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和投资机会

股市和投资机会

一、股票市场与投资机会(论文文献综述)

黄波,姜华东[1](2021)在《情绪引致的股价噪声会增进投资-估值敏感性吗——源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文中提出市场情绪引致的情绪化噪声将增加不确定性并直接延缓企业投资(不确定性渠道),同时妨碍经理人发挥学习效应并弱化"企业投资-估值"敏感性(信息渠道),但聪明的经理人也会利用情绪化噪声带来的定价偏差以增加投融资,并提升"企业投资-估值"敏感性(融资渠道)。以2003—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市场极端情绪-特质波动"敏感性指标来度量情绪化噪声,同时控制传统股价信息含量指标与其他变量,研究证实情绪化噪声会影响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渠道与融资渠道,该效应在后危机时代尤甚,且仅限于股价"难于估值与套利"程度低、会计信息不透明度高的企业。由此可见,尽管经理人面临情绪化噪声引致的不确定性时投资趋于保守,但为了把握投资机会,会有意"制造"股价情绪化噪声,利用其"显性"定价偏差促进企业投融资。

陈富永[2](2021)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机会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基于董事及机构投资者网络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经济政策不确性对企业投资机会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同时通过手工整理、构建董事网络(包括扩大型的董事网络、董事政治关联网络及校友网络)、机构投资者网络(基金重仓网络)相关指标,选择2011—2019年的样本数据,考察其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的缓解作用。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信息不确定性,降低了企业投资机会。(2)董事网络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降低管理层私人承担成本,缓解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机会的负面影响,但校友网络缓解作用不明显;机构投资者网络通过自身信息分析能力和专业知识缓解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投资机会。(3)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并对企业提出较高的风险承担要求,直接造成投资机会的减少,从而造成"机遇退出效应"。基于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马秀莉[3](2021)在《流动性风险应该被忽视吗? ——基于因子模型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流动性风险及其定价问题一直是金融研究的重要议题。大量的证据表明流动性通过两个不同的渠道影响资产收益:即流动性的水平效应和流动性的风险效应。流动性的水平效应是指流动性差的股票一般比流动性好的股票获得更高的平均回报;流动性的风险效应则意味着相对于低风险敞口的股票而言,承担高市场流动性冲击的股票需要得到一个溢价,即强调了流动性风险在资产定价中的重要性。然而,最近的资产定价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流动性风险。例如,流行的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以及Hou-Xue-Zhang四因子模型的构建均没有考虑流动性风险,其原因在于模型比较测试中以基于价格影响维度构建的因子作为流动性因子的代表,发现增加流动性因子对提高模型性能没有显着贡献。由于流动性具有多维度的特征,除了基于价格影响维度构建的流动性因子,现有文献中还提出了其他的流动性风险因子,并扩展了相应的因子模型。因此,本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如果考虑其他的流动性风险因子(或流动性因子模型),流动性风险在资产定价中的贡献是否仍可忽略不计?具体而言,本研究通过考察现有文献中基于不同的流动性代理变量构建的风险因子或因子模型是否具有不同的表现,以及与非流动性风险模型相比,基于流动性风险的模型是否能很好地解释股票的横截面收益评估流动性风险在资产定价中的重要角色。实证测试利用组合分析、考虑模型误设定的两阶段横截面回归分析、时间序列预测回归分析、基于模型夏普比的成对比较与多模型比较等最新的因子模型评价方法,通过考察因子模型的构建是否符合Merton提出的跨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ICAPM),测试因子模型对异象投资组合的解释能力,比较流动性因子模型与非流动性因子模型的夏普比表现,以及评估流动性因子相对于竞争因子模型的额外解释力等问题,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根据ICAPM理论,基于不同构建的流动性因子模型具有不同的表现。ICAPM理论要求提出的因子能够定价资产的横截面收益,同时,与因子相关的状态变量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预测方向需与因子的风险溢价方向一致。对于本文考察的流动性因子模型,基于交易的不连续性构建的流动性因子符合ICAPM理论。例如,在模型误设定的假设下,基于交易的不连续性构建的流动性因子在不同的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组合下均产生显着为正的风险溢价,且相关的状态变量正向预测了由宏观经济行为和股票市场指标代理的未来投资机会,揭示了流动性风险是一种影响资产价格的系统性因素。相比而言,基于不同价格影响维度构建的流动性因子在横截面测试中产生的风险溢价不显着,其相应的状态变量对未来投资机会也不具备稳健的预测能力,不符合ICAPM提出的一致性标准。(2)基于不同构建的流动性因子模型在捕获流动性风险以及解释其他异象投资组合时能力不同。通过考察模型对根据不同维度的流动性代理变量分组的投资组合以及其他异象组合的解释能力,与已有文献证据一致,基于价格影响维度构建的流动性因子在解释投资组合收益时其资产载荷几乎为零,对提高模型的解释力贡献有限。另一方面,基于交易的不连续性构建的流动性因子模型可以捕获不同分组产生的流动性溢价,很好的解释了流动性风险。同时,基于交易的不连续性构建的因子模型还对与动量、投资、利润、市场β、方差以及行业相关的异象投资组合表现出良好的解释力,尤其对于小规模投资组合表现更加突出。为此,实证文献通过基于价格影响维度构建的流动性因子模型的表现而忽略流动性风险在资产定价中的作用是一种过度概括。(3)根据模型的最大平方夏普比度量,基于交易的不连续性构建的流动性因子模型与流行的资产定价模型具有可比的表现。采用基于最大平方夏普比的模型评价方法避免了一般模型比较方法中对测试资产的依赖,对模型的评估可以得到一致的结论。根据此方法,基于交易的不连续性构建的流动性因子模型与流行的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以及Hou-Xue-Zhang四因子模型具有可比的表现,且其流动性因子在所有竞争因子中对提高模型夏普比具有最大的边际贡献,暗示了流动性风险是资产定价的重要来源。(4)流动性因子相对于基准因子模型具有额外的解释力。流动性风险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与经济周期有关,在市场压力和动荡时期,流动性风险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加显着。与经济直觉一致,在控制了基准因子后,基于交易的不连续性构建的流动性因子在市场低迷和市场动荡时期产生显着的溢价。进一步,在各种市场状态以及不同的子时期中,基于交易的不连续性构建的流动性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均不能被竞争模型解释。以上证据确认了流动性风险不同于现有的风险来源,不能被其他因子模型捕获。

何童,刘佳一[4](2021)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缓解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交互项分析证明了高管股权激励的正向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力度大小对于公司业绩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实施高管股权激励通过与投资机会的交互作用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投资机会每增加1个单位,公司业绩将提升0.5871个单位,实施股权激励后,此项促进作用被放大至0.8048。另外,实施不同的激励力度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但以短期窗口(过去2天至未来5天)内超额收益率的形式作用于市场,还通过与投资机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业绩,激励力度越大,影响程度越大。

薛海燕[5](2020)在《成长机会、投资者情绪与企业创新投资研究》文中认为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是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更是后疫情时期企业的自救和图强之道。因此,“如何激励和支持企业创新”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当前形势下兼具重要性和迫切性。激励企业创新必须从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本源要素着手。基于q-投资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给出的两大关键要素——成长机会和现金流,在创新投资决策中孰重孰轻,目前鲜有研究。另一方面,创新因其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离不开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的引领和支持。西方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认为市场投资者非理性引起的投资者情绪能促进企业创新投资。然而,与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在投资主体构成和交易规模上都占有绝对比例,他们的“投机心理”和“羊群效应”不可避免地助推了投资者情绪,这种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以及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更具有不确定性,加之中国特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中,各市场板块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情绪差异显着。基于上述理论和现实背景,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驱动要素是企业成长机会还是内部现金流?(2)市场投资者情绪如何通过影响企业创新驱动要素助力企业创新投资?(3)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差异显着的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成长机会不同的企业进行创新投资决策?(4)机构投资者的监督功能在投资者情绪促进企业创新投资中如何发挥治理作用?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内在驱动要素与外在市场因素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深入探究了驱动企业创新投资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市场内”和“跨市场”研究,深入剖析了市场投资情绪影响创新投资原动力发挥效果的作用机制。本文分别选取沪深上市的335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作为市场内实证分析对象、844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与669家创业板公司作为跨市场比较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系统分析了成长机会、市场投资者情绪和企业创新投资的关系,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无论“市场内”还是“跨市场”检验,都发现决定企业创新投资的关键内部驱动因素是成长机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创新投资对成长机会更敏感;新三板企业与创业板企业相比,在创新投资决策时更看重成长机会。该研究结论表明,成长机会是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内在驱动要素,企业只要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就应该为创新项目投资。对于融资受到约束的企业,创新项目所需资金自有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解决。(2)通过选取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市场内”分析发现,投资者情绪通过作用于企业成长机会促进了企业创新投资,这种影响通过融资渠道起作用。高的投资者情绪能促进具有高成长机会的民营企业进行创新投资,但国有企业的创新投资对投资者情绪不敏感。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融资约束下的投资者情绪对企业创新投资行为的边际作用后发现,受融资约束的民营企业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期会进行更多的创新投资,进一步证明投资者情绪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其创新投资。(3)通过选取服务创新创业中小企业的两个主要资本市场——新三板和创业板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跨市场”比较发现,相比创业板,拥有更多成长机会的新三板企业的创新投资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新三板创新投资高于创业板,但其低迷的投资者情绪在上述结果中起到中介遮蔽效用;对股权市场融资功能的检验发现,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不利于其创新投资,原因在于新三板较低的投资者情绪限制了其外部融资,进一步证明,投资者情绪通过“融资渠道机制”影响企业创新投资。(4)通过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双面性分析发现,投资者情绪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在新三板,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投资,在创业板,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企业创新投资反而更低。进一步,从机构投资者监督视角探讨市场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治理机制,我们发现,创业板中具有监督功能的独立型机构投资者能缓解投资者情绪对创新投资的抑制,起到积极的治理效果;新三板中的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者情绪促进创新投资过程中起到中介遮蔽效应。本文主要创新点体现在:(1)本文的研究为解开q-投资理论之谜提供了新证据。q-投资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机会是企业投资的完全解释变量,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q对投资的解释力度很局限。本文研究发现成长机会是决定企业创新投资的关键要素,支持了q-投资理论。(2)本文基于新三板和创业板的跨市场比较分析,开辟了从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企业创新投资的新视角。已有关于创新投资的文献主要聚焦单一资本市场(如创业板)或所有场内市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鲜有基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探讨不同发展程度的资本市场中差异迥然的投资者情绪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3)本文在Abel(1983)的q-投资理论和Baker等(2007)的非理性投资者框架的基础上,首次将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内在驱动因素(成长机会)与外部市场投资者情绪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拓展了已有关于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研究范式。(4)本文丰富了投资者情绪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无论通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的“市场内”研究、还是选取服务中小创新型企业的新三板和创业板进行“跨市场”比较,本研究都发现投资者情绪通过股权融资渠道而非管理者迎合渠道影响企业创新投资。本文从探究企业创新投资的内在驱动要素出发,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分析和论证,探讨了在同一市场内和不同市场间成长机会、投资者情绪和企业创新投资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政府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方式促进企业创新投资提供决策依据,也能为市场监管层在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创新改革中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和可行的政策建议,还能为市场投资者更全面判断和评估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创新活动和投资价值提供参考。

陈闯,肖珉,曹玉秀,汶海[6](2020)在《IPO“热季”与风险投资周期波动——发生动因与经济后果》文中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周期波动与股票市场IPO的活跃程度高度相关是颇受关注的资本市场现象,本文利用我国制度背景下独特的准自然实验条件,研究其发生动因与经济后果。结果发现,风险投资波动与IPO冷热之间存在相关性;从发生动因看,能够稳定地解释二者相关性的机理在于风险投资感知到退出的流动性风险,而非风险投资追随公开权益市场所传递的投资机会信号;从经济后果看,伴随IPO活跃而发生的风险投资热潮并非更加青睐早期创业企业,也并未更好地促进创新。

李泊祎[7](2020)在《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研究 ——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上市公司金融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股利政策选择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关于股利政策选择的已有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如何制定最优股利政策和投资者的股利偏好两个方面。而随着生命周期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以及金融地理学等交叉学科在公司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股利政策选择逐渐呈现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为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公司股利政策提供了可能。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股利政策选择的相关成果进行了分类回顾与梳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其次,基于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逻辑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时间视角和空间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学解释及理论猜想;再者,结合公司治理及信息环境等要素,分别从生命周期和上市时间这两个角度,证实了股利政策的时间效应,从地理位置和地区同群这两个角度,考察了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最后,在梳理全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按照如下逻辑展开:围绕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进而提出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股利政策选择表现出了时间趋势特征与地区差异化特征。大多数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谷值出现在5—7年,股利支付率的谷值则出现在6—8年,且受到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显着影响;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率均随着成长性分位数的提升而呈现出了倒U趋势;上市公司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其股利支付意愿和股利支付率越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股利支付意愿及支付率总体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且存在地区粘性。基于上述股利政策选择逻辑的特征性事实,本文给出了时间视角和空间视角下的理论猜想,以体现股利政策选择特征背后所隐含的经济学逻辑。对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与理论逻辑的梳理,有助于更为清晰地刻画分红行为及其所呈现出的规律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股利政策时间效应,验证了上市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股利政策选择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代理理论等,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市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股利政策的关系,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股权结构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股利政策的进一步影响。研究表明,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率均在成熟期较高,而在成长期和衰退期较低。此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股权结构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影响程度由成长期至衰退期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动趋势。基于上市时间视角的股利政策时间效应,实证判别了股利政策U型时变规律的理论猜想及其隐含的经济学内涵,扩展了已有文献中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基于信息反映周期和行为股利理论等,选取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测度并验证了16年间股利政策“是否”以及“如何”随上市时间动态波动。研究发现,公司股利政策的两个维度,支付意愿及支付率均随着上市时长增加而服从U型曲线特征,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时变规律;支付意愿的拐点通常出现在上市后6年左右,支付率的极值点位置约在7年左右,且不同样本组别的拐点位置基本稳定。因此,股利政策存在显着并稳健的时变效应。基于地理位置视角的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对上市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重新估算,探讨其所处中心地区或偏远地区对股利支付行为的影响。基于金融地理学和地理空间决策,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所处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并对可能存在的传导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地处偏远地区的上市公司不倾向于多发股利。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融资约束对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存在中介效应,同时信息环境、资产负债表质量对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且作用效果对中心地区与偏远地区存在差异。基于地区同群视角的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主要考察同一地区内公司之间互动行为对股利政策的交叉影响。依据股利信号理论、行为理论和新制度理论的逻辑模仿率,地区内企业存在动态竞争关系,本企业易受到地区内同伴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股利政策容易产生同群,进而响应地区企业集群行为。选取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的市场数据,对股利政策选择的地区同群进行实证判别,探讨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内部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及选择动机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股利政策选择,存在显着的地区同群效应,同一地区内部选择向上模仿领头企业;低成长性、股价低估的公司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更显着,同时,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其集群行为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判别,并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管理者、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正确制定、合理评估和科学监督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给出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王可欣[8](2020)在《格力电器异常派现的动因及经济后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股利分配作为企业的三大理财活动之一,也是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决定着企业未来的走向,又对整个股市的变化及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现金股利分配更是一直受到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重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部分企业存在异常派现问题,通常表现为异常高派现与异常低派现两种情况。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对企业的股利分配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但多针对正常股利分配行为。针对异常派现行为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且其中关于异常高派现居多,对异常低派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格力电器在投资者心中一直是一个“分红大户”的形象,经营状况良好且连续分红十余年。但就在2017年,格力电器发生了不分红的异常派现行为,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应。因此本文以格力电器为案例,以其2017年的异常派现事件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命周期、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事件分析法,重点分析2017年异常派现事件可能的动因及经济后果,并提出相关建议,期待能够帮助企业规范股利分配行为,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首先分别分析家电行业和格力电器各年的股利分配情况,并结合生命周期,观察家电行业和格力电器历年的股利政策是否存在异常,可判断出格力电器的不分红行为构成异常派现。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将格力电器异常派现的动因归为以下五点,为应对国际竞争局势的挑战和响应政府“2025计划”的号召;留存资金以应对生命周期的更替;预防债务风险的需要;为多元化战略留存资金以及把握高质量投资机会的资金需求。经济后果为以下四点,短期内引起了消极市场反应、给企业价值带来了负面影响、对企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格力电器的股利分配政策受到生命周期循环规律、自身债务结构以及多元化战略和投资机会影响;异常派现的正面效果为增强了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加速了多元化进程;异常派现的负面后果为股价缩水、企业价值下跌、企业声誉受损。综上提出合理建议,企业分配股利时应注重连续性;提高股利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减缓现金分红带来的资金压力;制定长远的股利计划并完善股利预告机制,尽量降低突发异常派现行为的概率。期待能够为同类企业提供股利政策上的建议,也期望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使企业和投资者在股利方面实现双赢。

王宁[9](2020)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困境》文中提出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叹,曾经取得的成绩也令人瞩目,但近些年来却暴露出压力上升和风险加大的迹象。有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上市公司业绩不佳,部分公司商誉减值幅度大且亏损严重。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规律是不变的。因此,可以说内部管理层制定的各项经营决策决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那么管理层自身的能力和行为特征以及经营决策的具体内容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管理者过度自信作为起点,研究管理者心理偏差如何通过投资行为影响公司财务困境。自信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信的人有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激励人们推动事物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主观上的努力往往会大大提升成功的概率。根据优胜劣汰的观点,自信的人勇于创新、敢于接受挑战,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所以更具有生存的竞争优势。但是,当自信的人们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沉浸于自己自信、果断、高效的决策所带来的成就感,自我肯定的认知不断强化,最终形成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随着行为金融学的深入发展,研究者认为心理因素会阻碍决策者理性行事,导致实践中出现两个阻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障碍,一个存在于公司内部,是管理者由于认知缺陷和情感影响而犯下的错误所带来的成本或价值损失;一个存在于公司外部,源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行为错误。公司内部的行为障碍直接影响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决策执行的后果,从而出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影响财务困境的传导路径。本文首先在第2章中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财务困境、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投资行为对财务困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其中重点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财务困境成因的实证研究。此外,为配合后文关于中介效应研究假设的检验,对该问题涉及到的已有文献做必要梳理,为明确中介效应分析法对本文研究的适用性提供依据。第3章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重点讨论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公司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相对于理性公司而言,过度自信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盈利能力、公司治理水平和营运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财务困境,而投资机会、管理层持股会使财务健康状况恶化。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文章在稳健性检验部分通过实证分析排除了管理层增持股票的其他潜在解释,包括内部消息、历史业绩、风险偏好和信号传递,证明该方法是稳健的。第4章从投资规模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财务困境之间的作用机理,具体分为过度投资和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两个问题。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当公司处于较为宽松的内外融资环境时,相对于理性公司而言,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更容易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但在融资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虽然获取资金的成本较高,但管理者自信投资项目未来的高收益足以弥补融资成本,且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可以确保高收益的实现,因而投资水平并未相应降低,没有呈现出显着的投资不足。其次,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相对于内部现金流上升的情况而言,内部现金流下降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会变弱,即内部现金流下降并未带来投资规模相应下调,投资规模出现向下调整粘性,从而出现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非对称现象,而该现象在融资约束环境下虽然变弱但仍然存在。最后,过度投资现象和投资规模向下调整粘性即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非对称现象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财务困境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第5章选择多元化经营的视角,从投资方向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理性管理者而言,过度自信管理者更易选择多元化经营,且多元化经营程度更深,体现为过度自信管理者选择多元化经营的概率更高、当年出现新增收入来源的可能性更大、经营涉及的行业数目更多、赫芬达尔指数更小、熵指数更大,总体显示出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扩张欲望。其次,相对于单一经营而言,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更易陷入财务困境,表现为行业数目越多、赫芬达尔指数越小、熵指数越大则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越高。为进一步证实这个结论,文中对决策实施前后的不同时段进行区分,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证明相对于多元化决策实施之前的财务状况而言,上市公司在决策实施之后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再次,如果公司在进入样本期之前是单一经营的状态,那么相对于经验丰富的多元化经营公司而言,这种公司在首次实施多元化决策之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更高,在重复经历中汲取经验的学习能力是不同多元化行为产生差异化影响的原因。第四,多元化经营决策尤其是单一公司多元化一次的行为,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财务困境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五,过度自信管理者实施多元化决策后陷入财务困境并至少持续三年,而理性管理者实施多元化决策后并不会陷入财务困境。第6章选择并购决策的视角,从投资行为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管理者理性的公司而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更易选择并购活动,而且连续并购的可能性更大、并购活动更频繁。其次,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更易选择非相关并购、跨地域并购,在并购时更易选择现金支付,而且会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进一步分析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往往忽视非相关并购交易资源整合的难度以及跨地域并购伴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确定支付方式时不能充分考虑公司内部资源和所处市场环境,在确定交易金额时又夸大标的公司的潜在价值,从而不可避免的给出过度支付。再次,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的并购行为更易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最后,并购行为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财务困境关系中发挥的部分中介作用是显着的,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不恰当的并购行为间接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具体体现为非相关并购的中介效应、跨地域并购的中介效应、支付方式不当的中介效应和并购溢价过高中介效应。其中支付方式不当的中介效应体现为主并公司由于过高估计并购后资源整合带来的收益,在存有融资约束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用现金支付,进而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胡义同[10](2020)在《投资者情绪、董事会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文中认为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市场上的投资者情绪波动不仅会造成证券市场失灵,还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投资者情绪通过股权融资渠道改变公司融资成本,增强了管理者择机投资动机;通过管理者理性迎合渠道和管理者乐观主义渠道直接影响管理者的投资行为和管理者对投资方案的认知性评价,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投资决策。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可以有效地监督管理层,抑制管理层的迎合投资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发挥战略决策和咨询功能,有助于公司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改善公司的投资效率。基于此,本文选取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状态、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和董事会会议强度四个特征变量衡量董事会治理水平,探究董事会的不同特征对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过度投资者关系是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改善公司投资效率提供对策建议。本文通过选取2013-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数据,使用OLS估计方法、稳健性检验等,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特征在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过度投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最后,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投资者情绪对公司投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2)投资者情绪对公司过度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公司过度投资现状会进一步加重;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公司过度投资现状会有所缓解。(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会议强度对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过度投资关系有显着的负向调节效应,董事会持股比例这个变量则并不显着。本文对董事会特征在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过度投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有了更深入的探究,对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推动公司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股票市场与投资机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票市场与投资机会(论文提纲范文)

(1)情绪引致的股价噪声会增进投资-估值敏感性吗——源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情绪化噪声与企业投资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提出
    (一)文献综述
        1.股价特质信息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2.市场情绪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3.文献点评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股价情绪化噪声影响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渠道
        2. 股价情绪化噪声影响企业投资的信息渠道与融资渠道
三、研究设计:情绪化噪声指标构建与模型及变量的选取
    (一)情绪化噪声指标的构建
    (二)计量模型与变量的选取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2. 相关性分析
    (二)预期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1. 情绪化噪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2. 稳健性检验
五、拓展性检验:情绪化噪声对企业融资及投资的影响
    (一)情绪化噪声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二)情绪化噪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基于“难于估值与套利”特征的分组检验
    (三)情绪化噪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基于会计信息不透明度的分组检验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机会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基于董事及机构投资者网络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推导
    (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投资机会
    (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董事网络与投资机会
    (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机构投资者网络与投资机会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
    (三)模型设计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二)多元回归分析与实证检验
    (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机构投资者网络与投资机会:实证检验
    (四)机制检验
    (五)内生性检验
    (六)稳健性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3)流动性风险应该被忽视吗? ——基于因子模型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流动性风险的相关研究
        2.1.1 流动性的定义与测度
        2.1.2 A-M理论
        2.1.3 流动性风险溢价研究
        2.1.4 流动性资产定价研究
        2.1.5 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定价模型
    2.2 资产定价模型的相关研究
        2.2.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2.2 套利定价理论
        2.2.3 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2.4 资产定价实证模型
    2.3 文献评述与问题提出
第三章 基于ICAPM理论的模型评估
    3.1 基础理论与实证方法
        3.1.1 ICAPM理论的限制条件
        3.1.2 基于模型误设定假设的两阶段回归方法
    3.2 数据选取
        3.2.1 测试资产与预测指标
        3.2.2 资产定价模型
    3.3 横截面实证测试
        3.3.1 因子模型的确定性测试
        3.3.2 基于因子风险溢价的实证测试
        3.3.3 基于因子协方差风险的实证测试
        3.3.4 稳健性测试
    3.4 基于ICAPM理论的一致性检验
        3.4.1 构建状态变量
        3.4.2 基于经济变量预测的实证检验
        3.4.3 基于股票市场预测的实证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股票市场异象的模型评估
    4.1 数据选取
        4.1.1 测试投资组合
        4.1.2 资产定价模型
        4.1.3 测量指标
    4.2 实证测试结果
        4.2.1 基于流动性特征分组的实证测试
        4.2.2 基于其他市场异象投资组合的实证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评估的进一步测试
    5.1 基于最大平方夏普比度量的模型评估
        5.1.1 测试方法
        5.1.2 模型比较结果
        5.1.3 蒙特卡洛模拟结果
        5.1.4 因子的边际贡献率
    5.2 流动性风险的独特性
        5.2.1 基于横截面测试的实证结果
        5.2.2 基于跨越回归测试的实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与联系方式

(4)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二、股权激励与否的影响效果
    (一)变量说明
    (二)描述性分析
        第一,整体市场情况。
        第二,公司内部情况。
    (三)模型分析
        1.模型(1)结果分析
        2.模型(2)结果分析
三、股权激励力度的影响效果
    (一)短期影响
        1.研究背景
        2.变量及数据描述
        3. 实证分析
        (1)单个公司超额收益率检验。
        (2)样本总体累积超额回报率检验。
        (3)逐日累加累积超额收益分析。
        (4)影响分析。
    (二)长期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5)成长机会、投资者情绪与企业创新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投资者情绪
        1.3.2 企业成长机会
        1.3.3 企业创新投资
    1.4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q-投资理论
        2.1.2 融资优序理论
        2.1.3 金融发展理论
        2.1.4 基于行为金融的企业投资理论
    2.2 文献回顾
        2.2.1 企业成长机会与创新投资
        2.2.2 投资者情绪与创新投资
        2.2.3 文献述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成长机会驱动企业创新投资研究
    3.1 理论模型分析
        3.1.1 现金流-投资模型
        3.1.2 q-投资模型
        3.1.3 考虑创新的q-投资模型
    3.2 成长机会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实证检验
        3.2.1 研究假设
        3.2.2 研究设计
        3.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2.4 结果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长机会、投资者情绪与企业创新投资:市场内检验
    4.1 投资者情绪对成长机会影响创新投资的边际作用分析
    4.2 成长机会、投资者情绪与企业创新投资关系的实证检验
        4.2.1 研究设计
        4.2.2 实证检验
        4.2.3 结果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长机会、投资者情绪与企业创新投资:跨市场比较
    5.1 跨市场选择依据及关键特征变量分析
        5.1.1 选择新三板和创业板市场的依据
        5.1.2 企业成长机会与投资者情绪不协调分析
    5.2 成长机会、投资者情绪与创新投资关系的跨市场检验
        5.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2.2 模型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5.2.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3 进一步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成长机会、投资者情绪与企业创新投资:机构投资者监督视角
    6.1 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利弊分析与实证检验
        6.1.1 投资者情绪影响创新投资的利弊分析
        6.1.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6.1.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1.4 进一步讨论
    6.2 基于异质性机构投资者监督作用的机制检验
        6.2.1 研究假设
        6.2.2 研究设计
        6.2.3 实证检验
        6.2.4 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IPO“热季”与风险投资周期波动——发生动因与经济后果(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文献回顾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IPO“热季”与风险投资周期波动:相关性
    2、IPO“热季”与风险投资周期波动:发生动因
    3、IPO“热季”与风险投资周期波动:经济后果
样本、变量与模型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2、变量定义与样本描述
    3、计量模型
实证结果及分析
    1、IPO“热季”与风险投资周期波动:相关性
    2、IPO“热季”与风险投资周期波动:发生动因
    3、IPO“热季”与风险投资周期波动:经济后果
    4、稳健性检验
研究结论

(7)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研究 ——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基本思路与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国外相关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股利政策选择的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分析
        3.2.1 股利政策选择的时间趋势特征
        3.2.2 股利政策选择的地区差异特征
    3.3 股利政策选择的理论逻辑
    3.4 基本结论
第4章 股利政策的时间效应: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企业生命周期与股利政策
        4.2.2 企业生命周期、股权结构治理与股利政策
        4.2.3 企业生命周期、内部控制质量与股利政策
        4.2.4 企业生命周期、投资者保护水平与股利政策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3.2 变量定义
        4.3.3 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实证结果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5 基本结论
第5章 股利政策的时间效应:基于上市时间视角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5.3.2 变量定义
        5.3.3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实证结果分析
        5.4.3 稳健性检验
    5.5 基本结论
第6章 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基于地理位置视角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
        6.2.2 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传导路径
        6.2.3 信息环境、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
        6.2.4 资产负债表质量、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3.2 变量定义
        6.3.3 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实证结果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5 基本结论
第7章 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基于地区同群视角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1 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识别
        7.2.2 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内部产生机制
        7.2.3 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影响因素检验
    7.3 研究设计
        7.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7.3.2 变量定义
        7.3.3 模型构建
    7.4 实证结果分析
        7.4.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7.4.2 实证结果分析
        7.4.3 稳健性检验
    7.5 基本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后记

(8)格力电器异常派现的动因及经济后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股利分配的研究现状
        1.2.1 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1.2.2 异常派现的影响因素及后果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贡献与不足
        1.4.1 贡献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股利及股利分配相关概念
        2.1.1 股利及股利分配的定义
        2.1.2 股利形式
        2.1.3 股利分配政策
    2.2 异常派现相关概念
        2.2.1 异常派现概念界定
        2.2.2 异常派现的影响因素
        2.2.3 异常派现引起的经济后果
    2.3 相关理论
        2.3.1 “一鸟在手”理论
        2.3.2 信号传递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3.4 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格力电器异常派现事件概述
    3.1 格力电器概况
        3.1.1 企业概况
        3.1.2 股权结构
        3.1.3 财务状况
        3.1.4 生命周期划分
    3.2 格力电器股利分配情况
        3.2.1 格力电器的股利现状
        3.2.2 格力电器与家电行业派现水平比较
    3.3 案例概述
第4章 格力电器异常派现的动因分析
    4.1 应对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
        4.1.1 减轻贸易摩擦引起的技术牵制
        4.1.2 践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需要
    4.2 应对生命周期阶段更替的资金需求
        4.2.1 积累资金应对衰退期威胁
        4.2.2 为新业务重启生命周期积累资本
    4.3 预防债务风险
    4.4 为多元化战略留存资金
        4.4.1 多元化发展历程
        4.4.2 推进多元化战略部署
    4.5 为高质量投资机会储备现金
        4.5.1 增加理财投入
        4.5.2 深化技术投资
第5章 格力电器异常派现的经济后果分析
    5.1 短期内引起消极市场反应
        5.1.1 市场反应分析的步骤
        5.1.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2 企业价值短期内下降
    5.3 对企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5.4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5.4.1 新领域子公司数量增加
        5.4.2 专利与核心技术数量增加
        5.4.3 技术互联程度加深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企业分配股利时应注重连续性
        6.2.2 提高股利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6.2.3 制定长远股利计划并完善股利预告机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1.5 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管理者过度自信
        2.1.1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基本内涵
        2.1.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
        2.1.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其他决策
    2.2 财务困境
        2.2.1 财务困境理论
        2.2.2 财务困境成因实证研究
    2.3 中介效应
        2.3.1 中介效应及其应用
        2.3.2 中介效应分析法对本研究的适用性
        2.3.3 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2.3.4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2.4 文献评述
        2.4.1 指标选取问题
        2.4.2 过度自信的双重效应
        2.4.3 过度自信与财务困境
第3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财务困境
    3.1 引言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 研究设计
        3.3.1 模型设定
        3.3.2 变量选取
        3.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3.4 实证检验
        3.4.1 描述性统计
        3.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3.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5 稳健性检验
        3.5.1 过度自信度量方法的适用性
        3.5.2 其他度量过度自信的方法
        3.5.3 样本自选择偏误问题
    3.6 基本结论
第4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规模与公司财务困境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
        4.2.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4.2.3 投资规模中介效应
    4.3 研究设计
        4.3.1 模型设定
        4.3.2 变量选取
        4.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4.4 实证检验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4.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5 稳健性分析
        4.5.1 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的适用性
        4.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6 基本结论
第5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困境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多元化经营决策
        5.2.2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困境
        5.2.3 多元化经营中介效应
    5.3 研究设计
        5.3.1 模型设定
        5.3.2 变量选取
        5.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5.4 实证检验
        5.4.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多元化经营决策
        5.4.2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困境
        5.4.3 多元化经营中介效应
        5.4.4 进一步分析:多元化经营导致财务困境的持续时间
    5.5 稳健性检验
        5.5.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归核化
        5.5.2 过度自信管理者归核化后的财务状况
    5.6 基本结论
    附表
第6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并购决策与公司财务困境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决策
        6.2.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行为特征
        6.2.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主并公司财务困境
        6.2.4 并购行为中介效应
    6.3 研究设计
        6.3.1 模型设定
        6.3.2 变量选取
        6.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6.4 实证检验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6.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基本结论
    附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投资者情绪、董事会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投资者情绪与过度投资的相关研究
        2.1.1 投资者情绪相关研究
        2.1.2 公司过度投资相关研究
        2.1.3 投资者情绪影响过度投资的相关研究
    2.2 董事会特征与过度投资的相关研究
        2.2.1 董事会特征的相关研究
        2.2.2 董事会特征影响过度投资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及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基础理论
        3.1.1 行为金融学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资源依赖理论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1 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的假设
        3.2.2 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过度投资的假设
        3.2.3 董事会特征对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过度投资关系的调节作用的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计
        4.3.1 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投资行为模型
        4.3.2 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过度投资模型
        4.3.3 董事会特征调节效应验证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投资行为实证结果分析
        5.1.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1.2 回归结果分析
        5.1.3 稳健性检验
    5.2 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过度投资实证结果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2.2 回归结果分析
        5.2.3 稳健性检验
    5.3 董事会特征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回归结果分析
        5.3.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股票市场与投资机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情绪引致的股价噪声会增进投资-估值敏感性吗——源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J]. 黄波,姜华东.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06)
  • [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机会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基于董事及机构投资者网络视角[J]. 陈富永. 经济问题, 2021(10)
  • [3]流动性风险应该被忽视吗? ——基于因子模型的比较研究[D]. 马秀莉. 山西大学, 2021(12)
  • [4]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J]. 何童,刘佳一. 经济研究参考, 2021(09)
  • [5]成长机会、投资者情绪与企业创新投资研究[D]. 薛海燕. 山西大学, 2020(03)
  • [6]IPO“热季”与风险投资周期波动——发生动因与经济后果[J]. 陈闯,肖珉,曹玉秀,汶海. 管理评论, 2020(11)
  • [7]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研究 ——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D]. 李泊祎. 吉林大学, 2020(01)
  • [8]格力电器异常派现的动因及经济后果分析[D]. 王可欣.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9]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困境[D]. 王宁. 吉林大学, 2020(08)
  • [10]投资者情绪、董事会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D]. 胡义同. 广西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股市和投资机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