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功率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冻疮38例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Surgical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1](2022)在《冻伤中医诊疗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件主要针对冻伤提供以中医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诊断和治疗建议。供中医外科医师、中医内科医师、社区医师及护理人员参考使用。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冻伤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实践活动,加强对冻伤患者的管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冻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199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制定了《冻疮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并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中医外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
李晓朋[2](2021)在《复方藤椒冻疮水凝胶的处方工艺、质量标准及其药效学研究》文中认为
林琳,李玉霞[3](2020)在《近10年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压疮的临床研究综述》文中认为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PubMed数据库,筛选后最终获得近10年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压疮的临床研究文献19篇,其中中文17篇,英文2篇。临床常用于压疮照射治疗的低强度激光主要有半导体激光、He-Ne激光。激光照射治疗压疮的疗效与压疮的分期以及激光的参数相关,对Ⅰ期压疮效果最好,且与激光疗效密切相关的参数主要是波长和能量密度。现对近10年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压疮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杨笔强[4](2017)在《激光照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环境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全球的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近年来,allergic rhinitis已成为高盛行率的慢性呼吸道病。如今人们生活的周遭环境大大的改变中,这种致敏性鼻炎的发作期时间也越来越快。过敏性鼻炎AR患者估计约有1/4的成人和1/3以上的儿童为此所苦忧。医疗保健新闻中所谓的使用低能量激光照射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在医学文献中并没有收寻到太多实证医学的基础,低能量激光照射是否真的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目前的医学实证仍十分薄弱。本研究旨在通过多项客观疗效指标,全面量化评估激光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评策与分析的症状积分量表(Rhinitis symptom rating scale,RS)、血清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Serum-specific serum immunoglobulin)IgE抗体及鼻腔渗出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计数等;以多项疗效指标的影响评策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从而更进一步分析其治疗的机理反应程序,来提供治疗AR的临床参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位患者随机分配分成治疗和对照两组,组定3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激光疗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方案;通过对照治疗前后统计的RS症状积分量表、血清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Serum-specific serumimmunoglobulin)IgE抗体、鼻腔渗出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计数指标、尼莫地平法计算JOA量表积分的改善率;在治疗的前后进行RS、IgE、Eosinophils治疗观察对照和数字化的统计分析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关疗效指标数据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后,再以SPSS19.0统计软体进行数据统计的分析及描述。成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故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比较,症状积分量表疗效指标数据、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疗效指标数据、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疗效指标数据均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种射治疗方案,都能有效改善患者疗效指标数据。3、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的组间对照(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激光疗法配合针灸比单纯针灸更能有效缓解患者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症状。4、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没有出现副作用,表明两种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方案,在治疗进行时都非常安全。结论:运用激光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肺气虚型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一种两个疗程内即起效的新综合疗法,而且具有疗效较持久、高安全高清洁性、操作简易、具易于标准化及推广的特点,能为制订治疗allergic rhinitis规范化的外治方法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更可以成为中医居家医疗照护过敏性鼻炎的工具现代化。
崔壤仁[5](2014)在《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作出评价,予以明确临床实用价值。方法:1.分组:将随机号降序排列把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74例,对照组76例。2.治疗方案:试验组内服加味龙牡二妙汤治疗(生龙骨30g,煅牡蛎30g,黄柏20g,苍术15g,仙鹤草30g,防风10g,地榆炭30g,侧柏炭20g),每日1剂,水煎200m1,分早晚2次温服。同时外用中药煎剂(苦参5g,马齿苋5g,马鞭草5g)煎药汁冷湿敷,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对照组内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口服,每晚1次。同时外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适量外涂,每日早晚各用1次。3.观察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初诊、初诊后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的复诊情况,8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统计疗效。每次复诊时,记录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EASI评分、VA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用药及合并用药情况等。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症状、程度、是否经过特殊处理、消失时间等。疗程结束后,痊愈或显效的患者随访6个月,期间每4周记录一次给患者进行EASI评分、VAS评分、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观察者总评及患者自我总评。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5月版)制定。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视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EASI评分、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各项皮肤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个治疗前后各项皮肤症状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皮肤症状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治疗1周后皮损严重程度及VAS评分有显着改善,治疗2周后皮损面积及EASI评分即得到改善,坚持治疗8周后各项皮肤症状及体征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与治疗1周后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及VAS评分即得改善,EASI评分治疗2周后开始明显改善。但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不显。3.复发率及安全性比较:随访6个月,两组相比试验组仅3例复发,复发率为7.9%,复发时间4.83±1.26月;对照组有15例复发,复发率为49.6%,复发时间3.83±1.52月。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其复发时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于用药第2周出现轻度头晕等不良反应。4.综合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83.8%,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生活质量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生活质量评分与EASI评分的相关分析发现各组治疗前、后各个生活质量评分总分与EAS1分值均呈正相关(P<0.0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差值与EASI评分差值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肯定,可以显着改善患者各项皮肤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效果相当。加味龙牡二妙汤及外用中药煎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性。并在维持病情稳定、延缓复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治疗1周后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程度方面均得到改善,皮损严重程度及EASI评分从治疗2周后开始显着改善,坚持治疗8周以上为宜。加味龙牡二妙汤方具有镇心安神、除湿止痒之功效。此方组方原理紧扣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药理理论,不仅可减轻湿疹的皮损症状,还可安神止痒,改善睡眠质量。且可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本试验结束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可降低湿疹的复发率,对改善患者的体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味龙牡二妙汤及外用中药煎剂具有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安全可靠、且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叶婷婷[6](2011)在《氦氖激光治疗炎症性皮损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氦氖激光在治疗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方法:150例皮肤溃疡(溃疡组)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溃疡部位,每日碘伏消毒加氦氖激光照射,每次20分钟;乙组:溃疡部位,每日碘伏消毒。该组患者平均疗程2周,治疗一个月后判定疗效。190例伴有渗出的急性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患者(湿疹组),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及外用1%氢化考的松乳膏(氢考)、渗出部位进行氦氖激光照射,每次20min,1次/d;乙组: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及外用1%氢化考的松乳膏;治疗一周后判定疗效。11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毒组),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口服抗病毒药物加氦氖激光照射,每次20分钟;乙组:单纯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一周后判定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溃疡组:甲组(78例)有效45例,有效率57.69%;乙组(72例)有效23例,有效率31.94%。两组有效率χ2=10.0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疹组:甲组(100例)有效31例,有效率31.00%;乙组(90例)有效5例,有效率0.06%。两组有效率χ2=35.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组:甲组(53例)有效34例,有效率64.15%;乙组(57例)有效19例,有效率33.33%。两组有效率χ2=10.4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氦氖激光照射在治疗皮肤溃疡、湿疹、病毒感染性疾病等炎症性皮损中有显着疗效。2.氦氖激光治疗感染性、外伤性、外科术后及小面积的肿瘤所致的皮肤溃疡效果较佳,治疗深在的溃疡如(褥疮、血管炎)及长期因血液循环及糖尿病所致的淤积性溃疡方面疗效欠佳。3.氦氖激光与传统的治疗皮肤溃疡、湿疹、病毒感染性疾病等的方法相比更加方便、快捷、依从性好、无痛苦及无毒副作用。氦氖激光是一种对人体无害,无痛苦的激光,临床上可大力推广。4.氦氖激光是治疗多种炎症性皮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韦金欣,万开成[7](2010)在《He-Ne激光联合地雷他定治疗局限性瘙痒症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观察He-Ne激光联合地雷他定治疗局限性瘙痒症疗效。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服用地雷他定(5mg,qd),对照组增加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bid)。治疗组增加He-Ne激光照射(20min,qd)。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愈率32.4%,有效率88.2%。对照组治愈率10.4%,有效率55.2%。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He-Ne激光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局限性瘙痒症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卞学平,张志宏,王利君,王军辉,夏飞飞[8](2009)在《两种波长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冻疮120例》文中研究指明冻疮是北方地区冬季常见皮肤疾病,因低温潮湿等因素所致,以往临床常规治疗多采用口服血管扩张剂,外用抗生素软膏或冻伤膏等,但疗程较长,创面愈合较慢,疗效欠佳。曾有报道采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冻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观察不同波长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冻疮的疗效,我们采用相同
李景,张明竹[9](2009)在《He-Ne激光治疗慢性唇炎80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佳[10](2009)在《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合评价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制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诊疗和操作标准,促进该法的临床推广应用。并通过该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对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讨论。方法:采用中央随机方法,由国家药品临床研究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GCP中心)承担分配隐藏、中央随机和数据管理。成都、广州、武汉三个城市共九个研究中心承担研究任务。本次试验采用了来自成都、武汉共六个研究中心的部分数据。病例收集时间为为2008年1月4日~2008年12月31日。共纳入167例病例,脱落6例,剔除3例,无中止病例。治疗1组采用铺棉灸疗法(n=61),治疗2组采用叩刺拔罐法(n=5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n=51)。采用综合疗效评分、疱疹指标、疼痛指标、安全性指标和耐受性指标等对三组进行疗效评价,以综合评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结果:基线情况比较:三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综合疗效比较: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显着疗效,总有效率91.7%,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铺棉灸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评分有显着改善,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指标比较:铺棉灸组结痂时间比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短(P<0.05);止疱时间及脱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标比较:①铺棉灸组治疗前后疼痛明显减轻,组间比较治疗后疼痛程度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铺棉灸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在镇痛即刻效应方面,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铺棉灸组镇痛起效时间随之缩短,而镇痛维持时间随之增长。③三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第30、60天随访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第90天铺棉灸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连续动态观察比较:①铺棉灸组第8-11天和第22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强度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三组疼痛缓解程度前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第8-11天及第22、30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60、90天随访,三组间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综合疗效评分单项指标的连续观测上,“局部痛”在第8-11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天,铺棉灸组“烧灼感”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疱数目”在治疗第8、9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疹”在第7、8、10、11天,铺棉灸组疗效不如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余单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比较:三组治疗方法临床安全性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耐受性指标比较:三组耐受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棉灸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具有良好疗效,不差于叩刺拔罐疗法及常规西药疗法(口服伐昔洛韦为主)。在促进带状疱疹结痂时间、降低疼痛强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优于叩刺拔罐组和对照组。铺棉灸疗法临床操作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二、低功率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冻疮38例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功率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冻疮38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冻伤中医诊疗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适用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3.1 冷伤/冷损伤(cold injury) |
3.2 冻伤(frostbite)/冻结性冷伤(freezing cold injury) |
3.3 非冻结性冷伤(nonfreezing cold injury) |
3.4 低体温症(hypothermia)/冻僵(frozen stiff) |
4 病因病机 |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
5.1 诊断要点 |
5.1.1 非冻结性冷伤(冻疮) |
5.1.2 冻结性冷伤(冻伤) |
5.1.3 全身性冻伤(冻僵) |
5.2 辅助检查 |
5.3 鉴别诊断 |
5.3.1 类丹毒 |
5.3.2 多形性红斑 |
5.3.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5.3.4 雷诺病 |
6 辨证 |
6.1 寒凝血瘀证 |
6.2 瘀滞化热证 |
6.3 气血两虚证 |
6.4 寒盛阳衰证 |
7 治疗 |
7.1 治疗原则 |
7.2 急救复温 |
7.3 辨证论治 |
7.3.1 寒凝血瘀证 |
7.3.2 瘀滞化热证 |
7.3.3 气血两虚证 |
7.3.4 寒盛阳衰证 |
7.4 中成药[2] |
7.5 外治疗法 |
7.6 针灸疗法 |
7.6.1体针 |
7.6.2 电针 |
7.6.4 灸法 |
7.6.5 耳穴法 |
7.6.6 皮肤针法 |
7.7 物理治疗 |
8 预防与调护 |
8.1 锻炼身体 |
8.2保暖防寒 |
8.3 饮食调护 |
(3)近10年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压疮的临床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检索概况 |
一、文献检索方法。 |
激光照射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 |
一、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压疮。 |
二、He-Ne激光照射治疗压疮。 |
三、激光照射对于不同分期压疮的疗效。 |
四、不同激光波长对压疮的临床疗效。 |
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机制研究现状 |
(4)激光照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中医学病因病机 |
(一) 病名概述 |
(二) 病因 |
(三) 基本病机 |
二、中医治疗 |
(一) 中医内治法 |
(二) 中医外治法 |
(三) 综合疗法 |
三、过敏性鼻炎的中医实验研究进展 |
第二节 过敏性鼻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一、过敏性鼻炎于现代医学的定义与盛行率 |
(一) 定义 |
(二) 分类 |
(三) 流行病学发病率 |
二、现代医学西医病因病机 |
(一) 病因 |
(二) 发病机制 |
三、临床表现 |
四、实验室检查 |
(一) 皮肤点刺试验 |
(二)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
(三) 鼻抹片 |
五、诊断标准 |
(一)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诊断依据 |
六、现代医学治疗 |
(一) 一般治疗 |
(二) 药物治疗 |
(三) 特异性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 |
(四) 手术治疗 |
第三节 激光照射 |
一、激光 |
二、光动力疗法的发展应用 |
三、医疗激光应用 |
四、激光照射组织后之现象 |
(一) 镭射光接触组织后的变化 |
(二) 激光束照射组织后的四个机制 |
五、低能量激光Low Level Laser |
六、激光穴位照射 |
(一) 穴位激光疗法进展取得极大的主要表现 |
(二) 主要刺激区 |
(三) 适应症 |
(四) 器具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二)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六、脱落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临床分组 |
二、治疗方法 |
(一) 针具选用 |
(二) 实验器材与设备 |
(三) 治疗组(针刺+激光组) |
(四) 对照组(单纯针刺组) |
(五) 疗程 |
三、观察指标 |
(一) 安全性指标检测 |
(二) 治疗积分指标 |
第三节 常见意外情况处理 |
一、晕针 |
一、皮下瘀斑 |
三、皮肤过敏 |
四、疼痛 |
五、水肿 |
六、局部灼热感和皮肤发红现象 |
七、瘢痕增生 |
八、色素沉着 |
九、皮肤脱屑 |
第四节 疗效评定标准 |
一、症状计分 |
二、免疫球蛋白总IgE |
三、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四、疗效评定 |
五、资料收集方法 |
六、统计方法 |
第五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基线比较 |
(一) 性别 |
(二) 年龄 |
(三) 病程 |
(四) 治疗前症状积分 |
三、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
(一) 症状积分 |
(二) IgE水平 |
(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四) 疗效评定 |
第六节 分析与讨论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一) 诊断依据 |
(二) 疗效分析 |
(三) 血清特异性IgE分析 |
(四)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析 |
(五) 疗效分析 |
(六) 安全性分析 |
二、低能量激光治疗过敏性鼻炎 |
三、低能量激光照射鼻三针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依据 |
四、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优势和起效机制 |
五、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5)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湿疹的中医研究概况及进展 |
1 对湿疮病名的认识 |
1.1 按临床特征命名 |
1.2 按部位命名 |
2 对湿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中医古代文献中的病因病机 |
2.2 现代中医对湿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湿疮的治疗进展 |
3.1 古代文献中的记载 |
3.2 当代名家治疗湿疮的经验 |
3.3 现代中医对湿疮治疗的研究 |
4 现代中医对湿疹的实验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湿疹的西医研究概况及进展 |
1 湿疹的概念及分类 |
2 湿疹的流行病学研究 |
3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1 过敏原 |
3.2 皮肤菌群及感染因素 |
3.3 遗传因素 |
3.4 免疫因素 |
3.5 皮肤屏障功能 |
3.6 心理因素 |
4 湿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4.1 湿疹临床表现 |
4.2 湿疹的鉴别诊断或误诊 |
5 湿疹的治疗 |
5.1 系统性治疗 |
5.2 局部治疗 |
5.3 光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案 |
3.3 观察方法 |
3.4 观察指标 |
4 疗效评定 |
4.1 疗效判定标准 |
4.2 安全性判定标准 |
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基线比较 |
1.1 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比较 |
1.2 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程比较 |
1.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
1.4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 疗效评价 |
2.1 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 |
2.2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4 综合疗效评价 |
2.5 生活质量评价 |
3 安全性评价 |
3.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 |
3.2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
3.3 安全等级评价结果 |
3.4 复发情况评价 |
讨论 |
1 加味龙牡二妙汤治疗湿疹的理论基础 |
1.1 湿疹的病因病机 |
1.2 ‘镇心安神,除湿止痒’的治则提出 |
2 加味龙牡二妙汤组方原理 |
2.1 加味龙牡二妙汤的组成 |
2.2 组方药物分析及方解 |
2.3 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
3 外用中药煎剂介绍 |
4 对照药物介绍 |
4.1 盐酸西替利嗪片(Cetrizine Hydrochloride) |
4.2 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1%Hydrocortisone Butyrate Cream) |
5 试验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
5.1 试验结果分析 |
5.2 安全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氦氖激光治疗炎症性皮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二、正文 |
(一) 前言 |
(二) 材料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三、文献综述 |
(一) 正文 |
(二) 参考文献 |
四、致谢 |
(7)He-Ne激光联合地雷他定治疗局限性瘙痒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治疗结果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10)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英文缩略语表 |
引言 |
1 课题来源 |
2 研究背景 |
3 关于铺棉灸疗法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试验设计 |
1.1 研究设计类型 |
1.2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 |
1.3 随机方法 |
1.4 盲法设计及实施 |
1.5 对照 |
2 研究人群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及脱落处理 |
2.5 研究中止原则 |
3 试验方法 |
3.1 中央随机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随访 |
3.4 合并用药 |
3.5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
3.6 研究人员资质情况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观察项目 |
4.2 一般体格检查 |
4.3 安全性观察 |
4.4 疗效观察指标 |
4.5 其他指标 |
5 试验指标评价 |
5.1 可比性评价 |
5.2 疗效评价 |
5.3 安全性评价 |
5.4 其他指标评价 |
6 统计分析 |
6.1 统计分析计划书 |
6.2 数据录入与提取 |
7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7.1 试验方案的优化 |
7.2 研究影响因素的控制 |
7.3 实验室指标的质量控制 |
7.4 研究培训 |
7.5 保障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
7.6 质量控制体系 |
8 伦理学审查 |
8.1 伦理审查体系 |
8.2 受益与风险 |
8.3 知情同意 |
8.4 受试者的医疗与保护 |
9 临床研究流程图 |
10 试验结果 |
10.1 受试者入选情况 |
10.2 可比性分析 |
10.3 疗效评价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2.1 病名来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辩证论治 |
3 关于治疗方法的讨论 |
3.1 配穴组方的确定 |
3.2 配穴分析 |
4 关于特色疗法—铺棉灸疗法的讨论 |
4.1 概述 |
4.2 铺棉灸治病机制 |
4.3 铺棉灸法的临床应用 |
4.4 选择铺棉灸法的意义 |
4.5 铺棉灸操作的注意事项 |
4.6 关于形成铺棉灸疗法操作标准的讨论 |
5 关于试验结果的讨论 |
5.1 受试者入选情况 |
5.2 可比性分析 |
5.3 疗效分析 |
6 关于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讨论 |
6.1 循证医学对针灸临床试验的指导意义 |
6.2 临床研究的设计思路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带状疱疹现代研究进展 |
1 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研究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1 病因学研究 |
2.2 发病机制 |
2.3 诱发因素 |
2.4 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 |
3 治疗 |
3.1 物理疗法 |
3.2 药物治疗 |
3.3 神经节阻滞疗法 |
3.4 中西医结合疗法 |
3.5 其他疗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2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
2.1 毫针针刺 |
2.2 叩刺拔罐 |
2.3 围刺 |
2.4 火针 |
2.5 穴位注射 |
2.6 电针 |
2.7 耳穴 |
2.8 灸法 |
2.9 综合疗法 |
2.10 铺棉灸疗法 |
2.11 特色疗法 |
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
3.1 毫针针刺 |
3.2 电针 |
3.3 叩刺拔罐 |
3.4 火针 |
3.5 穴位注射 |
3.6 综合疗法 |
3.7 特色疗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铺棉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 皮肤疾病 |
1.1 带状疱疹 |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1.3 神经性皮炎 |
1.4 银屑病 |
1.5 其他皮肤疾病 |
2 神经系统疾病 |
3 其它疾病 |
4 名家经验介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件2:临床评价量表 |
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 |
附件3:典型病例 |
典型病例1 |
典型病例2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低功率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冻疮38例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冻伤中医诊疗指南(2022年版)[J]. Surgical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药通报, 2022(02)
- [2]复方藤椒冻疮水凝胶的处方工艺、质量标准及其药效学研究[D]. 李晓朋.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3]近10年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压疮的临床研究综述[J]. 林琳,李玉霞.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20(02)
- [4]激光照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杨笔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5]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D]. 崔壤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6]氦氖激光治疗炎症性皮损的疗效观察[D]. 叶婷婷. 大连医科大学, 2011(06)
- [7]He-Ne激光联合地雷他定治疗局限性瘙痒症疗效观察[J]. 韦金欣,万开成. 医学信息, 2010(07)
- [8]两种波长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冻疮120例[J]. 卞学平,张志宏,王利君,王军辉,夏飞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9(04)
- [9]He-Ne激光治疗慢性唇炎80例[J]. 李景,张明竹.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9(02)
- [10]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D]. 刘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