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传递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田圆圆[1](2021)在《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背景下,我们的会计教学正经历一个变化期。本文于2020年4月10日至2020年5月30日期间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和单位是云南十余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师生,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此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有效问卷2902份,访谈以电子邮件和电话访谈进行,共访谈60名中职会计教师(含校级领导),其中25名电话访谈,35名电子邮件。主要从被调查者情况、JITT和云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基本情况、会计教学现状几方面分析,发现中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教学方式不佳;2.教学媒体创建缺乏渠道、教学策略层次不分;3.教学缺乏情境、教学资源质量存疑;4.教学过程能动性差、教学活动难度大;5.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JITT”和“云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全新的一种教学模式“JITT云教学模式”,它可以把特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于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其中JITT即“及时教学”、“适时教学”或“即时反馈适应性教学”,英文名称为Just-in-Time Teaching,它通过及时的学情反馈来引导会计教师教学,对学生课前已有的学情、课中的学习效果、课后巩固的承成效反馈及时掌握,以提升教学效果。“云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的,由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在教学的中的融合与应用,它主要以云教材为介质,构建云教学资源,师生可践行逆向翻转课堂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行为的定量评估。本文先从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策略与媒介、教学的情境与资源、教学的过程与活动和教学的反馈5个方面,对中职会计专业主修科目《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再以《会计凭证》为例,展示了完整四节课(4课时)实施过程。JITT云教学的研究开展于XX学院中专部,历时3个月,共12周一起和师生参与教学。教学对象为2019级会计中职生一共8个班489人,其中四个班作为对照班,随机抽取其余4个班作为新模式实施的对象(实验班),采用两组被试比对的方法,对效果进行评价,看新模式是否解决了上述中职会计存在的主要5个教学问题,并延伸出此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钟雯[2](2020)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冲突容易滋生银行业的腐败和乱象,给金融安全、市场稳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近年通报的腐败问题中,金融领域是重灾区,而银行是最常见的案发领域。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和意识层面的蜕化开始的,反腐倡廉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离不开廉洁文化的引导和熏陶。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碎片化,廉洁文化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的技术支持下,突破了不同空间、时间上的限制,更为广泛、便捷、高效地传播。廉洁文化传播是形成和实现廉洁文化的前提条件,银行只有通过必要的媒介进行有效传播,廉洁文化才能转化为员工的理念、态度、行为和价值追求。本文以华夏银行乌鲁木齐分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的“四层次”理论对廉洁文化进行层级划分,借助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对廉洁文化传播现状进行系统性分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廉洁文化、文化传播的概念,以及文化的“四层次”理论、文化传播的“5w”理论、银行廉洁文化的形成过程、传播意义和利用网络开展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奠定研究理论基础。二是以华夏银行乌鲁木齐分行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化层次论,系统分析廉洁文化传播的“5w”要素。三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从网络环境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媒介、受众和效果等五个角度,逐一分析网络环境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不同廉洁文化传播手段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推动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包括廉洁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相互作用,以及在传播主体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意识;在传播内容方面,紧密结合实际,提高内容质量;在渠道媒介方面,整合传播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在受众方面,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长效机制方面,强化评估反馈,确保传播实效。通过强化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作用,增强文化传播的实效性,使廉洁文化在华夏银行中发挥应有的教育和震慑作用,推动华夏银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育廉洁的金融企业文化,增强金融反腐内生动力,遏制金融领域腐败蔓延,为银行业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云龙[4](2020)在《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以贵州HD零售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增值税发票电子化,这将推动企业打造一个全面、开放、智能化和数据化的系统平台。变革在即,从现在开始,谁能够跟紧政策导向,快速建立数字化的信息平台是抓住机遇,拥抱未来的重要一步。以业财融合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帮助企业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从零售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消费模式已经转型--由于网络消费模式的兴起、人工和租房成本的上升,传统零售模式正在不断下降市场地位。因此,推进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成为现代零售企业的必然选择。从目前来看,一些大型连锁销售企业已经走在业财融合道路的前端。国美电器在2013年前后通过建立企业管理云(共享)平台(ECP),将销售、财务和库存管理作为集成管理的重点,实现了财务流、供应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链接和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来分析消费行为,以帮助企业实现扩大销售,获取利润的目的。苏宁电器则早在2010年就已经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财务转型。相对于这些大型连锁销售企业来说,中小型销售公司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迟迟没有实现财务转型。这些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一是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财务转型的重要性,或者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二是苦于没有相应的人才团队或者资金;三是公司求变阻力太大,难以实行。本文以贵州HD零售公司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际建设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方法与步骤,同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本文首先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历,选取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其次,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厨电零售行业和行业内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结合案例公司财务现状,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思想,分析总结了贵州HD零售公司从人才、业务和财务三个方面为着力点建设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步骤,最后,通过案例公司连续五年的财务数据,对比分析建设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前后财务状况和运行效果。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思想为指导,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实现路径,建设的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集成核算与管理双重职能,将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化,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形成客户信息实时映像、供应商数字档案、企业费用行为分析等数据价值体系。帮助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从加工汇总中心转型升级为以公司运营和战略为服务主体的数字化系统中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李阳[6](2018)在《网络环境下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 ——以H集团为例》文中提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在这个新的经济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互联网络技术应用到企业运营活动中,以提高运转效率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规模和产值日益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尤为显着,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剖析制造型企业在网络环境下的成本控制模式,研究网络工具对此类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我国制造型企业网络化成本控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制造型企业网络化成本控制问题,分析其传统成本控制模式的缺陷,探寻网络在企业采购、生产、管理、营销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以H集团为例,探索网络环境下相关网络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包括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将网络化运营常态化,利用网络增强品牌影响力等,从而更深刻的了解网络工具在成本控制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论文研究可为制造型企业网络化成本控制的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制造型企业探索和发展网络系统提供思路。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并阐述相关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综述;第三部分分析网络对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网络环境下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强化措施;第五部分以制造型企业H集团为例,分析其在网络环境下日常运营模式的改变,以及网络在其成本控制中的巨大作用;第六部分为总结。
刘为[7](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黄毛毛[8](2017)在《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网民数量也不断增大,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媒介相关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从单纯的传播学相关的新媒体研究扩展到各种数字技术应用领域,其中数字学习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填补了传统教育业的空白。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理念的普及使得学习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2012年,慕课元年的到来标志着新的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数字学习模式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引发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但是,虽然数字学习概念一路高歌,辍学率却居高不下,学习者流失严重等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很多研究者就如何提升在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在线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数字技术本身在学习中应处的位置却一直未有提及,数字技术是否适应于学习、数字技术应当如何在学习中加以利用、一个完整的数字学习体系应当具有哪些特征等问题都鲜有深入研究,这些研究的空白极大影响了数字学习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究。基于此种现象,本文从问题入手,首先将传统的学习空间与数字学习相结合,将本文的数字学习研究落足于数字学习空间这一新兴概念上,从虚拟空间角度重构学习者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空间中,学习者与数字环境和其中所使用的技术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学习者是这一空间的核心,对学习者本人以及学习者与空间中其他要素的关系的关注就是对学习空间的关注,也是当前研究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现。为更好从学习者中心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本文引入了人因工程这一基本研究框架。人因工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核心,研究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借助这一思想,本文对数字学习空间的分析框架以人为中心,从人与数字学习技术、人与数字学习环境的关系两方面解读学习者与空间的关系,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鉴于相关研究,本文将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界定为以使用者为中心的,依赖于数字技术支撑并实现的,基于明确的目标进行设计的,用以提升使用者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能够支持并促进自主学习发生的数字化虚拟空间。人因工程是一种系统建构和分析的手段,一般的研究逻辑是确定系统的目标,发现其中的关键因素,并进行系统的建构及评测。基于这种思路,本文首先明确了空间建构的目标,对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进行了解析,然后发现其构成维度,用以形成数字学习空间架构,同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以支持未来空间建构之后的测评。本文第二章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首先对本文研究的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并推演出本文研究的主要框架。在此基础上,在第三章,对各研究内容选择了合适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第四章主要是借用第二章的理论,发现了可能的数字学习空间的构成维度,并提出假设。本研究认为技术选择行为、技术接受态度、空间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四项构成维度会对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分别可以通过学习成就和使用者满意度体现出来。通过实验法进行研究后,本章提出的八项假设分别验证后的结果,其中一项假设被证否,其他七项假设证实。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这四方面入手,对几个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细分后可以发现,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的深层影响因子可以归结为18个子项,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对数字学习空间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从技术因素、经济因素、情感因素和虚拟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共同建构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体系。本文的第五章则主要是借用第二章的理论,构建基本指标体系,并逐一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操作化,形成一个具有三级指标的可操作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法评估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一个具有权重的三级指标体系,可以直接应用于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的测量评估。研究发现,该指标体系中,共计5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三级指标都在成果评估层中,权值最高的是学绩测验成绩,其次是使用者期望度和使用者感受度,这三个指标占据总权重的36%,能够最直观地体现出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的成效。最后在第六章,本文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提出了应用建议。
李斐飞[9](2017)在《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指出今天数字技术趋于成熟,并在应用领域内迅速普及,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数字时代。新技术与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和商业规则。对于广告公司而言,如何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下去,是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课题。价值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永恒的主题,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经济乃至数字经济,社会价值系统呈现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变化特征,唯一不变的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终极使命——创造“价值”。从微观层面商业模式是企业组织的价值逻辑,它必然折射出特定阶段更为宏观的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创造逻辑。本研究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试图回答“从工业社会价值生产系统走向数字社会价值系统的过程中,广告公司如何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生存和发展”这一现实问题。本研究将这一复杂问题分解为四个子问题:第一,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是什么;第二,对比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出现了哪些创新?第三,主导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性因素是什么;第四,从传统到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路径。为了得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本研究采用了理论演绎与经验研究两种研究路径。一方面以价值理论为工具,通过理论演绎将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这一具体问题置于社会价值系统的范畴内,通过社会价值系统的演变过程分析和研究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和方式。另一方面,从现实材料中,采用定性为主体的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结合部分定量分析,采用NVIVO.11作为案例研究的数据储存、分析工具,通过两个相互联系的子研究,总结业界在实践中给出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关思考。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可以将从上至下的理论研究与从下至上的经验研究相互对比、相互补充,试图对以上的四个子问题做出比较客观,又具有一定理论前瞻性的解答。全文分七个部分:前两章是论文的基础,第一章绪论,对本研究的基本介绍,包括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并界定研究对象核心概念,澄清研究的基本问题内容、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二章文献综述以及理论资源。通过梳理商业模式理论、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统一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商业模式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并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范式的梳理,确定了以理论演绎和案例归纳作为本研究的两个研究方法路径。并在此部分梳理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体范畴内的价值理论体系,明确了本文的理论工具选择;第三、四、五章,是采用理论演绎的路径对四个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这三章的基本理论工具是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价值源泉与价值工具理论,通过对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人类社会价值系统的历史性梳理,总结不同社会价值系统下的价值创造的一般性规律和决定性力量。并由外在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创造规律,推导作为企业组织的广告公司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商业模式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第三章,回顾了工业社会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了广告公司在工业社会中的价值定位以及商业模式的一般演进规律,并提出在工业社会价值系统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是基于工业社会内在价值逻辑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主导下的价值创新;第四章从解构到重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中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从技术社会学视角提出社会价值系统的内在价值逻辑——“技术-价值范式”这一全新的构念。商业模式创新,都是由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所决定和主导的,因此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发展,必然导致广告公司旧有商业模式的解构,继而建构符合新的技术价值范式的新商业模式。第五章,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以及创新路径。本章并通过阐述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内在逻辑,分析其主导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可能范式,并解析其理想范式的价值创造机制、竞争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从传统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向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重构的可行性路径。本研究的第六、七两个章节,则从丰富的实践案例中,以多案例研究的方式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了归纳式的研究。第六章,价值重构:基于多案例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本章采用一种对比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与数字时代商业模式的比较,去回答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以及广告公司商业模式是否存在创新,哪些方面存在创新。第七章殊途同归:基于多案例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动力机制研究。本章通过纵向解剖个案的方式,通过对新进入的广告公司与传统在位者的创新过程研究对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推动力量与创新路径进行深描,并提出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构想。本研究的第八章结论与展望则在总结了本研究的基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组织层面为商业模式转型中的提出广告公司提出策略性建议,在制度层面为政策制定提出一些思考,并在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的基本特征是价值创新,其创新的方向是由其所属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所决定的,在“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企业家扮演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推动者角色。“技术-价值范式”是复杂性系统:其中技术与价值需求(包括媒体、广告主、消费者)是外部根本性驱动力量;竞争者与合作伙伴,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推动是影响广告公司商业模式模式变迁的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内在驱动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这些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并不是直线型因果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演进。它表示在社会价值系统演进过程中,通过系统内彼此相关的元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第二,从传统到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迭代决定了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必然发生价值重构。其理想的发展范式是构成营销价值网络的“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或“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模式。在“大广告产业”的范畴内,现阶段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是打造“大平台”或“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而少数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正在设计打造“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整体价值网络系统。“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或“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基于稀缺知识资源的互补,参与者必须建构或者嵌入到特定的营销价值网络系统中,从而获取网络租金。“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本身是与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专业分工相互匹配的一种组织合作和价值生产的治理制度,它主动通过关系构建从而进行价值创造,这种商业模式中的价值模块之间通过嵌入到这种组织形态中形成彼此的利益相关者,它们通过相互耦合实现价值的创造,价值转移、价值分配以及价值消费。第三,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实现了创新。广告公司的价值主张发生了创新性的演进:从为广告主提供整合营销传播迁移到提供更加丰富的营销服务演进。以数据作为核心资源的智能投放等企业的商业模式中服务范畴出现较明显的扩展,他们为具有营销或营销传播需求的小微创新者提供营销服务。此外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广告公司提供的价值内容实现了飞跃:一方面大幅度低营销传播过程的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二,是通过创造体验价值,增加商品的价值总和。此外,价值主张创新带动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价值建构方式以及价值获取也实现了创新,从价值建构角度来看,数据、信息、知识,广告公司中愈来愈成为核心资源,而传统价值链式的组织治理方式向价值网络转变;从价值获取视角来看,广告公司的成本结构向大数据技术转移,并在盈利方式上显现出更加弹性、多元化的特征。第四,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从传统走向数字是一个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不同基因的企业有不同的创新路径。从价值系统的层面来看,价值实现机制的演进,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带来价值链模式的解体和价值网络的建构,这是一个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具有普遍性。从具体的企业组织角度来看,在位企业与新进入者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具有显着的差异。新进入者的价值定位是全新的,直接进入数字营销价值系统的核心区域。其商业模式创新是从无到有创新路径:设计—建构—优化。与新进入企业不同,位企业在传统价值系统中的原有价值定位受到新的“技术—价值逻辑”侵蚀后,会有两种选择:固守或创新。采用商业模式创新也与新进入企业不同,在位企业一般选择在原有商业价值主张的基础上,以最小风险成本为目标,渐进性迁移到数字营销价值系统中,采用一种迂回路径:补充—设计一整合—优化。
邵露[10](2014)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凭证研究》文中提出环境是会计研究的逻辑起点,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处理模式,会计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面临严峻挑战。目前,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资料都是以电子方式存储,传统会计信息采集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大潮流,无纸化单据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将成为会计自动化的趋势。会计凭证作为交易数据采集、传递和存储的载体,是会计信息的起点,其信息质量直接决定最终输出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有必要从源头上把握会计信息质量,重新思考Web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凭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给会计凭证带来的革新。本文以凭证的特点和本质入手,分析不同理论下的会计凭证内容、形式与功能,以时间为序对会计凭证进行研究,总结传统会计凭证的局限性及凭证发展趋势,并对网络环境中的网上单证和会计凭证的应用现状分析研究,从而设计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凭证。研究中运用了调研法和计算机模拟法,通过互联网交易的典型凭证调研分类搜集,总结其共有特征,对基于XML的会计凭证数据项及数据来源进行详尽的设计与说明,模拟网上购物流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网购经济业务活动单据整理、收集及格式的统一,完成网购交易单据的网页形式展现,为会计信息的充分运用提供平台。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对传统会计凭证进行创新,大胆设想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凭证形式,运用XML语言对网络交易活动中涉及到的凭证进行标准化设计,旨在改进凭证的结构来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对会计信息采集方式进行创新,会计信息可以直接从经济业务活动产生的原始单据中获取,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加速会计自动化的实现。(3)以具体的网购经济业务活动对设计出的凭证进行测试,对淘宝、京东等典型的购物网站产生的单据调研分析,总结其共同特征,对原始单据的数据项重新设计并以XML标准的数据结构形式展现,实现财务数据到网页数据的转换,以便在不同系统中信息共享。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传递的研究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传递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基础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JITT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云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的介质 |
三、“及时教学(JITT)云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脱域理论 |
二、情境认知理论 |
三、认知双加工理论 |
四、资源依赖理论 |
第三章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
四、调查内容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
一、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二、调查主要结果分析 |
三、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JITT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媒介设计 |
一、教学策略设计 |
二、教学媒介设计 |
第三节 教学的情境与资源设计 |
一、教学情境设计 |
二、教学资源设计 |
第四节 教学的过程与活动设计 |
一、教学过程设计 |
二、教学活动设计 |
第五节 教学的反馈设计 |
第五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的课例展示 |
第一节 以原始凭证为例的“JITT云教学”实施简介 |
一、实施原则 |
二、实施步骤 |
第二节 实施环节课例展示 |
一、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布置 |
二、JITT 激励活动 |
三、学习者主动学习课堂 |
四、及时反馈 |
第三节 实施课例简评 |
一、后台学习数据分析结果 |
二、评价 |
第六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第一节 从教师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二节 从学生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效果分析 |
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回顾 |
二、研究局限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传统会计教学设计的模板 |
附录2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3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4 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访谈 |
附录5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
附录6 云课堂教学反馈表 |
附录7 教师责任感量表 |
附录8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调查 |
附录9 《基础会计》课程期末考核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2)网络环境背景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廉洁文化 |
2.1.1 廉洁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
2.1.2 企业廉洁文化的概念 |
2.1.3 企业廉洁文化的“四层次”理论 |
2.2 文化传播 |
2.2.1 文化传播的概念 |
2.2.2 文化传播的“5w”理论 |
2.3 银行廉洁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
2.3.1 银行廉洁文化的形成 |
2.3.2 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
2.3.3 利用网络开展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
第3章 网络环境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
3.1 华夏银行概况 |
3.2 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5w”要素分析 |
3.2.1 廉洁文化传播主体 |
3.2.2 廉洁文化传播内容 |
3.2.3 廉洁文化传播媒介 |
3.2.4 廉洁文化传播受众 |
3.2.5 廉洁文化传播效果 |
3.3 网络环境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现状调查设计 |
3.3.1 问卷调查设计及实施 |
3.3.2 访谈调查设计及实施 |
3.4 网络环境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主要问题分析 |
3.4.1 传播主体问题分析 |
3.4.2 传播内容问题分析 |
3.4.3 渠道媒介问题分析 |
3.4.4 传播受众问题分析 |
3.4.5 传播效果问题分析 |
3.5 网络环境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手段的效果评价 |
第4章 网络环境下推动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思路和举措 |
4.1 网络环境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总体思路 |
4.1.1 精神层: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
4.1.2 制度层:理念与制度相结合 |
4.1.3 行为层:推动与实践相结合 |
4.1.4 物质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
4.2 网络环境下推动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具体措施 |
4.2.1 传播主体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意识 |
4.2.2 传播内容方面:紧密结合实际,提高内容质量 |
4.2.3 渠道媒介方面:整合传播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
4.2.4 受众方面: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
4.2.5 长效机制方面:强化评估反馈,确保传播实效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A网络环境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4)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以贵州HD零售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
1.4.1 主要观点 |
1.4.2 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流程再造理论 |
2.1.2 企业资源计划理论 |
2.1.3 无边界管理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业财融合 |
2.2.2 会计信息系统 |
2.2.3 业财融合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
3 厨电零售行业现状与分析 |
3.1 行业概况与分析 |
3.2 市场现状与分析 |
3.3 行业内业财融合现状 |
4 贵州HD公司改造前管理现状及问题 |
4.1 贵州HD公司概况及其组织架构 |
4.1.1 公司概况 |
4.1.2 组织架构 |
4.2 改造前HD公司业务流程现状 |
4.2.1 采购业务流程 |
4.2.2 销售业务流程 |
4.2.3 售后服务业务流程 |
4.3 改造前贵州HD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3.1 存货管理中的问题 |
4.3.2 销售管理中的问题 |
4.3.3 系统管理中的问题 |
4.4 贵州HD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动因分析 |
4.4.1 内部动因 |
4.4.2 外部动因 |
5 贵州HD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
5.1 筹建与可行性分析 |
5.1.1 展开业务调研 |
5.1.2 业务流程再造 |
5.1.3 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筹建 |
5.1.4 可行性分析 |
5.2 试点实施阶段 |
5.2.1 应用试点选择 |
5.2.2 试点应用前培训 |
5.2.3 组织试点实施 |
5.3 检测评估阶段 |
5.3.1 试点应用运行状况分析 |
5.3.2 各部门应用差异化分析 |
5.3.3 总结建立配套规章制度 |
5.4 全面应用阶段 |
5.4.1 应用前员工培训 |
5.4.2 组织实施全面应用 |
5.4.3 运行检测与维护 |
5.5 实施效果—基于趋势分析法 |
5.5.1 水平分析 |
5.5.2 垂直分析 |
5.5.3 综合效果 |
5.6 问题分析及建议措施 |
5.6.1 问题分析 |
5.6.2 建议措施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与不足之处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岗位认知情况自查表 |
致谢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6)网络环境下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 ——以H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解析 |
一、成本与成本控制 |
二、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理论 |
第二节 成本控制技术及理论方法 |
一、各阶段成本控制技术 |
二、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
第二章 网络对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互联网络对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分析 |
一、采购环节 |
二、生产环节 |
三、管理环节 |
四、营销环节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一、采购阶段 |
二、生产阶段 |
三、管理阶段 |
四、营销阶段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强化措施 |
第一节 加强制造型企业的网络意识,提高其网络化建设的认知 |
一、提高各级管理层对网络化建设的认知 |
二、注重网络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教育 |
第二节 明确网络发展规划,健全网络运作机制 |
一、制定企业网络化建设总体规划 |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网络化运作机制和实施标准体系 |
三、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网络知识能力和网络成本控制能力 |
四、加强网络系统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系统建设有的放矢 |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H集团成本控制案例研究 |
第一节 H集团变革前成本控制模式与存在问题分析 |
一、控制模式 |
二、问题分析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H集团的成本控制改进措施与效果 |
一、网络环境下H集团的成本控制改进措施 |
二、网络环境下H集团的成本控制效果 |
第三节 案例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思路设计 |
1.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
2.2.1 语义网概述 |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现实源起 |
1.1.1 数字技术引发新的教育理念变革 |
1.1.2 数字学习面临诸多困难 |
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
1.2.1 从学习平台到学习空间的学习理论发展 |
1.2.2 从人机工程到人因工程的研究框架延展 |
1.2.3 人因工程与学习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学习空间 |
1.4.2 人因工程 |
1.5 研究问题 |
1.6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2 理论基础 |
2.1 关键概念界定 |
2.1.1 学习空间与数字学习空间 |
2.1.2 人因与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 |
2.2 学习相关理论 |
2.2.1 学习空间相关理论 |
2.2.2 学习空间评估相关理论 |
2.3 人因工程及认知相关理论 |
2.4 数字技术相关理论 |
2.4.1 技术选择理论 |
2.4.2 技术接受模型 |
2.4.3 数字技术与临场感 |
2.5 理论推演 |
2.5.1 构成维度推演 |
2.5.2 评价指标推演 |
2.5.3 研究框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问题及选用的研究方法 |
3.2 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构成维度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假设 |
3.2.2 研究方法选取 |
3.2.3 自变量及因变量操作化 |
3.2.4 实验设计 |
3.3 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权重研究方法 |
3.3.1 权重评价方法选择 |
3.3.2 评价指标体系静态模型 |
3.3.3 打分方法 |
4 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构成维度研究 |
4.1 研究实施与研究结果 |
4.1.1 实验一:数字学习空间相关者的技术选择行为实验 |
4.1.2 实验二:数字学习空间相关者的技术接受态度实验 |
4.1.3 实验三:数字学习空间的空间临场感实验 |
4.1.4 实验四:数字学习空间的社会临场感实验 |
4.2 研究发现及讨论 |
4.2.1 研究发现 |
4.2.2 维度探究 |
4.2.3 维度解读 |
5 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评价体系建构 |
5.1 基本指标体系建构 |
5.1.1 指标体系建构原则 |
5.1.2 指标重组 |
5.2 评价指标操作化 |
5.2.1 设计理念层操作化 |
5.2.2 经济因素层操作化 |
5.2.3 技术应用层操作化 |
5.2.4 学习认知层操作化 |
5.2.5 成果评估层操作化 |
5.2.6 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
5.3 指标体系权重分配 |
5.3.1 权重评价方法实施 |
5.3.2 信效度检验 |
5.4 研究发现及讨论 |
6 研究结论及应用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应用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附录一、标准化考卷3 |
附录二、标准化考卷4 |
致谢 |
(9)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趋向成熟的中国广告业迎来数字时代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
1.1.2 理论背景:数字时代的新价值、新管理视角 |
1.2 问题与研究意义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界定 |
1.3.2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和基本结构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文的主要结构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设计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6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研究述评与理论资源 |
2.1 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研究评析 |
2.1.1 多元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的理论内涵 |
2.1.2 静态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与构成要素研究 |
2.1.3 商业模式理论的功能与价值研究 |
2.1.4 创新理论与动态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
2.1.5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研究述评 |
2.2 管理学与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价值研究 |
2.2.1 价值的理论内涵 |
2.2.2 一元与多元之争:价值源泉理论 |
2.2.3 价值链到价值网:价值工具论的演变 |
3 价值创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规律 |
3.1 工业社会价值系统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演进 |
3.1.1 单一价值模块的报业广告批发商模式 |
3.1.2 价值链延伸的全面服务广告代理制模式 |
3.1.3 多价值链条并行的整合营销传播集团模式 |
3.2 广告公司的价值定位及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
3.2.1 从客观价值到主客观价值并重:广告公司在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价值定位演进 |
3.2.2 价值创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
4 从解构到重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 |
4.1 社会价值系统的内在价值逻辑:“技术-价值范式” |
4.1.1 社会价值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
4.1.2 “技术-价值范式”: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逻辑 |
4.2 解构与重构:“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演进规律 |
4.2.1 人类社会价值系统发展的连续与非连续性 |
4.2.2 “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演进过程 |
4.3 “技术-价值范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演进决定性因素 |
4.3.1 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企业组织 |
4.3.2 “技术-价值范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决定性力量 |
4.3.3 企业家:“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推动者 |
4.4 从“自我完善”走向“价值重构”:“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4.4.1 从建构到解构:工业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主导的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4.4.2 从解构到重构: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5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以及其创新路径 |
5.1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特征以及价值实现机制 |
5.1.1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基本特征 |
5.1.2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价值实现机制:价值网络 |
5.2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 |
5.2.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
5.2.2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机制 |
5.3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机制 |
5.3.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来源 |
5.3.2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内部竞争机制 |
5.4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5.4.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形成的基础 |
5.4.2 从解构到建构:大平台+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 |
6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一:基本范式的价值重构 |
6.1 研究方案 |
6.1.1 问题、方法与工具 |
6.1.2 案例的选择 |
6.1.3 资料搜集与处理 |
6.2 从传统到数字,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比较分析 |
6.2.1 以价值主张为主要判断依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标准 |
6.2.2 传统广告商业模式范式 |
6.2.3 基于案例研究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
6.2.4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结论 |
7 数字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二:新进入者与在位者的殊途同归 |
7.1 多案例研究设计 |
7.2 乘势而起:新进入者商业模式创新 |
7.2.1 抓住市场的风口:新进入者在数字环境下的价值主张创新 |
7.2.2 回应数字“技术-价值范式”:新进入者的商业模式建构的内在逻辑 |
7.2.3 多赢:新进入者价值获取的意图 |
7.3 基因的选择: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 |
7.3.1 基因的不对称动机:在位者的商业模式价值主张创新 |
7.3.2 如何实现大梦想: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建构方式 |
7.3.3 多元化的价值获取方式: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获取 |
7.3.4 如何突破亚历山大难题:在位者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 |
7.4 结论与探讨一:数字“技术-价值范式”下的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驱动因素 |
7.4.1 “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技术与价值需求的选择 |
7.4.2 “大平台+小服务前端”:价值竞争与价值共创的耦合 |
7.4.3 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驱动者:企业家(企业家精神) |
7.5 结论与探讨二:价值视角下新进入者与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
8 结论与展望 |
8.1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结论 |
8.2 广告公司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性思考 |
8.2.1 培育内部企业家精神,塑造持续创新文化 |
8.2.2 建设二元性组织,协调创新与效率矛盾 |
8.3 制度创新促进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8.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凭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2.3 结论与启示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会计凭证的理论分析 |
2.1 会计核算角度看会计凭证 |
2.1.1 会计核算理论 |
2.1.2 会计核算理论下会计凭证的内容及形式 |
2.1.3 会计核算理论下会计凭证的功能 |
2.2 法律角度看会计凭证 |
2.2.1 契约理论 |
2.2.2 契约理论下会计凭证的内容及形式 |
2.2.3 契约理论下会计凭证的功能 |
2.3 信息系统角度看会计凭证 |
2.3.1 信息系统理论 |
2.3.2 信息系统理论下会计凭证的内容及形式 |
2.3.3 信息系统理论下会计凭证的功能 |
2.4 事项会计角度看会计凭证 |
2.4.1 事项会计理论 |
2.4.2 事项会计理论下会计凭证的内容及形式 |
2.4.3 事项会计理论下会计凭证的功能 |
2.5 Web 环境下会计凭证分析 |
2.5.1 网络信息技术 |
2.5.2 Web 环境下会计凭证的内容及形式 |
2.5.3 Web 环境下会计凭证的功能 |
第三章 会计凭证的实践分析 |
3.1 会计凭证发展史 |
3.1.1 古代官厅会计凭证发展 |
3.1.2 商业会计凭证发展 |
3.1.3 工业会计凭证发展 |
3.1.4 信息化会计凭证发展 |
3.2 网络环境下电子单证应用现状 |
3.2.1 电子单证及其分类 |
3.2.2 网络环境中电子单证的功能分析 |
3.2.3 网络环境中电子单证的安全性分析 |
3.2.4 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子商务操作类单证流程 |
3.3 网络环境下会计凭证应用现状分析 |
3.3.1 传统会计凭证的网络应用 |
3.3.2 电子会计凭证的运用 |
3.3.3 电子会计凭证的功能与安全 |
3.3.4 电子会计凭证的会计流程 |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电子会计凭证的分析与设计 |
4.1 基于 XML 的电子凭证的核算流程分析 |
4.2 基于 XML 的原始凭证设计 |
4.2.1 现状调查 |
4.2.2 单据功能需求分析 |
4.2.3 单据数据项分析 |
4.2.4 输出输入设计 |
4.3 基于 XML 的记账凭证设计 |
4.3.1 记账凭证功能需求分析 |
4.3.2 记账凭证数据项分析 |
4.3.3 输出输入设计 |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会计凭证生成案例测试 |
5.1 案例资料与说明 |
5.1.1 编写说明 |
5.1.2 ECShop |
5.2 测试过程与结果展示 |
5.3 测试结果说明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四、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传递的研究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 田圆圆.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网络环境背景下华夏银行廉洁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D]. 钟雯. 新疆大学, 2020(07)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以贵州HD零售公司为例[D]. 王云龙.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网络环境下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 ——以H集团为例[D]. 李阳.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7]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8]基于人因工程的数字学习空间建构研究[D]. 黄毛毛. 武汉大学, 2017(06)
- [9]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李斐飞. 武汉大学, 2017(06)
- [10]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凭证研究[D]. 邵露. 石河子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