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片式硅藻土过滤机预涂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印,李娇娇[1](2015)在《酿造白醋连续脱色与过滤的工艺装备与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淀粉质(谷物)为原料,应用连续液化、糖化[1];连续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通过连续脱色、灭菌和过滤分离等工艺装备与工艺技术,生产高品质的酿造白醋。该项工艺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使传统酿造白醋的生产实现了规模化、连续化、高效生产。该技术也可用于液态醋规模化、连续化生产。
周文龙[2](2010)在《错流膜过滤技术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错流膜过滤是一种无需借助过滤介质对待滤液进行物理性分离的过程,它将颗粒或细菌等“相对杂质”从待滤液中隔离开,从而实现待滤液的澄清得到所需的产品。近年来,错流过滤作为无助剂过滤中的典型新技术代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知、认可,逐步试用于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行业,其中以啤酒生产行业为尤。运用助剂过滤工艺时,啤酒过滤普遍依赖于硅藻土这一过滤介质,这不但对啤酒风味和质量带来影响,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极大不良影响,同时存在硅藻土资源枯竭这一严重问题。而错流过滤技术的诞生,为啤酒行业解决了过滤流程中的多项难题:无需硅藻土,不改变啤酒质量,不破坏环境,生产成本低,运作效率高。本论文以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啤)的“错流膜过滤系统试商用”项目为研究背景,根据现场实际,结合设备和工艺的特点,对错流过滤系统的构造、功能、装备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研究工作。通过现场试验获取啤酒色度、浊度、溶解氧、泡沫稳定性等关键指标数据,并结合工艺要求将相关数据与传统过滤进行对比分析,验证错流膜过滤系统在珠啤乃至啤酒生产行业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实现错流膜过滤系统与工艺和现场实际的相适应和相匹配。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深入系统的研究错流膜过滤系统过滤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单位面积膜的过滤流通量(Flux)的影响程度及系统工况优化参数。对影响过滤流通量的五个因素(透膜压差、错流切向速度、过滤时间、酒液温度、反冲间隔)的研究表明:在影响错流过滤的五个因素(透膜压差、错流切向速度、过滤时间、酒液温度、反冲间隔)中透膜压差的影响最大,酒液温度的影响最小。其影响过滤流通量的大小次序为:透膜压差>切向速度>反冲间隔>过滤时间>酒液温度,五因素最佳的组合A3B4C2D4E1。即错流过滤系统的优化压差工况参数为:透膜压差0.15MPa、切向速度6m/s、过滤时间2h、酒液温度-0.5℃和反冲间隔4min。通过以膜组处于相对稳定流通性时的流通量为清洗效果的判断依据,对各种清洗助剂、清洗方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清洗时间、洗剂浓度)进行全面的实验研究和对比分析,从而获得错流膜过滤系统的最佳在线清洗方案:先用1%次氯酸钠和0.5 mol/L氢氧化钠混合碱液清洗10 min,再用0.1 mol/L柠檬酸溶液清洗10 min。本论文中的实验研究为错流膜过滤系统由“试商用”到“全面应用”提供了可靠的验证;也获得了该系统的最优工况和最佳清洗方案,为系统在啤酒过滤流程中高效、低耗、环保、稳定运行确立了基础,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张钊[3](2008)在《回收硅藻土过滤性能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经过再生处理的硅藻土泥,进行过滤性能研究。过滤是一种使悬浮液通过截留固体颗粒的可渗透性介质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异常不易过滤的物料,因此针对具体物料寻求提高过滤性能的新方法以及进行过滤过程的强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回收硅藻土助滤剂粒度大小、粒度分布宽度、添加量对过滤性能的影响。首先从过滤基本理论入手,采用相似理论,利用恒压过滤理论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并结合试验得到了经验公式。本文采用恒压过滤方式,对硅藻土原料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回收硅藻土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对不同粒度大小、不同分布宽度下的回收硅藻土进行恒压过滤试验,确定恒压过滤常数,并得到不同粒度大小、分布宽度、添加量与滤饼比阻的正交多项式回归方程。本文采用恒压过滤方式,研究硅藻土原料及回收硅藻土的过滤性能,对滤饼含水率、孔隙率和滤液浊度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回收硅藻土最佳粒度大小、分布宽度和添加量。
吴炜亮,吴国杰,胡志云,赵福雄,蔡少彬[4](2006)在《啤酒过滤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啤酒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人们对啤酒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啤酒过滤技术发展迅速,多种新型的过滤技术已经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综述了目前啤酒厂使用的啤酒过滤技术并展望了国内啤酒过滤技术的前景。
邵振华[5](2005)在《一体化吸附(反应)/预涂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一体化工艺是集多种废水净化工艺于一体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多功能、节约占地面积、简化处理流程等特点,已成为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但是,目前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将生化工艺与传统固液分离技术如沉淀、气浮等单元进行简单地组合,工艺流程上低效率叠加,并未实现真正地一体化处理,因此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局限。为扩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降低成本,本文将常用的化学沉淀反应和膨润土吸附与硅藻土预涂膜过滤分离结合的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水处理中,在优化化学反应和吸附法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硅藻土预涂膜过滤技术来革新固液分离工艺,改善出水水质并实现一体化处理。 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研究一体化吸附/预涂膜分离技术在染料废水和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实验表明,经过改性后的膨润土对染料分子有很好的吸附去除效果,对于浓度为100mg·L-1,COD 128 mg·L-1的酸性橙Ⅱ染料废水,当CTMAB—有机膨润土投加量为2.0 g·L-1,滤速为2.4 m·h-1,经过一个处理周期65min的循环处理,出水的悬浮物浓度小于1.8 mg·L-1,出水COD降至25 mg·L-1,脱色率达90.5%。膨润土原土对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原土投加量为2.0 g·L-1,经过一体化技术一个周期55min处理后,CODMn、UV254、TOC去除率达到41.4%、55.9%、42.1%。还通过处理时间和压降变化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体化循环处理的过滤模型。模型对压降、悬浮物浓度变化预测数据与实测值拟合良好,为一体化装置的设计和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部分,采用化学沉淀法与硅藻土预涂膜过滤技术结合的一体化反应/预涂膜分离技术来处理电镀废水。首先,我们选择了含铬、铜离子的电镀废水进行了实验室小试,考察了该技术应用于电镀废水处理时的各种影响因素,发现含铬废水处理效果跟化学反应前处理的彻底与否有关,其中还原剂投药量、pH、反应时间都对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并发现当电镀废水中铜离子和铬离子同时存在时,由于发生共沉淀现象,pH值为7.5时去除率就可以达到99%以上;处理效果还跟预涂膜过滤效果相关,进水水质、硅藻土预涂量、处理流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操作条件,比较了该技术与传统的化学沉淀/砂滤工艺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一体化反应/预涂膜分离工艺处理中小规模电镀工业废水,该电镀废水后处理进水总铬、总铜、总氰化物浓度分别为6.72、18.40、22.10 mg/L,COD为240mg/L,在处理水量10m3/h、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3mg/L时,在出水口Cr6+、氰化物,
李志华[6](2005)在《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对引起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物质提纯鉴定到从混浊物质组分的分子结构机理上就如何通过精选优质原料、优化酿造工艺、添加目标试剂、规范操作规程等四个方面来获得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目的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影响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主要得到是一些活性蛋白质与活性多酚组成的复合物,然后对这些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的研究,并以此特性为基础,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精选原料主要是控制麦芽及酒花等物质的多酚与蛋白质含量,特别是溶解性不好的麦芽或者已经氧化及陈化酒花是要严格控制;优化酿造工艺是对影响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制麦环节的发芽、焙焦阶段,糖化环节的粉碎、煮沸阶段,发酵环节的冷贮、过滤阶段,灌装环节的灌酒、杀菌阶段进行有效控制;目标添加试剂主要是针对引起啤酒非生物混浊的蛋白质的单宁酸、硅胶、蛋白酶及卡拉胶等试剂,针对多酚的PVPP及甲醛和硅藻土等添加剂进行研究;规范操作规程主要是对影响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重要阶段——过滤阶段的规范化操作进行了研究。 通过论文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生化和物理手段组合的方式保证啤酒风味稳定性及合理成本下的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问题,这个问题基本解决。
管力明[7](2004)在《PLC在硅藻土过滤机上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根据水平叶片式硅藻土过滤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特点,采用ACMY-S80型PLC实现硅藻土过滤机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硅藻土过滤机操作复杂的缺点,且实现简单,可靠性好。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框架和软件设计方法。
翟小明,李子明[8](2003)在《立式叶片过滤机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立式叶片过滤机作为一种新型的过滤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通过生产实践,具体介绍了立式叶片过滤机在酱油,糖以及啤酒工艺生产中的应用。探讨了硅藻土和活性炭在过滤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介绍了国外过滤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过滤技术的现状。生产实践证明立式叶片过滤机能够达到过滤目的,并可实现连续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董文煌[9](2003)在《圆盘水平叶片式硅藻土过滤机操作实践》文中提出 本文就多年生产实践对圆盘水平叶片式硅藻土过滤机的预涂和过滤技术做相关的分析。1 预涂正确的预涂是完美过滤的前提,70%的过滤困难都是由于预涂不正确引起的。1.1 硅藻土牌号的选择除了选择各项指标合格的硅藻土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待滤发酵液的可滤性能。●硅藻土本身的渗透率或水值。●所采用的过滤设备及操作方式。1.2 预涂时硅藻土用量
王泽民[10](2001)在《硅藻土助滤剂在水过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1 硅藻土助滤剂硅藻土是以硅藻遗骸(壳体)为主的硅质生物沉积岩,其颗粒很小,一般在几μm~30μm以上。硅藻壳体是由非晶质二氧化硅和果胶组成,壳壁外层呈不同形式排列的微孔,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水域生态环境不同,各地硅藻土(壳体)的种类和形态有所不同,如吉林省长白、临江一带硅藻土主要是湖沼园筛藻(占60%),其次为小环藻(占30%),而敦化和海龙硅藻土以直链藻为主(90%以上)。硅藻土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二氧化硅(一级土siO2≥85%),结构为非晶质(无定形SiO2),硅藻壳体为多孔构造,故亦称“天然分子筛”。由于硅藻土的基
二、叶片式硅藻土过滤机预涂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叶片式硅藻土过滤机预涂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酿造白醋连续脱色与过滤的工艺装备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淀粉质原料酿造白醋的工艺类型 |
1.1 表面发酵工艺 |
1.2 浇淋发酵工艺 |
1.3 深层发酵工艺 |
1.4 表面发酵工艺、酒液浇淋循环发酵工艺、深层发酵工艺比较 |
2 淀粉质原料酿造白醋连续化脱色与分离工艺与设备[5,6] |
2.1 淀粉质原料酿造白醋连续化生产工艺流程 |
2.2 酿造白醋连续脱色、灭菌与过滤的工艺设备选择与配制 |
2.2.1 酿造白醋连续脱色、灭菌与过滤工艺设备流程 |
2.2.2 酿造白醋脱色 |
2.2.2.1 色素来源与脱色原理 |
2.2.2.2 酿造白醋产品其色泽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 |
2.2.3 白 醋 脱 色 与 过 滤 (去 除 色 素 的 方 法———吸附)[7-14] |
2.2.3.1 吸附过程 |
2.2.3.2 吸附剂类型 |
2.2.3.3 吸附剂比较 |
2.2.3.4 酿造白醋吸附(脱色)方式比较 |
2.2.4 固定床连续吸附脱色设备 |
2.2.5 酿造白醋吸附设备选择[15-18] |
2.2.6 连续过滤与分离 |
2.2.6.1 过滤 |
2.2.6.2 发酵产品固液分离的方法 |
2.2.6.3 连续过滤与分离 |
2.3 过滤装备选用原则 |
2.3.1工艺条件和规模 |
2.3.2 过滤机发展 |
2.3.3 叶片式硅藻土过滤机 |
2.3.4 烛式硅藻土过滤机 |
2.3.5 连续脱色、灭菌与过滤主要设备 |
3 淀粉质原料酿造白醋连续化脱色与过滤的工艺过程控制技术 |
3.1 固定床(炭柱)预处理 |
3.2 醋液脱色 |
3.3 调配 |
3.4 灭菌 |
3.5 硅藻土烛式过滤机过滤 |
3.5.1 预涂 |
3.5.2 过滤 |
4 结语 |
(2)错流膜过滤技术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啤酒过滤工艺的原理及其在啤酒生产中的重要性 |
1.2.1 啤酒过滤的原理 |
1.2.2 啤酒过滤工艺的发展 |
1.3 啤酒过滤技术及其装备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 |
1.3.1 啤酒过滤技术及其装备的发展状况 |
1.3.2 传统啤酒过滤技术及装备 |
1.3.3 新型啤酒过滤技术及装备 |
1.4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工作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错流膜过滤系统的装备布局及其功能 |
2.1 概述 |
2.2 错流过滤主系统 |
2.2.1 错流过滤的基本原理 |
2.2.2 错流过滤的过滤介质选定 |
2.2.3 错流过滤主系统的构成、功能和流程 |
2.2.4 影响错流过滤主体系统性能的因素 |
2.3 RO 水制备系统 |
2.4 CIP 清洗系统 |
2.5 错流过滤的优势和新应用概念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错流膜过滤系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研究 |
3.1 概述 |
3.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培养基 |
3.2.4 实验方法 |
3.3 实验数据分析 |
3.4 错流过滤系统与硅藻土等传统装备的工艺质量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错流膜过滤系统膜流通量的研究 |
4.1 概述 |
4.1.1 膜流通量研究的理论依据 |
4.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对象 |
4.2.3 主要实验装备与仪器 |
4.2.4 自组建装备简介 |
4.2.5 实验方法 |
4.2.6 实验的操作控制 |
4.3 实验研究 |
4.3.1 平均透膜压差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3.2 错流切向速度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3.3 过滤时间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3.4 待滤酒液温度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3.5 反冲间隔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3.6 错流膜过滤流通量的正交表设计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透膜压差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4.2 错流切向速度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4.3 过滤时间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4.4 待滤酒液温度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4.5 反冲间隔对过滤流通量的影响 |
4.4.6 错流过滤系统设备工况的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错流膜过滤系统的清洗研究 |
5.1 概述 |
5.2 研究的装置和方法 |
5.2.1 实验对象 |
5.2.2 实验辅助装备 |
5.2.3 实验清洗剂的选择 |
5.2.4 实验仪器 |
5.2.5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研究 |
5.3.1 各种清洗剂的清洗效果 |
5.3.2 各种清洗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 |
5.3.3 各种综合清洗对膜通量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错流膜过滤系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
6.1 概述 |
6.2 错流过滤的经济效益 |
6.3 错流过滤的社会效益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回收硅藻土过滤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啤酒硅藻土过滤的基本原理及其强化理论 |
1.3.1 过滤的基本原理 |
1.3.2 啤酒硅藻土过滤的特点 |
1.3.3 过滤的分类 |
1.3.4 啤酒硅藻土过滤机制 |
1.4 过滤过程强化理论与应用 |
1.5 啤酒硅藻土过滤机结构及操作要点 |
1.5.1 啤酒硅藻土过滤机结构 |
1.5.2 啤酒硅藻土过滤机操作特点 |
1.6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过滤理论及过滤试验设计 |
2.1 过滤的研究进展 |
2.1.1 过滤研究的历史与进展 |
2.1.2 影响过滤的主要因素 |
2.2 过滤理论研究基本内容 |
2.2.1 过滤模型分类 |
2.2.2 悬浮液颗粒特性 |
2.3 过滤基本理论方程 |
2.3.1 过滤基本理论的发展 |
2.3.2 恒压过滤方程 |
2.4 过滤试验设计 |
2.5 助滤剂的选用方法 |
2.6 小结 |
第三章 硅藻土泥分离提纯及基本参数测定 |
3.1 试验目的 |
3.2 试验物料 |
3.3 废硅藻土分离提纯制取回收硅藻土 |
3.3.1 材料与设备 |
3.3.2 制取方法 |
3.4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
3.4.1 试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3.4.2 试验器具 |
3.5 样品分析 |
3.5.1 分析器具 |
3.5.2 悬浮液的粘度测定 |
3.5.3 浊度测定 |
3.6 浆液密度的测定 |
3.7 颗粒的粒径和粒度分布 |
3.8 料浆的浓度特性 |
3.9 试验结果处理 |
3.9.1 滤饼平均比阻与过滤介质阻力的计算 |
3.9.2 滤饼空隙率与含水率的计算 |
3.10 小结 |
第四章 回收硅藻土过滤性能的试验研究 |
4.1 利用单一方法对回收硅藻土和新硅藻土进行过滤性能测试 |
4.1.1 对不同粒度回收硅藻土和新硅藻土进行恒压过滤试验 |
4.1.2 对不同添加量回收硅藻土和新硅藻土进行恒压过滤试验 |
4.1.3 对不同分布宽度的回收硅藻土和新硅藻土进行恒压过滤试验 |
4.2 助滤剂添加量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
4.3 助滤剂粒度大小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
4.4 助滤剂粒度分布宽度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
4.5 不同混合比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
4.6 回收硅藻土的强化试验 |
4.7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4)啤酒过滤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过滤目的和过滤原理 |
1.1 过滤目的 |
1.2 过滤原理 |
2 当今采用的啤酒过滤方法 |
2.1 硅藻土过滤 |
2.2 珍珠岩过滤 |
2.3 PVPP过滤 |
2.4 膜过滤 |
2.5 错流过滤 |
2.6 其他过滤 |
3 展望 |
(5)一体化吸附(反应)/预涂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一体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2.1 前言 |
2.2 一体化生化反应技术 |
2.3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技术 |
2.4 一体化吸附(反应)/分离技术 |
2.4.1 一体化吸附(反应)/常规膜分离技术 |
2.4.2 一体化吸附(反应)/预涂膜分离技术 |
2.5 研究趋势 |
2.6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2.6.1 研究思路 |
2.6.2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
3.1 实验装置和步骤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用硅藻土 |
3.2.2 染料模拟废水及有机膨润土制备 |
3.2.3 微污染水 |
3.2.4 电镀模拟废水 |
3.3 分析方法 |
3.2.1 染料废水分析方法 |
3.2.2 微污染水分析方法 |
3.2.3 电镀废水分析方法 |
第四章 一体化有机膨润土吸附/预涂膜分离技术处理酸性橙Ⅱ染料废水 |
4.1 引言 |
4.2 实验结果 |
4.2.1 吸附平衡时间 |
4.2.2 等温吸附曲线 |
4.2.3 CTMAB—有机膨润土投加量的脱色率变化曲线 |
4.2.4 CTMAB-有机膨润土投加量的压降变化曲线 |
4.2.5 不同滤速条件下的脱色率 |
4.2.6 反冲洗 |
4.3 讨论 |
4.3.1 有机膨涧土吸附染料的性能 |
4.3.2 一体化技术处理周期 |
4.3.3 一体化技术与单独的吸附、过滤脱色效果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一体化膨润土原土吸附/预涂膜分离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 |
5.1 引言 |
5.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5.2.1 吸附平衡时间 |
5.2.2 吸附剂最佳投加量 |
5.2.3 一体化处理效果 |
5.2.4 循环处理模型效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一体化反应/预涂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室小试 |
6.2.1 正交实验 |
6.2.2 pH值对含铬废水沉淀效果的影响 |
6.2.3 含铜废水化学沉淀最佳工艺条件 |
6.2.4 混合废水的协同作用 |
6.2.5 硅藻土投加量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6.2.6 硅藻土粗细比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6.2.7 进水水质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6.2.8 处理流量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6.3 现场试验 |
6.3.1 废水水质 |
6.3.2 一体化处理工艺及装置 |
6.3.3 反应混合液直接进行预涂膜过滤 |
6.3.4 一体化装置试验结果 |
6.3.5 预涂膜过滤的试验结果 |
6.3.6 与常规沉淀砂滤处理效果的对比 |
6.3.7 COD去除效果的对比 |
6.3.8 推荐的工艺流程 |
6.3.9 稳定运行后的处理结果 |
6.3.10 经济技术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声明 |
附录 |
致谢 |
(6)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啤酒非生物稳定性概述 |
1.2 非生物混浊形成机理及成分 |
1.3 非生物混浊中的蛋白质 |
1.3.1 啤酒中的蛋白质 |
1.3.2 活性蛋白质 |
1.4 非生物混浊中的多酚 |
1.4.1 啤酒中多酚的来源 |
1.4.2 多酚物质根据化学性质区分 |
1.4.3 活性多酚 |
1.5 引起非生物混浊重要外界因素-氧 |
1.6 非生物混浊形成过程 |
1.7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啤酒生产中保持非生物稳定性的方法 |
1.7.1 国外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
1.7.2 国内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
1.7.3 目前控制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主要方法 |
1.8 本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
1.8.1 论文研究的思路 |
1.8.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菌种 |
2.1.2 主要实验材料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2.1.4 主要溶液 |
2.2 样品提取鉴定方法 |
2.3 分析方法 |
2.3.1 冷热循环强化实验 |
2.3.2 硫酸铵沉淀界限实验 |
2.3.3 酒精冷混浊实验 |
2.3.4 TBA值的测定 |
2.3.5 成品啤酒风味保鲜期的预测 |
2.3.6 双乙酰的测定 |
2.4 实验方法 |
2.4.1 麦汁的制备 |
2.4.2 啤酒酿造流程 |
2.4.3 过滤流程控制 |
2.4.4 单宁酸大生产添加方法 |
3 结果和讨论 |
3.1 沉淀样品的提取与鉴定 |
3.2 啤酒非生物稳定性控制方法 |
3.2.1 冷混浊控制方法 |
3.2.2 氧化混浊控制方法 |
3.2.3 铁蛋白混浊控制方法 |
3.2.4 酒花树脂控制方法 |
3.2.5 草酸钙控制方法 |
3.2.6 碳水化合物控制方法 |
3.2.7 其他物质控制方法 |
3.3 精选优质原料 |
3.3.1 麦芽 |
3.3.2 大米 |
3.3.3 酒花 |
3.4 优化酿造工艺 |
3.5 添加目标试剂 |
3.5.1 单宁酸处理 |
3.5.2 硅胶处理 |
3.5.3 卡拉胶(Carrageenan)处理 |
3.5.4 PVPP处理 |
3.5.5 蛋白酶处理 |
3.5.6 各种添加剂处理比较 |
3.6 规范操作流程 |
3.6.1 复合预涂操作 |
3.6.2 两次预涂 |
3.6.3 过滤中的氧控制 |
3.6.4 过滤中的时间控制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5. 参考文献 |
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 其他成果 |
8. 致谢 |
四、叶片式硅藻土过滤机预涂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酿造白醋连续脱色与过滤的工艺装备与技术[J]. 周明印,李娇娇. 中国调味品, 2015(01)
- [2]错流膜过滤技术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周文龙.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 [3]回收硅藻土过滤性能及应用研究[D]. 张钊. 吉林大学, 2008(10)
- [4]啤酒过滤技术的研究进展[J]. 吴炜亮,吴国杰,胡志云,赵福雄,蔡少彬. 酿酒, 2006(04)
- [5]一体化吸附(反应)/预涂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D]. 邵振华. 浙江大学, 2005(05)
- [6]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研究[D]. 李志华. 天津科技大学, 2005(04)
- [7]PLC在硅藻土过滤机上的应用[J]. 管力明. 机电工程, 2004(07)
- [8]立式叶片过滤机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A]. 翟小明,李子明. 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
- [9]圆盘水平叶片式硅藻土过滤机操作实践[J]. 董文煌. 啤酒科技, 2003(07)
- [10]硅藻土助滤剂在水过滤中的应用[A]. 王泽民. ’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