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2](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3](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 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经验, 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 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 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4](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石艳艳[5](2020)在《泰安市2012-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预测》文中指出[背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公众普遍认同和接受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一科学观念。疫苗被认为是20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消灭针对传染病最特异、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但疫苗和药品一样,对人类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某些个体不可避免地发生概率极低的接种后不良反应。而在疫苗接种前,受种者都是健康或处于亚临床状态,对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容忍度远低于患病后进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免疫规划的发展,也促进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的诞生和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建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上多个国家陆续建立AEFI监测系统,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监测工作。随着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逐步发展和扩大,特别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以来,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逐渐增多,以及接种率的大幅度提高,接种疫苗后发生的AEFI病例也随之增多,逐渐引起了公众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为充分了解和掌握疫苗接种后AEFI实际发生情况,同时也为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数据,我国于2005年建立AEFI监测系统,并于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应用。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全国AEFI监测工作,原卫生部办公厅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办公室于2010年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AEFI监测方案》(以下简称《监测方案》)。目前,我国AEFI监测系统已日臻完善,监测和分析相关数据对于AEFI病例的及时发现、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的提高、疫苗安全性评价、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1通过泰安市2012-2016年AEFI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状况。2通过对泰安市2012-2016年AEFI监测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全面了解泰安市AEFI病例分类和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疫苗的安全性以及预防接种服务质量。3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2017年泰安市AEFI发生情况进行预测。4通过上述研究,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预防和控制疫苗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建立规范化的预防接种安全监测体系提供指导,并为相关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统计与分析]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的AEFI监测模块和预防接种模块,收集泰安市2012-2016年上报的所有AEFI病例和“统计分析”功能中的相关指标,以及常规接种报表(一类和二类)中所有疫苗的接种剂次数;然后再收集相关年度补充(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活动报表中疫苗接种剂次数。将收集的数据生成不同年份Excel 2016基础数据文件;然后将所需数据整理、合并、分类和计算,生成不同工作表;最后再将整理计算好的数据导入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1.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结果为报告病例数、48小时报告率和48小时调查率等指标。2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病例的分类、年龄和性别分布、时间分布、疫苗分布、地区分布、异常反应临床诊断分布、主要临床症状分布以及从接种疫苗到发生反应的时间间隔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并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中,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以及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和非NIP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进行显着性检验。3通过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选择最优预测模型与人工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参数对比。采用最优预测模型预测2017年AEFI每月发生例数,随后利用2017年每月实际发生例数与预测发生例数进行对比验证,采用预测发生例数的95%可信区间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来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的准确性。[结果]1.AEFI监测系统评价2012-2016年泰安市报告4325例AEFI病例,每年均有病例报告。2012-2014年报告病例呈快速增长,2014-2016年开始缓慢下降。其中2012年最少,666例;2014年最多,983例。总的48小时报告率为99.50%,2014年最高,为100%;2012年最低,为99.10%。总的48小时调查率为93.52%,2014和2015年最高,为100%;2013年最低,为86.67%。2.AEFI分类在4325例AEFI病例中,一般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为98.47%;其次为异常反应,为1.09%;偶合症最低,为0.44%。无疫苗质量事故、预防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的发生。2012-2016年不同年度AEFI病例分类所占比例与总构成比一致。3.AEFI流行病学特征(1)三间分布4325例AEFI病例中,年龄<1岁者所占比例最大,≥7岁者所占比例最小。各年份年龄分布大致相同。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33:1。2012-2016年每个月均有AEFI病例报告,从春季开始报告病例数不断增加,夏季最多,秋季开始回落,冬季稍有上升。各年度AEFI报告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9.726,P<0.001),2013年监测的敏感性最低,2016年最高。各年度各县(市、区)均有AEFI病例报告,但报告发生率存在地区差异(χ2=132.529,P<0.001),其中泰山区监测的敏感性最强,新泰市最低。(2)不同种类疫苗AEFI发生率分析2012-2016年泰安市共有34种疫苗用于预防接种,共接种11215437剂次AEFI报告发生率为38.56/10万剂次。12种NIP疫苗报告发生率为36.67/10万剂次,22种非NIP疫苗报告发生率为44.52/10万剂次,非NIP疫苗的发生率高于NIP疫苗(χ2=32.834,P<0.001)。在NIP疫苗中,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的是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为108.79/10万剂次。在非NIP疫苗中,乙脑(灭活)疫苗报告发生率最高,为286.38/10万剂次。47例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68/10万剂次。在10种临床诊断分布中卡介苗淋巴结炎最多,17例,报告发生率也最高,为5.52/10万剂次。(3)主要临床症状及接种-反应时间间隔的描述AEFI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发热最多,占全部病例的76.32%,且体温≥38.6℃的病例居多,占发热病例的81.55%。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次之。接种疫苗后1天内发生AEFI的病例所占比例最高,为87.68%。15天后发生AEFI的病例所占比例最低,为0.72%。4.AEFI发生趋势预测及模型评价SPSS 23.0统计软件中由专家建模器选择的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在平稳R2、MAPE和标准化的贝叶斯信息度量值(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方面,是5个模型中最好的。综合评价表明,专家建模器所选择的预测模型比传统的手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使用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法模型预测2017年AEFI每月发生例数,发现实际发生例数均落入了相应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并且MAPE较小,说明该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结论]1.泰安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的敏感性在提高的基础上能够保持稳定,但在监测及时性上有待进一步加强。2.连续动态监测明确了 AEFI的分类、发生人群、时间、地区、疫苗种类、主要临床特征和反应发生时间,并将此作为监测工作重点。3.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法模型可作为预测AEFI发生例数的良好预测模型,特别适合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中推广使用。[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学习、指标评价等一系列的措施提高AEFI监测、管理和处置水平,也可以正确把握接种禁忌、规范接种(受种)行为和宣传教育等方式减少AEFI的发生。1.加强人员岗位和数据分析能力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2.定期开展监测指标评价工作,提高监测质量。3.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规范预防接种行为、疫苗冷链运转、严格留观制度,减少AEFI的发生。4.开展预防接种健教与相关常识宣传工作,让儿童家长了解和正确认识 AEFI。
唐学雯[6](2019)在《浙江省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背景麻疹是一种冬季和春季常见的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麻疹病毒通过感染鼻咽部上皮细胞,扩散到局部淋巴结,随后扩散到全身,造成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斑丘疹等症状的法定乙类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以三带喙库蚊叮咬为传播媒介,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所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乙脑患者会发生急性脑炎等临床症状,从而导致它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防控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各种疾病针对疫苗免疫人体。许多国家已经将麻疹类疫苗纳入了儿童免疫规划。乙脑疫苗也被越来越多的流行国家和地区纳入了免疫规划。2017年以来,我国发布的儿童常规免疫程序中8月龄儿童需要接种1剂次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5岁-2岁接种1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则在8月龄接种第1剂次,2周岁接种第2剂次。两种疫苗免疫接种的起始月龄均为8月龄,在儿童基础免疫中存在着同时接种的机会,在浙江省基层实践中,接种门诊采取的接种方案不尽相同,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对这两种疫苗联合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担忧。国内外目前这方面开展的研究比较有限,尚无定论。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儿童家长前往接种门诊的频次,使接种疫苗的实际操作更为方便,在不影响麻疹风疹疫苗防病效果和不增加疫苗不良反应的前提下,采取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策略是提高小月龄儿童疫苗接种依从性的很好手段。所以本研究开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2.研究目的比较浙江省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两种疫苗联合接种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单独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相关免疫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依据。3.研究方法选定浙江省两市的部分满8月龄健康儿童,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非盲)的非劣效研究设计。利用调查表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将儿童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配至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组(以下简称试验组),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单独接种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在疫苗接种前、疫苗接种后的6周采儿童的静脉血lml,检测麻疹、风疹的血清中抗体浓度,评价疫苗接种前后的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同时对联合接种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LISA)测定麻疹、风疹IgG抗体,数据用Epidata双录入后,采用Epi Info流行病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65例,符合方案集(PPS)504例(89.20%),总随访率为89.20%。失访对象与随访对象在基本特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随访率89.68%;对照组随访率88.73%。两组间随访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132,P=0.717)。比较分析失访对象、随访对象的基本特征,未发现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41%,阳转率为96.43%,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al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 1539.94mIU/ml,免后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9.29%,阳转率为88.49%,GMC为47.65mIU/ml,对照组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02%,阳转率为97.62%,GMC为1428.96 mIU/ml,免后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6.51%,阳转率为86.11%,GMC为45.66mIU/ml,两组间GMC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免后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阳转率非劣于对照组。对565例对象接种疫苗后开展安全性观察,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未发现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主要是一般反应为主,且预后良好。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结论8月龄联合接种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麻疹、风疹免后免疫原性非劣于单独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不会增加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建议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时可进行这两种疫苗的联合接种。
宁红英[7](2019)在《山东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信任及接种国产疫苗意愿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儿童家长在山东疫苗事件后对国产疫苗的态度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从儿童家长的角度入手,研究儿童家长接触了解山东疫苗事件的途径以及对疫苗事件的了解程度;研究山东疫苗事件后,儿童家长对国产疫苗的态度及进行国产疫苗接种的意愿。并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疫苗事件中儿童家长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科学预防和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对山东疫苗事件的知晓程度、获取山东疫苗事件信息的常用工具和渠道、对疫苗事件的看法和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度和选择国产疫苗接种意向等23个问题。由统一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并统一回收。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2016年4月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进行的一项横断面调查。浙江人口约为6000万,是受疫苗事件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该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首先通过立意抽样在杭州的八个区中选择合作关系较好的的两个区,分别为西湖区和滨江区进行;其次,在所抽取的两个区中随机抽取两所幼儿园和两所社区卫生中心;最后,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两家幼儿园家长和前往两家社区卫生中心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社区卫生中心等候区,对带孩子来打疫苗或体检的0-3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如果父母双方均在场,只邀请其中一位填写问卷。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亲属不能填写问卷。调查期间,访问了这两个中心共有621名儿童,共收集了有效问卷373份,答复率为60.1%。在幼儿园对4-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由幼儿园老师将装有调查问卷与知情同意书的信封发放给学生,并由学生将信封带回家请父母中一方填写,第二天将问卷与知情同意书带回。如果第二天学生未带回,老师会对未带回学生进行提醒。共收集有效问卷1438份,答复率为95%。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伦理学审查和批准。对所有调查问卷进行核对后,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人数据录入核对。对各个问题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加权频率、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变量间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山东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信任及接种国产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整个统计分析过程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完成。结果:有效应答的1811名家长基本情况如下:性别、年龄:调查对象女性占大多数(71.94%),调查对象年龄31-39岁之间的占多数(71.2%),调查对象孩子的年龄,4-6岁孩子的家长占83.71%,0-3岁孩子的家长占16.29%;教育程度:获得本科学历的受访者最多,占到了 43.73%;其次是大专学历,占总数的24.29%,高中或中专程度的占21.42%,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10.54%;新媒体及网络是此次疫苗事件主要的传播途径,前三位主要是微信(51.6%)、网络论坛(13.8%)、电视(13.7%),报纸(2.6%)、广播(2.7%)较少,QQ的比例也为4.4%;对山东疫苗事件知晓率为100%,有73%的儿童家长搜索过相关报道,34.8%的儿童家长转发过相关报道,其中31.1%通过微信转发。对这次疫苗事件家长用三个词来描述,权重最高的依次是“监管”、“恶劣”、“震惊”、“愤怒”、“责任”。认为“本次事件中的疫苗是有害疫苗”的接近一半,占49.8%;认为“本次事件中的疫苗是劣质疫苗”的占21.6%;认为“本次事件中的疫苗是无害的,但是失效的”占28.7%。40.5%的家长认为“本次事件责任部门”主要是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39.5%的家长认为责任部门主要是食品药品监督局,15.7%的家长认为责任部门主要是疫苗生产厂家。59.6%的家长“没有听到过本地防疫站对本次事件相关宣传”,70.4%的儿童家长表示“接受正确、全面的相关信息有难度”,50.9%的儿童家长认为“相关知识不容易理解”。调查发现,只有11.4%的家长在疫苗事件后仍放心和信任国产疫苗,61.1%的家长会继续选择接种国产疫苗。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儿童家长信任和选择国产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儿童家长对国产疫苗信任度的因素有:4-6岁儿童的家长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度较低(or=0.65,95%ci[0.48-0.90]),本科生(or=0.59,95%ci[0.39-0.92])和研究生教育(or=0.44,95%ci[0.26-0.83])比低学力的儿童家长更不可能信任国产疫苗,不相信食品药品监督局(or=0.235,95%ci[0.10-0.53])和疾控中心(or=0.183,95%ci[0.05-0.66])发布信息的儿童家长以及没有参与疫苗相关宣传教育的儿童家长(or=0.403,95%ci[0.30-0.54])更不可能信任国产疫苗。了解疫苗事件全面信息没难度的儿童家长(or=2.870,95%ci[1.72-4.80])以及对疫苗信息和知识都容易理解的儿童家长(or=2.041,95%ci[l.36-3.06])更可能信任国产疫苗。影响儿童家长是否选择使用国产疫苗的因素有:4-6岁儿童的家长(or=0.64,95%ci[0.45-0.90])对国产疫苗选择较少,不相信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信息的儿童家长较不可能选择接种国产疫苗(or=0.394,95%ci[0.27-0.58]),对疫苗信息和知识容易理解的儿童家长更可能选择接种国产疫苗(or=1.603,95%ci[1.17-2.19])。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山东疫苗事件影响深远,调查的杭州儿童家长知晓率为100%,绝大部分儿童家长是通过网络媒体特别是微信了解相关报道,并且这些儿童家长中大部分对这些报道进行了转发。在山东疫苗事件发生后,杭州儿童家长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度较低,只有少数儿童家长在疫苗事件后仍放心和信任国产疫苗,但是在选择是否应用国产疫苗数据,大部分的儿童家长仍会选择使用国产疫苗。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4-6岁儿童的家长、不相信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信息的儿童家长较不可能信任和选择国产疫苗,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的儿童家长、没有参与疫苗相关宣传教育的儿童家长、不相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的儿童家长更不可能信任国产疫苗,而了解此次疫苗正确全面的信息没难度的儿童家长更可能信任国产疫苗,对疫苗信息和知识容易理解的儿童家长更可能信任和选择国产疫苗。因此,卫生行政部门要注重和适应新媒体下的宣传模式,加强社会公众预防接种知识及疫苗相关知识的教育,尽可能减少疫苗相关事件对预防接种造成的负面影响。政府监管部门要吸取教训,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宋琦[8](2018)在《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利用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个案管理,了解AEFI发生的分布特征,以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对正常免疫规划产生的负面影响。方法:对2008-2016年无锡市崇安区上报至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管理系统的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的AEFI个案数据进行分析。纳入监测的疫苗主要包括卡介苗、乙肝酵母、脊灰二倍体、脊灰减毒猴肾、脊灰灭活、百白破无细胞、白破、麻疹、麻腮风、麻风、甲肝灭活、甲肝减毒、乙脑灭活、乙脑减毒、流脑A、流脑A+C、流脑A+C+Y+W135、流感、水痘、HIB、轮状病毒、七价肺炎、23肺炎和兰菌净共计24种疫苗。结果:(1)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使用疫苗共计24种,累计接种475867剂次,平均52874.11剂次/年;AEFI报告数共计254例,平均28.22例/年;男性137例,占53.94%;女性117例,占46.06%;年龄最小者2个月,年龄最大者59岁,平均年龄(8.48±5.39)岁,儿童≤1周岁114例,占44.88%,居首位。(2)年均AEFI发生构成在12%以上,尤其在2012年报告数最多,达到15.75%。各月均有报告,1 月(3.15%)、2 月(4.73%)、10 月(3.54%)、12 月(4.33%)报告数较少,4月(17.32%)、6月(14.57%)、11月(11.81%)为最多,均超过10%,其余月份的报告数在17~22例。提示在4月、6月、11月应做好预防措施,减少AEFI发生。(3)AEFI发生分类主要为一般反应,共212例(83.46%),异常反应41例(16.15%),偶合症1例(0.39%),报告发生率分布为44.55/10万、8.62/10万、0.21/10万。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等症状为主,共45例(17.71%),41例(16.15%)异常反应是过敏性皮疹,1例(0.39%)偶合症为过敏性紫癜,AEFI发生分类结果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5.051,P<0.05)。主要临床诊断有局部红肿107 例(42.12%),发热 174 例(68.50%),皮疹 11 例(4.33%),AEFI 的临床诊断主要结果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6.820,P<0.05)。(4)报告病例中皮下注射119例(46.85%)与肌肉注射118例(46.46%)、皮内注射1例(0.39%),口服16例(6.30%)。注射具体位置为上臂三角肌214例(84.25%),臀部共24例(9.45%),口服16例(6.30%),AEFI的接种疫苗途径结果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905,P<0.05)。AEFI发生者痊愈32例(12.60%),治愈共 171 例(67.32%),好转 51 例(20.08%)。(5)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接种的24种疫苗中,构成比较高的是百白破无细胞、流脑A和麻风,分别为22.05%、14.57%和12.20%,疫苗相关AEFI构成比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44,P=0.007)。而报告发生率最高的是脊灰减毒猴肾、麻风和流感,分别为522.56、235.58和166.61/10万剂,疫苗相关AEFI报告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1.779,P=0.007)。结论:无锡市崇安区部分疫苗的报告率较高,各类接种机构应当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过程,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报告率。
王秀芹,杨淑兰,李建钦[9](2017)在《接种A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引起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一名身体健康、无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在同时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后,罹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市级专家组马上开展个案调查,在分析接种、就诊、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等情况后,最终诊断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并向政府申请专项经费,给予相应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因患儿未及时就诊,其预后差,故强调接种人员要加强接种24 h内主动监测的力度,家长在儿童接种24 h内要密切关注儿童身体状况,以便及时发现AEFI,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儿童的健康。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10](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卫办疾控发[2016]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配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委组织编写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现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 则 |
1.1 预防接种知情 |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
1.2 预防接种告知 |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
1.3.1 框架概述 |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
1.5.1 告知时机 |
1.5.2 告知方式 |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
1.6.3 预防接种禁忌 |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
1.8.5 同效替代 |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
2 乙型肝炎疫苗 |
2.1 疫苗针对疾病 |
2.1.1 病原学 |
2.1.2 临床特征 |
2.1.3 流行病学特征 |
2.2 疫苗简介 |
2.2.1 疫苗免疫原性 |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2.2.3 疫苗安全性 |
2.3 接种建议 |
2.3.1 免疫程序 |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2.3.3 接种禁忌 |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2.4.1 常见不良反应 |
2.4.2 罕见不良反应 |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2.5 注意事项 |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2.5.2 特定事项 |
3 卡介苗 |
3.1 疫苗针对疾病 |
3.1.1 病原学 |
3.1.2 流行病学特征 |
3.1.3 临床特征 |
3.2 疫苗简介 |
3.2.1 疫苗效果 |
3.2.2 疫苗安全性 |
3.3 接种建议 |
3.3.1 免疫程序 |
3.3.2 接种禁忌 |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3.4.1 常见不良反应 |
3.4.2 罕见不良反应 |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3.5 注意事项 |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
4.1 疫苗针对疾病 |
4.1.1 病原学 |
4.1.2 临床表现 |
4.1.3 流行病学特征 |
4.1.4 消灭脊灰进展 |
4.2 疫苗简介 |
4.2.1 疫苗免疫原性 |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4.2.3 疫苗安全性 |
4.3 接种建议 |
4.3.1 免疫程序 |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4.3.3 接种禁忌 |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4.4.1 常见不良反应 |
4.4.2 罕见不良反应 |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4.5 注意事项 |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4.5.2 特定事项 |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
5.1 疫苗针对疾病 |
5.1.1 病原学 |
5.1.2 临床表现 |
5.1.3 流行病学特征 |
5.2 疫苗简介 |
5.2.1 疫苗免疫原性 |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5.2.3 疫苗安全性 |
5.3 接种建议 |
5.3.1 免疫程序 |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5.3.3 接种禁忌 |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5.4.1 常见不良反应 |
5.4.2 罕见不良反应 |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5.5 注意事项 |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5.5.2 特定事项 |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
6.1 疫苗针对疾病 |
6.1.1 病原学 |
6.1.2 临床特征 |
6.1.3 流行病学特征 |
6.2 疫苗简介 |
6.2.1 疫苗免疫原性 |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6.2.3 安全性 |
6.3 接种建议 |
6.3.1 免疫程序 |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6.3.3 接种禁忌 |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6.4.1 常见不良反应 |
6.4.2 罕见不良反应 |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6.5 注意事项 |
7 乙型脑炎疫苗 |
7.1 疫苗针对疾病 |
7.1.1 病原学 |
7.1.2 临床表现 |
7.1.3 流行病学特征 |
7.2 疫苗简介 |
7.2.1 疫苗免疫原性 |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7.2.3 疫苗安全性 |
7.3 接种建议 |
7.3.1 免疫程序 |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7.3.3 接种禁忌 |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7.4.1 常见不良反应 |
7.4.2 罕见不良反应 |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7.5 注意事项 |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7.5.2 特定事项 |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
8.1 疫苗针对疾病 |
8.1.1 病原学 |
8.1.2 临床表现 |
8.1.3 流行病学特征 |
8.2 疫苗简介 |
8.2.1 疫苗免疫原性 |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8.2.3 疫苗安全性 |
8.3 接种建议 |
8.3.1 免疫程序 |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8.3.3 接种禁忌 |
8.4 注意事项 |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8.4.2 特定事项 |
9 甲型肝炎疫苗 |
9.1 疫苗针对疾病 |
9.1.1 病原学 |
9.1.2 临床特征 |
9.1.3 流行病学特征 |
9.2 疫苗简介 |
9.2.1 疫苗免疫原性 |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9.2.3 疫苗安全性 |
9.3 接种建议 |
9.3.1 免疫程序 |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9.3.3 接种禁忌 |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9.4.1 常见不良反应 |
9.4.2 罕见不良反应 |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9.5 注意事项 |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9.5.2 特定事项 |
(4)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总则 |
1.1 预防接种知情 |
1.1.1 预防接种知情权 |
1.1.2 预防接种同意权 |
1.1.3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 |
1.2 预防接种告知 |
1.3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 |
1.3.1 框架概述 |
1.3.2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自身特点的双向性 |
1.3.3 预防接种知情和告知关系的二重性 |
1.3.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和决策关系的决定性 |
1.3.5 受种者选择和疫苗犹豫 |
1.4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意义 |
1.4.1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获益 |
1.4.2 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或接种单位获益 |
1.5 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过程 |
1.5.1 告知时机 |
(1)事先告知 |
(2)接种时告知 |
1.5.2 告知方式 |
(1)面对面告知 |
(2)信息化途径告知 |
(3)反复多次告知 |
(4)对特别重大利害关系条款的强调告知 |
(5)其他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
1.6 预防接种告知内容 |
1.6.1 疫苗所预防疾病 |
1.6.2 疫苗简介和接种建议 |
1.6.3 预防接种禁忌 |
1.6.4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 |
1.6.5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
1.7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 |
1.7.1 预防接种告知和知情同意过程推荐 |
1.7.2 预防接种知情同意流程 |
(1)确认受种者信息 |
(2)介绍预防接种相关政策 |
(3)告知标准的信息 |
(4)核实健康状况 |
(5)解答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相关问题 |
(6)确认知情同意 |
(7)存档知情同意书 |
1.8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 |
1.8.1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的内容 |
1.8.2 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与宣传推广的区别 |
1.8.3 自愿选择和费用自理 |
1.8.4 同时接种和优先接种 |
1.8.5 同效替代 |
1.9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推荐格式 |
2 乙型肝炎疫苗 |
2.1 疫苗针对疾病 |
2.1.1 病原学 |
2.1.2 临床特征 |
2.1.3 流行病学特征 |
2.2 疫苗简介 |
2.2.1 疫苗免疫原性 |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2.2.3 疫苗安全性 |
2.3 接种建议 |
2.3.1 免疫程序 |
2.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2.3.3 接种禁忌 |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2.4.1 常见不良反应 |
2.4.2 罕见不良反应 |
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2.5 注意事项 |
2.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2.5.2 特定事项 |
3 卡介苗 |
3.1 疫苗针对疾病 |
3.1.1 病原学 |
3.1.2 流行病学特征 |
3.1.3 临床特征 |
3.2 疫苗简介 |
3.2.1 疫苗效果 |
3.2.2 疫苗安全性 |
3.3 接种建议 |
3.3.1 免疫程序 |
3.3.2 接种禁忌 |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3.4.1 常见不良反应 |
3.4.2 罕见不良反应 |
3.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3.5 注意事项 |
4 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 |
4.1 疫苗针对疾病 |
4.1.1 病原学 |
4.1.2 临床表现 |
4.1.3 流行病学特征 |
4.1.4 消灭脊灰进展 |
4.2 疫苗简介 |
4.2.1 疫苗免疫原性 |
(1)Sabin-IPV |
(2)Salk-IPV |
(3)bOPV |
4.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1)IPV |
(2)bOPV |
4.2.3 疫苗安全性 |
(1)IPV |
(2)bOPV |
4.3 接种建议 |
4.3.1 免疫程序 |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IPV |
(2)bOPV |
4.3.3 接种禁忌 |
(1)IPV |
(2)OPV |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4.4.1 常见不良反应 |
(1)IPV |
(2)bOPV |
4.4.2 罕见不良反应 |
(1)IPV |
(2)bOPV |
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IPV |
(2)bOPV |
4.5 注意事项 |
4.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1)IPV |
(2)bOPV |
4.5.2 特定事项 |
(1)IPV |
(2)bOPV |
5 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 |
5.1 疫苗针对疾病 |
5.1.1 病原学 |
5.1.2 临床表现 |
(1)百日咳 |
(2)白喉 |
(3)破伤风 |
5.1.3 流行病学特征 |
(1)百日咳 |
(2)白喉 |
(3)破伤风 |
5.2 疫苗简介 |
5.2.1 疫苗免疫原性 |
(1)DTaP |
(2)DTaP-Hib |
(3)DTaP-IPV/Hib |
5.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5.2.3 疫苗安全性 |
(1)DTaP |
(2)DTaP-Hib |
(3)DTaP-IPV/Hib |
(4)破伤风疫苗 |
5.3 接种建议 |
5.3.1 免疫程序 |
(1)DTaP |
(2)DTaP-Hib |
(3)DTaP-IPV/Hib |
(4)DT |
(5)破伤风疫苗 |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DTaP |
(2)DTaP-Hib |
(3)DTaP-IPV/Hib |
(4)DT |
(5)破伤风疫苗 |
5.3.3 接种禁忌 |
(1)DTaP |
(2)DTaP-Hib |
(3)DTaP-IPV/Hib |
(4)DT |
(5)破伤风疫苗 |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5.4.1 常见不良反应 |
(1)DTaP |
(2)DTaP-Hib |
(3)DTaP-IPV/Hib |
(4)DT |
(5)破伤风疫苗 |
5.4.2 罕见不良反应 |
(1)DTaP |
(2)DTaP-Hib |
(3)DTaP-IPV/Hib |
(4)DT |
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DTaP |
(2)DTaP-IPV/Hib |
(3)DT |
(4)破伤风疫苗 |
5.5 注意事项 |
5.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1)DTaP |
(2)DTaP-Hib |
(3)DTaP-IPV/Hib |
(4)DT |
5.5.2 特定事项 |
(1)DTaP |
(2)DTaP-IPV/Hib |
(3)DT |
(4)破伤风疫苗 |
6 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
6.1 疫苗针对疾病 |
6.1.1 病原学 |
6.1.2 临床特征 |
6.1.3 流行病学特征 |
6.2 疫苗简介 |
6.2.1 疫苗免疫原性 |
(1)MMR |
(2) MR |
(3) MuV |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6.2.3 安全性 |
(1)MMR |
(2)MR |
(3)MuV |
6.3 接种建议 |
6.3.1 免疫程序 |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6.3.3 接种禁忌 |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6.4.1 常见不良反应 |
6.4.2 罕见不良反应 |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6.5 注意事项 |
7 乙型脑炎疫苗 |
7.1 疫苗针对疾病 |
7.1.1 病原学 |
7.1.2 临床表现 |
7.1.3 流行病学特征 |
7.2 疫苗简介 |
7.2.1 疫苗免疫原性 |
(1)JE-L |
(2) JE-I |
7.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1) JE-L |
(2) JE-I |
7.2.3 疫苗安全性 |
(1) JE-L |
(2) JE-I |
7.3 接种建议 |
7.3.1 免疫程序 |
(1)JE-L |
(2)JE-I |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 JE-L |
(2) JE-I |
7.3.3 接种禁忌 |
(1) JE-L |
(2) JE-I |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7.4.1 常见不良反应 |
(1) JE-L |
(2) JE-I |
7.4.2 罕见不良反应 |
(1) JE-L |
(2) JE-I |
7.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JE-L |
(2)JE-I |
7.5 注意事项 |
7.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7.5.2 特定事项 |
(1) JE-L |
(2) JE-I |
8 脑膜炎球菌疫苗 |
8.1 疫苗针对疾病 |
8.1.1 病原学 |
8.1.2 临床表现 |
8.1.3 流行病学特征 |
8.2 疫苗简介 |
8.2.1 疫苗免疫原性 |
8.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8.2.3 疫苗安全性 |
8.3 接种建议 |
8.3.1 免疫程序 |
(1)MPV-A和MPV-AC |
(2)MPCV-AC |
(3)MPV-ACYW |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8.3.3 接种禁忌 |
8.4 注意事项 |
8.4.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8.4.2 特定事项 |
9 甲型肝炎疫苗 |
9.1 疫苗针对疾病 |
9.1.1 病原学 |
9.1.2 临床特征 |
9.1.3 流行病学特征 |
9.2 疫苗简介 |
9.2.1 疫苗免疫原性 |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 HepA-L |
(2) HepA-I |
9.2.3 疫苗安全性 |
(1)HepA-L |
(2)HepA-I |
9.3 接种建议 |
9.3.1 免疫程序 |
(1)HepA-L |
(2)HepA-I |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HepA-L |
(2)HepA-I |
9.3.3 接种禁忌 |
(1)HepA-L |
(2)HepA-I |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9.4.1 常见不良反应 |
(1)HepA-L |
(2)HepA-I |
9.4.2 罕见不良反应 |
(1)HepA-L |
(2)HepA-I |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HepA-L |
(2)HepA-I |
9.5 注意事项 |
9.5.1 疫苗接种慎用情况 |
(1)HepA-L |
(2)HepA-I |
9.5.2 特定事项 |
(1)HepA-L |
(2)HepA-I |
(5)泰安市2012-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 |
前言 |
1 预防接种概述 |
1.1 预防接种的成就和意义 |
1.2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
2 各国AEFI监测系统的建立 |
3 AEFI监测研究进展 |
4 AEFI监测内容 |
4.1 报告要求 |
4.2 调查诊断 |
4.3 指标要求 |
4.4 分类 |
5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3.1 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
3.2 AEFI分类构成情况 |
3.3 AEFI流行病学特征 |
3.4 AEFI发生预测和模型评价 |
3.4.1 ARIMA模型 |
3.4.2 指数平滑法模型 |
3.4.3 模型预测和评价 |
4 质量控制 |
结果 |
I AEFI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
2 AEFI分类 |
3 AEFI流行病学特征 |
3.1 年龄和性别分布 |
3.2 时间分布 |
3.3 地区分布 |
3.4 疫苗分布 |
3.5 异常反应分布 |
3.6 主要临床症状分布 |
3.7 疫苗接种到反应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布 |
4 AEFI发生趋势预测及模型检验 |
4.1 模型选择 |
4.2 模型预测 |
讨论 |
1 AEFI的监测指标分析 |
2 AEFI分类分析 |
3 AEFI流行病学特征探讨 |
3.1 年龄和性别分布 |
3.2 时间分布 |
3.3 地区分布 |
3.4 疫苗分布 |
3.5 异常反应分布 |
3.6 主要临床症状分布 |
3.7 疫苗接种到反应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布 |
4 AEFI的发生趋势预测及验证 |
结论与建议 |
1 本研究的结论 |
2 建议和对策 |
3 创新性 |
4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AEFI相关概念 |
2 AEFI报告时限和范围 |
3 疫苗种类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浙江省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背景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7)山东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信任及接种国产疫苗意愿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2 调查对象获取山东疫苗事件的途径 |
3.3 调查对象对山东疫苗事件的看法 |
3.4 调查对象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度及选择接种国产疫苗的意向 |
4 讨论 |
4.1 调查对象获取山东疫苗事件的途径 |
4.2 山东疫苗事件后,家长对国产疫苗的信任程度 |
4.3 山东疫苗事件后,儿童家长选择国产疫苗的影响因素 |
4.4 疫苗事件中的问题改进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创新与不足 |
6.1 创新点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监测方法 |
2.3 监测指标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报告病例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
3.2 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AEFI发生的年度与月份分布情况 |
3.3 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疫苗相关AEFI发生分类和临床诊断 |
3.4 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疫苗相关AEFI发生者接种途径与转归情况 |
3.5 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疫苗相关AEFI发生率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接种A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引起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发病及治疗情况 |
3 调查情况 |
3.1 既往病史 |
3.2 疫苗接种情况 |
3.3 调查诊断情况 |
4 讨论 |
四、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2021(04)
- [2]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2)
- [3]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2)
- [4]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2)
- [5]泰安市2012-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预测[D]. 石艳艳. 山东大学, 2020(11)
- [6]浙江省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价[D]. 唐学雯. 浙江大学, 2019(03)
- [7]山东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信任及接种国产疫苗意愿影响的研究[D]. 宁红英. 浙江大学, 2019(03)
- [8]无锡市崇安区2008-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分析[D]. 宋琦. 苏州大学, 2018(04)
- [9]接种A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引起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报告[J]. 王秀芹,杨淑兰,李建钦. 中国当代医药, 2017(24)
- [10]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12)
标签:预防接种论文; 山东疫苗事件论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 免疫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