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轮检测技术在我段机车检修中的运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1](2021)在《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机务专业是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行车专业,主要负责各型机车的运用组织、整备保养和综合检修。作为重要的铁路运输生产设备,机车的运输生产效率、设备质量状态、整备检修能力、安全管理水平等均会对铁路运输生产能力的稳健提升和经营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各种监测检测设备以及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围绕机车积累了形式多样的海量数据,数据增量及质量均大幅提升,数据价值日益体现,铁路行业对于完善机车健康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当前铁路机务专业在进行机车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分析方法较少、大数据挖掘不足、管理决策科学性较弱、综合分析平台缺失等问题。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作为实现机车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致力于加强机车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客观、形象、科学的标签体系全面而精准地刻画机车的质量安全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潜藏的数据价值,实现机车事故故障关联分析、安全状态预警盯控、质量安全态势预测、检修养护差异化施修、稳健可靠管理决策等目的,支撑起铁路运输生产及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本文主要对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其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提出了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通过梳理机车设备画像的含义及研究意义,明确了构建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必要性及其定位。基于此,给出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定义与内涵,梳理了符合现阶段机车运输生产管理需要的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构成,阐述了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及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设计相匹配的应用架构,介绍了其所包含的核心应用、赋能应用、总体目标等6个方面内容。这为系统性地开展机车健康管理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2)构建了基于设备画像的铁路机车画像标签体系。通过整合利用机车多维度数据,提出了机车设备画像3级标签体系技术架构,全面分析所包含的数据采集层、标签库层和标签应用层,详细阐释各级标签的内容构成,形成机车画像标签体系的构建方法。针对聚类这一标签产生方式,改进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的初始质心选取方法,提高标签获取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在某铁路局开展机车设备画像实地应用研究,获得了客观、精准、完整、可靠的机车画像。(3)提出了基于Ms Eclat算法的铁路机车事故故障多最小支持度关联规则挖掘方法。针对机车事故故障在关联规则挖掘中具有不同支持度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等价变换类(Eclat)算法——多最小支持度等价变换类(Ms Eclat)算法,以各项目的支持度值为排序依据重新构建数据集,进而运用垂直挖掘思想获得频繁项集;为了进一步提高Ms Eclat算法在大数据分析场景中的执行效率,将布尔矩阵和并行计算编程模型Map Reduce应用于算法的计算过程,得到优化的Ms Eclat算法,设计并阐述了相应的频繁项集挖掘步骤。通过比较,Ms Eclat算法及其优化算法在多最小支持度关联规则挖掘方面有着极大的计算效率优势。通过在某铁路局开展实际应用研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准确性。(4)设计了基于时变概率的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的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模型。通过总结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差分进化(DE)算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设计了基于时变概率且融入了防早熟机制的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详细阐释了这一预测模型的训练步骤。以某铁路局的机车质量评价办法为依托,选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择出运用故障件数、碎修件数等7个评价项点,预测机车未来3个月的质量安全态势。经过实验对比,新提出的预测模型有着更好的收敛能力,对于机车质量评价等级预测及分值变化趋势预测的准确度分别可以达到98%和91%以上。最后开展了实际预测应用及分析,为科学把控机车质量安全态势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方法。(5)设计了基于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通过总结梳理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与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机务大数据三者间的关系,设计了基于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的“N+1+3”总体架构及其技术架构。基于此,从设备、人员和综合管理3个方面介绍了机车运用组织、机车整备检修、辅助决策分析等7个典型应用场景,并特别给出这些场景的数据挖掘分析思路及框架,为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扎实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将本文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某铁路局开展实地的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实践,通过搭建人机友好的应用系统,完成一系列机务大数据挖掘分析算法模型的封装,实现了机车画像标签生成及设备画像分析、机车事故故障关联分析、机车质量评价分析、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分析等多项功能。通过实际的工程应用,实现了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文共有图56幅,表21个,参考文献267篇。
张成新[2](2021)在《和谐机车走行部关键部件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机车走行部的关键部件是行车安全的重中之重,如果一旦有走行部故障的发生,造成的后续影响将非常严重,因此无论是行车过程中的在线车载故障诊断,还是机车入库修时进行的地面轴承顶轮检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各站段常规检查手段还不能完全准确掌握走行部关键部件的状态,维修效率更是难以提升,因此通过机车车辆走行部故障诊断检测装置和手段,加强对机车走行部电机轴承、传动齿轮、轴箱轴承等关键部件的振动、冲击及温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及诊断,并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故障信息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达到实时掌握机车走行部运行状态,有效降低机车走行部机械故障带来的影响运行安全的风险。文围绕着和谐型交流机车走行部的技术特点和运用维护现状进行介绍和研究分析,对现有机车走行部关键部件故障的诊断监测装置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将机车走行部车载在线监测诊断技术与地面检测诊断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的对机车走行部关键部件故障进行检测,同时为满足目前和谐型交流机车的需要,对以上两种检测装置功能进行优化改进,提高机车走行部关键部件报警信息的准确性,使该装置系统能有效的为机车状态检修和机车安全运用发挥更大作用。
余键[3](2020)在《基于RCM的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维修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我国人民对铁路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我国铁路机车技术装备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研制了和谐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其保有量持续增长;截止2019年底,全路机车拥有量为2万余台,其中和谐型交流电力机车1万余台,占比超过50%。对于庞大的机车数量,怎么样制定一个合理的机车维修方案,最大程度减少运营成本,成为了铁路运营部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大量投入应用,和谐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在结构、功能、可靠性及维修性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全新特点;同时随着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的不断调整,铁路机车的专业化维护检修逐步向集中化、基地化发展,这一改变对机车性能及维修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对铁路牵引机车的质量和行车安全的新要求;这些特点对于机车的维修制度及维修方式带来不同程度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广州机车检修段承修的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在运行线路区间的运行工况等信息,对2019年发生的机车质量故障信息进行了梳理统计;分析了机车故障发生的原因,借助以可靠性为中心(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的维修理论,分别对机车主要部件的故障进行了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同时按照铁路部门目前修程修制的要求,利用RCM逻辑判断分析方法,对HXD1D型机车关键系统、部件开展分析研究;提出了HXD1D型机车C4和C5修程修制改进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了机车检修工艺范围,对源头质量问题造成的机车故障提出了技术改造方案。为广州机车检修段提升机车检修质量,降低检修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提供依据。
邵文彬[4](2020)在《关于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的研究》文中认为自单位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机车自主检修工作。对机车关键核心部件开展自主检修攻关。近年来,总结自主检修经验,优化工艺布局流程,补强检修工装设备,对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项目进行攻关。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特别是铁路系统对于轴承检修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对单位开展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有实际借鉴意义,更是给单位开展机车轴承自主检修建立了信心。本文通过建立SWOT分析决策模型,对单位开展轴承自主检修的内部优势、劣势及外部机会、威胁进行全面剖析并决策,肯定了机车轴承自主检修的可行性。本文详细分析了轴承技术特点、近期轴承惯性故障以及检修工艺流程,介绍了轴承检测站设备配置及信息化建设等设计,并根据“通过能力分析法”对单位轴承检修能力进行了测算,描述了单位从机车轴承属地合作修逐步过渡到自主检修的过程中各管理文件、技术资料等的准备,总结了单位轴承自主检修工作开展的结果,特别是利用ROI模型分析了其经济效益,最后对轴承自主检修工作进行了总结及展望。本文通过实际效果来验证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方案是可行的,首次在铁路机务系统内实现了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为轴承检修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该方案在保障机车安全质量的同时,节约了机车检修停时,大幅度降低检修成本,更重要的是不受制于外企,可在铁路机务系统的机车高级修单位推广。
田凯,常洪青,栾金明[5](2020)在《机车修程修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铁路机务系统推行机车修程修制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机务段在承修机车整备和小辅修(和谐型机车C1、C2、C3修)时实施修程修制改革的实践和取得的效果,以期为相关修程修制改革提供借鉴。
燕大强[6](2019)在《机务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机务装备现代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铁路机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铁路机务部门作为铁路运输大联动机的驱动器,肩负着为保障铁路运输畅通提供牵引动力的神圣使命,守卫着铁路运输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机务检修整备工作是保障机车质量良好、牵引动力供应充足的基础。本文在机车检修整备工作管理中引入物联网、图像识别、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加强了对作业过程中职工作业行为、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监控,进一步丰富了保障机务运用安全、设备质量稳定可靠的手段,持续提升了机务装备物防、技防能力。根据机务检修整备作业智能化、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论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机车检修整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图像识别、物联网技术、TensorFlow平台和移动终端应用等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度学习,借助WLAN、5G、WiFi等先进的通信技术,将图像识别嵌入到机车检修整备作业流程。采用先进的信息集成技术和软件编程手段,对机车检修整备现有信息化资源进行了整合,围绕机车质量管理、作业安全卡控、工作进度管理、作业试验数据采集、作业过程分析等重点,对机车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的信息处理流程、系统目标、功能性需求和性能需求进行分析;对系统的总体功能机构、总体框架等进行了详细设计,构建了基于图像识别的深度学习框架、图像识别训练方法,持续加强“过程”管理,有效消除既有检修整备作业模式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最后,系统通过对机车检修整备海量影像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加强机车检修整备质量管理、改进作业方式、优化作业流程等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有效提高了机车检修整备作业质量与效率。
陈曦[7](2019)在《HXD3C型机车走行部顶轮轴承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机务段已大规模配属HXD3C型7200kW的交流客运电力机车。该型机车在开发中未充分考虑机车走行部轴承的监测,既未加装机车走行部监测装置,也未考虑如何检测机车走行部轴承。从各机务段投入运用后的情况来看,HXD3C型交流传动机车的走行部轴承故障率异常偏高,严重威胁铁路客车运输的安全生产。所以抓好机车轴承的库内预防性检测,对于机车走行部轴承运行途中故障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因此很有必要研究HXD3C型交流电力机车走行部顶轮轴承检测技术。本论文以HXD3C型交流传动机车走行部轴承故障率异常偏高为出发点,提出了研究库内走行部顶轮轴承检测技术。为此本文进行了以下主要研究工作:(1)通过深入分析HXD3C型机车微机控制原理,走行部轴箱尺寸特点,在现有顶具的基础上按照HXD3C型机车轴承尺寸特点对顶轮轴箱顶具进行了适应性改进,成功实现顶轮轴承检测技术。(2)针对顶轮轴箱检测过程中顶起D1、3、4、6位时无法实现定速功能,存在严重的操作安全风险以及数据不稳定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通过技术线路比选并选择使用硬件实现顶轮定速功能。根据硬件技术线路需求,研发了HXD3C型机车定速顶轮信号转换装置。该装置在顶轮作业时将电机侧霍尔速度传感器速度信号转化为轴端光电转速传感器速度信号,反馈给机车控制系统,形成闭环控制,从而实现牵引单元稳定控制功能。(3)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提出数据检测诊断系统分析需求,实现八个通道的数据同时进行采样、分析,一次顶轮就可完成整条轮对上的所有测点检测,采集记录了轮对转速;同时系统中建立、存储了各类机车走行部轴承数据库,并将简易检测和精密诊断结合起来,进行一条轮对各测点的完整采集,软件自动判断轴承状态功能。(4)参考利用HXD1C型交流传动机车顶轮检测门限值,通过采集大量顶轮检测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生产厂家对诊断疑似故障轴承解体检查情况进行验证,逐步摸索形成了HXD3C型机车顶轮检测故障诊断门限值。
王崇华[8](2016)在《HXN5型机车走行部故障分析与处置》文中研究表明通过研究HXN5型机车走行部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对机车配属南疆铁路运用以来走行部发生的主要故障进行分析探讨,制订了提高机车走行部运用可靠性改进方案及故障救援处置措施,并组织实施,确保了HXN5型机车走行部行车安全。
和秋礼[9](2016)在《HXD3C型机车转向架驱动装置故障检修》文中认为HXD3C型机车转向架驱动装置是机车走行部的关键部件,故障检修难度较大。文章介绍驱动装置在段检测技术,并对其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确定检修方案,以确保机车正常运行。
杨瑞[10](2009)在《机车检修中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跨越式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我国铁路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同时,对机务部门检修系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机务部门检修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机务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它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铁路整体效益、向铁路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机务段机车的检修手段落后,现有的检测试验设备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高,生产过程中的许多机车检修作业管理方式和手段不科学,对机车检修质量做不到全面控制,而且大量的机车信息需要人工收集汇总,这些原因使得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机车检修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我国铁路特殊的运输模式和运量,使得我国大多数机务段机车检修的生产管理水平仍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将网络计划技术应用到机务段机车检修系统中,是带动企业升级和铁路发展各项工作创新的突破口,对铁路行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运用网络计划技术,通过对机车检修发展的需求进行分析,对机车检修管理及工艺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以NC机务段检修扩能改造工程为研究算例,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对机务检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理论和工程的结合,既增强了理论研究,又达到了实践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可以很大程度地缩短检修工期,提高了检修效率,节省了资源投资,给我们的设计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二、顶轮检测技术在我段机车检修中的运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顶轮检测技术在我段机车检修中的运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1.2.1 必要性 |
1.2.2 可行性 |
1.3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组织架构及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1 机务大数据研究及应用 |
2.1.1 国外 |
2.1.2 国内 |
2.2 机车检修现状 |
2.3 设备画像 |
2.3.1 画像的概念 |
2.3.2 构成要素 |
2.3.3 模型与方法 |
2.4 标签技术 |
2.4.1 画像标签的定义 |
2.4.2 标签分类 |
2.4.3 标签构建原则 |
2.4.4 标签构建方法 |
2.5 设备健康管理 |
2.5.1 国外设备健康管理现状 |
2.5.2 国内设备健康管理现状 |
2.5.3 我国铁路机务专业PHM技术发展差距 |
2.6 本章小结 |
3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 |
3.1 机车设备画像概述 |
3.2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构建 |
3.2.1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定义与内涵 |
3.2.2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构成 |
3.2.3 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应用架构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设备画像的铁路机车标签体系构建 |
4.1 问题概述 |
4.2 面向设备画像的标签技术 |
4.3 机车画像标签体系构建 |
4.3.1 机车画像标签体系技术架构 |
4.3.2 机车画像标签体系 |
4.4 基于聚类的机车第三级标签获取方法 |
4.4.1 K-means算法 |
4.4.2 K-means算法的改进 |
4.4.3 K-means算法与改进算法的比较验证 |
4.5 机车画像标签体系构建实例 |
4.5.1 K-means改进算法的应用 |
4.5.2 机车完整标签体系的产生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MsEclat算法的铁路机车事故故障多最小支持度关联规则挖掘 |
5.1 问题概述 |
5.2 MsEclat算法的背景知识 |
5.2.1 垂直格式数据集 |
5.2.2 支持度、置信度与提升度 |
5.2.3 概念格理论 |
5.2.4 多最小支持度下的频繁项集判定 |
5.2.5 面向有序项目集合的最小支持度索引表 |
5.2.6 基于等价类的可连接性判定 |
5.3 MsEclat算法原理 |
5.3.1 Eclat算法简述 |
5.3.2 改进的Eclat算法—MsEclat算法 |
5.4 优化的Ms Eclat算法 |
5.4.1 基于布尔矩阵的T_(set)位运算求交 |
5.4.2 基于MapReduce的等价类并行运算 |
5.4.3 大数据场景下优化的MsEclat算法的频繁项集挖掘步骤 |
5.5 算法比较验证 |
5.5.1 MsEclat算法与水平挖掘算法的对比 |
5.5.2 MsEclat算法与其优化算法的对比 |
5.6 机车事故故障关联规则挖掘分析 |
5.6.1 待分析项目的选取 |
5.6.2 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基于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的铁路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 |
6.1 问题概述 |
6.2 机车质量等级评价 |
6.3 基于机车质量评价项点的特征选择 |
6.3.1 灰色关联度分析 |
6.3.2 机车质量等级的比较特征选择 |
6.4 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 |
6.4.1 BP神经网络原理 |
6.4.2 PSO算法原理 |
6.4.3 DE算法原理 |
6.4.4 基于时变概率的PSO+DE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6.5 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分析 |
6.5.1 预测模型训练 |
6.5.2 预测模型训练结果分析 |
6.5.3 预测模型应用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基于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的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总体设计 |
7.1 机务大数据与机车健康管理 |
7.2 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设计 |
7.2.1 设计目标及定位 |
7.2.2 总体架构设计 |
7.2.3 技术架构设计 |
7.3 铁路机车健康管理应用的典型应用场景分析 |
7.3.1 设备质量综合分析 |
7.3.2 人员运用综合把控 |
7.3.3 运输生产综合管理 |
7.4 本章小结 |
8 某铁路局机车健康管理应用实践 |
8.1 应用开发方案 |
8.1.1 系统开发环境 |
8.1.2 数据调用方式 |
8.1.3 分析模型定时任务调用方式 |
8.2 机车数据管理功能 |
8.2.1 基本数据管理 |
8.2.2 视频数据管理 |
8.2.3 机务电子地图 |
8.3 机车画像标签生成及分析功能 |
8.3.1 机车画像标签管理 |
8.3.2 单台机车画像分析 |
8.3.3 机车设备画像分析 |
8.4 机车事故故障关联分析功能 |
8.5 机车质量评价分析功能 |
8.5.1 单台机车质量安全分析 |
8.5.2 机务段级机车质量安全分析 |
8.5.3 机务部级机车质量安全分析 |
8.5.4 全局机务专业质量安全综合分析 |
8.6 机车质量安全态势预测分析功能 |
8.7 本章小结 |
9 总结与展望 |
9.1 本文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索引 |
FIGURE INDEX |
表索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TABLE INDEX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和谐机车走行部关键部件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机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 |
2 和谐机车走行部的技术特点与运用维护 |
2.1 和谐机车走行部技术特点 |
2.1.1 机车轮对技术特点 |
2.1.2 驱动装置技术特点 |
2.1.3 牵引电机技术特点 |
2.2 机车走行部维修情况 |
2.2.1 机车维修计划 |
2.2.2 机车轮对驱动系统维修工作要求 |
2.3 机车走行部运用现状 |
2.3.1 轴承故障现象判断 |
2.3.2 齿轮失效现象判断 |
2.3.3 和谐机车运用中走行部故障情况 |
3 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 |
3.1 轴承故障 |
3.1.1 轴承故障的基本形式 |
3.1.2 轴承的振动信号特性 |
3.1.3 轴承的振动信号分析 |
3.2 齿轮失效 |
3.2.1 齿轮失效的基本形式 |
3.2.2 齿轮的振动信号特性 |
3.2.3 齿轮的振动信号分析 |
3.3 常规故障诊断方法 |
3.3.1 时域分析法 |
3.3.2 频域分析法 |
3.3.3 时频分析法 |
4 机车走行部故障诊断技术分析 |
4.1 感温贴片 |
4.1.1 感温贴片使用说明 |
4.1.2 感温贴片使用规范 |
4.2 YZB-1 型机车熔断式轴温报警装置 |
4.2.1 YZB-1 装置结构原理 |
4.2.2 YZB-1 装置技术特点 |
4.3 JK00430 机车走行部车载诊断监测系统 |
4.3.1 JK00430 装置结构原理 |
4.3.2 JK00430 装置技术特点 |
4.4 机车走行部车载监测装置比较 |
5 和谐机车走行部故障诊断装置的实施运用分析 |
5.1 HXD1C型机车走行部故障诊断装置的设计方案 |
5.1.1 执行标准 |
5.1.2 使用环境 |
5.1.3 装置组成 |
5.1.4 装置正常诊断报警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
5.1.5 装置技术特点 |
5.2 数据分析方法 |
5.2.1 常规数据分析 |
5.2.2 报警数据分析 |
5.3 现场使用效果 |
6 移动式轴承顶轮检测装置的分析与应用 |
6.1 机车走行部轴承顶轮检测技术研究 |
6.1.1 滚动轴承振动机理及故障诊断原理 |
6.1.2 机车走行部轴承简易诊断技术研究 |
6.1.3 机车走行部轴承精密诊断技术研究 |
6.2 机车走行部轴承顶轮检测系统总体方案 |
6.2.1 系统总体设计构思 |
6.2.2 系统主要设计具体架构及参数 |
6.3 顶轮检测系统现场应用 |
6.3.1 门限值的制定 |
6.3.2 现场应用情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RCM的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维修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及内容 |
2 HXD1D型机车结构特点和运用状况 |
2.1 HXD1D型机车的特点 |
2.1.1 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概述 |
2.1.2 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 |
2.1.3 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设备布置 |
2.1.4 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的结构功能介绍 |
2.2 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运用情况 |
2.3 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故障统计分析 |
2.3.1 机车故障情况统计 |
2.3.2 机车运用中故障情况分析 |
2.3.3 机车临修情况分析 |
3 机车RCM可靠性的维修方法 |
3.1 RCM基本理论 |
3.1.1 RCM维修理论 |
3.2 机车RCM分析方法 |
3.2.1 RCM分析前所需信息 |
3.2.2 机车的维修方式和选择 |
3.2.3 机车维修工作的类型 |
3.2.4 机车RCM逻辑判断分析 |
3.3 机车产品RCM分析实例 |
3.3.1 制动夹钳单元不缓解故障逻辑决断分析 |
3.3.2 制动夹钳单元的逻辑决断分析 |
4 HXD1D型电力机车RCM分析介绍 |
4.1 机车功能系统的分类 |
4.2 确定机车的关键部件 |
4.3 关键部件故障方式与故障后果分析 |
4.4 缓冲器失效故障RCM逻辑决断分析 |
5 广州机车检修段HXD1D机车维修优化 |
5.1 广州机车检修段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修程设置方案 |
5.2 机车维修策略的制定 |
5.2.1 机车维修方案的实例分析 |
5.2.2 技术改造方案 |
5.3 修订检修范围的建议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关于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轴承检修的现状 |
1.2.1 国内现状 |
1.2.2 国外现状 |
1.3 轴承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
1.3.1 故障特征提取 |
1.3.2 人工智能 |
1.3.3 神经网络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理论基础及技术线路 |
1.5.1 理论基础 |
1.5.2 技术线路 |
2 建立SWOT分析模型,决策轴承自主检修 |
2.1 内部优势 |
2.2 内部劣势 |
2.3 外部机会 |
2.4 外部威胁 |
2.5 决策 |
2.5.1 利用(SO) |
2.5.2 改进(WO) |
2.5.3 监视(ST) |
2.5.4 消除(WT) |
3 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 机车主要轴承技术特点 |
3.1.1 类别统计 |
3.1.2 实物统计 |
3.1.3 技术图纸 |
3.1.4 技术参数 |
3.2 轴承惯性故障统计分析 |
3.2.1 电机轴承故障普查 |
3.2.2 轴箱轴承故障普查 |
3.2.3 轴承惯性故障分析 |
3.3 轴承检修主要技术要求 |
3.4 轴承检修工艺流程分析 |
3.4.1 机车检修修程 |
3.4.2 机车轴承修程 |
3.4.3 轴承工艺流程 |
4 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项目的技术设计 |
4.1 项目概述 |
4.2 总体布局与技术选型 |
4.2.1 项目总体布局 |
4.2.2 设备技术选型 |
4.3 轴承检修管理信息系统 |
4.3.1 铁路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
4.3.2 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4.3.3 轴承检测站信息系统组成 |
4.3.4 机车轴承的尺寸检测系统 |
5 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实施及结果分析 |
5.1 轴承自主修方式及选择 |
5.1.1 属地合作修 |
5.1.2 自主检修 |
5.2 轴承自主修的实施 |
5.2.1 编制了一批检修技术文件 |
5.2.2 编制了一批设备技术文件 |
5.2.3 检修工装设备适用性较好 |
5.2.4 轴承自主检修开展的情况 |
5.3 自主检修结果分析 |
5.3.1 基于ROI模型的经济效益分析 |
5.3.2 生产效率的分析 |
5.3.3 质量安全的分析 |
5.4 自主检修注意事项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2.1 需加强轴承自主修的质量 |
6.2.2 需加强轴承设备的适应性 |
6.2.3 需积累轴承检测过程故障 |
6.2.4 需强化轴承检测技术培训 |
6.2.5 需完善轴承检测技术文件 |
6.2.6 需加强跟踪轴承运用状态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机车修程修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改革的必要性 |
2 机车检修体制现状分析 |
2.1 修程周期设置不平衡 |
2.2 修程检查检修范围不合理 |
2.3 检修作业方式固化 |
2.4 监测设备使用存在局限 |
3 改革实践 |
3.1 优化检修周期 |
3.2 优化检修范围 |
3.3 优化检修整备系统分工 |
3.4 优化工具设备管理 |
4 改革效果 |
4.1 减少机车检修台数 |
4.2 减少机车回送时间 |
4.3 减少机车检修停时 |
4.4 降低机车检修成本 |
5 改革体会 |
(6)机务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当前机务检修整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1.5 章节结构安排 |
2 机务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设计中应用的相关技术 |
2.1 图像识别技术 |
2.1.1 图像识别技术概述 |
2.1.2 图像识别技术原理 |
2.1.3 图像识别技术过程 |
2.1.4 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 |
2.1.5 图像识别技术的相关模型 |
2.2 物联网技术 |
2.2.1 物联网概述 |
2.2.2 物联网相关技术 |
2.3 Tensor Flow平台 |
2.3.1 Tensor Flow平台概述 |
2.3.2 Tensor Flow操作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3 机务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3.1 机务检修整备影像分析作业概述 |
3.2 机车检修整备影像信息处理流程分析 |
3.3 机车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目标分析 |
3.4 机车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机车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6 其他需求 |
3.7 本章小结 |
4 机务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4.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4.3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4.4 技术架构设计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5.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5.3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5.4 数据库物理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机务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基于图像识别的深度学习框架 |
5.1.1 深度神经网络(DNN) |
5.1.2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
5.1.3 循环神经网络(RNN) |
5.1.4 SSD算法 |
5.2 机车配件图像识别训练 |
5.2.1 配件图片打标 |
5.2.2 核心训练过程 |
5.2.3 机车配件图像识别 |
5.3 机务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实现 |
5.3.1 数据库选择 |
5.3.2 技术选型 |
5.3.3 系统功能展示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HXD3C型机车走行部顶轮轴承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2 本选题研究领域历史、现状和趋势分析 |
1.2.1 历史分析 |
1.2.2 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及技术难题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 |
2 HXD_(3C)型机车技术特性分析 |
2.1 HXD_(3C)型机车总述 |
2.2 机车控制系统特性 |
2.2.1 主变流器控制电路 |
2.2.2 机车控制监视系统 |
2.3 机车走行部特性 |
2.3.1 转向架 |
2.3.2 轮对及驱动装置 |
2.3.3 轴箱装配 |
2.4 小结 |
3 HXD_(3C)型机车顶轮检测研究 |
3.1 走行部质量状态 |
3.2 顶轮轴承检测技术研究方向 |
3.2.1 顶轮基础的适应性 |
3.2.2 顶具的适应性 |
3.2.3 库内顶轮轴承检测驱动电源的思考 |
3.2.4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走行部轴承振动特征分析与判断 |
3.3 顶轮轴承检测技术实施方案 |
3.3.1 库内顶轮轴承检测试验的基础条件实现方案 |
3.3.2 库内顶轮轴承检测试验的顶轮设备条件实现方案 |
3.3.3 顶具的适应性改进 |
3.3.4 轴承顶轮检测试验驱动电源的实现方案 |
3.4 首台顶轮检测试验 |
3.4.1 准备工作 |
3.4.2 顶轮过程 |
3.4.3 检测过程 |
3.4.4 停机过程 |
3.4.5 安全注意事项 |
3.5 小结 |
4 HXD_(3C)型机车顶轮检测定速功能开发 |
4.1 技术路线选择 |
4.2 变换装置系统设计原则、思路、方案及目标 |
4.2.1 设计原则 |
4.2.2 设计思路 |
4.2.3 技术方案 |
4.2.4 设计目标 |
4.3 变换装置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总体结构 |
4.3.2 系统电路结构 |
4.3.3 系统软件设计 |
4.4 变换装置研制 |
4.4.1 第一版样机 |
4.4.2 第二版样机 |
4.4.3 第三版样机 |
4.5 作用和意义 |
4.6 小结 |
5 HXD_(3C)型机车顶轮轴承检测诊断系统研究 |
5.1 完善诊断系统 |
5.1.1 适应性研究 |
5.1.2 分析、改进诊断系统技术要求 |
5.1.3 优化研发诊断系统 |
5.2 TL-601H诊断系统运用 |
5.2.1 主要组成部分 |
5.2.2 系统软件特性 |
5.2.3 诊断系统运用 |
5.3 小结 |
6 HXD_(3C)型机车顶轮轴承故障诊断门限值研究 |
6.1 轴承振动检测基本原理 |
6.1.1 加速度有效值(均方根值grms)参数判断 |
6.1.2 峭度系数参数判断 |
6.1.3 诊断技术 |
6.2 初定门限值 |
6.2.1 制定门限值方案 |
6.2.2 基础数据分析 |
6.2.3 初定判定标准 |
6.3 完善门限值 |
6.4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HXD3C型机车转向架驱动装置故障检修(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
2驱动装置检测技术 |
2.1在线监测技术 |
2.2顶轮检测技术 |
3转向架驱动装置常见故障及处理 |
3.1迷宫式密封泄漏 |
3.2驱动装置有异响,噪声大 |
3.3驱动装置螺栓松动脱落 |
3.4电机轴承烧损,电机轴断裂 |
4转向架驱动装置段修方案 |
(10)机车检修中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铁路机务及机务检修的特点 |
1.3 网络计划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
1.3.1 国外发展情况 |
1.3.2 国内发展情况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章 网络计划技术基本理论 |
2.1 网络计划技术 |
2.1.1 网络计划技术的产生 |
2.1.2 网络计划技术的功能和优点 |
2.1.3 网络计划图的基本概念 |
2.1.4 网络计划图的绘制规则 |
2.1.5 网络计划图的时间参数 |
2.2 关键路径法 |
2.2.1 相关概念 |
2.2.2 算法 |
2.3 网络计划的优化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机车检修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 |
3.1 机务段检修工艺简介 |
3.1.1 机务段机车检修修程 |
3.1.2 机车检修车间组成及相互关系 |
3.1.3 各检修车间的检修内容及设备配置 |
3.2 机务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
3.2.1 机务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设备和功能描述 |
3.2.2 机务段检修网络拓扑图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力机车检修技改项目的网络优化 |
4.1 电力机车检修技改项目简介 |
4.1.1 工程项目依据 |
4.1.2 工程项目原则 |
4.1.3 工程项目内容 |
4.2 网络计划技术在电力机车检修扩能改造工程项目的应用 |
4.2.1 电力机车中修2台位方案网络优化研究 |
4.2.2 电力机车中修4台位方案网络优化研究 |
4.3 SS4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网络及其优化 |
4.3.1 SS4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的主要项目与工作内容 |
4.3.2 SS4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作业网络图 |
4.3.3 关键线路及计算工期 |
4.3.4 SS4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作业网络计划优化 |
4.4 SS4电力机车下中修台位至交车作业网络计划及其优化 |
4.4.1 SS4电力机车下中修台位至交车作业的主要项目与工作内容 |
4.4.2 SS4电力机车下中修台位至交车作业网络图 |
4.4.3 关键线路及计算工期 |
4.4.4 SS4电力机车中修交车台位时间的网络图优化 |
4.5 网络优化方案和实践运用情况评价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顶轮检测技术在我段机车检修中的运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机车设备画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 李鑫.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和谐机车走行部关键部件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 张成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基于RCM的HXD1D型客运电力机车维修系统的研究[D]. 余键.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关于机车主要轴承自主检修的研究[D]. 邵文彬.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5]机车修程修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田凯,常洪青,栾金明. 中国铁路, 2020(04)
- [6]机务检修整备影像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 燕大强.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7]HXD3C型机车走行部顶轮轴承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 陈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8)
- [8]HXN5型机车走行部故障分析与处置[J]. 王崇华.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16(07)
- [9]HXD3C型机车转向架驱动装置故障检修[J]. 和秋礼.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6(01)
- [10]机车检修中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化研究[D]. 杨瑞.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标签:轴承论文; 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论文; 电机轴承论文; 铁路系统论文; hxd1d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