科原则 |
2.情境性原则 |
3.协作性原则 |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流程 |
1.准备分析阶段 |
2.教学设计阶段 |
3.教学实施阶段 |
4.教学评价阶段 |
五、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实践 |
(一)行动研究概述 |
1.行动研究实践环境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
2.行动研究的开展形式与情况 |
(二)行动研究方案 |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 |
1.计划 |
2.行动 |
3.观察 |
4.反思 |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 |
1.计划 |
2.行动 |
3.观察 |
4.反思 |
(五)第三轮行动研究 |
1.计划 |
2.行动 |
3.观察 |
4.反思 |
(六)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
1.三轮行动研究观察数据统计情况 |
2.行动研究总结 |
六、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效果分析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1.调查问卷设计 |
2.调查过程 |
3.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教师访谈分析 |
1.调查过程 |
2.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七、研究总结、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1.提供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案例 |
2.形成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设计流程 |
3.提出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
(二)研究反思 |
(三)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学习情况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记录表 |
附录四 学生作品评分表 |
附录五 项目式课程评价表 |
附录六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七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
致谢 |
(4)基于m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项目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问题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路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现状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小学开源项目 |
2.1.2 教学项目设计 |
2.1.3 编程思维 |
2.1.4 游戏化教学 |
2.1.5 m Python |
2.2 理论基础 |
2.2.1 STEAM教育理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ADDIE教学设计模型 |
2.3 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Q市X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三章 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
3.1 设计原则 |
3.1.1 贴近生活性原则 |
3.1.2 自主开放性原则 |
3.1.3 多学科综合性原则 |
3.1.4 游戏化渗透原则 |
3.1.5 专业连续性原则 |
3.1.6 项目整合性原则 |
3.2 设计模型 |
3.2.1 阶段一:主题确定 |
3.2.2 阶段二:过程实施 |
3.2.3 阶段三:评价反思 |
第四章 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实施 |
4.1 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
4.1.1 教学项目实施背景 |
4.1.2 教学项目实施安排 |
4.2 教学设计方案应用策略 |
4.3 教学项目实施一——《我的电子校牌》 |
4.3.1 阶段一:主题确定 |
4.3.2 阶段二:过程实施 |
4.3.3 阶段三:评价反思 |
4.4 教学项目实施二——《交通小助手》 |
4.4.1 阶段一:主题确定 |
4.4.2 阶段二:过程实施 |
4.4.3 阶段三:评价反思 |
4.5 教学项目实施三——《足球拉拉队》 |
4.5.1 阶段一:主题确定 |
4.5.2 阶段二:过程实施 |
4.5.3 阶段三:评价反思 |
第五章 基于m Python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
5.1 学生访谈情况分析 |
5.2 教学设计方案调查分析 |
5.2.1 问卷设计与实施过程 |
5.2.2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
5.3 总体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 |
1.1.2 微课的出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
1.1.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亟需改善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现状研究 |
1.3.4 已有研究不足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微课的概念 |
2.1.2 微课的特点 |
2.2 理论基础 |
2.2.1 个性化学习理论 |
2.2.2 认知负荷理论 |
2.2.3 掌握学习理论 |
3 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调查及分析 |
3.1 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现状调查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问卷分析 |
3.2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调查 |
3.2.1 访谈提纲设计 |
3.2.2 分析访谈结果 |
3.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3.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
3.3.2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
3.3.3 课堂效率不高 |
3.3.4 学生操作时间短 |
3.4 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3.4.1 学校方面 |
3.4.2 教师方面 |
3.4.3 学生方面 |
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设计 |
4.1 微课的设计原则 |
4.1.1 吸引力 |
4.1.2 完整性 |
4.1.3 交互性 |
4.1.4 情境性 |
4.1.5 精准性 |
4.1.6 个性化 |
4.2 微课的设计流程 |
4.2.1 前期分析 |
4.2.2 微课的设计 |
4.2.3 微课的制作 |
4.2.4 微课的应用 |
4.2.5 微课的评价 |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5.1 前期分析 |
5.1.1 教学目标 |
5.1.2 教学内容 |
5.1.3 学习者特征 |
5.2 微课设计 |
5.2.1 微教案设计 |
5.2.2 微任务学习单设计 |
5.2.3 微课脚本设计 |
5.3 微课制作 |
5.4 微课的教学应用 |
5.5 教学效果评价 |
5.5.1 测验成绩分析 |
5.5.2 学生反馈 |
5.5.3 教师评价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6.1.2 微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实现重难点突破 |
6.1.3 微课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
6.2 局限与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计算思维 |
(二)游戏化教学 |
二、国内外计算思维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游戏化教学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理论基础 |
(一)情境认知理论 |
(二)游戏化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流程设计 |
一、游戏化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 |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 |
(二)计算思维培养策略 |
(三)计算思维与游戏化教学的关联 |
二、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游戏化教学流程设计 |
(一)教师活动 |
(二)学生活动 |
三、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游戏化教学 |
(一)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游戏化教学设计原则 |
(二)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游戏化教学设计过程 |
第四章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
(一)实施对象的确定 |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
(三)实践环境的选择 |
(四)实践效果的测量 |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Excel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流程 |
(二)《Excel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的教学实施 |
(三)课堂观察 |
(四)反思与改进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制作精美的成绩单》的教学设计 |
(二)《制作精美的成绩单》的教学实施 |
(三)课堂观察与访谈 |
(四)反思 |
四、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一)学生计算思维量表选取 |
(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前后测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四)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课堂观察表 |
附录2 计算思维测量表 |
附录3 访谈提纲 |
致谢 |
(7)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家与社会发展对人才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
(二)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差异化教学的需求 |
二、问题提出 |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析 |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情况 |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问题总结及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三、国内外分层教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
(一)国外分层教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
(二)国内分层教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理论与实践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分层教学 |
(二)教学设计 |
二、理论与实践基础 |
(一)差异教学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 |
一、分层教学设计的原则 |
(一)全体性原则 |
(二)保底性原则 |
(三)尊重差异原则 |
(四)隐形分层原则 |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概念框架 |
(一)概念框架依据 |
(二)概念框架 |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依据 |
(二)课程教学目标 |
(三)学习者分层 |
(四)教学内容分层 |
(五)教学目标分层 |
(六)教学策略分层 |
(七)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
(八)教学评价分层 |
四、以“艺术字”为例的班内分层教学设计 |
(一)学习者分层 |
(二)教学内容分层 |
(三)教学目标分层 |
(四)教学策略分层 |
(五)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
(六)教学评价分层 |
第四章 班内分层教学实施与检验 |
一、班内分层教学实施效果检验方法 |
二、班内分层教学实施 |
(一)实施准备 |
(二)教学实施过程 |
三、班内分层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一)信息技术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
(二)信息技术学习态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三)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四)班内分层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 |
四、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B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
附录E 五年级信息技术水平测试(前测) |
附录F Word 软件的使用(后测) |
附录G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态度问卷 |
附录H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8)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
二、深度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 |
三、主题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趋势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丰富信息技术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 |
二、主题式教学有利于课程的整合 |
三、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高 |
四、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借鉴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深度学习国外研究现状 |
二、深度学习国内研究现状 |
三、主题式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四、国内主题式教学研究现状 |
第五节 论文流程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深度学习 |
二、主题式教学 |
三、教学设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 |
二、情境认知 |
三、SOLO分类理论 |
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与访谈目的 |
第二节 教师访谈 |
第三节 问卷的编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深度学习视角下主题式信息技术课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理念分析 |
一、以学生为主体 |
二、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 |
三、以任务为驱动 |
四、以主题为中轴 |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分析 |
一、基础性 |
二、实践性 |
三、趣味性 |
四、综合性 |
第三节 教学内容分析 |
第四节 课程目标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深度学习视角下主题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 |
第一节 学习者分析 |
一、学习者认知水平分析 |
二、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
三、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
第二节 教学主题选择 |
第三节 深度学习目标 |
第四节 深度学习教学活动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式课程实施 |
第一节 第一轮行动 |
一、教学设计 |
二、第一轮SOLO分类评价 |
三、第一轮深度学习特征评价 |
四、反思 |
第二节 第二轮行动 |
一、教学设计 |
二、第二轮SOLO分类评价 |
三、第二轮深度学习特征评价 |
四、反思 |
第三节 第三轮行动 |
一、教学设计 |
二、第三轮SOLO分类评价 |
三、第三轮深度学习特征评价 |
第四节 教学效果分析 |
第五节 各维度间相关性分析 |
一、联想与结构维度分析 |
二、活动与体验维度分析 |
三、本质与变式维度分析 |
四、迁移与应用维度分析 |
五、价值与评价维度分析 |
第六节 学生创作绘画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小学阶段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阳光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研究法 |
3.课堂观察法 |
(五)研究内容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 |
1.信息技术 |
2.信息技术素养 |
3.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教育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 |
(一)研究对象 |
(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影响因素问卷的初步建立 |
1.问卷的设计 |
2.项目分析 |
3.信度检验 |
4.效度检验 |
四、现状分析 |
(一)研究过程 |
1.实施访谈 |
2.课堂观察 |
3.问卷调查 |
(二)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分析 |
1.信息技术意识 |
2.信息技术知识 |
3.信息技术能力 |
4.信息技术道德 |
(三)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差异分析 |
五、影响因素分析 |
(一)外部因素 |
1.基础设施 |
2.课程因素 |
3.教师因素 |
4.家庭因素 |
(二)学生因素 |
1.上网频率 |
2.对信息技术课的喜爱程度 |
3.对信息课程的重视程度 |
六、建议或对策 |
(一)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 |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3.教师转变观念 |
4.家长转变观念 |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1.强化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意识 |
2.学校转变观念 |
3.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
4.优化教师工作安排 |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1.合理设置课程时间 |
2.创新教学方式 |
3.优化课堂管理 |
(四)全方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意识 |
3.培养小学生获取、加工信息能力 |
(五)顺应新时代要求,实现教育教学改革 |
1.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 |
2.优化教学流程 |
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
七、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沈阳市阳光小学信息技术素养现状的学生情况调查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10)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评述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创客的内涵 |
2.创客教育的内涵 |
3.创客教育的发展 |
4.创客教育的特征 |
(二)创客教育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
3.创新教育理论 |
(三)Scratch创意编程的概述 |
二、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原则 |
1.教学内容可视化 |
2.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
4.教学评价多元化 |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设计 |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理念 |
2.基于创客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 |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设计 |
1.软件资源 |
2.硬件资源 |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 |
(六)教学策略的设计 |
1.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化教学策略 |
2.设置具有吸引力的任务并拓展任务 |
3.灵活分组,建立学习共同体 |
4.关注课堂动态性 |
(七)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三、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验 |
(一)实验前的准备 |
1.选取样本 |
2.前端分析 |
3.实验前的调查 |
4.实验目的与假设 |
5.实验步骤 |
(二)实验过程 |
1.教学过程 |
2.实验效果评价 |
(三)实验结论 |
1.实验班与对照班对Scratch软件相关知识点的调查 |
2.实验班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 |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作品对比 |
4.与师生的交流与访谈 |
四、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信息技术初始知识水平掌握情况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角色和舞台》教学满意度调查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四、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评价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D]. 宋雪. 渤海大学, 2021
-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探究 ——以小学五年级《制作电子报刊》为例[D]. 李敬睿. 沈阳大学, 2021(09)
- [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mBlock编程教学为例[D]. 靳雅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m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项目的设计研究[D]. 张美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5]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陶然.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设计研究[D]. 王雪.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7]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研究[D]. 董新.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8]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研究[D]. 刘馨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小学阶段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阳光小学为例[D]. 王世楹. 渤海大学, 2021(02)
- [10]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D]. 张亚男. 渤海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