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床主动脉上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经食管床主动脉上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一、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合术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蕾蕾,石豪屹,秦华龙,郑世营[1](2018)在《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手术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后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的临床应用。方法316例行Sweet手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分为经左胸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组(A组,179例,采用经左胸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或弓下吻合)和经左胸胸内胃-食管吻合组(B组,137例,采用经左胸胸内胃-食管主动脉弓上或弓下吻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减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或胸胃综合征、有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技术安全可靠,与胸内胃-食管吻合相比较,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杨友同,茹玉航,王坤,郝樊[2](2016)在《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其中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 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胃代食管腔p H监测,术后1、3月依据RDQ量表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统计术后1、3月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并发症;2组患者几乎均达到24 h的全程监测,同时组间比较监测总时间、立位监测时间、卧位监测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24 h反流次数及长返流次数显着少于对照组,反流持续最长时间与p H值<4.00的累计时间显着短于全胃组,De Meester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1、3月的RDQ评分以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较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可为食管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侯继申,梁宗英,张乐,孙光蕊,辛国华,张旭[3](2016)在《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随机选取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患者,按术式分为行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的观察组54例和行非经食管床跨主动脉弓全胃食管吻合术的对照组5 6例,术后第3、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11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呼吸衰竭并发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方面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呼吸衰竭并发症明显减少,明显提高了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陈卫[4](2013)在《食管癌经由左胸颈入路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食管癌经由左胸颈入路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实施以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上提至颈部进行胃-食管吻合的食管癌根治术。结果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过程中死亡病例,术后经胃镜检查无癌灶残留病例,未发生并发症且康复出院者47人。8名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2人为急性呼吸道梗阻、1人胃排空功能障碍、2人为乳糜胸、2人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人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并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均在未进行2次手术的前提下单纯应用内科治疗而最终康复出院。结论食管癌经由左胸颈入路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其临床疗效确切,且其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胸内吻合口瘘的几率均非常小,故极大地改善了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临床。

张连福[5](2013)在《食管胃吻合术后残余食管胸胃功能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其手术均要行食管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食管癌手术中破坏了膈食管裂孔的结构,食管下括约肌被切除,His角破坏,术后近远期胃肠道并发症如胸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等不可避免。如何改进手术方式以减轻甚至避免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是目前临床胸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有报道吻合方法、附加抗反流手术及吻合高度不同可能对术后胃食管反流有影响,但结论不一。本课题针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高度不同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进行胃电图、食管测压、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合患者反流症状来观察食管胃在不同高度吻合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胃的运动功能、胃食管反流程度。材料与方法泰安市中心医院及肥城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共实行食管癌手术600例左右,随机选取术后患者49例,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胃疾病史,身体条件无明显差别,其中男性37例,女性12例,年龄50-68岁,平均55岁。术前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食管胸上段癌及胸中段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患者26例,食管胸下段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后患者23例。按照吻合口高度的不同,分为两组,即颈部吻合组26例和弓下吻合组23例。10例无消化道症状、无其他慢性疾病的正常人被选取作为对照,平均年龄为50岁。在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时应用胃电图观察术后胸腔胃电活动的变化规律及正常人的胃电图波形;食管测压观察术后患者残余食管、吻合口、胸腔胃的静息压及正常对照组的各部位压力;应用DeMeester法分级和评分患者反流烧心症状的调查结果;应用电子胃镜并Little法评分和分级残余食管反流性食管炎程度;应用上消化道钡餐或泛影葡胺造影动态观察胸胃的运动功能。统计学方法应用t检验分析胃电信号在不同时间的具体参数、反流性食管炎的评分、烧心症状评分、胸胃和残余食管压力参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以实验数据的95%可信区间为正常值范围。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以P≤0.05为标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所有统计分析。结果1.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胃电波形节律规整,呈现平滑的正弦曲线。术后3个月时,颈部吻合组和弓下吻合组胃电波幅和频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显着性(P均<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时,颈部吻合组和弓下吻合组胃电图波幅和频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无显着差异,和正常对照组也无显着差异。2.烧心症状评分:术后3个月时,颈部吻合组和主动脉弓下吻合组烧心症状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颈部吻合组烧心症状评分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年,主动脉弓下吻合组烧心的得分显着高于颈部吻合组(P<0.05)。3.食管压力测定结果:食管胃颈部吻合组和弓下吻合组均存在吻合口高压区,在颈部吻合组和弓下吻合组吻合口高压区的静息压均明显高于胸胃内压(P均<0.05),但显着低于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P均<0.05);残余食管静息压与胸胃的静息压无明显的差异(P均>0.05),但在食管胃弓下吻合组和颈部吻合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4.胃镜检查示:手术后1年,反流性食管炎评分主动脉弓下吻合组显着高于颈部吻合组(P<0.05);而术后3个月时,反流性食管炎的得分弓下吻合组和颈部吻合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上消化道钡餐或泛影葡胺造影: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1年时行上消化道钡餐或泛影葡胺造影检查,术后1年时食管胃弓下吻合和颈部吻合胃窦部蠕动收缩均有明显恢复;而术后3个月时,动态观察可发现胃窦部有较弱的蠕动,钡剂或泛影葡胺排空较慢,两组间无明显的差别。结论1.食管胃吻合术后,胸胃和残余食管的静息压不受食管胃吻合高度的影响,食管胃吻合口处存在明显的高压带但没有抗反流作用。2.食管胃吻合术后为对抗食管咽反流而出现食管上括约肌关闭压的增高。3.食管胃吻合术后,胃窦部蠕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4.胃食管反流程度受食管胃吻合口高度的影响,吻合口位置越高,胃食管反流程度越轻。

张业强,陈娟,高小见[6](2012)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25例)和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组(26例)。两组均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经食管床吻合组将管胃经食管床自主动脉弓后穿出,在弓上与食管吻合。跨主动脉弓吻合组直接将管胃在弓前与食管吻合,术后置胸管引流。术后观测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拔胸管时间及吻合口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发生率以及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治愈出院,两组观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术后胸胃不占胸腔容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郑银彬[7](2012)在《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肠功能相关症状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目的:了解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肠症状发生情况,为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服务。方法:门诊随访2011年9月-2012年3月期间已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的1019例患者,采用自制的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调查表调查患者最近一周的胃肠症状。结果:1.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癌术后胃肠症状总的发生率为83.51%,症状包括食欲降低(58.58%)、食量减少(78.21%)、体重降低(76.84%)、吞咽困难(6.10%)、吻合口狭窄(3.05%)、胃食管反流(59.08%)、胃排空相关不适(30.23%)、进食相关不适(32.78%)、腹泻(20.71%)、便秘(1.08%)。2.症状缓解方式。吻合口狭窄:内镜下食管扩张(70.97%),食管支架置入(29.03%);胃食管反流、胃排空相关不适症状、进食相关不适症状需要药物控制比例分别为82.72%、19.48%、8.38%。3.术后3月内、术后3-6月、术后6-9月、术后9-12月、术后1-2年、术后2年及以上胃肠症状发生情况。胃肠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8.54%、85.83%、81.50%、85.98%、80.22%、77.55%;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4.45%、4.33%、4.32%、4.67%、9.35%、10.2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82%、2.76%、2.31%、2.94%、3.24%、4.08%;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6.24%、59.84%、60.69%、55.14%、56.47%、51.02%;胃排空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3.31%、37.80%、17.34%、29.11%、25.18%、26.53%;进食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3.76%、31.10%、29.48%、36.45%、35.97%、22.45%;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18.47%、18.11%、20.81%、28.97%、21.58%、18.37%。结论:1.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肠症状发生率83.51%,总体趋势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渐降低;2.吞咽困难症状发生率随时间有增加趋势,50%吞咽困难是吻合口狭窄所致;内镜下食管扩张对于70.97%吻合口狭窄是有效的;3.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高,症状重,绝大部分需要药物治疗;4.胃排空相关不适、进食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症状较轻,很少需要药物治疗;5.腹泻症状发生率波动在20.71%。第二部分目的:了解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吞咽困难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调查中出现吞咽困难症状的病例,确定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等12个因素作为吞咽困难可能影响因素。单因素chi-square检验筛选出对吞咽困难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以a=0.05为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的检验水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吞咽困难的影响作用。结果:1.吞咽困难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吞咽困难发生率远大于无吻合口瘘(P<0.001);男性食管癌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女性(P=0.049);吞咽困难发生率在术后2年及以上高于其他时段(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 Test P=0.007)。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入路、肿瘤部位、替代器官、吻合部位、吻合方法、吻合路径、TNM分期与食管癌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无关(P>0.05)。2.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结果:吞咽困难症状发生率与性别、术后时间(≥24月)有关。男性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女性;术后≥24月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段。结论:1.食管癌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6.10%,食管扩张率3.05%。吻合口瘘、性别和术后时间是其影响因素;2.吻合口瘘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远大于无吻合口瘘患者;3.男性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女性,但食管扩张率与性别无关;4.术后2年及以上,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增加。第三部分目的:了解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食管反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调查中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病例,确定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等12个因素作为胃食管反流可能影响因素。单因素chi-square检验筛选出对胃食管反流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以a=0.05为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的检验水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作用。结果:1.胃食管反流单因素分析结果:肿瘤部位、替代器官(吻合方法)、吻合部位、术后时间(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 Test)与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相关(P<0.05);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入路、吻合路径、TNM分期、吻合口瘘与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无关(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食管上段癌>食管中段癌>食管下段癌;颈部吻合>弓下吻合>弓上吻合;全胃代食管(机械吻合)>窄胃代食管(手工吻合)。结论:1.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为54.56%,并随着术后时间进展逐渐降低,但是程度较重,大部分需要药物治疗;2.经食管床、窄胃代食管(手工吻合)主动脉弓上吻合可以有效降低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

石建军,张志勇[8](2012)在《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在食管中下段癌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癌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的优越性。方法剖左胸先游离胃做成管状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牵拉至主动脉弓上与食管吻合。结果本组60例一次性吻合成功,全组无吻合口瘘,无胸胃综合征,无咳嗽时反流。结论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术式,优点突出,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罗卿,杨绍福,赵永生,赖应龙,孙雪梅,张武[9](2011)在《经食管床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使用弯管型吻合器经食管床行食管胃吻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0例食管中、下段癌经左胸行食管癌切除,采用多次或一次性弯管型吻合器,经弓后食管床在主动脉弓上行食管胃吻合。结果:一次性吻合成功668例。吻合失败12例。死亡8例。随访570例(83.8%),随访时间(3-84)个月。结论: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时采用左胸后外侧肋间切口,使用弯管型吻合器经弓后食管床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技术要求较高,胃肠道重建模式保留正常消化道解剖结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倡导应用。

张永明,杨文锋,宋平平,刘曙光,张百江,李辉[10](2011)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及食管(管状胃)胃侧侧吻合术》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管状胃)胃侧侧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共有32例患者行此手术。贲门癌6例、食管癌26例;其中胸下段9例,胸中段12例,胸上段5例。术中按肿瘤手术切除原则常规游离食管及近端胃,切除肿瘤。行主动脉弓下吻合9例,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10例,左胸左颈两切口4例,右胸顶吻合3例,右胸颈腹三切口6例。22例患者应用管状胃代食管,10例患者应用全胃代食管。行食管胃端端吻合+侧侧吻合术15例;食管胃端侧吻合+侧侧吻合术10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管状胃全侧侧吻合术7例。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分期分别为Ⅱa期9例,Ⅱb期11例,Ⅲ期12例。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术后2周复查上消化道钡透及胃镜检查均见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诊0.5~2年不等,均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管状胃)胃侧侧吻合术可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尤其是狭窄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二、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合术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合术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手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
    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讨论

(2)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1.2.1 麻醉方式及切口选择
        1.2.2 对照组
        1.2.3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结果及接受监测的时间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24h的p H动态监测结果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1、3月的RDQ评分及胃食管返流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食管胃吻合术后残余食管胸胃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肠功能相关症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肠功能症状调查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因素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食管反流相关因素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在食管中下段癌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合术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手术的应用[J]. 李蕾蕾,石豪屹,秦华龙,郑世营. 江苏医药, 2018(04)
  • [2]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J]. 杨友同,茹玉航,王坤,郝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12)
  • [3]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A]. 侯继申,梁宗英,张乐,孙光蕊,辛国华,张旭.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 2016
  • [4]食管癌经由左胸颈入路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的临床研究[J]. 陈卫.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4)
  • [5]食管胃吻合术后残余食管胸胃功能的研究[D]. 张连福. 泰山医学院, 2013(01)
  • [6]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 张业强,陈娟,高小见. 实用医学杂志, 2012(23)
  • [7]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肠功能相关症状调查[D]. 郑银彬. 川北医学院, 2012(08)
  • [8]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在食管中下段癌的应用[J]. 石建军,张志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12(04)
  • [9]经食管床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 罗卿,杨绍福,赵永生,赖应龙,孙雪梅,张武.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06)
  • [10]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及食管(管状胃)胃侧侧吻合术[J]. 张永明,杨文锋,宋平平,刘曙光,张百江,李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1(02)

标签:;  ;  ;  ;  ;  

经食管床主动脉上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