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函数介值性质的几点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郭虹宇[1](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站选址及救援资源配备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其不断增长的客流与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运营企业的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面对更高的挑战。为减轻事故造成的影响,提升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网络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就包括应急救援站的选址以及救援资源的配备。本文在概述网络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首先从节点的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三个指标出发分析了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原理,对比分析了P-中心模型、P-中位模型、集合覆盖模型以及最大覆盖模型4种经典选址模型的优势、不足及适用条件,确定了救援站必选点及备选点的选取原则,针对线网级救援站建立了基于网络中心性的集合覆盖模型。其次提出了救援资源前期配置阶段的配备优化方法,运用C2R-DEA、SE-DEA及SBM-DEA三种数据包络分析法全面评价各应急救援站的资源配备情况,并针对无效的评价单元制定优化调整策略,使得所有应急救援站的救援资源配备达到总体有效。最后以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对论文所建模型进行实例研究。其中,在选址模型方面,根据网络中心性并结合实际运营情况选取必选站点与备选站点,再对比分析响应机制模型、锚固必选模型,以及基于网络中心性的集合覆盖模型三种模型的选址方案;在资源配备优化模型方面,以线网中六个站点模拟的资源配备情况为例,分别采用三种模型对各站点的资源配备相对有效性进行数据包络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最优调整策略,调整后的应急站点其资源配备全部达到了强有效,从而验证了论文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所建选址模型及资源配备优化模型,不仅可以为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初期线网级应急救援站的选取提供理论指导,还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急救援物资前期的配备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帮助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高倩[2](2020)在《考虑在途库存的多式运输策略研究 ——以A公司化工产品运输为例》文中提出物流产业不仅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此同时,在实际物流活动中,由于运输结构不合理、物流需求与运力资源不匹配等矛盾导致社会物流成本较高和超载现象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物流企业针对实际物流问题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不仅可以保证货物的送达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成为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本文针对各运输方式在装载量、单位运输成本等要素的差异对协调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的现状,将装载量考虑到物流企业的运输方式选择问题中,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考虑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多种运输选择模型,包括单式运输模型和联合运输模型,为物流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提供理论参考。针对考虑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运输方式选择问题,将物流分配和成本分摊理论应用到联合运输中,研究了考虑装载量约束和不考虑装载约束时的多种运输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发现:1)在不考虑装载量约束时的单式运输模型中,当物流需求与单位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固定运输成本满足一定关系时,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竞争优势在不同的物流需求范围内各不相同,即公路运输适用于小规模的物流需求,铁路运输适用大规模物流需求;2)在考虑装载量约束时的单式运输模式中,一体化运输系统的成本是关于物流需求的分段函数,当各运输方式的装载量与单位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固定运输成本满足不同条件时,不同的物流需求范围下选择的运输方式也各不相同;3)在不考虑装载量约束时,将物流按不同比例分别分配给铁路和公路进行联合运输,研究表明,当铁路和公路每次的运输批量相同时,联合运输只是在不同物流需求范围内分别优于单式运输模式中的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4)在考虑装载量约束时,将铁路和公路视为整体运输资源按成本分摊理论进行联合运输,研究表明当物流需求较少时,单式运输优于联合运输,且按铁路和公路运输在单式运输中产生的物流成本进行成本分摊的方式优于按最优装载量进行成本分摊的方式。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以A公司的化工产品运输为实例,为A公司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
金志敏[3](2020)在《不同融资模式下的定制化产品供应链营运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定制化产品的发展,大规模定制化产品供应链上的问题也逐渐凸显。由定制化产品供应链自身备货周期长、规模有限等问题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现象普遍。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企业运营和学者研究的难题,根据当前政府的指导方针和市场的应对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方法。据此,本文在分析定制化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和担保商构成的供应链模型,对供应链内外两种融资渠道不同融资模式下的供应链成员营运决策进行了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考虑供应商自有资金不足时通过第三方担保机构信贷担保获得融资的情况,构建以供应商期望利润最大为目标的模型,推导出供应商第一最优备货决策和银行利率决策;考虑第三方担保商风险中性约束,得出担保商盈亏平衡时的供应商备货决策。(2)分别研究核心企业信贷担保和预付款融资两种情况,对基于贸易信用的供应链融资营运决策研究。核心企业信贷担保时将担保风险转移到供应链内核心企业,以融资主体供应商期望利润最大做出供应链最优备货决策,基于银行风险中性约束做出银行利率决策。核心企业预付款融资时,考虑预付款的价格折扣率与无风险利率的相对大小,建立以核心企业期望利润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决策模型,分析受到供应链经典备货所需资金的预付款融资约束,得到分段式供应链最优营运决策。(3)利用MATLAB进行不同模式营运决策数值分析。验证理论推导中担保费率、价格折扣率、市场需求风险和供应商自有资金对供应链备货量和期望利润的影响,并比较三种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期望利润。研究表明,不同融资模式的营运决策受上述各因素影响,最优决策呈现出在一定范围的分段决策,即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和对应营运决策。本研究丰富了定制化产品供应链融资营运相关的研究内容,为解决此类供应链上具有资金约束的中小供应商融资营运决策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全文含图20幅,表2张,参考文献83篇。
邬晨霞[4](2020)在《基于HPM的高中数学导数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导数在普通高中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而且,导数在高考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限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在高中阶段教师并不从极限的角度出发引导理解导数的概念,在进行高中数学导数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着重于导数的应用.因此,如何把握导数概念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导数研究原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学生的难点,也是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的难点.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在2018年1月正式出版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提出了4点基本理念,“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是其中之一.这一理念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近年来,有关于HPM的研究越来越多,HPM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来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认可.HPM的实践为导数的实际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方向.通过阐述导数的发生发展史,在实际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导数从何而来,从而更好地把握导数概念的本质以及更加灵活地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了有关HPM的研究以及有关导数的研究,包括与HPM有关的研究的发展过程、HPM应用教学的相关研究、导数的发展史以及导数教学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基于HPM的导数概念和导数应用的教学,通过对问卷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HPM的导数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导数概念的本质的理解;(2)基于HPM的导数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灵活应用导数研究原函数的性质;(3)基于HPM的数学教学研究能够提升研究者的综合能力.
刘秀君[5](2020)在《不同收费方式对媒体平台竞争策略和政策监管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费者通过平台观看节目,广告商则通过平台投放广告。媒体平台、广告商和消费者三方构成了一个双边市场。媒体平台作为核心部分,起到了联系另外两方,使市场得以运转的重要作用。媒体平台传统的运行方式有收费(Pay-TV)、免费(Free-to-air)两种,随着消费者时间观念的增强,广告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损失越来越多,付费会员制(Membership)应运而生。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以选择向平台支付一定的费用,从而获得一键跳过广告的权利。基于Salop(1979)的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双边市场模型来研究媒体平台、广告商以及消费者在不同收费模式下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分别得出不同收费模式下自由进入时市场均衡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均衡结果,并对不同情形进行比较。然后,本文从政策制定者地角度出发,分析政府监管策略。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Pay-TV和Membership模式下,对广告不敏感的消费者数量越多,消费者剩余越高,但在Free-to-air模式下结论存在不确定性;Pay-TV模式下消费者剩余与消费者对广告的厌恶程度成反比,Membership模式中二者无关,在Free-to-air模式下则不确定。就广告商利润而言,在Pay-TV和Free-to-air模式中,广告商利润与对广告不敏感的消费者数量成正比,与消费者对广告的厌恶程度成反比,而在Membership模式中,广告商利润只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无关。(2)通过对比竞争均衡和社会最优结果,可以发现,当消费者对广告的厌恶程度比较低时,Pay-TV模式下的均衡广告量偏低,在Membership模式下则不确定,Free-to-air模式下广告量的大小取决于对广告不敏感的消费者数量,当这部分消费者数量较少时,均衡广告量偏大;当消费者对广告的厌恶程度较高时,三种收费方式下的广告量均偏低。至于平台数目,Pay-TV模式下均衡数目过多,另外两种模式下,若广告收益较高(低),平台数目偏多(少)。(3)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广告数量来提高社会福利,间接纠正自由进入时的低效率。具体地,当政府控制广告量时,若消费者对广告的厌恶程度较低,在Pay-TV模式下,政府将广告量设置为社会最优广告量即可;在Membership模式下,则需要设置高于社会最优水平的广告量;在Free-to-air模式中,当广告收益较低时,需要设置较高的广告水平。而当消费者对广告的厌恶程度较高时,Pay-TV和Free-to-air模式下需要设置较低的广告量,而在Membership模式下将广告量控制在社会最优水平上即可。(4)政府也可以通过控制平台数目来提高社会福利。具体的,在Pay-TV和Membership模式下,政府只需将平台数目控制在社会最优水平即可;而在Free-to-air模式下,若对广告不敏感的消费者数量较少,则允许更多的平台进入市场,反之,则限制准入的平台数目。
屠雪永[6](2020)在《基于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的股票市场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仍处在深度调整的过程中,单边贸易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加剧,世界经济增速“见顶回落”的可能性增加。受外部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问题增多,长期积累的矛盾不断显现,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且风险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演进过程。金融市场对外部冲击高度敏感,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仍不容忽视。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度量和挖掘股票市场的波动状况、风险特征尤为重要。波动率是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波动率模型受到变量维数限制,不能有效解决资产数量增加带来模型变量维数增大的问题,这给我们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波动率建模研究与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出股票市场的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首先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与互信息度量不同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两者在度量股价波动率相关性上的适用性;其次,根据相关性度量距离矩阵构建基于已实现波动率与已实现极差的最小生成树网络与阈值网络,分析股票市场不同周期下网络中度的中心势、平均距离、幂律分布、聚集系数等拓扑指标;最后结合Fast Unfolding算法对股票间波动率的相关性进行分层研究。实证结果发现:股票波动率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在新的模型框架下得到了很好的度量;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与股价相关性反方向运动,股价处在高波动率时期资产组合分散化效果较好;股票市场的运行具有显着的行业聚集现象;波动率网络属于无标度网络,存在少数度数大的关键节点,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可以通过这些节点向整个网络迅速扩散,影响广泛且深远;网络分层结果进一步展示了风险在层与层、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传导规律和与之对应的行业特征,为投资者进行资产资产组合配置与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与路径指导。本文提出的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主要有三个优点:第一、模型属于非参数估计模型,没有复杂的参数估计过程,可以不受传统多元波动率模型构建中的变量维数数量的限制;第二、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不仅可以反映任何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还能以网络拓扑图的形式反映多维变量间的整体依赖特征,及各变量在变量关系传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金融市场的网络拓扑性质。第三、现有的金融市场理论的成立多建立在各种假说的基础上,而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则可以仅依赖于少量的假说成立,并能有效的探索和挖掘金融市场中各主体间的关联关系。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为研究股票市场的风险特征与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工具。
李雅洁[7](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与其鲁棒性优化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已成网运营,在城市公共出行中的客流分担率也逐渐增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稳定运营的关键,而网络内在特性的挖掘是科学规划的基础。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从复杂网络系统分析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断面客流分配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基本性质、关键节点以及鲁棒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构建适用于识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算法与鲁棒性优化模型,对优化城市轨道网络的布局、提升居民公共出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模与挖掘。本文考虑到城市轨道网络中客流对网络整体的影响,结合客流分配相关理论,基于L模型法与H模型法,分别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路网客流服务网络,通过分析网络测度,发现重庆轨道交通无论是在从基础路网层面还是和客流服务网络层面均表现出无标度性,网络中的站点之间连通性差,具有较大的脆弱性;(2)城市轨道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算法。为了准确并高效地识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节点的关键程度,本文改进了Page Rank算法中“均分转跳”的缺陷,并考虑站点失效后对其它站点的影响,分别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路网以及客流服务网络构建了DSPGA和VSPGA关键节点识别算法。通过从节点删除角度构建的网络全局效率、网络连通降低率以及从病毒传播角度构建的传播重要度、Kendall Rank相关系数四个指标,验证了DSPGA、VSPGA相较于其它四种算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路网与服务网络具有更好的准确性与适用性;(3)城市轨道网络鲁棒性优化模型研究。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路网和客流服务网络分别进行五种不同方式的蓄意攻击,发现重庆轨道交通网络在面临蓄意攻击时表现出的较差的鲁棒性,尤其是在DSPGA/VSPGA关键节点排序下的蓄意攻击下。进一步证明了重庆轨道交通网络的无标度性及DSPGA/VSPGA的优越性,同时说明了重庆轨道网络中节点的关键程度差异较大。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了成本控制下的网络鲁棒性优化模型,通过与复杂网络结合的禁忌搜索法进行组合优化模型求解,提出具体的优化链路组合,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论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文伟海[8](2020)在《微积分知识可视化研究及其智能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和学习的方式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在线教育逐渐普及,对于学习者而言,如何在琳琅满目的课程中选择优秀的课程以及如何快速记忆海量知识是他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仅仅限于黑板板书,学生要求更快地获取知识,而老师则需要想法设法提高授课效果。可视化技术可以用直观的图像模拟知识推理过程、阐述几何定义,对于辅助学生提取知识重点和提升教学质量都有极其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以微积分作为研究对象,对微积分中重要的连续、可导的定义进行分析,结合python绘图原理,提出了给定下,产生连续、可导点列的方法。同时针对微积分的重要定义、重要定理,本文结合其几何过程设计了相应的动态可视化图像,可通过图像直观展示其几何原理。然后,针对数学公式输入较为繁琐的问题,通过数值实验的方式,本文构建了模板匹配、朴素贝叶斯、SVM等字符识别模型,最终选择SVM进行公示字符识别,通过不断优化改进,最终模型识别率约为94.8%。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学公式结构特点,使用基于区块的公式结构分析方法,构建了完整的微积分公式识别模型。最后,通过分析可视化软件存在的不足,结合微积分的可视化方法,本文基于python GUI开发技术设计研发了微积分知识动态可视化系统,包括了函数可视化、微积分公式识别等功能,并嵌入了可视化案例库和教材电子书,在实际的函数可视化、定理可视化上表现出良好的可视化效果。本文设计的可视化系统简单易用,基本覆盖微积分常见的函数绘图需求,无论对于学生自学,还是辅助教师教学内容设计都有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可视化系统绘图过程和前端渲染分开,使得核心绘图逻辑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为后期的系统扩展提供了可能。
赵能桂[9](2019)在《参考价格效应下的定价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购买产品的过程中,都变得越来越“精明”。特别地,在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的零售行业,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产品之前会习惯性地根据产品的历史价格,在内心对产品形成一个价格期望(即“参考价格”),通过比较该参考价格和当前销售价格做出是否购买产品的决定。以往文献显示参考价格显着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对零售商的定价决策产生巨大影响。此外,消费者通常会对当前的销售价格和参考价格的差价持不同的风险态度,这也显着地影响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零售商逐渐意识到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实施很多措施来提高收益,比如进行需求学习、实施差价返还策略等。因此,考虑参考价格效应和零售商的应对措施对其定价策略的联合影响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本文是在不同的销售环境下,考虑参考价格效应和影响零售商决策的其他因素对零售商定价策略的联合影响,研究结论对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本文第3章考虑了一个零售商在有限的时期内销售某单一商品,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动态调整销售价格使得总期望折扣收益最大化的定价问题。该研究问题的一个显着特征是零售商不知道消费者的到达率,但是可以利用贝叶斯方法来学习这个到达率,且本章中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者的到达率密切相关。此外,本章认为到达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参考价格的影响。本章将此问题表述为贝叶斯动态规划。首先,本章分析了最优收益函数和最优定价策略的结构性质。当库存水平在销售期间不受约束时这个研究问题可以被简化,贝叶斯需求学习过程可以和定价决策过程分离。然后,本章研究了市场规模(消费者到达率)的价值和参考价格效应的影响。最后,本章进行了数值实验来验证理论结果,评估贝叶斯需求学习和参考价格效应的价值。第3章研究发现零售商忽略参考价格效应会失去很多收益;当库存水平有限时,贝叶斯需求学习不一定可以提高收益。本文第4章考虑了一个零售商在两个周期内销售某单一产品,目的是研究参考价格效应和差价返还策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单一及联合影响,并确定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决策和最优总折扣收益的定价问题。首先,本章提出了一个两周期具有参考价格效应和策略型消费者的离散时间动态定价(DP)模型。然后,本章将模型扩展到另一个DP模型,在拓展的模型中零售商执行差价返还策略。其次,本章提出一个“模型假定错误”来研究参考价格效应。最后,本章进行数值实验讨论了差价返还策略的价值。理论结果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当零售商考虑参考价格效应时,差价返还策略并不总是对零售商有利,尤其是当折扣因子无限接近于1;折扣因子存在一个阈值,当折扣因子小于该阈值时,执行差价返还策略可以提高收益,否则会损失收益;零售商忽略参考价格效应会损失很多收益,尤其是当执行了差价返还策略。本文第5章考虑了一个零售商在单阶段内向具有风险偏好的消费者销售某单一产品,且零售商考虑到消费者的参考价格效应的定价问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与他们的购买概率密切相关,购买概率是通过多类别逻辑模型(MNL)由他们的购买效用决定的,而购买效用又取决于消费者的参考价格、销售价格以及风险系数。根据市场中的消费者对参考价格和销售价格之间差值的不同认知,可以将消费者划分为三类:风险规避型、风险追求型以及风险中立型。首先,本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参考价格、风险系数以及三类消费者的数量对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然后,本章引入“模型假定错误”和数值实验来进一步论证零售商对消费者的风险偏好行为正确认知的重要性。结论显示具有较高参考价格或较低风险系数的消费者会促使零售商提高最优价格;当市场上有更多风险规避型消费者时,降价对零售商来说是最优的;而当市场上有更多风险追求型消费者时增加价格对零售商来说是最优的。此外,本章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风险偏好行为对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当风险追求型消费者的风险系数足够小或者风险规避型消费者的风险系数足够大时。纵观全文,本研究的贡献主要有:(1)本文第3章创新性的将消费者的参考价格效应和零售商的贝叶斯需求学习联合起来研究,在贝叶斯动态规划的框架中分析了最优定价策略;(2)本文第4章首次将参考价格效应和差价返还策略联合起来,针对策略型消费者,研究了参考价格效应和差价返还策略对零售商的定价策略的联合影响;(3)本文第5章考虑市场中同时含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与以往文献假定参考价格线性地影响消费者需求不同,第5章假设参考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效用,并通过MNL模型将购买效用转变为产品的购买概率。
龙非凡[10](2019)在《中美高校微积分教材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我国教育整体实现了大踏步前进,中国大学踏上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已经到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阶段。微积分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改革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言而喻。当前我国微积分教材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多类型的格局,但在内容设置、编写风格等方面仍然存在进步的空间。“欲善其事,必利其器”,通过国际优秀的微积分教材的比较,能使本土化的微积分教材具有更好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根据现有研究表明,高校微积分文本比较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内容设置、课程难度或例习题难度等为主,研究内容均略显单薄。基于对教科书文本比较的全面性来衡量,本文选取同济7版《高等数学》以及Larson 10版《calculus》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两本教材在内容设置、组织编排、体例栏目、数学文化的融入以及版面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挖掘美版微积分教材的特点与长处,为我国微积分教材的编写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通过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整体知识模块:中美两版教材知识选取基本相当,但美国版教材对知识模块的介绍所用篇幅相对更大。同济版教材更注重“极限和连续”模块,美国版教材更注重“预备知识”模块。(2)内容设置和编排:(1)编排方式:同济版教材以直线式为主,美国版教材以螺旋式为主;(2)内容设置:同济版教材知识抽象性高;美国版教材知识含量更大、应用性更广。(3)数学文化:美国版教材数学文化的数量、内容分布以及应用水平均普遍高于同济版教材。(4)概念呈现:同济版教材引入方式多为“平铺直入”式,注重知识体系完整性,概念表述多以形式化为主;美国版教材注重利用“四规则”,注重学生认知水平,概念表述多以描述性定义为主。(5)概念组织形式:同济版教材多为“线性并列式”,美国版教材多为“捆绑式”。(6)栏目体例:同济版教材的章节栏目体例简单明了,美国版教材栏目体例人性化,数学文化渗透高,习题编排有层次。(7)版面风格:同济版教材以文字为主,美国版教材图文并茂。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给出如下微积分教材编写的建议:(1)关注学生认知水平,注重概念生成过程。(2)适当丰富体例栏目。(3)加大对知识的应用性,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4)优化版面设计,丰富插图数量与类型。(5)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6)完善教辅资源。
二、关于函数介值性质的几点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函数介值性质的几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站选址及救援资源配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概述 |
1.1.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点 |
1.1.3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级及特性 |
1.1.4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存在的问题 |
1.1.5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应急救援站选址问题研究现状 |
1.2.2 应急资源配备问题研究现状 |
1.2.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章 基于网络中心性的应急救援站选址模型研究 |
2.1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站概述 |
2.1.1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站功能定位 |
2.1.2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站层级划分 |
2.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网络中心性原理 |
2.2.1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网络元素描述 |
2.2.2 网络中心性分析—度中心性 |
2.2.3 网络中心性分析—接近中心性 |
2.2.4 网络中心性分析—中介中心性 |
2.3 经典选址模型分析 |
2.3.1 经典选址模型概述 |
2.3.2 经典选址模型对比 |
2.4 基于网络中心性的选址模型建立 |
2.4.1 节点网络中心性分析 |
2.4.2 基于网络中心性的集合覆盖模型 |
2.4.3 选址模型中必选点及备选点选取原则 |
2.5 小结 |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救援资源配备优化模型研究 |
3.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概述 |
3.1.1 基本概念 |
3.1.2 适用性分析 |
3.2 资源配备优化模型 |
3.2.1 模型建立 |
3.2.2 模型数学描述 |
3.2.3 模型求解 |
3.3 小结 |
第4章 实例研究 |
4.1 基本情况 |
4.2 选址节点选取 |
4.2.1 节点度值与介值计算 |
4.2.2 必选节点选取 |
4.2.3 备选节点选取 |
4.3 选址模型应用与求解 |
4.3.1 模型应用 |
4.3.2 模型求解 |
4.3.3 结果分析 |
4.4 资源配备优化模型应用与求解 |
4.4.1 模型应用 |
4.4.2 模型求解 |
4.4.3 模型通用性说明 |
4.5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工作 |
5.2 研究亮点及不足 |
5.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考虑在途库存的多式运输策略研究 ——以A公司化工产品运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2 基于在途库存的多式运输理论概述 |
2.1 在途库存 |
2.2 物流运输方式概述 |
2.3 多式运输理论 |
2.4 考虑在途库存的运输设计 |
2.5 物流企业总成本构成 |
3 考虑在途库存的多种运输模式选择模型 |
3.1 单式运输模型 |
3.2 不考虑装载量限制的联合运输 |
3.3 考虑装载量限制的联合运输 |
3.4 小结 |
4 A公司化工产品运输方式选择策略 |
4.1 化工产品概述及运输特点 |
4.2 影响物流企业化工产品选择运输方式的因素 |
4.3 A 公司化工品运输管理现状 |
4.4 A公司化工产品运输方式选择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
致谢 |
(3)不同融资模式下的定制化产品供应链营运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供应链融资理论及应用 |
2.1.1 供应链融资基础理论 |
2.1.2 供应链融资定义与分类 |
2.2 文献综述 |
2.2.1 定制化产品供应链相关研究 |
2.2.2 供应链融资相关研究 |
2.2.3 供应链营运管理研究 |
2.2.4 供应链融资与营运交互决策研究 |
2.2.5 文献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3 定制化产品供应链及其融资发展现状 |
3.1 定制化产品供应链特点 |
3.2 定制化产品供应链融资现状与发展困境 |
3.3 定制化产品供应链融资发展渠道 |
3.4 本章小结 |
4 定制化产品供应链外部融资下营运决策研究 |
4.1 问题提出及事件描述 |
4.1.1 问题提出 |
4.1.2 参数设定 |
4.1.3 模型假设 |
4.2 定制化产品供应链在第三方信贷担保模式下的营运决策模型 |
4.2.1 供应链融资流程框架 |
4.2.2 供应链各成员期望收益 |
4.3 供应链外部融资最优营运决策 |
4.3.1 银行盈亏平衡决策 |
4.3.2 供应商第一最优备货量决策 |
4.3.3 第三方担保商盈亏平衡决策 |
4.3.4 外部融资下供应链综合营运决策 |
4.4 参数影响分析 |
4.4.1 供应商自有资金对备货量与利润的影响 |
4.4.2 第三方担保费率对备货量与利润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贸易信用的供应链内部融资下营运决策研究 |
5.1 问题提出 |
5.2 定制化产品供应链在核心企业信贷担保模式下营运决策研究 |
5.2.1 供应链融资流程框架 |
5.2.2 供应链各成员期望收益 |
5.2.3 供应链最优备货量与最优利率决策 |
5.2.4 自有资金与价格折扣率对备货量与利润的影响 |
5.3 定制化产品供应链在部分预付款融资模式下营运决策研究 |
5.3.1 供应链融资流程框架 |
5.3.2 供应链各成员期望收益 |
5.3.3 供应链最优备货量与预付款额决策 |
5.3.4 自有资金与价格折扣率对备货量与利润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算例分析 |
6.1 基础参数设置 |
6.2 不同融资模式下营运决策算例分析 |
6.2.1 第三方融资担保费率对决策的影响 |
6.2.2 价格折扣对决策的影响 |
6.2.3 市场需求风险对决策的影响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HPM的高中数学导数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问题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标准中导数的相关内容 |
1.1.2 高考试卷中导数的相关内容 |
1.2 研究问题 |
2.文献综述 |
2.1 HPM的相关研究 |
2.1.1 国外相关研究 |
2.1.2 国内相关研究 |
2.1.3 历史相似性原理 |
2.1.4 运用数学史的方式 |
2.2 导数的相关研究 |
2.2.1 微积分的历史 |
2.2.2 近年来HPM与导数的教学研究 |
3.研究方法 |
3.1 文献研究法 |
3.2 问卷调查法 |
3.3 访谈法 |
4.基于HPM的导数教学设计与实施 |
4.1 基于HPM的数学教学原则 |
4.1.1 数学史料的选取原则 |
4.1.2 数学教学的特殊原则 |
4.2 基于HPM的导数概念的教学设计 |
4.2.1 教学设计相关数学史 |
4.2.2 教学设计内容 |
4.3 基于HPM的导数应用的教学设计 |
4.3.1 教学设计相关数学史 |
4.3.2 教学设计内容 |
5.研究结果分析 |
5.1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5.2 访谈的结果分析 |
6.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不同收费方式对媒体平台竞争策略和政策监管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双边市场研究综述 |
2.2 自由进入研究综述 |
2.3 媒体平台收费方式研究综述 |
2.4 消费者广告规避行为研究综述 |
2.5 政府监管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媒体平台市场模型分析 |
3.1 基本模型 |
3.2 Pay-TV模式 |
3.3 Free-to-air模式 |
3.4 Membership模式 |
3.5 社会最优结果 |
3.6 不同收费模式与社会最优结果比较分析 |
第四章 政府监管 |
4.1 控制广告量时的情形 |
4.2 控制平台数目的情形 |
4.3 政策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基于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的股票市场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波动率与复杂网络理论 |
第一节 股价波动率理论 |
一、波动率指标理论 |
二、已实现波动率与已实现极差 |
第二节 复杂网络结构理论 |
一、图的基本概念 |
二、经典网络结构 |
第三节 网络拓扑性质理论 |
一、网络拓扑指标 |
二、社团划分与Fast Unfolding算法 |
第二章 数据预处理与相关性度量分析 |
第一节 样本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
一、样本数据的选择 |
二、样本数据描述分析与处理 |
第二节 相关系数与互信息的比较分析 |
一、互信息与Pearson相关系数理论 |
二、Pearson相关系数与互信息统计性质比较 |
三、Pearson相关系数与互信息具体表现 |
第三章 基于最小生成树波动率网络的股票市场特征分析 |
第一节 最小生成树网络理论 |
一、最小生成树理论介绍 |
二、最小生成树算法步骤 |
第二节 股票市场的网络结构特征 |
一、股票市场的网络拓扑性质 |
二、股票市场的幂律分布特征 |
三、网络鲁棒性仿真模拟 |
第三节 股票市场行业特征与风险传导机制 |
一、股票市场不同周期行业中心研究 |
二、行业聚集效应与风险分层传递现象 |
第四章 基于阈值波动率网络的股票市场特征分析 |
第一节 阈值网络理论 |
一、阈值网络理论介绍 |
二、阈值网络算法步骤 |
第二节 阈值网络模型构建 |
一、阈值选取过程 |
二、阈值与网络结构 |
第三节 基于阈值网络图的市场特征分析 |
一、不同阈值网络下市场特征分析 |
二、不同市场周期下股票节点特征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一、本文主要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与其鲁棒性优化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键节点识别研究现状 |
1.2.2 鲁棒性优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理论 |
2.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
2.1.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特征 |
2.1.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特征 |
2.1.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模方法 |
2.2 复杂网络理论 |
2.2.1 图论 |
2.2.2 复杂网络测度 |
2.2.3 复杂网络分类 |
2.3 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
2.3.1 Degree Centrality |
2.3.2 Betweeness Centrality |
2.3.3 Laplace |
2.3.4 Page Rank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算法构建 |
3.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算法基本思想 |
3.2 城市轨道基础路网关键节点识别算法构建 |
3.2.1 城市轨道基础路网拓扑建模 |
3.2.2 节点相似比 |
3.2.3 节点度值比 |
3.2.4 DSPGA值 |
3.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服务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算法构建 |
3.3.1 城市轨道客流服务网络拓扑建模 |
3.3.2 节点相似比 |
3.3.3 节点权值比 |
3.3.4 VSPGA值 |
3.4 DSPGA/VSPGA算法有效性验证 |
3.4.1 节点删除角度 |
3.4.2 病毒传播模型角度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优化模型构建 |
4.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 |
4.2 模型构建 |
4.2.1 目标函数 |
4.2.2 约束函数 |
4.2.3 优化模型 |
4.3 算法设计 |
4.3.1 算法思想 |
4.3.2 算法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应用与分析 |
5.1 重庆轨道交通基础路网关键点识别 |
5.1.1 数据处理 |
5.1.2 拓扑网络建模 |
5.1.3 网络参数分析 |
5.1.4 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与判定 |
5.2 重庆轨道交通客流服务网络关键点识别 |
5.2.1 数据处理 |
5.2.2 拓扑网络建模 |
5.2.3 网络参数分析 |
5.2.4 关键节点识别与判定 |
5.3 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结果分析 |
5.4 重庆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优化结果 |
5.4.1 优化结果分析 |
5.4.2 鲁棒性优化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微积分知识可视化研究及其智能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可视化理论研究 |
1.2.2 数学知识可视化的应用 |
1.2.3 可视化工具概述 |
1.2.4 微积分公式识别概述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工作 |
1.4 章节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
2.1 微积分知识点相关定义 |
2.1.1 函数 |
2.1.2 极限 |
2.1.3 连续 |
2.1.4 可导 |
2.1.5 可微 |
2.1.6 可积 |
2.2 图像识别技术简介 |
2.2.1 图像灰度化和二值化 |
2.2.2 图像校正 |
2.2.3 图像切割 |
2.2.4 字符识别 |
2.2.5 结构分析 |
2.3 python可视化技术 |
2.3.1 python语言简介 |
2.3.2 Matplotlib绘图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具有各种特定性质函数的可视化生成 |
3.1 任意具有指定性质的函数的可视化 |
3.1.1 完全随机函数可视化 |
3.1.2 任意连续函数可视化 |
3.1.3 任意可导函数可视化 |
3.2 重要定义的动态可视化 |
3.2.1 导数的定义 |
3.2.2 极限的定义 |
3.2.3 微分的定义 |
3.3 自定义表达式函数的可视化 |
3.3.1 直角坐标函数可视化 |
3.3.2 极坐标函数可视化 |
3.3.3 参数方程可视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积分重要定理的动态可视化表达 |
4.1 关于连续、极限的相关重要定理的动态可视化 |
4.1.1 介值定理 |
4.1.2 零点定理 |
4.1.3 数列极限的性质 |
4.2 关于导数的相关重要定理动态可视化 |
4.2.1 罗尔中值定理 |
4.2.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4.3 关于积分的相关重要定理动态可视化 |
4.3.1 积分不等式 |
4.3.2 积分中值定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图像识别的微积分知识可视化 |
5.1 图像识别模型构建 |
5.1.1 公式提取 |
5.1.2 公式字符切割 |
5.1.3 特征提取 |
5.1.4 公式字符识别 |
5.1.5 公式结构分析 |
5.2 图像识别实例分析 |
5.2.1 字符数据集 |
5.2.2 图像识别结果实例分析 |
5.3 基于图像识别的可视化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微积分智能可视化系统设计与研发 |
6.1 智能可视化系统设计 |
6.1.1 系统功能描述 |
6.1.2 系统开发环境 |
6.2 主要功能设计与使用 |
6.2.1 登录模块 |
6.2.2 知识库模块 |
6.2.3 函数输入模块 |
6.2.4 图像展示模块 |
6.2.5 结果保存模块 |
6.3 可视化结果对比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总结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参考价格效应下的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动机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贡献之处 |
1.3.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和贡献之处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参考价格效应的研究现状 |
2.1.1 参考价格的概念和形成 |
2.1.2 参考价格效应下的定价策略研究 |
2.2 考虑需求学习的定价策略研究 |
2.3 考虑差价返还策略的定价策略研究 |
2.4 考虑消费者行为的定价策略研究 |
2.4.1 策略性行为 |
2.4.2 风险偏好行为 |
第3章 贝叶斯需求学习和参考价格效应下的动态定价 |
3.1 问题描述 |
3.2 模型设定 |
3.2.1 支付意愿分布 |
3.2.2 需求学习的动态过程 |
3.2.3 参考价格的动态过程 |
3.2.4 动态规划模型 |
3.3 模型分析 |
3.3.1 等价转换 |
3.3.2 库存充足 |
3.3.3 市场规模信息的价值 |
3.3.4 忽略参考价格效应 |
3.4 算法 |
3.5 数值实验 |
3.5.1 系统参数对最优收益函数的影响 |
3.5.2 了解市场规模的价值 |
3.5.3 忽略参考价格效应的影响 |
3.5.4 需求学习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具有参考价格效应和差价返还策略且存在策略型消费者的动态定价 |
4.1 问题描述 |
4.2 基础模型 |
4.2.1 均衡解 |
4.2.2 比较静态分析 |
4.3 差价返还策略 |
4.3.1 均衡解 |
4.3.2 执行差价返还策略的价值 |
4.4 模型假定错误 |
4.5 比较和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具有参考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风险偏好行为的定价策略 |
5.1 问题描述 |
5.2 基础模型和预备知识 |
5.2.1 消费者的风险偏好行为 |
5.2.2 具有参考价格效应和风险偏好行为的消费者需求模型 |
5.3 最优定价策略的分析 |
5.3.1 情况Ⅰ:零售商设定的价格低于观察到的参考价格 |
5.3.2 情况Ⅱ:零售商设定的价格高于观察到的参考价格 |
5.4 模型假定错误 |
5.4.1 情形Ⅰ:消费者均为风险追求型 |
5.4.2 情形Ⅱ消费者均为风险中立型 |
5.4.3 情形Ⅲ消费者均为风险规避型 |
5.5 数值实验 |
5.5.1 情形Ⅰ的结论 |
5.5.2 情形Ⅱ的结论 |
5.5.3 情形Ⅲ的结论 |
5.5.4 三种类型消费者数量关系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第3章证明及相关补充 |
A.1 第3章证明 |
A.2 第3章补充 |
A.2.1 第3章计算补充 |
A.2.2 第3章辅助算法 |
A.2.3 第3章辅助引理 |
附录B 第4章证明及相关补充 |
B.1 第4章证明 |
B.2 第4章补充 |
附录C 第5章证明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中美高校微积分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
1.1.2 微积分教材优化与完善的需要 |
1.1.3 培养优秀数学人才的需要 |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主要问题 |
1.2.2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中美微积分课程设置概述 |
2.2 中外微积分比较研究综述 |
2.2.1 高中数学教材微积分内容的比较研究 |
2.2.2 高等教育阶段微积分教材的比较研究 |
2.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1.1 中国:同济版《高等数学》 |
3.1.2 美国:Ron Larson’s《Calculus》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比较研究法 |
3.2.3 定量研究法 |
3.2.4 案例分析法 |
3.2.5 研究框架 |
第4章 中美高校微积分教材的内容的比较 |
4.1 整体知识模块比较 |
4.1.1 整体知识结构比较 |
4.1.2 知识模块内容分布的比较 |
4.1.3 中美高校微积分教材整体知识模块比较研究结论 |
4.2 中美教材各知识模块内容设置及编排的比较 |
4.2.1 “预备知识”模块内容设置和编排的比较 |
4.2.2 “极限和连续”模块内容设置及编排的比较 |
4.2.3 “导数及微分”模块内容设置及编排的比较 |
4.2.4 “积分及其应用”模块内容设置及编排的比较 |
4.2.5 中美微积分教材内容设置和编排的比较结论 |
4.3 中美微积分教材数学文化呈现的比较 |
4.3.1 数学文化栏目分布的比较 |
4.3.2 数学文化内容分布的比较 |
4.3.3 数学文化运用水平的比较 |
4.3.4 中美微积分教材数学文化内容分布比较研究结论 |
第5章 中美教材组织结构和版面风格的比较 |
5.1 概念呈现的比较 |
5.1.1 案例1:函数的极限 |
5.1.2 案例2:微分的概念 |
5.1.3 中美微积分教材概念呈现的比较结论 |
5.1.4 概念组织形式的比较 |
5.2 中美微积分教材栏目体例的比较 |
5.2.1 整体栏目体例的比较 |
5.2.2 中美微积分教材章节栏目体例的比较 |
5.3 版面风格比较研究 |
5.3.1 版面设计比较研究 |
5.3.2 插图设计的比较研究 |
第6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反思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1.1 整体知识模块比较研究结论 |
6.1.2 各知识模块内容设置与编排的比较研究结论 |
6.1.3 数学文化内容呈现的比较研究结论 |
6.1.4 概念呈现的比较结论 |
6.1.5 栏目体例的比较结论 |
6.1.6 版面风格比较研究结论 |
6.2 对我国高校微积分教材编写与革新的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关于函数介值性质的几点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站选址及救援资源配备优化研究[D]. 郭虹宇. 吉林大学, 2020(08)
- [2]考虑在途库存的多式运输策略研究 ——以A公司化工产品运输为例[D]. 高倩. 三峡大学, 2020(06)
- [3]不同融资模式下的定制化产品供应链营运决策研究[D]. 金志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基于HPM的高中数学导数的教学研究[D]. 邬晨霞.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5]不同收费方式对媒体平台竞争策略和政策监管的影响分析[D]. 刘秀君. 山东大学, 2020(10)
- [6]基于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的股票市场特征分析[D]. 屠雪永.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7]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与其鲁棒性优化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D]. 李雅洁.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微积分知识可视化研究及其智能系统设计[D]. 文伟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参考价格效应下的定价策略研究[D]. 赵能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2)
- [10]中美高校微积分教材比较研究[D]. 龙非凡.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