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托业与基金业正面比拼(论文文献综述)
邓婷[1](2021)在《信托业转型的逻辑与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托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找准自身的功能定位,适应新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及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产品及服务2021年末资管新规过渡期将结束,在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及"两压一降"的严监管形势下,信托行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将是每个信托公司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当前,信托公司亟须理清行业转型的底层逻辑,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方向和路径选择。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张嘉桐[3](2020)在《BR信托盈利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信托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政策导向在多目标之间不断平衡,产业发展趋势多变。《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这标志着我国统一金融监管协同框架初步建立。身处变革大潮的BR信托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中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BR信托的经营情况,结合监管政策导向,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来研究BR信托的盈利能力。首先,选择盈利能力衡量指标,并且将盈利能力指标分为盈利能力数量性指标和盈利能力可持续性指标两类。其次,对BR信托盈利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纵向分析时对BR信托及其他15家央企控股信托公司2011-2018年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剖析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当进行横向分析时,通过对2018年BR信托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排名定位其盈利能力。最后,通过对BR信托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发现BR信托盈利能力优势和短板。经研究发现BR信托在信托报酬率、新增主动管理信托规模占比、期末集合信托规模占比等与主动管理能力相关的指标上具有较好的走势和排名,但是净利润、人均净利润、信托业务收入等盈利能力数量性指标上表现落后于央企控股信托公司平均值。盈利能力优势和短板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行业内同质化的竞争使得信托资本利润率不断走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下滑是导致BR信托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因素,BR信托人力资源质高量少加之财富管理能力较弱使得BR信托的规模受到限制,涉诉案件增加表明BR信托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而较为合理的业务结构是BR信托的信托报酬率高于央企控股公司平均值的重要原因。基于前述分析就BR信托盈利能力提升给出建议。具体建议如下:完善风控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信托,避免同质化竞争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财富管理能力为盈利增长提供源动力;保质增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党森[4](2020)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问题及完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不断攀升,居民收入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伴随着市场的通胀压力继续增加,人们的理财观念正在逐步增加。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领域的产品开发日新月异,产品结构和风险愈发复杂化、多元化,加之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莫测,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坚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逻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统计分析法,对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提出了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系统地分析了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的重要性,在借鉴、比较和分析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政府监管的成功实践与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加大监管问责、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投资者保护与教育、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的对策。第一部分为绪论,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一章是简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理论基础,是本文的研究起点;第二章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监管现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第四章是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的实践与借鉴,它是本文的国际借鉴;第五章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政府监管的对策,是本文的研究成果;最后是结语,是本文的研究总结。相对于同类研究,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即本文研究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政府监管研究范式的创新、有利于保护我国广大投资者的金融投资利益、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的稳健发展、有利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安全高效运营。
史婷婷[5](2019)在《社区金融服务的规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必须着力做好社区金融服务的发展和研究。社区金融属于金融市场中典型的长尾市场,金融服务需求具有零散化、多元化和层次化的特点,行业的发展需要公共规制的引导、约束和监管。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金融行业也实现了放缓,甚至涌现负面新闻,如何通过系统有效的社区金融服务规制来带动社区金融的发展,引起金融界和全体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国家倡导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下,社区金融服务不断改革、创新和完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尚没有一套完善的规制体系,来补足社区金融服务发展中的短板。当前仍然存在三个主要问题:首先,分业监管模式较为空白同时还存在重叠交叉监管问题;其次,居民为社区金融服务中主要的参与主体,但由于居民对风险管理知识的缺乏,极易产生与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最后,金融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在社区金融服务的发展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本文基于对社区金融服务实际情况调研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社区金融服务规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学习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以及结合国外发展的启示,对社区金融服务规制未来发展提出主要对策建议:一是完善社区金融金融服务法律规制,二是加强社区场景中合格投资者的风险匹配管理,三是完善社区金融服务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通过对社区金融服务规制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未来社区金融服务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罗怡[6](2019)在《X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居民个人财富迅速累积,金融知识不断提升,往日的银行存款已无法满足居民的理财需求,人们对金融类产品的需求逐渐从单一的银行定期存款类产品向多元化资产配置方向发展,居民手中的资金在寻求更丰富、更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渠道。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企业现金除了投资银行存款取得利息收入之外,也需寻找更合理的资产配置方式,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高速发展。2014年开始,随着政策的放开,除信托公司、证券子公司等金融机构外,期货公司也加入了资管行业,纷纷申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截至2018年底,获取资产业务许可的公司已近130家,资管业务已成为多家期货公司创造收入的新来源。伴随着国内资管业务的扩张,相关的监管规范开始进一步提升。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文)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从此走向了新的格局。紧随其后证监会颁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第151号令】)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第31号公告】),作为配套文件,宣告我国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从此,期货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纳入同一运作框架下,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有了新的管理格局与方向。资管新规的落地,对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方向有了新的规定与限制。期货公司需要更好地找准自己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位与方向,抢占市场。本文以X期货公司为例,利用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通过PEST分析法,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接着通过内部环境分析及运用SWOT分析法,探寻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指出X期货公司应顺应资管新规的形势制定新的产品策略,提升业务人员的主动管理能力建设,完善营销体系,以此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争夺市场份额,并从组织框架、人员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为X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提出保障措施。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相比于其它金融机构,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经验相对较浅,文献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了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另外,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受到了资管新规的限制与规范,如何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发展期货资管业务,对于X期货公司而言具有实际的意义。
林琨[7](2018)在《HR信托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资管“新政”的推出,泛资管时代已然到来,在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背景下,资管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信托公司一直以来的制度优势逐渐丧失殆尽。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尚未触底,“维稳”的政治诉求使得信托公司“刚兑”压力只增不减,传统业务难以为继——行业发展再次面临巨大挑战。此时,创新与转型无疑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HR信托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抓住“补短板”中的市场机会,使HR信托公司成为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投资的专业投融资服务机构。本文采取SWOT[1]、波士顿矩阵、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战略发展理论和竞争理论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公司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HR战略选择和转型对策,制定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基本竞争战略。HR信托公司采取基金化[2]、平台化的企业发展总体战略方针。结合企业实际,从加大开发创新力度、积极拓展外部市场、优化公司组织结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加强党建品牌建设、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等七个方面制定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周芮帆[8](2017)在《政信合作中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模式研究 ——以ZX·QP信托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信托业通过前期积累,日益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已大步超越保险业,成为了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第二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响应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号召,纷纷建立地方政府投资和融资的平台公司,增加对各个银行借款规模,但由于监管趋严,中央银行调控银行的贷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中长期贷款。这便成为了信托公司与融资平台开展政信合作的契机,政信合作类产品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青睐。而针对应收账款的流动化模式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解决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应收账款融资现状并对比各种应收账款融资途径,阐明了通过信托途径进行收账款融资的优势。其次通过探究平台公司的特征与债务现状,表明其对应收账款融资的需求。而在政信合作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分为两种,通过对比流动化模式与传统集合资金模式,明确了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项目的优势。进而通过具体的案例,匹配QP城投面临的融资需求以及自身的融资条件,设计了ZX·QP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项目。通过信托产品、交易结构、还款安排、风险保障措施等具体环节的设计,逐一了解此类模式的各个细节,加深了对此类信托模式的理解。最后结合案例分析ZX·QP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模式效果及优势,认为此种模式匹配了 QP城投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缓释了 QP区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充分利用了信托制度的优势,并从金融功能与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更进一步揭示了该模式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展望。综上,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采用政信合作的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模式进行融资,不会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在存量债务上开辟新的融资途径,并且达到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违约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此种模式较为灵活,审批放款速度较快,能够满足融资人及时性的融资需求需求。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此类信托能够减少信托公司计提的风险资本基数进而能够减少信托公司的成本,同时免去国有资产转让所必须的评估、进场交易等中间环节,还能够将财产进行破产隔离与风险隔离。其优势的存在让此种模式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何承斌[9](2017)在《遗嘱信托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遗嘱信托,是指立遗嘱人在遗嘱中载明将其全部财产或一部分,在死亡后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遗嘱中所定受益人或其他特定目的管理及处分该财产。遗嘱信托是一种跨越继承法与信托法两大领域的特殊制度,它与遗嘱继承、遗赠、遗产管理、行纪、利益第三人合同等相似制度存在显着差异。罗马法上即存在遗产信托,但它是遗嘱信托的雏形。英国的用益制度是遗嘱信托的真正起源。在英美国家,遗嘱信托普遍适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遗嘱信托也呈逐渐发展之势。遗嘱信托在我国基本上处在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是遗嘱信托制度立法的不完善,现实需求与制度落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健全我国遗嘱信托法律制度尤为迫切。我国建立遗嘱信托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遗嘱信托具有弥补现行继承法的不足、充分保障遗嘱人的意思自治、资产的有效管理和投资、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合理合法节省税负等功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积累起较为丰富的可供作信托财产的私人财富;"一法两规"的颁布为遗嘱信托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信托法、继承法等相应法律法规的修订为遗嘱信托制度完善提供了立法契机;中国民间注重真诚守信、义利之辩、平等友善等精神文化的传承,也恰好契合了信托精神中最为核心的文化元素,我国信托业自身发展也提升了民众对遗嘱信托的认知程度;人们对财富规划要求的多元化、多层次,激发设立遗嘱信托的需求。这些为构建遗嘱信托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委托人是遗嘱信托法律关系的设立者。委托人是遗嘱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委托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明确,从私法自治的基本精神以及交易的便捷角度考虑,遗嘱信托意思表示形式无须特殊的规定,不可采用《信托法》上的"方式强制",而应尊重继承法的立场,口头形式、录音形式等均可。遗嘱信托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委托人死亡之时遗嘱信托成立且生效。委托人的权利具有非继承性。尽管两大法系的差别在不断的融合中逐渐缩小,钟摆的方向已在信托法委托人意愿和受益人利益之间寻找平衡。但在遗嘱信托中,委托人的意愿应值得特别地尊重和考虑,并在遗嘱信托终止后的财产归属、遗嘱信托管理方法的变更、共同受托人意见分歧时的处理、挥霍信托的认可等方面予以重构。遗嘱信托极具自由品质,易为委托人所滥用,因此,应在如下几方面采取规制措施: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设立债权人撤销权制度;为了保护真正权利人的利益,可通过排除善意取得制度在信托中的适用,让受托人承继委托人占有的瑕疵;对于遗嘱信托侵害特留份,应赋予当事人扣减权;信托制度具有规避税负的天然属性,不能简单否认遗嘱信托规避遗产税的效力。但是在遗嘱信托制度的设计中,必须考虑行为人假借其谋私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对委托人虚假信托逃避税负予以规制;为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应限制遗嘱信托的最长存续期间,超过最长存续期间的部分无效。受托人是遗嘱信托法律关系的体现者。受托人在遗嘱信托法律关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受益人的利益以及委托人意愿的实现,均依赖于受托人的努力。现代信托在赋予受托人更多权力的同时,尤其是自由裁量权的赋予,应对受托人的义务进行规范,以客观化、标准化、具体化的信托义务作为信托财产的安全保障机制:自我交易上,忠实义务是受托人首要的、不可减损的义务,自我交易规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义务规则,也是最容易引发受托人发生道德风险危机的诱因之一,法律在此问题上应采取严格立场;亲自管理义务上,原则上应由受托人自已管理,但信托文件另有规定或有不得已事由时,受托人可委托他人代为管理,受托人就代理人的选任或者监督有过错时,受托人负法律责任;分别管理义务上,不仅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和信托财产之间必须分别管理,不同信托财产之间也必须分别管理。在义务违反的后果方面应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即受托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没有过错的,受托人即负赔偿之责;公平义务体现的不仅是分配方面的公平,更多是管理方面的公平;受托人保密义务应"依法"进行,除去法定情况下受托人的保密义务受限外,受托人应承担起非常严格的保密义务;责任事先免除上,禁止在遗嘱信托中设定免除受托人故意、重大过失的免责条款,但对于一般过失责任是否免除,取决于权利人的合意。在受托人责任规则方面:受托人在遗嘱信托财产管理过程中,由其个人过错引起的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应以个人财产承担责任;如果受托人对责任的发生没有过错,可以以遗嘱信托财产支付或者受托人承担责任后可以针对遗嘱信托财产行使补偿请求权。受益人是遗嘱信托法律关系的受益者。受益人在遗嘱信托中是纯享利益之人,同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构建适合我国的受益人利益保障机制至关重要。遗嘱信托受益权应定性为债权性质,受益人的权益保护力度不会减损。为了保障受益人的利益以及交易的便捷,遗嘱信托的公示方式采取登记对抗主义较为合理。在遗嘱信托中,监督机制弱化,因此,应强化遗嘱信托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完善受托人监督模式,新受托人有义务对前受托人的财产管理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注意;另一方面完善信托监察人制度。因此,信托监察人的任职资格、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内容都要加以详细规范。受益人利益的保障离不开救济机制,通过建立受益人诉讼制度,细化受益权的救济方式,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拟制信托救济机制,将会使救济更加充分。遗嘱信托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等本质上都是财产处理制度,而且继承法使用面广、时间长,将遗嘱信托纳入继承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影响力,因而将遗嘱信托放在继承法中较为妥当。在立法原则上,应遵循统一与协调结合、任意性与强制性结合、前瞻与适度结合。为了促进遗嘱信托有效运转,应完善信托税收、信托登记、信用体系等配套制度。
毛慧[10](2016)在《YY基金公司竞争战略分析》文中认为2012年5月以来,各项资产管理新政轮番推出,监管机构逐步放松了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管制,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竞争壁垒被打破,逐步形成了混业经营和全方位交叉竞争的格局。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利用监管套利弯道超越,公募基金公司原本得天独厚的牌照红利不复存在,导致公募基金行业陷入新的发展困境中,尤其是近几年中国证监会在资产管理行业领域推动的重大政策变革,使得基金行业过去一直依赖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YY基金公司而言,能否以其自身存在的根源问题为基础对公司进行全面审视,在这全面融合、竞争与扩张的资管市场中突围而出,决定了其在金融业中的最终地位。本文主要采用模型方法、数量研究法、归纳分析法以及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基金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从YY基金公司问题根源进行探究,盘点YY基金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困境,对YY基金公司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SWOT分析及波特五力模型,探索YY基金公司的竞争战略,试图为YY基金公司探寻差异化发展道路。近年来,对于基金行业的研究不在少数,但仅针对特定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则不多见。本文以YY基金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不仅具有微观针对性、独特性、时效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着重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主要发现及创新点、论文结构。第二章,YY基金公司面临的外部压力。通过分析基金行业及政策背景,显示资产管理行业壁垒逐渐被打破,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导致YY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为及时化解前述利空,公募基金行业也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基金产品发行、投资范围、基金公司激励机制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松绑。此外,通过国内各类资产管理机构间的横向对比,以及中美公募基金行业市场规模、发行情况、行业集中度等方面的分析,全面展示出YY基金公司在大资管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三章,YY基金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以YY公司存在的根源性问题为基础进行衍生性分析,通过YY基金公司与其他基金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多维度对比,凸显出YY基金公司目前仍然缺乏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存在产品和业务创新性及差异性不足的弊端。总体而言,YY基金公司面临着发展战略模糊、业绩困境、业务结构困境等。第四章,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YY基金公司展开分析。在波特五力模型中,YY基金公司不仅面临着来自潜在进入者、替代者的威胁,需要与供方、买方进行博弈,还必须面对基金行业的内部竞争。通过对YY基金公司竞争力的深入分析,本文最终确立了YY基金公司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以及目标集聚战略。第五章,为本文难点,在已确立的基金行业竞争战略的指导下,在研究分析YY基金公司发展路线的选择、公司运作机制、投资者需求以及外包基金销售体系的基础上,探讨得出YY基金公司的突破路径。在各类资管机构动态交锋过程中,YY基金公司应当理顺公司治理,从差异化经营和多元化的资产组合配置中获得进一步的增长动力,制订清晰的发展战略,在自身投资能力、业务结构、销售模式等方面寻求突破,打破其自身发展僵局。
二、信托业与基金业正面比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托业与基金业正面比拼(论文提纲范文)
(1)信托业转型的逻辑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信托公司转型的逻辑 |
契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 |
顺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 |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信托业务发展的经验 |
信托公司转型的路径选择 |
做真正的实业投行 |
做特色的资产管理机构 |
做高精专的私人财富管理者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BR信托盈利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信托相关研究 |
二 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相关研究 |
三 研究现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法 |
三 统计描述分析法 |
四 历史分析法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BR信托概况和运营环境分析 |
第一节 BR信托概况 |
一 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 |
二 业务及财务状况 |
第二节 BR信托运营环境分析 |
一 宏观经济稳中有进 |
二 行业监管日趋严格 |
三 信托业面临转型升级 |
第三章 BR信托盈利能力定量分析 |
第一节 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 |
一 指标选取方法 |
二 盈利能力指标解释 |
第二节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一 2011-2018年盈利能力指标纵向数据 |
二 2018年盈利能力指标横向数据 |
第三节 盈利能力数量性指标分析 |
一 净利润稳步提升 |
二 人均净利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三 资本利润率下降趋势明显 |
四 信托业务收入由升反降 |
第四节 盈利能力可持续性指标分析 |
一 信托报酬率2018年大幅反弹 |
二 净利润增长率下降趋势明显 |
三 期末信托资产增长率较低 |
四 信托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下滑 |
五 新增主动管理信托规模占比逆势上扬 |
六 期末集合信托规模占比持续升高 |
第四章 BR信托盈利能力评价和变动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信托盈利能力评价 |
一 主动管理能力强 |
二 信托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有待提高 |
三 资本利润率逐年下降 |
第二节 BR信托盈利能力变动原因 |
一 行业同质化竞争压低资本利润率 |
二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拖累净利润 |
三 合理的信托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可持续性 |
四 财富管理能力弱限制净利润提升 |
五 人力资源质高量少限制业务规模 |
六 风控能力弱埋下盈利能力持续性隐患 |
第五章 BR信托盈利能力提升建议及研究展望 |
第一节 BR信托盈利能力提升建议 |
一 加强风险管理 |
二 大力发展服务信托 |
三 提升财富管理能力 |
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问题及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定义 |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 |
三、政府监管 |
第二节 政府监管理论基础 |
一、政府监管主要理论 |
二、政府监管主要方式和政策依据 |
三、政府监管主要规定 |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与存在的风险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情况 |
一、发展规模 |
二、发展特点 |
三、发展压力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 |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的类型 |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监管面临问题 |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监管现状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历史沿革与监管发展 |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萌芽阶段与监管缺失 |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阶段与监管起步 |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成熟规范阶段与监管发展 |
第二节 监管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 |
一、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影响 |
二、理财新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影响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的不足 |
一、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二、监管主体发挥的作用有限 |
三、投资者权益保护与投资教育力度不够 |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健全 |
五、金融隐私保护有待健全 |
六、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够健全 |
第四章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特点 |
一、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政府监管——多元伞形 |
二、英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政府监管——一体化 |
三、日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政府监管——单线多头 |
四、德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政府监管——一体化 |
第二节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经验借鉴 |
一、完善的法规体系和科学的监管制度 |
二、混业经营混业管理的高效监管机制 |
三、始终高度重视个人投资者利益保护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对策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政府监管职责定位 |
一、监管职责应重在法律规制和行业引领 |
二、监管职责应明确监管主体和任务分工 |
三、监管职责应注重宏观引领和行业引导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优化措施 |
一、进一步完善个人理财产品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
二、不断创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监管模式 |
三、严格依法监管并加大监管问责力度 |
四、引领社会信用和中介体系的健康发展 |
五、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与教育 |
六、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社区金融服务的规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社区金融服务核心概念 |
一、社区金融服务概念 |
二、社区金融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公共规制理论基础 |
二、分业监管理论基础 |
三、社区金融服务公共规制理论分析 |
第二章 社区金融服务规制现状 |
第一节 分业监管的规制现状 |
一、分业监管现状概述 |
二、银监会对社区金融服务的规制 |
三、证监会对社区金融服务的规制 |
四、保监会对社区金融服务的规制 |
第二节 合格投资者的规制现状 |
一、合格投资者现状概述 |
二、银保监会各自对合格投资者的认定现状 |
第三节 行业自律的规制现状 |
一、行业自律规制现状概述 |
二、第三方金融机构的自律现状 |
第三章 社区金融服务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分业监管体系中的问题 |
一、缺乏统一的功能性监管标准 |
二、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二节 合格投资者界定的问题 |
一、合格投资者界定流程存在违规操作 |
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规范缺乏 |
第三节 行业自律组织存在的问题 |
一、行业自律机制的不完善 |
二、缺乏对于第三方金融机构的监管 |
第四节 社区金融服务市场规制问题原因分析 |
一、激励规制与放松规制不足 |
二、偏重治理导致过度规制 |
三、跨市场监管出现空白 |
第四章 国外社区金融服务规制及启示 |
第一节 美国社区金融服务规制 |
一、美国对社区银行的监管模式 |
二、美国证券法和基金法的规制 |
第二节 德国社区金融服务规制 |
一、德国对社区金融服务的监管 |
二、投资者的民事权利 |
第三节 日本社区金融服务规制 |
一、日本对社区金融服务的监管 |
二、日本社区金融服务风险揭示要求 |
第四节 国外社区金融服务规制对我国的启示 |
一、落实功能性监管目标 |
二、注重保护社区场景中投资者利益 |
三、鼓励行业自律 |
第五章 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的规制对策 |
第一节 完善社区金融服务法律体系 |
一、“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 |
二、加强执法力度,完善配套法律 |
三、理清法律关系 |
第二节 加强合格投资者的风险匹配管理 |
一、完善社区合格投资者评估体系建设 |
二、严格社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教育及资质筛选 |
三、严格规范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 |
第三节 加强同业自律组织建设 |
一、扩大金融同业协会授权范围 |
二、加强第三方金融机构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X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理论基础 |
四、相关概念 |
第二章 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一、政治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社会要素分析 |
四、技术因素分析 |
第二节 资产管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一、客户群体分析 |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
三、同业竞争者分析 |
四、替代者威胁分析 |
第三章 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资源分析 |
一、X期货公司综合情况分析 |
二、X期货公司股东资源分析 |
三、X期货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四、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部组织结构分析 |
第二节 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能力分析 |
一、X期货公司资本实力分析 |
二、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营销能力分析 |
三、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类型及规模情况分析 |
四、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创收能力分析 |
第四章 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
第一节 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SWOT分析 |
一、优势 |
二、劣势 |
三、机会 |
四、威胁 |
五、SWOT矩阵分析 |
第二节 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策略选择 |
一、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愿景与目标 |
二、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策略选择 |
第三节 调整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策略 |
一、梳理资管新规下的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框架 |
二、对X期货公司存续资产管理产品实施整改 |
三、推动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的创新 |
第四节 加强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能力建设 |
一、加强股指对冲方面的研究 |
二、加强员工的行业资讯学习 |
三、加强员工的合规学习 |
第五节 完善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的营销体系 |
一、利用原有机构客户资源 |
二、利用营业部网点资源 |
三、引入优质机构投资者 |
第五章 X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保障措施 |
第一节 调整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架构 |
第二节 增强资产管理业务的人员配置 |
第三节 制定资产管理业务的绩效考核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7)HR信托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公司发展概述 |
1.1 公司基本概况 |
1.1.1 公司发展历程 |
1.1.2 公司主要业务 |
1.2 公司面临的发展困境 |
1.3 研究思路及基本结构 |
第二章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2.2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2.4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第三章 公司资源能力与SWOT分析 |
3.1 公司资源 |
3.1.1 公司资源 |
3.1.2 公司核心能力 |
3.2 SWOT分析 |
第四章 公司战略定位与选择 |
4.1 公司战略目标与定位 |
4.2 波士顿矩阵分析 |
4.3 发展战略选择 |
4.3.1 总体发展战略 |
4.3.2 基本竟争战略 |
4.3.3 职能战略规划 |
第五章 战略实施对策与保障措施 |
5.1 加大开发创新力度 |
5.2 积极拓展外部市场 |
5.3 优化公司组织结构 |
5.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5.5 完善公司内部管理 |
5.6 加强党建品牌建设 |
5.7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8)政信合作中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模式研究 ——以ZX·QP信托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2 应收账款融资现状分析 |
2.1 应收账款存在的负面影响 |
2.2 应收账款融资的优势分析 |
2.3 应收账款融资途径 |
2.3.1 应收账款证券化 |
2.3.2 应收账款保付代理 |
2.3.3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
2.3.4 应收账款类信托 |
2.4 应收账款类信托融资的相对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3 政信合作的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优势及风险分析 |
3.1 融资平台应收账款融资的需求分析 |
3.2 流动化模式在政信合作应收账款信托中的优势 |
3.2.1 政信合作的应收账款类信托模式分类 |
3.2.2 流动化信托模式的准资产证券化实质 |
3.2.3 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模式优势分析 |
3.3 政信合作的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风险分析 |
4 ZX·QP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项目案例分析 |
4.1 QP城投融资现状与融资决策 |
4.1.1 QP城投基本情况与融资需求 |
4.1.2 QP城投财务状况与QP区财政实力 |
4.2 ZX·QP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项目模式 |
4.2.1 信托产品设计 |
4.2.2 交易结构设计 |
4.2.3 债务人还款安排 |
4.2.4 风险保障措施 |
4.3 ZX·QP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模式效果及优势分析 |
4.3.1 匹配QP城投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 |
4.3.2 缓释QP区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
4.3.3 充分利用信托制度的优势 |
4.3.4 符合金融功能与金融创新理论要义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遗嘱信托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 选题的背景 |
(二) 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动态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和不足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遗嘱信托的内涵与制度演进 |
一、遗嘱信托的概念与特征 |
(一) 遗嘱信托的含义 |
(二) 遗嘱信托的特征 |
(三) 遗嘱信托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
二、遗嘱信托的构成要素 |
(一) 遗嘱信托当事人 |
(二) 遗嘱信托财产 |
(三) 遗嘱信托目的 |
三、遗嘱信托的制度演进 |
(一) 遗嘱信托制度的起源 |
(二) 遗嘱信托的现代发展 |
第二章 我国建立遗嘱信托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建立遗嘱信托制度的必要性 |
(一) 弥补我国现有继承法的不足 |
(二) 充分保障遗嘱人的意思自治 |
(三)有效实现遗产的管理和投资 |
(四) 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
(五) 合理合法节省税负 |
二、建立遗嘱信托制度的可行性 |
(一) 经济基础 |
(二) 法律基础 |
(三) 文化基础 |
(四) 现实需求 |
第三章 遗嘱信托法律关系的设立者:委托人 |
一、委托人的法律地位与资格 |
(一) 委托人的法律地位 |
(二) 委托人的资格 |
二、委托人的意思表示 |
(一) 委托人意思表示的确定性 |
(二) 委托人意思表示的形式 |
三、委托人死亡时间的法律意义 |
(一) 遗嘱信托的成立与生效 |
(二) 设立遗嘱信托的财产转移 |
四、委托人权利的设定 |
(一) 委托人权利的内容和非继承性 |
(二) 委托人权利设定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
(三) 《信托法》委托人权利规定的重构 |
(四) 委托人的"看门狗"——信托保护人制度的引入 |
五、对委托人权利滥用的法律规制 |
(一) 损害债权人利益之规制 |
(二) 占有瑕疵之规制 |
(三) 侵害特留份之规制 |
(四) 规避税负之规制 |
(五) 信托存续期限之规制 |
第四章 遗嘱信托法律关系的实现者:受托人 |
一、受托人的法律地位与资格 |
(一) 受托人的地位:从消极到积极 |
(二) 受托人的准入资格 |
二、受托人的自由裁量权:理性的需要 |
(一) 赋予受托人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
(二) 赋予受托人自由裁量权的可行性 |
(三) 受托人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制 |
(四) 《信托法》受托人权利规定的检视 |
三、受托人权利的限制:义务强化 |
(一) 强化受托人义务的必要性 |
(二) 强化受托人义务的具体内容 |
(三) 明确受托人的法律责任 |
第五章 遗嘱信托法律关系的受益者:受益人 |
一、受益人的法律地位与资格 |
(一) 从受益人地位看信托法利益保护之目标 |
(二) 受益人原则与受益人的资格 |
二、受益人的权利:衡平所有权 |
(一) 受益权的性质 |
(二) 受益权的具体内容 |
(三) 受益权的取得和放弃 |
三、遗嘱信托受益人权益实现的保障 |
(一) 健全遗嘱信托公示制度 |
(二) 强化信托事务的监督权 |
(三) 完善遗嘱信托救济机制 |
第六章 我国遗嘱信托制度的立法构建 |
一、遗嘱信托的立法模式 |
(一) 可供选择的立法模式 |
(二) 立法模式的选择及理由 |
二、遗嘱信托的立法原则 |
(一) 统一与协调结合 |
(二) 任意性与强制性结合 |
(三) 前瞻与适度结合 |
三、遗嘱信托制度立法的主要规则 |
(一) 遗嘱信托立法应设定的主要规则 |
(二) 遗嘱信托立法主要规则的主要内容 |
四、遗嘱信托运行配套制度的完善 |
(一) 完善信托税收制度 |
(二) 建立信托登记制度 |
(三) 培育完善的信用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10)YY基金公司竞争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主要发现及创新 |
1.4.1 主要发现 |
1.4.2 创新之处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基金行业及政策背景 |
2.1 “新常态”下的资产管理行业 |
2.1.1 资产管理行业概览 |
2.1.2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不断壮大的原因剖析 |
2.2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概览 |
2.3 公募业务监管环境 |
2.3.1 公募基金牌照放开 |
2.3.2 公募基金注册制正式落地 |
2.3.3 沪港通、深港通拓宽公募投资渠道 |
2.3.4 股权激励及事业部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YY基金公司目前的困境 |
3.1 YY基金公司概述 |
3.2 发展战略模糊 |
3.3 产品业绩困境 |
3.3.1 偏股型基金2015 年业绩 |
3.3.2 债券型基金2015 年业绩 |
3.3.3 QDII基金、另类投资基金2015 年业绩 |
3.3.4 主要类型基金2016 年以来整体收益情况 |
3.4 业务结构困境 |
3.4.1 基础资产端 |
3.4.2 投资工具端 |
3.4.3 理财服务端 |
3.4.4 人才流失严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YY基金公司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1 波特五力模型简述 |
4.2 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YY基金公司 |
4.2.1 YY基金公司的五力分析 |
4.2.2 YY基金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YY基金公司的应对之策 |
5.1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
5.2 发展战略清晰化 |
5.3 增强投资管理能力 |
5.4 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信托业与基金业正面比拼(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托业转型的逻辑与路径[J]. 邓婷. 中国金融, 2021(20)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BR信托盈利能力研究[D]. 张嘉桐. 郑州大学, 2020(03)
- [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政府监管问题及完善研究[D]. 党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社区金融服务的规制及对策研究[D]. 史婷婷. 青岛大学, 2019(02)
- [6]X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罗怡. 上海财经大学, 2019(07)
- [7]HR信托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林琨.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8]政信合作中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模式研究 ——以ZX·QP信托项目为例[D]. 周芮帆.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1)
- [9]遗嘱信托法律制度研究[D]. 何承斌. 安徽大学, 2017(08)
- [10]YY基金公司竞争战略分析[D]. 毛慧.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