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相关性对排队性能的影响

流量相关性对排队性能的影响

一、论业务量相关性对排队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董共田[1](2018)在《电商背景下的G校菜鸟驿站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这个新兴产物,不仅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冲击着现有商业体系和模式。由于高校师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使得高校校园成为了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发展的新高地。尽管校园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但是快递数量却十分庞大,校园快递市场发展迅猛。校园快递市场的急速扩张,使得现有配送组织模式难以满足校园的快递物流需求,成为了制约校园快递市场发展的一大难题。从目前高校快递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快递市场潜力巨大,但配送组织形式不一,地点分散,自动化程度不高,配送效率低,客户满意度不高。物流末端配送的配送效率和消费者满意程度,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消费者再消费的意愿,制约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家提出建设物流末端网络节点,加快“快递进校园”的工程进度。智慧型校园快递的提出,是对校园快递发展的新要求,菜鸟驿站则是校园快递的新形式,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论文基于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研究高校物流末端网络节点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首先通过研读国内外参考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物流末端配送领域的研究内容和使用的方法,为本文的研究寻找理论支持和方法参考。其次以作者所在学校——G校菜鸟驿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调研,研究驿站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了研究G校菜鸟驿站现存问题的原因,从现存问题出发,研究驿站现有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结构布局、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等方面内容。结合校园环境特点,将PEST模型扩充得到影响驿站发展的外部因素,利用波特五力研究驿站内部的影响因素,建立影响菜鸟驿站发展的指标体系,体系涵盖微观内部情况和宏观外部条件。结合SWOT分析法,将内部、外部的分析指标分为影响菜鸟驿站发展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根据SWOT分析结果,考虑这些因素的多少和对驿站发展影响的大小程度,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理论,集中发展优势,抓住发展机会,规避自身弱势,削弱外部威胁,得到适合G校菜鸟驿站的发展战略,并提出具体实现策略。本文旨在为末端物流网络节点的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全文对校园智慧后勤、智慧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葛世英[2](2015)在《CRN中动态频谱分配策略及均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G网络(The 5th Generation Networks)被预言即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频谱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影响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带有认知功能的动态频谱分配策略为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率带来了新思路。本文引入离散时间排队理论和博弈论,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对动态频谱分配策略及性能进行科学研究。首先,为了折衷认知用户的吞吐量和平均时延,提出概率反馈动态频谱分配策略PF-DSAS(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Strategy with Probabilistic Feedback)。考虑认知用户的非理想感知结果以及授权用户的抢占优先特点,构建两类用户可能相互干扰的优先级排队模型。采用矩阵几何解方法,导出系统性能指标表达式,揭示系统参数对PF-DSAS的影响,验证不同性能指标之间的折衷关系。其次,为了减小认知用户的平均时延,提出带有接入阈值的概率反馈动态频谱分配策略ATPF-DSAS(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Strategy with Probabilistic Feedback and Admission Threshold)。基于不可观察排队规则,构建优先级排队模型。采用嵌入马尔科夫链方法,给出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导出性能指标表达式,揭示系统参数对ATPF-DSAS的影响。再次,针对缓存中认知用户数据包对等待时延的不耐烦程度,提出带有不耐烦行为的动态频谱分配策略IB-DSAS(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Strategy with Impatience Behavior)。基于部分可观察排队规则,考虑信道状态对认知用户的影响,构建可中途退出的优先级排队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稳态分析,导出性能指标的表达式,揭示系统参数对IB-DSAS的影响。最后,在不同策略下,分析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随着认知用户到达率的变化趋势,揭示在个人最优条件下(相比于社会最优)将有更多的认知用户数据包加入缓存队列。制定价格机制,给出认知用户数据包合理的接入费用,实现频谱分配策略的社会最优。

朱晓帆[3](2013)在《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居民闲暇资金比重上升,投资理财观念加强,并在全球金融创新浪潮的强烈冲击下,全球范围内的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业务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银行关键的利润驱动点。对此,中国建设银行漳州分行必须顺势而为,借鉴国内外银行相关经验,针对自身不足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本文在对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STP营销战略、营销组合策略、营销支持系统三个层面运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发达国家在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领域方面先进成功的经验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运用STP营销战略理论、4Ps营销策略组合理论、SWOT分析法、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等先进的营销理念提出完善优化的对策。本文认为建行漳州分行可采取W O扭转型战略为指导方向,重点发展有前景的个人业务,从客户职务及社会地位因素对现有的市场细分方式进行补充,对目标市场采取差异性营销策略,加强产品市场定位;建立良性循环的产品开发体系,结合客户需求和客户类别两因素形成合理产品定价机制,整合拓展产品分销渠道,加强优化产品促销策略;从加强部门间联动及营销主体人员成长通道两方面来完善营销组织模式,通过完善考核激励和培训机制来构建有效的人力资源体系,以加强诚信及交易风险管理为重点实施合理营销风险管理制度,从设备运营维护、人员管理机制、数据信息处理三个角度加强信息技术系统的服务能力,希望能够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推动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周超[4](2010)在《交换网仿真系统流量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网络设备的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为了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多种类网络服务的要求,就要对现有的交换网络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性能。本文以网络业务流量为出发点,研究了交换网络结构并仿真实现。在经历了单总线、多总线、共享存储等结构的演变后,基于交换单元的多级交换结构由于较强的可扩展性,成为目前高性能交换网络中主要的体系结构。本文以多级交换结构为主,介绍了典型的多级交换结构:Banyan与Clos交换结构。网络流量建模是交换网络仿真的重要环节,而对网络流量的分析是网络流量建模的基础。通过流量分析可以获得网络的运行规律,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特性,对建立有效的流量模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业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泊松分布模型已经无法反映现在网络的行为特性,通过研究发现具有突发性特征的自相似性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网络流量特征。论文通过对总体需求的分析并结合仿真系统自身的目标,重点分析了伯努利流量模型和突发流量模型的设计,并且指出流量模块在交换网仿真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为了测试流量模型以及交换网系统的性能,本文对各种流量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对交换网络的仿真分析,软件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王佳京[5](2008)在《移动WiMAX网络的小区切换方案研究》文中提出IEEE 802.16e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的出现推进了多媒体业务与无线移动融合,也引发了对于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问题的思考,其中包括小区切换问题。移动用户的日益增加,大量高速多媒体数据业务的出现都对WiMAX系统容量提出挑战。如何设计合理的切换方案,引导移动用户及时并智能地进行WiMAX小区切换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容量估计和邻居广播技术的WiMAX切换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多WiMAX小区覆盖的网络场景,在移动用户数多,数据流量大的易拥塞网络环境下,该方案具有比较明显的网络优化作用。根据研究过程,本文首先对WiMAX协议标准以及现有的小区切换方案中的算法、策略、控制模式以及切换技术做了基础研究和介绍。在各小区切换方案中,本文深入研究了适用于移动WiMAX网络的802.16g快速切换技术,对该技术的系统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网络仿真验证,并得到结论,即快速切换技术能够降低切换丢包率,但并不能有效解决网络拥塞环境造成的持续丢包问题,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总结现有小区切换方案与WiMAX网络特性相结合的难点与问题,本文随之提出新型的基于容量的小区切换方案。其中的创新点包括:方案基于WiMAX小区容量估计和邻居广播技术,以小区有效空闲容量为策略触发切换,从而达到基站间流量均衡;方案系统模型中根据IEEE 802.16标准中OFDM物理层定义提出了一种准确估算WiMAX基站有效容量的理论公式;方案同时设计了一项原创的全局切换概率参数,能够简单有效地控制小区切换问题中的“切换同步效应”。本文研究工作量中一个重要部分在于实现移动WiMAX网络小区切换的仿真。由于NS-2仿真软件本身不提供WiMAX网络和WiMAX小区切换的支持,研究过程中对NS-2和NIST移动扩展包的数据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修改不同类文件中的大量源代码构架了NS-2下支持WiMAX小区切换的仿真环境,实现了本文提出的切换方案。通过对提出的切换方案进行仿真,证实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网络拥塞,快速显着地提升系统吞吐量。

聂航超,苏开荣,王坚[6](2008)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切换策略和算法是决定3G网络性能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简单介绍了越区切换的原因,对越区切换的策略进行相关的论述,最后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越区切换算法,着重对资源预留和呼叫请求排队联合切换算法做了详细的分析。

吴美美[7](2008)在《网络流量特性分析及预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网络业务与网络应用不断增加,这对网络的服务质量、流量控制和网络管理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流量的分析与预测是网络管理和性能分析的基础。本文以流量特性分析为基础,对基于网络流量的特征模型及其预测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首先叙述了国内外对流量研究的现状,接着分析了网络流量的几个主要特性及其在网络流量中的表现与对网络业务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包括其数学定义、自相似过程判断、网络流量中自相似现象的成因及对网络业务的影响。然后,给出了网络流量预测的方法——行为建模方法,并介绍了行为建模方法的基础——时间序列分析理论。随后,归纳了业务流基于短相关或长相关特性的典型模型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小波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的混合模型,该混合模型通过小波分解得到不同特性的时间序列分量,基于不同特性的时间序列分量建立相应模型。最后应用经典的FARIMA模型与基于小波的混合模型对实际业务流量进行了建模,并评价了两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小波分解可以实现对网络业务的特性分解,该混合模型能比较全面地描述业务流量的各种特性,拟合效果更好。

胡龙茂[8](2007)在《校园网流量的特性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的控制机制和行为特征也日趋复杂和难以理解。由于网络流量数据的特性实际上反映了其与承载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通过对网络流量过程的深入分析和建模,为研究网络控制机制和行为特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准确而客观的流量模型能够深化我们对复杂的网络行为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对提高网络性能、监测网络异常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小波与分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思想与分形的局部和整体的思想是相似的。所以将小波和分形相结合可以为网络流量预测模型的建模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对网络流量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比较了当前各种网络流量自相似参数的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R/S方法对校园网流量的自相似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校园网流量有明显的自相似特性。然后根据校园网流量的特性,结合当前的一些流量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的ARMA建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同传统的ARIMA建模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要高。最后,本文初步分析了自相似特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增加网络带宽是提高网络性能的一个较好办法。

苑飞[9](2006)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业务软切换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动通信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及3G时代的全面到来都反映出个人通信系统的重要性。随着各种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十分有限的无线资源更加显得尤为珍贵。无线资源管理也因此而倍受重视。从本质上讲,无线资源管理是各种最优化算法的组合,在各个模块协调工作下,系统性能得到不断提升,并且系统的资源也得到了最优化的利用。 由于移动通信系统采用蜂窝结构,所以移动台在跨越空间划分小区时必然要进行越区切换,而切换算法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系统掉话率的高低,追本溯源,掉话率的高低也是系统所能容纳用户数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切换技术的研究是无线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最重要特性之一是由宏分集提供的软切换能力,当处于软切换区域时,移动台通常通过多条路径(典型为2个)与当前基站及目标基站同时保持联系,保证了软切换的顺利完成,从而避免了在硬切换中出现的呼叫被中断的情况,改善了系统性能。 特性之二是能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多种的通信业务,同时不同业务有着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如何在恶劣的无线传播环境里以及用户运动且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为各类用户提供QoS保证,同时充分利用无线

陈晨[10](2006)在《网络业务量特性的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的业务量特性研究一直是网络测量,网络行为学,网络接入控制,网络性能分析等研究方向的关键部分。随着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的业务量特性也呈现出与传统的业务量模型极为不同的性质,给有线和无线网络业务量特性的研究和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网络业务量特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论文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网络探测的IP网络拓扑发现和性能分析的研究”和“下一代互联网性能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展开工作。作者通过对一些文献资料的研读和总结,提出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并做出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在该项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论文首先对传统网络业务量模型中较为典型的模型进行了介绍,接着对现有的自相似业务量模型作了简要地介绍,随后在前文介绍的基础上,给出了自相似业务量产生算法的分类以及各类中较为突出的几种算法的详细说明。其次,论文介绍了网络业务量的预测方法,包括经典的时间序列预测理论和几篇利用计算智能和时间序列预测理论进行业务量预测的文章,为第三章介绍乘积季节模型对无线局域网业务量的预测奠定了基础;在第三章,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无线局域网业务量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无线局域网业务量所内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然后,利用分析得到的结论,建立了一个季节乘积模型对无线局域网业务量进行了准确预测并与其它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对;第四章首先对ip网络中文件大小,协议与业务量自相似性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然后对多自相似数据源汇聚的业务量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汇聚度与自相似度之间的关系。随后,利用分析仿真得到的结果,实现了一个实际网络中的自相似业务量产生器并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架构和详细实现。

二、论业务量相关性对排队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业务量相关性对排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电商背景下的G校菜鸟驿站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物流现状研究
    2.1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1 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2.1.2 电子商务的类型
        2.1.3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特点
    2.2 高校物流的发展现状
    2.3 高校物流末端配送方式
    2.4 G校菜鸟驿站现状研究
        2.4.1 G校简介
        2.4.2 菜鸟驿站简介
        2.4.3 G校菜鸟驿站现状
        2.4.4 G校菜鸟驿站现存问题
第3章 影响驿站发展的因素分析
    3.1 G校菜鸟驿站的PEST模型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al)
        3.1.2 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
        3.1.3 社会环境分析(Society)
        3.1.4 技术环境分析(Technology)
        3.1.5 法律环境分析(Legal)
        3.1.6 环境分析(Environmental)
        3.1.7 教育环境分析(Education)
        3.1.8 人口环境分析(Demographics)
    3.2 G校菜鸟驿站波特五力分析
        3.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
        3.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buyer bargaining power)
        3.2.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potential new entrants)
        3.2.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
        3.2.5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The rivalry among competing sellers)
    3.3 G校菜鸟驿站现存问题的原因
    3.4 G校菜鸟校园驿站发展方向
第4章 G校菜鸟驿站发展策略
    4.1 G校菜鸟校园驿站发展战略
    4.2 实现策略
        4.2.1 搭建管理平台,引入大数据
        4.2.2 引进新技术
        4.2.3 加强人才培养
        4.2.4 开展多样化配送
        4.2.5 开展商业促销活动
        4.2.6 推广绿色物流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CRN中动态频谱分配策略及均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知识
    2.1 频谱分配策略概述
        2.1.1 固定频谱分配策略
        2.1.2 动态频谱分配策略
        2.1.3 频谱分配技术分类
    2.2 频谱感知概述
        2.2.1 辅助频谱感知
        2.2.2 独立频谱感知
    2.3 博弈论相关知识
        2.3.1 博弈论概述
        2.3.2 博弈论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不可观察排队的PF-DSAS及均衡分析
    3.1 基于不可观察排队的PF-DSAS和系统模型
        3.1.1 基于不可观察排队的PF-DSAS
        3.1.2 系统模型
    3.2 稳态概率分布
        3.2.1 漏检率和误警率
        3.2.2 二维Markov过程的转移概率矩阵
        3.2.3 稳态概率分布
    3.3 性能指标与数值结果
        3.3.1 性能指标
        3.3.2 数值实验与系统仿真
    3.4 PF-DSAS的均衡分析
        3.4.1 个人最优策略和社会最优策略
        3.4.2 价格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不可观察排队的ATPF-DSAS及均衡分析
    4.1 基于不可观察排队的ATPF-DSAS和系统模型
        4.1.1 授权用户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4.1.2 认知用户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4.1.3 系统模型
    4.2 稳态概率分布
        4.2.1 转移概率矩阵
        4.2.2 稳态概率分布
    4.3 性能指标与数值结果
        4.3.1 性能指标
        4.3.2 数值实验与系统仿真
    4.4 ATPF-DSAS的均衡分析
        4.4.1 个人最优策略和社会最优策略
        4.4.2 价格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部分可观察排队的IB-DSAS及均衡分析
    5.1 基于部分可观察排队的IB-DSAS和系统模型
        5.1.1 基于部分可观察排队的IB-DSAS
        5.1.2 系统模型
    5.2 稳态概率分布
        5.2.1 转移概率矩阵
        5.2.2 稳态概率分布
    5.3 性能指标与数值结果
        5.3.1 性能指标
        5.3.2 数值实验与系统仿真
    5.4 IB-DSAS的均衡分析
        5.4.1 个人最优策略和社会最优策略
        5.4.2 价格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简介
        1.2.1 个人金融产品
        1.2.2 STP 营销战略理论
        1.2.3 4Ps 营销策略组合理论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状况比较
    2.1 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
        2.1.1 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特点
        2.1.2 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
    2.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
        2.2.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特点
        2.2.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现状
    3.1 建设银行漳州分行的基本概况
    3.2 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3.2.1 个人金融产品经营状况
        3.2.2 个人金融产品定位及品牌
        3.2.3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组织模式
        3.2.4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的运用
        3.2.5 信息技术系统
第4章 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问题分析
    4.1 STP 营销战略层面分析
        4.1.1 整体营销战略分析
        4.1.2 目标市场营销分析
        4.1.3 市场定位营销分析
    4.2 4Ps 营销组合策略层面分析
        4.2.1 产品层面分析
        4.2.2 定价层面分析
        4.2.3 渠道层面分析
        4.2.4 促销层面分析
    4.3 营销支持系统层面分析
        4.3.1 营销组织模式分析
        4.3.2 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4.3.3 营销业务风险管理分析
        4.3.4 信息技术系统分析
第5章 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对策建议
    5.1 营销战略层面对策
        5.1.1 SWOT 分析
        5.1.2 建立产品最佳业务组合战略
        5.1.3 STP 营销战略
    5.2 营销组合策略层面对策
        5.2.1 创新产品开发体系
        5.2.2 建立合理产品定价机制
        5.2.3 整合拓展产品分销渠道
        5.2.4 加强优化产品促销策略
    5.3 营销支持系统层面对策
        5.3.1 完善营销组织模式
        5.3.2 构建有效的人力资源体系
        5.3.3 实施合理营销风险管理制度
        5.3.4 加强信息技术系统的服务能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交换网仿真系统流量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交换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网络流量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交换网结构与网络流量概述
    2.1 交换技术的演进
    2.2 交换技术的发展目标
    2.3 单级交换结构
        2.3.1 单级交换结构介绍
        2.3.2 共享总线结构
        2.3.3 单级Crossbar交换结构
    2.4 多级交换结构
        2.4.1 多级交换结构介绍
        2.4.2 Banyan交换结构
        2.4.3 Clos交换结构
    2.5 网络流量特征
        2.5.1 网络流量数据的获取
        2.5.2 网络流量特性概述
        2.5.3 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
        2.5.4 网络流量的周期性
        2.5.5 网络流量的混沌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换网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设计原则
    3.3 系统总体设计
    3.4 系统功能划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量模块的设计
    4.1 流量模型概述
        4.1.1 网络流量模型的发展历程
        4.1.2 网络流量建模的基本方法
    4.2 业务源模型介绍
        4.2.1 传统流量模型
        4.2.2 传统模型的不足
        4.2.3 自相似流量模型
        4.2.4 自相似模型的不足
        4.2.5 混合模型
    4.3 业务分组模型的介绍
    4.4 流量模块的设计
        4.4.1 流量模块基本功能定义
        4.4.2 流量模块的功能划分
        4.4.3 子模块的功能定义
    4.5 流量模块与系统其它模块的联系
        4.5.1 配置模块
        4.5.2 调度模块
        4.5.3 统计模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
        5.1.1 类结构介绍
        5.1.2 仿真系统特点
    5.2 流量模块主要处理流程
        5.2.1 伯努利流量模型的处理流程
        5.2.2 突发流量模型的处理流程
    5.3 仿真系统运行与结果分析
        5.3.1 均匀流量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5.3.2 非均匀流量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总结
    6.1 论文总结
    6.2 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5)移动WiMAX网络的小区切换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宽带无线接入(BWA)发展和WiMAX 标准
        1.1.2 WiMAX 网络小区切换问题
    1.2 研究动机与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IEEE 802.16 (WIMAX)技术标准
    2.1 IEEE 802.16 标准发展
    2.2 IEEE 802.16 协议框架
        2.2.1 物理层(PHY)
        2.2.2 介质接入层(MAC)
    2.3 WIMAX 网络结构
        2.3.1 WiMAX 两种工作模式:PMP 和Mesh 模式
        2.3.2 WiMAX 网络拓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有小区切换方案研究
    3.1 无线网络切换算法
        3.1.1 切换策略测量值
        3.1.2 切换触发准则
        3.1.3 目标小区选择
        3.1.4 切换控制模式
        3.1.5 几种典型的小区切换方案
    3.2 IEEE 802.16E 标准的切换机制
        3.2.1 切换类型
        3.2.2 切换过程
    3.3 IEEE 802.16G 与MIH 技术简介
        3.3.1 IEEE 802.169
        3.3.2 MIH 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于802.16G 快速切换技术的理论分析与仿真
    4.1 基于802.16G 快速切换技术的WIMAX 网络小区切换方案
        4.1.1 快速切换技术方案
        4.1.2 理论性能分析
    4.2 系统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4.2.1 仿真软件环境
        4.2.2 仿真场景
        4.2.3 仿真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的基于系统容量的WIMAX 切换方案
    5.1 现有切换方案应用于WIMAX 网络的难点与问题
    5.2 方案适用的环境和相关核心技术
        5.2.1 OFDM 技术
        5.2.2 越区切换控制模式
        5.2.3 邻居广播
        5.2.4 快速小区切换技术
    5.3 系统模型的建立
        5.3.1 基站有效容量估算
        5.3.2 邻居基站空闲容量广播
        5.3.3 切换触发条件
        5.3.4 目标小区决策算法
    5.4 系统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5.4.1 仿真软件环境
        5.4.2 仿真场景
        5.4.3 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网络流量特性分析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网络流量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网络流量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络流量特性分析
    2.1 网络流量数据的获取
    2.2 网络流量特性概述
    2.3 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
        2.3.1 自相似过程的定义与性质
        2.3.2 自相似过程的判断——Hurst参数
        2.3.3 网络流量中自相似性
    2.4 网络流量的周期性
    2.5 网络流量的混沌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流量预测方法及模型分析
    3.1 时间序列分析概述
        3.1.1 时间序列的相关概念
        3.1.2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3.2 流量建模预测的发展历程
    3.3 短相关模型
        3.3.1 马尔可夫模型
        3.3.2 回归模型
        3.3.3 短相关模型的优缺点
    3.4 长相关模型
        3.4.1 开关模型(ON/OFF)
        3.4.2 分形布郎运动模型(FBM)
        3.4.3 长相关模型的优缺点
    3.5 基于长相关和短相关特性的模型
        3.5.1 分形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FARIMA)
        3.5.2 基于小波的混合模型
    3.6 网络流量模型研究的新发展
        3.6.1 小波分析理论
        3.6.2 神经网络理论
        3.6.3 混合预测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流量预测分析实例
    4.1 基于FARIMA模型预测实例分析
        4.1.1 数据采集及初始化分析
        4.1.2 自相似性检验
        4.1.3 模型识别及参数估计
        4.1.4 预测结果及分析对比
    4.2 基于小波的混合模型预测实例分析
        4.2.1 原始流量小波分解
        4.2.2 近似分量FARIMA模型拟合
        4.2.3 细节分量拟合
        4.2.4 原始业务流量拟合
    4.3 两个模型拟合效果比较
    4.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校园网流量的特性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目标和论文内容
第二章 分形、小波变换与网络流量模型
    2.1 分形理论
    2.2 小波变换
        2.2.1 小波分析基础
        2.2.2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
    2.3 网络流量模型
        2.3.1 时间序列分析
        2.3.2 网络流量模型分析比较
    2.4 小结
第三章 校园网流量的自相似参数 H的估计
    3.1 Hurst参数 H
    3.2 参数估计法比较
        3.2.1 R/S分析法
        3.2.2 方差时间图法
        3.2.3 周期图法
        3.2.4 Whitle估计法
        3.2.5 小波分解法
    3.3 校园网流量的参数估计
        3.3.1 流量数据的时间序列
        3.3.2 校园网流量的参数估计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小波分解的校园网流量模型
    4.1 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
    4.2 ARMA建模和预测
        4.2.1 自协方差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
        4.2.2 平稳性检验及平稳化方法
        4.2.3 模型的定阶
        4.2.4 模型的参数估计
        4.2.5 模型的检验
    4.3 基于小波分解和 ARMA的校园网流量模型
        4.3.1 流量的小波分解及各层自相关系数
        4.3.2 各层分量的模型拟合
    4.4 校园网流量的ARMAIA(p,d,q)模型
    4.5 两种流量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
    4.6 网络业务的自相似现象与原因
    4.7 自相似特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4.8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业务软切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1.3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概述
    1.4 软切换概述
        1.4.1 软切换的类型
        1.4.2 软切换的控制
        1.4.3 软切换性能的衡量标准
        1.4.4 软切换的建立和终止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1.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DMA通信系统切换算法比较
    2.1 信道分配策略介绍
        2.1.1 固定信道分配(FCA)策略
        2.1.2 信道借用方案(CBS)
        2.1.3 动态信道分配(DCA)策略
    2.2 固定信道分配下单业务切换方案的比较
        2.2.1 无优先权的越区切换方案
        2.2.2 切换呼叫排队方案
        2.2.3 初始呼叫排队方案
        2.2.4 资源预留的切换方案
        2.2.5 半速率信道分配方案
        2.2.6 资源预留和切换请求排队相结合的切换方案
    2.3 结合信道借用策略的单业务切换方案介绍
        2.3.1 固定信道分配结合对切换呼叫采用带方向锁定的信道借用策略
        2.3.2 信道预留方案结合对切换呼叫采用带方向锁定的信道借用策略
    2.4 分层小区切换方案介绍
    2.5 小结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软切换对CDMA蜂窝系统的负载影响
    3.1 小区边界
    3.2 业务模型
    3.3 负载与切换率
    3.4 数值分析与仿真
    3.5 分析总结
    3.6 小结
    3.7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业务CDMA蜂窝系统中软切换的性能分析
    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4.2 多业务CDMA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4.3 业务类型
    4.4 多业务系统中的切换算法
        4.4.1 保留优先级方案
        4.4.2 抢占优先权方案
        4.4.3 带优先级资源分配方案
        4.4.4 保留优先级方案结合抢占优先权方案
        4.4.5 几种方案的性能比较
    4.5 基于CDMA的智能运输系统中多业务软切换的研究
        4.5.1 智能运输系统的介绍
        4.5.2 基于CDMA的智能运输系统的模型
        4.5.3 系统模型中软切换的分析
        4.5.4 系统模型中的性能分析
        4.5.5 数值分析与仿真
    4.6 小结
    4.7 参考文献
第五章 CDMA蜂窝系统中多种优先级排队预留的多业务软切换的研究
    5.1 CDMA蜂窝系统模型
    5.2 多业务预留池的形成
    5.3 多业务切换呼叫优先级的确定
    5.4 切换算法描述
    5.5 数值分析与仿真
    5.6 小结
    5.7 参考文献
结束语
致谢

(10)网络业务量特性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网络业务量特性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1.3 主要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网络业务量特性研究内容概述
    2.1 网络业务量模型
        2.1.1 传统业务量模型
        2.1.1.1 马尔科夫模型
        2.1.1.2 流体流模型
        2.1.1.3 回归模型
        2.1.1.4 TES模型
        2.1.1.5 更新业务模型
        2.1.2 自相似业务量模型
        2.1.2.1 FBM(分形布朗运动)模型
        2.1.2.2 分形ARIMA模型
        2.1.2.3 小波变换法
    2.2 自相似业务量产生方法
        2.2.1 基于业务量模型逼近的产生方法
        2.2.1.1 RMD(random midpoint displacement)产生方法
        2.2.1.2 基于滑动平均的FGN生成算法
        2.2.1.3 小波变换合成FBM算法
        2.2.2 基于用户行为模拟的产生方法
        2.2.2.1 基于用户行为统计特性的经验型自相似流生成算法
        2.2.2.2 M/G/∞模型产生方法
        2.2.2.3 ON/OFF模型产生方法
    2.3 网络业务量的预测方法
        2.3.1 经典预测理论
        2.3.1.1 时间序列介绍
        2.3.1.2 用于预报的随机模型
        2.3.2 网络业务量的预测方法
        2.3.2.1 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网络业务量
        2.3.2.2 GP理论预测网络业务量
        2.3.3.3 状态切换ARIMA模型预测网络业务量
    2.4 小结
第三章 乘积季节性模型预测wlan业务量
    3.1 无线网络业务量预测理论的研究进展
    3.2 无线局域网业务量的季节周期特性
        3.2.1 无线局域网简介
        3.2.2 无线局域网业务量季节周期特性的发现与验证
    3.3 乘积季节性模型预测无线局域网业务量
        3.3.1 ARIMA模型简介
        3.3.2 季节乘积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3 业务量预测仿真
        3.3.4 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IP网络自相似业务量产生器的研究与实现
    4.1 自相似业务量产生器的研究背景
    4.2 文件大小,传输协议与流量自相似性的关系分析
        4.2.1 问题提出背景
        4.2.2 仿真分析
        4.2.3 仿真结果分析
    4.3 多ON/OFF源汇聚的业务量自相似性分析
        4.3.1 仿真分析
        4.3.2 结果分析
    4.4 业务量产生器的算法描述以及实现细节
        4.4.1 设计思想描述
        4.4.2 系统架构
        4.4.3 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四、论业务量相关性对排队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商背景下的G校菜鸟驿站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 董共田. 广西大学, 2018(12)
  • [2]CRN中动态频谱分配策略及均衡分析[D]. 葛世英. 燕山大学, 2015(07)
  • [3]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朱晓帆. 华侨大学, 2013(03)
  • [4]交换网仿真系统流量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周超.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5]移动WiMAX网络的小区切换方案研究[D]. 王佳京. 上海交通大学, 2008(12)
  • [6]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技术研究[J]. 聂航超,苏开荣,王坚. 通信技术, 2008(08)
  • [7]网络流量特性分析及预测研究[D]. 吴美美. 天津大学, 2008(08)
  • [8]校园网流量的特性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D]. 胡龙茂.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4)
  • [9]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业务软切换的研究[D]. 苑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10]网络业务量特性的分析与研究[D]. 陈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05)

标签:;  ;  ;  ;  ;  

流量相关性对排队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