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戚继光——幸运的将军(论文文献综述)
项浩原[1](2021)在《清前中期“苗疆”战事中火器的应用及其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晓晴[2](202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海洋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汉瑶[3](2021)在《中国传记纪录片传主形象建构研究(1949-)》文中指出
张琰涵[4](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日本史书写研究》文中指出
蔡晓莹[5](2021)在《移民社会与地域认同:明清以来永宁卫信仰体系的建构》文中研究指明
章玺[6](2021)在《中国民间童话的改编研究》文中认为民间童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中得以传承。从民间童话具有变异性的特点来看,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新生。童话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儿童强烈的阅读需求,以及商业资本的助推等因素,使童话的改写和转化已经成为必然。在当代,民间童话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既有以有声书、广播剧等为代表的口头传播形式,也有以纸质书等为代表的书写印刷形式,还有以动画等为代表的影像形式。本研究立足于民间文艺学的视角,从媒介变迁的角度对源于民间的童话这一文体入手,关注中国当代童话的多元形态,从纷繁多姿的“童话”百花园中梳理出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童话,分析其是如何对传统民间童话进行改编的。同时,基于电子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从童话的本土化创作实践中,重新思考童话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本研究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共有四章。引言部分首先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缘由、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接着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一章研究童话的文化传统。从童话的经典式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入手,回顾了童话在中国的发展史,回答“童话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这一疑问。从五四时期的时代背景出发,理解童话这一文体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由于童话文体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使“童话”这一概念从进入中国起就呈现出含混不清的局面。在“儿童本位”观的基础上对“古典童话”“民间童话”“创作童话”加以区分,并通过对古典童话进行梳理,挖掘出适合改编成现代童话的文学资源。第二章研究童话的“再创作”。以文字书写类型的童话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为孩子建构一个“可记忆的中国”。首先分析《格林童话》《意大利童话集》是如何改写传统民间童话的,接着回顾中国民间童话改写的历史和现状。最后通过评析《汉声中国童话》、萧袤“山海经系列”两个经典案例,说明国内出版社和童话作家是如何利用传统题材进行童话再创作,借此探讨童话改写的原则和方法。第三章研究童话的“新传播”。以影像视听类型的童话为研究对象,聚焦当下童话传播的新形式。从读图时代这一背景入手,探讨当代儿童生活和阅读现状,分析绘本、儿童电子读物、动画等是如何讲述和传播传统故事。绘本作为一种强调“图文统一”的艺术形式,促进了民间童话的视觉化改编。儿童电子读物,极大地促进了民间童话的传播,充分满足了儿童听故事和看故事的需求。而动画作为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艺术,在改编上难度更大。“中国学派”对传统民间童话和民间艺术的创造性运用,依然值得今天的动画创作者学习。第四章是对多元媒介下民间童话改写和阅读的反思。一苇出版的《中国故事》引发的争论,从侧面说明了童话改写的困难。通过观察民间童话在不同媒介中的改编,总结了关于民间童话改编的六点建议。通过描述当下家长对童话的认知,说明童话在当代对儿童和成人的双重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结语部分,在对中国童话创作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展望童话的未来,探讨童话创作向民间传统回归的价值和意义。
李俊华[7](2021)在《冯玉祥的治军思想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钱鹏[8](2021)在《京剧清官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闫悦[9](2021)在《15-18世纪中朝弓角贸易研究》文中提出
杨立红[10](2021)在《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塑造优质的旅游形象成为各旅游地竞争的关键。山海关景区经过不断地发展已经成为秦皇岛市的龙头景区。随着党中央不断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号召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坚定文化自信,长城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关于以长城为资源的景区旅游形象的研究相对甚少,学术界大多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即需求方视角研究旅游形象,但旅游供给方对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有重要的影响。从旅游者角度所感知的形象与塑造者打造的形象的比较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从旅游者和景区开发者两个角度出发,以山海关长城景区为例,在网络平台上搜集游客评论以及发表的游记作为感知形象数据资料,以官方发布的网络资料、报纸、视频宣传等作为投射形象的资料。依据扎根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借助NVivo12.0质性研究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别构建出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构成模型。经过研究分析所得,在旅游者感知形象方面共提取出三个主范畴,分别为碎片形象、符号形象、综合形象;以及审美形象、服务形象、价值形象等十个副范畴和“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构成”一个核心范畴。在投射形象方面提取出的三个主范畴与感知形象类别相同,同时还有审美形象、服务形象、价值形象等九个副范畴以及提取出“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塑造”这一核心范畴。最后,基于对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的编码结果,从碎片形象、符号形象、综合形象三个层面对二者展开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碎片形象维度构成上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维度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感知形象方面比投射形象多出物价水平和旅游秩序两个范畴,投射形象其它范畴都与其保持一致;符号形象比较结果显示感知形象中以老龙头最具代表性,而投射形象中以天下第一关箭楼最为突出,代表性特征侧重点也略有不同;综合形象方面,投射形象中侧重的历史文化古城形象在感知中所占比重较小,二者大部分都具有相应的表达,但也有区别。感知形象差异的部分为物价高的景区、拥挤的景区;投射形象差异的部分为古老浪漫的古城。基于此对山海关长城旅游形象出现的差异提出了弥合性策略。本文从感知形象和投射形象对长城的旅游形象展开研究,丰富了关于长城的理论研究,也为今后对景区的形象传播与塑造提供借鉴。
二、戚继光——幸运的将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戚继光——幸运的将军(论文提纲范文)
(6)中国民间童话的改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及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童话研究的历史和流派 |
(二)童话与媒介 |
(三)童话与改编 |
四、研究内容及思路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
一、童话的文化传统: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
(一)“童话”的传入 |
(二)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 |
小结 |
二、童话的“再创作”:建构一个可记忆的中国 |
(一)如何编选具有民族特色的童话集 |
1.《格林童话》 |
2.《意大利童话》 |
(二)中国民间童话改编的历史和现状 |
(三)经典改写案例分析 |
1.《汉声中国童话》 |
2.萧袤“童话山海经”系列 |
小结 |
三、童话的“新传播”:传统故事的创新表述 |
(一)根植于民间和传统的绘本创作 |
1.绘本的起源和历史 |
2.中国绘本的引进与原创 |
3.中国民间童话绘本 |
(二)民间童话的大众化传播——以童书类APP为例 |
1.儿童有声书:凯叔讲故事 |
2.电子书:KaDa故事 |
3.动画书:咿啦看书 |
(三)传统民间童话在现代影视中的再呈现 |
1.国产动画对民间童话的改编与颠覆 |
2.国产动画对民间艺术的创造性运用 |
小结 |
四、多元媒介下中国民间童话改编的再思考 |
(一)多元媒介下的中国民间童话改编 |
(二)多元媒介下的亲子阅读 |
1.童话的价值与意义 |
2.童话具有永恒的魅力 |
3.童话的双重读者:成长中的儿童与怀旧的成人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市场环境:旅游行业发展迈入形象推动阶段 |
1.1.2 政策环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动 |
1.1.3 社会环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旅游形象的深入研究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进展 |
1.3.2 旅游投射形象研究进展 |
1.3.3 长城旅游研究进展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方法 |
1.5.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
1.5.2 文献分析法 |
1.5.3 对比分析法 |
1.6 可能的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感知形象 |
2.1.2 投射形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心理学认知理论 |
2.2.2 “认知-情感”理论模型 |
2.2.3 扎根理论 |
2.2.4 传播学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研究工具的选择 |
3.3 数据来源 |
3.3.1 感知形象数据来源 |
3.3.2 投射形象数据来源 |
3.4 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操作步骤 |
第四章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研究 |
4.1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构成研究 |
4.1.1 开放性编码:提取概念和范畴 |
4.1.2 主轴编码:提取主范畴 |
4.1.3 选择性编码:提取核心范畴 |
4.1.4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模型构建 |
4.2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多维综合分析 |
4.2.1 碎片形象分析 |
4.2.2 符号形象分析 |
4.2.3 综合形象分析 |
4.2.4 感知形象分析总结 |
第五章 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研究 |
5.1 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构成研究 |
5.1.1 数据处理 |
5.1.2 开放性编码:提取概念和范畴 |
5.1.3 主轴编码:提取主范畴 |
5.1.4 选择性编码:提取核心范畴 |
5.1.5 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模型构建 |
5.2 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多维综合分析 |
5.2.1 碎片形象分析 |
5.2.2 符号形象分析 |
5.2.3 综合形象分析 |
5.2.4 投射形象分析总结 |
第六章 山海关长城旅游形象比较及偏差的原因分析 |
6.1 感知与投射的碎片形象比较分析 |
6.2 感知与投射的符号形象比较分析 |
6.2.1 标志形象比较 |
6.2.2 口号形象比较 |
6.3 感知与投射的综合形象比较分析 |
6.4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偏差的原因分析 |
6.4.1 旅游形象的信息分化差距 |
6.4.2 旅游感知的信息接收差距 |
6.4.3 旅游投射的信息反馈差距 |
第七章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弥合策略 |
7.1 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
7.1.1 提升景区形象传播的一致性 |
7.1.2 创造长城景区品牌形象 |
7.2 景区服务提升策略 |
7.2.1 旅游资源的精细化开发 |
7.2.2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
7.2.3 建设景区旅游形象监测系统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感知形象结论 |
8.1.2 投射形象结论 |
8.1.3 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比较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四、戚继光——幸运的将军(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前中期“苗疆”战事中火器的应用及其影响[D]. 项浩原.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2]初中历史教学中海洋意识的培养研究[D]. 张晓晴. 鲁东大学, 2021
- [3]中国传记纪录片传主形象建构研究(1949-)[D]. 汉瑶. 山东艺术学院, 2021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日本史书写研究[D]. 张琰涵. 西南大学, 2021
- [5]移民社会与地域认同:明清以来永宁卫信仰体系的建构[D]. 蔡晓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6]中国民间童话的改编研究[D]. 章玺.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冯玉祥的治军思想及实践研究[D]. 李俊华. 西北大学, 2021
- [8]京剧清官戏研究[D]. 钱鹏. 中国戏曲学院, 2021
- [9]15-18世纪中朝弓角贸易研究[D]. 闫悦.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10]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比较研究[D]. 杨立红.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