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系统重构技术提高空对地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

利用系统重构技术提高空对地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

一、应用系统重构技术提高空对地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论文文献综述)

高宇,胡慧,邢丽,孟凡娜[1](2021)在《固定翼飞机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能力评估》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传统空对地作战能力评估指数模型存在的权重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对固定翼飞机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能力评估进行研讨。依据现代条件下近距空中支援强调快速、持续、精确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参考传统空对地作战能力指数模型,构建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能力评估综合指数模型,通过多用途战斗机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该研究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王颖,唐倩,马菁汀,刘尊龙,孙瑞庚,臧志鹏,曹露青[2](2021)在《2020年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技术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技术取得多项重要突破,光电与射频领域不断研发基于新型材料传感器,多模复合探测体制成熟度进一步提升,美国大力发展射频综合技术和分布式协同作战,量子雷达、微波光子雷达、水下探测等新体制制导技术多元化蓬勃发展,智能精确制导技术不断向工程应用推进,形成了精确制导技术多元化、智能化、分布式发展趋势。

侯飞[3](2020)在《电视制导弹药图像处理算法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战争中,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对战争走向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精确制导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电视制导相比与其它制导方式,不仅隐蔽性高而且抗干扰能力强且成本较低。图像处理技术是电视制导技术的核心,本文对电视制导图像处理的几个关键部分即:图像预处理、图像匹配和运动目标跟踪等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电视制导图像处理算法所需的基础理论,主要是颜色空间模型、图像灰度变换和图像形态学操作,为后续研究建立基础。其次,弹载电视导引头由于受到各种干扰,采集到的图像有大量噪声和退化,针对于此,研究了图像去噪和图像锐化操作的常用方法。重点研究了电视制导在恶劣天气下的图像增强,分析了同态滤波和Retinex理论两种常用图像增强算法,为了解决前者算法丢失细节的不足,本文将小波变换融入该算法并加入CLAHE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恶劣天气下采集的图像质量。再者,图像匹配算法的性能决定着电视制导的总体性能,也是目标跟踪的研究基础。本文阐述了基于灰度信息和特征的图像匹配,分析了包括SIFT特征点在内的几种角点的原理和优缺点。基于SIFT特征的图像匹配较为适合电视制导,但SIFT算法较为复杂,计算量大,无法达到实时匹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的改进SIFT算法,只在边缘邻域进行特征点检测,用马氏距离的方法替换欧氏距离来作为特征点匹配的评判准则,最后利用RANSAC算法滤除匹配阶段产生的一些错误对应关系,实验表明改进算法的耗时大大减少,准确度也有较高提升。最后,研究了电视制导目标跟踪算法。分析了 CamShift算法和卡尔曼滤波两种算法理论和优缺点。针对前者算法在目标被其它物体遮拦较多时会跟踪失败的缺陷,本文在算法中使用卡尔曼滤波加入对目标将来时刻状况的估算来弥补上述缺陷,并实验验证。

李维[4](2020)在《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的自主决策方法与仿真平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无人机作为现代作战的新兴武器和工具,以其成本低、性能稳定、零伤亡等优点,承担越来越多的军事任务。未来战场中,赋予作战无人机智能性,使其拥有自主作战的能力是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必然趋势。无人机智能化就是“无人机做出决定的能力”,指其不仅能够按照指令或者预先编入的程序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更能对威胁目标自主做出反应,还能即时处理突发的情况。有人机的分析决策能力来自驾驶员,如何将驾驶员和指挥员的作战经验与知识移植到无人机,使其具备自主决策的能力,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伯伊德的“OODA”环(侦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设计了“OERA”(侦察、评估、规则、行动)察打无人机对地自主决策框架;通过分析无人机对地作战过程,建立了无人机对地作战相关的领域模型;使用贝叶斯网络构建了目标威胁评估与打击效果评估模型,为无人机的侦察与打击决策提供条件;通过分析无人机对地作战规则特点,设计作战规则描述模型并建立规则库,表达与存储指挥员作战经验知识,用于决策推理。本文为了验证决策框架的有效性,以及为军事仿真人员提供一个管理作战规则的方法,针对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设计并实现了作战仿真平台。仿真平台采用了Agent技术,并嵌入“OERA”自主决策框架来构建智能化无人机模型,仿真人员可编辑作战想定方案设置仿真内容,运行相应仿真模型,观察无人机Agent的自主决策行动。最后,本文设计了一个无人机对地执行侦察打击任务的实例,展示了仿真平台的实现情况。在仿真实例中,无人机Agent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做出了侦察、防御、打击等动作,验证了自主决策框架的有效性以及仿真平台的可用性。

陈燕云[5](2020)在《武装直升机机载制导炸弹精确投放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综合火/飞控制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武装直升机的敏捷性与作战效能。本文鉴于武装直升机对地投弹作战的应用前景,以黑鹰MH-60K武装直升机及FT-5精确制导炸弹为研究样例,开展武装直升机机载制导炸弹精确投放控制技术的研究。首先,根据已公布的武装直升机及制导炸弹的结构参数和风洞实验数据,结合其结构特点,建立了武装直升机及精确制导炸弹的全量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小扰动理论进行线性化处理,对制导炸弹数学模型进行了阶跃响应特性分析。其次,针对武装直升机模型的耦合性和控制的鲁棒性需求,设计了基于鲁棒H?的姿态内环控制器和基于经典控制理论和非线性1L制导律的轨迹外环控制器。根据炸弹毁伤力和弹道精度预设指标,通过2L性能准则和落角约束设计了制导炸弹鲁棒制导律,并利用自抗扰控制理论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进行制导炸弹抗扰控制器的设计。然后,对武装直升机对地作战特点以及作战场景、作战剖面进行了分析,利用变步长搜索策略解算制导炸弹投放区并获得最佳投放状态,综合作战特点、场景设定以及最佳投放状态,提出了基于改进型A*算法的攻击航线规划方法。最后,设计并构建了武装直升机机载制导炸弹精确投放控制系统。建立对地攻击前置瞄准方程进行火控解算并设计火/飞耦合器,使武装直升机快速并准确地完成航向瞄准和距离瞄准,实现自动武器投放,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设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包家钰[6](2019)在《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孙子云,“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伴随信息与空权时代的同步到来,现代战争形态和武装力量的发展经历深刻变化。为适应现代战争趋势、全面替换老旧战机,美自2001年正式启动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拟打造一型多用途且具备体系作战能力的通用化空战平台,服役美空军、海军与海军陆战队,至2030年将占美军战术战机编制的90%,成为美军未来空中力量的代名词。这款发端于网络中心战理论、成熟于空海一体战构想、应用于美重返大国竞争的新型空战平台折射出了美空中力量战斗力建设的转型,并随项目国际合作的推进,深入亚太地区,展开前沿部署,形成军事威慑。基于以上认识,除第一章专门阐明研究目的意义、基本概念及方法思路外,本文主体分三部分。其中,第二、三章从美军战术战机的发展背景出发,结合近年来美官方文献,梳理美军F-35型机作战能力生成与检验情况,通过指标分析、效能分析与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型机战斗力形成与发挥过程中的有益做法及存在不足;第四章根据美在研发、武装与作战等方面的具体构想与做法,分析F-35型机战斗力要素的组合形式及基本原理,以探其作战能力建设的方法路径;第五章则结合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具体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总结隐形战机战斗力生成的客观规律,以鉴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作战能力建设。

贾兆岩[7](2019)在《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方法与仿真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低成本制导导弹的重要组成部件,全捷联导引头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自寻的导弹的命中精度和作战效能,对自寻的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影响较大,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全捷联导引头内部机构与弹体完全固联,仅能直接输出视线角信号而无法输出用于导引的角速率信号。因此,研究基于捷联导引头已知信息实现对视线角速率的提取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防空导弹作为应用背景,开展了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方法研究,并基于防空导弹拦截对抗过程进行了视线角速率提取的仿真分析。本文给出了建模所需的几个主要坐标系并简要地介绍了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防空导弹拦截对抗过程的导弹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目标模型及比例导引模型,对弹道初始仿真参数进行了设定,并进行了两种拦截对抗场景下的数学仿真,获得了拦截对抗过程中的导弹和目标的弹道仿真数据。对捷联导引头的特性进行分析,由于捷联导引头光学系统直接固联至导弹弹体上,导致获得的捷联导引头信号中耦合了大量的弹体姿态运动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非线性特性比较明显。本文建立了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解耦模型,用于消除捷联导引头与弹体姿态运动的耦合;建立了用于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的状态方程、量测方程和噪声模型等非线性数学模型,为视线角速率提取的滤波器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视线角速率提取的课题,对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和高斯积分粒子滤波算法进行了研究,完成了三种算法应用于本文的滤波器设计。根据所建立的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非线性数学模型,在设置的四种不同的拦截对抗场景下,分别对捷联导引头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完成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的提取,运用MATLAB数学仿真验证算法有效性。针对三种滤波算法的仿真实验结果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同种滤波算法下不同运动情况不同精度的产生原因、同种运动情况不同滤波算法不同精度的原因。

侯启豪,姚益平,曹骧[8](2019)在《战区级作战仿真中空地打击毁伤评估模型》文中认为空地打击过程,作为现代战争中重要的作战手段,涉及作战毁伤效能评估,而现有的作战毁伤评估模型建模粒度较细,难以适应具有复杂地面目标的战区级作战的建模抽象需求。对机载武器战斗部类型进行描述,将其划分为点杀伤武器和面杀伤武器,并确定单发武器毁伤效能指标。将地面聚合目标通过结构树方式分解为不同标准子目标。确定目标物理毁伤与效能衰减程度之间映射关系,用效能衰减程度对毁伤效果进行评估。最后以红方飞机编队对蓝方岛屿上军事基地进行空中打击为实例,对比手动仿真结果和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董微[9](2018)在《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战斗机作战效能问题的越来越被广泛重视。战效评估在战斗机的战术技术评价、性能指标,在确定老机型升级和新型机的研制方案中,作战仿真以及军事军备力量分析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武器装备的性能指标总体设计和优化则是武器装备总体设计人员最关注的问题,目前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优化方法可分为基于数学解析优化和基于计算机作战仿真的探索性分析优化两类。两类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首先对战斗机的作战任务和相关武器装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武器装备在战斗机任务中所起的所用和各武器装备在战斗机作战任务中的工作特点。分析了战斗机在执行各任务时的一般过程和决策方法。然后,将仿真想定作为战斗机多任务效能评估的基本单位提出了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优化方法。该方法更好的支持武器装备总体设计人员运用仿真解决武器装备总体设计的问题。其中还运用了仿真元建模技术,并针对仿真元建模实验设计存在的维度爆炸问题提出了序贯近邻探索实验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显着减少试验次数并提取系统的有效信息。最后,应用一个算例演示了战斗机多任务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验证了战斗机多任务效能优化方法的可行性。论文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工作中有创新:提出了武器装备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战斗机为例具体实现了指标体系构建;提出了武器装备多任务作战效能的优化方法;提出了序贯近邻探索实验设计方法解决了仿真实验设计中维度爆炸的问题。

毕文豪[10](2018)在《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基础之上,与信息化、网络化作战理念相互适应,满足现代战争军事需求,与新一代战斗机同步发展的新型分布式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本论文立足于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研究,结合目前先进的体系结构思想和技术,构建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模型,研究支撑该体系模型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在分析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和网络中心战下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指出了它们无法适用于信息网络时代的原因,阐述了信息化、网络化下新一代战斗机对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军事需求,提出了一种信息环境下以信息完全共享、分布式的一体化网络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概念,构建了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体系架构,研究了其组成和特征,并介绍了相关的关键技术。2)针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信息表达和处理问题,建立了多源传感器智能信息融合系统的功能模型、结构模型、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证据理论的智能信息融合算法。首先针对D-S证据理论不能有效处理冲突证据的问题,研究了国内外典型文献提出的各种改进方法,分析了现有的证据冲突衡量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新的证据冲突衡量方法——证据相似性测度,并利用证据相似性测度对各传感器提供的证据信息进行加权修正,最后用Demspter组合规则进行融合。算例证明该算法扩展了证据理论在决策级信息融合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处理不确定信息,降低了冲突信息对最终融合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融合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而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3)针对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改变了传统固定链路“烟囱式”的系统构架,各个传感器、武器、目标的火力通道可以灵活配置的问题,建立了传感器、武器、目标调度决策的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分配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为了对传感器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分配,建立了表征传感器单元综合探测性能的能力函数,然后针对存在多约束条件的传感器单元、武器和目标的分配问题,为了避免传统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建立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优化模型,设计了带有交叉、变异算子的改进的遗传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仿真算例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全局寻优能力更强。4)针对信息环境下制导武器的协同控制问题,重点研究了协同制导过程中的制导权交接策略、交接流程和交接算法。首先分析了协同制导的必要条件和协同制导样式,然后根据己方飞机对导弹的态势优势、己方飞机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和己方飞机受到的威胁度建立制导优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拍卖算法的协同制导制导权分配算法,最后详细研究了中制导制导权交接的原则、方法和流程,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制导信息、制导律的交接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可行,能够实时地计算制导优势和进行制导权分配,有效地完成多机协同制导;同时能够平滑中制导交接引起的导弹非正常过载突变,确保交接过程弹道稳定,为协同制导作战的研究和作战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应用系统重构技术提高空对地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系统重构技术提高空对地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论文提纲范文)

(1)固定翼飞机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能力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过程
2 传统空对地作战能力指数模型分析
    2.1 传统空对地作战能力指数模型
    2.2 问题分析
3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能力评估指标
    3.1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3.2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能力综合指数模型
4 算例分析
5 结束语

(2)2020年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技术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射频、光电与复合探测技术持续发展,美国大力发展射频综合、集成、控制技术领域
    1.1 光电与射频领域不断研发基于新型材料传感器,有效提高探测能力
    1.2 复合探测体制逐渐成熟,进一步提高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精度
    1.3 综合射频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美国致力于发展射频综合、集成、控制技术
2 协同探测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美国加强协同探测系统研发
3 新体制制导技术多元化发展
    3.1 量子探测理论不断完善,量子探测系统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3.2 微波光子雷达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应用-系统-器件融合发展
    3.3 水下探测通信是水下作战的核心技术,成为各国重点革新领域
4 智能精确制导技术深入发展,大幅提升精导武器感知效能
    4.1 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4.2 多国建设基础条件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5 结束语

(3)电视制导弹药图像处理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视制导图像处理过程及难点
    1.3 电视制导武器及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电视制导武器的研究现状
        1.3.2 图像匹配技术概述
        1.3.3 运动目标跟踪算法概述
    1.4 论文内容安排
2 电视制导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2.1 引言
    2.2 颜色空间模型
        2.2.1 RGB颜色空间
        2.2.2 HSV颜色空间
        2.2.3 RGB颜色空间到HSV颜色空间的转换
        2.2.4 图像灰度化
    2.3 图像形态学操作
        2.3.1 腐蚀
        2.3.2 膨胀
        2.3.3 开运算
        2.3.4 闭运算
    2.4 本章小结
3 电视制导图像预处理研究
    3.1 引言
    3.2 图像去噪
        3.2.1 均值滤波
        3.2.2 中值滤波
    3.3 图像锐化
        3.3.1 梯度算子
        3.3.2 拉普拉斯算子
    3.4 电视制导在恶劣天气下的图像增强
        3.4.1 同态滤波
        3.4.2 基于Retinex理论的图像增强
        3.4.3 改进同态滤波算法
    3.5 本章小结
4 电视制导图像匹配算法的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像匹配
    4.3 基于特征的图像匹配
        4.3.1 SUSAN算法
        4.3.2 Harris算法
        4.3.3 SIFT算法
    4.4 适于电视制导的改进SIFT匹配算法
        4.4.1 Canny边缘检测算法
        4.4.2 马氏距离
        4.4.3 RANSAC算法
        4.4.4 改进SIFT匹配算法
    4.5 本章小结
5 电视制导运动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
    5.1 引言
    5.2 Mean-Shift跟踪算法
        5.2.1 Mean-Shift跟踪算法原理
        5.2.2 CamShift算法
    5.3 卡尔曼滤波
    5.4 适于电视制导的改进Camshift跟踪算法
        5.4.1 改进算法原理
        5.4.2 改进算法实验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的自主决策方法与仿真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察打无人机对地自主决策方法设计
    2.1 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分析
    2.2 察打无人机对地自主决策作战框架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ERA”的自主决策框架建模
    3.1 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任务想定
    3.2 无人机作战相关领域模型的建立
        3.2.1 无人机实体概念建模与UML建模
        3.2.2 目标实体概念建模与UML建模
        3.2.3 环境实体概念建模与UML建模
    3.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作战相关评估模型的建立
        3.3.1 贝叶斯网络的建立步骤
        3.3.2 基于SBN的作战车辆打击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
        3.3.3 基于DBN的地面实体目标威胁评估模型的建立
    3.4 作战规则库的建立
        3.4.1 作战规则的表示
        3.4.2 作战规则库的构建
        3.4.3 作战规则推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Agent仿真模型的构建
    4.1 仿真模型开发工具
    4.2 Agent仿真实体结构设计
    4.3 基于“OERA”的察打无人机Agent结构及规则设计
        4.3.1 无人机模型中的假设
        4.3.2 无人机Agent结构设计
        4.3.3 机载雷达模块构建
        4.3.4 飞行控制模块构建
        4.3.5 火力控制模块构建
        4.3.6 辅助防御模块构建
        4.3.7 作战无人机规则设计
    4.4 地面作战实体Agent结构及行动规划
        4.4.1 地面作战实体Agent结构设计
        4.4.2 地面作战实体Agent行动规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1 作战仿真平台物理架构的设计
    5.2 作战仿真平台逻辑架构的设计
    5.3 作战仿真平台的功能设计
        5.3.1 规则管理功能设计
        5.3.2 作战仿真功能设计
    5.4 作战仿真平台的实现与验证
        5.4.1 决策节点信息管理的实现
        5.4.2 规则管理的实现
        5.4.3 无人机对地执行察打任务的实例想定设置
        5.4.4 仿真运行与过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武装直升机机载制导炸弹精确投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武装直升机研究现状
    1.3 精确投放技术研究现状
        1.3.1 制导炸弹研究现状
        1.3.2 火/飞综合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武装直升机及制导炸弹数学建模
    2.1 引言
    2.2 制导炸弹数学建模
        2.2.1 弹体所受外力和力矩
        2.2.2 弹体运动方程组
    2.3 武装直升机数学建模
        2.3.1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2.3.2 各部件动力学模型
        2.3.3 全机运动学模型
    2.4 模型配平与线性化分析
        2.4.1 武装直升机配平分析
        2.4.2 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
    2.5 制导炸弹操纵特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装直升机与制导炸弹鲁棒制导律及控制器设计
    3.1 引言
    3.2 武装直升机飞行控制器设计
        3.2.1 基于鲁棒H_∞的姿态控制律设计
        3.2.2 航迹飞行控制律设计
        3.2.3 仿真验证
    3.3 制导炸弹鲁棒制导律设计
        3.3.1 弹目相对运动方程
        3.3.2 基于_2L性能准则的鲁棒制导律设计
    3.4 制导炸弹鲁棒控制器设计
        3.4.1 俯仰通道自抗扰控制律设计
        3.4.2 滚转通道滑模变结构控制律设计
        3.4.3 姿态控制仿真验证
        3.4.4 弹道控制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战场景分析与投弹航线规划
    4.1 引言
    4.2 对地作战特点与攻击样式分类
    4.3 投弹作战过程与作战剖面分析
        4.3.1 投弹作战过程分析
        4.3.2 作战剖面分析
    4.4 基于搜索策略的最佳投放状态计算
        4.4.1 射面弹道模型
        4.4.2 投放区与最佳投放状态计算
        4.4.3 仿真验证
    4.5 作战任务设定与攻击航线规划
        4.5.1 作战环境设定
        4.5.2 投弹攻击航线规划
        4.5.3 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武装直升机机载制导炸弹精确投放控制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精确投放控制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5.3 投放系统设计与火控解算
        5.3.1 对地投放前置跟踪瞄准方程
        5.3.2 武装直升机期望航向确定
    5.4 火/飞耦合器设计
    5.5 仿真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局限
第二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规划
    2.1 战机发展沿革
        2.1.1 吸取越战经验,重视战术战机
        2.1.2 着眼制空威胁,发展隐形战机
        2.1.3 适应联合构想,打造通用平台
        2.1.4 逐步升级战力,批次替换成军
    2.2 战机作战能力规划
        2.2.1 集成现役弹药,瞄准多域作战
        2.2.2 强调隐形技术,寻求战略威慑
    2.3 体系作战能力规划
        2.3.1 集成信息优势,获取战场情报
        2.3.2 依托数据链路,支持体系作战
第三章 美军F-35型机作战能力检验现况
    3.1 战机战力发展成效
        3.1.1 升级软件配置,快速形成战力
        3.1.2 发挥隐形优势,强化亚太部署
    3.2 战机战力发展局限
        3.2.1 虽实现批量服役,但实际战备效能有待提升
        3.2.2 虽实现平台通用,但单机空战能力有所弱化
    3.3 体系作战能力检验
        3.3.1 链接海战网络,形成战术优势
        3.3.2 推动机舰整合,升级海基战力
        3.3.3 转变战术角色,主导火力运用
第四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解析
    4.1 立足发展,采取“需求+技术”的研发模式规划战力
        4.1.1 军事需求牵引技术路径转变,以明确战斗力发展
        4.1.2 技术因素推动军事需求升级,以促进战斗力质变
    4.2 数据支撑,采取“平台+武器”的武装模式形成战力
        4.2.1 以数据为基础,结合武器平台,形成标准化战力
        4.2.2 以平台为中心,丰富武器配置,形成多样化战力
    4.3 基于体系,采取“信息+火力”的作战模式强化战力
        4.3.1 补充前线作战网络,协同多域平台火力
        4.3.2 打破军种界限桎梏,整合空海作战体系
第五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启示
    5.1 适应趋势,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
        5.1.1 需求牵引,划定战斗力发展路径,跨领域集成技术优势
        5.1.2 注重软件,适应战斗力因素转变,加快数据化基础建设
    5.2 体系建设,优化武器装备功能结构
        5.2.1 信息赋能,协同多领域战术平台,发挥体系作战优势
        5.2.2 节点链接,强化装备体系化功能,着力弥合军种界限
    5.3 聚焦影响,谋求主战平台战力延伸
        5.3.1 基于军工贸易,以点牵线,引领装备发展趋势
        5.3.2 深化军事合作,以线构面,强化区域政治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方法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捷联导引头技术研究现状
        1.2.2 捷联导引头制导信息提取研究现状
        1.2.3 滤波算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捷联导引头解算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坐标系定义及相互转换
        2.2.1 坐标系定义
        2.2.2 坐标系间相互转换关系
    2.3 仿真场景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建立
        2.3.1 拦截弹数学模型建立
        2.3.2 目标运动模型建立
        2.3.3 控制系统模型建立
        2.3.4 比例导引模型建立
    2.4 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解耦
    2.5 拦截对抗过程场景仿真
        2.5.1 目标直线运动六自由度仿真
        2.5.2 目标曲线运动六自由度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模型
        3.2.1 捷联导引头状态方程
        3.2.2 捷联导引头量测方程
        3.2.3 噪声模型
    3.3 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角速率提取方法
        3.3.1 卡尔曼滤波算法
        3.3.2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3.3.3 局部线性化
        3.3.4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设计
    3.4 利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角速率提取方法
        3.4.1 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
        3.4.2 无迹变换
        3.4.3 无迹卡尔曼滤波器设计
    3.5 利用高斯积分粒子滤波的角速率提取方法
        3.5.1 粒子滤波算法
        3.5.2 高斯积分粒子滤波算法
        3.5.3 高斯积分粒子滤波器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仿真及分析
    4.1 引言
    4.2 目标直线飞行角速率提取仿真
        4.2.1 仿真场景分析
        4.2.2 仿真初始状态
        4.2.3 仿真结果
    4.3 目标S型曲线运动角速率提取仿真
        4.3.1 仿真场景分析
        4.3.2 仿真初始状态
        4.3.3 仿真结果
    4.4 目标O型曲线运动角速率提取仿真
        4.4.1 仿真场景分析
        4.4.2 仿真初始状态
        4.4.3 仿真结果
    4.5 目标螺旋型曲线运动角速率提取仿真
        4.5.1 仿真场景分析
        4.5.2 仿真初始状态
        4.5.3 仿真结果
    4.6 仿真结果综合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战区级作战仿真中空地打击毁伤评估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机载武器实体建模
    1.1 机载武器分类描述
    1.2 基于战场能见度水平的机载武器毁伤效能确定
2 标准目标建立
    2.1 聚合目标概述
    2.2 聚合目标结构
    2.3 标准子目标建立
3 毁伤评估建模
    3.1 基于标准目标的子目标物理毁伤计算
    3.2 基于子目标效能衰减程度的聚合目标毁伤评估
4 实例验证
    4.1 作战想定编辑
    4.2 模型建立和理论计算
5 结束语

(9)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1.1 战斗机的多任务化趋势
        1.1.2 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和分析
        1.2.1 效能评估
        1.2.2 仿真优化算法
        1.2.3 仿真实验设计方法
    1.3 论文组织结构和创新点
        1.3.1 论文组织结构
        1.3.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战斗机作战任务与装备分析
    2.1 战斗机作战任务分析
        2.1.1 超视距空战
        2.1.2 视距内空战
        2.1.3 空地突防
    2.2 战斗机攻防作战有关武器装备
        2.2.1 战斗机
        2.2.2 机载雷达
        2.2.3 雷达告警系统
        2.2.4 空对空导弹
        2.2.5 空地武器和防空系统
    2.3 小结
第三章 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框架
    3.1 武器装备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框架
        3.1.1 武器装备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体系
        3.1.2 武器装备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优化方法
    3.2 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框架
        3.2.1 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指标体系
        3.2.2 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优化方法
    3.3 小结
第四章 序贯近邻探索实验设计方法
    4.1 序贯近邻探索实验设计方法框架
        4.1.1 初始实验方案稀疏设计
        4.1.2 实验运行、结果记录和数据处理
        4.1.3 停止条件判断
        4.1.4 新实验点生成
        4.1.5 多项式回归填补稀疏位置
    4.2 关键技术
        4.2.1 基于k-d树加速近邻点搜索
        4.2.2 新实验点生成策略
    4.3 验证案例
    4.4 小结
第五章 案例
    5.1 效能指标体系建立
        5.1.1 超视距空战效能
        5.1.2 视距内空战效能
        5.1.3 空地突防效能
    5.2 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优化
        5.2.1 建立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元模型
        5.2.2 利用蜂群算法求解
    5.3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的主要贡献
    6.2 下一步工作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附录A题目

(10)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与常用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2.1 信息化环境下作战研究现状
        1.2.2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2.1 智能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现状
        1.2.2.2 资源分配技术研究现状
        1.2.2.3 协同制导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总体研究
    2.1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概述
        2.1.1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的基本概念
        2.1.2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阶段
    2.2 传统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2.3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军事需求分析
    2.4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2.4.1 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2 网络中心战下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3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4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特征
    2.5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的证据理论的智能信息融合算法研究
    3.1 智能信息融合的不确定性分析
    3.2 智能信息融合模型的建立
        3.2.1 智能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3.2.2 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3.2.3 智能信息融合的数学模型
    3.3 D-S证据理论
        3.3.1 证据模型
        3.3.2 证据合成规则
    3.4 D-S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3.4.1 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
        3.4.2 改进方法
        3.4.2.1 修改证据理论的经典组合规则
        3.4.2.2 预先修正冲突证据
        3.4.3 证据合成的一般框架
    3.5 现有的证据冲突衡量算法
        3.5.1 冲突系数
        3.5.2 证据距离
        3.5.3 Pignistic概率距离
        3.5.4 余弦相似度
        3.5.5 关联系数(relative coefficient)
    3.6 新的证据冲突衡量算法—相似性测度
    3.7 基于相似性测度的加权证据融合方法
        3.7.1 D-S证据理论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
        3.7.2 算法流程
    3.8 仿真算例及分析
        3.8.1 算例一
        3.8.2 算例二
        3.8.3 算例三
        3.8.4 算例四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DPSO的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研究
    4.1 概述
    4.2 异类传感器组合优化
        4.2.1 传感器分析
        4.2.2 传感器单元的能力函数
        4.2.2.1 信息效益值
        4.2.2.2 信息代价值
        4.2.2.3 协同系数
    4.3 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的约束优化问题模型
        4.3.1 模型建立
        4.3.2 目标函数
        4.3.3 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的约束条件
    4.4 优化算法
        4.4.1 粒子群算法
        4.4.2 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4.4.3 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的优势
    4.5 GDPSO算法设计
        4.5.1 编码策略
        4.5.2 粒子更新
        4.5.3 算法流程
    4.6 仿真算例及分析
        4.6.1 算例一
        4.6.2 算例二
        4.6.3 算例三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协同制导制导权交接决策及交接流程研究
    5.1 概述
    5.2 协同制导模式分析
    5.3 制导优势模型
        5.3.1 己方飞机对导弹的态势优势
        5.3.2 己方飞机对目标的探测能力
        5.3.3 己方飞机受到的敌方飞机威胁度
        5.3.4 己方飞机制导优势函数
    5.4 协同制导制导权分配算法
        5.4.1 拍卖算法
        5.4.2 改进的拍卖算法
        5.4.3 改进的拍卖算法的具体步骤
    5.5 协同中制导交接分析
        5.5.1 制导权交接原则
        5.5.2 制导权交接方法
        5.5.3 中制导权交接流程设计
        5.5.3.1 交接准备
        5.5.3.2 交接实施
        5.5.3.3 交接结束
        5.5.4 交接律算法
        5.5.4.1 目标信息交接律
        5.5.4.2 制导律交接律设计
    5.6 仿真算例及分析
        5.6.1 协同制导分配算例
        5.6.2 协同制导交接仿真算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获得的奖励
致谢

四、应用系统重构技术提高空对地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固定翼飞机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能力评估[J]. 高宇,胡慧,邢丽,孟凡娜. 兵工自动化, 2021(05)
  • [2]2020年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技术发展综述[J]. 王颖,唐倩,马菁汀,刘尊龙,孙瑞庚,臧志鹏,曹露青. 飞航导弹, 2021(01)
  • [3]电视制导弹药图像处理算法研究[D]. 侯飞. 中北大学, 2020(02)
  • [4]察打无人机对地作战的自主决策方法与仿真平台设计[D]. 李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5]武装直升机机载制导炸弹精确投放技术研究[D]. 陈燕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6]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D]. 包家钰.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7]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方法与仿真研究[D]. 贾兆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战区级作战仿真中空地打击毁伤评估模型[J]. 侯启豪,姚益平,曹骧.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9(01)
  • [9]战斗机多任务作战效能仿真评估研究[D]. 董微.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10]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毕文豪.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利用系统重构技术提高空对地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