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心理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耿晓[1](2021)在《耳穴贴压联合强志方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肾志不足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强志方治疗Tourette综合征(肾志不足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TS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耳穴+强志方组(A组)、强志方组(B组)、耳穴组(C组)、硫必利组(D组),每组30例。A组予耳穴贴压、强志方口服;B组予强志方口服;C组予耳穴贴压;D组予盐酸硫必利口服。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0周、4周、8周、12周予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测评量表(YGTSS)、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评分,观察4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12周后,4组在各时间点YGT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耳穴+强志方组、强志方组、耳穴组在各时间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耳穴+强志方组在治疗12周后整体性抽动积分低于耳穴组、硫必利组,P<0.05;运动性抽动症状积分低于强志方组、耳穴组、硫必利组,P<0.05;发声性抽动积分低于硫必利组,P<0.05。3.耳穴+强志方组在治疗12周时,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耳穴组、硫必利组,P<0.05。4.4组治疗抽动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88.89%、85.19%、88.46%,P<0.05;4组治疗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6.42%、96.29%、92.59%、46.15%,P<0.05。5.耳穴+强志方组、强志方组、耳穴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硫必利组,P<0.05;4组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强志方治疗Tourette综合征(肾志不足证)安全有效。
李晓丹,陈建,占家铣,林榕,林莺[2](2021)在《心理联合利培酮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心理联合利培酮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及心理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培酮及心理治疗,经4周治疗后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两组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YGTSS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观察组治疗后的YGT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55,P=0.0021)。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心理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较氟哌啶醇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媛媛[3](2021)在《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熄风涤痰汤治疗风痰扰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并且在2019年01月~2020年10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及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患儿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给予熄风涤痰汤加减口服配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口服配合基础治疗。拟定12周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及随访后,对试验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完成情况:试验组共计纳入患儿36例,中途脱落1例;对照组共计纳入患儿36例,中途脱落4例;试验组最终纳入35例,对照组最终纳入32例。(2)总体疗效评估:治疗后分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试验组控制例数为6例,显效例数为21例,总控显率为77.14%;对照组控制例数为6例,显效例数为18例,总控显率为75%;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均有显着疗效。(3)耶鲁量表评分比较:对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耶鲁量表各项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为P<0.001,说明两组治疗措施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治疗后,对两组的耶鲁量表各项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总评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方面,均为P>0.05,说明两组治疗措施在改善患儿抽动症状方面疗效相当。(4)中医证候疗效评估: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为P<0.001,说明两组治疗措施均能够显着改善风痰扰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中医证候。且治疗后试验组的次症评分及证候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均为P<0.001,说明试验组治疗措施更能够改善患儿的中医次症,并且试验组的中医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5)研究期间,未在试验组患儿中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共计出现2例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嗜睡,嘱患儿多饮水、多休息后患儿症状可自行缓解。结论:(1)熄风涤痰汤与盐酸硫必利片均能有效改善风痰扰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二者总体疗效相当。(2)熄风涤痰汤较盐酸硫必利片更能改善患儿中医次症,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育峰,黄俊清,连咏,林莺,温爱华,许莹,赵潮华[4](2021)在《心理护理联合利培酮治疗图雷特综合征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利培酮治疗图雷特综合征(TS)的效果。方法纳入60例图雷特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经4周治疗后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两组疗效并观察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YGT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YGT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YGT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利培酮治疗图雷特综合征比单用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张丹,李斐斐,宫琦,石磊[5](2020)在《沙盘游戏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平肝-止搐颗粒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沙盘游戏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平肝-止搐颗粒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临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平肝-止搐颗粒治疗与常规护理,根据不同证型随症加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以沙盘游戏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综合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e Severityb Scale,YGTSS)进行评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9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YGT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15.26±7.65)分vs.(41.23±12.31)分]以及观察组治疗后的YGT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10.32±8.35)分vs.(44.13±13.12)分]均有下降,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YGTSS评分比对照组治疗后YGTSS评分更低,两组治疗前后YGTSS评分差值相比较[(25.31±9.43)分vs.(33.59±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盘游戏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平肝-止搐颗粒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中比单纯使用该中药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董丽萍[6](2019)在《儿童抽动症的辨证施护》文中认为抽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病程往往在1年以上,对患儿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于儿童抽动症应给予及时的治疗,同时应做好辨证施护工作。根据不同的症型,进行治疗与护理。
李镕馨[7](2019)在《菖麻熄风片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对肝亢风动型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发挥中医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特色与优势,通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中医证候积分表,观察多发性抽动症患者治疗前后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评价菖麻熄风片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肝亢风动型)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菖麻熄风片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有效性,旨在为临床辨证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提供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临床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大同市妇幼医院、平城中医院中医专家门诊就诊的多发性抽动症(肝亢风动型)患者65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菖麻熄风片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菖麻熄风片治疗,经过2个治疗周期后,脱落5例,实际参与本实验的共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共6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中医证候积分表的变化情况,统计并评价疗效,同时记录研究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随访治疗3月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线数据(年龄、性别、病程、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YGTSS评分总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YGTSS评分总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着(P﹤0.05);随访治疗3月后复发率治疗组(6.67%)低于对照组(23.33%)(P﹤0.05),治疗组的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研究期间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菖麻熄风片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肝亢风动型)的临床疗效肯定,优于单纯给予菖麻熄风片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菖麻熄风片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能够显着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何小仁,廖凯明,谭晓玲[8](2014)在《心理护理在清心化痰颗粒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焦虑症中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清心化痰颗粒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焦虑症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的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清心化痰颗粒(10 g/包)口服,3次/d,5岁以下每次1/2包,510岁每次1包,1015岁每次2包。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儿进行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1、2、3个月实验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4.7±6.5)、(8.3±3.2)、(5.3±2.1)分]均低于对照组[(18.9±7.7)、(14.8±6.6)、(10.3±5.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清心化痰颗粒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焦虑症明显减轻,比单纯用中药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李珉景(LEE MIN KYOUNG)[9](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统计分析904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患儿的中医证型,并探索证候学规律,总结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证候要素。2.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方法统计分析TS患儿合并共患症(强迫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症、抑郁症、遗尿症)的发病情况,并探索其中医证候规律。3.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方法统计分析TS患儿的微量元素分布、免疫球蛋白、血沉、ASO指标,探索TS患儿微量元素、免疫学指标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及深度访谈等方法,确定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方案,对临证医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挖掘。与导师深度访谈,人机结合,总结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本病的规律及疗效,并分析TS共患病的分布规律。结果:1多发性抽动症的一般情况分析1.1发病年龄、性别比例、遗传性纳入病例共904例,其中男700例,女204例,男女比例为3.43:1,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合。发病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18岁,平均发病年龄为8.93±0.29岁,3-5 岁 1 13 例(12.50%),6-8 岁 267 例(29.54%),9-11 岁 308 例(34.07%),12-14 岁165例(18.25%),15-18岁51例(5.64%),其中以9-11岁发病率最高。对患儿家族史的调查发现,有家族史的患儿141例(15.60%),说明本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1.2各TS共患病分布纳入TS共患病病例共111例,其中共患ADHD患儿91例(81.98%),共患遗尿患儿12例(10.81%),共患强迫症患儿5例(4.50%),共患抑郁症患儿2例(1.80%),共患孤独症患儿1例(0.90%)。1.3发病诱因有105例(11.62%)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02例(11.28%)玩游戏机或迷恋于电脑中的游戏软件,102例(11.28%)长时间看电视,93例(10.29%)教育方式不当,63例(6.97%)学习负担过重,41例(4.54%)经常喝碳酸饮料等。1.4抽动严重程度分析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价标准,治疗前严重抽动症15例(1.66%),明显抽动症96例(10.62%),中度抽动症272例(30.08%),轻度抽动症312例(34.51%),轻微抽动症209例(23.12%)。治疗后严重抽动症0例(0.00%),明显抽动症1例(0.11%),中度抽动症1 0例(1.11%),轻度抽动症103例(11.39%),轻微抽动症413例(45.69%),无抽动症377例(41.70%)。1.5疾病疗效第一诊次临床控制7例(0.77%),显效1例(0.11%),有效59例(6.53%),无效837 例(92.59%)。第二诊次临床控制57例(6.30%),显效31例(3.43%),有效207例(22.90%),无效 609 例(67.37%)。1.6中医证候疗效第一诊次临床控制844例(93.36%),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60例(6.64%)例。第二诊次临床控制827例(91.48%),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77例(8.52%)。1.7共患病疗效经治疗后TS共患ADHD的临床控制1例(1.1%),显效5例(5.5%),有效79例(86.8%),无效6例(6.6%)。经治疗后TS共患OCD的临床控制0例,显效0例,有效5例(100%),无效0例。经治疗后TS共患抑郁症2例皆为临床控制(100%)。经治疗后TS共患孤独症1例为临床控制(100%)。1.8症状分布频率在2712次诊次中,症状分布按其出现的频次由多到少依次排序:眨眼567次(10.23%),急躁 540 次(9.74%),吭吭 453 次(8.17%),注意力不集中 422 次(7.61%),吸鼻 372 次(6.70%),胆怯 371 次(6.70%),扭颈 321 次(5.79%),耸肩 318 次(5.73%),皱眉 269 次(4.85%),甩头 245 次(4.42%),翻眼 214 次(3.86%),咧嘴 183 次(3.30%),甩手174次(3.14%)等。2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2.1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脾虚肝亢证型共1423例次,占52.43%,脾虚痰聚证型721例次,占26.59%,阴虚动风证型240例次,占8.85%,气郁化火证型213例次,占7.85%,肝亢风动证型81例次,占2.99%,痰火扰神证型36例次,占1.32%。2.2治法分析初诊病例904中常见的治法依次为:健脾714次,占78.98%;平肝501次,占55.42%;化痰252次,占27.88%;熄风107次,11.84%;滋阴80次,占8.85%;泻火71次,占7.85%等。2.3用药规律共涉及215味中药,其中防风使用1926次,占5.49%;木瓜1504次,占4.29%;谷精草1487次,占4.24%;伸筋草1434次,占4.09%;陈皮1392次,占3.97%;法半夏1388次,占3.96%;白芍1303次,占3.71%;葛根1240次,占3.54%;钩藤1166次,占3.33%;茯苓1127次,占3.21%;川芎1105次,占3.15%;荆芥1101次,占3.14%;地龙1094次,占3.12%;山药1064次,占3.03%;石菖蒲936次,占2.67次;柴胡850次,占2.42%;胆南星782次,占2.23%;菊花782次,占2.23%;郁金683次,占1.95%;太子参641次,占1.83%;夏枯草571次,占1.63%等。2.4药物类别解表药6754次,补虚药5173次,化痰药3674次,平肝熄风药3618次,祛风湿药3548次,活血化瘀药2197次,理气药2118次,利水渗湿药1197次,开窍药936次,安神药541次,化湿药201次,收涩药97次等。2.5药物归经肝经20980次,脾经18079次,肺经16839次,胃经8368次,肾经6070次,膀胱经3647次,胆经3418次,心包经2289次,大肠经1145次等。2.6药物功效祛风药7810次,清热药6515次,止痛药6454次,平肝药5280次,健脾药4675次,化痰药4604次,燥湿药4500次,解表药4182次,活络药4035次,明目药3639次,生津药3551次,散结药3430次,熄风药3266次等。2.7药物性味辛味药 17908 次(32.02%),甘味药 14488 次(25.90%),苦味药 12812 次(22.91%),酸味药3385次(6.05%),咸味药2485次(4.44%),微苦药2407次(4.30%),淡味药1168 次(2.09%)等。温性药 1 1253 次(32.69%),平性药 7289 次(21.18%),寒性药 4888 次(14.20%),微寒性药4439次(12.90%),微温性药3293次(9.57%),凉性药3235次(9.40%)等。结论:1多发性抽动症于男孩的发病率较女孩高;发病年龄多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平均病程2年以上;TS患儿中频率最多的症状为运动性抽动的眨眼,其次是发声性抽动的吭吭声。其次为吸鼻、扭颈、耸肩、皱眉、甩头、翻眼等。头面部抽动出现频率较多,而甩手、跺脚、鼓肚等四肢及腹部抽动出现频率较少。2疾病疗效评分表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表的结果差异较大,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结果趋于临床控制,由于疾病疗效评定标准较高,因此疾病疗效评分结果较难达到临床控制。考虑中医评分表的评定标准不甚客观,故设计上需要进一步改进。3 TS患儿的常见共患病中ADHD占大多数,其后依次为遗尿、OCD、抑郁症、孤独症。4总结出导师对TS及其共患病多从“风、痰”立论,病在肝脾的临证思路,从常用治法及常用药物用药规律上体现了导师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本病的辨证思路。
王艳[10](2014)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及其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本研究旨在将西医现代整体护理观与中医辨证施护观有机结合,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2、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3、通过临床论证和效果评价反馈,探索出适合抽动症患儿的科学、系统化的干预方法。4、探索出一系列集中西医药物、饮食、心理(情志调护)、生活起居、运动指导及生活保健等,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宣传资料。5、以试验研究的结果和基本理论方法为依据,使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及其照顾者中得到推广应用。研究方法1、将156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阳亢风动型、痰热扰心型、脾虚肝郁型和肾虚肝旺型4种证型。2、对照组样本量为78例,在常规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抽动症的护理常规进行干预;干预组样本量为7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系统化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同时,根据各证型分别对患儿照顾者进行药物、饮食、运动、心理(情志)、家庭、社会支持等方面,个体化指导和干预。3、两组试验对象均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中文版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中文版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等进行效果评价。4、采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综合分析,干预后,两组患儿中文版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说明采用两种不同的干预方法后,对改善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抽动症状的效果是不同的,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照顾者ZBI负担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说明对两组患儿照顾者进行不同方式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照顾者的负担不同,干预组在减轻照顾者负担方面优于对照组。3、干预后,两组照顾者对医院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比较显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说明对两组患儿照顾者进行不同方式干预后,干预组照顾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4、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干预前后照顾者负担评分各维度进行组内比较,两组于预前后身体维度组内评分、对照组社交维度组内评分、心理维度组内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干预前后经济维度组内评分、干预组社交、心理维度组内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说明仅通过对照组常规中医治疗和护理对抽动症患儿照顾者的身体、社交、心理的负担没有影响,而配合进行干预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则对抽动症患儿照顾者的社交、心理负担起到了一定的缓解效果;在经济负担维度分析结果中,发现两组均存在经济压力和负担。研究结论1、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方案对治疗抽动症患儿的疗效、改善照顾者负担、提高医院满意度方面有差异,干预组对减轻抽动症严重程度、缓解照顾者负担、增加就诊者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对照组。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干预组中患儿照顾者的负担得到缓解,主要在于社交负担和心理负担减轻。2、干预前后,两组通过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在经济负担维度中,两组均存在经济压力和负担,这与抽动症患病时间长,大多数患儿进行门诊就医无法参与医保有关,因此应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降低抽动症自付医疗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3、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减轻抽动症严重程度、缓解照顾者负担、提高医院满意度有效,在干预过程中受试者依从性较好且积极配合完成此种干预方案,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及具体干预方式,针对抽动症患儿及其照顾者的现状,顺应了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可以在医院、社区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二、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心理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心理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耳穴贴压联合强志方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肾志不足证)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方案施行标准 |
三、样本量估算 |
四、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病例标准 |
(四)排除病例标准 |
(五)脱落及中止标准 |
(六)脱落及中止后的处理 |
五、研究方法 |
(一)分组方案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六、不良反应程度判断标准 |
七、统计学方法 |
八、研究结果 |
(一)病例完成情况 |
(二)样本基线情况 |
(三)疗效指标 |
(四)不良反应与安全指标比较 |
讨论 |
一、中医学对TS认识 |
(一)病名溯源 |
(二)历史沿革 |
二、基于“肾藏志”理论辨证TS |
(一)“肾藏精舍志”是精神行为活动产生的基础 |
(二)“肾生髓充脑”对精神行为活动的产生起主导作用 |
(三)“做强”和“伎巧”是肾志在精神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
(四)“神魂魄意志”和谐是精神行为活动的保障 |
三、强志方组方规律探究与药物分析 |
(一)组方分析 |
(二)现代药理分析 |
四、耳穴贴压治疗TS机理与选穴分析 |
(一)肾志的强弱可外显于耳窍 |
(二)耳通过经络对肾志产生内在影响 |
(三)治疗选穴依据 |
(四)现代医学对刺激耳部特定穴位治疗TS的认识 |
五、耳穴贴压联合强志方治疗TS优势分析 |
六、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一)治疗前病例资料比较 |
(二)治疗前相关积分比较 |
(三)临床症状比较 |
(四)疗效比较 |
(五)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
七、结论 |
八、问题存在与展望 |
(一)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二)下一步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外治疗法治疗 Tourette 综合征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心理联合利培酮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YGTS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论 |
(3)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1.1 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
1.2 对本病病因的认识 |
1.3 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
1.4 对本病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本病的病因 |
2.3 本病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治疗方案 |
1.8 观察指标 |
1.9 观察周期 |
1.10 疗效评定 |
1.11 不良反应观察 |
1.12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研究完成情况 |
2.2 一般资料分析 |
2.3 疗效分析 |
2.4 安全性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导师经验分析 |
3 组方分析 |
3.1 药物组成 |
3.2 随症加减 |
3.3 组方分析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心理护理联合利培酮治疗图雷特综合征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YGTSS总分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沙盘游戏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平肝-止搐颗粒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
1.2.3 疾病疗效观察指标 |
1.2.4 疗效评价标准 |
1.3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YGTSS评分比较 |
3 讨论 |
(6)儿童抽动症的辨证施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 |
1.1 专科 |
1.2 专病 |
2 常见证候要点及治法 |
2.1 痰火内扰证 |
2.2 肝风内动证 |
2.3 脾虚肝亢证 |
2.4 阴虚风动证 |
3 护理要点 |
3.1 一般护理 |
3.2 情志调理 |
3.3 饮食指导 |
3.4 用药护理 |
3.5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4 康复指导 |
4.1 家庭护理 |
4.2 心理护理 |
4.3 饮食护理 |
(7)菖麻熄风片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对肝亢风动型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试验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 |
3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基线数据分析 |
1.1 治疗前两组YGTSS量表评分总积分情况比较 |
1.2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
2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比较 |
3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TS的研究 |
2 中医对TS的认识 |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2 中医药治疗TS概述 |
3 菖麻熄风片组方原则及方义分析 |
3.1 菖麻熄风片的主治功效 |
3.2 方义分析 |
3.3 方中单味药的临床研究 |
4 心理疗法和行为干预 |
4.1 古代医家的认识 |
4.2 现代医家的认识 |
4.3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5.1 临床总疗效分析 |
5.2 治疗前后YGTSS量表评分总积分情况比较分析 |
5.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分析 |
5.4 随访复发率情况比较分析 |
6 安全性分析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菖麻熄风片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对肝亢风动型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观察 |
附录2: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 |
附录3:TS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 |
附录4: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5:建议的对抗反应 |
附录6: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心理护理在清心化痰颗粒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焦虑症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实验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9)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学研究现状概述 |
1 中医学对TS的认识 |
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共患病的关系 |
3 中医治疗 |
4 数据挖掘信息技术及中医复杂关系分析系统在中医药研究中的作用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现状概述 |
1 现代医学对TS的认识 |
2 流行病学 |
3 发病机制 |
4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共患病的关系 |
5 TS与儿童智商 |
6 TS与感统失调的关系 |
7 TS与脑电图的关系 |
8 TS的治疗 |
9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与分析 |
前言 |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1 TS患儿研究结果 |
1.1 资料情况 |
1.2 实验室检查分析 |
1.3 临床特征分析 |
1.4 中医证型及证候特点 |
1.5 治法 |
1.6 用药规律 |
1.7 利用复杂网络法进行核心药物分法 |
2 TS共患病患儿研究结果 |
2.1 TS共患病人口学分析 |
2.2 实验室检查分析 |
2.3 临床特征分析 |
2.4 TS共患病分布及中医证型特点 |
2.5 各共患病的用药分析 |
讨论 |
1 一般情况 |
2 导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及其共患病的经验总结 |
2.1 导师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总体认识 |
2.2 导师对TS共患病的认识 |
3 用药规律 |
4 结论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及其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操作性定义 |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讨论 |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西医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及其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四、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耳穴贴压联合强志方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肾志不足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 耿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心理联合利培酮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 李晓丹,陈建,占家铣,林榕,林莺. 蛇志, 2021(02)
- [3]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媛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心理护理联合利培酮治疗图雷特综合征疗效观察[J]. 郑育峰,黄俊清,连咏,林莺,温爱华,许莹,赵潮华. 心理月刊, 2021(05)
- [5]沙盘游戏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平肝-止搐颗粒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J]. 张丹,李斐斐,宫琦,石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08)
- [6]儿童抽动症的辨证施护[J]. 董丽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9)
- [7]菖麻熄风片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对肝亢风动型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镕馨.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心理护理在清心化痰颗粒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焦虑症中的效果观察[J]. 何小仁,廖凯明,谭晓玲. 社区医学杂志, 2014(09)
- [9]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D]. 李珉景(LEE MIN KYOUNG).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10]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及其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D]. 王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