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一、Correlation of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serum concentration and prognosis hi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论文文献综述)

王莉,张国军[1](2021)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TBI)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的浓度及动态变化,探讨其在TBI患者早期诊断、分型、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市延庆区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06例为病例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诊断的损伤类型将其分为硬膜下血肿组、硬膜外血肿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简称血肿出血肿组)、脑挫裂伤组、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及未见明显异常组;通过3个月的回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 GOS),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病例组第1、3、5天血清NSE的浓度,分析血清NSE浓度与外伤性脑损伤及其主要临床特征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NSE浓度作为患者预后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结果 TBI各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NSE的浓度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中度组动态水平呈下降趋势,而重度组是先升高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在CT诊断的损伤类型分组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NSE动态浓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浓度与其GCS、GO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评价显示,对TBI患者伤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效果以第3天血清NSE浓度最佳,此时预测结果与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较高(30%)。结论血清NSE作为一种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客观、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在TBI的诊断分型和病情进展以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较高。

岑贞颐[2](2021)在《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颅内感染并颅内压升高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血浆钙连接蛋白B(Plasma Calnexin 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乳酸LA(Lactic Acid,L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以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颅内感染并颅内压升高的患儿96例为病例组;按脑脊液压力升高水平分为轻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两个亚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儿童96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S100B、NSE、LA水平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重度升高组患儿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视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1.9%、85.7%、76.2%和57.1%,轻度升高组为24.1%、59.3%、31.5%和18.5%;重度升高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视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均高于轻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月~3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117.48±9.81mm H2O,重度升高组为159.53±12.42 mm H2O;4~6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192.40±9.27 mm H2O,重度升高组为272.62±21.81mm H2O;7~15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234.44±24.46 mm H2O,重度升高组为299.10±26.49mm H2O。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型病例脑脊液压力均值高于同组的轻型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升高组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肌酐、脑脊液乳酸(CSF-LA)水平较轻度升高组高,重度升高组血PH值、碳酸氢盐、脑脊液氯水平、血纤维蛋白原(Fbg)较轻度升高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升高组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脑脊液细胞总数、中性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乳酸脱氢酶(LDH)、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蛋白定量与轻度升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96例患儿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检出率为67.8%(65例),其中重度升高组为78.6%(33例),轻度升高组为38.9%(21例),重度升高组头颅MRI影像学改变高于轻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MRI及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病灶检出率,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亚组血清S100B、NSE及LA水平变化特征为对照组<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100B、NSE、LA水平为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不同病因组血清和脑脊液S100B、NSE、LA水平为结脑组>化脑组>病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以CSF-LA为因变量,S100B和NSE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1)相关分析:血清S100B与CSF-LA定量(r=0.381,P=0.000),脑脊液S100B与CSF-LA定量(r=0.350,P=0.001);血清NSE与CSF-LA定量(r=0.348,P=0.001),脑脊液NSE与CSF-LA定量(r=0.297,P=0.003);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以脑脊液压力为因变量,S100B和NSE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2)相关分析:血清S100B与脑脊液压力(r=0.472,P=0.000),脑脊液S100B与脑脊液压力(r=0.464,P=0.000);血清NSE与脑脊液压力(r=0.579,P=0.000),脑脊液NSE与脑脊液压力(r=0.593,P=0.000)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7)回归分析:以血清S100B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血清S100B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12(P<0.05);以脑脊液S100B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脑脊液S100B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31(P<0.05)。以血清NSE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血清NSE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0.196(P<0.05);以脑脊液NSE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脑脊液NSE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8(P<0.05)。结论:(1)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的脑脊液压力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脑脊液压力升高值越大,患儿临床表现越严重,合并各器官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越高。(2)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头颅MRI无特异性改变,但颅内压升高越明显,MRI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3)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可正向影响CSF-LA定量,即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越高,CSF-LA定量越高,脑脊液压力升高也越大,患儿发展成为重度感染性颅内高压的可能性越大。(4)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LA含量水平对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的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习书晗[3](2021)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资料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临床数据,以期为总结颅脑损伤的发生类别及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明确针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康复等治疗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判断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的具体改善情况,为针刺运用于该类疾病的救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加常规西医治疗,不限定选穴、补泻手法、留针时间及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样本量、随机方法、治疗方案、结局指标、治疗时间、病程、随访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2376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近5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受伤原因、主要诊断、入院后治疗方式、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等信息。使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研究,以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1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常规西医治疗,针刺方案为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取穴操作参照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实施手法后,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周期为4周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以GC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CRS-R评分、苏醒率、苏醒时间为次要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3个月后,以有效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得到文献894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61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Meta结果显示:针刺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GCS评分、苏醒率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结果疾病特征分析结果:共纳入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4.2倍,其中青春期至青年晚期患者(14岁~45岁)所占比例最高(52.9%)。职业方面,工人最多,所占比例为49.62%;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79.5%;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所占比例为91.16%。损伤类型方面,占位性血肿占比最高,为37.3%,其次是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接近5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损伤类型。在急性期,有42.5%的患者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44.2%的患者曾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63%的患者曾行胃管插管,48.4%的患者曾行尿管插管。出院时,超过86.48%的患者出院时情况好转,13.51%的患者未愈。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颅脑损伤患者所有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睁眼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量表评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84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对比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值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住院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量表(CRS-R)评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资料显示: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以男性居多,以处于青春期至青年晚期的中青年患者为主,职业以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因此,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的道路安全宣传。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症较多,急性期临床表现比较严重。2.针刺不仅能够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后遗症,还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3.针刺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苏醒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潘达,孟伟阳,胡飞虹,金灿,闻浩,陈大庆[4](2020)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指标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9例创伤性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人员的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并经GO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定患者预后;选择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和预后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中型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均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和预后GOS评分显示为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3、-0.751,P均<0.05)。结论监测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能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反映,为临床医师评估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康复质量提供参考,即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越高,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越差。

黄骥[5](2020)在《重型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动态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两院进行体格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后第1、4、7天血清NSE、hs-CRP表达水平。根据就诊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情况将患者分为特重型和重型,对两组颅脑损伤病人血清NSE及hs-CRP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比较三组患者血清NSE、hs-CRP的水平,探讨NSE、hs-CRP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类型的关系。结果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SE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s-CRP水平在重型组和特重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NSE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s-CRP水平在3种不同类型颅脑损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NSE及hs-CRP水平增高与疾病的发生相关。血清NSE可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实验室指标,其含量愈高,提示脑损伤程度愈重;NSE还可作为早期辅助评价重型颅脑损伤类型的特异性指标;与hs-CRP相比,NSE对于不同颅脑损伤类型的诊断更具参考价值。

张容超[6](2020)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电针对TBI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电针治疗为干预手段,研究电针治疗对TBI大鼠模型脑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效应,以及该效应与PI3K/AKT信号通路之间的关联,以期揭示电针治疗TBI的部分效应机制,为TBI的电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160只SD大鼠(SPF级),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30只)、阻断剂组(30只)、电针+阻断组(30只)、电针组(30只)。在阻断剂组、电针+阻断组应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于造模(自由落体撞击法)术后24 h开始电针治疗(电针组、电针+阻断组),选穴:“百会、水沟、曲池、内关、足三里、涌泉”,每天1次,共治疗14 d。(1)对造模前1 d、电针治疗后3 d、7 d、14 d大鼠的行为学功能进行评价(平衡、行走、及神经功能等),对各评价时间点大鼠损伤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HE染色)改变和脑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进行观测,对各时间点大鼠血清中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进行观测,评价电针对TBI大鼠的治疗效应。(2)运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实验技术通过一系列实验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经电针治疗后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细胞凋亡因子(促凋亡:Bad、bak、bax;抗凋亡:bcl-xl、NF-k B、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观测,探讨电针治疗对TBI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因子的调节作用,及该效应与PI3K/AKT通路与之间的关联。(3)运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Real-time PCR实验技术通过一系列实验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电针治疗后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PI3K、PDK1、AKT、p-AKT及其m 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该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通路阻断剂(LY294002)及电针干预之间的关联。结果(1)行为学评价:造模前各组大鼠行为学功能评分之间比较,P>0.05;治疗后3 d、7 d、14 d相应评价时间点行为学功能评分,假手术组与空白组之间,P>0.05;在3个相应评价时间点,假手术组行为学功能评分结果优于模型组(P<0.01),而模型组结果优于阻断剂组(P<0.05);治疗后3 d,电针组大鼠的平衡、行走功能评价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0.05,而两组间其他行为学评价结果(神经功能、肢体回缩力)分别进行比较,P<0.05;治疗后7 d、14 d电针组大鼠的行为学功能评价结果均优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3个评价时间点,电针组评价结果均优于电针+阻断组(P<0.05);电针+阻断组与阻断剂组之间相比,在治疗后3 d、7 d,P>0.05,14 d时,P<0.05。(2)病理形态学:TBI大鼠损伤脑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治疗后3 d、7 d、14 d假手术组和空白组之间相比差异不明显,且结构正常;治疗后3 d:模型组大鼠的损伤脑组织炎症、水肿、核固缩现象较为明显;阻断剂组大鼠的损伤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构改变最为明显,受损部位有炎性细胞浸润、渗出较多、间质出血及水肿严重,组织空泡样改变明显,且出现坏死区域,坏死区细胞正常形态消失、不规则排列,核固缩及裂解明显;电针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结构表现与模型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优于电针+阻断组;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之间差异不明显;治疗后7 d、14 d:模型组大鼠的损伤脑组织炎症、水肿较前减轻,核固缩现象明显;阻断剂组大鼠的损伤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构改变最为明显,受损部位炎性细胞浸润较前增加、渗出较前减少、间质水肿严重,组织空泡样改变较前明显,坏死区域变大,且坏死区细胞正常形态消失,核固缩及裂解较前增加;电针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表现明显优于模型组、电针+阻断组,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之间可见差异。(3)血清中NSE的浓度: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治疗后3 d、7 d、14 d,假手术组与空白组间相比,P>0.05,模型组浓度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阻断剂组浓度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3 d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治疗后7 d、14 d电针组浓度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后的3个检测时间点,电针组浓度均低于电针+阻断组(P<0.01);阻断剂组与阻断+电针组相比较(治疗后3 d、7 d:P>0.05,14 d:P<0.05)。(4)脑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凋亡检测结果(以凋亡检测荧光图像平均光密度值高低表示):治疗后3 d、7 d、14 d,假手术组与空白组相比,P>0.05,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阻断剂组高于模型组(P<0.01);治疗后3 d,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电针组低于电针+阻断组(P<0.05);治疗后7 d、14 d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1),且低于电针+阻断组(P<0.05);在治疗后各时间点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间比较,P>0.05。(5)促细胞凋亡蛋白的变化:免疫荧光(IF)、Western-blot检测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Bad、bak、bax的表达情况(以IF图像平均光密度值高低表示):治疗后3 d、7 d、14 d的各相应时间点,假手术组与空白组间相比,P>0.05;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低于阻断剂组(P<0.05);在治疗后3 d,电针组与模型组间相比,P>0.05,而电针组低于电针+阻断组(P<0.05);在治疗后7 d、14 d的各相应时间点,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且低于电针+阻断组(P<0.05);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相比较,在治疗后3 d时,Bad、bak、bax检测结果P>0.05,在治疗后7 d时Bad、bak检测结果P>0.05,bax检测结果P<0.05,在治疗后14 d时,Bad、bak、bax检测结果P<0.05。(6)抗细胞凋亡蛋白的变化:IF、Western-blot检测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bcl-2、NF-k B、bcl-xl的表达情况(以IF图像平均光密度值高低表示):在治疗后3 d、7 d、14 d的各相应检测时间点,假手术组与空白组之间相比,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之间相比,P<0.05,模型组高于阻断剂组(P<0.05);在治疗后3 d,电针组与模型组之间相比,P>0.05,而电针组高于电针+阻断组(P<0.05);在治疗后7 d、14 d的各相应时间点,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且高于电针+阻断组(P<0.01);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相比较,bcl-xl在治疗后3个相应检测时间点,P>0.05,而bcl-2、NF-k B在治疗后3 d、7 d时,P>0.05,14 d时,P<0.05。(7)PI3K、PDK1、AKT、p-AKT的变化IF检测:IF检测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以IF图像平均光密度值高低表示):治疗后3 d、7 d、14 d相应时间点,假手术组各指标与空白组之间相比,P>0.05,模型组各指标与假手术组之间相比,P<0.05,模型组与阻断剂组之间相比,P<0.05;治疗后3 d电针组PI3K、PDK1、AKT的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P>0.05;治疗后7 d、14 d电针组PI3K、PDK1、AKT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的3个相应检测时间点,电针组PI3K、PDK1、AKT的表达量高于电针+阻断组(P<0.01),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之间相比,P>0.05。在各相应检测时间点,电针组AKT的磷酸化水平(p-AKT)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且高于电针+阻断组(P<0.01),此外,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之间相比,P>0.05。(8)PI3K、PDK1、AKT、p-AKT的变化Western-blot(W-b)检测:Wb检测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治疗后3 d、7 d、14 d相应时间点,假手术组各指标与空白组之间相比,P>0.05,模型组各指标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之间相比,P<0.05,模型组与阻断剂组之间相比,P<0.05;治疗后3 d,电针组PI3K、PDK1的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P>0.05,电针组AKT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7 d电针组PI3K、PDK1、AKT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相比(P<0.05);治疗后14 d,电针组PI3K、PDK1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AKT的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P>0.05;在3个相应检测时间点,电针组PI3K、PDK1、AKT的表达量高于电针+阻断组(P<0.01),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之间相比,P>0.05;在电针后各相应检测时间点,电针组AKT的磷酸化水平(p-AKT)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且高于电针+阻断组(P<0.01),此外,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之间相比,P>0.05。(9)PI3K、PDK1、AKT m RNA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Real-time PCR检测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m RNA的表达情况:治疗后3 d、7 d、14 d相应时间点,假手术组各指标与空白组之间相比,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之间相比,P<0.05,模型组与阻断剂组之间相比,P<0.05;治疗后3 d,电针组PI3K、PDK1的m RNA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P>0.05,电针组AKT m RNA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7 d、14 d电针组PI3K、PDK1、AKT的m RNA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在3个相应检测时间点,电针组PI3K、PDK1、AKT的m RNA的表达量高于电针+阻断组(P<0.01),阻断剂组与电针+阻断组之间相比,P>0.05。结论(1)电针可有效改善TBI大鼠的行为学功能,减轻损伤脑组织的渗出、炎症、水肿,降低TBI大鼠血清中NSE的浓度,促进TBI的恢复。(2)电针干预可下调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Bad、bak、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NF-k B、bcl-x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神经细胞的凋亡。(3)电针干预可上调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PI3K、PDK1、AKT、p-AKT及其m RNA的表达,且该效应受抑制剂LY294002的影响。(4)电针干预对TBI大鼠行为学功能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善,以及对TBI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而发挥的治疗效应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贾圣洁[7](2019)在《AIS-ISS评分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简明损伤定级标准与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对合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从2010年11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创伤病房及ICU的合并有脑外伤的多发伤患者共计354例,通过院内信息系统获得临床数据。电话随访病人脑外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并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为4-5分)及恢复不良组(GOS评分为1--3分),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Spearman、Mann-Whitney U test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的ISS评分随GOS评分下降而逐渐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中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分析均提示ISS评分与患者恢复不良相关(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提示AIS-头部、AIS-胸部与患者恢复不良有关,ROC曲线分析得到ISS曲线下面积为0.853。Spearman方法分析所有患者,结果ISS与GOS评分之间显着负相关,r=-0.603。以GCS值5分作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高低两组再进行Spearman分析,提示高分组中ISS与GOS相关性更大。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ISS评分以及AIS各组成部分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当GCS评分≥12分时,AIS-ISS评分在预后不良组中更高。结论:AIS-ISS评分是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GCS公分组中,因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太严重,AIS-ISS评分的预后评估价值较低,提示颅内损伤更影响预后。在GCS评分较高的合并有轻度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时,AIS-ISS评分在评估判断预后能力上更强,提示颅外损伤更影响患者的预后。

陆敏[8](2019)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S100B和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B,S100B)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TBI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入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行脑室外引流及脑室内颅内压监测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患者术后6h、12h、24h、48h、72h及第5天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及NSE水平,同时动态记录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和全面无反应(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FOUR)评分。术后3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并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Ⅰ-Ⅲ级)和预后良好组(GOS Ⅳ-Ⅴ级)。结果:(1)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及FOUR评分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和 Helsinki CT评分显着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2)TBI患者术后脑脊液中的S100B和NSE浓度明显高于其在血清中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脊液和血清S100B浓度在术后24小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89μg/L和1.94μg/L;(4)脑脊液和血清NSE浓度在术后72小时达到峰值,分别为106.07μg/L和70.65μg/L;(5)TBI患者术后血清S100B及NSE水平与脑脊液中的S100B及NSE的变化趋势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TBI手术后患者中,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均存在密切相关的变化;S100B水平的变化在反映患者病情和预后方面优于NSE的变化;脑脊液中的S100B较血清中S100B能更加迅速的反映颅脑创伤病情的动态变化。

郭俊[9](2019)在《早期监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中NSE和B/A值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通过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胆红素脑病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erum neuro-specific neolase,s-NSE)、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bilirubin/albumin,B/A)和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之间的关系,评估s-NSE和B/A值在早期诊断胆红素脑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04~2017.09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作为实验组,依据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1]作为诊断标准。另选30例同期住院的新生儿肺炎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血清中NSE以及B/A值,然后展开对比分析。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3个亚组,统计各个亚组患者血清中NSE、TSB以及B/A值检测的结果,对各个结果展开对比分析。再回顾性统计实验组中是否发生胆红素脑病,将实验组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非胆红素脑病组,统计两个亚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实验组中s-NSE、B/A值、TSB都比对照组高,P都为0.000,有极显着差异性;相关性分析提示s-NSE、B/A值均与TSB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29、0.874,P均为0.000)。2.血清TSB在轻度增高组与中度增高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重度增高组与轻度、中度增高组之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s-NSE和B/A值在中度增高组与轻度增高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重度增高组分别和轻度增高组、中度增高组比较存在极显着差异性(P=0.000)。3.胆红素脑病组中s-NSE、TSB的浓度、B/A值均大于非胆红素脑病组,P值都为0.000,有极显着差异性;4.以TSB、s-NSE、B/A值以及3种方法联合诊断绘制ROC曲线,4种诊断方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0.800、0.897和0.933,均大于0.7,提示三个指标对于胆红素脑病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三者联合诊断准确性最高,单一指标时为TSB。在曲线上选取靠近YouDen指数的最大切点当作最佳临界值(cut-off值)。在该值处,TSB、s-NSE、B/A值及3者联合应用诊断,对应的敏感性分别为80%、92%、80%和93%,特异性分别为89.2%、46.2%、82%和90%。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的敏感性比较:三者联合>s-NSE>TSB=B/A,特异性依次为三者联合>TSB>B/A>s-NSE。[结论]1.血清中s-NSE水平、B/A值随着TSB的升高而升高,在中、重度高胆组和胆红素脑病组中均有显着性升高,相关性分析提示s-NSE、B/A值均与TSB呈正相关关系,提示s-NSE和B/A值在胆红素脑病诊断方面具备较好的临床价值。2.当 TSB 水平超过 256.5μnol/L(15mg/dl),接近 342 μmol/L(20mg/dl)时,s-NSE浓度和B/A都有显着性升高,说明TSB在未达到重度高胆红素水平时已经存在脑损伤的可能。3.在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中,TSB、s-NSE、B/A值三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最高,单一指标时为TSB,而s-NSE比TSB和B/A值敏感性更高。4.本实验说明s-NSE、B/A值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及干预方面具备较好的参考价值。

王光明,成毅,梁巧玲,王向宇,陈昌达[10](2019)在《颅脑外伤患者UCH-L1和NSE含量及手术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及手术前后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18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13~15分,60例),中度组(9~12分,60例)和重度组(3~8分,60例),入院时手术指征明确者急诊手术治疗,采集所有患者伤后12 h、24 h、3 d、7 d、14 d、28 d静脉血,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UCH-L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SE水平,随访6个月分析UCH-L1及NSE水平动态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应用Spears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清UCH-L1及NSE水平与GOS评分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比较,中度组血清UCH-L1及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手术后预后不良组血清UCH-L1及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血清UCH-L1与NSE水平动态变化分析,轻度组伤后24 h达到峰值,中度组伤后3 d达到峰值,重度组伤后7 d达到峰值,手术后预后良好组伤后3 d达到峰值,手术后预后不良组伤后7 d达到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血清UCH-L1与NSE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的UCH-L1及NSF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伤后7 d血清UCH-L1和NSE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持续升高超过3 d者提示预后不良。

二、Correlation of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serum concentration and prognosis hi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rrelation of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serum concentration and prognosis hi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及临床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入选条件:
        (2)排除标准:
    1.2 检测方法
        1)损伤评级:
        2)预后评估:
        3)血清NSE浓度检测:
    1.3 仪器和试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TBI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NSE浓度的比较
    2.2 病例组不同颅脑损伤程度间血清NSE浓度比较
    2.3 病例组不同损伤类型患者血清NSE浓度比较
    2.4 病例组不同预后情况患者血清NSE浓度比较
    2.5 血清NSE浓度与GCS评分、GOS评分相关性分析
    2.6 通过ROC曲线评价血清NSE浓度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2)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起病初期临床表现差异比较
    2.2 常规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颅脑MRI与CT病灶检出率比较
    2.4 各年龄段两组患儿脑脊液压力变化比较
    2.5 三种脑炎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脑脊液压力比较
    2.6 各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LA水平比较
    2.7 三种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LA水平比较
    2.8 患儿S100B、NSE在血清和脑脊液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起病初期临床表现特点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对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3.2 颅脑MRI检查对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3.3 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LA对早期预测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3.4 S100B、NSE及LA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CT、S100B、NSE及MRI在儿童感染性颅内高压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颅脑损伤的病因研究
        三、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五、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六、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病因病机
        二、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
        三、颅脑损伤的中药治疗
        四、颅脑损伤的针刺治疗
        五、颅脑损伤的其他针灸治疗
第二章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研究对象
        三、干预措施
        四、文献检索
        五、检索方法
        六、数据收集与提取
        七、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三、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一、结果分析
        二、存在问题
        三、展望
第三章 疾病特征及量表评分分析研究
    第一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
        一、各量表基本描述
        二、不同性别量表分析
        三、不同年龄量表分析
        四、不同职业量表分析
        五、不同外伤原因量表分析
        六、不同文化程度量表分析
        七、不同病程量表分析
        八、讨论
    第三节 1084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一、综合治疗前后各量表的差值对比分析
        二、不同性别综合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三、不同年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四、不同职业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五、不同文化程度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六、不同外伤原因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七、讨论
    第四节 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析
第四章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或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分组方案
        三、盲法实施
        四、治疗方案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六、研究流程图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S-R评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苏醒率及苏醒时间的比较
        五、有效率
        六、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报告
        七、脱落报道
    第四节 讨论
        一、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可能机制
        二、醒脑开窍针法的选取
        三、醒脑开窍针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指标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人员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对比
    2.2 不同严重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
    2.3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UCH-L1、NSE指标水平
    2.4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5)重型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颅脑损伤流行病学
    1.2 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学
    1.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
    1.4 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对照组与颅脑损伤组患者NSE、hs-CRP水平的比较
    3.2 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SE、hs-CRP血清表达水平的比较
    3.3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NSE、hs-CRP表达水平的比较
    3.4 硬膜外血肿和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患者血清NSE、hs-CRP表达水平的比较
    3.5 硬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患者血清NSE、hs-CRP表达水平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颅脑损伤
    4.2 血清NSE的检测与颅脑损伤的临床义
    4.3 血清hs-CRP检测与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 不足与结论
    5.1 不足
    5.2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电针对TBI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电针对TBI大鼠行为学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训练
        2.2 TBI模型制备及PI3K/AKT通路的阻断
        2.3 模型评价
        2.4 电针治疗方案
        2.5 实验取材
        2.6 ELISA法检测血清中NSE含量变化
        2.7 病理切片及HE染色
        2.8 细胞凋亡检测(TUNEL一步法)
        2.9 数据统计与图像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鼠生命体征情况
        3.2 行为学评价
        3.3 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3.4 血清中NSE变化
        3.5 细胞凋亡变化的检测
    4 小结
第二部分 电针对TBI大鼠脑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训练
        2.2 TBI大鼠模型制备及评价
        2.3 针刺治疗方案及动物取材
        2.5 免疫荧光检测
        2.6 Western-blot检测
        2.7 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电针对TBI大鼠脑组织中促凋亡因子的影响
        3.2 电针对TBI大鼠脑组织中抗凋亡因子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部分 电针对TBI大鼠损伤脑组织中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训练
        2.2 TBI模型制备及PI3K/AKT通路的阻断
        2.3 电针治疗方案
        2.4 实验取材
        2.5 免疫荧光检测
        2.6 Western-blot检测
        2.8 实时定量PCR检测
        2.9 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电针对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PI3K表达的影响
        3.2 电针对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PDK1 表达的影响
        3.3 电针对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AKT表达的影响
        3.4 电针对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p-AKT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讨论
    1 颅脑损伤的研究
    2 电针对TBI大鼠的治疗效应
    3.电针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
    4 电针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一 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2:综述二 电针治疗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3:TBI大鼠造模及治疗情况评估记录表
附件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论着及所获课题科研成果

(7)AIS-ISS评分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与颅脑创伤预后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S100B和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相关定义
        1.3 患者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设计方法
        2.2 TBI患者的治疗
        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5 伦理
结果
    1. 患者的基本情况
    2. TBI患者脑脊液中S100B、NSE的动态变化
    3. 患者血清与脑脊液S100B、NSE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1 血清与脑脊液S100B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2 血清与脑脊液NSE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4. 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与预后的相关性
        4.1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的差异
        4.2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SE的差异
        4.3 血清和脑脊液S100B和NSE的ROC曲线
    5. 不同预后患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9)早期监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中NSE和B/A值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颅脑外伤患者UCH-L1和NSE含量及手术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预后结局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颅脑外伤患者血清UCH-L1及NSE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
    2.2 术后不同预后患者血清UCH-L1、NSE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
    2.3 血清UCH-L1、NSE水平与预后GOS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四、Correlation of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serum concentration and prognosis hi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及临床特征的关系[J]. 王莉,张国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1(05)
  • [2]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D]. 岑贞颐.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D]. 习书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指标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潘达,孟伟阳,胡飞虹,金灿,闻浩,陈大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20)
  • [5]重型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 黄骥.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6]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电针对TBI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D]. 张容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AIS-ISS评分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D]. 贾圣洁. 苏州大学, 2019(04)
  • [8]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S100B和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陆敏. 苏州大学, 2019(04)
  • [9]早期监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中NSE和B/A值的临床意义[D]. 郭俊.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颅脑外伤患者UCH-L1和NSE含量及手术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J]. 王光明,成毅,梁巧玲,王向宇,陈昌达. 中国医学创新, 2019(04)

标签:;  ;  ;  ;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